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于多媒体的交互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用户交互形式日新月异,新的交互产品更是层出不穷。对于成熟的交互产品而言,其活跃用户量大,可交互内容丰富,甚至可以连通线上和线下的活动,极大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然而,对于新的交互形式的推广或新的交互场景的使用而言,其初期是个较为困难的阶段。用户数量少以及用户对交互形式、内容的不熟悉导致了交互过程不会很顺畅,交互体验和交互效率较低。
在实际应用中,出现新的交互形式或交互场景,通常会通过优先推荐、广告推送的方式对其进行推广,从而吸引到更多用户参与交互过程,实现活跃度的提升。然而,上述推广方式仅仅能够提升相关信息的传播范围,并不会直接使交互效果和用户体验得到提升,从而无法使得交互形式或内容被用户接受甚至喜欢。
因此,需要一种提升交互效果和用户交互体验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基于多媒体的交互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介质,用以提升交互效果和用户交互体验的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多媒体的交互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交互群组中第一类型用户的第一人数数量,以及第一交互群组对应的交互内容和活跃时长;
若所述活跃时长小于第一时间阈值,且所述第一类型用户的第一人数数量小于第一数量阈值,则根据所述交互内容分配第二人数数量的第二类型用户;其中,所述第一人数数量与所述第二人数数量的总和不小于所述第一数量阈值;
通过所述第二类型用户发送与所述交互内容匹配的第一互动消息。
可选地,所述第一类型用户包括:创建所述第一交互群组的第一等级用户,和应邀加入所述第一交互群组的第二等级用户;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交互群组对应的交互内容分配第二人数数量的第二类型用户,包括:
根据所述交互内容中第二互动消息未被所述第一等级用户答复数量,分配与所述未被所述第一等级用户答复数量对应的具有动态身份的第二类型用户。
可选地,所述通过所述第二类型用户发送与所述交互内容匹配的第一互动消息,包括:
获取所述交互内容中任一第一类型用户发送的未被所述第一等级用户答复的所述第二互动消息;
基于所述动态身份和所述第二互动消息,生成所述第一互动消息;
通过所述具有动态身份的第二类型用户发送未被答复的所述第一互动消息。
可选地,所述动态身份的第二类型用户发送未被答复的所述第一互动消息,还包括:
在所述具有动态身份的第二类型用户发送所述第一互动消息时,以所述任一第二等级用户的第一类身份标识发送仅所述第一等级用户可见的第一互动消息。
可选地,所述动态身份的第二类型用户发送未被答复的所述第一互动消息,还包括:
在所述具有动态身份的第二类型用户发送所述第一互动消息时,以所述第二类型用户的第二类身份标识发送仅所述任一第一类型用户可见的第一互动消息。
可选地,所述通过所述具有动态身份的第二类型用户发送未被答复的所述第一互动消息,包括:
基于增强显示特效生成所述第一互动消息;
通过所述具有动态身份的第二类型用户发送所述第一互动消息。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交互群组对应的交互内容分配第二人数数量的第二类型用户,包括:
根据所述交互内容,确定话题类型;
从第二交互群组获取与所述话题类型相关的第三类型用户,生成所述第二类型用户;
分配所述第二类型用户到所述交互群组。
可选地,所述通过所述第二类型用户发送与所述交互内容匹配的第一互动消息,包括:
获取所述第三类型用户的第三互动消息作为所述第一互动消息;
在所述第一交互群组中以所述第二类型用户的第二类身份标识发送所述第一互动消息。
可选地,所述通过所述第二类型用户发送与所述交互内容匹配的第一互动消息,包括:
根据所述交互内容对应的话题类型,确定对应的语料库;
基于所述语料库生成所述第一互动消息;
在所述第一交互群组中以所述第二类型用户的第二类身份标识发送所述第一互动消息。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多媒体的交互装置,该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交互群组中第一类型用户的第一人数数量,以及所述第一交互群组对应的交互内容和活跃时长;
分配模块,用于若所述活跃时长小于第一时间阈值,且所述第一类型用户的第一人数数量小于第一数量阈值,则根据所述第一交互群组对应的交互内容分配第二人数数量的第二类型用户;其中,所述第一人数数量与所述第二人数数量的总和不小于所述第一数量阈值;
发送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二类型用户发送与所述交互内容匹配的第一互动消息。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所述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基于多媒体的交互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所述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基于多媒体的交互方法。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新交互群组创建的时候,检测当前第一交互群组中第一类型用户的第一人数数量,获取第一交互群组对应的交互内容和活跃时长。若所述活跃时长小于第一时间阈值,且所述第一类型用户的第一人数数量小于第一数量阈值,则根据所述交互内容分配第二人数数量的第二类型用户。进而,通过所述第二类型用户发送与所述交互内容匹配的第一互动消息,实现与第一类型用户的良好互动。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新交互群组建立之后,向第一交互群组分配第二类型用户,第二类型用户向第一交互群组中发送第一互动消息;从而实现在新交互群组建立的初期提升交互频率和效率,有效维持群组的活跃度并提升第一类型用户的交互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多媒体的交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生成第一互动消息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生成第一互动消息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多媒体的交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与图4所述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多媒体的交互装置对应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多种”一般包含至少两种。
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若”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类似地,取决于语境,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可以被解释成为“当确定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当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时”或“响应于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
另外,下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时序仅为一种举例,而非严格限定。
随着多媒体交互技术的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用户加入到多媒体交互活动当中。现有交互活动也越来越多,这就会导致新创建的交互活动在短时间内很难吸引到足够多的用户。随着时间的推移,若在持续一段时间内交互活动中参与的用户人数一直没有提升,或者反而人数在逐渐降低,则该交互活动关闭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帮助提升交互效果和用户交互体验的方案。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具体举例说明基于多媒体的交互方法。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多媒体的交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服务器。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01:获取第一交互群组中第一类型用户的第一人数数量,以及第一交互群组对应的交互内容和活跃时长。
102:若所述活跃时长小于第一时间阈值,且所述第一类型用户的第一人数数量小于第一数量阈值,则根据所述交互内容分配第二人数数量的第二类型用户;其中,所述第一人数数量与所述第二人数数量的总和不小于所述第一数量阈值。
103:通过所述第二类型用户发送与所述交互内容匹配的第一互动消息。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类型用户包括:创建、管理或主导所述第一交互群组的第一等级用户,和应邀/主动加入所述第一交互群组的第二等级用户。这里所说的第二等级用户加入第一交互群组的方式,可以是由服务器或者其他用户主动邀请第二等级用户加入,也可以是服务器仅仅推送并展示第一交互群组,第二等级用户看到后主动加入。
在实际应用中,对于新创建的第一交互群组来说,第一类型用户人数有限。在交互群组中用户互动过程中,对于第一等级用户和其他用户可见的直观感受来说,是在用户列表中用户人数以及交互界面中互动消息数量。因此,为了营造一种活跃氛围,可以为新创建的第一交互群组分配用于模拟第一类型用户的第二类型用户(需要说明的是,在模拟过程中,第二类型用户的id不能与本群组当中第一类型用户的id相同)。第二类型用户的增加,不仅在用户列表中的人数上增加,还增加互动消息数量,从而使得第一类型用户和第一等级用户能够较为直观的感受到交互群组中活跃的氛围。具体来说:
当有新第一交互群组上线之后,会对该第一等级用户所在交互群组中在线人数进行实时监控。当监控到某个交互群组中用户人数较少,可以为该交互群组分配一定数量的第二类型用户。例如,假设某交互群组中第一类型用户人数为100人,对应的第一数量阈值为200人,那么,可以为该交互群组分配100人左右的第二类型用户。在分配的时候,可以动态分配,比如,在前半小时内快速增加人数到150人,随后将以动态变化的方式增加人数,比如,前十分钟人数降低到140人,后面逐渐增加到160人。通过这种动态变化的方式,使得第二类型用户人数变化更加真实。当然,在增加第二类型用户的时候,要实时对第一类型用户人数进行监控,当监测到第一类型用户人数已经超过第一数量阈值,则可以将该交互群组中第二类型用户人数逐渐减少为零。需要说明的是,最终分配结果需要保证该交互群组中总用户人数(第一类型用户人数和第二类型用户人数的总和)在第一数量阈值附近动态变化。
容易理解的是,若第一等级用户的活跃时长小于第一时间阈值,但是第一类型用户人的第一人数数量大于第一数量阈值,则不为该交互群组分配第二类型用户;若第一等级用户的活跃时长大于第一时间阈值,其交互群组的第一类型用户的第一人数数量小于第一数量阈值,则也不为该交互群组分配第二类型用户。
需要说明的是,新交互群组是根据活跃时长(一般是累积活跃时长)的长短来定义的,当活跃时长超过一定数值之后,将不再被定义为新的交互群组,也就不再对其分配第二类型用户。此外,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将活跃时长与交互群组排行榜来综合确定是否将某个交互群组定义为新交互群组;换言之,若交互群组活跃时长小于第一时间阈值,但是排行榜大于预设排行阈值,则可以将该交互群组修改为非新的交互群组(比如,取消该交互群组的新交互群组标识)。举例来说,虽然某个交互群组活跃时长小于第一时间阈值,但是,在连续一周的每日交互群组排行榜中稳居榜首,则可以认为该交互群组不是新互群组,即便后续交互活动过程中出现短暂的该交互群组的第一人数数量小于第一数量阈值的情况,也不会为该交互群组分配第二类型用户。
容易理解的是,若第一交互群组的创建是由第一等级用户完成的,那么,在判断第一交互群组是否为新交互群组的时候,也可以根据第一等级用户的活跃时长或者上线时长来判断。此外,在一些应用场景中,交互群组是跟随第一等级用户状态的变化而变化,比如,第一等级用户上线,则第一交互群组活跃(开始累积活跃时长),若第一等级用户下线则第一交互群组关闭(停止累积活跃时长)。并且,第一交互群组的标识可以包含第一等级用户的标识。
这里所说的第一数量阈值是可变阈值,一般来说,随着交互群组活跃时长的长短而发生变化。活跃时长越长的新交互群组对应的第一数量阈值越大,活跃时长越短的新交互群组对应的第一数量阈值也就越小。例如,新交互群组a活跃时长为30小时,对应的第一数量阈值为500人;新交互群组b活跃时长为10小时,对应的第一数量阈值为200人。当然,当新交互群组活跃超过一定时间之后,这个第一数量阈值将不会再增加。
为了实现保留优质交互群组,在交互活动过程中,若持续一段时间内(比如,超过30小时之后)的某个交互群组的第一类型用户人数仍然不到第一数量阈值的50%,那么,后续可以逐渐减少针对该交互群组的第二类型用户的第二人数数量。从而实现对交互群组的优胜劣汰的选择。
这里所说的交互内容的确定,可以是根据互动话题来确定的,也可以是根据该第一交互群组或第一等级用户的类型确定的;当然,为了能够更加准确的确定交互内容,可以同时结合第一交互群组的类型和/或第一等级用户的类型、互动话题来共同确定当前的交互内容。
第一互动消息可以理解为由第二类型用户发到交互群组中的消息,在第一互动消息中,包含有用户想要对第一等级用户说的文字内容、图片或者表情,还可以携带有发送该消息用户的身份标识、等级标识、消息特效等等。当然,第一互动消息的内容可以是由第二类型用户根据预存的语料生成的,也可以是基于其他第一类型用户得到的,具体的第一互动消息的生成方式将在后续实施例中进行举例说明。为了增加第二类型用户真实效果,第二类型用户的用户身份标识是可变的。
这里所说的交互群组可以理解为聊天群、聊天室、直播间等等。这里所说的第一等级用户可以为聊天群的创建者或者管理者、聊天室的创建者或者管理者、直播间的创建者或者主播等。第二等级用户则是参与到群组聊天的观众、群组成员,一般第二等级用户不具有对交互群组管理权。
在本申请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中,为交互群组分配第二类型用户的时候,可以结合第一等级用户对当前交互群组中互动消息答复情况进行分配。具体来说,如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生成第一互动消息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从图2中可以看到包括如下步骤:所述第一类型用户包括:创建所述第一交互群组的第一等级用户,和应邀加入所述第一交互群组的第二等级用户。201:根据所述交互内容中第二互动消息未被所述第一等级用户答复数量,分配与所述未被所述第一等级用户答复数量对应的具有动态身份的第二类型用户。
容易理解的是,在一些交互场景中,由于互动消息的数量会比较多,第一等级用户无法在同一时间内及时答复所有第二互动消息。若一些第二等级用户长时间得不到关注或者互动的机会,那么该第二等级用户很可能很快离开该交互群组,导致第一类型用户人数减少,进而也影响第一等级用户的积极性。因此,可以对当前交互群组中未被第一等级用户答复的互动消息数量进行统计,并分配对应数量的具有动态身份的第二类型用户。这部分第二类型用户的第二类身份标识是可变的,发送不同消息的时候所显示的身份标识不同。还可能发送相同消息,不同用户(比如,第一等级用户或者第二等级用户)所看到的第二类型用户的身份标识也是不同的。下面实施例中将具体举例说明。
在本申请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中,所述通过所述第二类型用户发送与所述交互内容匹配的第一互动消息,包括:202:获取所述交互内容中任一第一类型用户发送的未被所述第一等级用户答复的所述第二互动消息。203:基于所述动态身份和所述第二互动消息,生成所述第一互动消息。204:通过所述具有动态身份的第二类型用户发送未被答复的所述第一互动消息。
实时获取当前互动消息组中包含的未被第一等级用户答复的第二互动消息,将第一等级用户未答复的第二互动消息再次通过下一批次消息发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针对第二等级用户等级信息进行提取,优先获取高等级第二等级用户未被答复的第二互动消息。重要的未被答复的第二互动消息可以重复发送,增加交互群组中互动消息数量,给第二等级用户和第一等级用户提升活跃度的直观感受。
在发送第一互动消息的时候,第二类型用户的第二类身份标识是可以动态变化的。例如,第二类型用户a当前以第二等级用户a的身份标识发送的第一互动消息,在下一消息中,第二类型用户a可以以第二等级用户b的身份标识发送第一互动消息。
下面对动态身份的应用进行举例说明。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具有动态身份的第二类型用户发送所述第一互动消息时,可以以所述任一第二等级用户的第一类身份标识发送仅所述第一等级用户可见的第一互动消息。还可以以所述第二类型用户的第二类身份标识发送仅所述任一第一类型用户可见的第一互动消息。
实际应用中,为了增强第二类型用户的与第一等级用户的互动效果,第二类型用户在发送第一互动消息时,将以任一第二等级用户(该任一第二等级用户通常是在第一交互群组中发送过消息的第二等级用户)的身份标识发送。以便在第一等级用户进行互动的时候,可以感受到有真实的互动的第二等级用户,增加了第一等级用户与第二等级用户之间的互动机会。
在发送第一互动消息的时候,若该第一互动消息来自于某个第二等级用户的未被答复的互动消息,则需要针对该第二等级用户进行相应的身份处理。
具体来说,
可以利用任一第二等级用户的第一类身份标识发送仅第一等级用户可见的第一互动消息,该第一互动消息是来自于任一第二等级用户未被答复的互动消息。第一等级用户所看到的第一互动消息,是携带有第二等级用户的第一类身份标识的,若第一等级用户针对该第一互动消息进行答复,可以得到该第二等级用户的响应,从而可以获得较好的互动效果。
还可以利用第二类型用户的第二类身份标识(该身份标识可以是计算机自定义的模拟身份标识)发送仅任一第二等级用户可见的第一互动消息,该第一互动消息是来自于任一第二等级用户的未被答复的互动消息。该任一第二等级用户所看到的第一互动消息,是携带有第二类身份标识的。这样,即便该任一第二等级用户看到消息内容,不会对其产生误会,比如误会服务器延迟发送或者重复发送,在增加消息数量的同时不会让第二等级用户感觉到重复发送消息,避免产生厌恶情绪。
这里所说的通过上述两种不同身份标识发送的对应于同一第二互动消息的第一互动消息,是具有相同信息内容(比如,相同的文字内容或者表情)。只是携带的身份标识不同。消息特效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当然,为了使得第一互动消息能够引起第一等级用户关注从而得到有效答复,可以为第一互动消息增加显著特效。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获得更好的交互效果,上述具有两种不同身份标识的第一互动消息可以同时发出给各自对应的接收端。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具体举例说明。例如,存在任一第二等级用户a的一条互动消息“用户a:请问你是哪个民族的?”未被第一等级用户答复,为该交互群组分配一个第二类身份标识为用户a的第二类型用户。进而,基于该互动消息,可以生成第一互动消息“用户a:请问你是哪个民族的?”,以及第一互动消息“用户a:请问你是哪个民族的?”。其中,具有第一类身份标识用户a的第一互动消息仅发送给第一等级用户,具有第二类身份标识用户a的第一互动消息发送给除了第一等级用户之外的任一第二等级用户(包括但不限于第二等级用户a),避免第二等级用户a看到自己的身份标识引起误会。
在本申请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中,所述通过所述动态身份的第二类型用户发送未被答复的所述第一互动消息,包括:基于增强显示特效生成所述第一互动消息;通过所述具有动态身份的第二类型用户发送所述第一互动消息。
若对某个第二等级用户的等级信息以及其他互动信息进行提取之后,发现该第二等级用户的整体等级比较高,在其他交互群组互动效果优秀,则可以针对基于这部分第二等级用户生成的第一互动消息进行特殊处理。比如,采用高亮或者前提提醒特效的方式使得该第一互动消息更容易引起第一等级用户注意,从而使得第一等级用户能够及时答复,并与该第二等级用户进行有效互动。
在本申请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其他交互群组获取到第一互动消息。如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生成第一互动消息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从图3中可以按到包括如下步骤:301:根据所述交互内容,确定话题类型。302:从第二交互群组获取与所述话题类型相关的第三类型用户,生成所述第二类型用户;分配所述第二类型用户到所述交互群组。
在实际应用中,通过预设语料库所生成的第一互动消息的实际内容相对固定,难以完全模仿第二等级用户发送消息中包含的情感意思,互动效果不理想。尤其是当需要重新开启话题的时候,也就是为第一等级用户引导交互内容中的话题的时候,可以借鉴同类交互群组中其他用户的互动消息。具体来说,
先从当前第一等级用户答复内容中提取到直播话题,以及针对当前话题第一等级用户互动效果。如果互动效果不理想,则根据第一等级用户类型重新确定话题类型。进而,从其他交互群组找到相同话题类型互动中比较活跃的第三类型用户。从第三类型用户的互动消息中获取至少部分消息作为第二类型用户的第一互动消息。该第二类型用户的第一互动消息来源于第三类型用户的互动消息,这些真实消息更加符合交互需求,获得更好的交互效果。
举例来说,当根据话题类型从第二交互群组中确定了第三类型用户。可以进一步提取该第三类型用户的身份标识(例如,用户名、头像等)、等级标识、互动消息。将第三类型用户的这些信息复制到第一交互群组中生成第二类型用户,这样第二类型用户就具有了与第三类型用户相同的身份标识、等级标识、以及互动消息。当然,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对第一交互群组中的第二类型用户身份标识做适当修改(比如,替换头像,修改用户名等等),修改为与第三类型用户不完全相同。
在本申请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中,在通过步骤302向交互群组分配一定数量的第二类型用户之后,需要通过这些第二类型用户向交互群组发送第一互动消息,具体包括:303:获取所述第三类型用户的第三互动消息作为所述第一互动消息。304:在所述第一交互群组中以所述第二类型用户的第二类身份标识发送所述第一互动消息。
例如,第一等级用户a的交互主题类型为游戏类,而且当前正在互动关于游戏a的话题,那么可以从同为游戏类第一等级用户b那里获取其交互群组中提取某个比较活跃的第三类型用户的互动消息,将该第三类型用户的互动消息复制给再第一等级用户a所在的交互群组中第二类型用户,该第二类型用户可以利用其第二类身份标识发送基于第三类型用户的互动消息得到的第一互动消息。这些第一互动消息是基于真实互动消息得到的,具有更好的互动效果。
在本申请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中,所述通过所述第二类型用户发送与所述交互内容匹配的第一互动消息,包括:根据所述交互内容对应的话题类型,确定对应的语料库;基于所述语料库生成所述第一互动消息;在所述第一交互群组中所述第二类型用户以第二类身份标识发送所述第一互动消息。
在实际应用中,若通过上述方案均无法获取到合适的第一互动消息。那么也可以通过预设语料库生成第一互动消息。该语料库中的语料,可以是基于历史数据生成的,也可以是基于事实新闻生成的。在基于语料库生成第一互动消息的时候,可以同时生成多条第一互动消息,对这些第一互动消息进行打分,选择分数高的第一互动消息发送到交互群组。由于第一互动消息是基于语料库得到的,因此,在发送第一互动消息的时候,以第二类型用户的第二类身份标识进行发送。在生成第一互动消息过程中,为了不占用第一类型用户与第一等级用户之间的互动机会,第二类型用户可以发送一些具有鼓励、赞赏作用的第一互动消息,或者是根据第一等级用户的交互内容发送一些表情符号、免费礼物等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第二类型用户可以是程序模拟用户。
基于上述实施例,在新交互群组创建的时候,检测当前第一交互群组中第一类型用户的第一人数数量,获取第一交互群组对应的交互内容和活跃时长。若所述活跃时长小于第一时间阈值,且所述第一类型用户的第一人数数量小于第一数量阈值,则根据所述交互内容分配第二人数数量的第二类型用户。进而,通过所述第二类型用户发送与所述交互内容匹配的第一互动消息,实现与第一类型用户的良好互动。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新交互群组建立之后,向第一交互群组分配第二类型用户,第二类型用户向第一交互群组中发送第一互动消息;从而实现在新交互群组建立的初期提升交互频率和效率,有效维持群组的活跃度并提升交互体验。
基于同样的思路,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多媒体的交互装置。如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多媒体的交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从图4中可以看到,该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41,用于获取第一交互群组中第一类型用户的第一人数数量,以及第一交互群组对应的交互内容和活跃时长;
分配模块42,用于若所述活跃时长小于第一时间阈值,且所述第一类型用户的第一人数数量小于第一数量阈值,则根据所述交互内容分配第二人数数量的第二类型用户;其中,所述第一人数数量与所述第二人数数量的总和不小于所述第一数量阈值;
发送模块43,用于通过所述第二类型用户发送与所述交互内容匹配的第一互动消息。
分配模块42,用于根据所述交互内容中第二互动消息未被所述第一等级用户答复数量,分配与所述未被所述第一等级用户答复数量对应的具有动态身份的第二类型用户。所述第一类型用户包括:创建所述第一交互群组的第一等级用户,和应邀加入所述第一交互群组的第二等级用户。
发送模块43,用于获取所述交互内容中任一第一类型用户发送的未被所述第一等级用户答复的所述第二互动消息;基于所述动态身份和所述第二互动消息,生成所述第一互动消息;通过所述具有动态身份的第二类型用户发送未被答复的所述第一互动消息。
分配模块42,还用于在所述具有动态身份的第二类型用户发送所述第一互动消息时,以所述任一第二等级用户的第一类身份标识发送仅所述第一等级用户可见的第一互动消息。
分配模块42,还用于在所述具有动态身份的第二类型用户发送所述第一互动消息时,以所述第二类型用户的第二类身份标识发送仅所述任一第一类型用户可见的第一互动消息。
发送模块43,还用于基于增强显示特效生成所述第一互动消息;通过所述具有动态身份的第二类型用户发送所述第一互动消息。
分配模块42,用于根据所述交互内容,确定话题类型;从第二交互群组获取与所述话题类型相关的第三类型用户,生成所述第二类型用户;分配所述第二类型用户到所述交互群组。
发送模块43,还用于获取所述第三类型用户的第三互动消息作为所述第一互动消息;在所述第一交互群组中以所述第二类型用户的第二类身份标识发送所述第一互动消息。
发送模块43,还用于根据所述交互内容对应的话题类型,确定对应的语料库;基于所述语料库生成所述第一互动消息;在所述第一交互群组中以所述第二类型用户的第二类身份标识发送所述第一互动消息。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上述图4所示的基于多媒体的交互装置的结构可实现为一电子设备。如图5所示,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51、存储器52。其中,所述存储器52上存储有可执行代码,当所述可执行代码被所述处理器51执行时,至少使所述处理器51可以实现如前述实施例中提供的基于多媒体的交互方法。其中,该电子设备的结构中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53,用于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非暂时性机器可读存储介质,所述非暂时性机器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可执行代码,当所述可执行代码被服务器或计算机中的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前述各实施例中提供的图1对应的基于多媒体的交互方法。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各个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通过以上的实施例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例可借助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和软件结合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计算机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1.一种基于多媒体的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交互群组中第一类型用户的第一人数数量,以及第一交互群组对应的交互内容和活跃时长;
若所述活跃时长小于第一时间阈值,且所述第一类型用户的第一人数数量小于第一数量阈值,则根据所述交互内容分配第二人数数量的第二类型用户;其中,所述第一人数数量与所述第二人数数量的总和不小于所述第一数量阈值;
通过所述第二类型用户发送与所述交互内容匹配的第一互动消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型用户包括:创建所述第一交互群组的第一等级用户,和应邀加入所述第一交互群组的第二等级用户;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交互群组对应的交互内容分配第二人数数量的第二类型用户,包括:
根据所述交互内容中第二互动消息未被所述第一等级用户答复数量,分配与所述未被所述第一等级用户答复数量对应的具有动态身份的第二类型用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第二类型用户发送与所述交互内容匹配的第一互动消息,包括:
获取所述交互内容中任一第一类型用户发送的未被所述第一等级用户答复的所述第二互动消息;
基于所述动态身份和所述第二互动消息,生成所述第一互动消息;
通过所述具有动态身份的第二类型用户发送未被答复的所述第一互动消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态身份的第二类型用户发送未被答复的所述第一互动消息,还包括:
在所述具有动态身份的第二类型用户发送所述第一互动消息时,以所述任一第二等级用户的第一类身份标识发送仅所述第一等级用户可见的第一互动消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态身份的第二类型用户发送未被答复的所述第一互动消息,还包括:
在所述具有动态身份的第二类型用户发送所述第一互动消息时,以所述第二类型用户的第二类身份标识发送仅所述任一第一类型用户可见的第一互动消息。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具有动态身份的第二类型用户发送未被答复的所述第一互动消息,包括:
基于增强显示特效生成所述第一互动消息;
通过所述具有动态身份的第二类型用户发送所述第一互动消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交互群组对应的交互内容分配第二人数数量的第二类型用户,包括:
根据所述交互内容,确定话题类型;
从第二交互群组获取与所述话题类型相关的第三类型用户,生成所述第二类型用户;
分配所述第二类型用户到所述交互群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第二类型用户发送与所述交互内容匹配的第一互动消息,包括:
获取所述第三类型用户的第三互动消息作为所述第一互动消息;
在所述第一交互群组中以所述第二类型用户的第二类身份标识发送所述第一互动消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第二类型用户发送与所述交互内容匹配的第一互动消息,包括:
根据所述交互内容对应的话题类型,确定对应的语料库;
基于所述语料库生成所述第一互动消息;
在所述第一交互群组中以所述第二类型用户的第二类身份标识发送所述第一互动消息。
10.一种基于多媒体的交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交互群组中第一类型用户的第一人数数量,以及所述第一交互群组对应的交互内容和活跃时长;
分配模块,用于若所述活跃时长小于第一时间阈值,且所述第一类型用户的第一人数数量小于第一数量阈值,则根据所述第一交互群组对应的交互内容分配第二人数数量的第二类型用户;其中,所述第一人数数量与所述第二人数数量的总和不小于所述第一数量阈值;
发送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二类型用户发送与所述交互内容匹配的第一互动消息。
1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所述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至9所述的方法。
12.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所述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至9所述的方法。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