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包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4-04-22  13



    1.本实用新型属于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包和车辆。


    背景技术:

    2.现有的电动车辆的电池包安装在车厢内地板的下表面,电池包包括电池托盘和电池模组,电池模组包括在厚度方向上依次排列的多个电芯,电池模组固定在电池托盘上,电池托盘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电池包还包括环绕电池模组设置的冷却风道,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外部风通过进风口进入冷却风道,带走电池模组的热量后从出风口排出,进而有效降低电池模组的温度。
    3.但是现有电动车辆的电池包中,冷却风道仅环绕电池模组,电池包散热过程中,电芯工作产生的热量需要向外传至电池模组表面,再与冷却风道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这样会增加热交换前热量的传输路径,导致热量在相邻两个电芯之间聚集,最终会导致电池包的散热性能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电池包中,热量在相邻两个电芯之间聚集,导致电池包散热性能较差的问题,提供一种电池包和车辆。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包,所述电池包包括箱体和电池模组,所述箱体内形成有用于放置所述电池模组的容纳腔,所述箱体上设有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所述箱体的底壁与所述电池模组围成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第二风道通过隔板间隔,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第一风口连通,所述第二风道与所述第二风口连通,所述第一风口和所述第二风口中的其中一个用于进风,另一个用于出风;
    6.所述电池模组包括电芯间风道板和多个电芯,所述电芯沿其厚度方向排列,所述电芯的厚度方向的至少一个侧面与所述电芯间风道板接触,所述电芯和所述电芯间风道板围成电芯风道,所述第一风道通过所述电芯风道与所述第二风道连通。
    7.可选地,所述电芯间风道板上设有风道槽,所述风道槽的槽壁与所述电芯的侧壁面围成所述电芯间风道,所述风道槽具有与所述第一风道连通的第一风道连通口,还具有与所述第二风道连通的第二风道连通口。
    8.可选地,所述风道槽有多个,所述电芯间风道板上设有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电芯的厚度方向的一侧表面贴合,相邻两个所述风道槽通过所述凸起间隔。
    9.可选地,所述电芯间风道板的厚度方向上相对布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上均设有所述风道槽。
    10.可选地,所述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中,其中一个侧面上的所述风道槽与另一个侧面上的所述凸起对应。
    11.可选地,所述箱体呈长方体形状,所述电芯间风道板在所述箱体的长度方向上间
    隔布置,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第二风道均沿所述箱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风口和所述第二风口分别位于所述箱体的宽度方向上相对的两个侧壁的中间位置。
    12.可选地,所述风道槽呈倒置的“u”字形,所述风道槽包括第一段风道槽、第二段风道槽和第三段风道槽,所述第一段风道槽和所述第三段风道槽均在所述箱体的高度方向上延伸布置,所述第二段风道槽连接所述第一段风道槽和所述第三段风道槽,所述第一风道连通口设置在所述第一段风道槽上,所述第二风道连通口设置在所述第三段风道槽上。
    13.可选地,所述第二段风道槽在水平方向上延伸布置。
    14.可选地,所述风道槽在所述箱体的高度方向上上下间隔布置,下侧的所述风道槽的长度小于上侧的所述风道槽的长度,且下侧的风道槽位于所述上侧的风道槽的“u”形结构的内部。
    15.可选地,所述第一风道有一个,所述第二风道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风道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风道的两侧,所述第一风口的数量与所述第一风道的数量对应,所述第二风口的数量与所述第二风道的数量对应。
    16.可选地,所述箱体呈长方体形状,所述电芯间风道板在所述箱体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第二风道均沿所述箱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风口位于所述箱体的长度方向上相对的两侧壁中的其中一个侧壁的中间位置,两个所述第二风口分别位于所述箱体的宽度方向上相对的两个侧壁的中间位置。
    17.可选地,所述风道槽包括第一子槽和第二子槽,所述第一子槽与所述第二子槽在所述箱体的宽度方向上对称布置,所述第一子槽和所述第二子槽均呈“l”形;
    18.第一子槽包括第一竖直部分和连接在所述第一竖直部分顶部的第一水平部分,所述第一竖直部分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风道对应,所述第一水平部分横跨所述第一风道和其中一个所述第二风道;
    19.第二子槽包括第二竖直部分和连接在所述第二竖直部分顶部的第二水平部分,所述第二竖直部分与另一个所述第二风道对应,所述第二水平部分横跨所述第一风道和另一个所述第二风道;
    20.所述第一风道连通口有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水平部分的端部和所述第二水平部分的端部,所述第二风道连通口有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竖直部分的端部和所述第二竖直部分的端部;
    21.所述电芯间风道板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二侧面的所述风道槽的槽底壁上,所述通孔在所述第一侧面上与所述第一风道连通,在所述第二侧面上与所述第一风道隔断。
    22.可选地,所述第一水平部分与所述第二水平部分连通。
    23.可选地,所述通孔的数量等于所述第二侧面上的所述第一子槽和所述第二子槽的数量之和,所述通孔在所述箱体的宽度方向上对称布置,对称布置的两个所述通孔隔断。
    2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箱体内设有间隔布置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第一风道与第一风口连通,第二风道与第二风口连通,电池模组内部,电芯与电芯间风道板围成电芯风道,电芯风道连通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以方便通过冷空气带走电芯表面的热量,避免热量在电芯之间聚集,有助于提高电池包的散热性能;并且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均设置在箱体底壁与电池模组之间,这样有助于减小电池包整体的高度,减小电池包的空间
    占比,有助于实现电池包的小型化设计。
    25.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电池包,用于向电池包内进风的所述第一风口与所述车辆的乘客仓连通,或者,所述第一风口和所述第二风口均与所述车辆的乘客仓连通。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的上盖打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28.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的下壳的结构示意图;
    29.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中冷空气的流动路径示意图;
    30.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中两个电芯间风道板和两个电芯间风道板之间的两个电芯的位置关系结构示意图;
    31.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中电芯间风道板的其中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32.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中电芯间风道板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33.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中第一端板的结构示意图;
    34.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中第二端板的结构示意图;
    35.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的下壳的结构示意图;
    36.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中冷空气在电芯间风道板第一侧面上的风道槽中的流动路径示意图;
    37.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中冷空气在电芯间风道板第二侧面上的风道槽中的流动路径示意图;
    38.图1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中电芯间风道板的其中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39.图1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中电芯间风道板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40.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41.1、上盖、2、下壳、21、第一风口;22、第二风口;20、立板;23、隔板;3、电芯;31、正极极耳;32、负极极耳;4、电芯间风道板;401、第一侧面;402、第二侧面;41、风道槽;411、第一段风道槽;412、第二段风道槽;413、第三段风道槽;42、凸起;421、凸起翻边;43、第一延伸翼板;431、第一翼板翻边;44、第二延伸翼板;441、第二翼板翻边;45、固定卡钩;5、第一端板;6、第二端板;61、第三延伸翼板;612、第二翼板翻边;56、外凸部分;7、极耳焊接支撑架;8、第一风道;9、第二风道;
    42.101、第一风口;102、第二风口;103、隔板;104、电芯间风道板;1041、第一侧面;1042、第二侧面;1043、风道槽;1044、第一子槽;1045、第一竖直部分;1046、第一水平部分;10441、第二子槽;1047、凸起;1048、通孔;1049、凸部;105、第一风道;106、第二风道。
    具体实施方式
    43.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44.第一实施例
    45.本实施例中电池包包括箱体和电池模组,箱体内形成有用于放置电池模组的容纳腔,箱体上设有第一风口21和第二风口22,箱体底壁与电池模组围成第一风道8和第二风道9,第一风道8与第二风道9通过隔板23间隔,第一风道8与第一风口21连通,第二风道9与第二风口22连通,第一风口21和第二风口22中的其中一个用于进风,另一个用于出风,电池模组包括电芯间风道板4和多个电芯3,电芯3在其厚度方向排列,电芯3的厚度方向的一个侧面与电芯间风道板4接触,电芯3和电芯间风道板4围成电芯风道,第一风道8通过电芯风道与所述第二风道9连通。
    46.具体地,如图1至图3所示,箱体呈长方体形状,箱体包括下壳2和上盖1,下壳2内设有立板20,立板20将下壳2内部空间分为在长度方向上布置的两个大小不同地容纳腔,容积较小的容纳腔用于放置电池包电气管理部件,容积较大的容纳腔用于放置电池模组。
    47.电池模组为长方体结构,其长宽高三个方向分别与箱体的长宽高三个方向对应,电池模组包括电芯3、电芯间风道板4、第一端板5和第二端板6,第一端板5和第二端板6分别位于电池模组长度方向的两端,电芯3和电芯间风道板4均为长方形片状结构,多个电芯3在其厚度方向排列,电芯3的厚度方向、电芯间风道板4的厚度方向均与箱体的长度方向对应,电芯3的长度方向、电芯间风道板4的长度方向均与箱体的宽度方向对应,电芯3的宽度方向、电芯间风道板4的宽度方向均与箱体的高度方向对应,多个电芯3和多个电芯间风道板4均在箱体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第一端板5与电芯间风道板4之间的电芯3有一个,第二端板6与电芯间风道板4之间的电芯3有一个,相邻两个电芯间风道板4之间的电芯3数量为两个。
    48.如图6和图7所示,电芯间风道板4的两个宽边上均设有朝向电芯间风道板4厚度方向上延伸布置的第一延伸翼板43和第二延伸翼板44,两个延伸翼板分别位于电芯间风道板4厚度方向的两侧,第一延伸翼板43在电芯间风道板4厚度方向上的尺寸小于第二延伸翼板44在电芯间风道板4厚度方向上的尺寸,且同一个电芯间风道板4上的两个第一延伸翼板43之间的距离小于两个第二延伸翼板44之间的距离。在电池模组装配过程中,相邻两个电芯间风道板4中,其中一个电芯间风道板4上的两个第一延伸翼板43位于另一个电芯间风道板4的两个第二延伸翼板44之间,且第一延伸翼板43与第二延伸翼板44贴合,这样有助于在电池模组成组的过程中,避免电芯3在箱体的宽度方向上从相邻两个电芯间风道板4之间脱出,而且还有助于避免两个电芯间风道板4在箱体的宽度方向上相对移动,有助于实现电池模组的集成化设计。
    49.如图8和图9所示,第一端板5和第二端板6均为长方形片状结构,第一端板5的长和宽分别与电芯间风道板4的长和宽对应,第二端板6的长和宽分别与电芯间风道板4的长和宽对应,第一端板5和第二端板6的结构不同,第一端板5的两个宽边上不设置朝向第一端板5的厚度方向延伸布置的延伸翼板,第一端板5位于与其相邻的电芯间风道板4的两个第二延伸翼板44之间,第二端板6的两个宽边上设置朝向第二端板6的厚度方向延伸布置的第三
    延伸翼板61,与第二端板6相邻的电芯间风道板4上的两个第一延伸翼板43位于第二端板6上的两个第三延伸翼板61之间。第三延伸翼板61的靠近箱体底壁的端部端设有第三翼板翻边612,第三翼板翻边612朝向电芯3的方向延伸布置,以用于支撑电芯3。第一端板5和第二端板6上背向电芯3的侧面上均设有外凸部分56,外凸部分56为中空结构,外凸部分56能够在电池模组与箱体侧壁之间预留间隙,有助于电池模组散热。
    50.本实施例中,电池模组在装配的过程中,第一端板5、第二端板6、电芯间风道板4和电芯3按照一定顺序排列后组装在一起,实现电池模块的定压控制,第一端板5、第二端板6分别与箱体侧壁之间设有调节垫片(图中未示出)),根据模组预压后的尺寸,选用合适厚度的调节垫片,以使各电池包中模组的组装预紧力一致。
    51.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5所示,相邻两个电芯3串联,各电芯3上端设置极耳,极耳伸出电芯间风道板4,电池模组还包括极耳焊接支撑架7,极耳焊接支撑架7上设有供各极耳伸出的穿孔,各电芯间风道板4的上侧均设置四个固定卡钩45,极耳焊接支撑架7与电芯间风道板4强装后,极耳焊接支撑架7与固定卡钩45在上下方向上挡止配合,以限制极耳焊接支撑架7与电芯间风道板4脱离,相邻两个电芯3的正极极耳31与负极极耳32穿过极耳焊接支撑架7上的同一个穿孔,并焊接在一起,以实现相邻两个电芯3的串联。
    52.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箱体中下壳2的底壁与电池模组的下表面之间有封闭空间,下壳2的底壁上设有隔板23,隔板23位于放置电池模组的容纳腔中,隔板23将封闭空间分割成在箱体长度方向上延伸的第一风道8和第二风道9,下壳2的侧壁上设有第一风口21和第二风口22,第一风口21为进风口,第二风口22为出风口,第一风口21和第二风口22分别设置在箱体宽度方向上相对的两个侧壁上,且分别设置在对应侧壁的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第一风口21与第一风道8连通,第二风口22与第二风道9连通,第一风道8和第二风道9均设置在电池模组底部有助于减小电池包整体的高度,减小电池包的空间占比,有助于实现电池包的小型化设计;本实施例中,箱体底壁呈“v”字形,以使电池模组与箱体底壁之间的距离在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处最大,在长度方向的两端位置处最小,将第一风口21和第二风口22均设置在箱体侧壁在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有助于稳定风压,使从第一风口21进入的冷空气在箱体长度方向上分布均匀的同时,增加进气量和出气量,提高散热效率。
    53.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5所示,相邻两个电芯间风道板4之间的电芯3有两个,以保证各电芯3上有一个在厚度方向上的侧面与电芯间风道板4贴合,并与电芯间风道板4围成电芯风道,从而确保每个电芯3的热量都能够被电芯风道内的冷空气带走。具体地,电芯间风道板4厚度方向上的第一侧面401和第二侧面402均与电芯3贴合,第一侧面401和第二侧面402上均设有风道槽41,风道槽41的槽侧壁与电芯3的厚度方向上的侧壁面围成电芯风道,风道槽41具有与第一风道8连通的第一风道连通口,还具有与第二风道9连通的第二风道连通口。
    54.第一侧面401和第二侧面402上的风道槽41均设有多个,相邻两个风道槽41之间通过凸起42间隔,第一侧面401上的风道槽41对应第二侧面402上的凸起42,第一侧面401上的凸起42对应第二侧面402上的风道槽41。本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风道槽41呈倒置的“u”字形,风道槽41包括第一段风道槽411、第二段风道槽412和第三段风道槽413,第一段风道槽411与第三段风道槽413均在箱体的高度方向上延伸布置,第二段风道槽412连接第一段风道槽411和第三段风道槽413,第一风道连通口设置在第一段风道槽411的朝向箱体底
    壁的端部,第二风道连通口设置在第三段风道槽413的朝向箱体底壁的端部。第二段风道槽412在箱体宽度方向上水平延伸,以方便电芯间风道板4上风道槽41或电芯间风道板4的模具的加工。相邻两个风道槽41在箱体的高度方向上上下间隔布置,下侧的风道槽41的长度小于上侧的风道槽41的长度,且下侧的风道槽41位于上侧的风道槽41的“u”形结构的内部,这种结构设置能够增加电芯间风道板4上风道槽41的数量,增加电芯间风道板4与冷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散热效率。
    55.相邻两个风道槽41之间的凸起42也呈倒置的“u”形,凸起42上于“u”形的两端分别设有朝向电芯间风道板4的厚度方向的外侧延伸的凸起翻边421,相应的电芯间风道板4上第一延伸翼板43的靠近箱体底壁的端部设有第一翼板翻边431,第二延伸翼板44的靠近箱体底壁的端部设有第二翼板翻边441,第一翼板翻边431和第二翼板翻边441均在电池模组的宽度方向上朝向电池模组内侧延伸延伸布置,凸起翻边421、第一翼板翻边431和第二翼板翻边441均用于支撑与电芯间风道板4贴合的电芯3,避免电池模组成组过程中相邻两个电芯间风道板4之间的电芯3从下侧脱出整个电池模组。
    56.结合图3和图4所示,电池包工作过程中,需要散热时,冷空气从第一风口21进入到第一风道8内,沿“u”形风道槽41,进入到第二风道9内,最后从第二风口22排出。本实施例中,第一风口21用于与车辆的乘客仓连通,在夏季炎热环境中,车辆空调启动后,乘客仓内的冷空气被吹入电池包,有助于提高电芯3的散热效率,确保电芯3在适宜温度下工作,有助于提高电芯3的工作效率;在冬季寒冷环境中,车辆空调启动后,乘客仓内的暖空气被吹入电池包,提高电芯3的工作温度,从而提高电芯3的工作效率。这样将第一风口21与乘客仓连通,满足电池包不论在何种环境下工作,都能有一个适宜的工作温度,提高电池包的工作效率,延长电池包的寿命。
    57.本实施例中的电池包中,不仅在电池模组与箱体之间设置第一风道8和第二风道9,还在电池模组内部,使电芯3与电芯间风道板4围成电芯风道,并使第一风道8和第二风道9通过电芯风道连通,这样方便通过冷空气带走电芯3表面的热量,避免热量在电芯3之间聚集,有助于提高电池包的散热性能。
    58.第二实施例
    59.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包,其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0所示,第一风口101有一个,第二风口102有两个,第一风道105有一个,第二风道106有两个,两个第二风道106位于第一风道105的两侧,各风道均在箱体的长度方向上延伸,且相邻两个风道在箱体的宽度方向上通过隔板103隔开,第一风口101位于箱体的长度方向上相对的两个侧壁中距离电池包电气管理部件较远的侧壁上,且位于该侧壁的宽度方向的中间位置,以与第一风道105连通,第二风口102有两个,分别位于箱体宽度方向上相对的两个侧壁上,且两个第二风口102均位于对应侧壁的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两个第二风口102分别与对应侧的第二风道106连通。
    60.如图11至图14所示,电芯间风道板104的第一侧面1041和第二侧面1042上均设有风道槽1043,风道槽1043有多个,同一个侧面上的相邻两个风道槽1043之间通过凸起1047间隔,电芯间风道板104上第一侧面1041上的风道槽1043与第二侧面1042上的凸起1047对应。
    61.风道槽1043包括第一子槽1044和第二子槽10441,第一子槽1044与第二子槽10441
    在箱体的宽度方向上对称布置,第一子槽1044和第二子槽10441均呈“l”形,以第一子槽1044为例具体说明:如图11所示,第一子槽1044包括第一竖直部分1045和连接在第一竖直部分1045顶部的第一水平部分1046,第一竖直部分1045与其中一个第二风道106在箱体的高度方向上对应,第一水平部分1046横跨第一风道105和其中一个第二风道106。
    62.第二子槽10441包括第二竖直部分和连接在第二竖直部分顶部的第二水平部分,第二竖直部分与另一个第二风道106在箱体的高度方向上对应,第二水平部分横跨第一风道105和另一个第二风道106。
    63.风道槽1043上的第一风道连通口和第二风道连通口分别设有两个,两个第一风道连通口分别设置在第一水平部分1046的朝向第二子槽10441的端部和第二水平部分的朝向第一子槽1044的端部,两个第二风道连通口分别设置在第一竖直部分1045的朝向箱体底壁的端部和第二竖直部分的朝向箱体底壁的端部。
    64.电芯间风道板104上还设有通孔1048,通孔1048的数量等于第二侧面1042上第一子槽1044与第二子槽10441的数量之和,通孔1048在箱体的宽度方向上对称布置,通孔1048设置在第二侧面1042的风道槽1043的槽底壁上,对称的两个通孔1048之间通过凸部1049间隔且不连通,通孔1048在第一侧面1041上与第一风道105连通,在第二侧面1042上与第一风道105之间通过凸部1049隔断。这样,如图11和图12所示,从第一风道105引入的冷空气在通孔1048位置处分流,其中一部分冷空气沿第一侧面1041上的风道槽1043进入到两个第二风道106,另一部分冷空气穿过通孔1048到第二侧面1042上,沿第二侧面1042的风道槽1043进入到两个第二风道106,实现冷空气在电芯间的流动。
    65.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风口用于出风,第二风口用于进风,气体流动方向与上述流向相反。
    66.第三实施例
    67.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包,其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风口与第二风口分别设置箱体的长度方向上相对的两个侧壁中距离电池包电气管理部件较远的侧壁,冷空气从第一风口进入,沿第一风道和电芯风道进入到第二风道,再从第二风口排出,这种将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均设置在箱体的端部的结构也有助于提高电池包的散热效率。
    68.第四实施例
    69.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包,其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取消电芯间风道板上的风道槽的设置,将风道槽设置在电芯的表面,通过在电芯的表面设置凸起的方式,使部分电芯表面相对凹陷以形成风道槽,凸起的表面与电芯间风道板贴合,以使电芯与电芯间风道板围成电芯风道。
    70.其他实施例中,电芯间风道板与电芯的表面均为平面,在电芯间风道板与电芯之间设置风道框架,风道框架、电芯间风道板和电芯围成电芯风道。
    71.第五实施例
    72.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包,其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相邻两个电芯间风道板之间的电芯有一个,仅在电芯间风道板厚度方向上的其第一侧面上设置风道槽,第二侧面与另一个电芯表面贴合。
    73.第六实施例
    74.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包,其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电芯间风道板上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上均仅设置一个风道槽,凸起的侧壁面形成风道槽的槽壁面。第一侧面上的风道槽与第二侧面上的风道槽对应,第一侧面上的凸起与第二侧面上的凸起对应。
    75.第七实施例
    76.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包,其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均设置一个,且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间隔布置。电芯间风道板上风道槽的结构与第二实施例中第一子槽的结构相同,风道槽呈“l”形,“l”形风道槽中的竖直部分在箱体的高度方向上与第二风道对应,水平部分横跨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风道槽的水平部分的端部为第一风道连通口,竖直部分的朝向箱体底壁的端部为第二风道连通口。电芯风道板上于第二侧面的风道槽的槽底壁上设置通孔,通孔在第二侧面上与第一风道通过凸部隔断,在第一侧面上与第一风道连通,气流流动方向与第二实施例中气体在第一风道和与第一子槽对应的第二风道之间的气流流动方向相同。本实施例中,通过增加通孔的大小以加快气体流动的速度,提高散热效率。
    77.其他实施例中,风道槽还可以呈倒置的“v”字形结构,相邻两个风道槽之间通过倒置的“v”字形的凸起隔开。“v”形风道槽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连通。
    78.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电池包,电池包的结构与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电池包的结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车辆的电池包上,向电池包内进风的第一风口与乘客仓连通,第二风口与乘客仓连通或者与车辆外部连通。
    7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和电池模组,所述箱体内形成有用于放置所述电池模组的容纳腔,所述箱体上设有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所述箱体的底壁与所述电池模组围成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第二风道通过隔板间隔,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第一风口连通,所述第二风道与所述第二风口连通,所述第一风口和所述第二风口中的其中一个用于进风,另一个用于出风;所述电池模组包括电芯间风道板和多个电芯,所述电芯沿其厚度方向排列,所述电芯的厚度方向的至少一个侧面与所述电芯间风道板接触,所述电芯和所述电芯间风道板围成电芯风道,所述第一风道通过所述电芯风道与所述第二风道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间风道板上设有风道槽,所述风道槽的槽壁与所述电芯的侧壁面围成所述电芯间风道,所述风道槽具有与所述第一风道连通的第一风道连通口,还具有与所述第二风道连通的第二风道连通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槽有多个,所述电芯间风道板上设有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电芯的厚度方向的一侧表面贴合,相邻两个所述风道槽通过所述凸起间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间风道板的厚度方向上相对布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上均设有所述风道槽。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中,其中一个侧面上的所述风道槽与另一个侧面上的所述凸起对应。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呈长方体形状,所述电芯间风道板在所述箱体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第二风道均沿所述箱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风口和所述第二风口分别位于所述箱体的宽度方向上相对的两个侧壁的中间位置。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槽呈倒置的“u”字形,所述风道槽包括第一段风道槽、第二段风道槽和第三段风道槽,所述第一段风道槽和所述第三段风道槽均在所述箱体的高度方向上延伸布置,所述第二段风道槽连接所述第一段风道槽和所述第三段风道槽,所述第一风道连通口设置在所述第一段风道槽上,所述第二风道连通口设置在所述第三段风道槽上。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段风道槽在水平方向上延伸布置。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槽在所述箱体的高度方向上上下间隔布置,下侧的所述风道槽的长度小于上侧的所述风道槽的长度,且下侧的风道槽位于所述上侧的风道槽的“u”形结构的内部。10.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有一个,所述第二风道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风道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风道的两侧,所述第一风口的数量与所述第一风道的数量对应,所述第二风口的数量与所述第二风道的数量对应。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呈长方体形状,所述电芯间风道板在所述箱体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第二风道均沿所述箱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风口位于所述箱体的长度方向上相对的两侧壁中的其中一个侧壁的中间位置,两个所述第二风口分别位于所述箱体的宽度方向上相对的两个侧壁的中间位
    置。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槽包括第一子槽和第二子槽,所述第一子槽与所述第二子槽在所述箱体的宽度方向上对称布置,所述第一子槽和所述第二子槽均呈“l”形;第一子槽包括第一竖直部分和连接在所述第一竖直部分顶部的第一水平部分,所述第一竖直部分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风道对应,所述第一水平部分横跨所述第一风道和其中一个所述第二风道;第二子槽包括第二竖直部分和连接在所述第二竖直部分顶部的第二水平部分,所述第二竖直部分与另一个所述第二风道对应,所述第二水平部分横跨所述第一风道和另一个所述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连通口有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水平部分的端部和所述第二水平部分的端部,所述第二风道连通口有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竖直部分的端部和所述第二竖直部分的端部;所述电芯间风道板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二侧面的所述风道槽的槽底壁上,所述通孔在所述第一侧面上与所述第一风道连通,在所述第二侧面上与所述第一风道隔断。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平部分与所述第二水平部分连通。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数量等于所述第二侧面上的所述第一子槽和所述第二子槽的数量之和,所述通孔在所述箱体的宽度方向上对称布置,对称布置的两个所述通孔隔断。15.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用于向电池包内进风的所述第一风口或所述第二风口与所述车辆的乘客仓连通,或者,所述第一风口和所述第二风口均与所述车辆的乘客仓连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包和车辆,电池包包括箱体和电池模组,箱体内形成有用于放置电池模组的容纳腔,箱体上设有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箱体的底壁与电池模组围成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通过隔板间隔,第一风道与第一风口连通,第二风道与第二风口连通,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中的其中一个用于进风,另一个用于出风,电池模组包括电芯间风道板和多个电芯,电芯沿其厚度方向排列,电芯的厚度方向的至少一个侧面与电芯间风道板接触,电芯和电芯间风道板围成电芯风道,第一风道通过电芯风道与所述第二风道连通,以方便通过冷空气带走电芯表面的热量,避免热量在电芯之间聚集,有助于提高电池包的散热性能。散热性能。散热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吉佳良 顾晓峰 张中林 周燕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16
    技术公布日:2023/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7338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