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隧道开挖试验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隧道模拟开挖的试验模型及方法。
背景技术:
模型试验一直是研究隧道工程开挖以及隧道结构与岩土体相互作用的重要手段;现有技术中进行隧道模拟试验的技术多种多样,其中较为典型的有三种,第一种是,直接制作带孔洞的土体模型,然后在土体模型外部模拟施加地应力进行模拟试验,另一种是,先将土体模型在试验箱中压实,然后人工用铲子开挖,形成隧道轮廓,第三种是,在压实土体模型前,先将开挖模型预埋到土体中,在施加应力后将开挖模型上的组件逐个拔出来,从而达到模拟隧道开挖的效果。
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有:对于第一种试验方法,该方法因为由于先预留了孔洞,其模拟的结果与实际开挖所产生的效果相差较大,并且该方法只能模拟坚硬地层中的隧道开挖,对于在土质松软和围岩破碎段修建的隧道,该方法不适用。对于第二种方法,该方法在开挖过程中对模型的人为扰动非常大,其对模型的扰动影响远大于实际工程开挖过程中对围岩的扰动影响,甚至会破坏模型,造成试验结果失真,其次,该方法无法对较坚硬围岩地形进行模拟。对于第三种方法,该方法中所使用的开挖模型为刚性结构,试验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围岩的变形;其次,拔出组件时,组件与周围土体的摩擦会对围岩产生附加的剪切作用,其试验效果与实际工程不符,易产生工程现象误判。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隧道模拟开挖的试验模型,其创新在于:所述试验模型由多个开挖模块组成;
单个开挖模块由支座板、内轮廓板和外轮廓板组成;支座板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多根连杆,同一支座板所辖的连杆轴向平行,内轮廓板上设置有与连杆匹配的连接孔,连杆中部套在连接孔中,连杆与连接孔间隙配合,连杆中部设置有第一螺纹段,第一螺纹段上设置有调节螺母,调节螺母卡在内轮廓板的内侧,调节螺母用于调节支座板和内轮廓板的间距;外轮廓板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多根支撑杆,同一外轮廓板所辖的支撑杆轴向平行,内轮廓板上设置有与支撑杆匹配的通孔,支撑杆中部套在通孔中,支撑杆与通孔间隙配合,支撑杆中部设置有第二螺纹段,第二螺纹段上设置有旋钮螺母,旋钮螺母卡在内轮廓板的内侧,旋钮螺母用于调节内轮廓板和外轮廓板的间距;内轮廓板外侧面的中部设置有多个调压弹簧,调节内轮廓板和外轮廓板的间距能使调压弹簧在轴向上被压缩;
所述试验模型从上至下分为多个模块层,单个模块层由两个开挖模块左右拼接而成;所有开挖模块拼接在一起时,多个外轮廓板所围成的区域的截面记为外轮廓截面,多个内轮廓板所围成的区域的截面记为内轮廓截面;所述外轮廓截面与待模拟的隧道的截面相同,所述内轮廓截面与外轮廓截面随形;相邻外轮廓板之间留有间隙,相邻内轮廓板之间留有间隙;试验模型左侧的多个开挖模块与试验模型右侧的多个开挖模块的位置和结构均对称;
位于最上侧的两个开挖模块记为两个上模块,位于中部的多个开挖模块记为多个中模块,位于最下侧的两个开挖模块记为两个下模块;上模块的支座板的截面为l形,两个上模块的支座板的竖向段相互接触;中模块的支座板的截面为方c形,同一模块层的两个中模块的支座板的竖向段相互接触,同一模块层的两个中模块的支座板的截面构成工字形结构,上模块的支座板的下端面与相应中模块的支座板的上端面接触;上侧的中模块的支座板的下端面与下侧相应中模块的支座板的上端面接触;下模块的支座板的截面为倒l形,两个下模块的支座板的竖向段相互接触,两个下模块的支座板的上端面与相应中模块的支座板的下端面接触。
前述方案的原理是:本发明的试验模型由多个开挖模块拼接而成,从“拼接”来看,其功能与现有技术中的拼接模型基本相似,即预先设计开挖方案,然后根据开挖方案设定的顺序,将多个开挖模块逐个顺次取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最重要的区别点有二:其一是可通过调节调压弹簧的压缩程度来模拟出不同的围岩刚度,其二是可通过拆卸内部结构,使开挖模块能够从径向上与土体分离并取出,避免“拔出”动作对土体造成的影响。
具体来说,对于第一个区别点:通过勘测手段获取实际区域的围岩刚度数据,然后根据相关理论将围岩刚度换算成相应的弹簧弹力,具体试验时,先对内轮廓板和外轮廓板的间距进行调节,使调压弹簧被压缩至适当的程度以提供相应的弹力;由于相邻外轮廓板之间和相邻内轮廓板之间均留有间隙,按设定的压力参数对试验模型周围的土体进行加压时,试验模型就会发生一定变形,外轮廓板就能向外围土体提供一定的反力,如此就能模拟出开挖区在开挖前的土体刚度,当相应开挖模块被拆卸后,调压弹簧不再提供弹力,这就相当于被挖掉的土体对外围土体的反力消失了,这就可以真实地模拟出开挖过程对围岩所受反力的影响。
对于第二个区别点:由本发明结构可知,将调节螺母和旋钮螺母松开后,内外轮廓板就能向内侧移动,当外轮廓板与土体分离后,我们就可以从轴向上将开挖模块抽出,如此就能避免开挖模块与周围土体发生摩擦,避免剪切作用对周围土体造成影响,能够有效提高试验的准确性。连杆和连接孔的间隙配合,以及支撑杆和通孔的间隙配合,就是为了便于移动内外轮廓板。
优选地,所述内轮廓板轴向的端面上设置有标尺,标尺用于标记调压弹簧在不同压缩程度时的弹力。为了提高试验效率,可预先对调压弹簧处于不同压缩程度时的弹力进行测量,然后将测量结果制作为标尺,试验时,操作人员直接根据标尺来读出弹簧弹力,可以有效提高试验效率。
优选地,同一内轮廓板上的多个调压弹簧的刚度相同;同一内轮廓板上的多个调压弹簧分成多个弹簧组,不同弹簧组所辖的调压弹簧在不受力状态下的轴向长度不同。采用此方案后,内轮廓板和外轮廓板处于不同间距时,与外轮廓板接触的调压弹簧数量不同,间距越小,与外轮廓板接触的调压弹簧数量越多,间距越大,与外轮廓板接触的调压弹簧数量越少,这就可以有效提高弹力调节的灵活性,以及扩展弹力的调节范围。
基于前述方案,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模拟隧道开挖的方法,所涉及的硬件包括多个试验模型和加压装置;所述加压装置的加压区为立方体形,加压区内填充有土体,加压区的底面、后侧面和前侧面均为刚性固定结构,加压区的前侧面上设置有与试验模型截面匹配的操作孔,加压装置能从加压区的上侧、左侧和右侧向土体施加压力;单个试验模型的结构如前所述,具体的方法包括:
1)通过旋钮螺母对内轮廓板和外轮廓板的间距进行调节,使调压弹簧被压缩至设定的长度;然后通过调节螺母对支座板和内轮廓板的间距进行调节,使多块支座板相互接触时,多块外轮廓板能够以小间隙方式拼接成完整的隧道截面;
调压弹簧所提供的弹力用于模拟待开挖区内土体在开挖前的刚度;
2)向加压区内填入一部分土体,然后将土体表面整平,将试验模型放在土体表面,多个试验模型同轴且相互接触形成待开挖隧道模型,待开挖隧道模型的轴向端面与操作孔相对,然后继续填入土体,使待开挖隧道模型被完全掩埋;
3)控制加压装置按设定的压力参数同步向土体的上侧、左侧和右侧加压;
4)待开挖隧道模型停止形变后,根据设计的开挖方案,将开挖模块从待开挖隧道模型上逐个取出;对单个开挖模块进行取出操作时,先缓慢旋松调节螺母,随着调节螺母逐渐旋松,内轮廓板在调压弹簧的弹力作用下逐渐向内侧移动,待调压弹簧完全松弛后,缓慢旋松旋钮螺母,然后使外轮廓板向内侧移动,待外轮廓板与周围土体完全分离后,沿待开挖隧道模型轴向方向将开挖模块从操作孔取出,然后继续对其余开挖模块进行操作。
试验过程中,通过调节内外轮廓板的间距,可以改变调压弹簧的弹力,从而模拟出不同的土体刚度,使我们可以对多种地质环境进行模拟;调节螺母完全旋松后,调压弹簧不再提供弹力,这就相当于实际开挖隧道时土体被挖走不再对周围土体提供反力,如此就能真实地模拟出开挖过程对周围土体受力的影响,再结合到具体的开挖方案,我们就能对具体开挖方案的可行性进行验证;拆卸开挖模块时,外轮廓板向内侧移动与周围土体分离,可以避免模型与土体发生摩擦,提高试验的准确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附图所示出的试验模型由6个开挖模块组成,即2个上模块、2个中模块和2个下模块,但显然,中模块的数量是可以扩展为本发明方案所述的“多个”的,即,将图中的中模块所对应的内、外轮廓板均“切割”为多块,再配以相应数量的方c形的支座板即可,中模块数量越多,可供选择的开挖方案也就越多。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提出了一种用于隧道模拟开挖的试验模型及方法,该方案可以有效提高模拟试验的仿真度和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试验模型正视图;
图2、加压区剖面示意图;
图3、待开挖隧道模型结构示意图;
图4、待开挖隧道模型被部分挖掉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内轮廓板外侧面示意图;
图6、中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个标记所对应的名称分别为:支座板1、连杆11、内轮廓板2、支撑杆21、标尺22、调压弹簧23、外轮廓板3、土体4、旋螺母工具5。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用于隧道模拟开挖的试验模型,其创新在于:所述试验模型由多个开挖模块组成;
单个开挖模块由支座板1、内轮廓板2和外轮廓板3组成;支座板1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多根连杆11,同一支座板1所辖的连杆11轴向平行,内轮廓板2上设置有与连杆11匹配的连接孔,连杆11中部套在连接孔中,连杆11与连接孔间隙配合,连杆11中部设置有第一螺纹段,第一螺纹段上设置有调节螺母,调节螺母卡在内轮廓板2的内侧,调节螺母用于调节支座板1和内轮廓板2的间距;外轮廓板3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多根支撑杆21,同一外轮廓板3所辖的支撑杆21轴向平行,内轮廓板2上设置有与支撑杆21匹配的通孔,支撑杆21中部套在通孔中,支撑杆21与通孔间隙配合,支撑杆21中部设置有第二螺纹段,第二螺纹段上设置有旋钮螺母,旋钮螺母卡在内轮廓板2的内侧,旋钮螺母用于调节内轮廓板2和外轮廓板3的间距;内轮廓板2外侧面的中部设置有多个调压弹簧,调节内轮廓板2和外轮廓板3的间距能使调压弹簧在轴向上被压缩;
所述试验模型从上至下分为多个模块层,单个模块层由两个开挖模块左右拼接而成;所有开挖模块拼接在一起时,多个外轮廓板3所围成的区域的截面记为外轮廓截面,多个内轮廓板2所围成的区域的截面记为内轮廓截面;所述外轮廓截面与待模拟的隧道的截面相同,所述内轮廓截面与外轮廓截面随形;相邻外轮廓板3之间留有间隙,相邻内轮廓板2之间留有间隙;试验模型左侧的多个开挖模块与试验模型右侧的多个开挖模块的位置和结构均对称;
位于最上侧的两个开挖模块记为两个上模块,位于中部的多个开挖模块记为多个中模块,位于最下侧的两个开挖模块记为两个下模块;上模块的支座板1的截面为l形,两个上模块的支座板1的竖向段相互接触;中模块的支座板1的截面为方c形,同一模块层的两个中模块的支座板1的竖向段相互接触,同一模块层的两个中模块的支座板1的截面构成工字形结构,上模块的支座板1的下端面与相应中模块的支座板1的上端面接触;上侧的中模块的支座板1的下端面与下侧相应中模块的支座板1的上端面接触;下模块的支座板1的截面为倒l形,两个下模块的支座板1的竖向段相互接触,两个下模块的支座板1的上端面与相应中模块的支座板1的下端面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内轮廓板2轴向的端面上设置有标尺22,标尺22用于标记调压弹簧在不同压缩程度时的弹力。
进一步地,同一内轮廓板2上的多个调压弹簧的刚度相同;同一内轮廓板2上的多个调压弹簧分成多个弹簧组,不同弹簧组所辖的调压弹簧在不受力状态下的轴向长度不同。
一种模拟隧道开挖的方法,所涉及的硬件包括多个试验模型和加压装置;所述加压装置的加压区为立方体形,加压区内填充有土体,加压区的底面、后侧面和前侧面均为刚性固定结构,加压区的前侧面上设置有与试验模型截面匹配的操作孔,加压装置能从加压区的上侧、左侧和右侧向土体施加压力;单个试验模型由多个开挖模块组成;
单个开挖模块由支座板1、内轮廓板2和外轮廓板3组成;支座板1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多根连杆11,同一支座板1所辖的连杆11轴向平行,内轮廓板2上设置有与连杆11匹配的连接孔,连杆11中部套在连接孔中,连杆11与连接孔间隙配合,连杆11中部设置有第一螺纹段,第一螺纹段上设置有调节螺母,调节螺母卡在内轮廓板2的内侧,调节螺母用于调节支座板1和内轮廓板2的间距;外轮廓板3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多根支撑杆21,同一外轮廓板3所辖的支撑杆21轴向平行,内轮廓板2上设置有与支撑杆21匹配的通孔,支撑杆21中部套在通孔中,支撑杆21与通孔间隙配合,支撑杆21中部设置有第二螺纹段,第二螺纹段上设置有旋钮螺母,旋钮螺母卡在内轮廓板2的内侧,旋钮螺母用于调节内轮廓板2和外轮廓板3的间距;内轮廓板2外侧面的中部设置有多个调压弹簧,调节内轮廓板2和外轮廓板3的间距能使调压弹簧在轴向上被压缩;
所述试验模型从上至下分为多个模块层,单个模块层由两个开挖模块左右拼接而成;所有开挖模块拼接在一起时,多个外轮廓板3所围成的区域的截面记为外轮廓截面,多个内轮廓板2所围成的区域的截面记为内轮廓截面;所述外轮廓截面与待模拟的隧道的截面相同,所述内轮廓截面与外轮廓截面随形;相邻外轮廓板3之间留有间隙,相邻内轮廓板2之间留有间隙;试验模型左侧的多个开挖模块与试验模型右侧的多个开挖模块的位置和结构均对称;
位于最上侧的两个开挖模块记为两个上模块,位于中部的多个开挖模块记为多个中模块,位于最下侧的两个开挖模块记为两个下模块;上模块的支座板1的截面为l形,两个上模块的支座板1的竖向段相互接触;中模块的支座板1的截面为方c形,同一模块层的两个中模块的支座板1的竖向段相互接触,同一模块层的两个中模块的支座板1的截面构成工字形结构,上模块的支座板1的下端面与相应中模块的支座板1的上端面接触;上侧的中模块的支座板1的下端面与下侧相应中模块的支座板1的上端面接触;下模块的支座板1的截面为倒l形,两个下模块的支座板1的竖向段相互接触,两个下模块的支座板1的上端面与相应中模块的支座板1的下端面接触;
具体的方法包括:
1)通过旋钮螺母对内轮廓板2和外轮廓板3的间距进行调节,使调压弹簧被压缩至设定的长度;然后通过调节螺母对支座板1和内轮廓板2的间距进行调节,使多块支座板1相互接触时,多块外轮廓板3能够以小间隙方式拼接成完整的隧道截面;
调压弹簧所提供的弹力用于模拟待开挖区内土体在开挖前的刚度;
2)向加压区内填入一部分土体,然后将土体表面整平,将试验模型放在土体表面,多个试验模型同轴且相互接触形成待开挖隧道模型,待开挖隧道模型的轴向端面与操作孔相对,然后继续填入土体,使待开挖隧道模型被完全掩埋;
3)控制加压装置按设定的压力参数同步向土体的上侧、左侧和右侧加压;
4)待开挖隧道模型停止形变后,根据设计的开挖方案,将开挖模块从待开挖隧道模型上逐个取出;对单个开挖模块进行取出操作时,先缓慢旋松调节螺母,随着调节螺母逐渐旋松,内轮廓板2在调压弹簧的弹力作用下逐渐向内侧移动,待调压弹簧完全松弛后,缓慢旋松旋钮螺母,然后使外轮廓板3向内侧移动,待外轮廓板3与周围土体完全分离后,沿待开挖隧道模型轴向方向将开挖模块从操作孔取出,然后继续对其余开挖模块进行操作。
参见图6,图中标记5所示的带手柄的螺纹杆结构是发明人设计的一个小工具,通过这个小工具可以对内部的螺母进行旋动,可以提高操作的方便性。
1.一种用于隧道模拟开挖的试验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模型由多个开挖模块组成;
单个开挖模块由支座板(1)、内轮廓板(2)和外轮廓板(3)组成;支座板(1)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多根连杆(11),同一支座板(1)所辖的连杆(11)轴向平行,内轮廓板(2)上设置有与连杆(11)匹配的连接孔,连杆(11)中部套在连接孔中,连杆(11)与连接孔间隙配合,连杆(11)中部设置有第一螺纹段,第一螺纹段上设置有调节螺母,调节螺母卡在内轮廓板(2)的内侧,调节螺母用于调节支座板(1)和内轮廓板(2)的间距;外轮廓板(3)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多根支撑杆(21),同一外轮廓板(3)所辖的支撑杆(21)轴向平行,内轮廓板(2)上设置有与支撑杆(21)匹配的通孔,支撑杆(21)中部套在通孔中,支撑杆(21)与通孔间隙配合,支撑杆(21)中部设置有第二螺纹段,第二螺纹段上设置有旋钮螺母,旋钮螺母卡在内轮廓板(2)的内侧,旋钮螺母用于调节内轮廓板(2)和外轮廓板(3)的间距;内轮廓板(2)外侧面的中部设置有多个调压弹簧,调节内轮廓板(2)和外轮廓板(3)的间距能使调压弹簧在轴向上被压缩;
所述试验模型从上至下分为多个模块层,单个模块层由两个开挖模块左右拼接而成;所有开挖模块拼接在一起时,多个外轮廓板(3)所围成的区域的截面记为外轮廓截面,多个内轮廓板(2)所围成的区域的截面记为内轮廓截面;所述外轮廓截面与待模拟的隧道的截面相同,所述内轮廓截面与外轮廓截面随形;相邻外轮廓板(3)之间留有间隙,相邻内轮廓板(2)之间留有间隙;试验模型左侧的多个开挖模块与试验模型右侧的多个开挖模块的位置和结构均对称;
位于最上侧的两个开挖模块记为两个上模块,位于中部的多个开挖模块记为多个中模块,位于最下侧的两个开挖模块记为两个下模块;上模块的支座板(1)的截面为l形,两个上模块的支座板(1)的竖向段相互接触;中模块的支座板(1)的截面为方c形,同一模块层的两个中模块的支座板(1)的竖向段相互接触,同一模块层的两个中模块的支座板(1)的截面构成工字形结构,上模块的支座板(1)的下端面与相应中模块的支座板(1)的上端面接触;上侧的中模块的支座板(1)的下端面与下侧相应中模块的支座板(1)的上端面接触;下模块的支座板(1)的截面为倒l形,两个下模块的支座板(1)的竖向段相互接触,两个下模块的支座板(1)的上端面与相应中模块的支座板(1)的下端面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隧道模拟开挖的试验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轮廓板(2)轴向的端面上设置有标尺(22),标尺(22)用于标记调压弹簧在不同压缩程度时的弹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隧道模拟开挖的试验模型,其特征在于:同一内轮廓板(2)上的多个调压弹簧的刚度相同;同一内轮廓板(2)上的多个调压弹簧分成多个弹簧组,不同弹簧组所辖的调压弹簧在不受力状态下的轴向长度不同。
4.一种模拟隧道开挖的方法,所涉及的硬件包括多个试验模型和加压装置;所述加压装置的加压区为立方体形,加压区内填充有土体,加压区的底面、后侧面和前侧面均为刚性固定结构,加压区的前侧面上设置有与试验模型截面匹配的操作孔,加压装置能从加压区的上侧、左侧和右侧向土体施加压力;单个试验模型由多个开挖模块组成;
单个开挖模块由支座板(1)、内轮廓板(2)和外轮廓板(3)组成;支座板(1)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多根连杆(11),同一支座板(1)所辖的连杆(11)轴向平行,内轮廓板(2)上设置有与连杆(11)匹配的连接孔,连杆(11)中部套在连接孔中,连杆(11)与连接孔间隙配合,连杆(11)中部设置有第一螺纹段,第一螺纹段上设置有调节螺母,调节螺母卡在内轮廓板(2)的内侧,调节螺母用于调节支座板(1)和内轮廓板(2)的间距;外轮廓板(3)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多根支撑杆(21),同一外轮廓板(3)所辖的支撑杆(21)轴向平行,内轮廓板(2)上设置有与支撑杆(21)匹配的通孔,支撑杆(21)中部套在通孔中,支撑杆(21)与通孔间隙配合,支撑杆(21)中部设置有第二螺纹段,第二螺纹段上设置有旋钮螺母,旋钮螺母卡在内轮廓板(2)的内侧,旋钮螺母用于调节内轮廓板(2)和外轮廓板(3)的间距;内轮廓板(2)外侧面的中部设置有多个调压弹簧,调节内轮廓板(2)和外轮廓板(3)的间距能使调压弹簧在轴向上被压缩;
所述试验模型从上至下分为多个模块层,单个模块层由两个开挖模块左右拼接而成;所有开挖模块拼接在一起时,多个外轮廓板(3)所围成的区域的截面记为外轮廓截面,多个内轮廓板(2)所围成的区域的截面记为内轮廓截面;所述外轮廓截面与待模拟的隧道的截面相同,所述内轮廓截面与外轮廓截面随形;相邻外轮廓板(3)之间留有间隙,相邻内轮廓板(2)之间留有间隙;试验模型左侧的多个开挖模块与试验模型右侧的多个开挖模块的位置和结构均对称;
位于最上侧的两个开挖模块记为两个上模块,位于中部的多个开挖模块记为多个中模块,位于最下侧的两个开挖模块记为两个下模块;上模块的支座板(1)的截面为l形,两个上模块的支座板(1)的竖向段相互接触;中模块的支座板(1)的截面为方c形,同一模块层的两个中模块的支座板(1)的竖向段相互接触,同一模块层的两个中模块的支座板(1)的截面构成工字形结构,上模块的支座板(1)的下端面与相应中模块的支座板(1)的上端面接触;上侧的中模块的支座板(1)的下端面与下侧相应中模块的支座板(1)的上端面接触;下模块的支座板(1)的截面为倒l形,两个下模块的支座板(1)的竖向段相互接触,两个下模块的支座板(1)的上端面与相应中模块的支座板(1)的下端面接触;
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1)通过旋钮螺母对内轮廓板(2)和外轮廓板(3)的间距进行调节,使调压弹簧被压缩至设定的长度;然后通过调节螺母对支座板(1)和内轮廓板(2)的间距进行调节,使多块支座板(1)相互接触时,多块外轮廓板(3)能够以小间隙方式拼接成完整的隧道截面;
调压弹簧所提供的弹力用于模拟待开挖区内土体在开挖前的刚度;
2)向加压区内填入一部分土体,然后将土体表面整平,将试验模型放在土体表面,多个试验模型同轴且相互接触形成待开挖隧道模型,待开挖隧道模型的轴向端面与操作孔相对,然后继续填入土体,使待开挖隧道模型被完全掩埋;
3)控制加压装置按设定的压力参数同步向土体的上侧、左侧和右侧加压;
4)待开挖隧道模型停止形变后,根据设计的开挖方案,将开挖模块从待开挖隧道模型上逐个取出;对单个开挖模块进行取出操作时,先缓慢旋松调节螺母,随着调节螺母逐渐旋松,内轮廓板(2)在调压弹簧的弹力作用下逐渐向内侧移动,待调压弹簧完全松弛后,缓慢旋松旋钮螺母,然后使外轮廓板(3)向内侧移动,待外轮廓板(3)与周围土体完全分离后,沿待开挖隧道模型轴向方向将开挖模块从操作孔取出,然后继续对其余开挖模块进行操作。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