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包的液冷板、具有其的电池包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4-02  9


    本发明涉及电池包,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包的液冷板、具有其的电池包和车辆。


    背景技术:

    1、随着新能源技术的迭代更新,电池车体一体化的技术不断发展。电池包直接集成到车辆的底盘上,可以实现更高程度集成化。电池包包括框架、上盖、电池组和电气连接部件等,电气连接部件安装在壳体内。

    2、一般电池包的底部会设置有液冷板,通常电池包的液冷板是不可拆卸的,当电池包内的电气模块需要拆装检修时,只能从电池包的侧面或顶部拆开。有的方案中在液冷板上设置开口形成底部检修口,但是与液冷板自身结构安排排布并不合理,仍有一定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电池包的液冷板,合理布置液冷板上结构以提高空间利用率。

    2、本发明还旨在提出具有上述液冷板的电池包和车辆。

    3、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池包的液冷板,包括:所述液冷板上设有沿厚度方向贯通的底部检修口,所述液冷板内设有液流流道;所述液冷板的上表面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底部检修口位于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之间。

    4、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池包的液冷板,通过在液冷板上设置底部检修口,则电池包的至少部分电气模块可以安装在底部检修口上方,在需要维护时打开底部检修口就能操作,提高电池包检修操作便利性。通过将进液口和出液口邻近底部检修口设置,进液口和出液口上方需要连接接管,而底部检修口上方需要安装至少部分电气模块,这样此处空间可以紧凑布局,不需要占用其他面积,液冷板上空出的面积可以排布电池组,提高了液冷板上方面积的空间利用率。而且进液口和出液口位于底部检修口两端,其连接的液冷管会邻近电气模块设置,借用该液冷管可以提高对电气模块的散热效果。

    5、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池包,包括上述液冷板。利用上述液冷板可以提高电池包内部结构排布紧凑度,提高对电气模块的散热效果。

    6、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电池包。

    7、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包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上设有沿厚度方向贯通的底部检修口,所述液冷板内设有液流流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的一边为接头边,所述底部检修口沿所述接头边延伸设置,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均邻近所述接头边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位于所述液冷板的中间位置,所述出液口为两个,两个所述出液口位于所述进液口的相对两侧,所述进液口和一所述出液口位于所述底部检修口在其长度方向上的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上设有至少两排第一液冷连孔,其中两排所述第一液冷连孔位于所述底部检修口的两侧,每排多个所述第一液冷连孔沿所述底部检修口的长边间隔排布,所述第一液冷连孔用于将所述液冷板固定连接在所述电池包的框架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包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上设有至少两排第一液冷避让孔,其中两排所述第一液冷避让孔位于所述底部检修口的两侧,每排多个所述第一液冷避让孔沿所述底部检修口的长边间隔排布,所述第一液冷避让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液冷连孔的直径,所述第一液冷避让孔用于避让电池包的底护板连接至所述框架的紧固件。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包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流流道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包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流流道还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包括:相层叠设置的上层液板、下层液板,所述液流流道由所述下层液板向下变形而成,所述上层液板用于封闭所述液流流道,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形成在所述上层液板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包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通孔邻近所述液流流道设置,所述液流流道与所述焊接通孔相邻的侧边形成避让弧形边,所述避让弧形边环绕所述焊接通孔设置。

    10.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

    1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包。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包的液冷板、具有其的电池包和车辆。液冷板上设有底部检修口,液冷板内设有液流流道;液冷板的上表面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底部检修口位于进液口和出液口之间。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池包的液冷板,通过在液冷板上设置底部检修口,则电池包的至少部分电气模块可以安装在底部检修口上方,在需要维护时打开底部检修口就能操作,提高电池包维护操作便利性。进液口和出液口位于底部检修口两端,提高了液冷板上方面积的空间利用率。其连接的液冷管会邻近电气模块设置,借用该液冷管可以提高对电气模块的散热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赵群,陈勃言,周维,郭梦梦,任向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4/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8489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