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7-07  185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811266682.5、申请日为2018年10月29日、发明名称为“监控系统”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发明涉及一种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有一种监控摄像系统具备网络摄像头和显示装置。网络摄像头包含拍摄单元、控制单元和通信部。拍摄单元包含图像获得部和视频发送控制部。图像获得部获得由拍摄元件拍摄的拍摄图像。视频发送控制部对拍摄图像进行编码得到视频,并将视频发送给显示装置。控制单元包含物体检测处理部、事件检测处理部和事件发送控制部。物体检测处理部对人体等物体进行检测。事件检测处理部基于由物体检测处理部检测到的物体状态,检测“移去”或“恶作剧(干扰拍摄)”等事件的发生。物体状态例如以物体覆盖率来表示,物体覆盖率是指物体在画面上规定区域中所占的比例。事件发送控制部基于事件检测处理部的检测结果,生成事件信息。通信部将事件发送控制部所生成的事件信息发送给显示装置。

    然而,上述的监控摄像系统中,产生若干个事件时,全部的事件信息显示在显示装置中。管理员必须要确认所显示的全部事件信息内容,使管理员的确认工作的负担增大。其结果,可能遗漏重要的事件信息,从而使事件的检测精度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监控系统,该监控系统能够减轻管理员的操作负担并抑制事件检测精度的下降。

    本发明所涉及的监控系统进行事件的检测。所述监控系统具备:第一拍摄装置、第二拍摄装置和控制部。所述第一拍摄装置对第一拍摄区域进行拍摄,并生成表示第一拍摄图像的第一拍摄图像数据。所述第二拍摄装置对不同于所述第一拍摄区域的第二拍摄区域进行拍摄,并生成表示第二拍摄图像的第二拍摄图像数据。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第一拍摄图像数据,进行所述事件的检测。所述事件包含前置事件和后置事件,所述后置事件是在所述前置事件结束之后进行检测的事件。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第一拍摄图像数据和所述第二拍摄图像数据,进行所述前置事件的检测。所述前置事件是指对所述第一拍摄区域中的拍摄进行干扰的干扰拍摄行为。所述控制部计算第一干扰区域率,并基于所述第一干扰区域率是否是阈值以上,来决定是否将所述干扰拍摄行为检测为所述前置事件,其中,所述第一干扰区域率表示发生所述干扰拍摄行为的第一干扰区域在所述第一拍摄区域中所占的比例。所述控制部计算第二干扰区域率,所述第二干扰区域率表示发生所述干扰拍摄行为的第二干扰区域在所述第二拍摄区域中所占的比例。在所述第一干扰区域率是所述阈值以上且所述第二干扰区域率不是所述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检测到所述前置事件。

    本发明所涉及的监控系统进行事件的检测。监控系统具备:第一拍摄装置、第二拍摄装置和控制部。所述第一拍摄装置对第一拍摄区域进行拍摄,并生成表示第一拍摄图像的第一拍摄图像数据。所述第二拍摄装置对不同于所述第一拍摄区域的第二拍摄区域进行拍摄,并生成表示第二拍摄图像的第二拍摄图像数据。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第一拍摄图像数据,进行所述事件的检测。所述事件包含前置事件和后置事件,所述后置事件是在所述前置事件结束之后进行检测的事件。所述前置事件是指所述第一拍摄区域中的人为干扰行为。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第一拍摄图像数据和所述第二拍摄图像数据,进行所述前置事件的检测。

    根据本发明,能够减轻管理员的操作负担,并抑制事件检测精度的下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监控系统的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事件检测处理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拍摄图像的一个例子。

    图4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拍摄图像的第一其它例。

    图5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拍摄图像的第二其它例。

    图6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拍摄图像的第三其它例。

    图7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前置事件检测处理的流程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后置事件检测处理的流程图。

    图9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事件检测时间和通知时间。

    图10表示比较例所涉及的事件检测时间和通知时间。

    图1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二所涉及的监控系统的结构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二所涉及的第一拍摄图像和第二拍摄图像的一个例子。

    图1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二所涉及的第一拍摄图像和第二拍摄图像的第一其它例。

    图14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二所涉及的第一拍摄图像和第二拍摄图像的第二其它例。

    图15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二所涉及的前置事件检测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监控系统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图中对相同或者相当的部分使用同样的附图标记,不再重复说明。

    [实施方式一]

    首先,参照图1,对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监控系统100进行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监控系统100的结构图。

    如图1所示,监控系统100具备第一摄像头1和控制装置5。第一摄像头1是第一拍摄装置的一个例子。

    第一摄像头1具备拍摄元件11、摄像头通信部12、摄像头存储部13和摄像头控制部14。摄像头控制部14是控制部的一个例子。

    拍摄元件11进行拍摄区域的拍摄。拍摄元件11生成表示拍摄图像的数据,并将该数据发送给摄像头控制部14。以下,表示拍摄图像的数据记载为“拍摄图像数据”。拍摄元件11例如是ccd(chargecoupleddevice)图像传感器或者cmos(complementarymetaloxidesemiconductor)图像传感器。

    电子设备中装备了利用相同通信方式(协议)的通讯机时,摄像头通信部12能够与电子设备进行通信。摄像头通信部12通过lan(localareanetwork)等网络与控制装置5进行通信。摄像头通信部12例如是网络适配器之类的通信模块(通信机器)。本实施方式中,摄像头通信部12将拍摄图像数据发送给控制装置5。

    摄像头存储部13对各种数据进行存储。摄像头存储部13由半导体存储器构成。半导体存储器例如构成ram(randomaccessmemory)和rom(readonlymemory)。

    摄像头控制部14通过执行存储在摄像头存储部13中的摄像头控制程序,对第一摄像头1的各部件的动作进行控制。摄像头控制部14例如由mpu(microprocessingunit)之类的处理器构成。

    摄像头控制部14基于拍摄图像数据,对检测范围中的拍摄图像的变化进行检测。摄像头控制部14例如通过背景差分法对拍摄图像的变化进行检测。或者,摄像头控制部14通过帧间差分法对拍摄图像的变化进行检测。检测范围由管理员预先设定。表示检测范围的数据存储在摄像头存储部13中。

    本实施方式中,摄像头控制部14检测到检测范围中的拍摄图像的变化时,将变化数据发送给控制装置5。变化数据表示检测到了检测范围中的拍摄图像数据的变化。

    控制装置5具备装置通信部51、输入装置52、输出装置53、装置存储部54和装置控制部55。装置通信部51和输出装置53是通知部的一个例子。装置存储部54是存储部的一个例子。装置控制部55是控制部的一个例子。控制装置5例如是服务器。

    电子设备中装备了利用相同通信方式(协议)的通讯机时,装置通信部51能够与电子设备进行通信。装置通信部51通过lan等网络与摄像头通信部12进行通信。装置通信部51例如是网络适配器之类的通信模块(通信机器)。本实施方式中,装置通信部51接收来自摄像头通信部12的拍摄图像数据。还有,在摄像头控制部14检测到拍摄图像的变化时,装置通信部51接收来自摄像头通信部12的变化数据。

    输入装置52受理使用者对控制装置5输入的指示。本实施方式中,输入装置52包含键盘和鼠标。另外,输入装置52可以包含触摸传感器。

    输出装置53基于装置通信部51所接收的拍摄图像数据,输出拍摄图像。本实施方式中,输出装置53包含液晶显示器之类的显示器。

    装置存储部54进行各种数据的存储。装置存储部54由存储设备和半导体存储器构成。存储设备例如由hdd(harddiskdrive)和/或ssd(solidstatedrive)构成。半导体存储器例如构成ram和rom。本实施方式中,装置存储部54存储表示第一标识541和第二标识542的数据。以下,表示第一标识541的数据记载为“第一标识数据”,表示第二标识542的数据记载为“第二标识数据”。第一标识541和第二标识542各自在激活状态与休眠状态之间进行变化。

    装置存储部54存储认证用图像数据和背景基准数据。认证用图像数据表示用于认证被检测体的图像,被检测体是管理员预先设定的检测对象。背景基准数据表示基准背景图像,基准背景图像作为拍摄图像的基准。本实施方式中,基准背景图像表示第一摄像头1所拍摄的拍摄区域中设置被检测体之前的状态。

    装置控制部55通过执行存储在装置存储部54中的装置控制程序,对控制装置5的各部件的动作进行控制。装置控制部55例如由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之类的处理器构成。

    装置控制部55受理管理员对检测范围和被检测体的设定。装置控制部55例如使输出装置53显示设定画面,设定画面用于设定检测范围和被检测体。在输入装置52显示设定画面时,管理员通过对输入装置52进行操作,设定被检测体以及围绕被检测体的检测范围。表示检测范围的数据通过装置通信部51发送到摄像头通信部12。在摄像头通信部12接收到表示检测范围的数据后,摄像头控制部14将表示检测范围的数据存储在摄像头存储部13中。摄像头控制部14基于摄像头存储部13中存储的表示检测范围的数据,对拍摄图像的变化进行检测。

    在输入装置52受理了拍摄图像的输出指示时,装置控制部55基于装置通信部51所接收的拍摄图像数据,使输出装置53进行拍摄图像的输出。或者,装置控制部55基于装置存储部54中存储的拍摄图像数据,使输出装置53进行拍摄图像的输出。

    在装置通信部51接收到变化数据时,装置控制部55执行事件检测处理,进行事件的检测。事件检测处理包含前置事件检测处理和后置事件检测处理。前置事件检测处理是用于检测前置事件的处理。后置事件检测处理是用于检测后置事件的处理。后置事件检测处理在前置事件结束之后被执行。本实施方式中,前置事件是“干扰拍摄行为”。后置事件是“被检测体的移去行为”。另外,被检测体例如是“设置在公共场所的物体”。

    在装置通信部51接收到变化数据时,装置控制部55执行事件检测处理。具体来说,装置控制部55判断第一标识541是否是休眠状态。判断为第一标识541是休眠状态时,装置控制部55执行前置事件检测处理和后置事件检测处理。还有,判断为第一标识541不是休眠状态时,装置控制部55执行后置事件检测处理。

    前置事件检测处理中,装置控制部55基于第一干扰区域率d1,检测干扰拍摄行为的发生(有无)。具体来说,装置控制部55判断第一干扰区域率d1是否是第一阈值以上。第一阈值是阈值的一个例子。第一阈值例如由管理员预先设定。第一阈值例如是70%。

    第一干扰区域率d1表示第一干扰区域在拍摄图像中所占的比例。第一干扰区域是进行干扰拍摄行为的区域。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干扰区域是指干扰拍摄的物体的图像区域。干扰拍摄的物体例如是人体。

    基于装置存储部54中存储的背景基准数据以及拍摄图像数据,计算第一干扰区域率d1。具体来说,第一干扰区域率d1是背景基准数据与拍摄图像数据的不匹配率。具体来说,第一干扰区域率d1是指:拍摄图像中,与基准背景图像中的像素不同的像素所占的数量比例。装置控制部55例如利用图案匹配方法对基准背景图像(由背景基准数据表示)与拍摄图像进行比较,来计算第一干扰区域率d1。

    在判断为第一干扰区域率d1是第一阈值以上时,装置控制部55判断为检测到了干扰拍摄行为的发生(检测到前置事件),使第一标识541从休眠状态变为激活状态。还有,在第一标识541变为激活状态时,装置控制部55将拍摄图像数据存储在装置存储部54中。另外,在判断为第一干扰区域率d1不是第一阈值以上时,装置控制部55执行后置事件检测处理,并且不进行使第一标识541变为激活状态的操作。

    后置事件检测处理中,装置控制部55基于装置存储部54中存储的认证用图像数据,在拍摄图像中检索被检测体图像3,判断拍摄图像中是否包含被检测体图像3。具体来说,装置控制部55通过比较认证用图像数据与拍摄图像数据,判断拍摄图像中是否包含被检测体图像3。更具体地来说,认证用图像数据表示认证用图像,装置控制部55根据拍摄图像中是否存在与认证用图像的匹配率为第二阈值以上的图像,判断被检测体图像3是否在拍摄图像中。第二阈值例如由管理员设定。第二阈值例如是70%。

    在判断为拍摄图像中不含被检测体图像3时,装置控制部55判断为检测到发生了被检测体的移去行为(检测到后置事件),使第二标识542从休眠状态变为激活状态。还有,在第一标识541是激活状态的情况下,装置控制部55使第二标识542变为激活状态时,将“连续事件发生信息”通知给管理员。连续事件发生信息表示发生了连续事件。本实施方式中,装置控制部55使输出装置53进行连续事件发生信息的输出。另一方面,在判断为拍摄图像中包含被检测体图像3时,装置控制部55判断为没有发生被检测体的移去行为(没有检测到后置事件)。在第一标识541是激活状态的情况下,装置控制部55判断为没有发生被检测体的移去行为时,使第一标识541从激活状态变为休眠状态,并且不进行使第二标识542变为激活状态的操作。在使第一标识541变为休眠状态时,装置控制部55删除装置存储部54中存储的拍摄图像数据。

    接下来,参照图1和图2,进一步对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事件检测处理进行说明。图2是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事件检测处理的流程图。在装置通信部51接收到变化数据时,开始事件检测处理。

    如图2所示,在装置通信部51接收到变化数据时,装置控制部55判断第一标识541是否是休眠状态(步骤s102)。在判断为第一标识541是休眠状态时(步骤s102:yes),装置控制部55执行前置事件检测处理(步骤s104)。然后,装置控制部55执行后置事件检测处理(步骤s106),再结束事件检测处理。另一方面,在判断为第一标识541不是休眠状态时(步骤s102:no),装置控制部55执行后置事件检测处理(步骤s106),再结束事件检测处理。

    接下来,参照图1~图4,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前置事件检测处理进行说明。图3和图4中,干扰拍摄行为作为前置事件被检测。另外,在检测到前置事件之前,第一标识541和第二标识542都是休眠状态。

    图3是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拍摄图像sg1的一个例子。图4是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拍摄图像sg1的第一其它例。具体来说,图4表示图3所示的拍摄区域中出现多个人之后的拍摄图像sg1。图4的拍摄图像sg1的第一干扰区域率d1是第一阈值以上。

    如图3所示,拍摄图像sg1包含表示灭火器的灭火器图像gf和表示挂画的挂画图像gp1。换言之,第一摄像头1(拍摄元件11)对设置了灭火器和挂画的拍摄区域进行拍摄。管理员通过操作输入装置52,从拍摄图像sg1所含的物体图像中,设定被检测体(表示被检测体的图像3)。还有,管理员通过操作输入装置52,设定检测范围4,检测范围4围绕表示被检测体的图像3。本实施方式中,管理员将“灭火器”设定为被检测体。以下,表示被检测体的图像3记载为“被检测体图像3”。

    如图3和图4所示,多个人出现在拍摄区域后,拍摄图像sg1中出现了表示多个人体的人体图像gh。多个人来到被检测体(灭火器)的周围后,检测范围4中的拍摄图像sg1就发生变化。因此,摄像头控制部14就检测到检测范围4中的拍摄图像sg1的变化,并通过摄像头通信部12将变化数据发送给装置通信部51。装置通信部51接收到变化数据时,装置控制部55执行事件检测处理。图3和图4的例子中,第一标识541是休眠状态。因此,装置控制部55执行前置事件检测处理。具体来说,装置控制部55基于装置存储部54中存储的背景基准数据以及拍摄图像数据,计算第一干扰区域率d1,并判断第一干扰区域率d1是否是第一阈值以上。图4的例子中,第一干扰区域率d1是第一阈值以上。因此,装置控制部55检测到发生了干扰拍摄行为。检测到发生了干扰拍摄行为(前置事件)时,装置控制部55使第一标识541从休眠状态变为激活状态,然后结束前置事件检测处理。

    接下来,参照图1~图5,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后置事件检测处理进行说明。图5中,被检测体的移去行为作为后置事件被检测到。

    图5是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拍摄图像sg1的第二其它例。图6是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拍摄图像sg1的第三其它例。具体来说,图5和图6表示多个人离开图4所示的拍摄区域后的拍摄图像sg1。换言之,图5和图6表示干扰拍摄行为结束之后的拍摄图像sg1。另外,图5和图6的例子中,由于多个人已离开,因此拍摄图像sg1的第一干扰区域率d1不是第一阈值以上。还有,第一标识541是激活状态,第二标识542是休眠状态。另外,图5中的双点划线表示移去前的被检测体图像3。

    如图4~图6所示,多个人离开拍摄区域后,多个人体图像gh从拍摄图像sg1中消失,检测范围4中的拍摄图像sg1发生变化。因此,摄像头控制部14就检测到检测范围4中的拍摄图像sg1的变化,并通过摄像头通信部12将变化数据发送给装置通信部51。装置通信部51接收到变化数据时,装置控制部55执行事件检测处理。图4~图6的例子中,第一标识541是激活状态。因此,装置控制部55执行后置事件检测处理。具体来说,装置控制部55将认证用图像数据与拍摄图像数据进行比较,根据拍摄图像sg1中是否存在与认证用图像的匹配率是第二阈值以上的图像,判断被检测体图像3是否在拍摄图像sg1中。

    如图5所示,在拍摄图像sg1中不存在与认证用图像的匹配率是第二阈值以上的图像的情况下,装置控制部55检测到发生了被检测体的移去行为(后置事件)。检测到发生了被检测体的移去行为时,装置控制部55使第二标识542从休眠状态变为激活状态。第二标识542变为激活状态时,装置控制部55将连续事件发生信息通知给管理员,然后结束后置事件检测处理。

    另外,如图6所示,在拍摄图像sg1中存在与认证用图像的匹配率是第二阈值以上的图像的情况下,装置控制部55不进行连续事件发生信息的通知,并结束后置事件检测处理。

    接下来,参照图1~图7,进一步对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前置事件检测处理进行说明。图7是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前置事件检测处理的流程图。在装置控制部55判断为第一标识541是休眠状态时(图2的步骤s102:yes),开始前置事件检测处理。

    如图7所示,在判断为第一标识541是休眠状态时,装置控制部55判断第一干扰区域率d1是否是第一阈值以上(步骤s202)。在判断为第一干扰区域率d1是第一阈值以上时(步骤s202:yes),装置控制部55判断为检测到了干扰拍摄行为,使第一标识541变为激活状态(步骤s204),然后结束前置事件检测处理。另一方面,在判断为第一干扰区域率d1不是第一阈值以上时(步骤s202:no),装置控制部55不进行使第一标识541变为激活状态的操作,并结束前置事件检测处理。

    接下来,参照图8,进一步对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后置事件检测处理进行说明。图8是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后置事件检测处理的流程图。前置事件检测处理结束后(图2的步骤s104),开始后置事件检测处理。或者,在事件检测处理中判断为第一标识541不是休眠状态时(图2的步骤s102:no),开始后置事件检测处理。

    如图8所示,装置控制部55判断拍摄图像sg1中是否含有被检测体图像3(步骤s302)。具体来说,认证用图像数据表示认证用图像,装置控制部55根据拍摄图像sg1中是否存在与认证用图像的匹配率是第二阈值以上的图像,判断被检测体图像3是否在拍摄图像sg1中。

    在判断为拍摄图像sg1中不含被检测体图像3时(步骤s302:no),装置控制部55判断为发生了被检测体的移去行为,使第二标识542变为激活状态(步骤s304)。然后,装置控制部55判断第一标识541是否是休眠状态(步骤s306)。在判断为第一标识541不是休眠状态时(步骤s306:no),装置控制部55将连续事件发生信息通知给管理员(步骤s308)。具体来说,装置控制部55使输出装置53输出连续事件发生信息,然后结束后置事件检测处理。另一方面,在判断为第一标识541是休眠状态时(步骤s306:yes),装置控制部55不进行连续事件发生信息的通知,并结束后置事件检测处理。

    另一方面,在判断为拍摄图像sg1中含有被检测体图像3时(步骤s302:yes),装置控制部55使第一标识541变为休眠状态(步骤s310),然后结束后置事件检测处理。

    接下来,参照图9,对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事件检测时间与通知时间的关系进行说明。图9表示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事件检测时间和通知时间。具体来说,图9表示事件检测时间与连续事件发生信息的通知之间的关系。另外,图9中的横轴表示时间(t)。

    如图9所示,在时刻t0,前置事件和后置事件都没有发生。在时刻t0,第一标识541和第二标识542是休眠状态。在时刻t1,发生前置事件,检测到前置事件。还有,在时刻t2,前置事件结束。在时刻t3,发生后置事件,检测到后置事件。

    在时刻t1,事件(前置事件)发生后,执行前置事件检测处理,第一标识541从休眠状态变为激活状态。

    在时刻t2,前置事件结束,维持第一标识541的状态(第一标识541维持在激活状态),执行后置事件检测处理。其结果,第二标识542从休眠状态变为激活状态,连续事件发生信息被通知给管理员。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中,在前置事件结束之后检测到后置事件时,连续事件发生信息被通知给管理员。

    接下来,参照图10,对比较例所涉及的事件检测时间与通知时间的关系进行说明。比较例中,以第一事件结束之后检测到第二事件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图10表示比较例所涉及的事件检测时间和通知时间。比较例中,管理员设定or条件或者and条件,作为执行通知的通知条件。or条件是指:在第一事件和第二事件中至少一个事件被检测到的情况下执行通知的条件。and条件是指:在第一事件和第二事件都被检测到的情况下执行通知的条件。

    如图10所示,比较例中,通知条件被设定为or条件的情况下,表示事件被检测到的信息在检测到第一事件的时刻通知给管理员,在检测到第二事件的时刻又通知给管理员。也就是说,比较例中,通知条件被设定为or条件的情况下,每当事件被检测到,表示事件被检测到的信息就通知给管理员。因此,通知给管理员的信息过多,使管理员的确认工作的负担增大。其结果,可能遗漏重要的信息。

    还有,比较例中,通知条件被设定为and条件的情况下,由于在检测到第一事件的期间(t1~t2)没有检测到第二事件,因此表示事件被检测到的信息不会通知给管理员。还有,由于在检测到第二事件之前第一事件的检测就已结束,因此,即使检测到了第二事件,表示事件被检测到的信息也不会通知给管理员。因此,比较例中,通知条件被设定为and条件的情况下,有可能表示重大事件的信息不会通知给管理员,从而事件检测精度下降。

    相对于此,本实施方式中,在前置事件检测结束之后检测到后置事件的情况下,连续事件发生信息仅通知给管理员1次。后置事件是前置事件结束之后被检测的事件。本实施方式中,在没有检测到后置事件的情况下,连续事件发生信息不会通知给管理员。因此,例如,即使在由于人出现(聚集)而检测到干扰拍摄行为的情况下,在能够判断为前置事件结束之后(人离开后)没有发生被检测体(灭火器)的移去行为时,连续事件发生信息不会通知给管理员。另一方面,在前置事件结束之后(人离开后)判断为发生了被检测体的移去行为时,连续事件发生信息通知给管理员。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减轻管理员的操作负担,并抑制事件检测精度的下降。

    还有,在检测到事件的时刻将拍摄图像数据存储在存储区域中,在事件检测结束时将拍摄图像数据从存储区域中删除,使用这样的结构时,图10的比较例中,在通知条件被设定为or条件的情况下,在通知第二事件的时刻,检测到第一事件的时刻的拍摄图像数据已经从存储区域中删除。因此,管理员无法基于拍摄图像数据来确认第二事件发生前的情况。还有,图10的比较例中,在通知条件被设定为and条件的情况下,第一事件发生时的拍摄图像数据和第二事件发生时的拍摄图像数据没有存储在存储区域中。其结果,管理员可能无法确认事件发生的原因。

    相对于此,本实施方式中,装置控制部55检测到前置事件时,使第一标识541变为激活状态,将拍摄图像数据存储在装置存储部54中。直到第一标识541变为休眠状态为止,拍摄图像数据都存储在装置存储部54中。还有,第一标识541维持在激活状态,直到装置控制部55判断为没有发生被检测体的移去行为为止。换言之,直到装置控制部55判断为没有发生被检测体的移去行为为止,拍摄图像数据都存储在装置存储部54中。因此,降低了不能确认事件发生原因的可能性。

    如上所述,对实施方式一进行了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减轻管理员的操作负担,并抑制事件检测精度的下降。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装置控制部55接收到变化数据时,执行前置事件检测处理。不过,也可以在装置控制部55接收到变化数据时,判断干扰拍摄物体是否是移动物体,只在干扰拍摄物体是移动物体时执行前置事件检测处理。

    还有,本实施方式中,装置控制部55在前置事件检测处理结束后,执行后置事件检测处理。不过,例如装置控制部55也可以基于装置存储部54中预先存储的被检测体信息,执行后置事件检测处理。具体来说,被检测体信息表示被检测体是否可能被第三方移去。装置控制部55判断:被检测体信息是否表示被检测体可能被第三方移去。装置控制部55判断为被检测体信息表示被检测体可能被第三方移去时,执行后置事件检测处理。另一方面,装置控制部55判断为被检测体信息不是表示被检测体可能被第三方移去时,不执行后置事件检测处理。

    还有,本实施方式中,装置控制部55执行事件检测处理,不过也可以由摄像头控制部14执行事件检测处理(前置事件检测处理和后置事件检测处理)。

    还有,本实施方式中,以前置事件是干扰拍摄行为而后置事件是移去行为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只要后置事件是在前置事件结束之后进行检测的事件即可。例如,也可以是如下情况:在第一摄像头1具备改变拍摄区域的自动跟踪功能的情况下,前置事件是自动跟踪功能的执行,后置事件是被检测体的移去行为。

    还有,本实施方式中,装置控制部55判断为拍摄图像sg1中含有被检测体图像3时,使第一标识541变为休眠状态,不过也可以从装置控制部55判断为拍摄图像sg1中含有被检测体图像3时开始经过规定期间后,使第一标识541变为休眠状态。规定期间由管理员任意设定。规定期间例如是3秒钟。

    [实施方式二]

    接下来,参照图11~图15,对实施方式二所涉及的监控系统100进行说明。实施方式二中,摄像头是若干个,这点与实施方式一不同。还有,前置事件检测处理也与实施方式一不同。以下,对实施方式二中与实施方式一不同的事项进行说明,省略与实施方式一重复的部分的说明。

    首先,参照图11,对实施方式二所涉及的监控系统10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1是实施方式二所涉及的监控系统100的结构图。如图11所示,监控系统100还具备第二摄像头2。第二摄像头2与第一摄像头1拍摄不同的拍摄区域。以下,第一摄像头1的拍摄区域记载为“第一拍摄区域”,第二摄像头2的拍摄区域记载为“第二拍摄区域”。还有,第一摄像头1拍摄的拍摄图像sg1记载为“第一拍摄图像sg1”,第二摄像头2拍摄的拍摄图像sg2记载为“第二拍摄图像sg2”。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拍摄区域与第二拍摄区域相邻但彼此不重叠。另外,第二摄像头2是第二拍摄装置的一个例子。

    如图11所示,第二摄像头2具备拍摄元件11、摄像头通信部12、摄像头存储部13和摄像头控制部14。

    第二摄像头2所具备的拍摄元件11、摄像头通信部12、摄像头存储部13和摄像头控制部14的结构与第一摄像头1所具备的拍摄元件11、摄像头通信部12、摄像头存储部13和摄像头控制部14的结构大致相同。因此,省略第二摄像头2所具备的拍摄元件11、摄像头通信部12、摄像头存储部13和摄像头控制部14的结构说明。

    第二摄像头2所具备的摄像头通信部12将拍摄图像数据发送到装置通信部51。还有,第二摄像头2的摄像头控制部14检测到第二拍摄图像sg2的变化时,通过第二摄像头2的摄像头通信部12将变化数据发送到装置通信部51。

    本实施方式中,装置存储部54还存储第二拍摄图像sg2的背景基准数据,第二拍摄图像sg2的背景基准数据表示作为第二拍摄图像sg2的基准的背景图像。以下,第一拍摄图像sg1的基准背景图像记载为“第一基准背景图像”,表示第一基准背景图像的数据记载为“第一背景基准数据”。还有,第二拍摄图像sg2的基准背景图像记载为“第二基准背景图像”,表示第二基准背景图像的数据记载为“第二背景基准数据”。

    装置控制部55基于第一拍摄图像数据和第二拍摄图像数据,执行前置事件检测处理。具体来说,装置控制部55计算实施方式一(参照图1)中说明了的第一干扰区域率d1,同样地也计算第二干扰区域率d2,并基于第一干扰区域率d1和第二干扰区域率d2来检测前置事件。第二干扰区域率d2表示第二干扰区域在第二拍摄图像sg2中所占的比例。第二干扰区域是进行干扰拍摄行为的区域。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干扰区域是指干扰拍摄的物体的图像区域。干扰拍摄的物体例如是人体。

    基于装置存储部54中存储的第二背景基准数据以及拍摄图像数据,计算第二干扰区域率d2。具体来说,第二干扰区域率d2是第二背景基准数据与第二拍摄图像数据的不匹配率。具体来说,第二干扰区域率d2是指:第二拍摄图像sg2中,与第二基准背景图像中的像素不同的像素所占的数量比例。装置控制部55例如利用图案匹配方法对基准背景图像(由第二背景基准数据表示)与第二拍摄图像sg2进行比较,来计算第二干扰区域率d2。

    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干扰区域率d1是第一阈值以上且第二干扰区域率d2不是第一阈值以上的情况下,装置控制部55检测到干扰拍摄行为。

    接下来,参照图12~图14,对实施方式二所涉及的前置事件检测处理进行说明。图12~图14中,干扰拍摄行为作为前置事件被检测。另外,在检测到前置事件之前,第一标识541和第二标识542都是休眠状态。

    图12是实施方式二所涉及的第一拍摄图像sg1和第二拍摄图像sg2的一个例子。图12的例子中,第一拍摄图像sg1含有第一挂画图像gp1和灭火器图像gf。第二拍摄图像sg2含有表示第二挂画的第二挂画图像gp2。换言之,第一摄像头1对设置了灭火器和第一挂画的第一拍摄区域进行拍摄。第二摄像头2对设置了第二挂画的第二拍摄区域进行拍摄。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拍摄区域与第二拍摄区域相邻但彼此不重叠。

    图13是实施方式二所涉及的第一拍摄图像sg1和第二拍摄图像sg2的第一其它例。具体来说,图13表示图12所示的拍摄区域(第一拍摄区域和第二拍摄区域)中出现多个人之后的第一拍摄图像sg1和第二拍摄图像sg2。图14是实施方式二所涉及的第一拍摄图像sg1和第二拍摄图像sg2的第二其它例。具体来说,图14表示图12所示的拍摄区域(第一拍摄区域)中出现多个人之后的第一拍摄图像sg1和第二拍摄图像sg2。图13和图14中,多个人出现在第一拍摄区域时的第一干扰区域率d1为第一阈值以上。还有,图13中,多个人出现在第二拍摄区域时的第二干扰区域率d2是第一阈值以上。图14中,第二拍摄区域中人很少,第二干扰区域率d2不是第一阈值以上。

    如图12和图13所示,多个人出现在拍摄区域时,第一拍摄图像sg1中出现表示多个人体的人体图像gh。多个人来到被检测体(灭火器)的周围后,检测范围4中的第一拍摄图像sg1就发生变化。因此,第一摄像头1的摄像头控制部14就检测到检测范围4中的第一拍摄图像sg1的变化,并通过第一摄像头1的摄像头通信部12将变化数据发送给装置通信部51。

    装置通信部51接收到变化数据时,装置控制部55与实施方式一同样地执行事件检测处理。图13和图14的例子中,第一标识541是休眠状态。因此,装置控制部55执行前置事件检测处理。具体来说,装置控制部55基于装置存储部54中存储的第一背景基准数据以及第一拍摄图像数据,计算第一干扰区域率d1,并判断第一干扰区域率d1是否是第一阈值以上。图13的例子中,第一干扰区域率d1是第一阈值以上。

    本实施方式中,装置控制部55判断为第一干扰区域率d1是第一阈值以上之后,再基于装置存储部54中存储的第二背景基准数据以及第二拍摄图像数据,计算第二干扰区域率d2,并判断第二干扰区域率d2是否是第一阈值以上。图13的例子中,第二拍摄图像sg2中含有多个人体图像gh,第二干扰区域率d2是第一阈值以上。因此,装置控制部55判断为第二干扰区域率d2是第一阈值以上。本实施方式中,装置控制部55判断为第一干扰区域率d1是第一阈值以上且第二干扰区域率d2是第一阈值以上时,判断为没有发生干扰拍摄行为(前置事件)。

    另一方面,如图14所示,第二拍摄图像sg2只含有少数的人体图像gh。因此,装置控制部55判断为第二干扰区域率d2不是第一阈值以上。本实施方式中,装置控制部55判断为第一干扰区域率d1是第一阈值以上且第二干扰区域率d2不是第一阈值以上时,判断为发生了干扰拍摄行为。还有,装置控制部55判断为第一干扰区域率d1是第一阈值以上且第二干扰区域率d2不是第一阈值以上时,使第一标识541从休眠状态变为激活状态。

    接下来,参照图15,进一步对实施方式二所涉及的前置事件检测处理进行说明。图15是实施方式二所涉及的前置事件检测处理的流程图。如图15所示,装置控制部55判断为第一干扰区域率d1是第一阈值以上时(步骤s202:yes),基于第二背景基准数据和第二拍摄图像数据,计算第二干扰区域率d2,并判断第二干扰区域率d2是否是第一阈值以上(步骤s402)。装置控制部55判断为第二干扰区域率d2是第一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402:yes),或者判断为第一干扰区域率d1不是第一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202:no),不进行使第一标识541变为激活状态的操作,并结束前置事件检测处理。另一方面,装置控制部55判断为第二干扰区域率d2不是第一阈值以上时(步骤s402:no),判断为检测到干扰拍摄行为,使第一标识541变为激活状态(步骤s204),并结束前置事件检测处理。

    如上所述,对实施方式二进行了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装置控制部55基于若干个摄像头的拍摄图像(第一拍摄图像sg1和第二拍摄图像sg2),进行前置事件的检测。具体来说,在第一干扰区域率d1是第一阈值以上且第二干扰区域率d2不是第一阈值以上的情况下,装置控制部55检测到前置事件。只在第一拍摄图像sg1(含有被检测体图像3)中包含多个人体图像gh的情况下(第一拍摄区域中存在多个人而第二拍摄区域中只存在少数人的情况下),为了移去被检测体而进行干扰拍摄行为(人们聚集)的可能性较高。另一方面,即使是第一拍摄图像sg1中含有多个人体图像gh的情况,第一拍摄图像sg1以外的第二拍摄图像sg2(不含被检测体图像3的拍摄图像)中含有多个人体图像gh的情况下(第二拍摄区域中存在多个人的情况),人们不是为了移去被检测体而聚集的可能性较高。因此,在第一干扰区域率d1是第一阈值以上且第二干扰区域率d2是第一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换言之,在第一拍摄区域和第二拍摄区域都存在多个人的情况下,装置控制部55不判断为发生了干扰拍摄行为,不会检测到前置事件。其结果,能够提高事件检测精度。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以第一拍摄区域与第二拍摄区域彼此不重叠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第一拍摄区域与第二拍摄区域也可以彼此重叠。

    还有,本实施方式中,以第一拍摄区域与第二拍摄区域相邻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第一拍摄区域与第二拍摄区域也可以不相邻。

    如上所述,参照附图(图1~图15)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可以在不脱离其要旨的范围内以各种方式进行实施。还有,上述实施方式所示的各结构要素的结构只是一个例子,不是特别限定,可以在实质上不脱离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本发明实施方式中,说明了输出装置53输出连续事件发生信息的结构,不过只要连续事件发生信息能够通知给管理员即可,例如也可以通过装置通信部51以电子邮件的方式通知管理员。


    技术特征:

    1.一种监控系统,进行事件的检测,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拍摄装置,对第一拍摄区域进行拍摄,并生成表示第一拍摄图像的第一拍摄图像数据;

    第二拍摄装置,对不同于所述第一拍摄区域的第二拍摄区域进行拍摄,并生成表示第二拍摄图像的第二拍摄图像数据;以及

    控制部,对所述事件进行检测,

    所述事件包含前置事件和后置事件,所述后置事件是在所述前置事件结束之后进行检测的事件,

    所述前置事件是指对所述第一拍摄区域中的拍摄进行干扰的干扰拍摄行为,

    所述控制部计算第一干扰区域率,所述第一干扰区域率表示发生所述干扰拍摄行为的第一干扰区域在所述第一拍摄区域中所占的比例,

    所述控制部计算第二干扰区域率,所述第二干扰区域率表示发生所述干扰拍摄行为的第二干扰区域在所述第二拍摄区域中所占的比例,

    在所述第一干扰区域率是阈值以上且所述第二干扰区域率不是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检测到所述前置事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备存储部和通知部,

    所述存储部用来存储表示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的数据,

    所述通知部进行信息的通知,

    在检测到所述前置事件之前,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二标识都是休眠状态,

    所述控制部检测到所述前置事件时,将所述第一标识从所述休眠状态变为激活状态,在所述前置事件结束之后也将所述第一标识维持在所述激活状态,所述控制部检测到所述后置事件时,将所述第二标识从所述休眠状态变为所述激活状态,并使所述通知部进行连续事件发生信息的通知,所述连续事件发生信息表示发生了连续事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将所述第一标识变为所述激活状态时,使所述存储部对所述第一拍摄图像数据进行存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置事件是指设置在所述第一拍摄区域中的被检测体的移去行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存储部还存储被检测体信息,所述被检测体信息表示所述被检测体是否可能被第三方移去,

    在所述被检测体信息表示所述被检测体可能被第三方移去时,所述控制部进行所述后置事件的检测。

    6.一种监控系统,进行事件的检测,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拍摄装置,对第一拍摄区域进行拍摄,并生成表示第一拍摄图像的第一拍摄图像数据;

    第二拍摄装置,对不同于所述第一拍摄区域的第二拍摄区域进行拍摄,并生成表示第二拍摄图像的第二拍摄图像数据;以及

    控制部,基于所述第一拍摄图像数据,进行所述事件的检测,

    所述事件包含前置事件和后置事件,所述后置事件是在所述前置事件结束之后进行检测的事件,

    所述前置事件是指所述第一拍摄区域中的人为干扰行为,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第一拍摄图像数据和所述第二拍摄图像数据,进行所述前置事件的检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计算第一干扰区域率,并基于所述第一干扰区域率是否是阈值以上,来决定是否将所述人为干扰行为检测为所述前置事件,其中,所述第一干扰区域率表示发生所述人为干扰行为的第一干扰区域在所述第一拍摄区域中所占的比例,

    所述控制部计算第二干扰区域率,所述第二干扰区域率表示发生所述人为干扰行为的第二干扰区域在所述第二拍摄区域中所占的比例,

    在所述第一干扰区域率是所述阈值以上且所述第二干扰区域率不是所述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检测到所述前置事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备存储部和通知部,

    所述存储部用来存储表示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的数据,

    所述通知部进行信息的通知,

    在检测到所述前置事件之前,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二标识都是休眠状态,

    所述控制部检测到所述前置事件时,将所述第一标识从所述休眠状态变为激活状态,

    在所述前置事件结束之后也将所述第一标识维持在所述激活状态,所述控制部检测到所述后置事件时,将所述第二标识从所述休眠状态变为所述激活状态,并使所述通知部进行连续事件发生信息的通知,所述连续事件发生信息表示发生了连续事件。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监控系统。监控系统具备第一拍摄装置、第二拍摄装置和控制部。第一拍摄装置拍摄第一拍摄区域,生成表示第一拍摄图像的第一拍摄图像数据。第二拍摄装置拍摄第二拍摄区域,生成表示第二拍摄图像的第二拍摄图像数据。控制部基于第一拍摄图像数据和第二拍摄图像数据进行前置事件的检测,前置事件是指对第一拍摄区域中的拍摄进行干扰的干扰拍摄行为。控制部计算出发生干扰拍摄行为的第一干扰区域在第一拍摄区域中所占的比例,即第一干扰区域率,并计算出发生干扰拍摄行为的第二干扰区域在第二拍摄区域中所占的比例,即第二干扰区域率。在第一干扰区域率是阈值以上且第二干扰区域率不是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控制部检测到前置事件。

    技术研发人员:坂下文弥;平沼洋一;坂口翔一;藤原尚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2018.10.29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663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