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空气调节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风模块及具有该新风模块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1、目前具有新风模块的空调室内机,多采用单个新风管连通室外,实现向室内引入室外空气,但不能将室内空气排出到室外;或采用两个新风管通室外,两个新风管分别用于向室内引入室外空气和将室内空气排出到室外,但需要在墙体开设两个穿墙孔,不仅安装麻烦,增加了材料成本和人力成本,而且用户对于墙体开设两个穿墙孔的意愿较差。
2、综合考虑,在设计上需要提供一种采用单个新风管实现向室内引入室外空气和将室内空气排出到室外的新风模块。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一个目的是要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个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新风模块。
2、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使新风模块具有多个工作模式。
3、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另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提高新风模块的结构紧凑性。
4、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具有该新风模块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6、壳体,开设有第一通风口、第二通风口、和第三通风口;
7、至少一个风扇,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用于促使所述壳体内的空气流动;和
8、至少一个风门,设置为可实现所述第一通风口、所述第二通风口和所述第三通风口中任意两个通风口的导通及剩余一个通风口的阻断;其中,
9、所述第一通风口设置为与室外环境连通,所述第二通风口和所述第三通风口设置为与室内环境连通。
10、本实用新型的新风模块通过设置与室外环境连通的一个通风口和与室内环境连通的两个通风口,并通过风门实现任意两个通风口的连通,进而可在仅设置一个新风管的情况下,实现向室内引入室外空气、将室内空气排出到室外、以及空气在室内循环的多种工作模式,不仅可提高室内空气更新的效率、提高新风模块的利用率,还简化了安装流程,降低了材料成本和人力成本,并提高了用户体验。
11、可选地,所述至少一个风扇包括:
12、第一风扇,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并设置为促使所述第一通风口或所述第二通风口处的空气流向所述第三通风口,以向室内环境引入室外空气或促进室内空气循环流动。
13、本实用新型的新风模块通过第一风扇促使空气流向第三通风口,即能够通过一个风扇实现单独地或同时地向室内引入室外空气和空气在室内循环,特别是在室内外温差较大时,可通过同时导通三个通风口实现室外空气与室内空气的混合,不仅提高了第三通风口出风的舒适度,而且降低了空调室内机的能耗。
14、可选地,所述至少一个风扇还包括:
15、第二风扇,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并设置为促使所述第二通风口处的空气流向所述第一通风口,以向室外环境排出室内空气。
16、本实用新型的新风模块为排出室内空气单独地设置有第二风扇,相比于采用同一风扇正反转实现向室内引入室外空气和将室内空气排出到室外,可使新风模块在不同工作模式下均具有较大的风量,并可降低新风模块在排风模式下的风阻,降低新风模块的工作噪音。
17、可选地,所述第一风扇和所述第二风扇为离心风扇;且
18、所述第一风扇和所述第二风扇的转动轴线平行并在轴向方向上留有间隔。
19、本实用新型的新风模块采用两个轴线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离心风扇促进空气流动,提高了新风模块的结构紧凑性,便于新风模块的模块化运输和装配,有利于减薄新风模块在风扇轴向方向上的尺寸,特别适用于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20、可选地,所述第一通风口设置于所述第二风扇的径向方向上;和/或
21、所述第二通风口设置于所述第二风扇的轴向方向上并位于所述第二风扇远离所述第一风扇的一侧;和/或
22、所述第三通风口设置于所述第一风扇的径向方向上。
23、本实用新型的新风模块通过设计三个通风口相对于两个离心风扇的布局,进一步降低了新风模块在排风模式和内循环模式下的风阻,延长了新风模式和内循环模式的气体流动路径,便于对室外空气和室内空气进行处理,并在内循环模式下避免了处理后的室内空气重复在第二通风口和第三通风口之间流动。
24、可选地,所述至少一个风门包括:
25、第一风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并可绕所述第一通风口的径向方向转动,用于通断所述第一通风口;
26、第二风门,设置为可绕所述第二通风口的轴向方向转动,用于通断所述第二通风口;以及
27、第三风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并可绕所述第三通风口的径向方向转动,用于通断所述第三通风口。
28、本实用新型的新风模块分别对应每个通风口设置特定位置和/或运动方向的风门,在不增加新风模块的占用空间的基础上,便于新风模式切换工作模式,提高新风模块在各工作模式下的风道的密封性、保证相应风量。
29、可选地,所述新风模块,还包括:
30、处理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风扇与所述第二风扇之间,并设置于所述第一风扇的吸风路径上,以对室外空气或室内空气进行处理。
31、本实用新型的新风模块在第一风扇与第二风扇之间设置处理装置,在实现对室外空气或室内空气的处理的同时,便于将新风模块预先装配为整体式组件,提高了装配效率和结构紧凑性。
32、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
33、第一蜗壳,形成有所述第三通风口,所述第一风扇设置于所述第一蜗壳内;
34、第二蜗壳,形成有所述第一通风口和所述第二通风口,所述第二风扇设置于所述第二蜗壳内;
35、连接腔体,设置于所述第一蜗壳与所述第二蜗壳之间,所述连接腔体与所述第一蜗壳和所述第二蜗壳分别通过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连通;以及
36、安装支架,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连接腔体,用于支撑所述处理装置;其中,
37、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在垂直于所述转动轴线的假想平面上的投影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风扇的轮廓内侧和所述第二风扇的轮廓外侧;且
38、所述第二进风口位于所述第二风扇靠近所述第一通风口的一侧。
39、本实用新型的新风模块的壳体包括第一蜗壳、第二蜗壳、连接腔体和安装支架,不仅装配简单,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通过三个通风口和两个进风口的位置设计(即风路设计),使得新风模式和内循环模式下对空气的处理更加充分,并降低了新风模块在各工作模式下的风阻。
40、可选地,所述新风模块,还包括:
41、处理装置,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用于对流经其的空气进行处理;其中,
42、所述第一通风口和所述第二通风口与所述第三通风口分别设置于所述处理装置的两侧,以在所述第一通风口和所述第二通风口导通且所述第三通风口阻断的情况下使室内空气不经过所述处理装置处理,在所述第一通风口和所述第三通风口导通且所述第二通风口阻断的情况下、或所述第二通风口和所述第三通风口导通且所述第一通风口阻断的情况下使空气经过所述处理装置处理。
43、本实用新型的新风模块在排风模式下使室内空气不经过处理装置地流向室外,避免将处理装置上的灰尘吹起附着到壳体内壁上,降低了排风模式的风阻和噪音。
4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45、机壳,开设有换热进风口和换热出风口;
46、换热风扇,设置于所述机壳内,并设置为促使空气由所述换热进风口流向所述换热出风口;
47、换热器,设置于所述机壳内并位于所述换热进风口与所述换热出风口之间的流路上,用于与流经其的空气热交换;以及
48、根据以上任一所述的新风模块,设置于所述机壳内并位于所述换热风扇和所述换热器的纵向一侧。
49、本实用新型将新风模块设置于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换热风扇和换热器的纵向一侧,由于新风模块在风扇轴向方向上的尺寸较小,而且第二通风口可对应机壳的侧端盖设置并通过侧端盖进风,使得新风模块与换热风扇和换热器结构紧凑,增设新风模块不会过分地增加室内机的纵向长度。
50、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1.一种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风扇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风扇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风门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0.一种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