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载内埋垂直发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7-07  142


    本申请属于垂直发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机载内埋垂直发射装置。



    背景技术:

    格斗空空导弹是当前作战飞机的主要近距离空战武器,受武器挂载方式的影响,格斗空空导弹通常采用顺航向的外挂/内埋悬挂方式。尽管先进的格斗空空导弹已经具备了较大的离轴发射角,但在实际使用中为提高命中率,依然寻求从目标的后半球发动攻击。

    随着未来的新型有人机/无人作战飞机动能力的提升,传统的近距格斗导弹发射方式,已经限制了作战飞机在近距离空战中机动与攻击潜力的发挥。

    因此,希望有一种技术方案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机载内埋垂直发射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至少一个问题。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机载内埋垂直发射装置,包括:

    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布置有呈矩阵排布的多个垂直发射井,所述垂直发射井中安装有导弹,所述垂直发射井的端部设置有导弹发射口盖;

    燃气排放管道,所述燃气排放管道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架连接,且所述燃气排放管道的内部通道与所述垂直发射井连通,所述燃气排放管道的另一端设置有机身排焰口盖;

    隔热箱体,所述隔热箱体安装在机体中,用于容纳所述安装架、所述垂直发射井以及所述燃气排放管道;

    发射控制器,所述发射控制器用于控制导弹的发射。

    可选地,所述导弹为小型格斗导弹或末端拦截导弹。

    可选地,所述垂直发射井内侧壁上沿垂直方向对称布置有导轨,所述导轨用于固定挂接导弹。

    可选地,所述导弹发射口盖在与航向垂直的方向的两端设置为锯齿结构。

    可选地,所述机身排焰口盖在与航向垂直的方向的两端设置为锯齿结构。

    可选地,所述机载内埋垂直发射装置在飞机机体背部前侧位置、飞机机体腹部前侧位置以及飞机机体腹部后侧位置分别布置一个。

    发明至少存在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本申请的机载内埋垂直发射装置,装配到飞机后,飞机除保留了前向的导弹攻击能力外,还具备了向机体上方、下方的攻击能力,提升了作战飞机在近距离空战中的攻击与防御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的机载内埋垂直发射装置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的作战飞机示意图。

    其中:

    1-垂直发射井;2-导弹发射口盖;3-燃气排放管道;4-机身排焰口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1至图2对本申请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机载内埋垂直发射装置,包括:安装架、燃气排放管道3、隔热箱体以及发射控制器。

    具体的,如图1所示,安装架上布置有呈矩阵排布的多个垂直发射井1,垂直发射井1中安装有导弹,垂直发射井1的端部设置有导弹发射口盖2;燃气排放管道3的一端与安装架连接,且燃气排放管道3的内部通道与垂直发射井1连通,燃气排放管道3的另一端设置有机身排焰口盖4;隔热箱体安装在机体中,用于容纳安装架、垂直发射井1以及燃气排放管道3;发射控制器用于根据接收的头盔显示瞄准系统与机载das系统的目标信息,来控制导弹的发射。

    本申请的机载内埋垂直发射装置,垂直发射井1呈矩阵排布,其中安装的导弹可以是小型格斗导弹或末端拦截导弹。本实施例中,设置为4*6单元的垂直发射井1,通过在垂直发射井1内侧壁上沿垂直方向对称布置导轨,将导弹固定挂接在导轨上。

    本申请的机载内埋垂直发射装置,导弹发射口盖2以及机身排焰口盖4均布置在飞机蒙皮上,能够在液压作动器的控制下打开,配合发射控制器实现导弹的发射以及排焰。有利的是,本实施例中,导弹发射口盖2以及机身排焰口盖4在与航向垂直的方向两端设计有锯齿结构,提高隐身效果。

    本申请的机载内埋垂直发射装置,根据作战需求布置在飞机上。本实施例中,机载内埋垂直发射装置在飞机机体背部前侧位置、飞机机体腹部前侧位置以及飞机机体腹部后侧位置分别布置一个。

    本申请的机载内埋垂直发射装置,安装架、燃气排放管道3以及隔热箱体可一体成型,便于维护或拆装更换。本申请由多组导弹垂直发射井1组合成为一个内埋垂直导弹发射模块,每个垂直发射井1内可容纳一枚小型格斗导弹或末端拦截导弹,导弹采用热发射模式,发射模块的底部设置燃气排放管道3,导弹发射口与燃气排放口均设置具有隐身设计的盖板。当作战飞机与敌机格斗时,通过与飞行员的头盔显示瞄准系统与机载das系统联动。进入格斗空战时,导弹发射口盖2左右翻转开启,发射控制器自动选择需要发射的一枚或多枚导弹使其进入待发状态,导弹与飞行员的头盔瞄准系统和机载das系统保持联动,在其引导下导弹红外成像导引头捕获目标,自动发射,导弹在垂直发射井1内点火,产生的尾焰进入燃气排放管道3的机内通道,通过机身排焰口盖4排出。导弹的垂直发射井1设置在隔热箱体中,以避免高温影响机内结构与设备。有利的是,机身排焰口盖4的外侧也设置有隔热材料,以避免高温影响机外结构。

    本申请的机载内埋垂直发射装置,参见图2,装配到作战飞机后,使得作战飞机在近距空战中的攻击与防御范围大幅增加,由前半球扩展至仅在后向有少许死角。在与敌机盘旋格斗时可出其不意的从背部或腹部发射导弹攻击,提高空战胜算。并且,还可以对敌方发射的空空导弹,能够自主有效的实施末端拦截,极大提升近距空战的生存力。对于机动能力较差的大型空中平台,该机载内埋垂直发射装置也能够提供一种有效的末端防御手段。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机载内埋垂直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布置有呈矩阵排布的多个垂直发射井(1),所述垂直发射井(1)中安装有导弹,所述垂直发射井(1)的端部设置有导弹发射口盖(2);

    燃气排放管道(3),所述燃气排放管道(3)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架连接,且所述燃气排放管道(3)的内部通道与所述垂直发射井(1)连通,所述燃气排放管道(3)的另一端设置有机身排焰口盖(4);

    隔热箱体,所述隔热箱体安装在机体中,用于容纳所述安装架、所述垂直发射井(1)以及所述燃气排放管道(3);

    发射控制器,所述发射控制器用于控制导弹的发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载内埋垂直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弹为小型格斗导弹或末端拦截导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载内埋垂直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发射井(1)内侧壁上沿垂直方向对称布置有导轨,所述导轨用于固定挂接导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载内埋垂直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弹发射口盖(2)在与航向垂直的方向的两端设置为锯齿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载内埋垂直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排焰口盖(4)在与航向垂直的方向的两端设置为锯齿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载内埋垂直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载内埋垂直发射装置在飞机机体背部前侧位置、飞机机体腹部前侧位置以及飞机机体腹部后侧位置分别布置一个。

    技术总结
    本申请属于垂直发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机载内埋垂直发射装置。包括:安装架、燃气排放管道、隔热箱体以及发射控制器。安装架上布置有呈矩阵排布的多个垂直发射井,所述垂直发射井中安装有导弹,所述垂直发射井的端部设置有导弹发射口盖;燃气排放管道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架连接,且所述燃气排放管道的内部通道与所述垂直发射井连通,所述燃气排放管道的另一端设置有机身排焰口盖;隔热箱体安装在机体中,用于容纳所述安装架、所述垂直发射井以及所述燃气排放管道;发射控制器用于控制导弹的发射。本申请装配到飞机后,飞机除保留了前向的导弹攻击能力外,还具备了向机体上方、下方的攻击能力,提升了作战飞机在近距离空战中的攻击与防御能力。

    技术研发人员:岳智敏;王玉浩;张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0.11.24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752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