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刻度尺
技术领域:
,具体为一种单位可调刻度尺。
背景技术:
:刻度尺是以长度单位为标准作刻度记号,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刻度尺的分度值一般为1mm,一般规格的学生量程为10cm、15cm、20cm。刻度尺测量长度是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也是其他测量仪器正确读数的基础。但传统刻度尺的量程较短,同时单位也较少(通常利用刻度尺的两边设置两种单位),如图1,特别在将刻度尺的单位进行转换时,由于刻度尺的长度不可变,在从较小单位(如厘米)到较大单位(如英寸)转换时,会导致大单位下刻度尺量程降低的情况,比如图1所示例的刻度尺中当选择英寸作为测量单位时,仅有3英寸的量程可以使用。为了方便研究刻度尺从小单位向大单位转换时量程数量的变化程度,提出了量程数量保留率这个概念,量程数量保留率等于等长刻度尺的小单位的量程数量除以大单位的量程数量,如10cm量程的刻度尺在转换为英寸时仅有3英寸,那么这个刻度尺在单位转换后的量程数量保留率为30%。现有申请号cn200720007022.6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定位之折叠尺。该实用新型虽然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是在使用时依然存在以下等问题需要解决:该实用新型虽然通过折叠的方式提高了刻度尺的量程同时也提高了在转换为较大单位时的量程,但在刻度尺的有限长度下对较大单位的量程提升依然较小,比如该实用新型的尺子的展开量程为30cm,那么在转换为英寸时依然只有11英寸(量程数量保留率为37%)。于是,本发明人结合伸缩支架的等距(等比例)伸缩的原理,提供一种单位可调刻度尺,以期达到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技术实现要素:(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单位可调刻度尺,解决了传统刻度尺在从较小单位(如厘米)到较大单位(如英寸)转换时,会导致大单位下刻度尺量程降低的情况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单位可调刻度尺,包括伸缩连杆和整点刻度,所述伸缩连杆包括连杆组件、中间轴和端轴,所述端轴上套设有刻度块,所述刻度块上设置有整点刻度,每两个相对的所述刻度块之间固定设置有伸缩杆。优选的,所述中间轴上固定连接有副伸缩连杆,所述副伸缩连杆上设置有刻度组件。优选的,所述副伸缩连杆包括副连杆组件、副端轴和副中间轴,所述刻度组件包括伸缩杆组件、连接头和半点刻度块,所述半点刻度块套设在伸缩杆组件上,所述伸缩杆组件的一端与半点刻度块通过副端轴铰接。优选的,所述伸缩杆组件的一端设置有半点刻度块。优选的,所述伸缩杆组件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半点刻度块。优选的,所述一组所述副端轴之间设置有伸缩杆组件,所述伸缩杆组件中间设置有连接头,所述半点刻度块上设置有半点刻度。优选的,所述连接头与中间轴一体成型。优选的,所述半点刻度块的末端与刻度块的末端平齐。优选的,所述连杆组件上设置有定位结构,可以将整点刻度之间的距离固定。(三)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单位可调刻度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单位可调刻度尺将伸缩支架的原理结合刻度尺,可以通过调整伸缩支架的伸缩长度或开合角度来改变刻度尺的量程,大大提高了从小单位转换至大单位时的量程数量保留率。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刻度尺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结构正视图;图3为本发明结构后视图;图4为副伸缩连杆结构示意图;图5本发明结构正视图(含有副伸缩连杆和刻度组件);图6为本发明结构展开正视图;图7为本发明结构展开后视图;图8为本发明结构展开正视图(含有副伸缩连杆和刻度组件);图9为本发明结构展开后视图(单侧布置半点刻度块)。图中:1、连杆组件;2、中间轴;3、端轴;4、刻度块;5、伸缩杆;6、伸缩杆组件;7、连接头;8、副连杆组件;9、半点刻度块;10、副端轴;11、副中间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下述实施例(收缩状态)和比较例均为10cm量程的刻度尺,最终通过量程数量保留率来比较实施例相比于传统刻度尺的优势(量程保留率按照厘米转英寸进行计算)。实施例1:可以调节单位但不减少单位数量的刻度尺伸缩连杆包括连杆组件1、中间轴2和端轴3,端轴3上套设有刻度块4,刻度块4上设置有整点刻度,每两个相对的刻度块4之间固定设置有伸缩杆5,连杆组件1上设置有定位结构,伸缩杆5可以防止伸缩连杆动作时带动刻度块4转动并保持刻度块4的末端平齐,同时伸缩杆5也可以在伸缩连杆动作时调整和相对刻度块4之间的距离。可以通过调整连杆组件1的开合程度来确定本刻度尺的单位,当刻度尺处于完全收缩状态时(如图2),整点刻度之间的距离为0.5cm,可以作为厘米尺使用(精度为0.5cm);当调整张开连杆组件1时(如图6),可以增大每个整点刻度之间的距离,从而转换为更大的量程单位。实施例2:进一步提高本刻度尺的单侧的测量精度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刻度尺的测量精度,中间轴2上固定连接有副伸缩连杆,副伸缩连杆上设置有刻度组件,副伸缩连杆包括副连杆组件8、副端轴10和副中间轴11,刻度组件包括伸缩杆组件6、连接头7和半点刻度块9,半点刻度块9套设在伸缩杆组件6上,伸缩杆组件6的一端与半点刻度块9通过副端轴10铰接,伸缩杆组件6的一端设置有半点刻度块9,一组副端轴10之间设置有伸缩杆组件6,伸缩杆组件6中间设置有连接头7,半点刻度块9上设置有半点刻度,连接头7与中间轴2一体成型,半点刻度块9的末端与刻度块4的末端平齐,伸缩杆组件6的一端设置的半点刻度块9,可以随着伸缩连杆的张开而调整半点刻度块9,同时连接头7与中间轴2一体成型可以使伸缩连杆动作时同步带动副伸缩连杆。可以通过调整连杆组件1的开合程度来确定本刻度尺的单位,当刻度尺处于完全收缩状态时(如图5),整点刻度与半点刻度之间的距离为0.25cm,可以作为厘米尺使用(精度为0.25cm);当调整张开连杆组件1时(如图9),可以增大每个整点刻度之间的距离,从而转换为更大的量程单位,由于半点刻度的设置也提高了刻度尺的精度。实施例3:进一步提高本刻度尺的两侧的测量精度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将伸缩杆组件6的上下两端均设置半点刻度块9,可以提高本刻度尺两侧的测量精度,张开状态如图8。比较例1:传统双单位刻度尺(如图1)下表为各个实施例、比较例的实施效果对比项目精度量程数量保留率实施例10.5cm100%实施例20.25cm(单侧)100%实施例30.25cm(双侧)100%比较例10.1cm30%综上所述,该单位可调刻度尺将伸缩支架的原理结合刻度尺,可以通过调整伸缩支架的伸缩长度或开和角度来改变刻度尺的量程,大大提高了从小单位转换至大单位时的量程数量保留率。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当前第1页1 2 3 
技术特征:1.一种单位可调刻度尺,包括伸缩连杆和整点刻度,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连杆包括连杆组件(1)、中间轴(2)和端轴(3),所述端轴(3)上套设有刻度块(4),所述刻度块(4)上设置有整点刻度,每两个相对的所述刻度块(4)之间固定设置有伸缩杆(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位可调刻度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轴(2)上固定连接有副伸缩连杆,所述副伸缩连杆上设置有刻度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单位可调刻度尺,其特征在于:所述副伸缩连杆包括副连杆组件(8)、副端轴(10)和副中间轴(11),所述刻度组件包括伸缩杆组件(6)、连接头(7)和半点刻度块(9),所述半点刻度块(9)套设在伸缩杆组件(6)上,所述伸缩杆组件(6)的一端与半点刻度块(9)通过副端轴(10)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单位可调刻度尺,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组件(6)的一端设置有半点刻度块(9)。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单位可调刻度尺,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组件(6)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半点刻度块(9)。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种单位可调刻度尺,其特征在于:一组所述副端轴(10)之间设置有伸缩杆组件(6),所述伸缩杆组件(6)中间设置有连接头(7),所述半点刻度块(9)上设置有半点刻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单位可调刻度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7)与中间轴(2)一体成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单位可调刻度尺,其特征在于:所述半点刻度块(9)的末端与刻度块(4)的末端平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位可调刻度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组件(1)上设置有定位结构,可以将整点刻度之间的距离固定。
技术总结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位可调刻度尺,涉及刻度尺技术领域。该单位可调刻度尺,包括伸缩连杆和整点刻度,所述伸缩连杆包括连杆组件、中间轴和端轴,所述端轴上套设有刻度块,所述刻度块上设置有整点刻度,每两个相对的所述刻度块之间固定设置有伸缩杆。该单位可调刻度尺将伸缩支架的原理结合刻度尺,可以通过调整伸缩支架的伸缩长度或开合角度来改变刻度尺的量程,大大提高了从小单位转换至大单位时的量程数量保留率。
技术研发人员:许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许可
技术研发日:2020.12.21
技术公布日:202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