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接带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2-07-07  118


    本公开涉及一种端接带的制造方法,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将端接带制造成两件式部件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电缆屏蔽用于对抗电磁干扰(emi)和射频干扰(rfi)的影响。在电缆周围设置电缆屏蔽套或编织层,以提供电磁干扰和/或射频干扰屏蔽。屏蔽套必须在电缆连接到电连接器的地方终止。然而,重要的是,屏蔽套必须正确地固定至连接器,以确保电缆被完全屏蔽,并且屏蔽套终端和连接器之间没有间隙暴露。通常,连接器将包括背壳,屏蔽套在该背壳上延伸,而电缆在背壳内延伸。端接带是一种连接带条,该连接带条通常用于将屏蔽套附接至电连接器的背挡。端接带在屏蔽套和背壳两者重叠的区域固定在屏蔽套和背壳周围,并被收紧以将屏蔽套固定并夹紧至背壳。

    在安装过程中,屏蔽套在背壳平台的端接部分上滑动就位。然后,端接带沿着屏蔽套滑动,直到与背壳的端接部分对准。端接带包括带条和头部或“带扣”。带条穿过带扣延伸以形成环。根据带条的长度,可以形成单环或双环。带收紧工具用于将带张紧。一旦达到适当的张力,在带条中的带条离开带扣处形成直角弯折部,然后将带条切割成一定长度,留下短的突片。突片在带扣上向后折叠,这确保带条固定在原地。

    端接带是用压制工具将带条由不锈钢条压制成单件坯料而形成的。如图1中所示,带条坯料1由钢条2压制而成。带条坯料1大致呈t形,具有带条部4和头部6。头部6包括从带条部4的侧边缘向外横向延伸的翼部8。

    在第一次压制操作之后,在弯折操作中形成头部6,在该弯折操作中,向上并向内折叠翼部8,直到自由端9相遇。然后将自由端14焊接在一起,以形成体育场形或椭圆形的环。

    t形坯料1的周边11与钢条2的外边缘10向内隔开。坯料1周围的所有材料12(如图1中的阴影线所代表的)都被去除并废弃。因此,该过程会造成大量的浪费。此外,带条坯料1的t形形状由于与头部的干涉,阻碍了对带条的边缘进行精加工的能力。这意味着,不能有效地去除由压制工具引起的任何尖锐边缘或“毛刺”。

    因此,期望提供一种形成端接带的改进方法,该方法能够解决上述问题和/或总体上提供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本公开,提供一种制造端接带的方法。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提供了一种制造端接带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包括:

    a)通过从宽度与带条的宽度相对应的预制条状材料切割出第一长度的材料而形成所述带条;

    b)通过以下操作形成头部:

    i)从宽度与所述头部的宽度相对应的预制条状材料切割出第二长度的材料,以形成具有相对的两个自由端的细长坯料;

    ii)将所述第二长度的材料的所述相对的两个自由端朝彼此向内弯折,以至少形成环的侧壁;

    c)使所述带条的至少一个边缘与所述头部的至少一个边缘抵接,以限定至少一条连结线;

    d)在所述带条保持与所述头部抵接的同时,焊接所述至少一条连结线,以将所述带条固定至所述头部,所述带条和所述头部被构造并布置成使得当如此固定时,所述头部包括上壁、下壁和相对的两个侧壁,所述上壁、所述下壁和所述相对的两个侧壁形成环,所述带条从该环延伸出。

    因此,端接带形成为两件式部件,而不是像现有技术中那样由单件坯料形成。有利的是,这使得带条和头部能够由具有与头部和带条相同宽度的不锈钢条形成。因此,不需要修剪任何一部分的材料,因此在形成端接带时,材料浪费大大减少。此外,因为在折叠或连结操作之前,带条和头部两者最初都呈直边细长条的形式,所以这两个部分可以容易地进行边缘精加工和/或表面精加工。

    在另一个优点中,由两个独立的部件形成带,这允许带条以一定角度连结至头部。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带条和头部的下壁被布置成使得它们是共面的并且成一条线。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带条可以抵接头部放置,使得带条与下壁之间的角度(特别是带条的下表面与下壁的外表面之间的角度)小于180度。这是通过在焊接第二连结线时使带条与头部以所期望的角度抵接而实现的。通过将带条以一定角度与头部焊接,在使用中装配时,带能够更紧密地遵循屏蔽套的弯曲表面以及下面的背挡。

    带条和头部优选由金属形成,并优选由不锈钢形成。

    焊接第一连结线和第二连结线的步骤包括激光焊接。有利地,这提供了非常高的强度的焊缝,同时最小化焊接轮廓并确保带能够与屏蔽套的表面齐平。还使得两条连结线能够以高精确度和非常可重复的方式进行焊接。

    带条可以具有长度l1和宽度w1,并且头部具有长度l2和宽度w2,带条的宽度w1与头部的宽度w2相同。这使得带条和头部能够由相同的条状金属形成,而不需要进行修剪。

    第二长度的材料的相对的两个自由端可以朝彼此向内弯折,使得在相对的两个自由端之间限定有与带条的宽度相等的间隙,并且带条位于间隙内,使得带条的侧边缘与自由端接合,以限定相对于带条的长度纵向延伸的第一连结线和第二连结线。在带条的侧边缘与头部的自由端保持抵接的同时焊接第一连结线和第二连结线,并且当带条固定至头部时,带条的位于间隙内的部分至少限定头部的下壁的一部分。

    带条优选从头部的第一侧延伸,并且包括上表面,该上表面在使用中远离端接带所固定到的表面而面向外,并且端接带还包括从头部的第二侧延伸的突片或柄脚,该突片或柄脚从头部向下倾斜以形成用于在使用中支撑带条的一部分的斜面元件。

    该方法优选包括使带条的端部弯折以形成斜面元件的步骤。

    头部的侧壁是弯曲的,而上壁和下壁是直的,使得头部具有体育场形状。这使得能够通过一系列简单的折叠操作来形成头部。术语“体育场形”是指环形形状,大体上为椭圆形形状,其优选具有直边和弯曲端部。

    可以使用焊接装置来焊接第一连结线和第二连结线,并且优选在焊接第一连结线和第二连结线的步骤中,将带条的下表面和头部的外表面朝向所述焊接装置取向。

    焊接装置优选是激光焊接机,在焊接第一连结线和第二连结线的步骤中,带条的下表面和头部的外表面朝向激光取向,意思是激光可以指向连结线处。

    优选地,将头部引入到旋转工具内,旋转工具被构造成将头部定位并支撑在相对于工具的固定位置中。旋转工具具有旋转轴线和径向轴线,并且头部被保持在旋转工具上,使得下壁的外表面面向径向外侧。这使得激光能够邻近旋转工具定位,光束径向地指向头部处。

    优选地,当旋转工具处于第一旋转位置时,将头部引入到旋转工具,并且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旋转工具移动到第二旋转位置,并在旋转工具处于第二旋转位置的同时,将带条移动成与头部抵接,并焊接第一连结线和第二连结线。当头部移动到第二位置时,可在随后的分度位置将另外的头部供应给旋转工具,使得以快速、可控和可重复的方式形成端接带。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提供了一种制造端接带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通过从宽度与带条的所需宽度相对应的预制条状材料切割出第一长度的材料而形成所述带条。该方法还包括通过如下操作形成头部:首先从宽度与头部的宽度相对应的预制条状材料切割出第二长度的材料以形成具有相对的两个自由端的细长坯料;然后将第二长度的材料形成环,使得两个自由端彼此接合以限定第一连结线,当形成环时,头部具有上壁、下壁和相对的两个侧壁,其中第一连结线沿下壁定位。然后将带条的端部与头部的下壁的侧边缘抵接,以限定第二连结线。然后,在带条与头部保持抵接的同时,焊接第一连结线和第二连结线。

    优选地,当带条与头部抵接时,头部的长度与带条的长度垂直。此外,第一连结线和第二连结线相互垂直且紧邻布置。由于连结线相邻,因此能够在单次焊接操作中进行焊接,而不需要在焊接操作之间旋转零件,从而简化了制造过程。

    下壁优选具有使用时朝向外侧的外表面,并且具有面向上壁的内表面,带条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并且带条与头部抵接,使得带条的下表面与头部的外表面对准并相连续。

    在本发明在另一方面中,提供了一种端接带,该端接带包括细长带条,该带条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头部包括上壁以及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每个侧壁均具有与上壁相邻的第一端以及相对的第二端,第二端相互间隔开。细长带条的一部分位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间隔开的第二端之间,并沿着相对于带条的长度纵向布置的第一连结线和第二连结线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第二端抵接地焊接,并且其中第二焊接线与第一焊接线邻接并垂直。下壁包括从第一侧壁延伸的第一下壁部分和从第二侧壁延伸的第二下壁部分,第一下壁部分和第二下壁部分沿第一焊接线焊接在一起以形成环。细长带条的位于第一侧壁的第二端和第二侧壁的第二端之间的部分形成头部的下壁,从而使头部形成环形。

    附图说明

    现在将参照以下说明性的图仅以实施例的方式描述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在片材中冲压的现有技术的坯料端接带;

    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端接带的头部和部分带条的视图;

    图3是从下方观察到的图2的端接带的视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端接带的头部和部分带条的视图。

    图5是从下方观察到的图4的带条形端接带的视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端接带的头部和部分带条的视图;以及

    图7是根据本公开的又一端接带的头部和部分带条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2,端接带20包括头部24以及扁平的、细长带条22。头部24具有大体上的体育场形状,其具有:相对的上壁26和下壁28,上壁26和下壁28是直的;以及半圆形的端壁30、32,端壁30、32组合以形成环,该环内限定有孔34。然而,将会理解的是,可以利用其他成环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矩形、方形或椭圆形的形式。头部24位于带条22的第一端36处,该带条22也具有相反的自由端。带条22的第一端36与头部24的下壁28的外侧边缘40连接。头部24被布置成使得头部24的长度l1横向于带条22的长度l2并与带条22的宽度w1平行地延伸。头部24的上壁26和下壁28的长度l3等于带条22的宽度w1。因此,下壁28形成带条22的延续。上壁26与下壁28以及带条22竖向间隔开。头部24的宽度w2也等于带条22的宽度w1。半圆形端部30、32在宽度方向上向外延伸超过带条22的侧边缘42,使得当从上方观察时,端接带20是大致t形的。

    带条22具有上表面39和下表面41,上表面39在使用中面向径向外侧,下表面41在使用中面向内侧并与屏蔽套接触。在安装过程中,带条22形成环,并且带条22的自由端插入穿过头部24的孔34。然后,以类似于上述现有技术的过程的方式将带条22拉紧、裁剪长度并弯折。这一过程以及进行这些操作的设备在现有技术中是众所周知的。

    端接带20由成卷的不锈钢条的原料制造。选择宽度与带条22的所期望宽度w1以及头部24的所期望宽度w2对应的不锈钢条。这是优选的,因为能够使用相同的原料来形成头部24和带条22。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头部24和带条22可以具有不同的宽度。在第一操作中,通过切割与带条22的所期望长度l1对应的长度的钢条来形成带条22。由于钢条预先成形为所需宽度,并且带条22是直接从卷上切割的,而不是由钢板压制的,因此带条22可以被切割成任何所期望的长度,并且带条的长度可以选择性地随带条的不同而变更。

    当切割成一定长度时,然后可以对带条22进行边缘处理,以去除任何毛刺和/或对边缘进行半径或其他精加工。还可以对带条22进行表面处理以获得期望的光洁度。由于带条22是直边的并且不包括与任何精加工工具干扰的凸出头,因此与现有技术的t形坯料相比,带条22的边缘处理和表面精加工容易实现。

    在第二操作中,头部由第二成卷的不锈钢条的原料形成,该原料与形成带条22的成卷的不锈钢条的原料相同。用常规手段将笔直长度的钢条切割成长度对应于头部24的周长p的长度。然后在弯折操作中对笔直长度的钢条进行成形,在弯折操作中,自由端42本身向后弯折,因此形成两个半圆形端壁30、32。可以从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和理解的那些中选择用于条钢的任何合适的弯折操作及用于该条钢的工具。自由端42继续弯折,直到它们的远端边缘接触为止,从而形成下壁28。在此阶段,完全形成体育场形状的头部24。

    如图3中所示,两个自由端42之间的界面限定第一连结线50。第一连结线50沿着下壁28的长度居中定位并且横向于下壁28的长度延伸。在此阶段,自由端42彼此接触或紧邻,但没有连结。头部形成操作可以在带条形成操作之前、同时或之后进行。

    在第三操作中,将形成的头部24放置在碗状馈送器中,该碗状馈送器使头部24定向并将其呈送至旋转工具(通常称为焊接窝),该旋转工具用于定位并支撑头部24。每个头部24均在旋转工具处于第一旋转位置时被引入至旋转工具。头部24在旋转工具上保持在凹槽内,该凹槽对应于头部24的外围体育场形状。头部24定位在旋转工具上,使得下壁28和该下壁28上的连结线50面向径向外侧,并且使得头部24的下壁28的第一侧边缘54相对于旋转工具在轴向方向上面向外,其中相反的侧边缘面向内,并支撑在背挡上。旋转工具在其径向外壁中包括一系列开口,这些开口对应于一系列用于接纳头部24的凹槽的位置,这些开口被构造成当在径向方向上观察时,第一连结线50和第二连结线58完全可见。

    头部24在相对于工具的固定位置中保持并支撑在凹槽中。工具被分度到对应于焊接站的第二旋转位置。在该焊接站处,带条22轴向移动成与头部24抵接。具体地,使带条22的端面56与下壁28的侧边缘54抵接并对准,该侧边缘54在被支撑在旋转工具上时是轴向暴露的。带条22和下壁28之间的界面限定垂直于第一连结线50的第二线58。第二连结线58与第一连结线50抵接,从而形成t形布置。然后操作激光焊接机以沿第一连结线50和第二连结线58创建激光焊缝。可以使用任何合适的激光焊接机,并且激光焊接机可以例如包括固态或气体激光器。然而,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使用其他焊接技术。因此,带1形成为由头部24和带条22形成的两件式结构。与头部的连结线位于上壁上并与带条间隔开的现有技术不同,由于两条连结线都位于带条22的下表面处的共同的、面向外的位置,因而激光器能够在单次操作中焊接两条连结线50、58。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4中所示,端接带120包括头部124以及扁平的细长带条122。带条122的第一端136形成为具有凸形且半圆形的轮廓端部137。凸形且半圆形的端部137的外边缘限定带条122的端面156。头部124包括下壁128,该下壁128包括从其外边缘向内延伸的半圆形的凹形切口141,该切口141限定下壁128的侧边缘154。切口141的凹形形状与带条122的凸形端部137的形状相对应。头部124包括第二凹形切口部143,该切口部具有与第一切口141相同的形状和尺寸,位于下壁128的限定下壁128的第二侧边缘155的相反侧。

    在第一切割操作期间,在将带条122切割成一定长度的同时,形成带条122的端部137的凸形轮廓。在第二操作中,在将第二长度切割成期望长度的同时,从第二长度的钢条的端角处切割出扇形部157。然后,以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方式对头部24进行弯折并成形。当形成头部124并使自由端142合拢时,扇形部157对准以形成半圆形切口141。在头部124的每一侧形成半圆形切口141。因此,由于能够在两侧向带条122的半圆形端部137呈送半圆形切口141,因此不需要将头部124以单一的特定取向对准。

    将形成的头部124放置在碗状馈送器中,该碗状馈送器使头部24定向并将其呈送至旋转工具,该旋转工具用于焊接如上所述面向径向外侧的连结线150。带条122的凸形弯曲端面156轴向移动成与头部124的凹形弯曲侧边缘154抵接,以限定第二连结线158。然后操作激光焊接机以沿第一连结线150和第二连结线158创建激光焊缝。当带条122绕弯曲表面弯折时,沿第二连结线158的焊缝的弯曲轮廓有利地抵制褶皱,从而减少焊接线上的应力。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如图5中所示,头部224由长度等于头部224的周长p减去带条222的宽度w的长度的笔直长度钢条形成。在弯折操作中形成头部224,在该弯折操作中,自由端242自身向后弯折以创建两个半圆形端壁230、232,半圆形端壁230、232借助上壁226互连,该上壁226的宽度基本上等于带条222的宽度w。两个半圆形端壁230、232形成为使得自由端242位于半圆形端壁230、232的端部,并使得自由端242被间隙243隔开,该间隙243的宽度等于带条222的宽度w。在此阶段,头部224具有大致c形的形式,该c形具有直的上壁226以及弯曲的端壁230、232。自由端242的暴露面限定第一端面254和第二端面256。头部包括内侧边缘257和外侧边缘259。

    在与上述过程相似的焊接阶段期间,将带条222的端部237插入头部224的自由端242之间的间隙243中。端部237包括端面239。带条222的端部237位于间隙243内,使得带条222的端面239与头部224的外侧边缘259对准。在此位置中,端部237跨越间隙243,并完成头部224的大致体育场形状,带条222的侧边缘241与头部224的第一端面254和第二端面256对准并接合(如图6中所示)。侧边缘241与第一端面254和第二端面256之间的接合线分别限定第一连结线250和第二连结线258。

    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操作激光焊接机,以沿第一连结线250和第二连结线258创建激光焊缝。沿第一连结线150和第二连结线158的焊缝与带条222的长度对准并且平行于带条222的长度且横向于头部224的长度延伸。在应用端接带220的过程中,在收紧带期间的任何应力都是沿焊接线而不是横向于焊接线发生的,因此不会起到拉开焊接表面的作用。此外,任何弯折都是沿焊缝线的长度逐渐发生的,而不是焊缝作为铰接点。此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带条222借助两条焊接线而不是单条焊线固定至头部。这样,焊缝上的力显著减少,并且带条222更好地固定至头部224,从而降低了失效的风险。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如图7中所示,带条222可以包括从端部237延伸经过头部224的外侧边缘259的柄脚260。带条222包括上表面262,并且柄脚260从上表面262向下倾斜。柄脚260包括带条222的延伸经过端部237的突片部。柄脚260可以通过沿横向于带条222的长度的弯折线264弯折带条222而形成。另选地或另外,可以对柄脚260进行压制或以其他方式形成为使得其朝其自由端266渐缩。在使用中,柄脚260创建斜面,以桥接带条222在头部224外端的上表面262与应用端接带的表面之间的间隙,从而限制带条上的点弯折力,并在带条222插入头部224中时为带条222的自由端提供更平滑的过渡。


    技术特征:

    1.一种制造端接带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包括:

    a)通过从宽度与带条的宽度相对应的预制条状材料切割出第一长度的材料而形成所述带条;

    b)通过以下操作形成头部:

    i)从宽度与所述头部的宽度相对应的预制条状材料切割出第二长度的材料,以形成具有相对的两个自由端的细长坯料;

    ii)将所述第二长度的材料的所述相对的两个自由端朝彼此向内弯折,以至少形成环的侧壁;

    c)使所述带条的至少一个边缘与所述头部的至少一个边缘抵接,以限定至少一条连结线;

    d)在所述带条保持与所述头部抵接的同时,焊接所述至少一条连结线,以将所述带条固定至所述头部,所述带条和所述头部被构造并布置成使得当如此固定时,所述头部包括上壁、下壁和相对的两个侧壁,所述上壁、所述下壁和所述相对的两个侧壁形成环,所述带条从该环延伸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带条和所述头部是由金属形成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焊接所述至少一条连结线的步骤包括激光焊接。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带条具有长度l1和宽度w1,并且所述头部具有长度l2和宽度w2,所述带条的宽度w1与所述头部的宽度w2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头部和所述带条都是由同一种预制的条状材料形成的。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头部的所述侧壁是弯曲的,并且所述上壁和所述下壁是直的,使得所述头部具有体育场形状。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长度的材料的所述相对的两个自由端朝彼此向内弯折,使得在所述相对的两个自由端之间限定有与所述带条的宽度相等的间隙,并且所述带条位于所述间隙内,使得所述带条的侧边缘与所述自由端接合,以限定相对于所述带条的长度纵向延伸的第一连结线和第二连结线,并且

    其中,在所述带条的所述侧边缘与所述头部的所述自由端保持抵接的同时焊接所述第一连结线和所述第二连结线,并且其中当所述带条固定至所述头部时,所述带条的位于所述间隙内的部分至少限定所述头部的所述下壁的一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带条从所述头部的第一侧延伸,并且包括上表面,该上表面在使用中远离所述端接带所固定到的表面而面向外,并且所述端接带还包括从所述头部的第二侧延伸的突片,该突片从所述头部向下倾斜以形成用于在使用中支撑所述带条的一部分的斜面元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使所述带条的端部弯折以形成所述斜面元件的步骤。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使所述第二长度的材料的所述自由端弯折的步骤包括将所述第二长度的材料弯折成具有上壁、下壁和相对的两个侧壁的环,其中所述侧壁的两个自由端相互接合以限定沿所述下壁定位的第一连结线;并且

    其中,所述带条与所述头部的所述下壁的侧边缘抵接,以限定第二连结线,在所述带条和所述头部保持抵接的同时,所述第一连结线和所述第二连结线被焊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当所述带条和所述头部抵接时,所述头部的长度与所述带条的长度垂直。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连结线和所述第二连结线相互垂直地布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下壁具有外表面和面对所述上壁的内表面,并且所述带条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并且其中所述带条和所述头部抵接,使得所述带条的下表面与所述头部的外表面相连续。

    14.根据权利要求7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使用焊接装置来焊接所述第一连结线和所述第二连结线,并且在焊接所述第一连结线和所述第二连结线的步骤中,所述带条的下表面和所述头部的外表面朝向所述焊接装置取向。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焊接装置是激光焊接机,并且在焊接所述第一连结线和所述第二连结线的步骤中,所述带条的下表面和所述头部的外表面朝向所述激光焊接机取向。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将所述头部引入到旋转工具上,所述旋转工具被构造成将所述头部定位并支撑在相对于所述工具的固定位置中,其中所述旋转工具具有旋转轴线和径向轴线,并且所述头部被保持在所述旋转工具上,使得所述下壁的所述外表面面向径向外侧。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当所述旋转工具处于第一旋转位置时将所述头部引入到所述旋转工具,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所述旋转工具移动到第二旋转位置,并在所述旋转工具处于所述第二旋转位置的同时将所述带条移动成与所述头部抵接,并焊接所述第一连结线和所述第二连结线。

    18.一种端接带,该端接带包括:

    由条状材料形成的细长带条,该带条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

    由条状材料形成的头部,该头部包括由上壁、下壁和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形成的环,

    其中,所述细长带条与所述头部抵接地被焊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端接带,其中,所述细长带条和所述头部由相同的条状材料形成,使得所述带条的所述条状材料的宽度与所述头部的所条状材料的宽度相同。

    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端接带,其中,所述下壁包括从所述第一侧壁延伸的第一下壁部分和从所述第二侧壁延伸的第二下壁部分,所述第一下壁部分和所述第二下壁部分沿第一焊接线焊接在一起以形成所述头部,并且其中所述下壁具有外侧边缘,并且所述带条沿与所述第一焊接线邻接并垂直于所述第一焊接线的第二焊接线与所述外侧边缘中的一个外侧边缘抵接地焊接。

    21.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端接带,其中,所述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各自具有与所述上壁相邻的第一端和相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端相互间隔开,并且其中所述细长带条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的间隔开的第二端之间,并且沿着相对于所述带条的长度纵向布置的第一连结线和第二连结线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的所述第二端抵接地焊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造端接带的方法,包括:通过从宽度与带条宽度相对应的预制条状材料切割出第一长度的材料而形成带条;通过从宽度与头部的宽度相对应的预制条状材料切割出第二长度的材料以形成具有相对的两个自由端的细长坯料并且将第二长度的材料的相对的两个自由端朝彼此向内弯折以至少形成环的侧壁而形成头部;使带条的至少一个边缘与头部的至少一个边缘抵接以限定至少一条连结线;和在带条保持与头部抵接时焊接至少一条连结线以将带条固定至头部,带条和头部构造并布置成当如此固定时使头部包括形成环的上壁、下壁和相对的两个侧壁,带条从环延伸出。

    技术研发人员:A·邓克利;J·费恩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海尔曼太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14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759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