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制作水表螺旋片的模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7-06  170


    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技术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制作水表螺旋片的模具。



    背景技术:

    水表螺旋片的螺旋片需构成一个外圆,才能比较好的发挥作用;水表螺旋片的螺旋片成型之后,直接取出较为困难,甚至为损坏产品,现有的方式通过安装轴承使产品转动从而达到顶出产品的模具,由此所使用的模具结构较为复杂,增加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较易取出产品的用于制作水表螺旋片的模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制作水表螺旋片的模具,包括前模组件、后模组件和模腔,

    所述前模组件包括面板、水口板、前模板和前模仁,所述面板、水口板和前模板堆叠设置,所述前模仁安装在所述前模板中,所述前模仁中设有用于成形水表螺旋片的中间内环的前模腔,所述面板上设有与所述前模腔相连通的进料口,所述进料口通过第一进料流道和第二进料流道与前模腔相连通,所述水口板上设有贯穿其本体的第一进料流道,所述前模板上设有三个长度相同的第二进料流道,三个所述第二进料流道的一端相连接,三个所述第二进料流道的另一端位于同一个圆上,所述第一进料流道与三个所述第二进料流道构成的圆形的圆心处相连接,

    所述后模组件包括后模仁、后模板、顶针面板、顶针底板、回针、复位弹簧、司筒、司筒针和底板,所述底板、顶针底板和顶针面板堆叠设置,所述顶针面板和所述后模板之间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回针的一端与顶针底板连接,所述回针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顶针面板与后模板连接,所述回针穿设在所述复位弹簧中,所述后模仁安装在所述后模板中,所述后模仁中设有用于形成中间内环、位于中间内环侧面的螺旋片以及位于中间内环端部的圆管的后模腔,前模腔和后模腔对扣设置构成用于产品成形的模腔,所述司筒与顶针面板固定连接,所述司筒中穿设有司筒针,所述司筒针的一端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司筒针的另一端与司筒的端部齐平,所述司筒和所述司筒针之间的圆管状空隙用于形成产品的部分腔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面板的进料口处设有定位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导柱,所述面板、水口板、前模板和后模板套设在导柱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底板与所述后模板通过两块支撑板连接,所述顶针面板和顶针底板位于两块支撑板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底板和所述顶针底板之间设有垃圾钉。

    其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料流道的设置使制得的水表螺旋片为准确的圆形状,由此保证形成的螺旋片的外端位于同一个圆上,保证产品的质量;本实用新型的顶针面板朝向前模组件移动,带动司筒随着顶针面板上移,司筒与固定在底板上的司筒针相对移动,司筒将包在司筒针上的产品顶出,进一步的,成形的螺旋叶片由于受到推力,在模腔内凸块的作用下,产品转动,朝向前模组件螺旋移动,进而无需增加额外的部件即可完成产品的脱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一种用于制作水表螺旋片的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一种用于制作水表螺旋片的模具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一种用于制作水表螺旋片的模具所制作的水表螺旋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3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水表螺旋片。如图1至图3所示,该水表螺旋片包括前模组件、后模组件以及模腔。

    前模组件包括面板11、水口板12、前模板13和前模仁14。面板11上设有定位环111。定位环111处设有进料口112。前模仁14通过前模镶件安装在前模板13中。前模仁14中设有用于成形水表螺旋片的中间内环的前模腔。进料口112通过流道与前模腔相连通。面板11、水口板12和前模板13在合模时堆叠设置。面板11上设有导柱15。水口板12和前模板13依次套设在导柱15上。开模时,水口板12沿着导柱15移动与面板11分开,前模板13沿着导柱15移动与水口板12分开。水口板12上设有贯穿其本体的第一进料流道161。前模板13上设有三个长度相同的第二进料流道162。三个第二进料流道162的一端相连接,三个第二进料流道162的另一端位于同一个圆上。第一进料流道161与三个第二进料流道162构成的圆形的圆心处相连接。由此使得制得的水表螺旋片为准确的圆形状,由此保证形成的螺旋片的外端位于同一个圆上,保证产品3的质量。

    后模组件包括后模仁21、后模板22、顶针面板23、顶针底板24、司筒25、司筒针26和底板27。底板27、顶针底板24和顶针面板23堆叠设置。底板27和顶针底板24之间设有垃圾钉247。底板27与后模板22通过两块平行设置的支撑板28连接。顶针底板24和顶针面板23位于两块支撑板28之间。顶针面板23和后模板22之间设有复位弹簧291。顶针底板24上沿其垂直方向设置有回针29。回针29的一端与顶针底板24连接,回针29的另一端穿过顶针面板23与后模板22连接。回针29穿设在复位弹簧291中。司筒25穿设在顶针面板23中,且与顶针面板23固定连接。司筒25中穿设有司筒针26。司筒针26的一端与底板27连接,司筒针26的另一端与司筒25的端部齐平。司筒25和司筒针26之间的圆管状空隙用于形成产品3的部分腔体。具体地,司筒25和司筒针26之间的腔体用于形成水表螺旋片的圆管。后模仁21安装在后模板22中。后模仁21和后模板22之间设有后模仁镶件211。后模板22上设有与导柱15相配合的导柱孔,导柱15穿设在导孔中。开模时,后模板22沿着导柱孔往返移动。后模仁21中设有用于形成中间内环31、位于中间内环侧面的螺旋片32以及位于中间内环端部的圆管33的后模腔。前模腔和后模腔对扣设置构成用于产品3成形的模腔。其中,前模腔用于形成中间内环的部分穿设在后模腔用于形成中间内环的部分中共同构成用于成形中间内环。材料由进料口112进入模腔内形成完整的水表螺旋片产品3。后模腔的螺旋片成形部的侧壁向其中间延伸设有多个呈螺旋状排列的凸块,凸块的两个侧面为螺旋状,相邻两个凸块之间的距离相同。由此,保证形成的水表螺旋片的螺旋片间距均匀。顶针面板23朝向前模组件移动,带动司筒25随着顶针面板23上移,司筒25与固定在底板27上的司筒针26相对移动,司筒25将包在司筒针26上的产品3顶出,进一步的,相邻两块凸块之间的距离较小,使得形成的螺旋叶片之间的距离也较小,由此成形的螺旋叶片由于受到推力,在模腔内凸块的作用下,产品3转动,朝向前模组件螺旋移动,进而完成产品3的脱模。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制作水表螺旋片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模组件、后模组件和模腔,

    所述前模组件包括面板、水口板、前模板和前模仁,所述面板、水口板和前模板堆叠设置,所述前模仁安装在所述前模板中,所述前模仁中设有用于成形水表螺旋片的中间内环的前模腔,所述面板上设有与所述前模腔相连通的进料口,所述进料口通过第一进料流道和第二进料流道与前模腔相连通,所述水口板上设有贯穿其本体的第一进料流道,所述前模板上设有三个长度相同的第二进料流道,三个所述第二进料流道的一端相连接,三个所述第二进料流道的另一端位于同一个圆上,所述第一进料流道与三个所述第二进料流道构成的圆形的圆心处相连接,

    所述后模组件包括后模仁、后模板、顶针面板、顶针底板、回针、复位弹簧、司筒、司筒针和底板,所述底板、顶针底板和顶针面板堆叠设置,所述顶针面板和所述后模板之间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回针的一端与顶针底板连接,所述回针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顶针面板与后模板连接,所述回针穿设在所述复位弹簧中,所述后模仁安装在所述后模板中,所述后模仁中设有用于形成中间内环、位于中间内环侧面的螺旋片以及位于中间内环端部的圆管的后模腔,前模腔和后模腔对扣设置构成用于产品成形的模腔,所述司筒与顶针面板固定连接,所述司筒中穿设有司筒针,所述司筒针的一端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司筒针的另一端与司筒的端部齐平,所述司筒和所述司筒针之间的圆管状空隙用于形成产品的部分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作水表螺旋片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的进料口处设有定位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作水表螺旋片的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柱,所述面板、水口板、前模板和后模板套设在导柱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作水表螺旋片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与所述后模板通过两块支撑板连接,所述顶针面板和顶针底板位于两块支撑板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作水表螺旋片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和所述顶针底板之间设有垃圾钉。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制作水表螺旋片的模具,包括前模组件、后模组件和模腔,前模组件包括面板、水口板、前模板和前模仁,水口板上设有贯穿其本体的第一进料流道,前模板上设有三个长度相同的第二进料流道,三个第二进料流道的一端相连接,三个第二进料流道的另一端位于同一个圆上,第一进料流道与三个第二进料流道构成的圆形的圆心处相连接,后模组件包括后模仁、后模板、顶针面板、顶针底板、回针、复位弹簧、司筒针和底板,司筒中穿设有司筒针,司筒针的一端与所述底板连接,司筒针的另一端与司筒的端部齐平,司筒和司筒针之间的圆管状空隙用于形成产品的部分腔体。本实用新型无需增加额外的部件即可完成产品的脱模。

    技术研发人员:陈世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金栢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10
    技术公布日:2021.03.1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78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