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撑、耳机及耳机组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7-07  169


    本公开涉及耳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耳撑、耳机及耳机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大多数入耳式耳机在佩戴过程中,由于每个人的耳朵特征大小不一,容易造成耳机在耳内松动,从而容易从耳内滑落;为了改善耳机容易滑落的问题,通过设置耳撑以在耳机佩戴中进行固定。

    目前市面上的厂家,每个耳机产品都要做大、中、小(最少三种)形态的耳撑,用来适配用户大小不一的耳朵。用户根据其自身的使用需求,需要选择较小尺寸的耳撑,以满足舒适性的需求;或者,需要选择较大尺寸的耳撑,以满足牢固性的需求。因此造成用户保存多种尺寸的耳撑来满足舒适性和牢固性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耳撑,旨在能够调节尺寸,同时满足舒适性及牢固性的需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耳撑,包括:

    主体,用于固定耳机;

    支撑体,呈弧状,且所述支撑体的两端端部分别连接于所述主体上,所述支撑体的至少一端部与所述主体之间设置有调节结构,通过所述调节结构调节所述支撑体的端部与所述主体上的连接位置,以调节所述支撑体相对于所述主体凸出的最大距离。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耳机组件,耳机组件包括耳机以及耳撑。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耳机,耳机包括:

    耳机壳体;

    支撑体,呈弧状,且所述支撑体的两端端部分别连接于所述主体上,所述支撑体的至少一端部与所述主体之间设置有调节结构,通过所述调节结构调节所述支撑体的端部与所述耳机壳体上的连接位置,以调节所述支撑体相对于所述耳机壳体凸出的最大距离。

    本公开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在支撑体两端中的至少一端与所述主体之间设置有调节结构,从而能够通过所述调节结构调节所述支撑体的端部连接于所述主体上的位置,以调节所述支撑体的弯曲程度,进而调节调节所述支撑体相对于所述主体凸出的最大距离。因此用户可以根据耳朵尺寸通过调节结构对耳撑的尺寸进行调节,以调节佩戴舒适度或牢固度,满足用户在多种场景下的佩戴需求,因此本公开实施例提高了耳撑适配于不同用户耳朵尺寸的适配性以及使用的灵活性,使用户通过使用本公开的耳撑即能够满足大多数情况下的佩戴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公开耳撑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横截面图;

    图3是图2在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公开耳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1、主体;111、耳机腔;112、透音孔;113、置入孔;12、支撑体;121、第一端;122、第二端;13、调节结构;131、卡持部;132、卡持缺口;1311、卡持头;1312、连接段;14、耳甲艇嵌部;

    21、耳机壳体;22、支撑体;23、耳机柄。

    具体实施方式

    尽管本公开可以容易地表现为不同形式的实施方式,但在附图中示出并且在本说明书中将详细说明的仅仅是其中一些具体实施方式,同时可以理解的是本说明书应视为是本公开原理的示范性说明,而并非旨在将本公开限制到在此所说明的那样。

    由此,本说明书中所指出的一个特征将用于说明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其中一个特征,而不是暗示本公开的每个实施方式必须具有所说明的特征。此外,应当注意的是本说明书描述了许多特征。尽管某些特征可以组合在一起以示出可能的系统设计,但是这些特征也可用于其他的未明确说明的组合。由此,除非另有说明,所说明的组合并非旨在限制。

    在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方向的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和后)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各种元件的结构和运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当这些元件处于附图所示的位置时,这些说明是合适的。如果这些元件的位置的说明发生改变时,则这些方向的指示也相应地改变。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示例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的描述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以下结合本说明书的附图,对本公开的较佳实施方式予以进一步地详尽阐述。

    本实施例提出一种耳撑,用于与耳机配合使用。耳机为入耳式耳机,具体可以是有线入耳式耳机或无线入耳式耳机。请参阅图1,耳撑包括主体11和支撑体12;主体11用于固定耳机;支撑体12呈弧状,且所述支撑体12的两端端部分别连接于所述主体11上,所述支撑体12的至少一端部与所述主体11之间设置有调节结构13,通过所述调节结构13调节所述支撑体12的端部与所述主体11上的连接位置,以调节所述支撑体12相对于所述主体11凸出的最大距离。

    耳撑通过主体11与耳机连接。主体11可以与耳机可拆卸连接,当需要佩戴耳机时,通过将主体11与耳机连接,以将耳撑安装与耳机上。主体11与耳机的连接形式可以有多种,例如主体11上包括多个呈半圆形的卡爪,多个卡爪以共同将耳机限位在主体11内。

    本实施例中,主体11大致呈椭圆形,其内具有耳机腔111,主体11上开设有置入孔113与透音孔112,置入孔113与耳机腔111连通,置入孔113供耳机进入耳机腔111中;透音孔112与耳机腔111连通。可选的,耳机腔111的形状与耳机的形状相适配。椭圆形的主体11与呈弧状的支撑体12共同形成一个大致轮廓呈椭圆形的耳撑。

    主体11可以采用硬质的材质制成,也可以采用弹性的材质制成。在本实施例中,主体11采用硬质的塑料制成,以对耳机更好的进行限位,防止耳机在主体11内发生晃动或移位。硬质的塑料也具有较好的抗变形能力,能够保证耳撑在长久使用后,主体11仍旧能够适配于耳机的形状。

    在主体11背离透音孔112的一侧设有支撑体12,当用户佩戴带有本实施例耳撑的耳机后,耳撑的部分或全部会随耳机进入耳孔内,此时支撑体12通过与用户耳朵的耳甲艇嵌部14抵持,以保证用户在佩戴耳机的过程中耳机不易脱落。

    本实施例中,支撑体12呈弧状设于主体11的一侧,此时主体11与支撑体12的支撑体12的至少一端部与主体11之间设置有调节结构13,调节结构13能够调节支撑体12的端部与主体11上的连接位置,通过调节结构13的调节,能够改变支撑体12的弯曲程度,进而调节支撑体12相对于主体11凸出的最大距离。可以理解的是通过支撑体12相对于主体11凸出的最大距离,从而使耳撑适配于用户不同尺寸的耳朵。

    在一实施例中,对应于支撑体12的两端端部与主体11的两连接位置分别设置一调节结构13,因此支撑体12的两端相对于主体11的连接位置均能够调节。本实施例能够同步调节支撑体12两端连接于主体11上的位置,保证支撑体12的两端相对于主体11上的位置具有较好的对称性。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体12有第一端121和第二端122,支撑体12的第一端121与主体11固定连接,支撑体12的第二端122与主体11之间设有调节结构13。由此可以在注塑耳撑时,使支撑体12和主体11通过一个模具一体成型,提高生产效率,以及避免装配工序。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的耳撑采用双射模具工艺注塑成型。其中主体11可以采用硬胶注塑,支撑体12采用软胶注塑。采用软胶注塑成型的支撑体12具有较好的弹性,因此在用于佩戴该耳撑时,支撑体12能够与用户耳甲艇部抵持发生变形而使用户感到舒适。

    本实施例中的支撑体12呈条状,且能够弯曲呈弧形;在另一实施例中,支撑体12可以由多个支撑条并行构成。多个支撑条均具有第一端121和第二端122,多个支撑条的第一端121汇集在一起与主体11连接,多个支撑条的第二端122汇集在一起通过调节结构13与主体11连接。支撑体12还可以呈板状。

    本实施例中,支撑体12上具有耳甲艇嵌部14,耳甲艇嵌部14可以是支撑体12中的某一段;也可以通过在支撑体12上连接另一部件形成;例如是一个耳甲艇嵌件,该耳甲艇嵌件连接于呈弧状的支撑体12上以形成整体结构。

    用户在佩戴耳撑时,耳甲艇嵌部14会与用户耳内的耳甲艇部抵持。因此本实施例设置支撑体12的截面积自耳甲艇嵌部14朝支撑体12的第二端122逐渐减小。通过使耳甲艇嵌部14具有较大的截面积,以提高耳甲艇嵌部14的强度,保证耳甲艇嵌部14能够紧密抵持与用户的耳甲艇部,从而保证耳撑不易从耳内滑落。

    请参阅图2和图3,本实施例中,支撑体12的端部与主体11之间的调节结构13可以通过滑动连接和卡合连接的方式连接支撑体12和主体11。当用户的耳孔入口处至耳甲艇部之间的距离较小或者用户希望具有更舒适的佩戴效果时,可以通过调节结构13减小支撑体12凸出于主体11的最大距离。当用户的耳孔入口处至耳甲艇部之间的距离较大或者用户希望具有更牢固的佩戴效果时,可以通过调节结构13增大支撑体12凸出于主体11的最大距离。

    关于滑动连接。具体的,可以是在主体11上开设有滑槽,滑槽具有相对的槽底和槽顶,槽顶上开设有开口;在支撑体12的端部设有滑条,当需要调节支撑体12的弯曲程度时,通过使滑条转动,在沿滑槽滑动到合适位置后,使滑条通过另一固定件固定在滑槽上,以锁定当前滑条在滑槽上的位置。

    关于卡合连接,具体的可以是支撑体12的端部与主体11之间具有多个卡合结构,多个卡合结构构成了调节结构13。用户根据佩戴需求以及耳朵形状调节支撑体12端部相对于主体11上的位置,再通过该位置对应处的卡合结构与主体11进行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以支撑体12第二端122与主体11卡合连接为例进行说明。当然,支撑体12第一端121也可以与主体11卡合连接,或是支撑体12第一端121与主体11一体成型连接。

    具体的,调节结构13包括凸设于支撑体12第二端122的一个卡持部131,以及开设在主体11上的至少两卡持缺口132;卡持部131通过卡持于卡持缺口132内,以使支撑体12的第二端122与主体11连接。

    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多个卡持缺口132依次排列于支撑体12在主体11表面的正投影上,其中,投射线自支撑体12所在侧投射至主体11表面。由此支撑体12的第二端122能够沿支撑体12在主体11表面的正投影线上进行调整,以使支撑体12在调整连接位置时不会因发生扭转而产生应力,保证用户佩戴的舒适度。

    在另一实施例中,调节结构13包括凸设于支撑体12第二端122的至少两个卡持部131,主体11上的多个等距设置的卡持缺口132,至少两卡持部131的间隔距离与相邻两卡持缺口132的距离相等。卡持部131的数量要小于或等于卡持缺口132的数量。因此当支撑体12端部与主体11连接时,至少两卡持部131对应于相应数量的卡持缺口132卡合。例如当支撑体12第二端122上的卡持部131有两个,主体11上的卡持缺口132有四个时,当支撑体12第二端122与主体11连接时,两个卡持部131会对应与两个卡持缺口132卡合连接。

    在另一实施例中,调节结构13包括开设在支撑体12第二端122的至少两个卡持缺口132,以及凸设于主体11上的一个卡持部131;卡持部131通过卡持于卡持缺口132内,以使支撑体12的第二端122与主体11连接。

    在另一实施例中,调节结构13包括凸设于支撑体12第二端122的多个等距设置的卡持缺口132。主体11上设置至少两卡持部131,卡持部131的数量要小于或等于卡持缺口132的数量,至少两卡持部131的间隔距离与相邻两卡持缺口132的距离相等。因此当支撑体12端部与主体11连接时,至少两卡持部131对应于相应数量的卡持缺口132卡合。例如当支撑体12第二端122上的卡持缺口132有两个,主体11上的卡持部131有四个时,当支撑体12第二端122与主体11连接时,两个卡持缺口132会对应与两个卡持缺口132卡合连接。

    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多个至少两卡持部131依次排列于支撑体12在主体11表面的正投影上。由此支撑体12的第二端122能够沿支撑体12在主体11表面的正投影线上进行调整,以使支撑体12在调整连接位置时不会因发生扭转而产生应力,保证用户佩戴的舒适度。

    本实施例中,卡持部131包括连接段1312以及连接在该连接段1312一端的卡持头1311,连接段1312的另一端连接于支撑体12第二端122;卡持头1311大致呈圆形,连接段1312大致呈柱状,卡持头1311的最大横截面面积大于连接段1312的横截面面积。卡持缺口132的形状与卡持部131的形状相适配。具体是,卡持缺口132包括大致呈圆形的容置位以及与容置位连通的连接道,容置位用于容置卡持头1311。当卡持头1311落入容置位内后,连接段1312位于连接道内。由于卡持头1311的截面面积较连接道大,因此连接道将卡持头1311限位与容置位内。

    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主体11对应于卡持缺口132的位置处的厚度大致大于或等于卡持缺口132的深度,以保证卡持头1311不会伸入到主体11内的耳机腔111中。

    本实施例通过直接设置在支撑体12端部的卡持部131以及直接设置在主体11上的卡持缺口132,使得卡持部131与卡持缺口132能够随支撑体12以及主体11一体成型,由此整个耳撑得以一次成型。提高了耳撑的结构稳定性,并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实施例还提出一种耳机组件,包括耳机以及上述实施例中的耳撑。其中耳机与耳撑的主体连接。具体的,耳机通过放入主体内的耳机腔内,以与耳撑连接。关于耳机组件的实施例请参考上述耳撑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还提出一种耳机,请参阅图4,耳机包括耳机壳体21和支撑体22;耳机壳体21具有发声模块;耳机壳体21上还连接有耳机柄23。支撑体22呈弧状,且所述支撑体22的两端端部分别连接于所述主体上,所述支撑体22的至少一端部与所述主体之间设置有调节结构,通过所述调节结构调节所述支撑体22的端部与所述主体上的连接位置,以调节所述支撑体22相对于所述主体凸出的最大距离。

    支撑体22设置在耳机壳体21背离发声孔的一侧,当用户佩戴带有本实施例耳撑的耳机后,耳撑的部分或全部会随耳机壳体21进入耳孔内,此时支撑体22通过与用户耳朵的耳甲艇嵌部14抵持,以保证用户在佩戴耳机的过程中耳机不易脱落。

    本实施例中,支撑体22呈弧状设于耳机壳体21的一侧,此时耳机壳体21与支撑体22的支撑体22的至少一端部与耳机壳体21之间设置有调节结构,调节结构能够调节支撑体22的端部与耳机壳体21上的连接位置,通过调节结构的调节,能够改变支撑体22的弯曲程度,进而调节支撑体22相对于耳机壳体21凸出的最大距离。可以理解的是通过支撑体22相对于耳机壳体21凸出的最大距离,从而使耳撑适配于用户不同尺寸的耳朵。

    在一实施例中,支撑体22的两端与耳机壳体21之间均具有调节结构,因此支撑体22的两端相对于耳机壳体21的连接位置均能够调节。本实施例能够同步调节支撑体22两端连接于耳机壳体21上的位置,保证支撑体22的两端相对于耳机壳体21上的位置具有较好的对称性。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体22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支撑体22的第一端与耳机壳体21固定连接,支撑体22的第二端与耳机壳体21之间设有调节结构。由此可以在注塑耳机时,使支撑体22和耳机壳体21通过一个模具一体成型,提高生产效率,以及避免装配工序。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的耳机壳体21与支撑体22采用双射模具工艺注塑成型。其中耳机壳体21可以采用硬胶注塑,支撑体22采用软胶注塑。采用软胶注塑成型的支撑体22具有较好的弹性,因此在用于佩戴该耳机时,支撑体22能够与用户耳甲艇部抵持发生变形而使用户感到舒适。

    本实施例中的支撑体22呈条状,且能够弯曲呈弧形;在另一实施例中,支撑体22可以由多个支撑条并行构成。多个支撑条均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多个支撑条的第一端汇集在一起与耳机壳体21直接连接,多个支撑条的第二端汇集在一起通过调节结构与耳机壳体21连接。支撑体22还可以呈板状。

    本实施例中,支撑体22上具有耳甲艇嵌部14,耳甲艇嵌部14可以是支撑体22中的某一段;也可以通过在支撑体22上连接另一部件形成;例如是一个耳甲艇嵌件,该耳甲艇嵌件连接于呈弧状的支撑体22上以形成整体结构。

    用户在佩戴耳机时,耳甲艇嵌部14会与用户耳内的耳甲艇部抵持。因此本实施例设置支撑体22的截面积自耳甲艇嵌部14朝支撑体22的第二端逐渐减小。通过使耳甲艇嵌部14具有较大的截面积,以提高耳甲艇嵌部14的强度,保证耳甲艇嵌部14能够紧密抵持与用户的耳甲艇部,从而保证耳机不易从耳内滑落。

    本实施例中,支撑体22的端部与耳机壳体21滑动连接和卡合连接。

    关于滑动连接。具体的,可以是在耳机壳体21上开设有滑槽,滑槽具有相对的槽底和槽顶,槽顶上开设有开口;在支撑体22的端部设有滑条,当需要调节支撑体22的弯曲程度时,通过使滑条转动,在沿滑槽滑动到合适位置后,使滑条通过另一固定件固定在滑槽上,以锁定当前滑条在滑槽上的位置。

    关于卡合连接,具体的可以是支撑体22的端部与耳机壳体21之间具有多个卡合结构,多个卡合结构构成了调节结构。用户根据佩戴需求以及耳朵形状调节支撑体22端部相对于耳机壳体21上的位置,再通过该位置对应处的卡合结构与耳机壳体21进行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以支撑体22第二端与耳机壳体21卡合连接为例进行说明。当然,支撑体22第一端也可以与耳机壳体21卡合连接,或是支撑体22第一端与耳机壳体21一体成型连接。

    具体的,调节结构包括凸设于支撑体22第二端的一个卡持部,以及开设在耳机壳体21上的至少两个卡持缺口;卡持部通过卡持于卡持缺口内,以使支撑体22的第二端与耳机壳体21连接。

    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至少两个卡持缺口依次排列于支撑体22在耳机壳体21表面的正投影上。由此支撑体22的第二端能够沿支撑体22在耳机壳体21表面的正投影线上进行调整,以使支撑体22在调整连接位置时不会因发生扭转而产生应力,保证用户佩戴的舒适度。

    在另一实施例中,调节结构包括凸设于支撑体22第二端的至少两个卡持部,耳机壳体21上的多个等距设置的卡持缺口,至少两卡持部的间隔距离与相邻两卡持缺口的距离相等。卡持部的数量要小于或等于卡持缺口的数量。因此当支撑体22端部与耳机壳体21连接时,至少两卡持部对应与相应数量的卡持缺口卡合。例如当支撑体22第二端上的卡持部有两个,耳机壳体21上的卡持缺口有四个时,当支撑体22第二端与耳机壳体21连接时,两个卡持部会对应与两个卡持缺口卡合连接。

    在另一实施例中,调节结构包括开设在支撑体22第二端的至少两个卡持缺口,以及凸设于耳机壳体21上的一个卡持部;卡持部通过卡持于卡持缺口内,以使支撑体22的第二端与耳机壳体21连接。

    在另一实施例中,调节结构包括凸设于支撑体22第二端的多个等距设置的卡持缺口。耳机壳体21上设置至少两卡持部,卡持部的数量要小于或等于卡持缺口的数量,至少两卡持部的间隔距离与相邻两卡持缺口的距离相等。因此当支撑体22端部与耳机壳体21连接时,至少两卡持部对应与相应数量的卡持缺口卡合。例如当支撑体22第二端上的卡持缺口有两个,耳机壳体21上的卡持部有四个时,当支撑体22第二端与耳机壳体21连接时,两个卡持缺口会对应与两个卡持缺口卡合连接。

    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多个至少两卡持部依次排列于支撑体22在耳机壳体21表面的正投影上。由此支撑体22的第二端能够沿支撑体22在耳机壳体21表面的正投影线上进行调整,以使支撑体22在调整连接位置时不会因发生扭转而产生应力,保证用户佩戴的舒适度。

    本实施例中,卡持部包括连接段以及连接在该连接段一端的卡持头,连接段的另一端连接于支撑体22第二端;卡持头大致呈圆形,连接段大致呈柱状,卡持头的最大横截面面积大于连接段的横截面面积。卡持缺口的形状与卡持部的形状相适配。具体是,卡持缺口包括大致呈圆形的容置位以及与容置位连通的连接道,容置位用于容置卡持头。当卡持头落入容置位内后,连接段位于连接道内。由于卡持头的截面面积较连接道大,因此连接道将卡持头限位与容置位内。

    本实施例通过直接设置在支撑体22端部的卡持部以及直接设置在耳机壳体21上的卡持缺口,使得卡持部与卡持缺口能够随支撑体22以及耳机壳体21一体成型,由此整个耳机得以一次成型。提高了耳机的结构稳定性,并提高了生产效率。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公开,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公开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发明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技术特征:

    1.一种耳撑,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用于固定耳机;

    支撑体,所述支撑体的两端端部分别连接于所述主体上,所述支撑体的至少一端部与所述主体之间设置有调节结构,通过所述调节结构调节所述支撑体的端部与所述主体上的连接位置,以调节所述支撑体相对于所述主体凸出的最大直线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撑,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的端部与所述主体卡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撑,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结构包括凸设于所述支撑体端部的卡持部,以及开设在所述主体上的至少两个卡持缺口;

    所述卡持部通过卡持于所述卡持缺口内,以使所述支撑体的端部与所述主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撑,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持部包括连接段以及连接在所述连接段一端的卡持头,所述连接段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支撑体的一端部;所述卡持头的最大横截面积大于所述连接段的最大横截面积;

    所述卡持缺口的形状与所述卡持部的形状相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撑,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卡持缺口依次排列于所述支撑体在所述主体表面的正投影上;其中,投射线自所述支撑体所在侧投射至所述主体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撑,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支撑体的第一端与所述主体固定连接,所述支撑体的第二端与所述主体之间设有所述调节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耳撑,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上具有耳甲艇嵌部,所述耳甲艇嵌部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支撑体第二端的横截面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耳撑,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与所述主体采用双射模具注塑一体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撑,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具有弹性。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耳撑,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内具有耳机腔,所述主体上开设有置入孔与透音孔,所述置入孔与所述耳机腔连通,所述置入孔供所述耳机进入所述耳机腔中;

    所述透音孔与所述耳机腔连通,所述支撑体位于所述主体背离所述透音孔的一侧。

    11.一种耳机组件,包括耳机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10任意一项所述的耳撑;所述耳机与所述耳撑的主体连接。

    12.一种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耳机壳体;

    支撑体,且所述支撑体的两端端部分别连接于所述主体上,所述支撑体的至少一端部与所述主体之间设置有调节结构,通过所述调节结构调节所述支撑体的端部与所述耳机壳体上的连接位置,以调节所述支撑体相对于所述耳机壳体凸出的最大直线距离。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的端部与所述耳机壳体卡合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结构包括凸设于所述支撑体端部的卡持部,以及开设在所述耳机壳体上的至少两个卡持缺口;

    所述卡持部通过卡持于所述卡持缺口内,以使所述支撑体的端部与所述耳机壳体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持部包括连接段以及连接在所述连接段一端的卡持头,所述连接段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支撑体的一端部;所述卡持头的最大横截面积大于所述连接段的最大横截面积;

    所述卡持缺口的形状与所述卡持部的形状相适配。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卡持缺口依次排列于所述支撑体在所述主体表面的正投影上;其中,投射线自所述支撑体所在侧投射至所述主体表面。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支撑体的第一端与所述耳机壳体固定连接,所述支撑体的第二端与所述耳机壳体之间设有所述调节结构。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与所述耳机壳体采用双射模具注塑一体成型。

    技术总结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耳撑、耳机与耳机组件。耳撑包括主体和支撑体;主体用于固定耳机;所述支撑体的两端端部分别连接于所述主体上,所述支撑体的至少一端部与所述主体之间设置有调节结构,通过所述调节结构调节所述支撑体的端部与所述主体上的连接位置,以调节所述支撑体相对于所述主体凸出的最大距离。本公开提高了耳撑适配于不同用户耳朵尺寸的适配性以及使用的灵活性,使用户通过使用本公开的耳撑即能够满足大多数情况下的佩戴需求。

    技术研发人员:刘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11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616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