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汽车空调,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空调外循环进风装置及车辆。
背景技术:
1、汽车空调的外循环进风是指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从车外通过进气口进入车内的空气。当空调系统处于外循环模式时,车外空气通过外部空气滤清器进入空调系统,然后被冷却或者加热并通过车内空气出口返回。这个系统可以帮助车内保持新鲜的空气,以便更好地为乘客提供舒适的环境。
2、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逐步扩大和其空间的限制,现在越来越多的新能源车无足够空间布置暖通压力室板结构,由此对外循环进风系统的设计挑战越来越大,而通过外循环进风系统带来的乘坐舒适性却越来越受到用户的重视。同时汽车使用工况的多样性也对该系统设计的可靠性提出更高要求。雨天驾车、雨天露天停车、高压洗车等情况,高速流动的雨水会通过空调系统外循环进风通道进入驾驶舱内,容易导致电器件短路生锈、空调滤芯发霉而产生异味,引起用户极大不满。
3、传统的外循环进风系统结构设计,多包含暖通压力室板,随气流通过前罩装饰件开孔进入水滴,将在暖通压力室板侧板上的新风口进入空调箱,淋湿滤芯和鼓风机,故通常通过加装挡水板、减小新风口面积等方式防止雨水进入,这种防漏水效果有限且容易造成进风不通畅,增大进风噪音。但对于无足够空间布置暖通压力室板的外循环进风系统,空调箱新风口位于机舱内,仅仅只考虑空调箱新风口的进风量,不考虑排水结构的设计,又会有大量的水随着进风口进入空调箱内打湿滤芯,带来滤芯发霉问题,滤芯发霉后霉味会随着空调的使用进入到车内,影响车内的驾乘感受。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空调外循环进风装置及车辆,既能够保证空调外循环进风系统的进风量,还可以防止在强降雨严酷工况下,空调箱进水的问题,且还能够适应不同的车型。
2、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3、一种汽车空调外循环进风装置,包括机舱、机舱盖、进气格栅和前罩装饰件,所述进气格栅设置在机舱盖内侧,所述前罩装饰件与机舱盖之间具有进风间隙,所述进风间隙与进气格栅连通,所述机舱上设置有转接风道,所述转接风道与进风间隙连通,所述转接风道连通有空调进气端,所述前罩装饰件上设置有排水结构,用于将进入的雨水排出车外,所述转接风道内设置有阻水单元,用于阻挡雨水进入空调进气端。
4、根据上述技术手段,通过进风间隙与进气格栅连通,进气格栅与转接风道连通,转接风道与空调进气端连通,一方面,使进入的空气能够进入空调进气端,保证进风量,另一方面,再通过在布置排水结构和阻水单元,防止在强降雨严酷工况下,空调箱进水的问题,且排水结构和阻水单元能够适应不同的车型,以使不同车辆均能够达到防止在强降雨严酷工况下,空调箱进水的问题。
5、进一步,所述排水结构包括第一排水件、第二排水件和第三排水件,所述第一排水件设置在车身前端y向两侧,用于排出前罩装饰件后端的积水,所述第二排水件设置在机舱盖下部,用于排出前罩装饰件前端的积水,所述第三排水件设置在转接风道内,用于排出进入转接风道的雨水。
6、根据上述技术手段,通过第一排水件,能够对进入的雨水进行初步排出,通过第二排水件,能够拦截雨水通过进气格栅流入空调外循环进风转接风道,通过第三排水结构,能够将进入转接风道的雨水排出,从而尽可能的避免雨水随空气进入空调滤芯。
7、进一步,所述第一排水件设置为第一排水孔和第二排水孔,所述第一排水孔和第二排水孔分别布置在前罩装饰件的一端两侧,用于排出前罩装饰件后端的积水。
8、根据上述技术手段,通过第一排水孔的设置,能够在极限雨量特别大的工况下,雨水能顺利排出,降低雨水进入第二排水件的可能。
9、进一步,所述第二排水件设置为第三排水孔和第四排水孔,所述第三排水孔和第四排水孔分别布置在前罩装饰件的一端两侧,用于排出前罩装饰件前端的积水。
10、根据上述技术手段,通过第二排水孔的设置,使在极限雨量特别大的工况下,雨水能快速排出,减少进入进气格栅的可能。
11、进一步,所述第三排水件设置为第五排水孔,所述第五排水孔布置在转接风道内,用于对进入转接风道内的雨水快速排出。
12、根据上述技术手段,通过第三排水孔的设置,能够将转接风道内的雨水快速排出,进一步降低雨水进入空调进气端的可能。
13、进一步,所述阻水单元包括第一阻水件和第二阻水件,所述第一阻水件和第二阻水件均设置在转接风道的一侧,且凸出于转接风道,用于阻挡转接风道内的雨水进入空调进气端。
14、根据上述技术手段,通过第一阻水件和第二阻水件,能够进一步阻挡转接风道内的雨水随空气进入空调滤芯,以保持空调进气端的干燥。
15、进一步,所述第一阻水件设置为阻水凸起,所述阻水凸起设置在转接风道与空调进气端之间,用于阻挡转接风道内的雨水进入空调进气端。
16、根据上述技术手段,通过阻水凸起,能够与转接风道形成储水空间,避免雨水直接进入空调进气端,并将进入转接风道内雨水阻挡,有利于转接风道内的雨水排出。
17、进一步,所述第二阻水件设置为挡板,所述挡板与第一阻水件对应,所述挡板凸出于转接风道。
18、根据上述技术手段,通过挡板与第一阻水件对应,且凸出于转接风道,使挡板与阻水凸起之间的z向相对高度为负值,一方面,能够进一步阻挡雨水进入空调进气端,另一方面,不会影响空调进气端的进风量。
19、进一步,所述转接风道呈凹形,所述第三排水件布置在转接风道的底部。
20、根据上述技术手段,通过凹形转接风道,有利于进入转接风道的雨水进入第三排水件。
21、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车辆,包括车辆主体和上述所述的汽车空调外循环进风装置。
22、采用上述方案的本申请,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3、1.通过进风间隙与进气格栅连通,进气格栅与转接风道连通,转接风道与空调进气端连通,一方面,使进入的空气能够进入空调进气端,保证进风量,另一方面,再通过布置排水结构和阻水单元,防止在强降雨严酷工况下,空调箱进水的问题,且排水结构和阻水单元能够适应不同的车型,以使不同车辆均能够达到防止在强降雨严酷工况下,空调箱进水的问题;
24、2.通过在空调外循环进风过程中,面对雨水量大的工况下,先设置第一排水孔和第二排水孔,对进入的雨水进行拦截和排出,再在转接风道内设置第三排水孔,再次排水,避免雨水进入空调外循环系统的进风一侧,再于转接风道设置阻水凸起和挡板,进一步阻水,尽可能使空调外循环系统的进风一侧保持干燥,进一步降低雨水进入空调滤芯的可能。
1.一种汽车空调外循环进风装置,包括机舱、机舱盖(2)、进气格栅(4)和前罩装饰件(14),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格栅(4)设置在机舱盖(2)内侧,所述前罩装饰件(14)与机舱盖(2)之间具有进风间隙(3),所述进风间隙(3)与进气格栅(4)连通,所述机舱上设置有转接风道(15),所述转接风道(15)与进风间隙(3)连通,所述转接风道(15)连通有空调进气端(11),所述前罩装饰件(14)上设置有排水结构,用于将进入的雨水排出车外,所述转接风道(15)内设置有阻水单元,用于阻挡雨水进入空调进气端(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空调外循环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结构包括第一排水件、第二排水件和第三排水件,所述第一排水件设置在车身前端y向两侧,用于排出前罩装饰件(14)后端的积水,所述第二排水件设置在机舱盖(2)下部,用于排出前罩装饰件(14)前端的积水,所述第三排水件设置在转接风道(15)内,用于排出进入转接风道(15)的雨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空调外循环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水件设置为第一排水孔(12)和第二排水孔(13),所述第一排水孔(12)和第二排水孔(13)分别布置在前罩装饰件(14)的一端两侧,用于排出前罩装饰件(14)后端的积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空调外循环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水件设置为第三排水孔(5)和第四排水孔(6),所述第三排水孔(5)和第四排水孔(6)分别布置在前罩装饰件(14)的一端两侧,用于排出前罩装饰件(14)前端的积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空调外循环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排水件设置为第五排水孔(7),所述第五排水孔(7)布置在转接风道(15)内,用于对进入转接风道(15)内的雨水快速排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空调外循环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水单元包括第一阻水件和第二阻水件,所述第一阻水件和第二阻水件均设置在转接风道(15)的一侧,且凸出于转接风道(15),用于阻挡转接风道(15)内的雨水进入空调进气端(1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空调外循环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水件设置为阻水凸起(9),所述阻水凸起(9)设置在转接风道(15)与空调进气端(11)之间,用于阻挡转接风道(15)内的雨水进入空调进气端(11)。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汽车空调外循环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阻水件设置为挡板(10),所述挡板(10)与第一阻水件对应,所述挡板(10)凸出于转接风道(1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空调外循环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风道(15)呈凹形,所述第三排水件布置在转接风道(15)的底部。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辆主体和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汽车空调外循环进风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