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轨道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轨道车辆淋雨、洗车综合平台设备。
背景技术:
当前,轨道车辆的淋雨试验设备和洗车设备一般分开设置,当轨道车辆在车体车间生产完成后,进入淋雨间对车辆进行喷淋,以完成对车辆的气密性检测,由于淋雨间和车体车间之间有一定的距离,需要将车辆由车体车间倒入淋雨间再进行喷淋,不仅浪费时间,还会造成车体车辆淋雨试验与调试车辆淋雨试验的干涉。
另外,轨道车辆洗车时需专门设置洗车间,采用洗车工装进行洗车,但是当前的洗车工装的长度较短,在洗车的过程中需不断的移动工装,不仅需要较长时间,还会导致操作困难,大大降低了作业人员的作业效率。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综合平台设备,既能满足轨道车辆淋雨试验的需求,避免车体车辆淋雨试验与调试车辆淋雨试验的干涉,还能够满足洗车的需求,同时还能够有效降低水资源成本,提高作业人员的工作效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轨道车辆淋雨、洗车综合平台设备,既能满足轨道车辆淋雨试验的需求,避免车体车辆淋雨试验与调试车辆淋雨试验的干涉,还能够满足洗车的需求,同时还能够有效降低水资源成本,提高作业人员的工作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轨道车辆淋雨、洗车综合平台设备,设置于车体车间内,包括淋雨设备和洗车平台,其中,
所述淋雨设备包括:
控制器;
设置于所述待淋雨车辆两侧的导轨,以及设置于所述导轨上且能够沿所述导轨往复运动的龙门架;
所述龙门架上设置有喷淋装置,且所述龙门架和所述喷淋装置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洗车平台包括设置于所述导轨内侧的支撑板。
优选的,还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导轨两侧且用于检测待淋雨车辆位置的位置传感器,所述位置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龙门架包括用于与所述导轨配合的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垂直相连的横梁,所述喷淋装置设置于所述横梁的下端面。
优选的,所述导轨包括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所述第一立柱用于与所述第一导轨配合,所述第二立柱用于与所述第二导轨配合。
优选的,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上均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的底端还分别设置有用于所述滑槽配合的滑轮。
优选的,所述喷淋装置包括喷淋管和设置于所述喷淋管上的喷淋头,所述喷淋管的一端和所述喷淋头相连,所述喷淋管的另一端与水源相连。
优选的,所述淋雨设备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龙门架一侧的直梯。
优选的,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的侧面还分别设置有斜梯。
优选的,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的下端面还分别设置有多根支撑柱。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导轨上的第一支撑板,和设置于所述第二导轨上的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一护栏,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二护栏。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轨道车辆淋雨、洗车综合平台设备,设置于车体车间内,包括淋雨设备和洗车平台,其中淋雨设备包括控制器,和设置于待淋雨车辆两侧的导轨,以及设置于导轨上且能够沿导轨往复运动的龙门架,其中龙门架上设置有喷淋装置,且龙门架和喷淋装置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洗车平台包括设置于导轨内侧的支撑板。当轨道车辆在车体车间生产完成后可以直接将其开到淋雨设备处进行淋雨试验,当车辆到达淋雨设备处时,控制器控制龙门架沿导轨进行往复运动,同时控制器控制喷淋装置开启,对车辆的不同部位进行喷淋,以实现对车辆的气密性检测;当需要对车辆进行清洗时,也需要将车辆开到淋雨设备处,控制器控制龙门架沿导轨进行往复运动,同时控制器控制喷淋装置开启,对车辆的不同部位进行喷淋,当对车辆完成喷淋后,作业人员可以站在洗车平台上对车辆进行擦洗,实现洗车的功能。该设备既能满足轨道车辆淋雨试验的需求,避免了车体车辆淋雨试验与调试车辆淋雨试验的干涉,还能够满足洗车的需求,同时还能够有效降低水资源成本,提高作业人员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轨道车辆淋雨、洗车综合平台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各部件名称如下:
100为淋雨设备,101为导轨,1011为第一导轨,1012为第二导轨,102为龙门架,1021为第一立柱,1022为第二立柱,1023为横梁;
200为洗车平台,201为支撑板,2011为第一支撑板,2012为第二支撑板,2013为第一护栏,2014为第二护栏;
300为斜梯;
400为支撑柱。
具体实施方式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轨道车辆淋雨、洗车综合平台设备,既能满足轨道车辆淋雨试验的需求,避免车体车辆淋雨试验与调试车辆淋雨试验的干涉,还能够满足洗车的需求,同时还能够有效降低水资源成本,提高作业人员的工作效率。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接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至图4,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轨道车辆淋雨、洗车综合平台设备,设置于车体车间内,包括淋雨设备100和洗车平台200,其中淋雨设备100包括控制器,和设置于待淋雨车辆两侧的导轨101,以及设置于导轨上101上且能够沿导轨101往复运动的龙门架102,其中龙门架102上设置有喷淋装置,且龙门架102和喷淋装置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洗车平台200包括设置于导轨101内侧的支撑板201。
当轨道车辆在车体车间生产完成后可以直接将其开到淋雨设备处进行淋雨试验,当车辆到达淋雨设备处时,控制器控制龙门架102沿导轨101进行往复运动,同时控制器控制喷淋装置开启,对车辆的不同部位进行喷淋,以实现对车辆的气密性检测;当需要对车辆进行清洗时,也需要将车辆开到淋雨设备处,控制器控制龙门架102沿导轨101进行往复运动,同时控制器控制喷淋装置开启,对车辆的不同部位进行喷淋,当对车辆完成喷淋后,作业人员可以站在洗车平台200上对车辆进行擦洗,实现洗车的功能。该设备既能满足轨道车辆淋雨试验的需求,避免了车体车辆淋雨试验与调试车辆淋雨试验的干涉,还能够满足洗车的需求,同时还能够有效降低水资源成本,提高作业人员的工作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轨道车辆淋雨、洗车综合平台设备中,可以设置位置传感器,通过位置传感器检测待淋雨车辆的是否到达预设位置;也可以不设置位置传感器,通过作业人员观察待淋雨车辆是否到达了预设位置。
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轨道车辆淋雨、洗车综合平台设备中,优选在该轨道车辆淋雨、洗车综合平台设备上设置位置传感器,其中针对位置传感器位置设置,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再进行限定,可以设置在龙门架102上,也可以设置于导轨101上。
为了保证位置检测的准确性,本发明实施例优选将位置传感器设置在导轨101的两端,当龙门架102移动到导轨101的一端时,置于导轨一端的位置传感器检测到龙门架102后,将信号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龙门架102朝向反方向移动;当龙门架102移动到导轨101的另一端时,置于导轨另一端的位置传感器检测到龙门架102后,将信号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龙门架102朝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需要解释的是,导轨101的内侧指靠近待淋雨车辆的一侧。
需要说明的是,龙门架102包括用于与导轨101配合的第一立柱1021和第二立柱1022,以及分别与第一立柱1021和第二立柱1022垂直相连的横梁1023,其中喷淋装置设置于横梁1023的下端面;
导轨101包括第一导轨1011和第二导轨1012,其中第一立柱1021与第一导轨1011相配合,第二立柱1022与第二导轨1012相配合,当开启控制器时,第一立柱1021沿第一导轨1011进行往复运动,第二立柱1022沿第二导轨1012进行往复运动,同时喷淋装置对轨道车辆的车体进行喷淋。
需要解释的是,横梁1023的下端面指朝向待淋雨车辆的一面,与下端面相对的一面为上端面。
当然,第一立柱1021与第一导轨1011的配合方式,以及第二立柱1022与第二导轨1012的配合方式有很多,例如,可以为滑轮和滑槽配合,可以为滑块和滑槽配合,当然,也可以为其他滑动或滚动的连接方式,只要能够满足本发明使用要求的结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为了加工制造的方便性,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轨道车辆淋雨、洗车综合平台设备中,在第一导轨1011和第二导轨1012上优选开设有滑槽,在第一立柱1021和第二立柱1022的底端面优选设置用于与滑槽配合的滑轮。
可以理解,喷淋装置包括喷淋管和设置于喷淋管上的喷淋头,其中喷淋管的一端与喷淋头相连,喷淋管的另一端与水源相连。当然,可以设置一个集水槽,在集水槽内放置水泵,其中水泵与控制器电连接,当需要对轨道车辆进行喷淋时,开启控制器,控制器与水泵上的控制系统电连接,此时控制器将信号传输给水泵上的控制系统,水泵的控制系统控制水泵开启,水源进入到喷淋管内,通过喷淋头将水源喷出。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对喷淋管和喷淋头的数量不进行具体限定,例如,可以为10个,20个,或30个,只要能够满足本发明使用要求的结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可以理解,为了方便对喷淋装置进行检修,在龙门架102的一侧还设置有直梯,其中直梯的高度不小于龙门架102的高度,如此设置,作业人员可以从直梯上到横梁1023对喷淋装置进行检修。
为了方便作业人员对轨道车辆进行检修,可以在导轨101的一侧设置斜梯300,作业人员从斜梯300上去走到洗车平台200上对车辆进行擦洗,其中可以在第一导轨1011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斜梯300,或在第二导轨1012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斜梯300,如此设置,作业人员从任何一个斜梯300上去都可,当然,为了节省成本,优选在第一导轨1011的一侧设置一个斜梯300,在第二导轨1012的一侧设置一个斜梯300。
为了方便作业人员对轨道车辆进行擦洗,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轨道车辆淋雨、洗车综合平台设备中,优选在第一导轨1011和第二导轨1012的下端面设置多根支撑柱400。
当然,为了保证支撑柱400和导轨101之间的连接强度,可以在支撑柱400的两侧和导轨101之间设置固定柱,如此设置,支撑柱400,导轨101和固定柱之间形成三角形,利用三角形稳定性的原理,可以进一步提升支撑柱400和导轨101之间的连接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用于作业人员洗车的支撑板201包括设置于第一导轨1011上的第一支撑板2011,和设置于第二导轨1012上的第二支撑板2012,其中第一支撑板2011上设置有第一护栏2013,第二支撑板2012上设置有第二护栏2014,第一护栏2013和第二护栏2014的设置可以防止作业人员从洗车平台200上跌落,从而保证了作业人员的安全。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1.一种轨道车辆淋雨、洗车综合平台设备,设置于车体车间内,其特征在于,包括淋雨设备(100)和洗车平台(200),其中,
所述淋雨设备(100)包括:
控制器;
设置于所述待淋雨车辆两侧的导轨(101),以及设置于所述导轨(101)上且能够沿所述导轨(101)往复运动的龙门架(102);
所述龙门架(102)上设置有喷淋装置,且所述龙门架(102)和所述喷淋装置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洗车平台(200)包括设置于所述导轨(101)内侧的支撑板(2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淋雨、洗车综合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导轨(101)两侧且用于检测待淋雨车辆位置的位置传感器,所述位置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淋雨、洗车综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龙门架(102)包括用于与所述导轨(101)配合的第一立柱(1021)和第二立柱(1022),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立柱(1021)和所述第二立柱(1022)垂直相连的横梁(1023),所述喷淋装置设置于所述横梁(1023)的下端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车辆淋雨、洗车综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101)包括第一导轨(1011)和第二导轨(1012),所述第一立柱(1021)用于与所述第一导轨(1011)配合,所述第二立柱(1022)用于与所述第二导轨(1012)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道车辆淋雨、洗车综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轨(1011)和所述第二导轨(1012)上均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一立柱(1021)和所述第二立柱(1022)的底端还分别设置有用于所述滑槽配合的滑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淋雨、洗车综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装置包括喷淋管和设置于所述喷淋管上的喷淋头,所述喷淋管的一端和所述喷淋头相连,所述喷淋管的另一端与水源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淋雨、洗车综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淋雨设备(10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龙门架(102)一侧的直梯。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道车辆淋雨、洗车综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轨(1011)和所述第二导轨(1012)的侧面还分别设置有斜梯(300)。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道车辆淋雨、洗车综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轨(1011)和所述第二导轨(1012)的下端面还分别设置有多根支撑柱(40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轨道车辆淋雨、洗车综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201)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导轨(1011)上的第一支撑板(2011),和设置于所述第二导轨(1012)上的第二支撑板(2012),所述第一支撑板(2011)上设置有第一护栏(2013),所述第二支撑板(2012)上设置有第二护栏(2014)。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