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纱干燥设备及干燥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2-07-07  140


    本申请涉及玻璃纱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玻璃纱干燥设备及干燥方法。



    背景技术:

    玻璃纱是玻纤纺织制品的原料,其由玻璃纤维生产而成。玻璃纤维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种类繁多,其单丝的直径为几个微米到二十几个微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1/20-1/5,每束纤维原丝都由数百根甚至上千根单丝组成。在玻璃纤维生产玻璃纱的制作工艺中,需要对成型的玻璃纱进行过胶干燥,目前的玻璃纱干燥主要是采用风干的方式,将玻璃纱从干燥设备的一端水平拉伸至另一端,玻璃纱在干燥设备上走线的过程中进行吹风干燥,这种干燥方式达到的干燥效果较差。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玻璃纱干燥时存在有干燥效果较差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提高对玻璃纱的干燥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玻璃纱干燥设备及干燥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玻璃纱干燥设备及干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玻璃纱干燥设备,包括炉体,所述炉体内设置有多个烘干通道,所有烘干通道相互平行设置;每个所述烘干通道内设置有若干加热管,若干所述加热管沿烘干通道的长度方向分布;每个所述烘干通道中还设置有若干支撑辊,若干所述支撑辊沿烘干通道的长度方向分布,且所有支撑辊相互平行,所述炉体具有一个顶面、一个底面、两个端面及两个侧面,所述炉体的两个端面分别为进线端面和出线端面,玻璃纱由所述进线端面进入烘干通道并以s形走线依次经过所有烘干通道后由所述出线端面离开炉体;所述炉体的进线端面及出线端面均设置有导线辊,所述导线辊用于引导玻璃纱从一个烘干通道进入相邻的烘干通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玻璃纱进入炉体并在支撑辊的支撑作用下从烘干通道中经过,在从一个烘干通道离开后,玻璃纱绕经导线辊后进入另一个烘干通道,玻璃纱以s形走线的方式依次经过所有烘干通道,与此同时,加热管不断对玻璃纱进行加热以对玻璃纱进行烘干。多层烘干通道的设置减小整体设备的占地面积,提高了玻璃纱在单个干燥设备中的行进距离,延长了玻璃纱的干燥时间,提高了玻璃纱的干燥效果。

    可选的,所述炉体的进线端面与出线端面均设置有吹风组件,所述吹风组件用于对玻璃纱经过导线辊的部分进行吹风,所述吹风组件包括吹风风机及风箱,所述风箱开设有进风孔及若干出风孔,所述吹风风机连接于所述风箱的进风孔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吹风风机由风箱的进风孔向风箱中吹风,风箱中形成正压,风箱由出风孔向玻璃纱经过导线辊的部分进行吹风干燥,有利于玻璃纱的散热,从而在保障干燥效果的同时减小了玻璃纱的热量存留,减少导线辊在玻璃纱经过时产生粘胶的情况,提高对玻璃纱的干燥效果以及干燥效果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导线辊开设有若干将玻璃纱分隔的导线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玻璃纱干燥时,每根玻璃纱由不同的导线槽中经过以使得玻璃纱相互分隔,减少玻璃纱相互之间碰触甚至打结的现象,同时减少玻璃纱相互之间产生磨蹭而导致所含带的胶料不稳定的情况,提高玻璃纱干燥过程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炉体的进线端面还设置有分线组件,所述分线组件用于将玻璃纱分隔,所述分线组件包括若干分线柱,若干所述分线柱等距排布,若干所述分线柱的排布方向水平垂直于玻璃纱的水平走线方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炉体的进线端面设置分线组件,分线组件包含若干等距分布的分线柱,每根玻璃纱对应一根分线柱以使得玻璃纱之间相互分隔,使得玻璃纱进入炉体时相互之间独立稳定,使得玻璃纱的走线更加稳定,进而使得玻璃纱的干燥效果更加稳定。

    可选的,所述分线柱周侧开设有限制玻璃纱上下移动的限位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线柱周侧开设用于限制玻璃纱上下移动的限位槽,玻璃纱从限位槽中经过,限位槽的上槽壁和下槽壁对玻璃纱产生限位作用,使得玻璃纱的进线更加稳定。

    可选的,所述炉体的进线端面设置有胶量控制组件,所述胶量控制组件用于控制玻璃纱进入炉体时含带的胶量,所述胶量控制组件包括安装框、上压板、下压板及气缸,所述气缸控制所述上压板与所述下压板将玻璃纱夹压;所述气缸的顶端固定于所述安装框顶部且底端与上压板固定连接,所述下压板固定于所述安装框的底部;或所述气缸的底端固定于所述安装框底部且顶端与下压板固定连接,所述上压板固定于所述安装框的顶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胶量控制组件对玻璃纱含带的胶量进行控制,其具体方式是由上压板与下压板对玻璃纱进行挤压,上压板的底边与下压板的顶边对玻璃纱上的胶料进行刮除,由此控制玻璃纱含带的胶量。上压板和下压板的开合由气缸控制,气缸的动作快速稳定,使得上压板与下压板对玻璃纱的夹压效果稳定。

    可选的,所述上压板底部固定设置具有弹性的垫条,所述下压板顶部也固定设置具有弹性的垫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压板与下压板对玻璃纱进行夹压时,由上压板的垫条与下压板的垫条对玻璃纱进行夹压,弹性的垫条能够产生一定的弹性形变,避免由于刚性夹压力而将玻璃纱夹断的情况。同时,产生弹性形变的垫条对玻璃纱具有较好的包覆效果,对玻璃纱上的胶料刮除以控制玻璃纱所含带胶料的控制效果更好。

    可选的,所述炉体中还设置有除湿组件,所述除湿组件用于将炉体内的水汽排出,所述除湿组件包括除湿板及抽风风机,所述除湿板与所述炉体内壁围合形成除湿腔,所述除湿板开设有若干连通于除湿腔的除湿孔,所述炉体开设有连通于除湿腔的抽风孔,所述抽风风机连接于所述炉体的抽风孔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抽风风机对除湿腔进行抽风以使得除湿腔内产生负压,炉体内的湿气从除湿板的抽风口进入到除湿腔中并再由抽风风机抽除,由此将炉体内在加热管对玻璃纱加热烘干的作用下而产生的水汽进行排除,降低炉体内的空气湿度,同时使得炉体内产生气流,对玻璃纱产生更好的干燥效果。

    可选的,所述炉体的两个侧面均开设有检修窗口,所述检修窗口处均转动设置有门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检修窗口处转动设置门板,在需要对干燥设备进行检修时,可打开炉体两边的门板以进行检修,使得炉体的检修更加方便。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玻璃纱干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穿线,将玻璃纱以s形走线依次穿过上述玻璃纱干燥设备的所有烘干通道;

    s2、启动设备,启动玻璃纱干燥设备以对玻璃纱进行干燥;

    s3、收线,将经过玻璃纱干燥设备干燥过后的玻璃纱进行收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玻璃纱以s形走线依次穿过所有烘干通道,提高对玻璃纱的干燥效果,玻璃纱的收卷与干燥同时进行,玻璃纱进入炉体并依次经过所有烘干通道以完成干燥后进行收线,玻璃纱的干燥效率更高。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玻璃纱以s形走线的方式依次经过所有烘干通道,与此同时,加热管不断对玻璃纱进行加热以对玻璃纱进行烘干,多层烘干通道的设置减小整体设备的占地面积,提高了玻璃纱在单个干燥设备中的行进距离,延长了玻璃纱的干燥时间,提高了玻璃纱的干燥效果;

    2.吹风风机由风箱的进风孔向风箱中吹风,进而向玻璃纱经过导线辊的部分进行吹风干燥,有利于玻璃纱的散热,减少导线辊在玻璃纱经过时产生粘胶的情况,提高对玻璃纱的干燥效果以及干燥效果的稳定性;

    3.抽风风机对除湿腔进行抽风以使得除湿腔内产生负压,炉体内的湿气从除湿板的抽风口进入到除湿腔中并再由抽风风机抽除,由此将炉体内在加热管对玻璃纱加热烘干的作用下而产生的水汽进行排除,降低炉体内的空气湿度,同时使得炉体内产生气流,对玻璃纱产生更好的干燥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视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炉体内部结构的平面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除湿板的结构视图。

    图4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1、炉体;101、进线端面;102、出线端面;103、烘干通道;11、加热管;12、支撑辊;13、导线辊;131、导线槽;14、门板;2、吹风组件;21、吹风风机;22、风箱;221、进风孔;222、出风孔;3、分线组件;31、安装杆;32、分线柱;321、限位槽;4、胶量控制组件;41、安装框;42、上压板;43、下压板;44、气缸;5、除湿组件;51、除湿板;511、除湿孔;512、除湿腔;52、抽风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玻璃纱干燥设备,参照图1和图2,包括炉体1,炉体1呈长方体状,炉体1具有一个顶面、一个底面、两个侧面及两个端面,炉体1内设置有多个烘干通道103,烘干通道103的数量为n,n为不小于3的奇数,本实施例中以n=3为例进行说明。烘干通道103均为水平的直线通道,烘干通道103的长度方向均与炉体1的长度方向一致,三个烘干通道103由上至下等距设置,每个烘干通道103的两个端口分别位于炉体1的两个端面。炉体1的两个端面分别为进线端面101与出线端面102,玻璃纱由炉体1的进线端面101进入最上方的烘干通道103,然后以s形走线依次经过所有烘干通道103,最后由炉体1的出线端面102从最下方的烘干通道103离开炉体1。每个烘干通道103中均设置有若干支撑辊12,支撑辊12转动连接于烘干通道103的侧壁,同一烘干通道103中的所有支撑辊12相互平行并沿烘干通道103的长度方向等距设置,玻璃纱在烘干通道103中受支撑辊12的支撑。

    每个烘干通道103中均设置有两个安装板,两个安装板分别位于烘干通道103顶部的两侧,两个安装板对应开设有安装孔,两个安装板之间安装有加热管11,加热管11可选用红外线加热管11,加热管11的两端分别插设于两个安装板对应的安装孔中。同一烘干通道103中的所有加热管11沿烘干通道103的长度方向等距分布。

    参照图2和图3,每个烘干通道103中均设置有除湿组件5,除湿组件5包括除湿板51及抽风风机52,除湿板51的两侧分别固定于两个安装板,除湿板51以波浪状沿自身的长度方向延伸以形成若干容置槽,加热管11的数量与容置槽的数量相等且位置一一对应,加热管11位于对应的容置槽中,容置槽的槽壁对加热管11的辐射进行反射以提高加热管11对玻璃纱的加热烘干效果。除湿板51的顶面、烘干通道103的顶壁及两个侧板相向的侧面共同围合形成除湿腔512,除湿板51开设有若干连通于除湿腔51的除湿孔511,炉体1的侧面开设有抽风孔,抽风孔连通于各个烘干通道103的除湿腔512。抽风风机52固定设置于炉体1开设抽风孔的位置,抽风风机52将除湿腔512中的气体抽出以使得除湿腔512内形成负压,炉体1内的湿气进入除湿腔512中并被抽风风机52抽出。

    参照图1和图4,炉体1的进线端面101设置有分线组件3,分线组件3包括安装杆31及若干分线柱32,安装杆31水平设置,安装杆31与最上方烘干通道103的底壁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安装杆31的长度方向与烘干通道103的宽度方向一致。分线柱32均固定于安装杆31上,若干分线柱32沿安装杆31长度方向等距排布。分线柱32周侧开设有环状的限位槽321,限位槽321的中心线与分线柱32的中心线重合。

    回看图1,炉体1的进线端面101及出线端面102均转动设置有导线辊13。炉体1最上方的烘干通道103位于出线端面102的端部位置设置有一个导线辊13,炉体1最下方的烘干通道103位于进线端面101的端部位置设置有一个导线辊13,炉体1中部的烘干通道103的两端位置分别设置有一个导线辊13。每个导线辊13周面均开设有若干环状的导线槽131,导线槽131的中心线与导线辊13的中心线重合,若干导线槽131沿导线辊13长度方向等距分布。每根导线辊13上的导线槽131数量与分线柱32的数量相等。玻璃纱离开一个烘干通道103后绕经导线辊13并进入下一个烘干通道103。炉体1的进线端面101与出线端面102均设置有吹风组件2,吹风组件2包括吹风风机21及风箱22,风箱22固定于炉体1,风箱22开设有若干出风孔222,风箱22的出风孔222朝向导线辊13设置,风箱22还开设有进风孔221,吹风风机21固定于风箱22的进风口处。

    炉体1的进线端面101还设置有胶量控制组件4,胶量控制组件4包括安装框41、上压板42、下压板43及气缸44,安装框41固定于炉体1,气缸44的缸体固定于安装框41的顶部,上压板42固定于气缸44的活塞杆端部,下压板43固定于安装框41的底部。在另一实施例中,也可以将气缸44的缸筒固定于安装框41的底部,下压板43固定于气缸44的活塞杆端部,上压板42固定于安装框41的顶部。上压板42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垫条,下压板43的顶部也固定设置有垫条,在气缸44的驱动下,上压板42的垫条与下压板43的垫条将玻璃纱夹压以将玻璃纱上多余的胶水刮除。

    炉体1的两侧开设有位置对应的检修窗口,每个检修窗口处均转动连接有门板14,门板14设置有内腔且门板14的内腔中内填充有保温材料,保温材料可以是硅酸铝或者石棉等材料。

    本实施例还公开一种玻璃纱干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穿线,将玻璃纱以s形走线依次穿过上述玻璃纱干燥设备的所有烘干通道103;

    s2、启动设备,启动玻璃纱干燥设备以对玻璃纱进行干燥,加热管11产生热辐射以对玻璃纱进行加热烘干,抽风风机52对除湿腔512进行抽风以将炉体1内的湿气抽除;

    s3、收线,将经过玻璃纱干燥设备干燥过后的玻璃纱进行收卷,玻璃纱的收卷与干燥同时进行,玻璃纱进入炉体1并依次经过所有烘干通道103以完成干燥并进行收线。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玻璃纱干燥设备及干燥方法的实施原理为:玻璃纱首先在经过胶料控制组件时,在上压板42与下压板43的夹压下受到垫条的胶料刮除效果,然后经过分线组件3的分隔后从炉体1的进线端面101进入炉体1最上方的烘干通道103并以s形走线的方式依次经过所有烘干通道103。加热管11不断对烘干通道103中的玻璃纱进行加热以达到烘干效果,同时,除湿组件5不断将炉体1内产生的水汽进行排除,降低炉体1内的空气湿度,并使得炉体1内产生气流,以提高对玻璃纱的干燥效果。玻璃纱在由一个烘干通道103进入另一个烘干通道103时受到吹风组件2的吹风冷却效果,进一步提高玻璃纱的干燥效果以及干燥效果的稳定形。综上,本申请实施例对玻璃纱具有更好的干燥效果,同时减小了对场地面积的占用。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玻璃纱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1),所述炉体(1)内设置有多个烘干通道(103),所有烘干通道(103)相互平行设置;每个所述烘干通道(103)内设置有若干加热管(11),若干所述加热管(11)沿烘干通道(103)的长度方向分布;每个所述烘干通道(103)中还设置有若干支撑辊(12),若干所述支撑辊(12)沿烘干通道(103)的长度方向分布,且所有支撑辊(12)相互平行,所述炉体(1)具有一个顶面、一个底面、两个端面及两个侧面,所述炉体(1)的两个端面分别为进线端面(101)和出线端面(102),玻璃纱由所述进线端面(101)进入烘干通道(103)并以s形走线依次经过所有烘干通道(103)后由所述出线端面(102)离开炉体(1);所述炉体(1)的进线端面(101)及出线端面(102)均设置有导线辊(13),所述导线辊(13)用于引导玻璃纱从一个烘干通道(103)进入相邻的烘干通道(10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纱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1)的进线端面(101)与出线端面(102)均设置有吹风组件(2),所述吹风组件(2)用于对玻璃纱经过导线辊(13)的部分进行吹风,所述吹风组件(2)包括吹风风机(21)及风箱(22),所述风箱(22)开设有进风孔(221)及若干出风孔(222),所述吹风风机(21)连接于所述风箱(22)的进风孔(221)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纱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辊(13)开设有若干将玻璃纱分隔的导线槽(13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纱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1)的进线端面(101)还设置有分线组件(3),所述分线组件(3)用于将玻璃纱分隔,所述分线组件(3)包括若干分线柱(32),若干所述分线柱(32)等距排布,若干所述分线柱(32)的排布方向水平垂直于玻璃纱的水平走线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玻璃纱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线柱(32)周侧开设有限制玻璃纱上下移动的限位槽(32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纱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1)的进线端面(101)设置有胶量控制组件(4),所述胶量控制组件(4)用于控制玻璃纱进入炉体(1)时含带的胶量,所述胶量控制组件(4)包括安装框(41)、上压板(42)、下压板(43)及气缸(44),所述气缸(44)控制所述上压板(42)与所述下压板(43)将玻璃纱夹压;

    所述气缸(44)的顶端固定于所述安装框(41)顶部且底端与上压板(42)固定连接,所述下压板(43)固定于所述安装框(41)的底部;

    或所述气缸(44)的底端固定于所述安装框(41)底部且顶端与下压板(43)固定连接,所述上压板(42)固定于所述安装框(41)的顶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玻璃纱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板(42)底部固定设置具有弹性的垫条,所述下压板(43)顶部也固定设置具有弹性的垫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纱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1)中还设置有除湿组件(5),所述除湿组件(5)用于将炉体(1)内的水汽排出,所述除湿组件(5)包括除湿板(51)及抽风风机(52),所述除湿板(51)与所述炉体(1)内壁围合形成除湿腔(512),所述除湿板(51)开设有若干连通于除湿腔(512)的除湿孔(511),所述炉体(1)开设有连通于除湿腔(512)的抽风孔,所述抽风风机(52)连接于所述炉体(1)的抽风孔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纱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1)的两个侧面均开设有检修窗口,所述检修窗口处均转动设置有门板(14)。

    10.一种玻璃纱干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穿线,将玻璃纱以s形走线依次穿过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纱干燥设备的所有烘干通道(103);

    s2、启动设备,启动玻璃纱干燥设备以对玻璃纱进行干燥;

    s3、收线,将经过玻璃纱干燥设备干燥过后的玻璃纱进行收卷。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玻璃纱干燥设备,其包括炉体,炉体内设置有多个烘干通道,所有烘干通道相互平行设置;每个烘干通道内设置有若干加热管,若干加热管沿烘干通道的长度方向分布;每个烘干通道中还设置有若干支撑辊,若干支撑辊沿烘干通道的长度方向分布,且所有支撑辊相互平行,炉体具有一个顶面、一个底面、两个端面及两个侧面,炉体的两个端面分别为进线端面和出线端面,玻璃纱由进线端面进入烘干通道并以S形走线依次经过所有烘干通道后由出线端面离开炉体;炉体的进线端面及出线端面均设置有导线辊,导线辊用于引导玻璃纱从一个烘干通道进入相邻的烘干通道。本申请具有提高玻璃纱的干燥效果的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陈圆媛;范厚宝;邹日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杭鑫昌龙实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11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785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