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陶瓷生产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陶瓷坯体的冲填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背景技术:
陶瓷是陶器与瓷器的统称,同时也是我国的一种工艺美术品,远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已有风格粗犷、朴实的彩陶和黑陶。陶与瓷的质地不同,性质各异。陶,是以粘性较高、可塑性较强的粘土为主要原料制成的,不透明、有细微气孔和微弱的吸水性,击之声浊。瓷是以粘土、长石和石英制成,半透明,不吸水、抗腐蚀,胎质坚硬紧密,叩之声脆。我国传统的陶瓷工艺美术品,质高形美,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闻名于世界。
随着人们对美的追求越来越高,各种陶瓷工艺更是不断增加,传统的陶瓷制品中不同颜色的部分一般采用的在瓷体表面图像着色烧制而成,但其对彩绘的要求难度较高,直至后期隐雕工艺的出现,更使得装饰陶瓷、日用陶瓷等陶瓷制品更为美观,但一般的隐雕作品都是雕刻在烧制后透光度高的陶瓷上,尤其以白瓷为主,但一般白瓷硬度较低,容易破碎,使得此类工艺品不便保存,损坏率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生产能够将普通硬度较高的常规装饰陶瓷与透光度高的如白瓷进行有机结合,形成外围硬度高,中间存在透亮区域的陶瓷制品的陶瓷坯体的冲填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陶瓷坯体的冲填装置,包括机体,还包括有呈上下相互对应匹配的上模组与下模组,所述机体包括驱动装置、升降机构构与底板,所述驱动装置固定于所述底板上方后部,所述升降机构构固定在所述驱动装置前方并悬于所述底板上方,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升降机构构,所述上模组固定在所述升降机构构上,所述下模组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升降机构构带动所述上模组向下移动。
具体的,所述上模组包括上支架、压柱与弹性压板,所述上支架固定在所述升降机构上,所述弹性压板连接于所述上支架的下方,所述弹性压板中部开设有压孔,所述压柱固定于所述上支架的下方并置于所述压孔内。
具体的,所述下模组包括下支架、支撑件与弹性撑块,所述下支架固定于所述底板上,所述支撑件固定于所述下支架上并位于所述弹性压板下方,所述支撑件上表面中部开设有撑孔,所述弹性撑块固定于所述支撑件内并向上突起并置于所述撑孔内。
具体的,所述弹性压板的下表面与所述支撑件的上表面相互适配,所述压柱的下表面与所述弹性压板相互吻合并处于同一曲面或平面,所述弹性撑块的上表面与所述支撑件的上表面相互吻合并处于同一曲面或平面,所述压柱与所述弹性撑块的中心处处于同一轴心。
具体的,所述压柱下表面中部设有内陷的凹槽,所述弹性压板与所述上支架通过若干组上螺栓与上弹簧连接,上螺栓的下端与所述弹性压板的边缘固定连接,所述上支架上开设有可供所述上螺栓垂直升降的上孔,所述上弹簧嵌套在所述上螺栓上,所述上弹簧的两端分别支撑所述弹性压板与所述上支架,所述弹性撑块下方设有至少一根滑柱,所述滑柱上嵌套有下弹簧,所述支撑件下方开设有供滑柱贯穿的滑孔,所述下弹簧限制所述弹性撑块延滑柱上下弹性移动。
具体的,所述升降机构构包括滑块与夹块,所述滑块嵌入在所述夹块中并能延所述夹块上下滑动,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滑块,所述上支架固定在所述滑块上方并虽滑块的移动而移动。
具体的,所述升降机构构还包括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固定在所述滑块的顶端并与所述夹块的顶面相互配合限制所述滑块的滑动幅度。
一种应用如上述陶瓷坯体冲填装置的应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坯体制备,采用不透光陶瓷原料,按常规陶瓷坯体生产工艺与需求的形状生产陶瓷坯体,控制陶瓷坯体湿度为22%~24%,获得坯体备用;
填充体制备,采用透光陶瓷原料,按照常规陶瓷坯体生产工艺生产形状较为单一并可批量生产的薄片坯,采用隐雕工艺在薄片坯上雕刻图案,获得填充体;
模具上机,选择与填充体上雕刻图案相互匹配的上模组与下模组,安装到机体上,并进行调试,使上模组与下模组相互对应;
冲填,将坯体放置到下模组的支撑件上,由支撑件对坯体提供支撑,将填充体呈雕刻图案朝上放置于坯体上方并使雕刻图案正处于压柱下方,启动充填,将填充体上的雕刻图案直接置换到坯体上,获得半成品;
后处理,对半成品上雕刻图案与坯体拼接的位置处进行处理,使连接处相互贴合无明显贴合痕迹;
烧成,将后处理后的半成品放置到窑炉中进行烧制,烧制温度为1250℃~1350℃,烧成气氛为氧化气氛,烧成时间为8~12小时,获得陶瓷成品。
具体的,所述冲填步骤中包括如下步骤:
上料,将填充体置于坯体外表面上并放置于支撑件上,填充体的雕刻图案位于撑块的正中心处;
压紧,启动驱动装置,驱动升降机构构,带动上模组往下移动,当弹性压板贴合在填充体上表面时,将填充体完全压紧在坯体上,固定填充体的相对位置;
置换,升降机构构继续下降驱动压柱继续往下移动穿过压孔对填充体继续施压,并在弹性撑块的支撑下,使坯体与雕刻图案对应位置处同步下沉直至将雕刻图案置换到坯体中,停止下压,此时,坯体形成半成品;
复位,完成置换后,升降机构构提升复位,使弹性压板离开填充体;
取料,将扣除雕刻图案的填充体取出,再将半成品从支撑件上取下,完成冲填,此时弹性撑块复位,将陷于撑孔中坯体的去除料弹出。
具体的,所述后处理步骤中,后处理方式采用人工压合或者机械压合。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采用专用的冲填装置,对陶瓷坯体进行快速、同时的置换操作,使填充体上的雕刻图案整体转移到坯体上,实现在不透光的坯体上快速生产具有透光效果、并且雕刻图案美观的隐雕透光区域,使制品更为美观,装置整体结构合理,操作简单,实施效果快速,比起传统的镂空操作更为简易,同时两种不同材质的坯体与填充体相互结合,使烧成后的制品具有普通陶瓷的硬度同时兼具隐雕陶瓷的美观度,此外,本冲填装置通过使用不同色坯瓷坯件置换出与原坯体不同色体的画面进行加工烧制,使所需色片瓷体透光鲜明,图形清晰的观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冲填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上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上模组的侧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下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下模组的正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坯体与填充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冲填装置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陶瓷成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序号表示的意义如下:
1底板,2升降机构,21滑块,22夹块,23限位机构,3驱动装置,4上模组,41上支架,42上螺栓,43上弹簧,44压柱,45凹槽,46弹性压板,5下模组,51下支架,52支撑件,53弹性撑块,54下弹簧,55滑柱,6坯体,7填充体,8雕刻图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详细说明。
实施例: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陶瓷坯体6的冲填装置如图1-5所示,包括机体,还包括有呈上下相互对应匹配的上模组4与下模组5,所述机体包括驱动装置3、升降机构2构与底板1,所述驱动装置3固定于所述底板1上方后部,所述升降机构2构固定在所述驱动装置3前方并悬于所述底板1上方,所述驱动装置3驱动所述升降机构2构,所述上模组4固定在所述升降机构2构上,所述下模组5固定在所述底板1上,所述升降机构2构带动所述上模组4向下移动。实际工作时,将坯体6放置在下模组5上,并通过下模组5的支撑放置在下模组5上,然后再将填充体7呈雕刻图案8朝上的放置放置于坯体6上方并与坯体6相互贴合,随后,通过上下对应的上模组4与下模组5能够实现对坯体6进行局部区域的置换,将填充体7的雕刻图案8雕刻图案8部分置换到坯体6上,整个操作过程省时省力,并且操作简单,无需任何经验,即可实现操作。
具体的,所述上模组4包括上支架41、压柱44与弹性压板46,所述上支架41固定在所述升降机构2上,所述弹性压板46连接于所述上支架41的下方,所述弹性压板46中部开设有压孔,所述压柱44固定于所述上支架41的下方并置于所述压孔内。弹性压板46用于将填充体7压紧在坯体6上,从而保证压柱44继续下压时,坯体6与填充体7均不会发生位移,进而保证置换位置的进准,不易发生偏差。
具体的,所述下模组5包括下支架51、支撑件52与弹性撑块53,所述下支架51固定于所述底板1上,所述支撑件52固定于所述下支架51上并位于所述弹性压板46下方,所述支撑件52上表面中部开设有撑孔,所述弹性撑块53固定于所述支撑件52内并向上突起并置于所述撑孔内。具体的,所述弹性压板46的下表面与所述支撑件52的上表面相互适配,所述压柱44的下表面与所述弹性压板46相互吻合并处于同一曲面或平面,所述弹性撑块53的上表面与所述支撑件52的上表面相互吻合并处于同一曲面或平面,所述压柱44与所述弹性撑块53的中心处处于同一轴心。下支架51用于支撑坯体6,因此,下支架51的形状一般与坯体6的内表面相互匹配,从而保证不会对坯体6的形状造成影响,而弹性撑块53主要用于支撑需要置换的局部位置,保证进行置换时,坯体6的置换不会均匀下移直至完全与坯体6的主体分离,同时也能对填充体7置换到坯体6上的雕刻图案8区域提供一定的支撑,进而使其能够与坯体6相互结合,形成一个整体。
具体的,所述压柱44下表面中部设有内陷的凹槽45,凹槽45主要与雕刻图案8相互匹配并略大,保证压柱44下压时不会压倒雕刻图案8,从而影响到雕刻图案8的美观性,所述弹性压板46与所述上支架41通过若干组上螺栓42与上弹簧43连接,上螺栓42的下端与所述弹性压板46的边缘固定连接,所述上支架41上开设有可供所述上螺栓42垂直升降的上孔,所述上弹簧43嵌套在所述上螺栓42上,所述上弹簧43的两端分别支撑所述弹性压板46与所述上支架41,所述弹性撑块53下方设有至少一根滑柱55,所述滑柱55上嵌套有下弹簧54,所述支撑件52下方开设有供滑柱55贯穿的滑孔,所述下弹簧54限制所述弹性撑块53延滑柱55上下弹性移动。上模组4采用上螺栓42与上弹簧43的方式,既能将弹性压板46通过上螺栓42的支撑与上支架41相互连接,又能通过上弹簧43具有一定弹性,保证上模组4下压时,弹性压板46能够发生形变,在压紧填充体7时,在弹性形变下以及下支架51的支撑下,不会使坯体6的形状发生变化,而弹性撑块53的下弹簧54也是用于使弹性撑块53具有弹性并且在滑柱55与滑孔的相互配合下保真弹性撑块53下压时的稳定下压,并且不会移位,能够给予足够的支撑力。
具体的,所述升降机构2构包括滑块21与夹块22,所述滑块21嵌入在所述夹块22中并能延所述夹块22上下滑动,所述驱动装置3驱动所述滑块21,所述上支架41固定在所述滑块21上方并虽滑块21的移动而移动。加快用于夹住滑块21,使滑块21上下移动时水平位置固定,进而保证上下模组5一直处于上下对应的状态。
具体的,所述升降机构2构还包括有限位机构23,所述限位机构23固定在所述滑块21的顶端并与所述夹块22的顶面相互配合限制所述滑块21的滑动幅度。限位机构23主要用于调节不同产品所用上模组4与下模组5之间的距离,保证设备能够通用。
一种应用如上述陶瓷坯体6冲填装置的应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坯体6制备,采用不透光陶瓷原料,按常规陶瓷坯体6生产工艺与需求的形状生产陶瓷坯体6,控制陶瓷坯体6湿度为22%~24%,获得坯体6备用;坯体6湿度必须保持在这个范围之内,从而保证在置换后,两种不同的材料能够在该湿度的前提下,进行贴合,进而保证烧成后的产品为一个整体,不会有明显的缝隙。
填充体7制备,采用透光陶瓷原料,按照常规陶瓷坯体6生产工艺生产形状较为单一并可批量生产的薄片坯,采用隐雕工艺在薄片坯上雕刻图案8,获得填充体7;一般情况下,填充体7的湿度与陶瓷坯体6的湿度保持一致。
备用的填充体7与坯体6基本如图6所示。
模具上机,选择与填充体7上雕刻图案8相互匹配的上模组4与下模组5,安装到机体上,并进行调试,使上模组4与下模组5相互对应;依据实际要生产的坯体6器型,选择对应的上模组4与下模组5,固定到机体上,过程中不断调试,保证上模组4与下模组5上下完全对应。
冲填,将坯体6放置到下模组5的支撑件52上,由支撑件52对坯体6提供支撑,将填充体7呈雕刻图案8朝上放置于坯体6上方并使雕刻图案8正处于压柱44下方,启动充填,将填充体7上的雕刻图案8直接置换到坯体6上,获得半成品;如图7所示。具体的,该步骤中包括如下步骤:
上料,将填充体7置于坯体6外表面上并放置于支撑件52上,填充体7的雕刻图案8位于撑块的正中心处,此时,压块下方的凹槽45完全罩住雕刻图案8,并且保证压块下压时也不会压倒花纹;
压紧,启动驱动装置3,驱动升降机构2构,带动上模组4往下移动,当弹性压板46贴合在填充体7上表面时,将填充体7完全压紧在坯体6上,固定填充体7的相对位置,此时能够将填充体7与坯体6均进行固定,一般情况下弹性压板46的形状与下支架51相对应,能够在下压的时候保证坯体6形状不会发生变化;
置换,升降机构2构继续下降驱动压柱44继续往下移动穿过压孔对填充体7继续施压,并在弹性撑块53的支撑下,使坯体6与雕刻图案8对应位置处同步下沉直至将雕刻图案8置换到坯体6中,停止下压,此时,坯体6形成半成品,半成品上已经能够看到坯体6上贴合了具有雕刻图案8的区域;
复位,完成置换后,升降机构2构提升复位,使弹性压板46离开填充体7,此时置换已经完成,填充体7上具有镂空的区域,该镂空后的填充体7可以直接回收,后续重复利用,且可以利用填充体7专用模具快速用于生产填充体7;
取料,将扣除雕刻图案8的填充体7取出,再将半成品从支撑件52上取下,完成冲填,此时弹性撑块53复位,将陷于撑孔中坯体6的去除料弹出,坯体6的去除料也可以直接回收再利用,节能环保。
后处理,对半成品上雕刻图案8与坯体6拼接的位置处进行处理,使连接处相互贴合无明显贴合痕迹;具体的,该步骤中,后处理方式采用人工压合或者机械压合。后处理主要使填充体7与坯体6能够完整的结合在一起,保证不会有缝隙,但一般如果上模具与下模具的匹配度合适以及坯体6与填充体7的湿度合适的话,是无需再次进行后处理,冲填完成,两者就已完全贴合。
烧成,将后处理后的半成品放置到窑炉中进行烧制,烧制温度为1250℃~1350℃,烧成气氛为氧化气氛,烧成时间为8~12小时,获得陶瓷成品如图8所示。烧成后的陶瓷成品在平时看时基本呈一体,不会有太大的置换痕迹,但当将灯光照射到陶瓷成品内部时,置换区域将能够透光,从而使制品具有较大的观赏性,而其余不透光部分则硬度较高,不会轻易因摔落的整个制品粉碎,进而使陶瓷成品的耐用性更高。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做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1.一种陶瓷坯体的冲填装置,包括机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呈上下相互对应匹配的上模组(4)与下模组(5),所述机体包括驱动装置(3)、升降机构(2)构与底板(1),所述驱动装置(3)固定于所述底板(1)上方后部,所述升降机构(2)构固定在所述驱动装置(3)前方并悬于所述底板(1)上方,所述驱动装置(3)驱动所述升降机构(2)构,所述上模组(4)固定在所述升降机构(2)构上,所述下模组(5)固定在所述底板(1)上,所述升降机构(2)构带动所述上模组(4)向下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陶瓷坯体的冲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组(4)包括上支架(41)、压柱(44)与弹性压板(46),所述上支架(41)固定在所述升降机构(2)上,所述弹性压板(46)连接于所述上支架(41)的下方,所述弹性压板(46)中部开设有压孔,所述压柱(44)固定于所述上支架(41)的下方并置于所述压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陶瓷坯体的冲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组(5)包括下支架(51)、支撑件(52)与弹性撑块(53),所述下支架(51)固定于所述底板(1)上,所述支撑件(52)固定于所述下支架(51)上并位于所述弹性压板(46)下方,所述支撑件(52)上表面中部开设有撑孔,所述弹性撑块(53)固定于所述支撑件(52)内并向上突起并置于所述撑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陶瓷坯体的冲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压板(46)的下表面与所述支撑件(52)的上表面相互适配,所述压柱(44)的下表面与所述弹性压板(46)相互吻合并处于同一曲面或平面,所述弹性撑块(53)的上表面与所述支撑件(52)的上表面相互吻合并处于同一曲面或平面,所述压柱(44)与所述弹性撑块(53)的中心处处于同一轴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陶瓷坯体的冲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柱(44)下表面中部设有内陷的凹槽(45),所述弹性压板(46)与所述上支架(41)通过若干组上螺栓(42)与上弹簧(43)连接,上螺栓(42)的下端与所述弹性压板(46)的边缘固定连接,所述上支架(41)上开设有可供所述上螺栓(42)垂直升降的上孔,所述上弹簧(43)嵌套在所述上螺栓(42)上,所述上弹簧(43)的两端分别支撑所述弹性压板(46)与所述上支架(41),所述弹性撑块(53)下方设有至少一根滑柱(55),所述滑柱(55)上嵌套有下弹簧(54),所述支撑件(52)下方开设有供滑柱(55)贯穿的滑孔,所述下弹簧(54)限制所述弹性撑块(53)延滑柱(55)上下弹性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意一项所述陶瓷坯体的冲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2)构包括滑块(21)与滑块(22),所述滑块(21)嵌入在所述滑块(22)中并能延所述滑块(22)上下滑动,所述驱动装置(3)驱动所述滑块(21),所述上支架(41)固定在所述滑块(21)上方并虽滑块(21)的移动而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陶瓷坯体的冲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2)构还包括有限位机构(23),所述限位机构(23)固定在所述滑块(21)的顶端并与所述滑块(22)的顶面相互配合限制所述滑块(21)的滑动幅度。
8.一种应用如权利要求1-7所述陶瓷坯体冲填装置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坯体制备,采用不透光陶瓷原料,按常规陶瓷坯体生产工艺与需求的形状生产陶瓷坯体,控制陶瓷坯体湿度为22%~24%,获得坯体备用;
填充体制备,采用透光陶瓷原料,按照常规陶瓷坯体生产工艺生产形状较为单一并可批量生产的薄片坯,采用隐雕工艺在薄片坯上雕刻图案,获得填充体;
模具上机,选择与填充体上雕刻图案相互匹配的上模组与下模组,安装到机体上,并进行调试,使上模组与下模组相互对应;
冲填,将坯体放置到下模组的支撑件上,由支撑件对坯体提供支撑,将填充体呈雕刻图案朝上放置于坯体上方并使雕刻图案正处于压柱下方,启动充填,将填充体上的雕刻图案直接置换到坯体上,获得半成品;
后处理,对半成品上雕刻图案与坯体拼接的位置处进行处理,使连接处相互贴合无明显贴合痕迹;
烧成,将后处理后的半成品放置到窑炉中进行烧制,烧制温度为1250℃~1350℃,烧成气氛为氧化气氛,烧成时间为8~12小时,获得陶瓷成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填步骤中包括如下步骤:
上料,将填充体置于坯体外表面上并放置于支撑件上,填充体的雕刻图案位于撑块的正中心处;
压紧,启动驱动装置,驱动升降机构构,带动上模组往下移动,当弹性压板贴合在填充体上表面时,将填充体完全压紧在坯体上,固定填充体的相对位置;
置换,升降机构构继续下降驱动压柱继续往下移动穿过压孔对填充体继续施压,并在弹性撑块的支撑下,使坯体与雕刻图案对应位置处同步下沉直至将雕刻图案置换到坯体中,停止下压,此时,坯体形成半成品;
复位,完成置换后,升降机构构提升复位,使弹性压板离开填充体;
取料,将扣除雕刻图案的填充体取出,再将半成品从支撑件上取下,完成冲填,此时弹性撑块复位,将陷于撑孔中坯体的去除料弹出。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处理步骤中,后处理方式采用人工压合或者机械压合。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