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滚塑罐体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端盖和筒身自动找位、焊接一体机。
背景技术:
罐体筒身和端盖焊接时,往往采用吊挂的方式将二者分别固定,然后人工操作将二者正对吻合,再采用点焊的方式将二者预先点焊固定,再将点焊后的罐体移动到自动焊接机下方,周向转动罐体,将焊枪正对对接缝,实现焊接,该方式中,由于筒身和端盖不能同时限位固定,所以采用预先点焊固定的方式,然而该方式无疑拉长了操作周期,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有必要提出一种端盖和筒身自动找位、焊接一体机。
一种端盖和筒身自动找位、焊接一体机,包括筒身找正装置、端盖找正装置、单向地轨,单向地轨为设置于地面上的、沿着一个方向延伸的轨道,筒身找正装置和端盖找正装置相对设置于单向地轨上,且二者距离可调节,所述筒身找正装置包括下调整机构和上调整机构,所述下调整机构与单向地轨滚动接触,上调整机构位于下调整机构的上方,在下调整机构上方设置径向轨道,径向轨道与单向轨道异面垂直,上调整机构与径向轨道滚动接触,还在上调整机构上方设置筒身滚轮架,用于支撑并带动罐体转动,所述端盖找正装置的底部设置滚轮,以与单向地轨滚动接触,端盖找正装置的上方设置端盖滚轮架,用于支撑并带动罐体转动。
优选的,所述下调整机构还包括下调整板、下滚轮,所述下滚轮设置于下调整板的下方,用于与单向轨道滚动配合,实现水平轴向调整。
优选的,所述上调整机构还包括上调整板、上滚轮,所述上滚轮设置于上调整板的下方,用于与径向轨道滚动配合,实现水平径向调整。
优选的,所述筒身找正装置还包括径向调整机构,所述径向调整机构包括固定架、调整手轮、调整螺杆,所述固定架的下端与下调整板侧壁固定连接,上端与上调整板同高,还在固定架的上部开设工调整螺杆穿过的螺纹孔,所述调整螺杆穿过所述螺纹孔,端部与上调整板侧壁接触,调整手轮与调整螺杆螺纹连接,旋拧与固定架外侧的调整螺杆端部。
优选的,所述径向导轨为倾斜导轨,倾斜方向为向径向调整机构方向向下倾斜。
优选的,所述上调整机构的上调整板为一平板,还在上调整板的下方设置左侧下连板、右侧下连板,在左侧下连板上设置左销轴,在右侧下连板上设置右销轴,上滚轮包括左侧上滚轮和右侧上滚轮,左侧上滚轮与左侧销轴轴连接,右侧上滚轮与右侧销轴轴连接,左侧上滚轮靠近径向调整机构设置,右侧上滚轮远离径向调整机构设置,左侧上滚轮的外径大于右侧上滚轮的外径。
优选的,所述筒身滚轮架包括上调整板、并排设置于上调整板上的第一滚轮架和第二滚轮架,第一滚轮架和第二滚轮架具有相同结构,所述第一滚轮架包括第一驱动电机、第一减速器、第二减速器、传动轴、第一轮组、第二轮组,所述第一轮组和第二轮组间隔设置,二者之间形成用于放置罐体筒身的间距,第一轮组包括第一角座、左侧安装板、右侧安装板、内侧滚轮、外侧滚轮、内侧传动齿轮、外侧传动齿轮、内侧传动轴、外侧传动轴、惰轮、第一主驱动齿轮、第一主驱动轴,所述第一角座固定于上调整板上,左侧安装板和右侧安装板相对设置于第一角座的两侧,内侧滚轮和外侧滚轮设置于左侧安装板、右侧安装板之间,内侧传动轴穿过所述内侧滚轮及左侧安装板、右侧安装板,且与内侧滚轮固定连接,内侧传动齿轮与内侧传动轴固定连接,外侧传动轴穿过所述外侧滚轮及左侧安装板、右侧安装板,且与外侧滚轮固定连接,外侧传动齿轮与外侧传动轴固定连接,第一主驱动轴穿过内侧滚轮和外侧滚轮下方的第一角座,所述第一主驱动齿轮通过惰轮与内侧传动齿轮和外侧传动齿轮啮合连接,第一主驱动齿轮与第一主驱动轴键槽连接,所述第一主驱动轴与铰座之间光轴连接,第一驱动通过第一减速器连接第一轮组的第一主驱动轴,传动轴连接于第一减速器和第二减速器之间,第二减速器连接第二轮组。
优选的,外侧滚轮设置于内侧滚轮的斜上方,以使二者的轮面形成用于支撑罐体的倾斜活动支撑面。
优选的,第二轮组和第一轮组具有相同结构。
优选的,端盖滚轮架与筒身滚轮架具有相同结构。
本发明中,无需预先点焊,通过筒身找正装置带动罐体转动,并将同时稳定限位固定,通过端盖找正装置带动罐体同步转动,并同时稳定限位固定,通过单向地轨调整二者的轴向距离,从而实现二者对接缝的正对接触,启动电机,筒身和端盖同步转动,将自动焊枪正对对接缝,实现自动焊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主视图。
图3为筒身找正装置的左视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另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5为本方案中滚轮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第一滚轮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第一轮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利用本方案滚轮架支撑罐体的主视图。
图9为图8中罐体尺寸变大后第一轮组、第二轮组自适应调整后的支撑示意图。图中虚线位置为调整前的位置,当两组滚轮架自适应翻转后,罐体竖向向下移动,与每个轮组的每个滚轮接触,稳定支撑。
图10为只有一组轮组可以转动时、自适应大尺寸罐体的支撑示意图。当只有一侧轮组可翻转调整时,虚线为原始位置,待另一个轮组转动时,罐体会向右、向下两个方向移动。
图11为现有技术中两个轮组都不能调整时,罐体尺寸变大,罐体被轮组的两个外侧滚轮支撑,内侧滚轮悬空的示意图。
图中:筒身找正装置100、上调整板10、左侧下连板11、右侧下连板12、左销轴13、右销轴14、左侧上滚轮15、右侧上滚轮16、第一滚轮架20、第一驱动电机21、第一减速器22、第二减速器23、传动轴24、第一轮组25、第一角座251、左侧安装板252、右侧安装板253、内侧滚轮254、外侧滚轮255、内侧传动齿轮256、外侧传动齿轮257、内侧传动轴258、外侧传动轴259、惰轮260、第一主驱动齿轮261、第一主驱动轴262、第二轮组27、第二角座271、第二主驱动轴272、第二滚轮架30、下调整板40、下滚轮50、径向轨道60、径向调整机构70、固定架71、调整手轮72、调整螺杆73、端盖找正装置200、端盖滚轮架201、单向地轨300、罐体筒身400、端盖50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参见图1-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端盖和筒身自动找位、焊接一体机,包括筒身找正装置100、端盖找正装置200、单向地轨300,单向地轨300为设置于地面上的、沿着一个方向延伸的轨道,筒身找正装置100和端盖找正装置200相对设置于单向地轨300上,且二者距离可调节,所述筒身找正装置100包括下调整机构和上调整机构,所述下调整机构与单向地轨300滚动接触,上调整机构位于下调整机构的上方,在下调整机构上方设置径向轨道60,径向轨道60与单向轨道异面垂直,上调整机构与径向轨道60滚动接触,还在上调整机构上方设置筒身滚轮架,用于支撑并带动罐体转动,所述端盖找正装置200的底部设置滚轮,以与单向地轨300滚动接触,端盖找正装置200的上方设置端盖滚轮架201,用于支撑并带动罐体转动。
本方案中,筒身找正装置100沿着单向地轨300移动,端盖找正装置200沿着单向地轨300移动,二者相对靠近或远离,以使罐体和端盖500相对靠近或远离,实现了水平轴向方向的位置调整;另外筒身找正装置100还可以实现水平径向方向的位置调整,当罐体筒身400和端盖500靠近接触后,通过调整上调整机构,使筒身在水平径向方向内位置调整,从而使筒身和端盖500在水平方向内相对正对定位。
本方案替代了使用吊装工具启动移动的方式,移动省力方便,移动过程中二者在高度方向内位置不会变化,从而节省了高度方向内的位置调整,简化了操作;只需在两个维度方向内调整,即水平轴向方向和水平径向方向,且水平径向方向只需要调整筒身即可,端盖500为固定不变的,简化了端盖500位置变化因素,使二者正对调整更加方便、准确。
进一步,所述下调整机构还包括下调整板40、下滚轮50,所述下滚轮50设置于下调整板40的下方,用于与单向轨道滚动配合,实现水平轴向调整。
进一步,所述上调整机构还包括上调整板板10、上滚轮,所述上滚轮设置于上调整板板10的下方,用于与径向轨道60滚动配合,实现水平径向调整。
进一步,所述筒身找正装置100还包括径向调整机构70,所述径向调整机构70包括固定架71、调整手轮72、调整螺杆73,所述固定架71的下端与下调整板40侧壁固定连接,上端与上调整板板10同高,还在固定架71的上部开设工调整螺杆73穿过的螺纹孔,所述调整螺杆73穿过所述螺纹孔,端部与上调整板板10侧壁接触,调整手轮72与调整螺杆73螺纹连接,旋拧与固定架71外侧的调整螺杆73端部。
进一步,所述径向导轨为倾斜导轨,倾斜方向为向径向调整机构70方向向下倾斜。倾斜角度很小,不大于5°。
该方案中,为了使水平径向方向内,罐体筒身400及承载筒身的上调整机构调整后在径向方向内的锁定位置,设置略微倾斜的进行导轨,使筒身及上调整机构在重力作用下向进行调整机构方向靠近,在通过进行调整机构的限位,二者作用力方向相反,实现自锁限位。本方案的设计,由于筒身重量大、尺寸大,焊接过程时间长,为了避免其跑位移动,目的在于实现筒身位置自锁。
进一步,所述上调整机构的上调整板板10为一平板,还在上调整板板10的下方设置左侧下连板11、右侧下连板12,在左侧下连板11上设置左销轴13,在右侧下连板12上设置右销轴14,上滚轮包括左侧上滚轮15和右侧上滚轮16,左侧上滚轮15与左侧销轴轴连接,右侧上滚轮16与右侧销轴轴连接,左侧上滚轮15靠近径向调整机构70设置,右侧上滚轮16远离径向调整机构70设置,左侧上滚轮15的外径大于右侧上滚轮16的外径。
本方案将两个滚轮设置为外径不相同的轮体,两个滚轮的直径差与径向导轨的倾斜度垂直高度互补,以使滚轮带动其上部件沿着径向导轨始终具有向径向调整机构70靠近的势能,实现自锁定位,且同时两个滚轮的销轴位于同一水平线,如此不仅保证了上调整机构的自锁定位,而且也保证了上调整机构及其上的部件始终处于水平方向内,仍然可以实现罐体筒身400高度方向的恒定,无需调整,只需要水平径向和水平轴向两个维度的方向调整。
参见图6-11,进一步,所述筒身滚轮架包括上调整板板10、并排设置于上调整板板10上的第一滚轮架20和第二滚轮架30,第一滚轮架20和第二滚轮架30具有相同结构,所述第一滚轮架20包括第一驱动电机21、第一减速器22、第二减速器23、传动轴24、第一轮组25、第二轮组27,所述第一轮组25和第二轮组27间隔设置,二者之间形成用于放置罐体筒身400的间距,第一轮组25包括第一角座251、左侧安装板252、右侧安装板253、内侧滚轮254、外侧滚轮255、内侧传动齿轮256、外侧传动齿轮257、内侧传动轴258、外侧传动轴259、惰轮260、第一主驱动齿轮261、第一主驱动轴262,所述第一角座251固定于上调整板板10上,左侧安装板252和右侧安装板253相对设置于第一角座251的两侧,内侧滚轮254和外侧滚轮255设置于左侧安装板252、右侧安装板253之间,内侧传动轴258穿过所述内侧滚轮254及左侧安装板252、右侧安装板253,且与内侧滚轮254固定连接,内侧传动齿轮256与内侧传动轴258固定连接,外侧传动轴259穿过所述外侧滚轮255及左侧安装板252、右侧安装板253,且与外侧滚轮255固定连接,外侧传动齿轮257与外侧传动轴259固定连接,第一主驱动轴262穿过内侧滚轮254和外侧滚轮255下方的第一角座251,所述第一主驱动齿轮261通过惰轮260与内侧传动齿轮256和外侧传动齿轮257啮合连接,第一主驱动齿轮261与第一主驱动轴262键槽连接,所述第一主驱动轴262与铰座之间光轴连接,第一驱动通过第一减速器22连接第一轮组25的第一主驱动轴262,传动轴24连接于第一减速器22和第二减速器23之间,第二减速器23连接第二轮组27。
现有技术中的滚轮架,相对的两个滚轮架之间的距离不能调整,单独一个滚轮架上的两个滚轮角度也不能调整,当罐体的尺寸变化时,罐体只能放置在上面的滚轮上方,下方的滚轮则被悬空,导致罐体支撑不稳定,滚轮架上的两个滚轮受力不均匀,容易损坏。本方案中,第一滚轮架20和第二滚轮架30形成支撑罐体筒身400的四个支点,由第一驱动电机21和第二驱动电机共同同步驱动罐体筒身400转动,当罐体筒身400尺寸变化时,内侧滚轮254、外侧滚轮255成为一个整体,以第一主驱动轴262为支点,相对于角座转动,从而自适应罐体筒身400的尺寸,翻转后的内侧滚轮254、外侧滚轮255均与罐体筒身400接触,形成稳定支撑,且罐体筒身400只会在竖直方向内上下移动,在横向方向不存在位移,无需二次调整。
本方案的两组滚轮架通用性强,可以使用各种型号的罐体。
进一步,外侧滚轮255设置于内侧滚轮254的斜上方,以使二者的轮面形成用于支撑罐体的倾斜活动支撑面。
进一步,第二轮组27和第一轮组25具有相同结构。
即第二轮组27也具有第二角座271,且第二主驱动轴272与第二角座271光轴连接。从而使得第二轮组27也可以以第二主驱动轴272为轴心向外或向内翻转。当只有第一轮组25能够翻转,第二轮组27不能翻转时,第一轮组25自适应上方的罐体重量和外径尺寸需要翻转时,当罐体积重、外径大,需要向外翻转时,只有第一轮组25能够向外翻转,并向第一轮组25单方向的翻转,如此翻转,会使罐体的重心向下、向一侧偏离,还需要重新调整竖向罐体和横向径向罐体的位置,增加操作复杂程度。而第一轮组25和第二轮组27均设置为可以相对于角座转动的结构,则罐体尺寸和重量变化时,第一轮组25和第二轮组27同时变化,使得罐体整体竖直向下下降或竖直向上抬起,而在横向径向方向,不会发生位置偏移,无需调整,简化调整操作。
本发明通过下调整机构的倾斜轨道的设置、上调整机构滚轮的设置、第一轮组25、第二轮组27角座及光轴的设置,将所有可能引起罐体筒身400高度方向内位置变化的因素全部控制,从而解决高度变化的问题。
进一步,端盖滚轮架201与筒身滚轮架具有相同结构。
本发明实施例装置中的模块或单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并、划分和删减。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专利文件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发明所涵盖的范围。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1.一种端盖和筒身自动找位、焊接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筒身找正装置、端盖找正装置、单向地轨,单向地轨为设置于地面上的、沿着一个方向延伸的轨道,筒身找正装置和端盖找正装置相对设置于单向地轨上,且二者距离可调节,所述筒身找正装置包括下调整机构和上调整机构,所述下调整机构与单向地轨滚动接触,上调整机构位于下调整机构的上方,在下调整机构上方设置径向轨道,径向轨道与单向轨道异面垂直,上调整机构与径向轨道滚动接触,还在上调整机构上方设置筒身滚轮架,用于支撑并带动罐体转动,所述端盖找正装置的底部设置滚轮,以与单向地轨滚动接触,端盖找正装置的上方设置端盖滚轮架,用于支撑并带动罐体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盖和筒身自动找位、焊接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调整机构还包括下调整板、下滚轮,所述下滚轮设置于下调整板的下方,用于与单向轨道滚动配合,实现水平轴向调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盖和筒身自动找位、焊接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调整机构还包括上调整板、上滚轮,所述上滚轮设置于上调整板的下方,用于与径向轨道滚动配合,实现水平径向调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端盖和筒身自动找位、焊接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筒身找正装置还包括径向调整机构,所述径向调整机构包括固定架、调整手轮、调整螺杆,所述固定架的下端与下调整板侧壁固定连接,上端与上调整板同高,还在固定架的上部开设工调整螺杆穿过的螺纹孔,所述调整螺杆穿过所述螺纹孔,端部与上调整板侧壁接触,调整手轮与调整螺杆螺纹连接,旋拧与固定架外侧的调整螺杆端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端盖和筒身自动找位、焊接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导轨为倾斜导轨,倾斜方向为向径向调整机构方向向下倾斜。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端盖和筒身自动找位、焊接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调整机构的上调整板为一平板,还在上调整板的下方设置左侧下连板、右侧下连板,在左侧下连板上设置左销轴,在右侧下连板上设置右销轴,上滚轮包括左侧上滚轮和右侧上滚轮,左侧上滚轮与左侧销轴轴连接,右侧上滚轮与右侧销轴轴连接,左侧上滚轮靠近径向调整机构设置,右侧上滚轮远离径向调整机构设置,左侧上滚轮的外径大于右侧上滚轮的外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端盖和筒身自动找位、焊接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筒身滚轮架包括上调整板、并排设置于上调整板上的第一滚轮架和第二滚轮架,第一滚轮架和第二滚轮架具有相同结构,所述第一滚轮架包括第一驱动电机、第一减速器、第二减速器、传动轴、第一轮组、第二轮组,所述第一轮组和第二轮组间隔设置,二者之间形成用于放置罐体筒身的间距,第一轮组包括第一角座、左侧安装板、右侧安装板、内侧滚轮、外侧滚轮、内侧传动齿轮、外侧传动齿轮、内侧传动轴、外侧传动轴、惰轮、第一主驱动齿轮、第一主驱动轴,所述第一角座固定于上调整板上,左侧安装板和右侧安装板相对设置于第一角座的两侧,内侧滚轮和外侧滚轮设置于左侧安装板、右侧安装板之间,内侧传动轴穿过所述内侧滚轮及左侧安装板、右侧安装板,且与内侧滚轮固定连接,内侧传动齿轮与内侧传动轴固定连接,外侧传动轴穿过所述外侧滚轮及左侧安装板、右侧安装板,且与外侧滚轮固定连接,外侧传动齿轮与外侧传动轴固定连接,第一主驱动轴穿过内侧滚轮和外侧滚轮下方的第一角座,所述第一主驱动齿轮通过惰轮与内侧传动齿轮和外侧传动齿轮啮合连接,第一主驱动齿轮与第一主驱动轴键槽连接,所述第一主驱动轴与铰座之间光轴连接,第一驱动通过第一减速器连接第一轮组的第一主驱动轴,传动轴连接于第一减速器和第二减速器之间,第二减速器连接第二轮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端盖和筒身自动找位、焊接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外侧滚轮设置于内侧滚轮的斜上方,以使二者的轮面形成用于支撑罐体的倾斜活动支撑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端盖和筒身自动找位、焊接一体机,其特征在于:第二轮组和第一轮组具有相同结构。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端盖和筒身自动找位、焊接一体机,其特征在于:端盖滚轮架与筒身滚轮架具有相同结构。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