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钣金修复领域,具体是一种便于携带的钣金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车身钣金件是影响车身外观质量的重要因素,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磕碰及其它因素的影响,容易导致车身覆盖件空腔处时常发生钣金变形、坑包等缺陷。
钣金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损坏,往往通过人工焊接的方式进行修复,耗费大量人力物力,造成修复效率降低,且焊接时产生的火花易对施工人员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携带的钣金修复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于携带的钣金修复装置,包括:安装板、下料管和旋转柱,所述安装板上安装有熔融腔,所述熔融腔与熔融组件连接,所述熔融腔通过熔融管与下料管连接,所述下料管下方设有打磨盘,所述打磨盘通过连接杆与铰接于安装板的旋转柱连接,所述旋转柱与第一驱动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打磨盘的底部转动连接有与第二驱动器的输出端连接的打磨刀,所述打磨盘上设有第一极片,所述第一极片与第二驱动器电性连接,所述安装板上固定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上设有与第一极片行程干涉的第二极片,且第二极片与蓄电池电性连接,所述下料管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夹持组件安装于安装板上,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固定座和活动块,所述固定座固定在安装板上,所述固定座顶部设有气缸,且气缸的输出端与活动块连接,所述固定座的两端均滑动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块的两端通过多个连杆分别与两个活动板连接,每个所述连杆的两端均分别与活动块和活动板转动连接,每个所述活动板底部均设有一个夹持板。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熔融腔底部转动连接有连接于输出电机的输出端的第二旋转轮,所述第二旋转轮与输出电机之间的间隙处设有第一旋转轮连接于输出电机的输出端,所述输出电机连接在第一旋转轮的偏心位置上,所述输出电机连接在第二旋转轮的偏心位置上。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熔融管与下料管的连接处设有由驱动组件驱动的分量轮,且分量轮上设有连通孔。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分量轮的轴体外围呈等夹角布设有多个推柱,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转动轮和第二转动轮,所述第一转动轮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且第一转动轮的偏心位置上设有推杆,所述第一转动轮与第二转动轮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轮上设有多个呈等夹角布设的滑槽,且滑槽与推杆行程干涉。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安装板上固定有冷却腔,所述冷却腔与冷却组件连接,所述冷却腔通过冷却管与下料管连接。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熔融腔与冷却腔之间的隔板上设有多个通孔,多个所述通孔之间的间距相同,所述熔融腔与冷却腔之间的隔板内部与拉杆滑动连接,所述拉杆上设有多个流通孔,多个所述流通孔之间的间距相同。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安装板外壁上设有第三极片,所述第三极片与安装板上的各用电部件电性连接,所述安装板通过卡合组件与收纳箱卡合,所述收纳箱内壁上设有与第三极片行程干涉的第四极片,所述收纳箱内部设有电源,且所述电源与第四极片电性连接,所述收纳箱顶部设有手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夹持组件固定钣金,熔融态金属滴落并冷却后,打磨刀旋转对钣金修复的地方进行打磨,实现对钣金的自动修复工作,提高修复效率的同时,避免修复过程中对施工人员造成伤害。
2.通过分量轮旋转,熔融态金属与冷却液依次间歇性滴落,实现对钣金修复的自动冷却,减少打磨前等待冷却的时间。
3.将装置放置在收纳箱内,方便施工人员移动装置并在各种场景下对钣金进行修复。
附图说明
图1为便于携带的钣金修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便于携带的钣金修复装置中夹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便于携带的钣金修复装置中打磨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便于携带的钣金修复装置中第一旋转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便于携带的钣金修复装置中分量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便于携带的钣金修复装置中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便于携带的钣金修复装置的图1中a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安装板、2-熔融腔、3-冷却腔、4-熔融管、5-冷却管、6-熔融组件、7-冷却组件、8-下料管、9-输出电机、10-第一旋转轮、11-第二旋转轮、12-分量轮、13-推柱、14-连通孔、15-驱动电机、16-第一转动轮、17-推杆、18-第二转动轮、19-滑槽、20-打磨盘、21-连接杆、22-旋转柱、23-第一驱动器、24-第二驱动器、25-第一极片、26-第二极片、27-蓄电池、28-打磨刀、29-固定座、30-气缸、31-活动块、32-连杆、33-活动板、34-夹持板、35-拉杆、36-流通孔、37-通孔、38-第三极片、39-第四极片、40-电源、41-手柄、42-收纳箱。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实施例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如图1~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便于携带的钣金修复装置,包括:安装板1、下料管8和旋转柱22,所述安装板1上安装有熔融腔2,所述熔融腔2与熔融组件6连接,所述熔融腔2通过熔融管4与下料管8连接,所述下料管8下方设有打磨盘20,所述打磨盘20通过连接杆21与铰接于安装板1的旋转柱22连接,所述旋转柱22与第一驱动器23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打磨盘20的底部转动连接有与第二驱动器24的输出端连接的打磨刀28,所述打磨盘20上设有第一极片25,所述第一极片25与第二驱动器24电性连接,所述安装板1上固定有蓄电池27,所述蓄电池27上设有与第一极片25行程干涉的第二极片26,且第二极片26与蓄电池27电性连接,所述下料管8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夹持组件安装于安装板1上,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固定座29和活动块31,所述固定座29固定在安装板1上,所述固定座29顶部设有气缸30,且气缸30的输出端与活动块31连接,所述固定座29的两端均滑动连接有活动板33,所述活动块31的两端通过多个连杆32分别与两个活动板33连接,每个所述连杆32的两端均分别与活动块31和活动板33转动连接,每个所述活动板33底部均设有一个夹持板34。
如图1~4所示,作为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熔融腔2底部转动连接有连接于输出电机9的输出端的第二旋转轮11,所述第二旋转轮11与输出电机9之间的间隙处设有第一旋转轮10连接于输出电机9的输出端,所述输出电机9连接在第一旋转轮10的偏心位置上,所述输出电机9连接在第二旋转轮11的偏心位置上。
如图1~5所示,作为本发明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熔融管4与下料管8的连接处设有由驱动组件驱动的分量轮12,且分量轮12上设有连通孔14。
本发明在实际应用时,第一驱动器23和第二驱动器24可以为电机等,将待修复的钣金的两端分别放置在两个夹持组件的相邻的夹持板34之间,气缸30驱动活动块31升降,通过连杆32带动活动板33在固定座29上滑动,活动块31上升时,两个活动板33滑动使得他们之间的间距减小,通过夹持板34对钣金的一端进行夹持,将钣金固定在两个夹持组件上,将焊接金属块放入熔融腔2内,熔融组件6驱动熔融腔2内的金属块加热为熔融态金属,输出电机9驱动第一旋转轮10和第二旋转轮11旋转,加快金属块的熔融,当分量轮12上的连通孔14与熔融管4内壁对齐时,熔融态金属得以通过连通孔14流入下料管8并最终滴落在待修复的钣金上,待熔融态金属冷却后,第一驱动器23驱动旋转柱22旋转,通过连接杆21带动打磨盘20移动至打磨位置,此时,第一极片25与第二极片26对接形成回路,蓄电池27对第二驱动器24供电使得第二驱动器24驱动打磨刀28旋转,对钣金修复的地方进行打磨,打磨完成后旋转柱22旋转带动打磨盘20转离钣金,第一极片25与第二极片26脱离,第二驱动器24自动断电,使得打磨刀28停止旋转,由此实现对钣金的自动修复工作,提高修复效率的同时,避免修复过程中对施工人员造成伤害。
如图1~6所示,作为本发明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分量轮12的轴体外围呈等夹角布设有多个推柱13,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转动轮16和第二转动轮18,所述第一转动轮16与驱动电机15的输出端连接,且第一转动轮16的偏心位置上设有推杆17,所述第一转动轮16与第二转动轮18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轮18上设有多个呈等夹角布设的滑槽19,且滑槽19与推杆17行程干涉。
如图1所示,作为本发明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安装板1上固定有冷却腔3,所述冷却腔3与冷却组件7连接,所述冷却腔3通过冷却管5与下料管8连接。
在实际应用中,冷却组件7驱动冷却腔3内的冷却液保持较低温度,当分量轮12上的连通孔14与冷却管5内壁对齐时,冷却液得以通过连通孔14流入下料管8并最终滴落在待修复的钣金上,驱动电机15驱动第一转动轮16旋转,当推杆17旋转至滑槽19内并与滑槽19发生滑动时,第二转动轮18随第一转动轮16旋转,且第二转动轮18接触并推动推柱13,从而带动分量轮12旋转,所以熔融态金属滴落至钣金上后,连通孔14旋转至冷却管5处,冷却液便滴落至修复处对钣金进行冷却,分量轮12再次被推动旋转后,熔融态金属滴落,由此往复循环,实现对钣金修复的自动冷却,减少打磨前等待冷却的时间,提高修复效率。
如图1~7所示,作为本发明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熔融腔2与冷却腔3之间的隔板上设有多个通孔37,多个所述通孔37之间的间距相同,所述熔融腔2与冷却腔3之间的隔板内部与拉杆35滑动连接,所述拉杆35上设有多个流通孔36,多个所述流通孔36之间的间距相同。
如图1所示,作为本发明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安装板1外壁上设有第三极片38,所述第三极片38与安装板1上的各用电部件电性连接,所述安装板1通过卡合组件与收纳箱42卡合,所述收纳箱42内壁上设有与第三极片38行程干涉的第四极片39,所述收纳箱42内部设有电源40,且所述电源40与第四极片39电性连接,所述收纳箱42顶部设有手柄41。
在实际应用中,初始状态下,拉杆35处于最低位置,此时流通孔36之间的间隙处堵塞通孔37,使得熔融腔2与冷却腔3之间不连通,修复完成后,向上拉起拉杆35,使得流通孔36与通孔37对齐,则熔融腔2与冷却腔3之间为连通状态,冷却液从冷却腔3流入熔融腔2内,对未使用完的熔融态金属进行冷却,冷却的金属块方便取出后携带,再将冷却液倒回冷却腔3内,向下移动滑动拉杆35对通孔37进行堵塞,可便于装置的下次使用,将安装板1通过卡合组件固定在收纳箱42内后,第三极片38与第四极片39对接形成回路,电源40对各个用电部件进行充电,闭合收纳箱42后,工作人员手拎手柄41即可携带修复装置,方便施工人员移动装置并在各种场景下对钣金进行修复。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
活动块31通过连杆32带动活动板33在固定座29上滑动,活动块31上升时,两个活动板33滑动使得他们之间的间距减小,通过夹持板34对钣金的一端进行夹持,将钣金固定在两个夹持组件上,将焊接金属块放入熔融腔2内,熔融组件6驱动熔融腔2内的金属块加热为熔融态金属,分量轮12上的连通孔14与熔融管4内壁对齐时,熔融态金属通过连通孔14流入下料管8并最终滴落在待修复的钣金上,待熔融态金属冷却后,旋转柱22旋转通过连接杆21带动打磨盘20移动至打磨位置,打磨刀28旋转对钣金修复的地方进行打磨,由此实现对钣金的自动修复工作。熔融态金属滴落至钣金上后,第一转动轮16旋转带动分量轮12旋转,连通孔14旋转至冷却管5处,冷却液便滴落至修复处对钣金进行冷却,减少打磨前等待冷却的时间。将安装板1通过卡合组件固定在收纳箱42内后,闭合收纳箱42后,工作人员手拎手柄41即可携带修复装置。
有必要进行说明的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用电部件,如输出电机9、驱动电机15、第一驱动器23、第二驱动器24和气缸30等均与外部控制器连接,所述的外部控制器为现有技术,本申请技术方案未对其进行改进,因而不需要公开外部控制器的具体型号、电路结构等,不影响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完整性。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施例处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1.一种便于携带的钣金修复装置,包括:安装板(1)、下料管(8)和旋转柱(22),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上安装有熔融腔(2),所述熔融腔(2)与熔融组件(6)连接,所述熔融腔(2)通过熔融管(4)与下料管(8)连接,所述下料管(8)下方设有打磨盘(20),所述打磨盘(20)通过连接杆(21)与铰接于安装板(1)的旋转柱(22)连接,所述旋转柱(22)与第一驱动器(23)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打磨盘(20)的底部转动连接有与第二驱动器(24)的输出端连接的打磨刀(28),所述打磨盘(20)上设有第一极片(25),所述第一极片(25)与第二驱动器(24)电性连接,所述安装板(1)上固定有蓄电池(27),所述蓄电池(27)上设有与第一极片(25)行程干涉的第二极片(26),且第二极片(26)与蓄电池(27)电性连接,所述下料管(8)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夹持组件安装于安装板(1)上,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固定座(29)和活动块(31),所述固定座(29)固定在安装板(1)上,所述固定座(29)顶部设有气缸(30),且气缸(30)的输出端与活动块(31)连接,所述固定座(29)的两端均滑动连接有活动板(33),所述活动块(31)的两端通过多个连杆(32)分别与两个活动板(33)连接,每个所述连杆(32)的两端均分别与活动块(31)和活动板(33)转动连接,每个所述活动板(33)底部均设有一个夹持板(3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携带的钣金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熔融腔(2)底部转动连接有连接于输出电机(9)的输出端的第二旋转轮(11),所述第二旋转轮(11)与输出电机(9)之间的间隙处设有第一旋转轮(10)连接于输出电机(9)的输出端,所述输出电机(9)连接在第一旋转轮(10)的偏心位置上,所述输出电机(9)连接在第二旋转轮(11)的偏心位置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携带的钣金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熔融管(4)与下料管(8)的连接处设有由驱动组件驱动的分量轮(12),且分量轮(12)上设有连通孔(1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于携带的钣金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量轮(12)的轴体外围呈等夹角布设有多个推柱(13),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转动轮(16)和第二转动轮(18),所述第一转动轮(16)与驱动电机(15)的输出端连接,且第一转动轮(16)的偏心位置上设有推杆(17),所述第一转动轮(16)与第二转动轮(18)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轮(18)上设有多个呈等夹角布设的滑槽(19),且滑槽(19)与推杆(17)行程干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于携带的钣金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上固定有冷却腔(3),所述冷却腔(3)与冷却组件(7)连接,所述冷却腔(3)通过冷却管(5)与下料管(8)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携带的钣金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熔融腔(2)与冷却腔(3)之间的隔板上设有多个通孔(37),多个所述通孔(37)之间的间距相同,所述熔融腔(2)与冷却腔(3)之间的隔板内部与拉杆(35)滑动连接,所述拉杆(35)上设有多个流通孔(36),多个所述流通孔(36)之间的间距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于携带的钣金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外壁上设有第三极片(38),所述第三极片(38)与安装板(1)上的各用电部件电性连接,所述安装板(1)通过卡合组件与收纳箱(42)卡合,所述收纳箱(42)内壁上设有与第三极片(38)行程干涉的第四极片(39),所述收纳箱(42)内部设有电源(40),且所述电源(40)与第四极片(39)电性连接,所述收纳箱(42)顶部设有手柄(41)。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