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的显示屏越来越大,不仅为用户带来了更宽阔的视野,而且大屏电子设备所显示的内容越来越细化。因此,大屏电子设备无论是在视觉上还是使用体验上,都给用户以极大的舒适感。
然而,用户在使用大屏电子设备的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首先,电子设备的尺寸变大后,相应地,电子设备的重量越来越重,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握持相对困难,尤其单手操作较为不便,其舒适度会大大降低;其次,电子设备变大后意味着尺寸也更大,用户携带时需要占据较大的空间,故大屏电子设备携带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能够解决目前电子设备尺寸较大带来的操作不便及便携性较差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设备主体;
卷绕轴,所述卷绕轴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设备主体内;
柔性显示屏,所述柔性显示屏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中的至少一者与所述卷绕轴相连,所述柔性显示屏可至少部分卷绕于所述卷绕轴;
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中的至少一者相连,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柔性显示屏在展开状态和收缩状态之间切换,
其中,在所述展开状态下,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在所述收缩状态下,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距离。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机构可驱动柔性显示屏在展开状态和收缩状态之间切换,在展开状态下,柔性显示屏的显示面积较大,可以满足用户对大屏电子设备的使用需求;在收缩状态下,柔性显示屏的显示面积较小,相应地,电子设备的整体尺寸较小,在满足用户对电子设备的基本使用需求的基础上,便于用户操作,其次,较小尺寸的电子设备能够方便用户携带。因此,本申请实施公开的电子设备能够解决目前电子设备的尺寸较大带来的操作不便及便携性较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在柔性显示屏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结构在另一视角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在柔性显示屏处于收缩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结构在另一视角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设备主体、110-第一壳体、120-第二壳体、130-第一支架、140-第二支架;
200-卷绕轴、210-第一卷绕轴、220-第二卷绕轴;
300-柔性显示屏;
400-第一驱动机构、410-驱动源、420-传动机构、421-导向杆、422-转动推杆、423-弹性件、424-牵引绳、425-滑轮、426-绕绳轴、427-减速器;
500-第二驱动机构、510-卷簧、520-连接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进行详细地说明。
参考图1至图4,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设备主体100、卷绕轴200、柔性显示屏300和第一驱动机构400。
设备主体100为电子设备的基础构件,设备主体100能够为电子设备的其它组成构件提供安装基础。
卷绕轴200可转动地设置于设备主体100内,也就是说,卷绕轴200能够相对于设备主体100发生转动。
柔性显示屏300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和第二端中的至少一者与卷绕轴200相连,也就是说,卷绕轴200可以与柔性显示屏300的第一端相连,也可以与柔性显示屏300的第二端相连,如果卷绕轴20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则不同的卷绕轴200可以分别与柔性显示屏30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相连,其连接方式可以包括粘接等多种,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柔性显示屏300可至少部分卷绕于卷绕轴200。需要说明的是,柔性显示屏300与卷绕轴200无论采用上述哪种设置方式,当用户需要扩展电子设备的显示屏时,可以转动卷绕轴200,使柔性显示屏300的卷绕于卷绕轴200上的部分与卷绕轴200分离,使得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距离变大,从而使电子设备的显示面积变大,以满足用户使用需求;当使用完成后,可以反向转动卷绕轴200,使柔性显示屏300的更多部分卷绕于卷绕轴200上,此时柔性显示屏30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距离变小,从而电子设备的显示面积变小。其次,将柔性显示屏300的至少部分卷绕于卷绕轴200上,能够避免柔性显示屏300出现折痕,从而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第一驱动机构400与第一端和第二端中的至少一者相连,第一驱动机构400驱动柔性显示屏300在展开状态和收缩状态之间切换,其中,在展开状态下,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在收缩状态下,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第一距离大于第二距离。具体地,在第一驱动机构400与柔性显示屏300的第一端相连的情况下,当用户需要扩展电子设备的显示屏时,第一驱动机构400作用于柔性显示屏300的第一端,此时由于柔性显示屏300的第二端与卷绕轴200相连,卷绕轴200相对于设备主体100转动,使柔性显示屏300的第二端卷绕于卷绕轴200上的部分与卷绕轴200分离,即柔性显示屏30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距离变大;同理,在第一驱动机构400与柔性显示屏300的第二端相连的情况下,当用户需要扩展电子设备的显示屏时,第一驱动机构400作用于柔性显示屏300的第二端,此时由于柔性显示屏300的第一端与卷绕轴200相连,卷绕轴200相对于设备主体100转动,使柔性显示屏300的第一端卷绕于卷绕轴200上的部分与卷绕轴200分离,即柔性显示屏30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距离变大;当卷绕轴20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时,第一驱动机构400可以与柔性显示屏30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同时相连,当用户需要扩展电子设备的显示屏时,第一驱动机构400同时作用于柔性显示屏30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使柔性显示屏30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距离变大,此时与柔性显示屏30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相连的卷绕轴200相对于设备主体100转动,柔性显示屏300的显示面积增大。当使用完成后,可以手动推动柔性显示屏300的第一端和/或第二端,使柔性显示屏30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距离变小,此时卷绕轴200可以反向转动,从而柔性显示屏300的显示面积变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机构400可驱动柔性显示屏300在展开状态和收缩状态之间切换,在展开状态下,柔性显示屏300的显示面积较大,可以满足用户对大屏电子设备的使用需求;在收缩状态下,柔性显示屏300的显示面积较小,相应地,电子设备的整体尺寸较小,在满足用户对电子设备的基本使用需求的基础上,便于用户操作,其次,较小尺寸的电子设备能够方便用户携带。因此,本申请实施公开的电子设备能够解决目前电子设备的尺寸较大带来的操作不便及便携性较差的问题。
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设备主体100包括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均可以为电子设备的其它构件提供安装基础,柔性显示屏300的第一端与第一壳体110相连,柔性显示屏300的第二端与第二壳体120相连,其连接方式均可以采用粘接等多种,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制。第一驱动机构400可以通过第一壳体110驱动柔性显示屏300的第一端运动,此种情况下,卷绕轴200设置于第一壳体110内,由于卷绕轴200能够相对于设备主体100转动,那么卷绕轴200也就能够相对于第一壳体110转动,第一驱动机构400驱动第一壳体110运动,第一壳体110将带动柔性显示屏300的第一端运动,使柔性显示屏30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距离变大;同理,第一驱动机构400也可以通过第二壳体120驱动柔性显示屏300的第二端运动,此种情况下,卷绕轴200设置于第二壳体120内,卷绕轴200能够相对于第二壳体120转动,第一驱动机构400驱动第二壳体120运动,第二壳体120将带动柔性显示屏300的第二端运动,使柔性显示屏30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距离变大;当卷绕轴20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时,第一驱动机构400可以通过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同时驱动柔性显示屏30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运动,此种情况下,第一驱动机构400可以同时驱动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运动,从而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同时带动柔性显示屏30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运动,使柔性显示屏30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距离变大。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不仅可以为电子设备的其它构件提供安装基础,还可以用于保护设置于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内的结构,减少磨损。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在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之间设置尺寸可变的伸缩结构,而伸缩结构的尺寸可随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之间的距离变化而变化,其次,第一驱动机构400等结构设置于该伸缩结构内,能够防止第一驱动结构400等结构暴露在外面而被磨损。
进一步可选的实施例中,卷绕轴20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其中包括第一卷绕轴210和第二卷绕轴220,第一卷绕轴210设置于第一壳体110内,第二卷绕轴220设置于第二壳体120内,第一端可卷绕于第一卷绕轴210,第二端可卷绕于第二卷绕轴220。也就是说,在第一壳体110内和第二壳体120内分别设置第一卷绕轴210和第二卷绕轴220,当第一驱动机构400同时驱动柔性显示屏30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运动时,柔性显示屏300的第一端与柔性显示屏300的第二端之间的距离变大,同时第一卷绕轴210相对于第一壳体110转动,第二卷绕轴220相对于第二壳体120转动。故,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多个卷绕轴200,使柔性显示屏300的显示面积变化更加迅速,且柔性显示屏300不易出现褶皱,进而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机构400与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均相连,第一驱动机构400驱动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相对远离或相对靠近。由于柔性显示屏300的第一端与第一壳体110相连,柔性显示屏300的第二端与第二壳体120相连,当用户需要使用大屏电子设备时,第一驱动机构400同时驱动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运动,使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相对远离,从而在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的带动下,柔性显示屏30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相对远离,此时电子设备的显示面积变大;当使用完成后,第一驱动机构400同时驱动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向相反的方向运动,使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相对靠近,从而在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的带动下,柔性显示屏30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相对靠近,此时电子设备的显示面积变小,电子设备的整体尺寸较小。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仅采用一个第一驱动机构400驱动柔性显示屏30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从而提高柔性显示屏30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距离变化效率,且可以降低电子设备的成本。
上述实施例中,如果第一驱动机构400与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直接相连,在第一驱动机构400多次带动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运动后,可能损坏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可选地,设备主体100还包括第一支架130和第二支架140,第一支架130和第二支架140的一端分别与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固定连接,另一端均与第一驱动机构400相连,第一驱动机构400同时驱动第一支架130和第二支架140运动,相应地,第一支架130带动第一壳体110运动,第二支架140带动第二壳体120运动,故,第一支架130和第二支架140能够保护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延长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的使用寿命。
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机构400包括驱动源410和传动机构420,驱动源410可以为电机、液压缸等多种结构,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制。传动机构420的一端与柔性显示屏30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中的至少一者相连,也就是说,传动机构420的一端可以与柔性显示屏300的第一端连接,也可以与柔性显示屏300的第二端连接,还可以与柔性显示屏30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同时连接。传动机构420的另一端与驱动源410相连,驱动源410通过传动机构420驱动柔性显示屏300在展开状态和收缩状态之间切换。具体地,当用户需要使用大屏电子设备时,驱动源410驱动传动机构420运动,传动机构420将带动柔性显示屏300的第一端和/或第二端运动,使柔性显示屏30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距离变大,从而使柔性显示屏300的显示面积增大;使用完成后,驱动源410驱动传动机构420反向运动,在传动机构420的带动下,柔性显示屏30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距离缩小,从而使电子设备的整体尺寸变小。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驱动源410通过传动机构420驱动柔性显示屏30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运动,具有传动可靠、结构紧凑及传动效率高的特点,使柔性显示屏300在运动的过程中更加可靠、稳定。
进一步可选的实施例中,传动机构420包括导向杆421、转动推杆422和弹性件423,转动推杆422的第三端与导向杆421滑动配合,转动推杆422的第四端与第一端或第二端相连,弹性件423套设于导向杆421,且弹性件423的一端与转动推杆422相连,弹性件423的另一端相对于导向杆421固定,驱动源410驱动转动推杆422转动,转动推杆422带动第一端或第二端运动。具体地,当用户需要使用大屏电子设备时,驱动源410驱动转动推杆422转动,由于弹性件423的一端与转动推杆422相连,转动推杆422将带动套设于导向杆421上的弹性件423变形,同时转动推杆422将带动柔性显示屏300的第一端或第二端运动,从而增大柔性显示屏300的显示面积;当使用完成后,可以手动推动柔性显示屏300,使其卷绕于卷绕轴200上,或者驱动源410反向转动,带动柔性显示屏300卷绕于卷绕轴200上,从而缩小电子设备的显示面积,此过程中,弹性件423恢复变形,从而便于转动推杆422复位。故,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此种传动机构420具有结构简单、方便操作的特点。
由于转动推杆422的第三端与导向杆421滑动配合,转动推杆422的第四端与柔性显示屏300的第一端或第二端相连,故如果驱动源410直接与转动推杆422相连,那么驱动源410只能连接于转动推杆422的中间部分,而驱动源410与转动推杆422的连接可能会阻碍转动推杆422的转动,将增加设计难度。故,更进一步的可选实施例中,传动机构420还包括牵引绳424和滑轮425,滑轮425相对于导向杆421固定,牵引绳424的一端与驱动源410相连,牵引绳424的另一端绕过滑轮425并与转动推杆422相连,驱动源410通过牵引绳424驱动转动推杆422转动。具体地,驱动源410转动时带动牵引绳424运动,而牵引绳424将带动转动推杆422转动,从而实现转动推杆422带动柔性显示屏300的第一端或第二端运动。故,采用此种传动机构420有利于驱动源410在设备主体100内的布置,降低设计难度。
牵引绳424可以直接与驱动源410相连,此时,为了使牵引绳424能够带动转动推杆422转动,牵引绳424与驱动源410相连的一端必须移动,此种运动方式所需的空间较大。基于此,可选地,传动机构420还包括绕绳轴426,绕绳轴426与驱动源410同轴连接,牵引绳424的一端绕设于绕绳轴426,故柔性显示屏300在展开状态和收缩状态之间切换的过程中,牵引绳426可以通过绕绳轴426的转动传递作用力,此种方式所需的空间更小。
如果驱动源410转速过快,将导致传动机构420运行较不稳定,且加快传动机构420的磨损。可选地,传动机构420还包括减速器427,减速器427的一端与驱动源410的输出轴相连,另一端与绕绳轴426相连,而减速器427具有减小转速、增大输出扭矩的特点,故减速器427的设置能够使传动机构420运行更加稳定,减缓传动机构420的磨损。
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转动推杆422和弹性件423的数量均为至少两个,各转动推杆422的第三端均与第一端或第二端相连,各转动推杆422的第四端均与导向杆421滑动配合,驱动源410驱动各转动推杆422的第三端相对远离或者相对靠近,各弹性件423与各转动推杆422一一对应连接。由于传动机构420具有传动可靠、结构紧凑及传动效率高的特点,而本申请实施例中,转动推杆422和弹性件423的数量均为多个,将进一步加强传动机构420的这些效果,使柔性显示屏300在展开状态和收缩状态之间切换时更加稳定、可靠。
由于柔性显示屏300可至少部分卷绕于卷绕轴200上,如果导向杆421的延伸方向与卷绕轴200的延伸方向具有一定的夹角,那么在驱动源410通过传动机构420驱动柔性显示屏300在展开状态和收缩状态之间切换的过程中,柔性显示屏30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可能发生倾斜,使柔性显示屏300出现折痕,甚至损坏柔性显示屏300;其次,导向杆421的延伸方向与卷绕轴200的延伸方向具有一定的夹角,不利于传动机构420的布置。因此,可选地,导向杆421的延伸方向平行于卷绕轴200的延伸方向,能够确保柔性显示屏300保持平整,且有利于传动机构420的布置。
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传动机构420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传动机构420与柔性显示屏300的第一端相连,另一个传动机构420与柔性显示屏300的第二端相连,两个传动机构420分布于驱动源410的两侧,驱动源410具有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分别与两个传动机构420相连。具体地,当用户需要使用大屏电子设备时,驱动源410同时驱动与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相连的两个传动机构420运动,与柔性显示屏300的第一端相连的传动机构420将带动柔性显示屏300的第一端运动,与柔性显示屏300的第二端相连的传动机构420将带动柔性显示屏300的第二端运动,从而使柔性显示屏300的第一端与第二端相对远离,进而使电子设备的显示面积增大;使用完成后,驱动源410同时驱动与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相连的两个传动结构420反向运动,柔性显示屏300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在传动机构420带动下相对靠近,进而使电子设备的显示面积缩小。本申请实施例采用双向驱动的方式,使柔性显示屏300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同时运动,能够进一步提高柔性显示屏300的显示面积的变化效率,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驱动源410的第一输出端的轴线和第二输出端的轴线可以位于同一直线上,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的延伸方向垂直于卷绕轴200的延伸方向,此种设置方式将有利于传动机构420的布置,能够降低设计难度。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驱动机构500,第二驱动机构500与卷绕轴200相连,第二驱动机构500驱动卷绕轴200转动,柔性显示屏300在第二驱动机构500的作用下卷绕于卷绕轴200。可选地,第二驱动机构500可以为电机、液压缸等多种结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当用户需要使用大屏电子设备时,第一驱动机构400向柔性显示屏300的第一端和/或第二端施加作用力,与此同时,第二驱动机构500驱动卷绕轴200转动,从而带动柔性显示屏30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运动,使柔性显示屏300的卷绕于卷绕轴200上的部分与卷绕轴200分离,从而使得柔性显示屏30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距离变大。使用完成后,可以手动推动柔性显示屏30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或者,第一驱动机构400反向转动,将带动柔性显示屏30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距离变小,同时第二驱动机构500将带动卷绕轴200转动,使柔性显示屏300的至少部分卷绕于卷绕轴200上。故,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第二驱动机构500能够使卷绕轴200的转动更加可靠、稳定,从而防止柔性显示屏300在其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距离变小时出现褶皱。
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驱动机构500包括卷簧510,卷簧510设置于设备主体100内,卷簧510的一端与卷绕轴200相连,卷簧510的另一端相对于设备主体100固定。当第一驱动机构400作用于柔性显示屏300的第一端或第二端,使柔性显示屏30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距离变大时,卷簧510发生形变;当柔性显示屏30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距离变小时,卷簧510恢复形变,从而卷绕于柔性显示屏300,防止柔性显示屏300出现褶皱。相对于电机驱动和液压缸驱动等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卷簧510驱动卷绕轴200转动,具有节能、环保且占用空间小的特点。
上述实施例中,如果卷簧510与设备主体100直接连接,由于卷簧510被卷绕轴200所包裹,卷簧510只能与设备主体100的侧壁相连,连接面积受限,连接强度不高。因此,可选地,第二驱动机构500还包括连接轴520,连接轴520与卷簧510的一端相连,且连接轴520与设备主体100固定,连接轴520同样被卷绕轴200所包裹,且连接轴520的延伸方向可以与卷绕轴200的延伸方向相平行,使得卷簧510与连接轴520的连接面积可以设置的较大,从而提升卷簧510与设备主体100的连接强度。
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驱动机构500包括压电陶瓷件,压电陶瓷件设置于设备主体100内,压电陶瓷件与卷绕轴200的一端相连,在压电陶瓷件通电的情况,压电陶瓷件驱动卷绕轴200转动。当第一驱动机构400作用于柔性显示屏300的第一端或第二端时,压电陶瓷件通电,使卷绕轴200转动,以便于柔性显示屏30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距离变大;当柔性显示屏30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距离变小时,压电陶瓷件通反向电流,从而驱动卷绕轴200反向转动,从而卷绕于柔性显示屏300,防止柔性显示屏300出现褶皱。由于压电陶瓷件具有体积小、寿命长且稳定性好的特点,故,相对于上述实施例中采用卷簧510驱动的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压电陶瓷件驱动柔性显示屏300运动,不仅能够节省设备主体100内的空间,使电子设备的尺寸更小,而且能够使柔性显示屏300的运动更加稳定,延长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电子游戏机等电子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电子设备的种类不作具体限制。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备主体(100);
卷绕轴(200),所述卷绕轴(200)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设备主体(100)内;
柔性显示屏(300),所述柔性显示屏(300)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中的至少一者与所述卷绕轴(200)相连,所述柔性显示屏(300)可至少部分卷绕于所述卷绕轴(200);
第一驱动机构(400),所述第一驱动机构(400)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中的至少一者相连,所述第一驱动机构(400)驱动所述柔性显示屏(300)在展开状态和收缩状态之间切换,
其中,在所述展开状态下,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在所述收缩状态下,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主体(100)包括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110)相连,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壳体(120)相连,所述第一驱动机构(400)通过所述第一壳体(110)驱动所述第一端运动,和/或,所述第一驱动机构(400)通过所述第二壳体(120)驱动所述第二端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绕轴(20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其中包括第一卷绕轴(210)和第二卷绕轴(220),所述第一卷绕轴(210)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110)内,所述第二卷绕轴(220)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120)内,所述第一端可卷绕于所述第一卷绕轴(210),所述第二端可卷绕于所述第二卷绕轴(22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400)与所述第一壳体(110)和所述第二壳体(120)均相连,所述第一驱动机构(400)驱动所述第一壳体(110)和所述第二壳体(120)相对远离或相对靠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400)包括驱动源(410)和传动机构(420),所述传动机构(42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中的至少一者相连,所述传动机构(420)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源(410)相连,所述驱动源(410)通过所述传动机构(420)驱动所述柔性显示屏(300)在所述展开状态和所述收缩状态之间切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420)包括导向杆(421)、转动推杆(422)和弹性件(423),所述转动推杆(422)的第三端与所述导向杆(421)滑动配合,所述转动推杆(422)的第四端与所述第一端或所述第二端相连,所述弹性件(423)套设于所述导向杆(421),且所述弹性件(423)的一端与所述转动推杆(422)相连,所述弹性件(423)的另一端相对于所述导向杆(421)固定,所述驱动源(410)驱动所述转动推杆(422)转动,所述转动推杆(422)带动所述第一端或所述第二端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420)还包括牵引绳(424)和滑轮(425),所述滑轮(425)相对于所述导向杆(421)固定,所述牵引绳(424)的一端与所述驱动源(410)相连,所述牵引绳(424)的另一端绕过所述滑轮(425)并与所述转动推杆(422)相连,所述驱动源(410)通过所述牵引绳(424)驱动所述转动推杆(422)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420)还包括绕绳轴(426),所述绕绳轴(426)与所述驱动源(410)同轴连接,所述牵引绳(424)的一端绕设于所述绕绳轴(426)。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推杆(422)和所述弹性件(423)的数量均为至少两个,各所述转动推杆(422)的第三端均与所述第一端或所述第二端相连,各所述转动推杆(422)的第四端均与所述导向杆(421)滑动配合,所述驱动源(410)驱动各所述转动推杆(422)的第三端相对远离或者相对靠近,各所述弹性件(423)与各所述转动推杆(422)一一对应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杆(421)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卷绕轴(200)的延伸方向。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420)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所述传动机构(420)与所述第一端相连,另一个所述传动机构(420)与所述第二端相连,两个所述传动机构(420)分布于所述驱动源(410)的两侧,所述驱动源(410)具有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出端和所述第二输出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传动机构(420)相连。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驱动机构(500),所述第二驱动机构(500)与所述卷绕轴(200)相连,所述第二驱动机构(500)驱动所述卷绕轴(200)转动,所述柔性显示屏(300)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500)的作用下卷绕于所述卷绕轴(200)。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500)包括卷簧(510),所述卷簧(510)设置于所述设备主体(100)内,所述卷簧(510)的一端与所述卷绕轴(200)相连,所述卷簧(510)的另一端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110)固定。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500)包括压电陶瓷件,所述压电陶瓷件设置于所述设备主体(100)内,所述压电陶瓷件与所述卷绕轴(200)的一端相连,在所述压电陶瓷件通电的情况,所述压电陶瓷件驱动所述卷绕轴(200)转动。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