一种除尘塔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4-03  3


    本技术涉及烟气处理,尤其涉及一种除尘塔。


    背景技术:

    1、目前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已成主流方法,尤其在发达地区,对于偏远且交通不便、地质生态条件受限、环境容量大的广大农村地区,生活垃圾采用焚烧处理更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甚至成为唯一可选的处理方式。生活垃圾回转热解系统一般包含垃圾预处理、垃圾热解焚烧以及烟气处理等步骤。

    2、在烟气处理步骤中一般需要采用除尘设备对烟气进行处理,目前烟气通过管道直接通入除尘箱,形成直通烟气气流,烟气气流的上升速度快,存在烟气除尘处理不完全的问题。

    3、而且现有除尘设备一般只设置静电除尘层进行除尘,也存在烟气处理不完全的现象,特别是对于利用静电除尘的设备缺少除雾层,容易使得静电除尘的设备短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除尘塔,塔体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两个进气口,每个进气口通入的烟气均在相对应的弧形部位置处形成旋流,至少两个烟气旋流相互碰撞实现粉尘沉降。

    2、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除尘塔,包括塔体,塔体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两个进气口,塔体的顶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出气口,进气口、出气口塔体的内腔相连通;

    4、塔体的内腔朝向每个进气口的侧壁均设置有弧形部,每个进气口均通入烟气,每个进气口通入的烟气均在相对应的弧形部位置处形成旋流,至少两个烟气旋流相互碰撞实现粉尘沉降。

    5、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进气口与相对应弧形部相切。

    6、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进气口与相对应弧形部之间设置有进气通道,进气通道由隔板形成。

    7、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塔体包含可拆连接的主体与基座,基座设置在主体的底部,进气口设置基座上,出气口设置在主体的顶部,弧形部设置在基座的内腔,进气口、基座的内腔、主体的内腔以及出气口相互连通。

    8、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塔体的内腔设置有填料层,填料层设置在进气口与出气口之间;

    9、填料层包含网状多孔支架,网状多孔支架与塔体相连接,网状多孔支架上填充有填料;

    10、填料层的上方设置有第一喷淋管,第一喷淋管与塔体相连接,第一喷淋管包含第一管体与若干第一喷淋头,若干第一喷淋头设置在第一管体上。

    11、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塔体的内腔设置有静电除尘层,静电除尘层设置在填料层与出气口之间,塔体外部设置有高压发生器;

    12、静电除尘层包含静电除尘器以及绝缘子室;

    13、静电除尘器包含连接板、防缠绕板、若干配重锤、若干阴极线以及若干阳极管,阳极管与塔体相连接,阳极管接地,若干阳极管纵向设置并相互连接,连接板设置在所有阳极管的上方,防缠绕板设置在所有阳极管的下方,所有阴极线的顶端均与连接板连接,所有阴极线的上部均贯穿相对应的阳极管,并且阴极线均设置在相对应阳极管的中心线位置,所有阴极线的下部均与防缠绕板连接,所有阴极线的底端均对应连接有配重锤;

    14、绝缘子室包含阴极吊杆、绝缘套、加热管、热空气通道以及绝缘箱,阴极吊杆的上部伸入绝缘箱的内腔,绝缘套与加热管均设置在绝缘箱的内腔,绝缘套套设在阴极吊杆外,加热管套设在绝缘套外,绝缘箱的内腔与热空气通道相连接,热空气通过热空气通道入绝缘箱的内腔,绝缘箱与塔体相连接;

    15、高压发生器的输出端与阴极吊杆的上部相连接,阴极吊杆的下部与连接板连接。

    16、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静电除尘器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喷淋管,第二喷淋管与塔体相连接,第二喷淋管包含第二管体与若干第二喷淋头,若干第二喷淋头设置在第二管体上。

    17、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静电除尘层的上方与静电除尘层的下方均设置有除雾层,或静电除尘层的下方设置有除雾层,并且除雾层设置在填料层与出气口之间;

    18、除雾层包含架体,架体与塔体相连接,架体上设置有若干纵向间隔设置的除雾板,除雾板为折线板状;

    19、除雾层的上方设置有第三喷淋管,第三喷淋管与塔体相连接,第三喷淋管包含第三管体与若干第三喷淋头,若干第三喷淋头设置在第三管体上。

    20、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除尘塔的内腔设置有碳过滤层,碳过滤层设置在静电除尘层与出气口之间,并且碳过滤层设置除雾层的上方;

    21、碳过滤层包含碳箱,碳箱与塔体相连接,碳箱内设置有活性炭。

    22、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塔体的顶部设置有引风机,引风机将塔体的内腔内的气体引出至出气口。

    23、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24、1、本实用新型中每个进气口通入的烟气均在相对应的弧形部位置处形成旋流,至少两个烟气旋流相互碰撞实现粉尘沉降。

    25、2、本实用新型塔体的内腔可以从下到上顺序设置有填料层、除雾层、静电除尘层、除雾层以及碳过滤层对烟气实现深度过滤;其中,利用填料层减慢烟气上升的速度,并使得烟气散开均匀分布在塔体的内腔,同时伴随第一喷淋管对填料层与烟气进行喷淋,既可以清洗填料层上附着的微尘与颗粒,对烟气中的微尘与颗粒进行沉降,还能对烟气进行降温;利用除雾层对烟气进行除雾,避免进入静电除尘层的烟气含雾气造成短路,利用静电除尘层对烟气进行静电除尘,再次利用除雾层对烟气进行除雾,利用碳过滤层对烟气中的有害气体进行吸附;为了避免短路,在静电除尘层停止工作后,利用第二喷淋管、第三喷淋管对静电除尘层与除雾层进行清洗。

    26、3、本实用新型静电除尘层中设置防缠绕板防止若干阴极线相互缠绕,设置配置锤拉紧阴极线。

    27、4、本实用新型静电除尘层中利用加热管与热空气对绝缘箱的内腔进行加热,避免绝缘套表面产生结露爬电现象,避免短路。



    技术特征:

    1.一种除尘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塔体(1),所述塔体(1)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两个进气口(11),所述塔体(1)的顶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出气口(12),所述进气口(11)、所述出气口(12)均与所述塔体(1)的内腔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塔,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11)与相对应所述弧形部(13)相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塔,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11)与相对应所述弧形部(13)之间设置有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由隔板(14)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塔体(1)包含可拆连接的主体(15)与基座(16),所述基座(16)设置在所述主体(15)的底部,所述进气口(11)设置所述基座(16)上,所述出气口(12)设置在所述主体(15)的顶部,所述弧形部(13)设置在所述基座(16)的内腔,所述进气口(11)、所述基座(16)的内腔、所述主体(15)的内腔以及所述出气口(12)相互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塔体(1)的内腔设置有填料层(2),所述填料层(2)设置在所述进气口(11)与所述出气口(12)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除尘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塔体(1)的内腔设置有静电除尘层(4),所述静电除尘层(4)设置在所述填料层(2)与所述出气口(12)之间,所述塔体(1)外部设置有高压发生器(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除尘塔,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除尘器(41)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喷淋管(6),所述第二喷淋管(6)与所述塔体(1)相连接,所述第二喷淋管(6)包含第二管体与若干第二喷淋头,若干所述第二喷淋头设置在所述第二管体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除尘塔,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除尘层(4)的上方与所述静电除尘层(4)的下方均设置有除雾层(7),或所述静电除尘层(4)的下方设置有除雾层(7),并且所述除雾层(7)设置在所述填料层(2)与所述出气口(12)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除尘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塔体(1)的内腔设置有碳过滤层(9),所述碳过滤层(9)设置在所述静电除尘层(4)与所述出气口(12)之间,并且所述碳过滤层(9)设置所述除雾层(7)的上方;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除尘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塔体(1)的顶部设置有引风机(10),所述引风机(10)将所述塔体(1)的内腔的气体引出至所述出气口(12)。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除尘塔,包括塔体,塔体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两个进气口,塔体的顶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出气口,进气口、出气口均与塔体的内腔相连通;塔体的内腔朝向每个进气口的侧壁均设置有弧形部,每个进气口均通入烟气,每个进气口通入的烟气均在相对应的弧形部位置处形成旋流,至少两个烟气旋流相互碰撞实现粉尘沉降。本技术塔体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两个进气口,每个进气口通入的烟气均在相对应的弧形部位置处形成旋流,至少两个烟气旋流相互碰撞实现粉尘沉降。

    技术研发人员:许飞,姜辉,刘晓松,周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甘肃恒信环境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17
    技术公布日:2024/4/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8495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