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球窝加工用磨削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7-07  119


    本发明涉及球窝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球窝加工用磨削系统。



    背景技术:

    复合绝缘子是由至少两种绝缘材料及金属附件构成的一种新型绝缘子。采用抗拉强度极高的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引拨棒作为绝缘子芯棒,以承受机械负荷,负荷通过端部金具传递到芯棒上。芯棒外部有护套和伞裙(用耐老化性优异的聚合物材料制作),保护芯棒免受大气侵蚀,并提供所需的爬电距离。由于芯棒的玻璃纤维增强柳旨及伞裙聚合物材料优良的性能。使复合绝缘子在机械强度、耐污闪性能等方面都优于传统的瓷绝缘子。

    复合绝缘子的结构与类型从整体上看,复合绝缘子由芯棒、护套(或无护套)、伞裙和端部金属附件四部分组成,端部金属附件包括球窝、球头等。

    复合绝缘子球窝金具如图1所示,其在金具端部a具有一个球窝b,目前的复合绝缘子球窝金具在制造时均采用铸造的方法,其存在缺点是:内部组织疏松,有缩孔、裂纹等缺陷,质量达不到要求,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且报废较多。因此,针对这种现象,现采用锻造成型的方法来进行成型,从而能够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但是,随之而来又出现了另一问题,即在进行锻造成型的过程中,对于球窝b的成型,还需要采用切削的方式进行成型,而采用切削成型的方式会不可避免的导致球窝b的边沿处带有棱角结构,后续还需要对棱角结构进行磨削,以消除棱角。而现有的磨削方式,采用的是由人工通过磨具或磨纸等辅助工具手动进行磨削的,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也不是很高,而且人工磨削的质量与磨削人员息息相关,即容易出现部分的产品磨削不合格,需要进行二次加工的现象,非常的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加工方便的球窝加工用磨削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球窝加工用磨削系统,其创新点在于:包括

    一加工组件,所述加工组件包括一磨削平台,在磨削平台的上端面上安装有若干工件装夹座,所述磨削平台由一旋转电机驱动进行转动;

    一磨削组件,所述磨削组件包括一设置在磨削平台旁侧的磨削机器人,在磨削机器人上安装有磨削头;

    一保护组件,所述保护组件包括一保护罩壳,该保护罩壳为一由数个隔板共同构成的上端开口的半封闭空心容器,加工组件与磨削组件均置于保护罩壳内,在靠近磨削平台的一个隔板上还开有一上下料口,且磨削平台从上下料口处伸出保护罩壳外,所述磨削平台伸出保护罩壳外的部分为上下料区域,位于保护罩壳内的部位为磨削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磨削平台为一矩形板,安装在磨削平台上的各个工件装夹座分为两组,两组工件装夹座组分别安装在磨削平台的长轴方向的两侧,每组工件装夹座组由数个沿着磨削平台的幅宽方向的工件装夹座共同组成,所述磨削平台由旋转电机带动进行单次180°旋转。

    进一步的,所述磨削平台的上端面上还设置有一挡料板,该挡料板位于磨削平台的中部位置,并将两组工件装夹座组分隔开。

    进一步的,所述磨削平台为一圆形板,各个工件装夹座沿着磨削平台的圆周方向并列分布,所述磨削平台由旋转电机带动在360°范围内进行自由旋转。

    进一步的,所述磨削平台的上端面上还设置有一挡料板,所述挡料板为一环形板,且该环形板位于各个工件装夹座的内侧。

    进一步的,所述工件装夹座包括一安装在磨削平台上的装夹底座,在装夹底座的上端面的中部位置安装有一竖直向上延伸的定位柱,所述定位柱呈倒t字形状,在装夹底座的上端面上位于定位柱的周围还安装有三个呈品字形分布的气动夹爪,在装夹底座的上端面上位于定位柱与气动夹爪之间还设置有三个呈品字形分布的支撑螺栓。

    进一步的,所述气动夹爪靠近定位柱一侧的端面呈波浪状或锯齿状,且气动夹爪端面的波浪状或锯齿状沿着竖直方向延伸。

    进一步的,在构成保护罩壳中的其中一个隔板上还开有检修门。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的磨削系统,通过加工组件、磨削组件、保护组件的相互配合,从而实现了对球窝棱边的自动磨削,无需再由人工磨削,非常的方便,大大减少了人工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强度。

    保护组件的设计,采用数个隔板的配合将加工组件与磨削组件均保护在内,一是为了避免外界对两者的干扰,另一个方面也是为了避免磨削过程中产生的废屑四处飞溅,而影响到周围的环境;而隔板上的上下料口的设计,则是为了方便人员在保护罩壳外进行上下料,而不需要进入保护罩壳内。

    对于磨削平台设计,采用矩形板与圆形板两种不同的设计,当磨削平台为矩形板时,在进行磨削加工时,磨削平台只需进行旋转一次,即可实现磨削平台上的单批次的所有工件的加工,减少了加工过程中磨削平台的旋转次数;而当磨削平台为圆形板时,在进行磨削加工时,磨削平台的旋转量均为定量值,而且磨削机器人每次都进行定点加工,无需来回移动,对于程序的设计以及部件的动作控制都非常的方便。

    挡料板的设计,则是为了对正在加工的工件进行隔离,避免磨削过程中产生的废屑从上下料口处飞溅出保护罩壳外,而影响到周边环境。

    工件装夹座的设计,通过装夹底座、定位柱、气动夹爪、支撑螺栓之间的配合共同实现对工件的装夹,确保工件的夹紧;而将气动夹爪靠近定位柱一侧的端面设计为波浪状或锯齿状,从而能够更好的实现对工件的装夹,避免因工件表面平面度的影响而导致装夹不稳。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复合绝缘子球窝金具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球窝加工用磨削系统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磨削平台的第一种结构形态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磨削平台的第二种结构形态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工件装夹座的正视图。

    图6为本发明中工件装夹座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实施例可以使本专业的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发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如图2-图6所示的一种球窝加工用磨削系统,包括

    一加工组件,加工组件包括一磨削平台1,该磨削平台1的底端支撑在一加工机座11上,在磨削平台1的上端面上安装有若干工件装夹座2,磨削平台1由一安装在加工机座11内的旋转电机驱动进行转动,在磨削平台1的底面与加工机座11之间还设置有回转轴承,从而方便磨削平台1的旋转。

    在本发明中,磨削平台1有两种不同的结构形态:

    如图3所示的示意图可知,磨削平台1的第一种结构形态为:磨削平台1为一矩形板,安装在磨削平台1上的各个工件装夹座2分为两组,两组工件装夹座组分别安装在磨削平台1的长轴方向的两侧,每组工件装夹座组由数个沿着磨削平台1的幅宽方向的工件装夹座共同组成,磨削平台1由旋转电机带动进行单次180°旋转。当磨削平台1为矩形板时,在进行磨削加工时,磨削平台1只需进行旋转一次,即可实现磨削平台1上的单批次的所有工件的加工,可减少加工过程中磨削平台1的旋转次数。

    在磨削平台1的上端面上还设置有一挡料板12,该挡料板12位于磨削平台1的中部位置,并将两组工件装夹座组分隔开,挡料板12为一矩形板,挡料板12沿着磨削平台1的幅宽方向延伸,且挡料板12的两侧均伸出磨削平台1的幅宽方向的两侧,在挡料板12的底端具有一水平的第一翻边结构,从而方便挡料板12通过螺栓固定在磨削平台1的上端面,在挡料板12的两侧同样也分别具有一第二翻边结构,从而形成加强结构,确保整个挡料板12的结构强度,且挡料板12的第一翻边结构、第二翻边结构均位于挡料板12的同一侧,并呈u形状分布。挡料板12的设计,则是为了对正在加工的工件进行隔离,避免磨削过程中产生的废屑从上下料口处飞溅出保护罩壳外,而影响到周边环境。

    如图4所示的示意图可知,磨削平台1的第二种结构形态为:磨削平台1为一圆形板,各个工件装夹座2沿着磨削平台1的圆周方向并列分布,磨削平台1由旋转电机带动在360°范围内进行自由旋转。当磨削平台1为圆形板时,在进行磨削加工时,磨削平台1的旋转量均为定量值,而且磨削机器人每次都进行定点加工,无需来回移动,对于程序的设计以及部件的动作控制都非常的方便,而且磨削平台1为圆形板时,磨削平台1会不停的旋转,从而实现连续化加工。

    在磨削平台1的上端面上还设置有一挡料板12,挡料板12为一环形板,且该环形板位于各个工件装夹座2的内侧。挡料板12的设计,则是为了对正在加工的工件进行隔离,避免磨削过程中产生的废屑从上下料口处飞溅出保护罩壳外,而影响到周边环境。

    在本实施例中,在进行磨削平台1设计时,将磨削平台1的中部位置做低,从而使得磨削平台1安装工件装夹座处的位置凸出,从而一个阶梯结构,如图1所示,这样的设计,方便后续对磨削平台1上的铁屑进行清理。

    如图5、图6所示的示意图可知,工件装夹座2包括一安装在磨削平台1上的装夹底座21,在装夹底座21的上端面的中部位置安装有一竖直向上延伸的定位柱22,定位柱22呈倒t字形状,在装夹底座21的上端面上位于定位柱22的周围还安装有三个呈品字形分布的气动夹爪23,在本实施例中,气动夹爪23为现有市场上常规的气动式夹爪,对于其具体结构及工作原理在此就不再详述,同时在磨削平台1的侧端还安装有与各个气动夹爪23箱一一对应的启闭开关,在装夹底座21的上端面上位于定位柱22与气动夹爪23之间还设置有三个呈品字形分布的支撑螺栓24,支撑螺栓24与装夹底座21之间螺纹固定,采用这样的设计,从而可调节支撑螺栓24的上下高度,以方便与不同尺寸的球窝工件进行配合。工件装夹座的设计,通过装夹底座21、定位柱22、气动夹爪23、支撑螺栓24之间的相互配合共同实现对工件的装夹,确保工件的夹紧。

    在气动夹爪23靠近定位柱22一侧的端面呈波浪状或锯齿状,且气动夹爪23端面的波浪状或锯齿状沿着竖直方向延伸。将气动夹爪23靠近定位柱22一侧的端面设计为波浪状或锯齿状,从而能够更好的实现对工件的装夹,避免因工件表面平面度的影响而导致装夹不稳。

    一磨削组件,磨削组件包括一设置在磨削平台1旁侧的磨削机器人3,在磨削机器人3上安装有磨削头31,在本实施例中,对于磨削机器人3与磨削头31均采用现有市场上常规的机器人与磨削头,其具体结构与工作原理在此就不再详述。

    一保护组件,保护组件包括一保护罩壳4,该保护罩壳4为一由数个隔板共同构成的上端开口的半封闭空心容器,加工组件与磨削组件均置于保护罩壳4内,在靠近磨削平台1的一个隔板上还开有一上下料口,且磨削平台1从上下料口处伸出保护罩壳4外,磨削平台1伸出保护罩壳4外的部分为上下料区域,磨削平台1位于保护罩壳4内的部位为磨削区域。保护组件的设计,采用数个隔板的配合将加工组件与磨削组件均保护在内,一是为了避免外界对加工组件与磨削组件的干扰,另一个方面也是为了避免磨削过程中产生的废屑四处飞溅,而影响到周围的环境;而隔板上的上下料口的设计,则是为了方便人员在保护罩壳4外进行上下料,而不需要进入保护罩壳4内。

    在构成保护罩壳4中的其中一个隔板上还开有检修门。对于检修门的设计,则是为了方便人员进入保护罩壳内对加工组件、磨削组件等进行维护等。

    工作原理:在进行加工时,首先,由人员在保护罩壳4外,对位于磨削平台1的上下料区域处的各个工件装夹座2进行上料,通过对应的启闭开关将三个气动夹爪23向外打开,然后,将球窝工件上的孔对准定位柱22后放置,并将球窝工件的底面支撑在支撑螺栓24上,然后再驱动对应的启闭开关将三个气动夹爪23向内收拢,从而实现对球窝工件的夹紧,然后由旋转电机驱动磨削平台1进行转动;

    若磨削平台1为矩形板,则在位于上下料区域处的一组工件装夹座组上料结束后,由旋转电机驱动磨削平台1转动180°,使得两组工件装夹座组进行对换,然后,由磨削机器人3对上料好的工件装夹座组中的各个球窝工件依次打磨,而人员同时对另一组工件装夹座组进行上料,并在磨削机器人3对上料好的工件装夹座组中的所有的球窝工件均加工好后,再由旋转电机驱动磨削平台1转动180°,使得两组工件装夹座组再次进行对换,由磨削机器人3对另一组工件装夹座组上的各个球窝工件进行加工,人员对已经加工好的球窝工件进行取料,以及再次上料。如此反复。

    若磨削平台1为圆形板,则根据磨削平台1上安装的工件装夹座的数量来设计旋转电机单次旋转的角度,再根据磨削机器人3对单个球窝加工打磨的时间设计好旋转电机旋转的频率,然后由旋转电机带动磨削平台1按照设计好的频率以及旋转角度进行连续工作,在这一过程中,由人员对上下料区域处的工件装夹座进行上料,当装夹有球窝工件的工件装夹座旋转至根据磨削机器人3处时,由根据磨削机器人3对其进行加工,并随着磨削平台1的旋转,当加工好的球窝工件再次旋转至上下料区域处时,再由人工取下加工好的球窝工件,并再次装夹一个待加工的球窝金具,如此反复。

    在本发明中,还可以在磨削平台1位于上下料区域处再配备一个机器人进行上下料,从而可进一步减少人工。

    本发明的磨削系统,通过加工组件、磨削组件、保护组件的相互配合,从而实现了对球窝棱边的自动磨削,无需再由人工磨削,非常的方便,大大减少了人工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强度。

    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球窝加工用磨削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加工组件,所述加工组件包括一磨削平台,在磨削平台的上端面上安装有若干工件装夹座,所述磨削平台由一旋转电机驱动进行转动;

    一磨削组件,所述磨削组件包括一设置在磨削平台旁侧的磨削机器人,在磨削机器人上安装有磨削头;

    一保护组件,所述保护组件包括一保护罩壳,该保护罩壳为一由数个隔板共同构成的上端开口的半封闭空心容器,加工组件与磨削组件均置于保护罩壳内,在靠近磨削平台的一个隔板上还开有一上下料口,且磨削平台从上下料口处伸出保护罩壳外,所述磨削平台伸出保护罩壳外的部分为上下料区域,位于保护罩壳内的部位为磨削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窝加工用磨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磨削平台为一矩形板,安装在磨削平台上的各个工件装夹座分为两组,两组工件装夹座组分别安装在磨削平台的长轴方向的两侧,每组工件装夹座组由数个沿着磨削平台的幅宽方向的工件装夹座共同组成,所述磨削平台由旋转电机带动进行单次180°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球窝加工用磨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磨削平台的上端面上还设置有一挡料板,该挡料板位于磨削平台的中部位置,并将两组工件装夹座组分隔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窝加工用磨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磨削平台为一圆形板,各个工件装夹座沿着磨削平台的圆周方向并列分布,所述磨削平台由旋转电机带动在360°范围内进行自由旋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球窝加工用磨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磨削平台的上端面上还设置有一挡料板,所述挡料板为一环形板,且该环形板位于各个工件装夹座的内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窝加工用磨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装夹座包括一安装在磨削平台上的装夹底座,在装夹底座的上端面的中部位置安装有一竖直向上延伸的定位柱,所述定位柱呈倒t字形状,在装夹底座的上端面上位于定位柱的周围还安装有三个呈品字形分布的气动夹爪,在装夹底座的上端面上位于定位柱与气动夹爪之间还设置有三个呈品字形分布的支撑螺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球窝加工用磨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夹爪靠近定位柱一侧的端面呈波浪状或锯齿状,且气动夹爪端面的波浪状或锯齿状沿着竖直方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窝加工用磨削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构成保护罩壳中的其中一个隔板上还开有检修门。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球窝加工用磨削系统,包括一加工组件,所述加工组件包括一磨削平台,在磨削平台的上端面上安装有若干工件装夹座;一磨削组件,包括一设置在磨削平台旁侧的磨削机器人,在磨削机器人上安装有磨削头;一保护组件,包括一保护罩壳,该保护罩壳为一由数个隔板共同构成的上端开口的半封闭空心容器,加工组件与磨削组件均置于保护罩壳内,在靠近磨削平台的一个隔板上还开有一上下料口,且磨削平台从上下料口处伸出保护罩壳外。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加工组件、磨削组件、保护组件的相互配合,从而实现了对球窝棱边的自动磨削,无需再由人工磨削,非常的方便,大大减少了人工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强度。

    技术研发人员:征大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如皋市大生线路器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0.28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664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