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板组件、分水器、液冷模组、液冷系统和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7-07  92


    本申请涉及散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pcb板组件、分水器、液冷模组、液冷系统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液冷散热是一种散热效率优于风冷散热的散热方式。液冷散热的关键部件为液冷板,液冷板与发热元件接触,其内部具有流道。液冷板的散热原理为:从液冷板的流道的进水口进入的冷却水,被发热元件加热后,从流道的出水口流出,并在外部降温后,重新通过进水口流入到流道中,不断进行上述过程,则发热元件的热量不断被带出。

    相关技术中存在一种液冷印制电路板(pcb,printedcircuitboard)板组件,这种液冷pcb板组件包括pcb板和液冷板,pcb板上的发热元件与液冷板接触。液冷板上设置有两个分别与流道两端连接的液冷插头,相应的,分水器(与外部水箱连通)上设置有两个液冷插座。在液冷pcb板组件插入过程中,pcb板的电连接器插入到pcb板插槽中的同时,液冷板上的液冷插头也插入到了分水器的液冷插座上,操作同步,十分方便。

    然而,受限于制作工艺,液冷pcb板组件中的电连接器与液冷插头的位置关系,可能并不与pcb板插槽与液冷插座的位置关系完全匹配。这样,在pcb板组件插接过程中,pcb板和液冷板之间可能会发生偏离,造成发热元件和液冷板之间接触不紧密,甚至分离的现象发生,严重影响散热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印制电路板(pcb,printedcircuitboard)组件、分水器、液冷模组、液冷系统和电子设备,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述pcb板组件、分水器、液冷模组、液冷系统和电子设备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pcb板组件,所述pcb板组件包括pcb板、支架、液冷板、进水插头和出水插头;

    所述pcb板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

    所述液冷板与所述pcb板固定连接,且所述液冷板与所述pcb板的发热元件接触,所述液冷板与所述支架柔性连接;

    所述进水插头和所述出水插头均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且所述进水插头和所述出水插头的轴线方向均与所述pcb板的插入方向平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进水插头通过供水软管与所述液冷板的进水接口柔性连接,所述出水插头通过回水软管与所述液冷板的出水接口柔性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架的内部具有进水流道和出水流道;

    所述进水流道的一端与所述进水插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供水软管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供水软管的第二端与所述液冷板的进水接口固定连接;

    所述出水流道的一端与所述出水插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回水软管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回水软管的第二端与所述液冷板的出水接口固定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供水软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水插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液冷板的进水接口固定连接;

    所述回水软管的一端与所述出水插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液冷板的出水接口固定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架朝向所述液冷板的一侧具有定位销,所述液冷板对应所述定位销的位置具有定位孔;

    所述定位销与所述定位孔间隙配合。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pcb板组件还包括导向销;

    所述导向销与所述进水插头、所述出水插头固定在所述支架的同一侧,且轴线方向互相平行;

    所述导向销被配置为与分水器的导向筒对接。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分水器,所述分水器包括分水器主体、进水连接头、出水连接头、至少一个出水插座和至少一个进水插座;

    所述分水器主体的内部具有供水流道和回水流道,所述供水流道包括干路供水流道和至少一个分支供水流道,所述回水流道包括干路回水流道和至少一个分支回水流道;

    所述干路供水流道的一端与所述进水连接头固定连接,所述分支供水流道的一端与所述干路供水流道相通,另一端与所述出水插座固定连接,所述出水插座被配置为与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pcb板组件的进水插头插接;

    所述干路回水流道的一端与所述出水连接头固定连接,所述分支回水流道的一端与所述干路回水流道相通,另一端与所述进水插座固定连接,所述进水插座被配置为与如所述pcb板组件的出水插头插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分支供水流道和所述分支回水流道均为多个;

    多个所述分支供水流道平行分布,多个所述分支回水流道平行分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干路供水流道与所述分支供水流道的轴线方向垂直,所述干路回水流道与所述分支回水流道的轴线方向垂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分水器还包括导向筒;

    所述导向筒与所述出水插座、所述进水插座固定在所述分水器主体的同一侧,且轴线方向互相平行;

    所述导向筒被配置为与所述pcb板组件中的导向销对接。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液冷模组,所述液冷模组包括滑道组件、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pcb板组件和如第二方面任一项所述的分水器;

    所述滑道组件包括第一滑道件和第二滑道件,所述第一滑道件和所述第二滑道件位于所述分水器、所述pcb板组件的两侧,且所述第一滑道件和所述第二滑道件均至少具有一个滑道;

    所述pcb板组件的支架的两侧分别位于两个相对的滑道中;

    所述pcb板组件的进水插头与所述分水器的出水插座插接,所述pcb板组件的出水插头与所述分水器的进水插座插接。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液冷系统,所述液冷系统包括主分水器和如第三方面所述的液冷模组;

    所述主分水器具有主进水接头、主出水接头、第一分支出水接头和第一分支进水接头;

    所述主进水接头和所述主出水接头被配置为与水箱连通;

    所述第一分支出水接头与所述液冷模组的分水器的进水连接头通过供液管线连接,所述第一分支进水接头与所述分水器的出水连接头通过回液管线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主分水器还具有第二分支出水接头、第二分支进水接头、第三分支出水接头和第三分支进水接头,所述液冷系统还包括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processingunit)液冷模组和网卡液冷模组;

    所述第二分支出水接头与所述cpu液冷模组中的进水接头通过供液管线连接,所述第二分支进水接头与所述cpu液冷模组中的出水接头通过回液管线连接;

    所述第三分支出水接头与所述网卡液冷模组中的进水接头通过供液管线连接,所述第三分支进水接头与所述网卡液冷模组中的出水接头通过回液管线连接。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如第四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液冷系统。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pcb板组件,该pcb板组件中的液冷插头(包括进水插头和出水插头)固定在支架上,而支架与pcb板固定连接,与液冷板柔性连接,同时pcb板与液冷板固定连接。这样,即使因pcb板插槽和液冷插座的位置关系与pcb板组件的电连接器与液冷插头的位置关系不完全匹配,造成支架与pcb板发生位置偏离,则由于液冷板与支架柔性连接,所以液冷板也不会跟随支架偏离。再加上液冷板与pcb板固定连接,所以pcb板的发热元件与液冷板始终接触紧密,pcb板组件的散热效率较高。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pcb板组件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pcb板组件的正视和侧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pcb板组件的爆炸视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pcb板组件的爆炸视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支架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分水器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供水流道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供水流道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回水流道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回水流道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液冷模组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分水器和滑道组件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液冷模组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液冷模组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pcb板组件的插入过程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pcb板组件的插入过程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pcb板组件的插入过程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起拔器的示意图;

    图19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液冷系统的示意图;

    图20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爆炸视图。

    图例说明

    1、pcb板组件,11、pcb板,12、支架,12a、第一子支架,12b、第二子支架,120、插头固定部,121、进水流道,122、出水流道,123、定位销,124、滑条,125、起拔器,125a、主体,125b、锁紧滑块,125c、压缩弹簧,125d、旋转弹簧,125e、卡紧端,125f、锁紧端,126、支架卡槽,13、液冷板,131、进水接口,132、出水接口,133、定位孔,14、进水插头,15、出水插头,16、供水软管,17、回水软管,18、导向销;

    2、分水器,21、分水器主体,21a、供水流道,211、干路供水流道,212、分支供水流道,21b、回水流道,213、干路回水流道,214、分支回水流道,22、进水连接头,23、出水连接头,24、出水插座,25、进水插座,26、导向筒;

    3、滑道组件,30、滑道卡槽,31、第一滑道件,32、第二滑道件;

    4、主分水器,41、主进水接头,42、主出水接头,43、第一分支出水接头,44、第一分支进水接头,45、第二分支出水接头,46、第二分支进水接头,47、第三分支出水接头,48、第三分支进水接头;

    5、液冷模组;

    6、cpu液冷模组;

    7、网卡液冷模组;

    8、机箱。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申请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申请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印制电路板(pcb,printedcircuitboard)组件,如图1所示,pcb板组件包括pcb板11、支架12、液冷板13、进水插头14和出水插头15。pcb板11与支架12固定连接。液冷板13与pcb板11固定连接,且液冷板13与pcb板11的发热元件接触,液冷板13与支架12柔性连接。进水插头14和出水插头15均与支架12固定连接,且进水插头14和出水插头15的轴线方向均与pcb板11的插入方向平行。

    其中,pcb板11上的发热元件可以是任何可以发热的元件,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示例性的,pcb板11上的发热元件可以为图形处理器(gpu,graphicsprocessingunit)芯片,则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pcb板11可以称为gpu板或gpu卡。

    支架12起到固定进水插头14、出水插头15和pcb板11的作用。

    液冷板13是内部流动有冷却水的板状件,为了保证发热元件较高的散热效率,液冷板13需要与pcb板11的发热元件紧密接触。液冷板13与支架12柔性连接,这样,支架12的运动不会带动液冷板13同步运动,再加上液冷板13与pcb板11固定连接,所以液冷板13的相对位置与pcb板11的相位位置固定,液冷板13能够灵活匹配发热元件高度,实现相对于支架12的浮动。液冷板13还可以称为冷板。

    进水插头14和出水插头15用于与分水器2上的出水插座24和进入插座25对接。进水插头14和出水插头15可以统称为液冷插头,液冷插头能够实现在从液冷插座拔出的同时,自动封堵,避免管路中的冷却水从液冷插头中流出。关于液冷插头的具体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示例性的,进水插头14和出水插头15可以采用盲插接头(或称为盲插液冷插头)。

    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方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pcb组件中的液冷插头(包括进水插头14和出水插头15)固定在支架12上。在pcb板组件插入过程中,如果pcb板插槽和液冷插座的位置关系,不完全与pcb板组件的电连接器与液冷插头的位置关系匹配,则pcb板插槽和液冷插座会通过碰触电连接器和液冷插头,推动支架12和pcb板11发生偏移,以保证pcb板组件能够顺利插接到位。

    而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pcb板组件中的支架12与液冷板13柔性连接,所以支架12并不能够带动液冷板13一起与pcb板11发生偏离。再加上液冷板13与pcb板11固定连接,所以pcb板11的发热元件与液冷板13始终保持紧密接触,从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pcb板组件的散热效率更高。

    关于液冷板13与支架12柔性连接的具体实现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1所示,进水插头14通过供水软管16与液冷板13的进水接口131柔性连接,出水插头15通过回水软管17与液冷板13的出水接口132柔性连接。

    也即,对于液冷板13和支架12来说,两者之间仅仅通过柔性管路实现液冷板13与固定在支架12上的液冷插头的管路连接,而没有其他刚性连接。这样,在支架12运动时,不能带动液冷板13运动,从而支架12偏离时,不能够带动液冷板13偏离,液冷板13能够灵活匹配发热元件高度,实现相对于支架12的浮动。

    如图2所示,支架12的内部可以具有进水流道121和出水流道122,进水流道121的一端与进水插头14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供水软管16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供水软管16的第二端与液冷板13的进水接口131固定连接。出水流道122的一端与出水插头15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回水软管17的第一端固定连接,回水软管17的第二端与液冷板13的出水接口132固定连接。

    当然,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支架12的内部也可以不具有上述进水流道121和出水流道122,支架12可以仅仅是一个框架结构,仅将进水插头14和出水插头15固定。在这种情况下,供水软管16的一端与进水插头14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液冷板13的进水接口131固定连接。回水软管17的一端与出水插头15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液冷板13的出水接口132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这种情况下,应保证进水插头14和出水插头15在插拔时,受力点位于支架12上,而不是供水软管16和回水软管17上,从而避免插拔时供水软管16和回水软管17与进水插头14、出水插头15断开,造成冷却水泄露。

    由于液冷板13与支架12之间仅仅柔性连接,所以,为了提高液冷板13的稳定性,避免液冷板13与支架12之间晃动较大,则如图3所示,支架12朝向液冷板13的一侧具有定位销123。液冷板13对应定位销123的位置具有定位孔133。同时,为了保证液冷板13能够相对于支架12浮动,则定位孔133的内径需要大于定位销123的外径,定位销123与定位孔133间隙配合。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定位销123和定位孔133均为两个。

    如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pcb板组件的爆炸视图。

    pcb板组件包括pcb板11、第一子支架12a和第二子支架12b(两者组成支架12)、液冷板13、进水插头14、出水插头15、供水软管16和回水软管17。

    pcb板11与第一子支架12a固定连接,第二子支架12b与第一子支架12a固定连接,示例性的,两者可以通过螺钉连接。进水插头14和出水插头15固定在第二子支架12b上,定位销123位于第一子支架12a上。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子支架12a与第二子支架12b可以制作成两个分离的结构件,也可以制作成一个整体的结构件,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如图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架12(第二子支架12b)的示意图。

    第二子支架12b的两侧分别具有两个滑条124,两个滑条124与对应的滑道组件中的滑道适配,从而,便于在插拔pcb板组件时,对pcb板组件起到一个导向作用。另外,第二子支架12b的两侧还分别具有一个起拔器125,两个起拔器125分别与两个滑条124位置对应,起拔器125的作用是在pcb板组件插入时助力pcb板组件插接到位,并锁定pcb板组件的位置,以及在拔出pcb板组件时,提供着力部分。起拔器125还可以称为助拔器、助力扳手等。

    第二子支架12b还可以包括插头固定部120,插头固定部120具有上述进水流道121和出水流道122。如图5所示,插头固定部120位于两侧的滑条124之间。插头固定部120的第一侧用于固定进水插头14和出水插头15,第二侧用于固定供水软管16和回水软管17,其中,第一侧与第二侧互相垂直,第二侧朝向液冷板13,第一侧还可以称为底侧。

    为了使得pcb板组件在插入过程中能够更加精准的插入到液冷插座中,如图5所示,pcb板组件还包括导向销18。导向销18与进水插头14、出水插头15固定在支架12的同一侧,且轴线方向互相平行。导向销18被配置为与分水器的导向筒26对接。如图5所示,导向销18固定在插头固定部120的第一侧。

    在pcb板组件插接过程中,支架12两侧的滑条124先滑入滑道组件的滑道中,当将要插接到位时,导向销18插入到分水器2上的导向筒26中,对进水插头14和出水插头15形成一个更加精确的导向,保证进水插头14和出水插头15能够顺利的插接到位。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pcb板组件,该pcb板组件可以实现快速插拔,通过采用进水插头14和出水插头15,使得在插拔pcb板11的同时,可以断开或者连上液冷管路,没有多余的插拔动作,同时pcb板组件没有多余的管路,统一通过分水器取水。

    并且,通过液冷板13能够相对于支架12浮动的设计,也保证了在插拔过程中,液冷板13与发热元件始终保持稳定接触,保持较高的散热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分水器,如图6-10所示,分水器包括分水器主体21、进水连接头22、出水连接头23、至少一个出水插座24和至少一个进水插座25。分水器主体21的内部具有供水流道21a和回水流道21b,供水流道21a包括干路供水流道211和至少一个分支供水流道212,回水流道21b包括干路回水流道213和至少一个分支回水流道214。干路供水流道211的一端与进水连接头22固定连接,分支供水流道212的一端与干路供水流道211相通,另一端与出水插座24固定连接,出水插座24被配置为与pcb板组件的进水插头14插接。干路回水流道213的一端与出水连接头23固定连接,分支回水流道214的一端与干路回水流道213相通,另一端与进水插座25固定连接,进水插座25被配置为与pcb板组件的出水插头15插接。

    其中,分水器主体21的内部具有供水流道21a和回水流道21b,起到分水的作用。

    进水连接头22和出水连接头23用于连接主分水器4,进水连接头22用于从主分水器4引入冷却水,出水连接头23用于将分水器2中的冷却水输出给主分水器4。

    出水插座24和进水插座25用于与pcb板组件中的进水插头14和出水插头15对接。出水插座24和进水插座25可以统称为液冷插座,液冷插座能够实现在与液冷插头分离的同时,自动封堵,避免管路中的冷却水从液冷插座中流出。关于液冷插座的具体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示例性的,出水插座24和进水插座25可以采用盲插接头(或称为盲插接头座)。

    另外,分水器主体21上具有用于供pcb板11的电连接器穿过的插孔,从而pcb板11的电连接器可以通过插孔与pcb板插槽插接。

    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方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水器2,分水器2具有供水流道21a和回水流道21b,供水流道21a包括干路供水流道211和至少一个分支供水流道212,回水流道21b包括干路回水流道213和至少一个分支回水流道214。

    在分水过程中,从进水连接头22进入的冷却水,首先进入到干路供水流道211中,然后,流入到分支供水流道212,再然后,通过出水插座24流入到液冷板。而从液冷板流出的冷却水,首先经进水插座25进入到分支回水流道214中,然后,经分支回水流道214进入到干路回水流道213中,再然后,通过出水连接头23流出。

    如图7所示,示出了一种隐藏掉分水器主体21的上盖板的示意图,露出了干路供水流道211和分支供水流道212。如图8所示,示出了一种分水器主体21的剖视图,露出了干路供水流道211和分支供水流道212。

    如图9所示,示出了一种隐藏掉分水器主体21的下盖板的示意图,露出了干路回水流道213和分支回水流道214。如图10所示,示出了一种分水器主体21的剖视图,露出了干路回水流道213和分支回水流道214。

    示例性的,分支供水流道212和分支回水流道214均为多个。多个分支供水流道212平行分布,多个分支回水流道214平行分布。

    示例性的,干路供水流道211与分支供水流道212的轴线方向垂直,干路回水流道213与分支回水流道214的轴线方向垂直。

    通过按照上述方式排布供水流道21a和回水流道21b,使得供水流道21a和回水流道21b覆盖面积较小,分水器主体21的面积较小,从而便于分水器安装在电子设备的机箱中。

    为了使得pcb板组件在插入过程中能够更加精准的插入到液冷插座中,如图6所示,分水器还包括导向筒26。导向筒26与出水插座24、进水插座25固定在分水器主体21的同一侧,且轴线方向互相平行。导向筒26被配置为与pcb板组件中的导向销18对接。

    在pcb板组件插接过程中,支架12两侧的滑条124先滑入滑道组件的滑道中,当将要插接到位时,导向销18插入到分水器2上的导向筒26中,对进水插头14和出水插头15形成一个更加精确的导向,保证进水插头14和出水插头15能够顺利的插接到出水插座24、进水插座25中。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水器还可以认为属于pcb板组件,也即,pcb板组件还包括分水器。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液冷模组,如图11所示,液冷模组包括pcb板组件1、分水器2和滑道组件3。滑道组件3包括第一滑道件31和第二滑道件32,第一滑道件31和第二滑道件32位于pcb板组件1和分水器2的两侧,且第一滑道件31和第二滑道件32均至少具有一个滑道。pcb板组件1的支架12的两侧分别位于两个相对的滑道中。pcb板组件1的进水插头14与分水器2的出水插座24插接,pcb板组件1的出水插头15与分水器2的进水插座25插接。

    其中,滑道组件3包括第一滑道件31和第二滑道件32,第一滑道件31和第二滑道件32相对的一侧均具有滑道,pcb板组件1的支架12两侧的滑条124可以顺着滑道滑动,形成固定的滑动方向的上行插拔。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液冷模组的冷却水循环过程如下所述:

    主分水器4的冷却水通过分水器2的进水连接头22流入到分水器2内部,进入到分水器2内部的冷却水经分水器2的出水插座24、pcb板组件1的进水插头14、供水软管16和液冷板13的进水接口131进入到液冷板13的内部。

    进入到液冷板13的冷却水携带着发热元件的热量从液冷板13的出水接口132流出,并经回水软管17、出水插头15和进水插座25进入到分水器2的内部,然后通过分水器2的出水连接头23进入到主分水器4中。

    如图1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分水器2和滑道组件3的组装件示意图,在该示意图中,滑道组件3的第一滑道件31和第二滑道件32分别固定在分水器2的两侧,示例性的,可以是通过螺钉固定。另外,从图12中可以看出,分水器2的进水连接头22位于第二滑道件32的内侧,分水器2的出水连接头23位于第二滑道件32的外侧。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滑道组件3也可以不与分水器2固定在一起,而是分别固定在主板上,这样,pcb板1组件的公差配置比较好。

    如图1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安装有一个pcb板组件1的液冷模组的示意图。

    如图1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所有pcb板组件1都安装到位的液冷模组的示意图。

    下面,参照图15-图17,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pcb板组件1插入到分水器2和滑道组件3的过程进行说明:

    如图15所示,将pcb板组件1放置在滑道组件3的上方,并沿着滑道组件3中的滑道向下滑动。在这一过程中,起拔器125在旋转弹簧的作用下保持竖直姿态。

    如图16所示,将pcb板组件1插接到位,并下压起拔器125,当液冷接头和液冷插座接触的时候,起拔器125刚到支点上,然后通过起拔器125旋转施加一定的力在pcb板组件1上,使pcb板组件1最终和分水器2装配到位,液冷插头和液冷插座完全对接上。

    如图17所示,为pcb板组件1完全插接到位的示意图。

    下面,参照图18,对起拔器125的原理进行说明:

    如图18所示,起拔器125包括主体125a、锁紧滑块125b、压缩弹簧125c和旋转弹簧125d。

    主体125a与支架12的主体部分转动连接,且通过旋转弹簧125d使得起拔器125有一个竖直向上的运动趋势,在常态下起拔器125始终保持竖直状态(图18示出的状态为水平状态)。在竖直状态下,主体125a的卡紧端125e缩回,不会妨碍滑条124正常滑入滑道中。

    锁紧滑块125b一部分位于主体125a内部,另一部分位于主体125a的外部,且在压缩弹簧125c的作用下,锁紧滑块125b的锁紧端125f伸出至主体125a的外侧。

    下面,对起拔器125的使用过程进行说明:

    在pcb板组件1插入过程中:

    当pcb板组件1快要插接到位时,旋转起拔器125,则起拔器125的卡紧端125e逐渐伸出,并与滑道的滑道卡槽30的槽顶接触(如图18所示)。继续旋转起拔器125,则起拔器125以槽顶为支点,撬动整个pcb板组件1继续向下运动,直至插接到位。

    在旋转过程中,锁紧滑块125b的锁紧端125f会与支架2上的支架卡槽126的外壁接触,并在外壁的推动下回缩,直至进入到支架卡槽126的内部。则在压缩弹簧125c的作用下,锁紧端125f伸入到支架卡槽126中,并锁紧在支架卡槽126中。

    由于起拔器125的两端分别卡持在滑道卡槽30和支架卡槽126中,所以pcb板组件1的位置被锁定。

    在pcb板组件1拔出过程中:

    首先滑动锁紧滑块125b,使得锁紧端125f从支架卡槽126中缩回。在旋转弹簧125d的作用下,起拔器125向着竖直状态旋转,卡紧端125e逐渐从滑道卡槽30中缩回。则pcb板组件1的锁定状态解除,pcb板组件1可以顺利拔出。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液冷系统,如图19所示,液冷系统包括主分水器4和上述液冷模组5。主分水器4具有主进水接头41、主出水接头42、第一分支出水接头43和第一分支进水接头44。主进水接头41和主出水接头42被配置为与水箱连通。第一分支出水接头43与液冷模组5的分水器的进水连接头22通过供液管线连接,第一分支进水接头44与分水器5的出水连接头23通过回液管线连接。

    其中,主分水器4的进水接头或出水接头,是根据是进入主分水器4内部还是流出主分水器4来划分的。

    液冷系统工作时,水箱中的冷却水通过主进水接头41进入到主分水器4中,然后,经第一分支出水接头43、供液管线、分水器2的进水连接头22流入到分水器2内部。进入到分水器2内部的冷却水经分水器2的出水插座24、pcb板组件1的进水插头14、供水软管16和液冷板13的进水接口131进入到液冷板13的内部。

    进入到液冷板13的冷却水携带着发热元件的热量从液冷板13出水接口132流出,并经回水软管17、出水插头15和进水插座25进入到分水器2的内部。进入到分水器2内部的冷却水经出水连接头23、回液管线和第一分支进水接头44进入到主分水器4的内部,并通过主出水接头42重新流入到水箱中。

    不断重复上述循环,则发热元件散发的热量不断被带出。

    另外,除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液冷模组5之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液冷系统中还可以包括其余形式的液冷模组,例如,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processingunit)液冷模组6和网卡液冷模组7。其中,cpu液冷模组6包括cpu和液冷板,网卡液冷模组7包括网卡和液冷板。cpu液冷模组6和网卡液冷模组7可以采用现有的液冷模组形式,也可以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液冷模组形式,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液冷模组5可以为gpu液冷模组。

    示例性的,如图19所示,主分水器4还具有第二分支出水接头45、第二分支进水接头46、第三分支出水接头47和第三分支进水接头48,液冷系统还包括cpu液冷模组6和网卡液冷模组7。第二分支出水接头45与cpu液冷模组6中的进水接头通过供液管线连接,第二分支进水接头46与cpu液冷模组6中的出水接头通过回液管线连接。第三分支出水接头47与网卡液冷模组7中的进水接头通过供液管线连接,第三分支进水接头48与网卡液冷模组7中的出水接头通过回液管线连接。

    下面对cpu液冷模组6和网卡液冷模组7的冷却水循环进行说明:

    cpu液冷模组6:液冷系统工作时,水箱中的冷却水通过主进水接头41进入到主分水器4中,然后,经第二分支出水接头45、供液管线、cpu液冷模组6的进水接头进入到cpu液冷模组6的液冷板中。

    进入到cpu液冷模组6的液冷板的冷却水携带着发热元件的热量从液冷板的出水接头流出,并经回液管线、第二分支进水接头46进入到主分水器4的内部,并通过主出水接头42重新流入到水箱中。

    网卡液冷模组7:液冷系统工作时,水箱中的冷却水通过主进水接头41进入到主分水器4中,然后,经第三分支出水接头47、供液管线、网卡液冷模组7的进水接头进入到网卡液冷模组7的液冷板中。

    进入到网卡液冷模组7的液冷板的冷却水携带着发热元件的热量从液冷板的出水接头流出,并经回液管线、第三分支进水接头48进入到主分水器4的内部,并通过主出水接头42重新流入到水箱中。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上述液冷系统。如图20所示,电子设备还包括机箱8,液冷系统按照图20示出的位置安装在机箱8中。

    本申请实施例对电子设备的具体类型不做限定,示例性的,电子设备可以为服务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印制电路板pcb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组件包括pcb板(11)、支架(12)、液冷板(13)、进水插头(14)和出水插头(15);

    所述pcb板(11)与所述支架(12)固定连接;

    所述液冷板(13)与所述pcb板(11)固定连接,且所述液冷板(13)与所述pcb板(11)的发热元件接触,所述液冷板(13)与所述支架(12)柔性连接;

    所述进水插头(14)和所述出水插头(15)均与所述支架(12)固定连接,且所述进水插头(14)和所述出水插头(15)的轴线方向均与所述pcb板(11)的插入方向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cb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插头(14)通过供水软管(16)与所述液冷板(13)的进水接口(131)柔性连接,所述出水插头(15)通过回水软管(17)与所述液冷板(13)的出水接口(132)柔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pcb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2)的内部具有进水流道(121)和出水流道(122);

    所述进水流道(121)的一端与所述进水插头(14)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供水软管(16)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供水软管(16)的第二端与所述液冷板(13)的进水接口(131)固定连接;

    所述出水流道(122)的一端与所述出水插头(15)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回水软管(17)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回水软管(17)的第二端与所述液冷板(13)的出水接口(132)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pcb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软管(16)的一端与所述进水插头(14)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液冷板(13)的进水接口(131)固定连接;

    所述回水软管(17)的一端与所述出水插头(15)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液冷板(13)的出水接口(132)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pcb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2)朝向所述液冷板(13)的一侧具有定位销(123),所述液冷板(13)对应所述定位销(123)的位置具有定位孔(133);

    所述定位销(123)与所述定位孔(133)间隙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pcb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组件还包括导向销(18);

    所述导向销(18)与所述进水插头(14)、所述出水插头(15)固定在所述支架(12)的同一侧,且轴线方向互相平行;

    所述导向销(18)被配置为与分水器的导向筒(26)对接。

    7.一种分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水器包括分水器主体(21)、进水连接头(22)、出水连接头(23)、至少一个出水插座(24)和至少一个进水插座(25);

    所述分水器主体(21)的内部具有供水流道(21a)和回水流道(21b),所述供水流道(21a)包括干路供水流道(211)和至少一个分支供水流道(212),所述回水流道(21b)包括干路回水流道(213)和至少一个分支回水流道(214);

    所述干路供水流道(211)的一端与所述进水连接头(22)固定连接,所述分支供水流道(212)的一端与所述干路供水流道(211)相通,另一端与所述出水插座(24)固定连接,所述出水插座(24)被配置为与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pcb板组件的进水插头(14)插接;

    所述干路回水流道(213)的一端与所述出水连接头(23)固定连接,所述分支回水流道(214)的一端与所述干路回水流道(213)相通,另一端与所述进水插座(25)固定连接,所述进水插座(25)被配置为与所述pcb板组件的出水插头(15)插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支供水流道(212)和所述分支回水流道(214)均为多个;

    多个所述分支供水流道(212)平行分布,多个所述分支回水流道(214)平行分布。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分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干路供水流道(211)与所述分支供水流道(212)的轴线方向垂直,所述干路回水流道(213)与所述分支回水流道(214)的轴线方向垂直。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分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水器还包括导向筒(26);

    所述导向筒(26)与所述出水插座(24)、所述进水插座(25)固定在所述分水器主体(21)的同一侧,且轴线方向互相平行;

    所述导向筒(26)被配置为与所述pcb板组件的导向销(18)对接。

    11.一种液冷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模组包括滑道组件(3)、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pcb板组件和如权利要求7-10任一项所述的分水器;

    所述滑道组件(3)包括第一滑道件(31)和第二滑道件(32),所述第一滑道件(31)和所述第二滑道件(32)位于所述分水器、所述pcb板组件的两侧,且所述第一滑道件(31)和所述第二滑道件(32)均至少具有一个滑道;

    所述pcb板组件的支架(12)的两侧分别位于两个相对的滑道中;

    所述pcb板组件的进水插头(14)与所述分水器的出水插座(24)插接,所述pcb板组件的出水插头(15)与所述分水器的进水插座(25)插接。

    12.一种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系统包括主分水器(4)和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冷模组;

    所述主分水器(4)具有主进水接头(41)、主出水接头(42)、第一分支出水接头(43)和第一分支进水接头(44);

    所述主进水接头(41)和所述主出水接头(42)被配置为与水箱连通;

    所述第一分支出水接头(43)与所述液冷模组的分水器的进水连接头(22)通过供液管线连接,所述第一分支进水接头(44)与所述分水器的出水连接头(23)通过回液管线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分水器(4)还具有第二分支出水接头(45)、第二分支进水接头(46)、第三分支出水接头(47)和第三分支进水接头(48),所述液冷系统还包括中央处理器cpu液冷模组(6)和网卡液冷模组(7);

    所述第二分支出水接头(45)与所述cpu液冷模组(6)中的进水接头通过供液管线连接,所述第二分支进水接头(46)与所述cpu液冷模组(6)中的出水接头通过回液管线连接;

    所述第三分支出水接头(47)与所述网卡液冷模组(7)中的进水接头通过供液管线连接,所述第三分支进水接头(48)与所述网卡液冷模组(7)中的出水接头通过回液管线连接。

    14.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液冷系统。

    技术总结
    本申请是关于PCB板组件、分水器、液冷模组、液冷系统和电子设备,属于散热技术领域。所述PCB板组件包括PCB板、支架、液冷板、进水插头和出水插头。PCB板与支架固定连接。液冷板与PCB板固定连接,且液冷板与PCB板的发热元件接触,液冷板与支架柔性连接。进水插头和出水插头均与支架固定连接,且进水插头和出水插头的轴线方向均与PCB板的插入方向平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PCB板组件的液冷插头固定在支架上,且支架与液冷板柔性连接。这样,当支架相对于PCB板移动时,液冷板不会跟随支架移动,而是会始终与PCB板的发热元件保持稳定的接触,从而PCB板组件的散热效率较高。

    技术研发人员:许寿标;刘超;何玉伟;王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27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495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