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模组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7-07  71


    本发明涉及具有压电马达的摄像模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应用于移动终端内的摄像模组。



    背景技术:

    对于终端设备而言,拍照和摄像能力要求不断提升,很多场景下需要具有变焦功能的摄像模组,通过摄像模组中的光学元件发生定向的平移运动,改变光学组件与光学图像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从而达到最佳的拍照效果。具有连续变焦功能的摄像模组为新兴产业,连续变焦机构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光学系统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光学透镜组的移动来改变系统的组合焦距。但是调节焦距的过程中,会使得成像模糊不清,需要再次调节影像清晰度,导致摄像模组影像调节效率不好,用户体验感也差。如何设计一种摄像模组的结构,能够同时保持像面位置不动,且在变焦过程中成像质量始终保持良好,为业界持续探索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摄像模组及移动终端,实现了摄像模组具有连续变焦的功能,且可以保证在变焦的过程中,成像质量清晰。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摄像模组包括底座、导向轴、第一压电组件、第二压电组件和沿着光轴方向依次滑动连接至所述导向轴的第一光学组件和第二光学组件,所述导向轴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压电组件连接在所述底座和所述第一光学组件之间,所述第一压电组件包括第一定子和第一从动件,所述第一定子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压电片和第一固定片,第一压电片和第一固定片可以薄片结构,也可以为薄膜结构,第一压电片在供电状态下能够产生振动,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片也能随之共同振动。所述第一固定片包括第一悬臂,所述第一悬臂用于将所述第一压电片在供电状态下产生的振动放大(振动放大的原理类似音叉的工作原理),第一悬臂与第一从动件配合以带动所述第一光学组件在所述导向轴上滑动;所述第二压电组件连接在所述底座和所述第二光学组件之间或连接在所述第一光学组件和所述第二光学组件之间,所述第二压电组件包括第二定子和第二从动件,所述第二定子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二压电片和第二固定片,第二定子的结构可以与第一定子结构相同。所述第二固定片包括第二悬臂,所述第二悬臂用于将所述第二压电片在供电状态下产生的振动放大,并与所述第二从动件配合以带动所述第二光学组件在所述导向轴上滑动。

    本申请通过第一压电片和第二压电片同时供电,第一压电组件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通过第一悬臂的振动驱动第一从动件连同第一光学组件移动,以实现变焦,同时,第二压电组件之第二悬臂的振动驱动第二从动件连同第二光学组件移动,以实现在变焦过程中的影像调节,使得摄像模组在变焦的过程中,始终能够得到清晰的图像。而且通过压电片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驱动方式,使得摄像模组具体体积小重量轻的好处,而且第一压电组件和第二压电组件中不含磁性元件,不会对摄像模组周边的传感器、扬声器、天线等元件造成磁干扰。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从动件固定至所述第一光学组件,所述第二从动件固定至所述第二光学组件,所述第一定子和所述第二定子均固定至所述底座,所述第一定子和所述第二定子分布在所述第一光学组件和所述第二光学组件的同侧。本实施方式能够实现第一光学组件和第二光学组件的相互独立的平移运动,实现了摄像模组的连续变焦及调节影像的功能。第一定子和第二定子位于第一光学组件和第二光学组件的同侧有利于摄像模组的供电走线排布,第一定子和第二定子固定连接至底座上,第一定子和第二定子通过fpc与移动终端主板上的电路电连接,第一定子和第二定子位于第一光学组件和第二光学组件的同侧的设置有利于减小fpc疲劳折断风险。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从动件和所述第二从动件的延伸方向均与所述光轴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第一从动件和所述第二从动件部分重叠,这样的位置关系的设置可以获得第一从动件和第二从动件较大的行程,第一从动件和第二从动件移动的方向一致但是又不会相互干涉,因它们具有平行的轨道,第一光学组件和第二光学组件具有大行程及彼此独立的驱动,能够提升摄像模组变焦范围,提升拍摄质量。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从动件固定至所述第一光学组件,所述第二从动件固定至所述第二光学组件,所述第一定子和所述第二定子均固定至所述底座,所述第一定子和所述第二定子分布在所述第一光学组件和所述第二光学组件的两侧。可以实现第一光学组件和第二光学组件相互独立地平移运动,而且在第一光学组件和第二光学组件的两侧设置第一定子和第二定子,组装空间较大,第一压电组件和第二压电组件之间相互独立不干扰。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对侧板,所述底座包括用于安装镜头的前端面和用于安装影像传感器的后端面,所述一对侧板在所述前端面和所述后端面之间延伸,所述第一定子和所述第二定子分别固定在所述一对侧板的中部区域,所述中部区域指的是所述侧板上距离所述前端和距离所述后端的距离相等的区域。由于从动件(即第一从动件和第二从动件)较长,定子(第一定子和第二定子)放在中部区域,可以减少从动件运动时所占用活动空间。具体而言,在定位第一定子和第二定子里,先找到摄像模组的中截面,以底座的前后端面为参照,找到中间的横截面,作为摄像模组的中截面,将第一定子和第二定子以中截面为安装基准进行固定。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从动件固定至所述第一光学组件,所述第一定子固定至所述底座,所述第二从动件固定至所述第二光学组件,所述第二定子固定至所述第一光学组件。本实施方式能够实现第一光学组件和第二光学组件的联动,使得摄像模组具有较好的连续变焦功能,而且可以提高第二光学组件相对于第一光学组件的位置精度,提升变焦后的成像效果。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定子和所述第二定子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光学组件的两侧,能够为第一定子和第二定子的安装提供较大的空间,且它们的位置相互独立,设计及组装过程不需要考虑避让,提升制作效率及降低设计难度。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从动件和所述第二从动件固定至所述底座,所述第一从动件和所述第二从动件呈轨道状,所述第一光学组件和所述第二光学组件滑动连接至所述第一从动件和所述第二从动件,所述第一定子固定至所述第一光学组件,所述第二定子固定至所述第二光学组件。本实施方式能够提升第一光学组件和第二光学组件运动的稳定性,而且,从动轨道兼具移动轨道及从动件的功能,有效节约了摄像模组的内容空间,有利于摄像模组小体积、轻量化的发展。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定子和所述第二定子位于所述第一光学组件和所述第二光学组件的同侧。本实施方式能够实现第一光学组件和第二光学组件的相互独立的平移运动,实现了摄像模组的连续变焦及调节影像的功能。第一定子和第二定子位于第一光学组件和第二光学组件的同侧有利于摄像模组的供电走线排布,第一定子和第二定子固定连接至底座上,第一定子和第二定子通过fpc与移动终端主板上的电路电连接,第一定子和第二定子位于第一光学组件和第二光学组件的同侧的设置有利于减小fpc疲劳折断风险。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压电组件包括第一支撑件,用于安装第一光学组件,第一支撑件包括第一主体、第二主体和连接部,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相对间隔设置且二者之间形成容置空间,容置空间用于收容第一光学组件。容置空间在第一主体的顶面和第二主体的顶面之间的区域呈敞开状的开口。第一光学组件部分从这个开口的位置伸入容置空间内。第一光学组件的安装部搭接在第一主体的顶面和第二主体的顶面。

    具体而言,第一主体包括面向第二主体的第一表面,第一表面用于承载第一光学组件,第二主体包括面向第一主体的第二表面,同样,第二表面用于承载第一光学组件,且第一表面上的斜面段或弧形段与第二表面上的斜面段或弧形段对称设置。第一光学组件安装至第一支撑件时,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分别与第一光学组件的主体部的外表面贴合,且贴合处可以设置缓冲材质,例如泡棉,摄像模组使用过程中,防止第一光学组件抖动。其它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与第一光学组件相贴合的表面设置为软胶,软胶具有弹性形变能力,可以使得第一光学组件和第一支撑件之间形成弹性接触,不易晃动,摄像模组使用过程中,防止第一光学组件抖动。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压电组件还包括第一转接件和第一供电件,所述第一定子和所述第一供电件分别固定至所述第一转接件的相对的两侧。通过第一转接件将第一定子和第一供电件组装为一个整体的模组结构,方便组装,且能够提升组装精度。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片包括主体、固定部和所述第一悬臂,所述主体的正反两面均固定所述第一压电片,所述固定部和所述第一悬臂均自所述主体边缘延伸而出,所述固定部将所述第一定子固定至所述第一转接件,并使得所述第一压电片与所述第一转接件之间形成空隙。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定子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在光轴的延伸方向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所述第一定子排列成一排,与所述第一悬臂配合的所述第一从动件的配合部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布在所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所述第一定子的两侧。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定子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第一定子重叠设置,所述第一悬臂的数量与所述第一定子的数量一致或多于所述第一定子的数量,与所述第一悬臂配合的所述第一从动件的配合部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布在所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所述第一定子的两侧。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定子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在光轴的延伸方向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所述第一定子排列成一排,与所述第一悬臂配合的所述第一从动件的配合部的数量为一个,且分布在所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所述第一定子的同侧。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定子的数量为两个,与所述第一悬臂配合的所述第一从动件的配合部的数量为一个,所述两个第一定子对称分布在所述配合部的两侧。

    第一固定片和第二固定片的结构可以相同。第一固定片包括主体、固定部和第一悬臂,主体的形状与第一压电片相似,主体的正反两面均用于粘接第一压电片。固定部和第一悬臂均自主体的边缘延伸而出。具体而言,固定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固定部分别连接至主体相对的两个侧边的中部,以为主体提供平衡的支撑力,固定部用于将第一定子固定至第一转接件,并使得第一定子与第一转接件之间形成空隙,即第一定子的第一压电片与第一转接件之间不接触,这样可以保证第一压电片通电状态下形成振动。

    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定子之间的位置处的,两个固定部分别从两个第一固定片的主体延伸而出且部分重叠。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从动件包括固定区和与所述固定区之间形成镂空区的配合部,所述固定区用于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一光学组件,所述配合部与所述第一悬臂接触,并施加弹性抵持力至所述第一悬臂。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配合部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在所述固定区两侧,所述两个配合部均设沟槽,所述两个沟槽开口相对,所述第一悬臂的自由端伸入所述沟槽内并与所述配合部配合。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各所述配合部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区连接至所述固定区,各所述连接区包括依次连接在所述固定区和所述配合部之间的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和第三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用于提供所述第一从动件运动过程中的扰动,所述第三连接段横截面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连接段的横截面尺寸及所述配合部的横截面的尺寸,以提供所述配合部弹性形变能力。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摄像模组还包括第一位置传感器、第二位置传感器和位置检测件,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固定至所述底座,所述位置检测件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一光学组件且位于所述第一光学组件之朝向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的一侧,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固定至所述第二光学组件,通过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和所述位置检测件的配合判断所述第一光学组件移动的距离或位置,通过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和所述位置检测件的配合判断所述第二光学组件移动的距离或位置。

    具体而言,位置检测件可以为磁性件(例如磁石),位置检测件呈长条状,部分位置检测件在垂直于光轴的平面上正对第一光学组件,部分位置检测件朝向第二光学组件的方向延伸至第一光学组件的外部。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和所述位置检测件构成至少部分位置检测组件,所述位置检测组件与所述第一定子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光学组件的两侧,或者,所述位置检测组件与所述第一定子位于所述第一光学组件的同侧。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包括控制器和前述任意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摄像模组,所述第一定子和所述第二定子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以为所述第一压电片和所述第二压电片供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摄像模组应用在移动终端内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提供的摄像模组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实施例一提供的摄像模组的底座的立体图;

    图4是实施例一提供的摄像模组的底座的俯视图;

    图5是实施例一提供的摄像模组的第一压电组件的组装图;

    图6是实施例一提供的摄像模组的第一压电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一提供的摄像模组的第一定子、第一转接件和第一供电件另一方向组装好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一提供的摄像模组的第一定子中的第一固定片的平面图;

    图9是实施例一提供的摄像模组的第二压电组件的组装图;

    图10是实施例一提供的摄像模组的第二压电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一提供的摄像模组的组装示意图,其中不包括底座和外壳;

    图12是实施例一提供的摄像模组的一种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图13是图12的截面示意图;

    图14是实施例一提供的摄像模组的第一从动件的立体图;

    图15是图14提供的第一从动件的平面图;

    图16是图14提供的第一从动件的另一平面图;

    图17是实施例二提供的摄像模组的立体分解图;

    图18是实施例二提供的摄像模组的剖面图;

    图19是实施例三提供的摄像模组的立体分解图;

    图20是实施例四提供的摄像模组的分解图;

    图21是实施例四提供的摄像模组的剖面图;

    图22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压电模组中的第一定子的示意图;

    图23是本申请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压电模组中的第一定子的示意图;

    图24是本申请再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压电模组中的第一定子的示意图;

    图25是本申请又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压电模组中的第一定子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描述。

    本申请涉及的摄像模组应用于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车载监控等。如图1所示,以智能手机为例,本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100包括摄像模组10,摄像模组10可以为后置摄像头,也可以为前置摄像头,摄像模组10通过压电组件(压电马达)驱动光学组件的模式,实现连续变焦功能,而且在变焦的过程中可以保证影像是清晰的。通过移动终端内的主板101为摄像模组10的压电马达供电,主板101上的控制器c获取摄像模组10中的光学组件的具体位置信息,使用过程中,通过压电马达驱动光学组件移动,可以根据情景需求调节焦距和影像,以获得优质的成像效果。

    本申请提供的摄像模组包括底座、导向轴、第一压电组件、第二压电组件和沿着光轴方向依次滑动连接至所述导向轴的第一光学组件和第二光学组件,所述导向轴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压电组件连接在所述底座和所述第一光学组件之间,所述第一压电组件包括第一定子和第一从动件,所述第一定子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压电片和第一固定片,第一固定片的第一悬臂将所述第一压电片在供电状态下产生的振动放大,第一悬臂与所述第一从动件配合以带动所述第一光学组件在所述导向轴上滑动,以实现摄像模组的变焦;所述第二压电组件连接在所述底座和所述第二光学组件之间或连接在所述第一光学组件和所述第二光学组件之间,所述第二压电组件包括第二定子和第二从动件,所述第二定子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二压电片和第二固定片,第二固定片的第二悬臂将第二压电片在供电状态下产生的振动放大,第二悬臂与所述第二从动件配合以带动所述第二光学组件在所述导向轴上滑动,以调节摄像模组拍摄的影像效果,保证摄像模组在变焦的过程中图像清晰。

    本申请摄像模组中的第一压电组件和第二压电组件分别作为驱动第一光学组件和第二光学组件移动的压电马达。通过压电组件中的定子部分作为动力源,具体而言,定子包括压电片和固定片,压电片的材料为压电材料,例如压电陶瓷。利用压电材料的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属性,通电状态下压电片产生振动,通过固定片的悬臂将振动放大并带动光学组件移动使得摄像模组移动,使得摄像模组具体体积小、重量轻的好处,而且第一压电组件和第二压电组件中不含磁性元件,不会对摄像模组周边的传感器、扬声器、天线等元件造成磁干扰。

    本申请针对压电组件在摄像模组中的具体的结构及位置布局,有多种不同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压电组件连接在所述底座和所述第一光学组件之间”包括:第一定子固定至底座,第一从动件固定至第一光学组件(详如下述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或者,第一定子固定至第一光学组件,第一从动件固定至第一底座(详如下述实施例四,其中从动轨道相当于第一从动件)。“所述第二压电组件连接在所述底座和所述第二光学组件之间或连接在所述第一光学组件和所述第二光学组件之间”包括:第二定子固定至第二底座,第二从动件固定至第二光学组件(详如下述实施例一、实施例二);或者,第二定子固定至第二光学组件,第二从动件固定至第二底座(详如下述实施例四,其中从动轨道相当于第一从动件);或者,第二定子固定至第一光学组件,第二从动件固定至第二光学组件(详如下述实施例三)。

    本申请所述的“固定”或“固定连接”的方式不限于直接固定连接或者通过其它转接件间接固定连接。

    通过下述主要的四个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实施例三和实施例四),对本申请做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摄像模组10包括底座11和外壳12,底座11包括底板111和一对侧板112,底板111大致呈长方形,一对侧板112位于底板111一对相对的边缘处,在底板111另一对相对的边缘处,且于一对侧板112之间形成底座11的前端面113和后端面114,前端面113和后端面114位置均设置开口,前端面113的开口1131位置用于安装镜头,后端面114的开口1141位置用于安装影像传感器。一对侧板112在前端面113和后端面114之间延伸,底板111和一对侧板112共同包围形成收容空间,外壳12罩设在底座11上,在底座11的顶端封住所述收容空间。

    外壳12和底座11连接的位置设有缺口,缺口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布在底座11的同侧,缺口处用于连通收容空间和外界,用于供fpc穿过缺口,以电连接摄像模组10和移动终端内的主板。本实施方式中,底座11的侧板112的远离底板111的顶部设有第一凹槽1121和第二凹槽1122,外壳12的一个侧臂上设有第一缺口121和第二缺口122,外壳12安装至底座11后,第一缺口121和第一凹槽1121正对且连通,以形成连通收容空间和外界的缺口,同样,第二缺口122和第二凹槽1122正对连通,以形成连通收容空间和外界的缺口。

    摄像模组10的其它元件设置在收容空间内。收容空间内设置的元件包括导向轴13、第一光学组件14、第二光学组件15、第一位置传感器16、第二位置传感器17、第一压电组件18和第二压电组件19。

    导向轴13固定连接至底座11。导向轴13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平行设置,导向轴13均平行于摄像模组10的光轴。图2、图3和图4所示的实施例子中,导向轴13的数量为四个,其中两个导向轴13为第一轴131,第一轴131固定在靠近底座11的底板111的位置,可以与底座11设计为一体式结构;另两个导向轴13为第二轴132,第二轴132固定至底座11内部靠近与底板111相对的外壳12的位置,底座11内设固定槽115,第二轴132的两端固定在固定槽115内。两个第一轴131用于安装第一压电组件18和第二压电组件19,两个第二轴132用于安装第一光学组件14和第二光学组件15。

    第一光学组件14和第二光学组件15沿着光轴方向依次分布在物侧和像侧之间且滑动连接至所述导向轴13(具体为第二轴132)。光轴的延伸方向为底座11的前端面113和后端面114之间垂线延伸的方向,物侧为摄像模组10拍摄的物体所在的位置,底座11的前端面113朝向物侧,底座11的后端面114为像侧,即设置影像传感器的位置。

    第一光学组件14包括主体部141和两个安装部142,主体部141包括物侧表面s1和像侧表面(未标号,为图2中面对第二光学组件15的物侧表面s3的表面),主体部141为光学元件集成区域,用于光线透过。两个安装部142对称设置在主体部141的两侧,且连接在主体部141顶部位置。两个安装部142各设有一个通孔(未标号,即第二轴132穿过的区域),通孔延伸方向与光轴的延伸方向一致。两个安装部142均包括定位面1421,定位面1421朝向主体部141底部。两个安装部142的定位面1421共面设置,用于将第一光学组件14安装至第一压电组件18。

    第二光学组件15亦包括主体部151和两个安装部152,第二光学组件15的主体部151为光学元件的集成区域,用于光线透过,第二光学组件15的主体部151的具体结构可以与第一光学组件14的主体部141的具体结构不同,例如,它们具有不同类型的透镜组成。第一光学组件14的主体部141和第二光学组件15的主体部151的功能可以不相同,例如一种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一光学组件14的主体部141的位置调整,用于摄像模组10的变焦,通过第二光学组件15的主体部151的位置调整,用于调节影像效果。第一光学组件14的安装部142和第二光学组件15的安装部152结构可以相同,第二光学组件15的安装部152上的通孔与第一光学组件14的安装部上的通孔共线,使得导向轴13(第二轴132)依次穿过第一光学组件14的安装部142的通孔和第二光学组件15的安装部152的通孔,这样第一光学组件14和第二光学组件15串连在第二轴132上。

    第一压电组件18包括第一支撑件181、位置检测件182、第一从动件183、第一定子184、第一转接件185和第一供电件186。

    第一支撑件181用于安装第一光学组件14。第一支撑件181包括第一主体1811、第二主体1812和连接部1813,第一主体1811和第二主体1812相对间隔设置且二者之间形成容置空间c1,容置空间c1用于收容第一光学组件14。第一主体1811的顶面a1和第二主体1812的顶面a2共面,具体而言,第一主体1811的顶面a1设两个安装垫p1,第二主体1812的顶面a2设两个安装垫p2,这四个安装垫p1、p2为了修正第一主体1811顶面的平面度,第一光学元件14安装在安装垫p1、p2上。连接部1813连接在第一主体1811的底面和第二主体1812的底面之间,具体而言,第一主体1811和第二主体1812为塑胶件,连接部1812为金属板。容置空间c1在第一主体1811的顶面a1和第二主体1812的顶面a2之间的区域呈敞开状的开口。

    第一光学组件14部分从这个开口的位置伸入容置空间c1内。第一光学组件14的安装部142搭设在第一主体1811的顶面a1和第二主体1812的顶面a2,通过安装部142上的定位面与第一主体1811的顶面a1和第二主体1812的顶面a2贴合,并通过粘胶固定,以将第一光学组件14固定至第一支撑件181。

    第一主体1811包括面向第二主体1812的第一表面18112,第一表面18112可以包括用于承载第一光学组件14的主体部141的斜面段或弧形段,第二主体1812包括面向第一主体1811的第二表面18122,同样,第二表面18122可以包括用于承载第一光学组件14的主体部的斜面段或弧形段,且第一表面18112上的斜面段或弧形段与第二表面18122上的斜面段或弧形段对称设置。第一光学组件14安装至第一支撑件181时,第一表面18112和第二表面18122分别与第一光学组件14的主体部141的外表面贴合,且贴合处可以设置缓冲材质,例如泡棉,摄像模组10使用过程中,防止第一光学组件14抖动。其它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第一主体1811和第二主体1812与第一光学组件14相贴合的表面设置为软胶,软胶具有弹性形变能力,可以使得第一光学组件14和第一支撑件之间形成弹性接触,不易晃动,摄像模组10使用过程中,防止第一光学组件14抖动。第一主体1811的底部和第二主体1812的底部分别设有凹槽18114,18124,凹槽18114,18124的形状与两个第一轴131的外形匹配,通过凹槽18114,18124与第一轴131的配合,可以将第一支撑件181定位在底座11内。使得第一光学组件14和第一压电组件18在底座11内的组装更稳固,摄像模组10在使用的过程中,变焦过程更平衡,不易晃动。

    位置检测件182固定连接至第一主体1811背离第二主体1812的表面,位置检测件182可以为磁性件(例如磁石),本实施方式中,位置检测件182呈长条状,部分位置检测件182在垂直于光轴的平面上正对第一光学组件14,部分位置检测件182朝向第二光学组件15的方向延伸至第一光学组件14的外部,具体而言,第一主体1811包括长条状固定部18115,位置检测件182固定在长条状固定部18115上,位置检测件182为磁性件,长条状固定部18115为塑料件,二者之间粘胶固定。

    结合图2所示,第一位置传感器16固定在底座11上,具体而言,第一位置传感器16固定至底座11侧板112的内表面,且第一位置传感器16与位置检测件182相对设置。位置检测件182用于与第一位置传感器16配合判断第一光学组件14的移动距离或位置。具体而言,第一位置传感器16为霍尔传感器(hallsensor),第一位置传感器16固定在底座11上,位置检测件182固定在第一支撑件181上,第一支撑件181与第一光学组件14同步移动,位置检测件182和第一位置传感器16分别固定在动件和静件上,当它们的位置发生相对运动时,第一位置传感器16的表面的磁场会随着相对运动产生变化,第一位置传感器16随着磁场变化产生对应的电流,移动终端内主板上的控制电路根据电流的大小判断第一光学组件14移动的距离和位置。

    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从动件183和位置检测件182分别位于第一支撑件181相对的两侧。第一从动件183固定连接至第二主体1812背离第一主体1811的表面,可以通过粘胶固定连接,也可以将第一从动件183和第二主体1812设置为一体式的结构,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制成。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主体1812为塑胶件,第一从动件183为金属件。第一从动件183包括固定部1831和一对配合部1832。固定部1831用于与第一支撑件181的第二主体1812固定连接,一对配合部1832位于固定部1831相对的两侧,且自固定部1831的表面同向弯折延伸。第一从动件183为金属件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钣金件弯折制作工艺形成配合部,在固定部1831的顶部和底部同向弯折形成。各配合部1832均弯折形成沟槽,两个沟槽的开口相对设置。配合部1832用于与第一定子184的第一悬臂配合,以使第一定子184带动第一从动件183平移。

    第一定子184与第一转接件185和第一供电件186固定连接形成至少部分驱动件,也就是说,驱动件可能还包括这三个元件之外的其它元件,例如导电件,弹性件等。本实施方式中,驱动件固定连接至底座11的侧板112,第一供电件186穿过侧板112和外壳12与移动终端的主板电连接,第一定子184与第一从动件183接触配合,第一转接件185连接在第一定子184和第一供电件186之间。

    参阅图6和图7,具体而言,第一供电件186为fpc,第一供电件186包括对外接头1861、第一电极1862和第二电极1863,所述对外接头1861伸出底座11和外壳12,第一电极1862和第二电极1863绕过第一转接件185与第一定子184电连接,以对第一定子184供电。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供电件186包括主fpc1864、第一导电件1865和第二导电件1866,主fpc1864、第一转接件185和第一定子184依次层叠设置,对外接头1861设于主fpc上。第一导电件1865为柔性材质,例如导电薄膜或fpc等。第一电极1862形成在第一导电件1865上,第一导电件1865的一端与主fpc的边缘位置电连接,且从第一转接件185的外围绕过,并使第一电极1862固定在第一定子184背对主fpc1864的表面。第二电极1863形成在第二导电件1866上,第二导电件1866的一端穿过主fpc1864上的通孔固定且电连接在主fpc1864面对底座11侧板112的表面,第二导电件1866的另一端为第二电极1863,第二电极1863穿过第一转接件185固定且电连接至第一定子184。

    第一定子184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压电片1842和第一固定片1844,第一压电片1842和第一固定片1844可以薄片结构,也可以为薄膜结构,第一压电片1842在供电状态下能够产生振动,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片1844也能随之共同振动。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一压电片1842也可以通过多个薄型压电膜(或压电片)层叠粘接制作而成。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压电片1842的数量为两个,分布在第一固定片1844的两侧,第一固定片1844层叠夹设在两个第一压电片1842之间,且通过粘胶固定。在底座11内,其中一个第一压电片1842朝向第一转接件185,另一个第一压电片1842朝向第一从动件183的固定部1831。第一压电片1842为压电陶瓷材料,第一固定片1844为金属材料。

    如图8所示,第一固定片1844包括主体18441、固定部18442和第一悬臂18443,主体18441的形状与第一压电片1842相似,主体18441的正反两面均用于粘接第一压电片1842。固定部18442和第一悬臂18443均自主体18441的边缘延伸而出。具体而言,固定部1844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固定部18442分别连接至主体18441相对的两个侧边的中部,以为主体18441提供平衡的支撑力,例如,主体18441大致呈长方形,两个固定部18442从主体18441长边的中部延伸而出,固定部18442用于将第一定子184固定至第一转接件185,并使得第一定子184与第一转接件185之间形成空隙,即第一定子184的第一压电片1842与第一转接件185之间不接触,这样可以保证第一压电片1842通电状态下形成振动。固定部18442包括连接臂l1和固定脚l2,连接臂l1连接在主体18441和固定脚l2之间,固定脚l2与第一转接件185固定连接,连接臂l1将主体18441连同第一压电片1842从第一转接件185上撑起。第一悬臂18443从主体18441延伸而出,第一悬臂18443与第一从动件183配合,具体而言,第一悬臂18443伸入第一从动件183的配合部1832的沟槽内,且抵持配合部1832。第一压电片1842在供电状态下产生振动,通过第一固定片1844的第一悬臂18443将第一压电片1842的振动放大,第一悬臂18443的自由端在沟槽内与配合部1832表面发生椭圆运动的接触,通过第一悬臂18443的自由端的椭圆运动,能够带动第一从动件183沿着导向轴13的方向移动,进一步带动第一光学组件14在导向轴13上滑动。本申请将第一定子184、第一转接件185和第一供电件186组装为一个模组,再将此模组装配在底座11中。

    参阅图9和图10,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压电组件19的结构与第一压电组件18的结构基本相同,第二压电组件19包括第二支撑件191、第二从动件193、第二定子194、第二转接件195和第二供电件196。第二支撑件191的结构与第一支撑件181的结构相同,第二光学组件15安装在第二支撑件191的第一主体1911和第二主体1912上,且部分伸入第二支撑件191的第一主体1911和第二主体1912之间的容置空间c2内。第二压电组件19与第一压电组件18的主要区别在于:第二压电组件19不包括位置检测件,第二位置传感器17固定在第二支撑件191的第一主体1911上,第二位置传感器17面对底座11的侧板112,且第二位置传感器17和第一压电组件18的位置检测件182位于第一光学组件14和第二光学组件15的同侧。第一位置传感器16和第二位置传感器17共用一个位置检测件182。通过第二位置传感器17与位置检测件182分别设置在第二光学组件15和第一光学组件14上,当第二光学组件15相对第一光学组件14移动时(可以理解为第一光学组件14不动,第二光学组件15移动,或者第二光学组件15和第一光学组件14均移动但二者之间存在相对位移),第二位置传感器17的表面的磁场产生变化,并产生电流,进一步通过电流大小判断第二光学组件15移动的距离和位置。本申请第二光学组件15用于变焦的过程中调节摄像模组影像的清晰度,对第二光学组件15的位置精度要求较高,本实施方式将第二位置传感器17固定连接至第二光学组件15,有利于提升第二光学组件15的位置检测精度,具有更精准的位置检测,能够保证影像清晰度调节的效率更高。

    在第二压电组件19中,第二定子194、第二转接件195和第二供电件196固定连接形成至少部分驱动件,第二定子194、第二转接件195和第二供电件196的结构与第一定子184、第一转接件185和第一供电件186的结构相同。第二从动件193和第一从动件183位于第一光学组件14和第二光学组件15的同侧,同样,第二压电组件19中的驱动件和第一压电组件18中的驱动件也位于第一光学组件14和第二光学组件15的同侧。

    第二供电件196的对外接头1961亦伸出底座11和外壳12,用于与移动终端内主板上的电路相连。第一供电件186的对外接头1861和第二供电件196的对外接头1961从底座11和外壳12的同侧伸出摄像模组10,可以通过fpc或其它的电连接线缆电连接在对外接头和主板上的电路之间,以为摄像模组10供电。

    一种实施方式中,主板上设控制器,控制器与第一供电件186和第二供电件196电连接,为摄像模组10提供高频电源信号(约100~800khz),在高频电源信号的激励下,第一定子184的第一压电片产生弹性振动,通过第一悬臂将振动放大,带动第一从动件183移动,使得第一光学组件14沿光轴移动,对摄像模组10进行变焦。变焦的过程中,通过对第二供电件196的供电,使得第二定子194的第二压电片产生弹性振动,通过第二固定片的第二悬臂,将弹性振动扩大,驱动第二从动件193连同第二光学组件15移动,实现对影像的调节,以使得在变焦过程中影像始终保持清晰。

    第一光学组件14移动的过程中,第一位置传感器16和位置检测件182产生相对移动,第一位置传感器16的表面的磁场会随着相对运动产生变化,第一位置传感器16随着磁场变化产生对应的电流,移动终端内主板上的控制电路根据电流的大小判断第一光学组件14移动的距离和位置。第二光学组件15移动的过程中,第二光学组件15和第一光学组件14之间存在相对位置,即位置检测件182和第二位置传感器17之间产生了相对移动,第二位置传感器17的表面的磁场会随着相对运动产生变化,第二位置传感器17随着磁场变化产生对应的电流,移动终端内主板上的控制电路根据电流的大小判断第二光学组件15移动的距离和位置。通过第一压电组件18和第二压电组件对第一光学组件14和第二光学组件15的作用,结合第一位置传感器16和第二位置传感器17的设置,本申请利用光学系统中的两个光学组件在沿光学设计给的路径进行直线移动,改变整体光学系统的组合焦距的同时,保持像面位置不动,且在连续变焦过程中成像始终保持清晰。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定子184和第二定子194设置在第一光学组件14和第二光学组件15的同侧,能够实现第一光学组件14和第二光学组件15的相互独立的平移运动,实现了摄像模组10的连续变焦及调节影像的功能。第一定子184和第二定子194位于第一光学组件14和第二光学组件15的同侧有利于摄像模组10的供电走线排布,第一定子184和第二定子194固定连接至底座11上,第一定子184和第二定子194通过fpc与移动终端主板上的电路电连接,第一定子184和第二定子194设置在第一光学组件14和第二光学组件15的同侧的设置架构还有利于减小fpc疲劳折断风险。本实施方式通过第一定子184的第一压电片和第二定子194中的第二压电片作为控制第一光学组件14和第二光学组件15移动的源动力,具有重量轻,体积小的优势,而且,压电片的材质不会对移动终端内其它的元件造成电磁干扰。

    参阅图11、图12和图13,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定子184和第二定子194位于第一光学组件14和第二光学组件15的同侧,为了保证第一光学组件14和第二光学组件15的行程最大化,通过将第一从动件183和第二从动件193在光轴延伸方向上错开,即:第二从动件193和第一从动件183相互平行,且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重叠区域,这样可以保证它们在运动过程中不发生碰撞或干涉,因为它们的运动轨迹也是平行的。在摄像模组10中,第一从动件183和第二从动件193的移动可以达成7mm以上的长行程。图10和图11表示为两种不同的位置状态下的摄像模组的示意图,在垂直于光轴的截面上(如图12所示的截面的位置),第二从动件193位于第一从动件183和底座的侧板之间,且平行设置,它们距离底板的高度可以不同,也可以相同。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位置传感器16和第二位置传感器17设置在第一光学组件14和第二光学组件15之背离第一定子184和第二定子194的一侧。其它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第一位置传感器16和第二位置传感器17与第一定子184和第二定子194设置在第一光学组件14和第二光学组件15的同侧。可以将第一位置传感器16及与其配合检测位置的位置检测件设置在第一定子和第一从动件与底座的底板之间的区域。同样,第二位置传感器17也可以设置在第二从动件和底板之间的区域。

    本申请将第二位置传感器17设置在第二光学组件15上,是为了保证第二光学组件15的位置检测精度,由于第二光学组件15移动的过程为了调节影像的清晰度,第二光学组件15位置检测精度高,可以保证在变焦的过程中,影像调节的及时性,从而保证变焦的过程,影像始终是清晰的。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转接件185可以提供弹性抵持力保证第一定子184的第一悬臂与第一从动件183的配合部1832的接触,可以理解的,第一转接件185可以包括弹片,弹片施加弹力给第一悬臂,使得第一悬臂与第一从动件183的配合部1832接触的过程,受到弹片的弹性抵持力作用,弹性抵持力的方向朝向第一从动件183的配合部1832,以使得第一定子184的第一悬臂的振动能够带动第一从动件183移动。

    其它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通过对第一从动件183和第二从动件193的结构设计,形成对第一定子184的第一悬臂和第二定子194的第二悬臂的弹力抵持力。以第一从动件183为例进行说明,第二从动件193的结构可以与第一从动件183相同。

    参阅图14、图15和图16,第一从动件183包括位于中央区域的固定区1831,对称设置在固定区1831相对两侧的配合部1832,两个配合部1832上均形成沟槽,两个沟槽开口相对,且延伸的方向平行,配合部1832用于提供运动过程中的导向,其沟槽相当于导向轨道。配合部1832和固定区1831之间形成镂空区1837,配合部1832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区1833连接至固定区1831。具体而言,固定区1831大致呈矩形,四个连接区1833分别位于固定区1831四个角落位置。各连接区1833包括依次连接在固定区1831和配合部1832之间的第一连接段1834、第二连接段1835和第三连接段1836。

    其中,四个第一连接段1834用于提供第一从动件183运动过程中运动方向上的扰动,由于固定区1831与第一光学组件14固定连接,第一定子驱动第一从动件移动的过程中,第一光学组件14可能为第一从动件带来阻碍其移动的外力,第一连接段1834为金属条状结构,其材料本身具有弹性形变的能力,也可以理解为缓冲力,因此,第一连接段1834分布在固定区1831的四周,可以提供配合部1832各方向上的扰动,扰动可以理解的偏移或振动。

    通过配合部1832和第三连接段1836的设计,可以提供第一从动件对第一定子上的第一悬臂的预紧力,使得第一悬臂受到一定的弹性抵持力可以带动第一从动件移动。具体而言,两个配合部1832之间的垂直距离的设置,根据第一定子的第一悬臂自由端的具体的尺寸而定,需要保证第一悬臂的自由端伸入沟槽,并抵接至配合部1832时,第一悬臂为配合部提供撑开的力,配合部为第一悬臂提供预紧力,只要保证配合部至第一定子中心的距离小于第一悬臂自由端至第一定子中心的距离。第三连接段1836为连接在第二连接段1834和配合部1832之间较窄的连接段,弹性形变能力好于第二连接段1834和配合部,第三连接段1836的设置使得第一悬臂与配合部1832接触,受到配合部1832的预压力,却不会影响第一悬臂的振动,第一悬臂刚好可以在配合部1832表面做椭圆轨迹移动,可以推动第一从动件移动。第二连接段1835的刚性大于第三连接段的刚性,四个第二连接段1835在第一从动件183的四个角落的位置,第二连接段1835的刚性可以保证第二从动件结构稳定,不易变形。

    实施例二

    参阅图17和图18,本实施方式中,摄像模组10的底座11和外壳(未图示)的结构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大致相同,区别在于,外壳和底座11连接的位置设置的两个缺口不在底座11的同侧,而是分布在底座11的两侧,在垂直于光轴和底座11侧板112的方向上,两个缺口的位置相错开,即二者不是正对的关系。

    本实施方式中,摄像模组的导向轴13(包括第一轴131和第二轴132)、第一光学组件14、第二光学组件15的设置与实施例一相同。本实施方式与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压电组件18的第一从动件183、第一定子184、第一转接件185和第一供电件186设置在第一光学组件14和第二光学组件15的一侧,而第二压电组件19的第二从动件193、第二定子194、第二转接件(未图示,可以不设置第二转接件)和第二供电件196设置在第一光学组件14和第二光学组件15的另一侧,即,第一定子184和第二定子194分别布置在第一光学组件14和第二光学组件15的两侧。在垂直于光轴和底座11侧板112的方向上,第一定子184和第二定子194的位置分别与两个缺口(未图示)的位置相对应设置,也是错开布置。第一压电组件18的第一供电件186的对外接头从其中一个缺口伸出底座11,第二压电组件19的第二供电件196的对外接头从另一个缺口伸出底座11。缺口的结构具体结构可参阅实施例一,也可以为其它的结构,例如在侧板上设通孔,或者底板上设通过,只要能将对外接头引出底座即可。

    本实施方式同样可以实现第一光学组件14和第二光学组件15的相互独立的平移运动,实现了摄像模组10的连续变焦及调节影像的功能。第一定子184和第二定子194分别布置在第一光学组件14和第二光学组件15的两侧,使得第一压电组件18和第二压电组件19具有较大的组装空间,而且它们之间的结构相互独立不干扰。实施例一中,为了保证第一从动件183和第二从动件193移动过程不干涉,需要将它们设置为在空间上平行且部分重叠,以获得较大的移动行程。而本实施例中,第一从动件183和第二从动件193不在光学组件的同侧,它们的布局是相互独立的,从结构设计及组装的角度都有便利性。

    为了减少第一从动件183和第二从动件193移动时所占用的活动空间,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定子184和第二定子194分别固定在底座11上一对侧板112的中部区域,所述中部区域指的是所述侧板112上距离所述前端面113和距离所述后端面114的距离相等的区域,具体而言,设置第一定子和第二定子之前,先找到底座11的中截面,就是位于底座11前端面113和后端面114之间的且平行于前端面113和后端面114平面,将第一定子184和第二定子194固定在中截面所对应的侧板112的位置,第一定子184和第二定子194正对设置。

    由于从动件(即第一从动件和第二从动件)较长,定子(第一定子184和第二定子194)放在中间位置(模组的中截面处),可以减少从动件运动时所占用活动空间。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摄像模组中的位置传感器和位置检测件的设置可以与实施例一相同。

    实施例三

    参阅图19,本实施方式中,摄像模组10的底座11和外壳(未图示)的结构与实施例二的结构更近似,外壳和底座11连接的位置设置的两个缺口也是分布在底座11的两侧,本实施方式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其中一个缺口沿着光轴延伸的方向的尺寸大于另一个缺口沿着光轴延伸的方向的尺寸,尺寸大的缺口需要满足对外接头能够随着光学组件在缺口内同步移动。尺寸小的缺口中所收容的对外接头不会随着光学组件移动。

    本实施方式中的导向轴13(包括第一轴131和第二轴132)、第一光学组件14、第二光学组件15的设置与实施例二相同。除了底座11和外壳上的缺口的设置的不同,本实施方式与实施例二之间还存在以下区别: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压电组件18的第一从动件183、第一定子(未图示,被第一供电件186遮挡,未显示)、第一转接件(未图示,被第一供电件186遮挡,未显示)和第一供电件186设置在第一光学组件14和第二光学组件15的一侧,第一定子通过第一转接件和第一供电件186固定至底座11上,第一从动件183固定至第一光学组件14一侧的第一支撑件的第二主体1812上,第一定子、第一转接件和第一供电件的具体结构参阅实施例一中的第一定子、第一转接件的和第一供电件的结构。第二压电组件19的第二从动件193、第二定子194、第二转接件(未图示,可以不设置第二转接件)和第二供电件196设置在第一光学组件14和第二光学组件15的另一侧,由于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二定子194固定至第一光学组件14,具体为固定连接至第一支撑件的第一主体1811上,可以不设置第二转接件,而是将第二定子194直接固定在第一主体1811上。第二从动件193固定在第二光学组件15的另一侧的第二支撑件的第一主体1911上。第二供电件196的对外接头从尺寸大的缺口伸出底座11。第一定子184和第二定子194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光学组件14的两侧,能够为第一定子和第二定子的安装提供较大的空间,且它们的位置相互独立,设计及组装过程不需要考虑避让,提升制作效率及降低设计难度。

    当第一供电件186接收电流,使得第一定子184产生振动,并带动第一从动件183和第一光学组件14移动的过程中,第二定子194随着第一光学组件14同步移动,第二定子194移动的过程中,可以接收电流产生振动,同步带动第二从动件193和第二光学组件15移动。这样就实现了第一光学组件14和第二光学组件15的联动,使得摄像模组10具有较好的连续变焦功能,而且可以提高第二光学组件15相对于第一光学组件14的位置精度,提升变焦后的成像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的基础上,第一定子184和第二定子194也可以设置在第一光学组件14的同侧,只要保证第一从动件183和第二定子194在第一光学组件14一侧的第一支撑件上的位置不发生干涉,这种方案下,只需要在底座11和外壳上只设置一个缺口,第一供电件186的对外接头固定在缺口内,第二供电件196的对外接头可以在缺口内移动,且这两个对外接头位置不相干涉。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摄像模组中的位置传感器和位置检测件的设置可以与实施例一相同。

    实施例四

    参阅图20和图21,本实施方式中,摄像模组10包括底座(未图示,其结构参考实施例一的底座结构)、第一光学组件14、第二光学组件15、两个导向轴13、两个从动轨道130、第一压电组件18和第二压电组件19。两个导向轴13相互平行且均平行于光轴,两个从动轨道130相互平行且均平行于光轴。导向轴13和从动轨道130均固定连接至底座。第一光学组件14和第二光学组件15的一侧滑动连接在两个导向轴13上,第一光学组件14和第二光学组件15的另一侧滑动连接在两个从动轨道130上。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定子184和第二定子194分别与第一光学组件14和第二光学组件15固定连接,第一压电组件18的第一定子和第一供电件的结构可参阅实施例三中的第二定子和第二供电件的结构;第二压电组件19中的第二定子和第二供电件结构亦可参阅实施例三中的第二定子和第二供电件的结构。与前几个实施例子不同,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压电组件18和第二压电组件19不包括从动件,而是利用从动轨道130作为从动件与第一定子184和第二定子194配合,能够提升第一光学组件14和第二光学组件15运动的稳定性,而且,从动轨道130兼具移动轨道及从动件的功能,有效节约了摄像模组的内容空间,有利于摄像模组小体积轻量化的发展。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压电组件18固定连接至第一光学组件14,以与第一光学组件14共同移动;第二压电组件19固定连接至第二光学组件15,以与第二光学组件15共同移动。第一压电组件18和第二压电组件可以设置在第一光学组件14和第二光学组件15的同侧,两个从动轨道的位置与第一压电组件18和第二压电组件19的位置对应设置。第一压电组件18和第二压电组件19也可以分别设置在第一光学组件14和第二光学组件15的两侧。本实施例提供的摄像模组10的工作原理与前几个实施例子相同。第一供电件接受到移动终端主板的供电,使得第一定子中的第一压电片产生振动,通过第一固定片的第一悬臂将振动放大,第一悬臂的自由端与其中一个从动轨道130配合,具体而言,从动轨道130部分嵌入第一光学组件14和第二光学组件15,从动轨道上130未被第一光学组件14包围的外表面上设有沟槽,第一悬臂伸入沟槽内与从动轨道130接触,第一悬臂将振动放大,使得第一悬臂的自由端与从动轨道130接触并做椭圆运动,进而带动第一光学组件14相对从动轨道130移动。同样,第二供电件接受到移动终主板的供电,使得第二定子194的第二压电片产生振动,通过第二固定片的第二悬臂将振动放大,第二悬臂的自由端与另一个从动轨道130配合,具体而言,从动轨道130部分嵌入第一光学组件14和第二光学组件15,从动轨道130上未被第二光学组件15包围的外表面上设有沟槽(或称为轨道凹槽),第二悬臂伸入沟槽内与从动轨道(即沟槽的内壁)接触,第二悬臂将振动放大,使得第二悬臂的自由端与从动轨道接触并做椭圆运动,进而带动第二光学组件15相对从动轨道130移动。第一定子184与第一光学组件14的固定方式可以参考实施一中的第一定子与第一抵接件之间的固定方式,只要保证第一定子184与第一光学组件14相对固定连接,且第一定子184的压电片不受其它元件约束,可以自由振动,即第一压电片与第一光学组件14之间需要保持空隙。第二定子194与第二光学组件15的固定方式也相同。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摄像模组中的位置传感器和位置检测件的设置可以与实施例一相同。

    基于上述各实施例子的基本架构,本申请提供的摄像模组10中的第一定子和第二定子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接下来以第一定子为例描述多种不同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定子的架构。

    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定子数量为一个,第一定子包括第一固定片及通过粘胶固定在第一固定片两侧的两个第一压电片。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定子的结构形态与实施例一中的第一定子的结构形态相同,可参阅图8,在图8所示的第一固定片1844的基础上增加两个第一压电片即为本实施方式所述的第一定子。其中,第一悬臂18443用于与第一从动件或从动轨道配合,固定部18442的数量不限定为两个也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只要能将第一压电片连同第一固定片1844的主体18441支撑在第一转接件上,使得第一压电片和第一转接件之间形成空隙即可。第一悬臂18443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第二种实施方式中,参阅图22,第一定子184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每个第一定子184的基本架构与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定子的基本架构相同,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一定子184在光轴的延伸方向上排列成一排设置(具体为所有的第一定子的第一固定片的主体共面设置),相邻的两个第一定子184中的第一固定片的固定部重叠。以两个第一定子184为例,两个第一定子184第一固定片1844的主体18442并排设置,其中一个第一定子184的一个固定部18442与另一个第一定子184的一个固定部18442重叠,彼此重叠的两个固定部18442的中心位置为两个第一定子184中心连线的中点,可以理解为重叠的两个固定部18442位于两个第一固定片的主体18442之间,且重叠的两个固定部18442的中心位置距离两个第一固定片的主体的垂直距离相等。两个第一定子的第一悬臂分布在重叠的两个固定部18442的两侧,与第一悬臂18443配合的第一从动件183的配合部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布在第一定子184的两侧,以分别与第一悬臂18443配合。

    第三种实施方式中,参阅图23,第一定子184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每个第一定子184的基本架构与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定子的基本架构相同,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一定子184的重叠设置(具体为:在垂直于光轴的摄像模组的截面上,所有的第一固定片的主体及第一压电片重叠设置),其中一个第一定子184的一个固定部18442与另一个第一定子184的一个固定部18442重叠,且位于两个重叠设置的主体的一侧,这两个第一定子184的另两个固定部18442并排设置在主体的另一侧。彼此重叠的两个固定部的中心位置落在主体的一条中心线l0上,两个第一定子的第一悬臂18443分别设置在中心线l0的两侧,如图23所示,两个第一悬臂18443分别位于主体的上方和下方,固定部18442分布在主体的左右两侧。与两个第一悬臂配合的从动件183的配合部的数量与第一悬臂18443的数量一致,且分布在第一定子的两侧,以分别与第一悬臂18443件配合。

    第四种实施方式中,参阅图24,第一定子184的数量为两个,每个第一定子184的基本架构与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定子的基本架构相同,两个第一定子184的主体并排设置,且其中一个第一定子184的一个固定部18442与另一个第一定子184的一个固定部18442重叠,彼此重叠的两个固定部18442的中心位置为两个第一定子184中心连线的的中点,两个第一定子184的第一悬臂18443分布在这两个第一定子184的中心的同侧,如图24所示,两个第一定子184的第一悬臂18443均位于主体的下方,两个第一悬臂18443共同与从动件183的一个配合部配合,因此,从动件183的配合部的数量为一个,分布在第一定子184的一侧。

    第五种实施方式中,参阅图25,第一定子184的数量为两个,每个第一定子184的基本架构与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定子的基本架构相同,两个第一定子184的主体并排设置,且两个第一定子184之间为第一从动件183的配合部,两个第一定子184对称分布在第一从动件183配合部的两侧,两个第一定子184的第一悬臂18443以所述从动件183配合部为中心镜相布置。

    本申请不限于上述五种实施方式所述的第一定子的结构和布局,第一定子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例如多个第一定子的主体并排设置或重叠设置。每个第一定子中的第一悬臂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摄像模组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例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例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导向轴、第一压电组件、第二压电组件和沿着光轴方向依次滑动连接至所述导向轴的第一光学组件和第二光学组件,所述导向轴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压电组件连接在所述底座和所述第一光学组件之间,所述第一压电组件包括第一定子和第一从动件,所述第一定子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压电片和第一固定片,所述第一固定片包括第一悬臂,所述第一悬臂用于将所述第一压电片在供电状态下产生的振动放大,并与所述第一从动件配合以带动所述第一光学组件在所述导向轴上滑动;所述第二压电组件连接在所述底座和所述第二光学组件之间或连接在所述第一光学组件和所述第二光学组件之间,所述第二压电组件包括第二定子和第二从动件,所述第二定子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二压电片和第二固定片,所述第二固定片包括第二悬臂,所述第二悬臂用于将所述第二压电片在供电状态下产生的振动放大,并与所述第二从动件配合以带动所述第二光学组件在所述导向轴上滑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从动件固定至所述第一光学组件,所述第二从动件固定至所述第二光学组件,所述第一定子和所述第二定子均固定至所述底座,所述第一定子和所述第二定子分布在所述第一光学组件和所述第二光学组件的同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从动件和所述第二从动件的延伸方向均与所述光轴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第一从动件和所述第二从动件部分重叠。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从动件固定至所述第一光学组件,所述第二从动件固定至所述第二光学组件,所述第一定子和所述第二定子均固定至所述底座,所述第一定子和所述第二定子分布在所述第一光学组件和所述第二光学组件的两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对侧板,所述底座包括用于安装镜头的前端面和用于安装影像传感器的后端面,所述一对侧板在所述前端面和所述后端面之间延伸,所述第一定子和所述第二定子分别固定在所述一对侧板的中部区域,所述中部区域指的是所述侧板上距离所述前端和距离所述后端的距离相等的区域。

    6.如权利要求1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从动件固定至所述第一光学组件,所述第一定子固定至所述底座,所述第二从动件固定至所述第二光学组件,所述第二定子固定至所述第一光学组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子和所述第二定子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光学组件的两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从动件和所述第二从动件固定至所述底座,所述第一从动件和所述第二从动件呈轨道状,所述第一光学组件和所述第二光学组件滑动连接至所述第一从动件和所述第二从动件,所述第一定子固定至所述第一光学组件,所述第二定子固定至所述第二光学组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子和所述第二定子位于所述第一光学组件和所述第二光学组件的同侧。

    10.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电组件还包括第一转接件和第一供电件,所述第一定子和所述第一供电件分别固定至所述第一转接件的相对的两侧。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片包括主体、固定部和所述第一悬臂,所述主体的正反两面均固定所述第一压电片,所述固定部和所述第一悬臂均自所述主体边缘延伸而出,所述固定部将所述第一定子固定至所述第一转接件,并使得所述第一压电片与所述第一转接件之间形成空隙。

    12.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子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在光轴的延伸方向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所述第一定子排列成一排,所述第一从动件包括配合部,所述第一悬臂与所述配合部接触配合以带动所述第一从动件移动,所述配合部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布在所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所述第一定子的两侧。

    13.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子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第一定子重叠设置,所述第一悬臂的数量与所述第一定子的数量一致或多于所述第一定子的数量,所述第一从动件包括配合部,所述第一悬臂与所述配合部接触配合以带动所述第一从动件移动,所述配合部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布在所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所述第一定子的两侧。

    14.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子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在光轴的延伸方向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所述第一定子排列成一排,所述第一从动件包括配合部,所述第一悬臂与所述配合部接触配合以带动所述第一从动件移动,所述配合部的数量为一个,且分布在所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所述第一定子的同侧。

    15.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子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一从动件包括配合部,所述第一悬臂与所述配合部接触配合以带动所述第一从动件移动,所述配合部的数量为一个,所述两个第一定子对称分布在所述配合部的两侧。

    16.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从动件包括固定区和与所述固定区之间形成镂空区的配合部,所述固定区用于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一光学组件,所述配合部与所述第一悬臂接触,并施加弹性抵持力至所述第一悬臂。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部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在所述固定区两侧,所述两个配合部均设沟槽,所述两个沟槽开口相对,所述第一悬臂的自由端伸入所述沟槽内并与所述配合部配合。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配合部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区连接至所述固定区,各所述连接区包括依次连接在所述固定区和所述配合部之间的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和第三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用于提供所述第一从动件运动过程中的扰动,所述第三连接段横截面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连接段的横截面尺寸及所述配合部的横截面的尺寸,以提供所述配合部弹性形变能力。

    19.如权利要求1-18任意一项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位置传感器、第二位置传感器和位置检测件,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固定至所述底座,所述位置检测件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一光学组件且位于所述第一光学组件之朝向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的一侧,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固定至所述第二光学组件,通过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和所述位置检测件的配合判断所述第一光学组件移动的距离或位置,通过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和所述位置检测件的配合判断所述第二光学组件移动的距离或位置。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和所述位置检测件构成至少部分位置检测组件,所述位置检测组件与所述第一定子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光学组件的两侧,或者,所述位置检测组件与所述第一定子位于所述第一光学组件的同侧。

    2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和如权利要求1-20任意一项所述的摄像模组,所述第一定子和所述第二定子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以为所述第一压电片和所述第二压电片供电。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一种摄像模组和移动终端,摄像模组包括底座、导向轴、第一压电组件、第二压电组件、第一光学组件和第二光学组件,第一压电组件连接在底座和第一光学组件之间,第一压电组件包括第一定子和第一从动件,第一定子包括第一压电片和第一固定片。第一固定片的第一悬臂用于将所述第一压电片在供电状态下产生的振动放大,且与第一从动件配合以带动第一光学组件滑动;第二压电组件连接在底座和第二光学组件之间或连接在两个光学组件之间,第二压电组件包括第二定子和第二从动件,第二定子包括第二压电片和第二固定片。第二固定片的第二悬臂与第二从动件配合以带动第二光学组件滑动。本申请可以实现变焦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清晰的影像。

    技术研发人员:李亮;付乾炎;闫志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12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708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