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护理床垫及护理床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4-07-27  15



    1.本技术涉及医疗卫生用品,尤其是涉及一种护理床垫及护理床。


    背景技术:

    2.盆底重建手术是指通过手术来恢复盆底正常的结构和功能,并缓解盆底功能障碍导致的症状,比如阴道前后壁的膨出、子宫的脱垂、压力性的尿失禁等等。手术的方式根据患者的年龄、生育要求、全身状况进行不同的选择。
    3.但在盆底重建手术后,会阴会产生剧烈疼痛,所以病人在术后就不太敢坐起来,只能在恢复期内卧床休养。为了加速康复,病人以坐姿状态坐在床上时床体会压迫会阴处,此时也会使会阴处产生剧烈疼痛,不利于术后恢复。
    4.现有技术中为了防止术后会阴处产生疼痛,一般将坐垫圈垫在臀部的底部,但是在实际使用的过程当中只有病人在感觉疼痛以后才会听从医护人员的建议去购买坐垫圈,而坐垫圈在购买以后也常常需要三四天患者才能拿到手,导致其使用时长变短,且不能有效解决会阴部疼痛的问题。
    5.同时需要指出的是现有坐垫圈一般在坐姿护理的状态下使用,而卧姿护理状态下为了不影响其舒适性经常需要将坐垫圈拿出,在拿进拿出的过程中导致了其使用十分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6.本技术主要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盆底重建手术后在坐姿护理状态下会阴处会产生剧烈疼痛,且坐垫圈拿进拿去不方便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在垫本体上固定设置坐垫圈防止坐姿护理状态下会阴疼痛,同时设置卧姿护理状态,在卧姿护理状态下将坐垫圈亏气设置不影响卧姿护理状态下病人休息的护理床垫及其护理床。
    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实现上述申请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护理床垫,其特征在于,包括垫本体,所述垫本体的臀部对应处固定设置有坐垫圈,所述坐垫圈与充放气装置相连;所述坐垫圈包括坐姿护理状态及卧姿护理状态,所述充放气装置用于所述坐姿护理状态及所述卧姿护理状态的切换;在所述坐姿护理状态下,所述坐垫圈内满气设置;在所述卧姿护理状态下,所述坐垫圈亏气设置。
    8.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垫本体外包裹有垫套,所述垫套将所述坐垫圈包裹在内。
    9.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充放气装置包括充气组件及放气组件,所述充气组件用于对所述坐垫圈充气,使其形成所述坐姿护理状态;所述放气组件用于对所述坐垫圈放气,使其形成卧姿护理状态。
    10.在一可实施方式中,述放气组件包括出气管及塞子,所述出气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坐垫圈连通设置,所述出气管的第二端过盈连接有所述塞子。
    11.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充气组件包括进气管、连接管及充气泵,所述进气管与所述坐垫圈连通设置,所述进气管通过所述连接管与所述充气泵相连。
    12.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气管与所述连接管间的连接方式为过盈配合。
    13.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坐垫圈中间位置设置有通孔,所述坐垫圈中线两侧分别设置有与髋关节部位对应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设置在所述坐垫圈的前端,所述坐垫圈中线上设置有与尾椎骨部位对应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设置在所述坐垫圈的后端。
    14.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护理床,包括实施例1中所述的护理床垫,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床架,所述护理床垫覆盖在所述床架上。
    15.在二可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角度变化装置,垫本体左右分割成左垫及右垫,所述左垫与所述右垫转动连接,所述角度变化装置用于改变所述左垫与所述右垫间的夹角;当左垫与所述右垫平行时,所述坐垫圈为卧姿护理状态;所述左垫与所述右垫间形成夹角时,所述坐垫圈为坐姿护理状态。
    16.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护理床垫及其护理床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在盆底重建手术后将坐垫圈放置在护理床的臀部对应处,当患者以坐姿的形式坐在护理床垫上后,将患者的臀部与坐垫圈相对应,且在该状态下,坐垫圈内满气设置,从而减小对会阴部的压力,增强其术后恢复速度。当患者以卧姿睡在护理床垫后将坐垫圈亏气设置,避免坐垫圈凸起影响患者休息。坐垫圈与护理床垫固定设置,以实现坐垫圈的统一配置,提高坐垫圈的使用率,同时避免出现患者自带坐垫圈时的不方便及延时性,延时性指的是患者往往只有在术后感受到疼痛以后才会听从医护人员的建议去买坐垫圈,而坐垫圈在购买以后常常需要三四天患者才能拿到,导致其使用延时。坐垫圈与护理床垫固定同时可以方便操作,因为在坐垫圈与护理床垫不固定的时候在坐姿护理状态下将坐垫圈塞入,在卧姿护理状态下将坐垫圈移出,导致其操作不便。而本技术中的护理床垫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时消毒清洗,在坐垫圈与护理床垫固定以后,坐垫圈可以伴随护理床垫同时清洗。
    18.因此,本技术具有结构合理,使用方便的特点。
    附图说明
    19.附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护理床垫的一种俯视图;
    20.附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护理床垫的一种主视图;
    21.附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坐垫圈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22.附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2护理床的一种主视图;
    23.附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2护理床的一种俯视图。
    24.图中标号说明:1、垫本体;2、坐垫圈;3、充气组件;4、放气组件;5、出气管;6、塞子;7、进气管;8、连接管;9、充气泵;10、通孔;11、第一凹槽;12、第二凹槽;13、床架;14、左垫;15、右垫。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使本技术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6.现有技术中盆底重建手术后在坐姿护理状态下会阴处会产生剧烈疼痛,且坐垫圈
    拿进拿去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27.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护理床垫,其中,包括垫本体,垫本体的臀部对应处固定设置有坐垫圈,坐垫圈与充放气装置相连;坐垫圈包括坐姿护理状态及卧姿护理状态,充放气装置用于坐姿护理状态及卧姿护理状态的切换;在坐姿护理状态下,坐垫圈内满气设置;在卧姿护理状态下,坐垫圈亏气设置。
    28.实施例:
    29.图1至图3出示了本技术护理床垫的一种实施例。
    30.请参考图1及图2所示,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出示了一种护理床垫,包括垫本体1,垫本体1用于垫在床架13上,从而增强患者护理时的舒适性,在本技术中的床垫为弹簧床垫或棕榈床垫或乳胶床垫等。
    31.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还包括坐垫圈2,将坐垫圈2放置在垫本体1的臀部位置,患者在卧姿床垫下的臀部位置与垫本体1的臀部位置相对应。其中坐垫圈2与垫本体1固定设置,坐垫圈2外套设有垫圈套,垫圈套为布艺结构,坐垫圈2通过垫圈套与垫本体1间缝合设置来实现坐垫圈2与垫本体1的固定连接。垫圈套的设置同时可以避免坐垫圈2变脏,坐垫套可以从坐垫圈2上拆下并进行清洗。
    32.其中,坐垫圈2与充放气装置相连,充放气装置用于实现坐垫圈2的充气或放气。坐垫圈2包括坐姿护理状态及卧姿护理状态,在坐姿护理状态下,患者采用坐姿与护理床垫接触,而且坐垫圈2内通过充放气装置满气设置,以减小患者会阴部的接触压力,以增强患者会阴部的舒适性。而满气设置的意思是指在充放气装置的充气下,坐垫圈2鼓起且以足够支撑患者会阴部为标准。在卧姿护理状态下,患者采用平躺的姿势与护理床垫接触,而且坐垫圈2内通过充放气装置亏气设置,以增强患者在平躺状态下的舒适性。而亏气设置的意思指在充放气装置的放气下,坐垫圈2内尽量排出空气,而排除空气后的坐垫圈2垫在患者身体下以后,其凸起高度不会影响患者休息。坐垫圈2在充放气装置的充气或放气下形成了坐姿护理状态及卧姿护理状态的切换。
    33.在具体是使用时,盆底重建手术后将坐垫圈2放置在护理床的臀部对应处,当患者以坐姿的形式坐在护理床垫上后,将患者的臀部会与坐垫圈2相对应,且在该状态下,坐垫圈2内满气设置,从而减小护理床垫对会阴部的压力,增强其术后恢复速度。当患者以卧姿睡在护理床垫后将坐垫圈2亏气设置,避免坐垫圈2凸起影响患者休息。坐垫圈2与护理床垫固定设置,以实现坐垫圈2的统一配置,提高坐垫圈2的使用率,同时避免出现患者自带坐垫圈2时的不方便及延时性,延时性指的是患者往往只有在术后感受到疼痛以后才会听从医护人员的建议去买坐垫圈2,而坐垫圈2在购买以后常常需要三四天患者才能拿到,导致其使用延时。坐垫圈2与护理床垫固定同时可以方便操作,因为在坐垫圈2与护理床垫不固定的时候在坐姿护理状态下将坐垫圈2塞入,在卧姿护理状态下将坐垫圈2移出,导致其操作不便。而本技术中的护理床垫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时消毒清洗,在坐垫圈2与护理床垫固定以后,坐垫圈2可以伴随护理床垫同时清洗。
    34.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还包括垫套,垫本体1外包裹有垫套,坐垫圈2设置在垫套及垫本体1间,垫套的设置用来防止坐垫圈2及垫本体1变脏。
    35.优选状态下,垫套与坐垫圈2接触部分凸起设置,其凸起形状与坐垫圈2适配,从而提高垫套与坐垫圈2间的贴服程度。
    36.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充放气装置包括充气组件3及放气组件4,充气组件3用于对坐垫圈2充气,使其形成坐姿护理状态。放气组件4用于对坐垫圈2放气,使其成为卧姿护理状态。
    37.其中,放气组件4包括出气管5及塞子6,出气管5的第一端与坐垫圈2连通设置,出气管5的第二端过盈连接有塞子6。当坐垫圈2要从坐姿护理状态切换成卧姿护理状态时,将塞子6从出气管5中拔出,气体陆续从坐垫圈2中沿出气管5排出,待气体排完后坐垫圈2形成亏气状态。当坐垫圈2要从卧姿护理状态切换成坐姿护理状态时,将塞子6塞进出气管5,以避免气体从出气管5中排出。为了避免塞子6遗失,塞子6通过连接带与出气管5相连,避免塞子6遗失。
    38.其中,充气组件3包括进气管7、连接管8及充气泵9,进气管7的第一端与坐垫圈2连通,进气管7的第二端通过连接管8与充气泵9相连。充气泵9上有控制按钮,控制按钮用于开启或闭合充气泵9。为了方便患者自主操作,控制按钮通过连接线与充气泵9相连,并将控制按钮放置在床旁,以方便患者自主操作。
    39.优选状态下,进气管以隐藏的方式埋设在护理床垫内。
    40.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进气管7与连接管8间的连接方式为过盈配合,若是护理床垫需要拆分清洗,那么将连接管8从进气管7上拔出,从而实现充气泵9与护理床垫的拆分。
    41.请参考图3所示,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坐垫圈2的中间位置设置有通孔10,坐垫圈2通过通孔10的设置形成环状结构,当患者的臀部放置到坐垫圈2上后,其会阴部与处于通孔10内,从而进一步减小会阴部的压迫性。
    42.其中,坐垫圈2中心两侧分别设置有与髋关节部位相应的第一凹槽11,第一凹槽11设置在坐垫圈2的前端,坐垫圈2的前端与后端根据患者使用状态下的体位进行区别,坐垫圈2靠近患者上半身的一端为后端,坐垫圈2靠近患者下半身的一端为后端。坐垫圈2的中线上设置有与尾椎骨部位对应的第二凹槽12,第二凹槽12设置在坐垫圈2的后端。
    43.第一凹槽11的设置用于放置患者的髋关节部位,第二凹槽12的设置用于放置患者的尾椎骨部位,使得患者在使用的时候更加舒适。
    44.实施例2:
    45.图4至图5出示了本技术护理床的一种实施例。
    46.请参考图4及图5所示,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护理床包括护理床垫及床架13,床架包括包括床体、扶手及靠背,床架设置在床体的底部,扶手设置在床体的左右两侧,床靠背设置在床体的前后两端,扶手与床靠背的设置是为了防止患者出现掉落床体的危险。床体底部设置有滑轮,从而方便床体的移动。护理床垫覆盖在床架上,护理床垫包括垫本体1及坐垫圈2。
    47.将坐垫圈2放置在垫本体1的臀部位置,患者在卧姿床垫下的臀部位置与垫本体1的臀部位置相对应。其中坐垫圈2与垫本体1固定设置,坐垫圈2外套设有垫圈套,垫圈套为布艺结构,坐垫圈2通过垫圈套与垫本体1间缝合设置来实现坐垫圈2与垫本体1的固定连接。垫圈套的设置可以避免坐垫圈2变脏。
    48.其中,坐垫圈2做充放气装置相连,充放气装置用于实现坐垫圈2的充气或放气。坐垫圈2包括坐姿护理状态及卧姿护理状态,在坐姿护理状态下,患者采用坐姿与护理床垫接
    触,而且坐垫圈2内通过充放气装置满气设置,以减小患者会阴部与护理床垫的接触,以增强患者会阴部的舒适性。而满气设置的意思是指在充放气装置的充气下,坐垫圈2鼓起且以足够制成患者会阴部为标准。在卧姿护理状态下,患者采用平躺的姿势与护理床垫接触,而且坐垫圈2内通过充放气装置亏气设置,以减小患者在平躺状态下坐垫圈2影响患者休息。而亏气设置的意思指在充放气装置的放气下,坐垫圈2内尽量排出空气,而排除空气后的坐垫圈2垫在患者身体下以后,其凸起高度不会影响患者休息。而坐垫圈2在充放气装置的充气或放气下形成了坐姿护理状态及卧姿护理状态的切换。
    49.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还包括角度变化装置,垫本体1左右分割成左垫14及右垫15,左垫14与右垫15转动连接,角度变化装置用于改变左垫14与右垫15间的夹角;当左垫14与右垫15平行时,坐垫圈2为卧姿护理状态;左垫14与右垫15间形成夹角时,坐垫圈2为坐姿护理状态。
    50.从而实现在坐姿护理状态下左垫14成为靠背,以增强患者舒适性。
    51.其中,角度变化装置与左垫14相连,为左垫14的起升装置,通过左垫14起升来改变与右垫15间的角度关系。要选状态下角度变化装置为高度可变的升降缸。
    52.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53.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54.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护理床垫,其特征在于,包括垫本体(1),所述垫本体(1)的臀部对应处固定设置有坐垫圈(2),所述坐垫圈(2)与充放气装置相连;所述坐垫圈(2)包括坐姿护理状态及卧姿护理状态,所述充放气装置用于所述坐姿护理状态及所述卧姿护理状态的切换;在所述坐姿护理状态下,所述坐垫圈(2)内满气设置;在所述卧姿护理状态下,所述坐垫圈(2)亏气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理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垫本体(1)外包裹有垫套,所述垫套将所述坐垫圈(2)包裹在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理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气装置包括充气组件(3)及放气组件(4),所述充气组件(3)用于对所述坐垫圈(2)充气,使其形成所述坐姿护理状态;所述放气组件(4)用于对所述坐垫圈(2)放气,使其形成卧姿护理状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护理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气组件(4)包括出气管(5)及塞子(6),所述出气管(5)的第一端与所述坐垫圈(2)连通设置,所述出气管(5)的第二端过盈连接有所述塞子(6)。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护理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组件(3)包括进气管(7)、连接管(8)及充气泵(9),所述进气管(7)与所述坐垫圈(2)连通设置,所述进气管(7)通过所述连接管(8)与所述充气泵(9)相连。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护理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7)与所述连接管(8)间的连接方式为过盈配合。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理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圈(2)中间位置设置有通孔(10),所述坐垫圈(2)中线两侧分别设置有与髋关节部位对应的第一凹槽(11),所述第一凹槽(11)设置在所述坐垫圈(2)的前端,所述坐垫圈(2)中线上设置有与尾椎骨部位对应的第二凹槽(12),所述第二凹槽(12)设置在所述坐垫圈(2)的后端。8.一种护理床,包括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7中任一所述的护理床垫,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床架(13),所述护理床垫覆盖在所述床架(13)上。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护理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角度变化装置,垫本体(1)左右分割成左垫(14)及右垫(15),所述左垫(14)与所述右垫(15)转动连接,所述角度变化装置用于改变所述左垫(14)与所述右垫(15)间的夹角;当左垫(14)与所述右垫(15)平行时,所述坐垫圈(2)为卧姿护理状态;所述左垫(14)与所述右垫(15)间形成夹角时,所述坐垫圈(2)为坐姿护理状态。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医疗用品领域,并公开了一种护理床垫,其中,包括垫本体,垫本体的臀部对应处固定设置有坐垫圈,坐垫圈与充放气装置相连;坐垫圈包括坐姿护理状态及卧姿护理状态,充放气装置用于坐姿护理状态及卧姿护理状态的切换;在坐姿护理状态下,坐垫圈内满气设置;在卧姿护理状态下,坐垫圈亏气设置。提供一种在垫本体上固定设置坐垫圈防止坐姿护理状态下会阴疼痛,同时设置卧姿护理状态,在卧姿护理状态下将坐垫圈亏气设置不影响卧姿护理状态病人休息的护理床垫及其护理床。人休息的护理床垫及其护理床。人休息的护理床垫及其护理床。


    技术研发人员:周丽 王秀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市妇产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2.09.07
    技术公布日:2023/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7627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