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注塑成型模具及镜筒注塑机。
背景技术:
塑料工业近20年来发展十分迅速,早在7年前塑料的年产量按体积计算已经超过钢铁和有色金属年产量的总和,塑料制品在汽车、机电、仪表、航天航空等支柱产业及与人民日常生活相关的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塑料制品成形的方法虽然很多,但最主要的方法是注塑成形,世界塑料成形模具产量中约半数以上是注塑模具。
随着塑料制品复杂程度和精度要求的提高以及生产周期的缩短,主要依靠经验的传统模具设计方法已不能适应市场的要求,在大型复杂和小型精密注射模具方面我国还需要从国外进口模具。
我国发展塑胶模具产业发展非常的快,但是随着国外的模具公司大举进入我国市场,市场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塑料工业可以说是轻工业支柱,在我国里近年都一直保持在10%左右的增长。特别是随着汽车制造业和it制造业的飞速发展,国内模具工业取得了飞速发展,现今的模具行业中塑料模具的占比已经高达30%,而且在预计之中未来模具市场中,塑料模具占模具总量的比例还会逐步提高,且发展速度将快于其他模具。
近年来,智能手机行业的快速发展,对摄像技术要求越来越高,而摄像技术主要图像的采集依赖于镜头内的镜筒与光学组件,现有技术中镜筒注塑过程中流道内流液注入塑件腔时不均匀且缓慢导致的塑件精度低、质量差和成型慢,同时由于流液的过速冲击使模具的使用寿命也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塑成型模具及镜筒注塑机,以缓解了在镜筒注塑过程中流道内流液注入塑件腔时不均匀导致的塑件精度低、质量差和成型慢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注塑成型模具,包括模具本体,所述模具本体上设置有分流腔和塑件腔,沿所述分流腔周向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注塑流道,所述注塑流道与所述塑件腔连通,所述分流腔上连接有进料结构。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分流腔呈圆环形设置,多个所述注塑流道沿所述分流腔的周向等间距设置。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分流腔周向上等间距设置有4个所述注塑流道。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进料结构包括进料通道和分流道,所述分流腔与所述进料通道分别连接在所述分流道的两端。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分流道的截面口径由中间向两端逐渐递增。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与所述分流道相邻的两个所述注塑流道相对所述分流道对称设置。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注塑流道由靠近所分流腔一侧向所述塑件腔一侧渐缩。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塑件腔上设有缓冲腔,所述缓冲腔与所述注塑流道相连。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缓冲腔顶部开设有排气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镜筒注塑机,包括所述的注塑成型模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注塑成型模具及镜筒注塑机所具有的技术优势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注塑成型模具,包括模具本体,模具本体上设置有分流腔和塑件腔,使流液经过分流腔分流,沿分流腔周向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注塑流道,注塑流道与塑件腔连通,使流液可多点位进入塑件腔内并均匀散开,分流腔上连接有进料结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注塑成型模具,有效的解决了在注塑过程中流道内流液注入塑件腔时不均匀且缓慢导致的塑件精度低、质量差,成型慢的技术问题,同时提高了塑件合格率、生产效率、成型速度和模具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镜筒注塑机,包括上述注塑成型模具,由此,其所达到的技术优势及效果包括上述注塑成型模具所达到的技术优势及效果,此处不做详细阐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注塑成型模具的整体结构第一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注塑成型模具的整体结构第二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注塑成型模具的整体结构第三示意图。
图标:100-进料通道;200-模具本体;210-分流腔;220-分流道;230-塑件腔;231-缓冲腔;232-排气孔;240-注塑流道;250-密封堵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具体结构如图1-图3所示。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注塑成型模具,包括模具本体200,模具本体200可上下拆分,并在模具本体200上设置耐高温腐蚀的分流腔210和塑件腔230,分流腔210和塑件腔230均具有可使流液在内部自由流动的空腔,沿分流腔210外部周向上间隔设置多个耐高温腐蚀的注塑流道240,流液可在注塑流道240自由流动,注塑流道240与塑件腔230贯通连接,使流液可以多点位进入分流腔210然后流入塑件腔230,分流腔210上连接有进料结构(图为给出),使流液可以进入到分流腔210内;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多个模具本体200可连通在同一进料结构上,本实施例提供两个模具本体连接在同一进料结构上,且两个模具本体200关于进料结构对称设置;
本实施例中当流液从进料结构(图为给出)流入后,流经分流腔210,使进入的流液流速减缓冲压降低后流至不同位置,然后通过注塑流道240进入到塑件腔230,由于多个注塑流道240一同向塑件腔230内注入流液,使塑件腔230内快速被注满,提高了成型速度,并且多个注塑流道240从不同位置注入流液,使流液均匀快速的在塑件腔230内散开,提高了注塑的精度与质量。本实施例最终实现了塑件合格率、生产效率和成型速度的提升,同时也延长了注塑成型模具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分流腔210呈圆环形设置,可使流液在在分流腔210内部更好的自由流动,并且与塑件腔230可以更好的配合连接;多个耐高温腐蚀的注塑流道240沿着分流腔210的内环水平周向与塑件腔230等间距设置,等间距的设置方式可使注塑流道240在塑件腔230上也是等间距连接,可以使流液进入塑件腔230时能够更好的均匀分布。
多个耐高温腐蚀的注塑流道240可以设置在分流腔210外部任一周向上,不仅局限于内环水平周向,但为了更好的与塑件腔230配合,本实施例注塑流道240均设置在与分流腔210水平的内周向上。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分流腔210内环水平周向上等间距设置4个注塑流道240,在于塑件腔230相连后,可使流液从4个等间距的位置注入塑件腔230,不仅结构设计简单,而且流液均匀注入到塑件腔230的效果极佳。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进料结构还包括进料通道100和分流道220,进料通道100是耐高温腐蚀的管道,在进料通道100流液流动方向的末端连接有可以拆卸的密封堵头250,防止流液外流的同时也便于随时清理进料通道100;
两个分流道220的一端对称连接在密封堵头250右侧的进料通道100上,两个分流腔210对称连接在两个分流道220的另一端,使分流腔210和分流道220整体关于进料通道100对称,便于在生产中配合使用。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分流道220的截面口径由中间向两端逐渐递增,由于分流道220中间细两头粗,对流入分流道220内的流液也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同时在结构外观上更具美感。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注塑流道240沿分流腔210内环周向上等距离连接,分流道220沿分流腔210外环周向上连接,并且分流道220与分流腔210的连接处位于两个相邻的注塑流道240之间,使相邻的两个注塑流道240关于分流道220对称,并且注塑流道240、分流道220和分流腔210在同一水平面上。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注塑流道240为圆锥形,注塑流道240的底面位于分流腔210一侧,顶面位于塑件腔230一侧,使进入到注塑流道240内的流液在进入塑件腔230时有加速效果,流液可以更快的均匀分散到塑件腔230内部,使成型更快、精度更高和质量更好。
本实施例注塑流道240的形状不仅局限于圆锥形,也可以是由靠近分流腔210一侧向塑件腔230一侧渐缩的其他形状。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在塑件腔230上设置有矩形的缓冲腔231,缓冲腔231可以减小流液进入塑件腔230时冲压,同时流液进入塑件腔230时的初始扩散面积增大,注塑流道240连接在缓冲腔231的中央,使进入到缓冲腔231的流液能够均匀的在缓冲腔231内扩散,然后均匀的扩散到塑件腔230内部。
本实施例中缓冲腔231的形状不仅局限于矩形,注塑流道240与缓冲腔231的连接处也不局限于中央,本实施例如此设置均是为了使流液进入时扩散更均匀。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缓冲腔231的顶部开设有排气孔232,使流液内的气体在进入塑件腔230前排除,防止塑件成型时内部含有气腔,同时也能防止内压过大,提升流液进入塑件腔230与缓冲腔231的速度。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镜筒注塑机,包括上述注塑成型模具,由此,该镜筒注塑机所达到的技术优势及效果包括上述注塑成型模具所达到的技术优势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1.一种注塑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本体(200),所述模具本体(200)上设置有分流腔(210)和塑件腔(230),沿所述分流腔(210)周向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注塑流道(240),所述注塑流道(240)与所述塑件腔(230)连通,所述分流腔(210)上连接有进料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腔(210)呈圆环形设置,多个所述注塑流道(240)沿所述分流腔(210)的周向等间距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腔(210)周向上等间距设置有4个所述注塑流道(24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结构包括进料通道(100)和分流道(220),所述分流腔(210)与所述进料通道(100)分别连接在所述分流道(220)的两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注塑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道(220)的截面口径由中间向两端逐渐递增。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注塑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分流道(220)相邻的两个所述注塑流道(240)相对所述分流道(220)对称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流道(240)由靠近所述分流腔(210)一侧向所述塑件腔(230)一侧渐缩。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塑件腔(230)上设有缓冲腔(231),所述缓冲腔(231)与所述注塑流道(240)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注塑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腔(231)顶部开设有排气孔(232)。
10.一种镜筒注塑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注塑成型模具。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