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特种车模拟加载试验用配重块吊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4-04-20  10


    一种特种车模拟加载试验用配重块吊装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吊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特种车模拟加载试验用配重块吊装装置。


    背景技术:

    2.特种汽车底盘装配下线后,需考核特种车底盘的结构和基本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检验底盘制造及装配质量,主要是通过在车架上安装配重块模拟上装设备总质量和质心,配合底盘完成行驶试验。配重块吊装装置,是保证特种汽车底盘正常加载的基础,吊装装置的可靠性、安全性直接关系着配重块能否顺利安装,是特种车底盘完成出厂试验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3.目前在吊装配重块时需要两位操作者手动将吊绳穿入内孔,然后将吊杆在配重块下方插入吊绳,利用吊杆挡住配重块内孔,防止吊绳与配重块脱离;这种吊装方式要求两位操作者和行车操作者密切配合,操作繁琐,而且在将吊绳穿过配重块内孔时稍不注意就会划伤操作者的手,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特种车模拟加载试验用配重块吊装装置,所述吊装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特种车模拟加载试验用配重块吊装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一吊耳,所述吊耳的下端设置一吊钩,两吊耳的吊钩相背设置;所述固定杆两端的顶部分别通过一连接支耳转动连接一第一连杆,每一第一连杆远离连接支耳的一端分别转动连接一第二连杆,第二连杆远离第一连杆的一端与吊耳转动连接,两吊耳的顶部分别与一吊绳的两端连接。
    6.优选地,所述吊耳的上端靠近第二连杆的一侧固定设置一耳板,通过耳板与第二连杆转动连接。
    7.优选地,所述固定杆端部到连接支耳的长度与第一连杆的长度之和大于吊耳与固定杆连接端到吊耳耳板端部的长度与第二连杆的长度之和。
    8.优选地,所述固定杆端部到连接支耳的长度大于吊耳与固定杆连接端到吊耳耳板的长度大于第一连杆的长度,且所述第一连杆的长度与第二连杆的长度相等。
    9.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杆包括平行相对设置的两块连接片,两块连接片之间固定连接一连接块,两连接片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孔,分别用于与第二连杆和连接支耳连接。
    10.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杆的其中一块连接片的侧面设置一手柄,方便调节吊耳的角度。
    11.优选地,所述连接支耳靠近吊耳的一侧固定设置一限位板,限制第一连杆的转动角度。
    12.优选地,所述吊绳的两端分别连接一卸扣,通过卸扣与吊耳转动连接。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所述吊装装置利用固定杆、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与吊耳组成双摇杆机构,使得当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位于同一直线时,吊耳正好处于竖直状态,能够顺利通过配重块上的内孔;过程中操作人员只需操作手柄即可,无需多人配合,操作方便;
    15.本实用新型所述吊装装置通过第一连杆上的连接块与连接支耳上的限位板配合,为吊耳处于垂直状态提供了定位。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吊装装置中吊耳处于垂直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吊装装置处于吊装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吊装装置中第一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吊装装置中连接支耳的结构示意图;
    21.其中,1-固定杆;101-连接支耳;102-限位板;2-吊耳;201-耳板;3-第一连杆;301-连接片;302-连接块;303-手柄;4-第二连杆;5-吊绳;6-卸扣;7-配重块。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特种车模拟加载试验用吊装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固定杆1,所述固定杆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通过销轴转动连接一吊耳2,所述吊耳2的下端设置有吊钩,两侧吊耳2的吊钩相背设置,吊耳2的上端连接一吊绳5,两侧的吊耳2分别与吊绳5的两端连接;所述固定杆1两端的顶部分别设置一连接支耳101,每一连接支耳101上通过销轴连接一第一连杆3,所述第一连杆3远离连接支耳101的一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一第二连杆4,所述第二连杆远离第一连杆3的一端通过销轴与吊耳2连接;所述吊耳2的上端靠近第二连杆的一侧固定设置一耳板201,吊耳2通过耳板201与第二连杆4转动连接。
    24.本技术中所述固定杆1、第一连杆3、第二连杆4与吊耳2组成双摇杆机构,且所述固定杆1端部到连接支耳101的长度与第一连杆3的长度之和大于吊耳2与固定杆1连接端到吊耳耳板201端部的长度与第二连杆4的长度之和。
    25.且本实施例所述双摇杆机构中,所述固定杆1端部到连接支耳101的长度最长,第一连杆3和第二连杆4的长度相等,吊耳2与固定杆1连接端到吊耳耳板201的长度大于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长度。
    26.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连杆3包括两平行相对设置的连接片301,两连接片301之间
    设置一连接块302,通过连接块302将两连接片301固定连接,且所述连接块302位于连接片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两连接片301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孔,分别用于与第二连杆和连接支耳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结构与第一连杆中连接片301的结构相同。
    27.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杆中其中一连接片的侧面固定设置一手柄303,便于操作。
    28.如图4所示,所述连接支耳101靠近吊耳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板102,所述限位板102沿固定杆1的长度方向设置,当第一连杆3到达此位置时,第一连杆3连接块302的端部与此限位板102接触,第一连杆3不能再向下旋转,为吊耳处于垂直状态提供定位。
    29.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所述吊绳5的端部连接一卸扣6,通过卸扣6与吊耳2转动连接。
    30.本实用新型所述吊装装置的工作原理:本技术中所述固定杆1、第一连杆3、第二连杆4与吊耳2组成双摇杆机构,在吊装时,手动操纵第一连杆3上的手柄,使得第一连杆3与连接支耳101的连接点、第一连杆3与第二连杆4的连接点、第二连杆4与吊耳耳板201的连接点位于同一直线上,到达所述双摇杆机构的死点位置,此时吊耳与固定杆垂直,吊耳2能够顺利通过配重块上的内孔;然后操作者手动向上操纵第一连杆上的手柄301,使第一连杆3向远离限位板302的一侧转动,同时借助吊绳5的拉力,吊耳带有吊钩的一端向外旋转,吊钩牢固地钩住配重块内孔的下端面,完成配重块的吊装(如图2所示);
    31.吊装至合适位置后,操纵行车使吊绳处于不受力状态,吊耳2上的吊钩自动脱离配重块内孔下端面,手动操纵手柄301,使吊耳处于垂直状态,从而将吊耳取出。
    32.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特种车模拟加载试验用配重块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设置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一吊耳,所述吊耳的下端设置一吊钩,两吊耳的吊钩相背设置;所述固定杆两端的顶部分别通过一连接支耳连接一第一连杆,两第一连杆远离连接支耳的一端分别连接一第二连杆,第二连杆远离第一连杆的一端与吊耳连接,两吊耳的顶部分别与一吊绳的两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种车模拟加载试验用配重块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耳的上端靠近第二连杆的一侧固定设置一耳板,通过耳板与第二连杆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特种车模拟加载试验用配重块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端部到连接支耳的长度与第一连杆的长度之和大于吊耳与固定杆连接端到吊耳耳板端部的长度与第二连杆的长度之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特种车模拟加载试验用配重块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端部到连接支耳的长度大于吊耳与固定杆连接端到吊耳耳板的长度大于第一连杆的长度,且所述第一连杆的长度与第二连杆的长度相等。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特种车模拟加载试验用配重块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包括平行相对设置的两块连接片,两块连接片之间固定连接一连接块,两块连接片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孔。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特种车模拟加载试验用配重块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的侧面设置一手柄。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特种车模拟加载试验用配重块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耳靠近吊耳的一侧设置一限位板。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特种车模拟加载试验用配重块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绳的两端分别连接一卸扣,通过卸扣与吊耳转动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特种车模拟加载试验用配重块吊装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一吊耳,所述吊耳的下端设置一吊钩,两吊耳的吊钩相背设置;固定杆两端的顶部分别通过一连接支耳连接一第一连杆,两第一连杆远离连接支耳的一端分别连接一第二连杆,第二连杆远离第一连杆的一端与吊耳连接;两吊耳的顶部分别与一吊绳的两端连接;本申请所述吊装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其连接支耳上设置有限位板,保证第一连杆与限位板接触时,吊耳处于垂直状态,保证能够顺利通过配重块上的内孔。保证能够顺利通过配重块上的内孔。保证能够顺利通过配重块上的内孔。


    技术研发人员:于善信 王芬 禹东方 纪淑霞 包家善 李玉成 聂真真 王莹 李瑞蓉 王晓丹 董宜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泰安航天特种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16
    技术公布日:2023/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7333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