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预制构件的生产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围护桩生产模具组。
背景技术:
在建筑物的施工中,为保护地下主体结构施工和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需要对基坑进行支挡、加固、防水等控制措施,围护桩便是对基坑的支挡、加固等控制中常用的一种桩型。简单的,可以将围护桩分成现浇和预制两种形式,其中,在采用预制方式形成的围护桩中,有带有凹凸连接结构的异形围护桩,该种异形围护桩利用其自带的凹凸结构可以方便的与相邻桩进行连接,且连接紧密,对于形成的整个围护结构的防水性能有提升。
中国发明专利cn106272911a公开了原位开合式t形桩模具,有底模板以及与底模板两端铰接的侧模条组件,且两侧模条组件可沿与底模板的铰接处转动,当两者靠近时可形成t字型的成型腔,向其内灌浆固化后可形成t形桩;两者远离时成型的t形桩可与侧模条组件分离,以实现t形桩的脱模。以及,为了形成凹凸连接结构,该t形桩模具设计有凹凸卡口成型机构,其包括一成型凸条和一成型凹槽。但是,使用该种模具单次只能完成单个围护桩的生产,间接的将增加围护桩的生产成本,这在市场的价格竞争上是不利的。因此,如何实现异形围护桩的低成本生产,以提高市场竞争优势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的围护桩生产模具组,可实现多个围护桩的同时生产,生产成本低、市场竞争优势明显。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围护桩生产模具组,包括两个以上沿横向依次排列的模具,所述模具在模腔横截面上的两个相对侧分别形成第一横截面轮廓线和第二横截面轮廓线;
其中,所述第一横截面轮廓线具有至少一凹陷段,所述第二横截面轮廓线具有至少一凸起段,所述凹陷段与所述凸起段至少部分走向一致,且所述第一横截面轮廓线和/或所述第二横截面轮廓线具有朝向模腔凸起的弯段。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第一横截面轮廓线和第二横截面轮廓线分别位于竖向上模腔横截面的两个相对侧;
或者,所述第一横截面轮廓线和第二横截面轮廓线分别位于横向上模腔横截面的两个相对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模具内设有填充体,所述填充体为一次性消耗品或者可重复使用的条状物。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填充体包括轮廓线成型填充体和/或内芯,
其中,所述轮廓线成型填充体通过连接件与模具固定,所述内芯通过连接件与模具和/或模具内的受力筋固定。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模具包括底模板以及位于底模板两侧的侧模板,其中一个侧模板具有与凸起段相配的内凹轮廓,另外一个侧模板具有与凹陷段相配的外凸轮廓,相邻模具的侧模板之间通过移动机构连接且相邻模具之间留有移动空间。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双向螺杆以及与双向螺杆螺纹连接的螺母,双向螺杆的两端分别与相邻模具的侧模板连接。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模具包括底座板和位于底座板上方的上盖板,或者,所述模具包括上方敞口的底座板。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上盖板具有朝向或者远离底座板的凸出段。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包括:相邻的所述模具贴紧且相邻模具贴紧部分的模板重合。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模具内设有受力筋,所述受力筋的端部装有预埋连接件且所述预埋连接件的末端装有封堵件。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模具的纵向两端设有张拉挡墙且所述张拉挡墙连接有张拉螺杆,所述张拉螺杆置于模腔内并沿模腔的长度方向延伸且两者的中心线重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有:利用模具横向并排形成的模具组,可单次生产出多个围护桩,以此可提高围护桩的生产效率,降低其生产成本,最终在市场竞争上具有明显优势;此外,考虑到围护桩在防水性能上的要求,在模具形成的模腔横截面的相对侧分别形成第一和第二横截面轮廓线,且在第一横截面轮廓线形成凹陷段,在第二横截面轮廓线形成部分走向与凹陷段一致的凸起段,如此可形成围护桩的凹凸连接结构,以及,在第一、第二横截面轮廓线设计朝向模腔凸起的弯段,可使得生产的围护桩在装配时相邻围护桩的连接位置可形成空洞区,施工时可向该空洞区内注入混凝土等,一方面可提高围护桩的防水性能,避免地基土中的孔隙水通过围护桩之间的装配间隙向基坑内渗透,另一方面可将相互装配的围护桩形成一个整体,一旦某一围护桩受力有向外伸出变形的趋势,与其连接的相邻的围护桩可通过该连接位置的结构阻止其向外伸出变形,在围护桩形成的整体围护结构的抗拉强度上有提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模具的侧向示意图。
图3是另一实施例中模具的侧向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中单个模具的侧向示意图。
图5是另一实施例中单个模具的侧向示意图。
图6是另一实施例中单个模具的侧向示意图。
图7是再一实施例中单个模具的侧向示意图。
图8是另一实施例中模具的侧向示意图。
图9是另一实施例中单个模具的侧向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中部分模具的侧向示意图。
图11是采用本实施例模具组生产的围护桩的装配示意图。
其中:
1、模板,11、底座板,12、上盖板,121、凸出段,13、底模板,14、侧模板,141、外凸轮廓,142、内凹轮廓,2、模腔,21、第一横截面轮廓线,211、凹陷段,22、第二横截面轮廓线,221、凸起段,23、弯段,3、支撑座,31、支撑条,4、填充体,41、轮廓线成型填充体,42、内芯,5、连接件,6、受力筋,71、双向螺杆,72、螺母;
100、模具,200、张拉挡墙,300、张拉螺杆,400、围护桩,500、预埋连接件,600、空洞区,700、空心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在本文中,“上、下、左、右、内、外”等用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而确立的,根据附图的不同,相应的位置关系也有可能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并不能将其理解为对保护范围的绝对限定;而且,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与另一个具有相同名称的部件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部件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此外,本发明实施例中,“以上”、“以下”等,包括本数。
本发明提供的围护桩生产模具组,采用地模的方式单次可生产多个带有凹凸连接结构的围护桩,生产效率高、成本低,在市场竞争上具有优势,且使用该围护桩形成的围护结构在防水以及整体抗拉强度上优势明显。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围护桩生产模具组包括两个以上沿横向依次排列的模具100,每个模具100可形成用于浇筑混凝土等材料制作围护桩400的模腔2,在模具100的纵向两端设有张拉挡墙200,该张拉挡墙200上连接张拉螺杆300,具体的,张拉螺杆300置于模腔2内并沿模腔2的长度方向延伸且两者的中心线重合,如此可用于生产带有预应力受力筋6的围护桩400,可提升围护桩400的强度。本实施例中,横向是指图1中的x轴方向,纵向是指图1中的y轴方向,即模具100或者模腔2的长度方向。
为了能够在生产的围护桩400中形成凹凸连接结构,以及提高其防水和整体抗拉能力,将模具100设计成在模腔2横截面上的两个相对侧分别形成第一横截面轮廓线21和第二横截面轮廓线22;其中,第一横截面轮廓线21具有至少一凹陷段211,可使得生产的围护桩400具有凹凸连接结构中的凹陷部分,第二横截面轮廓线22具有至少一凸起段221,使得生产的围护桩400具有凹凸连接结构中的凸起部分,并且,使得第一横截面轮廓线21的凹陷段211与第二横截面轮廓线22的凸起段221至少部分走向一致,如此由凹陷段211在围护桩400形成的凹陷部分可与由凸起段221在围护桩400形成的凸起部分相配,当需要在施工场地打设围护桩400时,在后打入的围护桩400的凸起部分可沿着在前打入围护桩400的凹陷部分打入,以此为围护桩400的打入作业提供导向,可避免出现打入的围护桩400歪斜等状况,进而可保证施工的围护结构精确。
此外,在第一横截面轮廓线21、第二横截面轮廓线22设计有朝向模腔2凸起的弯段23,具体的,该弯段23可以单独设计在第一横截面轮廓线21或者第二横截面轮廓线22上,或者,在第一横截面轮廓线21和第二横截面轮廓线22同时设计该弯段23,利用该弯段23可以在生产的围护桩400上形成向内凹陷的部分,这样的好处在于,当相邻的围护桩400装配后,可以在两个围护桩400之间形成空洞区600,且由于该空洞区600的出现可在施工时向其内浇筑混凝土或其他材料,一方面,浇筑材料后该空洞区600将被填满,可将相邻的围护桩400连接密实,即便是由于安装误差造成的在两个围护桩400之间留有缝隙,该缝隙也会因为空洞区600浇筑的混凝土而打断,进而阻挡了围护结构之外的地下水透过围护结构向内渗透的路径,在形成的围护结构的防水性能上有提升;另一方面,空洞区600被混凝土等材料浇筑灌满之后,通过该浇筑的空洞区600可形成连接点将两侧连接的围护桩400形成一整体,在后期施工作业时,一旦某一围护桩400受力超过负荷想要出现伸出变形的趋势,与其相邻的围护桩400将通过该空洞区600的浇灌点将其拉住,如此可提高形成的整体围护结构的抗拉强度。
本实施例中,采用在竖向方向上形成围护桩400的凹凸连接结构,即,第一横截面轮廓线21和第二横截面轮廓线22分别位于竖向上模腔2横截面的两个相对侧。具体的,可如图2示例,将带有凹陷段211的第一横截面轮廓线21位于上方,带有凸起段221的第二横截面轮廓线22位于下方;或者,如图3示例,将带有凸起段221的第二横截面轮廓线22位于上方,带有凹陷段211的第一横截面轮廓线21位于下方,也就是说,模腔2的凹陷部分或者凸起部分可以灵活选择是在其上方或者下方形成,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如图2示例,模腔2由模板1形成,且沿着横向并排放置有五个模板1,如此该模具组可同时形成五个模腔2,可单次实现五个围护桩400的生产,当然,应当知道的是,此处的五个模板1只是一种示例,并非对模具组中模板1数量的限制,根据生产需要以及车间的布局可灵活设置不同数量的模板1,以实现单次生产不同数量的围护桩400。
在模板1的下方可设计支撑座3对其进行支撑,以及,可在第二横截面轮廓线22的低于凸起段221的部分设计支撑条31对其进行支撑,如此,当后续向模腔2内浇筑混凝土等材料时,由此混凝土等材料的重量较大,通过支撑座3和支撑条31的支撑作用可避免模板1在混凝土的自重压力下出现变形,进而可确保生产的围护桩400桩形质量。
本实施例的模具组中,相邻的模具100贴紧且相邻模具100贴紧部分的模板1重合,即,相邻的模具100可共用部分模板1,如此可节省整个模具组使用的模板1量,在生产成本上可得到控制,进而反应到最终的围护桩400产品上可降低售价,提高市场竞争优势。
如图4和图5示例,给出了生产矩形围护桩400的模具结构,此处的矩形围护桩400是指桩形的主体大致呈矩形,且在其两个相对的侧面带有凹凸连接结构。图4中,模板1包括底座板11和位于底座板11上方的上盖板12,其中,底座板11的底面具有向下的凸起结构,上盖板12具有朝向底座板11的凸出段121,如此,可由底座板11的底面形成模腔2的第二横截面轮廓线22,且该底面具有的向下的凸起结构可形成第二横截面轮廓线22的凸起段221,上盖板12可形成模腔2的第一横截面轮廓线21,且其凸出段121可形成第一横截面轮廓线21的凹陷段211,当然,模腔2的第一横截面轮廓线21也可以由底座板11的底面形成,对应的,其第二横截面轮廓线22可由上盖板12形成,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另外,底座板11与上盖板12可采用常见的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如螺栓连接等,对此本实施例也不作具体限制。
图5中,模板1包括上方敞口的底座板11,该底座板11的底面与图4类似,具有向下的凸起结构且该凸起结构可形成模腔2的第二横截面轮廓线22的凸起段221,以及两个凸起结构之间的部分可形成朝向模腔2凸起的弯段23,与图4不同的是,该模板1不设有上盖板12,即,模腔2是上方敞口的结构,这样的好处是可以从上方向模具100内浇筑混凝土等材料,可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为了形成凹凸连接结构,在模具100内放置轮廓线成型填充体41,并且使用连接件5将其与两侧的模板1固定,此处的连接件5只要能实现两个物体的连接就可以,如钢丝绳等,具体结构形式不作限制。此外,轮廓线成型填充体41的固定方式还可以是将其纵向两端固定在模具100上,在浇筑完成需要脱模时,只需沿着纵向将轮廓线成型填充体41移出即可。
在模具100内的填充体4,除了可以设置轮廓线成型填充体41,用来形成模腔2的凹凸结构轮廓线之外,还可以设置内芯42,用来生产空心的围护桩400,即如图11所示,围护桩400中带有空心区700。其中,轮廓线成型填充体41可通过连接件5同模具100固定,内芯42可与轮廓线成型填充体41类似,通过连接件5同模具100固定,具体的该连接件5可采用保持架的结构形式等,或者,当生产预应力围护桩400时,内芯42可固定在模具100内的受力筋6上,具体的,填充体4可以选用一次性消耗品,或者采用可重复使用的条状物。
如图6和图7所示,给出了工字形围护桩400的模具100结构,与矩形围护桩400类似,该工字形围护桩400是指桩形的主体大致呈工字形,且带有凹凸连接结构。在图6给出的示例中,工字形围护桩400的两个侧翼长度近似相等,此时,在两个侧翼上均形成凹凸连接结构,即,模腔2的第一横截面轮廓线21和第二横截面轮廓线22分别在两个侧翼上均设计凹陷段211和凸起段221,如此可在同一围护桩400中形成前后两处连接点,防水以及整体抗拉性能较为优越。此外,同矩形围护桩400类似的,图6中示例的第一横截面轮廓线21和第二横截面轮廓线22位置不是对其的限制,可以想到的是可采用与图6示例相反的方向来形成第一横截面轮廓线21和第二横截面轮廓线22。
图7中,与图6不同的是工字形围护桩400的两个侧翼的长度差别较大,此时,只在较大长度的侧翼上形成凹凸连接结构的凹陷段211和凸起段221,其他与图6类似,图中的第一横截面轮廓线21和第二横截面轮廓线22方向并非对其的限制。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一相同的部分给与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相同的文字说明。
如图8至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中,给出了在模具组中横向生产围护桩400凹凸连接结构的方式,即,第一横截面轮廓线21和第二横截面轮廓线22分别位于横向上模腔2横截面的两个相对侧。
图8中给出了矩形围护桩400的模具结构,其中,模具组在横向上并排有三个模具100,在模具100的模板1下方设有支撑座3和支撑条31,其中,支撑条31与模板1上形成模腔2的第二横截面轮廓线22的凸起段221接触,对其进行支撑。在模具100内设置有两个填充体4,其中一个填充体4用于形成模腔2的第一横截面轮廓线21的凹陷段211,另外一个填充体4用于形成朝向模腔2凸起的弯段23,如此可在围护桩400中形成凹凸连接结构,以及两个围护桩400装配时可形成空洞区600。应当知道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模具100和填充体4的数量并非对其的限制,根据需要可以在模具组中设计其他数量的模具100,以及当需要生产空心围护桩时,填充体4还可以包括内芯42,以在围护桩400中形成空心区700。
图9给出了t形围护桩400的模具结构,与矩形围护桩400和工字形围护桩400类似,t形围护桩400是指桩形的主体呈现类似t形,且带有凹凸连接结构。且模腔2的第一横截面轮廓线21和第二横截面轮廓线22,以及弯段23的形成方式与图8给出的矩形围护桩400类似,不再赘述。
图10给出了矩形围护桩400的另外一种模具结构变形,在该模具100中,模具100包括底模板13以及位于底模板13两侧的侧模板14,其中一个侧模板14具有与第二横截面轮廓线22的凸起段221相配的内凹轮廓142,另外一个侧模板14具有与第一横截面轮廓线21的凹陷段211相配的外凸轮廓141,以及,在侧模板14上还设计有可形成朝向模腔2凸起弯段23的轮廓线,并且,相邻模具100的侧模板14之间通过移动机构连接,且相邻模具100之间留有移动空间,以供移动机构带动相邻模具100的侧模板14在横向上互相靠近或者远离,当两者靠近时,可实现侧模板14与围护桩400的脱离实现脱模,当两者远离时,可与各自模具100的底模板13合模形成模腔2,用来浇筑混凝土等材料生产围护桩400。具体的,移动机构包括双向螺杆71以及与双向螺杆71螺纹连接的螺母72,且双向螺杆71的两端分别与相邻模具100的侧模板14连接。当然,此处移动机构的结构只是一种示例,并非对移动机构的结构形式的限制。
此外,模具100内设有内芯42和受力筋6,以此可生产出空心的预应力围护桩400,以及,在受力筋6的端部装有预埋连接件500且在该预埋连接件500的末端装有封堵件(图中未示出),例如该预埋连接件500可以使用预埋螺母等,这样的好处在于,当围护桩400施工完成形成基坑围护之后,由于其自身是带有预应力钢筋,且在连接位置能实现凹凸连接以及可形成空洞区600,如此在形成的围护结构的防水和整体抗拉性能可明显提升,该围护桩400在形成基坑围护之后,仍可用作后期的建筑物支撑,无需拆除。如此,在围护桩400上安装预埋连接件500,可直接用来与后续的预制件等进行连接装配。
如图11所示,采用本实施例的模具组生产的围护桩400在装配时,在后的围护桩400的凸起结构可沿在先打入的围护桩400的凹陷结构打入,如此在先打入的围护桩400可为在后的围护桩400提供导向,避免出现打入的围护桩400歪斜的状况。且在后围护桩400打入后可与在先围护桩400在连接位置形成空洞区600,在该空洞区600内可灌注混凝土等材料,一方面可提高围护桩400的防水性能,避免地基土中的孔隙水通过围护桩400之间的装配间隙向基坑内渗透,另一方面可将相互装配的围护桩400形成一个整体,一旦某一围护桩400受力有向外伸出变形的趋势,与其连接的相邻的围护桩400可通过该连接位置的结构阻止其向外伸出变形,在围护桩400形成的整体围护结构的抗拉强度上有提升。
在各实施例不相矛盾的情形下,各实施例中的至少部分技术方案可重新组合形成本发明的实质技术方案,当然,各实施例间也可以相互引用或包含。并且,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重新组合各实施例记载的技术手段时所做出的适应性调整修改(如部分增加、部分删除、部分修改)也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原理,但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具体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的其他具体实施方式或等同替换,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1.一种围护桩生产模具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以上沿横向依次排列的模具,所述模具在模腔横截面上的两个相对侧分别形成第一横截面轮廓线和第二横截面轮廓线;
其中,所述第一横截面轮廓线具有至少一凹陷段,所述第二横截面轮廓线具有至少一凸起段,所述凹陷段与所述凸起段至少部分走向一致,且所述第一横截面轮廓线和/或所述第二横截面轮廓线具有朝向模腔凸起的弯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围护桩生产模具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截面轮廓线和第二横截面轮廓线分别位于竖向上模腔横截面的两个相对侧;
或者,所述第一横截面轮廓线和第二横截面轮廓线分别位于横向上模腔横截面的两个相对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围护桩生产模具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内设有填充体,所述填充体为一次性消耗品或者可重复使用的条状物。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围护桩生产模具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体包括轮廓线成型填充体和/或内芯,
其中,所述轮廓线成型填充体通过连接件与模具固定,所述内芯通过连接件与模具和/或模具内的受力筋固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围护桩生产模具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包括底模板以及位于底模板两侧的侧模板,其中一个侧模板具有与凸起段相配的内凹轮廓,另外一个侧模板具有与凹陷段相配的外凸轮廓,相邻模具的侧模板之间通过移动机构连接且相邻模具之间留有移动空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围护桩生产模具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双向螺杆以及与双向螺杆螺纹连接的螺母,双向螺杆的两端分别与相邻模具的侧模板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围护桩生产模具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包括底座板和位于底座板上方的上盖板,或者,所述模具包括上方敞口的底座板;
优选的,所述上盖板具有朝向或者远离底座板的凸出段。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围护桩生产模具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模具贴紧且相邻模具贴紧部分的模板重合。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围护桩生产模具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内设有受力筋,所述受力筋的端部装有预埋连接件且所述预埋连接件的末端装有封堵件。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围护桩生产模具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的纵向两端设有张拉挡墙且所述张拉挡墙连接有张拉螺杆,所述张拉螺杆置于模腔内并沿模腔的长度方向延伸且两者的中心线重合。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