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板砖成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生产用板砖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根据建筑工程中使用部位的不同,砖分为砌墙砖、楼板砖、拱壳砖、地面砖、下水道砖和烟囱砖等,砌墙砖根据不同的建筑性能分为承重砖、非承重砖、工程砖、保温砖、吸声砖、饰面砖、花板砖等,由于板砖的烧制工序较为复杂,其中有许多人们直接用模具将泥料进行挤压来制作板砖。
目前,人们需要对板砖进行制作时,通过人工将泥料倒入到模具内并进行挤压来完成板砖的制作,且通过人工手持刀具对制作成型的板砖上的毛边进行切除,如此,人工操作的劳动强度较大,且由于人工操作的误差,容易导致对板砖上毛边的切除不均匀,从而对板砖制作的质量产生一定影响,因此需要设计一种生产用板砖成型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为了克服人们需要对板砖进行制作时,通过人工将泥料倒入到模具内并进行挤压来完成板砖的制作,且通过人工手持刀具对制作成型的板砖上的毛边进行切除,如此,人工操作的劳动强度较大,且由于人工操作的误差,容易导致对板砖上毛边的切除不均匀,从而对板砖制作的质量产生一定影响的缺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人工操作的劳动强度相对较小的,且对板砖进行制作的质量相对较高的生产用板砖成型装置。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这样一种生产用板砖成型装置,包括:传送皮带组,其转动式地连接在基座的其中一侧;入料机构,其连接在基座上靠近传送皮带组的一侧;入料滚筒,其转动式地连接在入料机构上;挤压机构,其连接在入料机构的其中一侧;传动机构,其连接在基座与入料机构之间;切割机构,其连接在基座上靠近入料机构的一侧。
优选地,入料机构包括:入料框,其连接在基座上,且其上连接有入料滚筒;挡板,其设在入料框上;出料嘴,其连接在入料框的其中一侧。
优选地,挤压机构包括:推杆,其滑动式地连接在入料框的另一侧;挤压板,其连接在推杆的其中一侧;阻隔板,其连接在挤压板上;第一压缩弹簧,其连接在挤压板的其中一侧与入料框之间;第一齿条,其连接在推杆上靠近挤压板的一侧;第二齿条,其至少设有两条,且其均连接在上推杆靠近挤压板的另一侧。
优选地,传动机构包括:双轴电机,其安装在入料框上靠近推杆的一侧;第一缺齿齿轮,其连接在双轴电机其中一侧的输出轴上,且第一缺齿齿轮与其中一侧的第二齿条相互啮合;第二缺齿齿轮,其连接在双轴电机另一侧的输出轴上,且其与第一齿条间歇性的啮合;第一传动轮,其连接在第二缺齿齿轮上;第一齿轮,其连接在其中一侧的入料滚筒上;第二传动轮,其连接在第一齿轮上;第一传动带,其绕接在第一传动轮与第二传动轮之间;第二齿轮,其连接在另一侧的入料滚筒上,且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互啮合;第三齿轮,其转动式地连接在基座上靠近第一传动轮的一侧,且第三齿轮与第二缺齿齿轮间歇性的啮合;第四齿轮,其转动式地连接在基座上靠近第三齿轮的一侧,且第四齿轮与第三齿轮相互啮合;第三传动轮,其连接在第四齿轮上;第三缺齿齿轮,其转动式地连接在传送皮带组的其中一侧;套筒,其连接在第三缺齿齿轮上;第四传动轮,其连接在套筒上;第二传动带,其绕接在第四传动轮与第三传动轮之间;第五齿轮,其连接在入料滚筒上靠近第二齿条的一侧,且第五齿轮与其中一侧的第二齿条相互啮合;第六齿轮,其连接在入料滚筒上靠近第五齿轮的一侧,且第五齿轮与第六齿轮相互啮合;第五传动轮,其连接在第六齿轮上;单向离合器,其连接在传送皮带组的另一侧;第六传动轮,其连接在单向离合器上;第三传动带,其绕接在第六传动轮与第五传动轮之间。
优选地,切割机构包括:定位板,其至少设有两块,且其均连接在基座上靠近出料嘴的一侧,两块定位板上均开设有第二滑槽;滑块,其至少设有两块,且其均滑动式地连接在定位板上,两块滑块上均开设有第一滑槽;第三齿条,其连接在其中一侧的滑块上,且第三齿条与第三缺齿齿轮间歇性的啮合;线刀,其连接在两块滑块的其中一侧之间,且线刀与第二滑槽滑动式地连接;连接板,其连接在两块滑块的另一侧之间;挡杆,其至少设有两个,且其均连接在定位板上靠近连接板的一侧,两根挡杆均与第一滑槽滑动式地连接;第二压缩弹簧,其设有多根,且其两端分别连接在相邻一侧滑块与定位板上。
优选地,还包括有毛边去除机构,毛边去除机构包括:支撑板,其设有多块,且其均连接在滑块上靠近线刀的一侧;第一刀具,其连接在其中一侧的两块支撑板之间;第二刀具,其连接在另一侧的两块支撑板之间;倒角板,其设有多块,且其均连接在第一刀具与第二刀具上;分离插销,其至少设有两个,且其均连接在定位板上靠近支撑板的一侧,第二刀具与分离插销滑动配合;定位杆,其至少设有两根,且其均连接在滑块上靠近分离插销的一侧,相邻一侧的两块支撑板均滑动式地与定位杆连接;第三压缩弹簧,其设有多根,且其均套设在定位杆上,第三压缩弹簧的两侧分别连接在滑块与支撑板上。
(3)有益效果
通过入料机构、挤压机构、传动机构和切割机构的作用,可快速的实现连续不断的进行制作板砖,无需通过人工将泥料倒入到模具内并进行挤压来完成板砖的制作,提高了人们对板砖进行制作的质量,降低了人工操作的劳动强度;通过毛边去除机构的作用,可快速的实现对制作成型的板砖进行去除毛边,无需通过人工手持刀具对制作成型的板砖上的毛边进行切除,从而进一步的提高了人们对板砖进行制作的质量,降低了人工操作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入料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挤压机构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传动机构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一种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二种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基座,2-入料机构,21-入料框,22-挡板,23-出料嘴,3-挤压机构,31-推杆,32-第一齿条,33-挤压板,34-阻隔板,35-第一压缩弹簧,36-第二齿条,4-传动机构,41-双轴电机,42-第一缺齿齿轮,43-第二缺齿齿轮,44-第一传动轮,45-第一传动带,46-第二传动轮,47-第一齿轮,48-第二齿轮,49-第三齿轮,410-第四齿轮,411-第三传动轮,412-第二传动带,413-第四传动轮,414-套筒,415-第三缺齿齿轮,416-第五齿轮,417-第六齿轮,418-第五传动轮,419-第三传动带,420-第六传动轮,421-单向离合器,5-切割机构,51-定位板,52-滑块,53-连接板,54-第三齿条,55-挡杆,56-第一滑槽,57-线刀,58-第二滑槽,59-第二压缩弹簧,6-毛边去除机构,61-第一刀具,62-第二刀具,63-倒角板,64-支撑板,65-定位杆,66-第三压缩弹簧,67-分离插销,7-传送皮带组,8-入料滚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生产用板砖成型装置,如图1至图6所示,包括有基座1、传送皮带组7、入料滚筒8、入料机构2、挤压机构3、传动机构4和切割机构5,基座1右侧的上部转动式地连接有传送皮带组7,基座1左侧的上部连接有入料机构2,入料机构2上部的左右两侧均转动式地连接有入料滚筒8,入料机构2的下部连接有挤压机构3,基座1与入料机构2之间连接有传动机构4,基座1中部的前后两侧之间连接有切割机构5。
入料机构2包括有入料框21、挡板22和出料嘴23,基座1左侧的上部连接有入料框21,入料框21上转动式地连接有入料滚筒8,入料框21内倾斜的设有挡板22,入料框21下部的右侧连接有出料嘴23。
挤压机构3包括有推杆31、第一齿条32、挤压板33、阻隔板34、第一压缩弹簧35和第二齿条36,入料框21的下部滑动式地连接有推杆31,推杆31中部的右侧连接有挤压板33,挤压板33上部的左侧连接有阻隔板34,且挤压板33的左侧与入料框21之间连接有两根第一压缩弹簧35,推杆31下部的右前侧连接有第一齿条32,推杆31的右后侧连接有两根第二齿条36。
传动机构4包括有双轴电机41、第一缺齿齿轮42、第二缺齿齿轮43、第一传动轮44、第一传动带45、第二传动轮46、第一齿轮47、第二齿轮48、第三齿轮49、第四齿轮410、第三传动轮411、第二传动带412、第四传动轮413、套筒414、第三缺齿齿轮415、第五齿轮416、第六齿轮417、第五传动轮418、第三传动带419、第六传动轮420和单向离合器421,入料框21的底部安装有双轴电机41,双轴电机41后侧的输出轴上连接有第一缺齿齿轮42,且第一缺齿齿轮42与下侧的第二齿条36相互啮合,双轴电机41前侧的输出轴上连接有第二缺齿齿轮43,且第二缺齿齿轮43与第一齿条32啮合,第二缺齿齿轮43的前侧连接有第一传动轮44,右侧入料滚筒8的前部连接有第一齿轮47,第一齿轮47的前侧连接有第二传动轮46,第一传动轮44与第二传动轮46之间绕接有第一传动带45,左侧入料滚筒8的前部连接有第二齿轮48,且第一齿轮47与第二齿轮48相互啮合,基座1下部的左侧转动式地连接有第三齿轮49,且第三齿轮49与第二缺齿齿轮43间歇性的啮合,基座1下部的左侧转动式地连接有第四齿轮410,且第四齿轮410与第三齿轮49相互啮合,第四齿轮410的前侧连接有第三传动轮411,传送皮带组7的左前侧转动式地连接有第三缺齿齿轮415,第三缺齿齿轮415的前侧连接有套筒414,套筒414的外侧连接有第四传动轮413,第四传动轮413与第三传动轮411之间绕接有第二传动带412,左侧入料滚筒8的后部连接有第五齿轮416,且第五齿轮416与第二齿条36相互啮合,右侧入料滚筒8的后部连接有第六齿轮417,且第五齿轮416与第六齿轮417相互啮合,第六齿轮417的后侧连接有第五传动轮418,传送皮带组7的左后侧连接有单向离合器421,单向离合器421的外侧连接有第六传动轮420,第六传动轮420与第五传动轮418之间绕接有第三传动带419。
切割机构5包括有定位板51、滑块52、连接板53、第三齿条54、挡杆55、线刀57和第二压缩弹簧59,基座1中部的前后两侧均连接有定位板51,两块定位板51上部的左侧均开设有第二滑槽58,两块定位板51的上部均滑动式地连接有滑块52,前侧滑块52的左端连接有第三齿条54,且第三齿条54与第三缺齿齿轮415间歇性的啮合,两块滑块52上部的左侧之间连接有线刀57,且线刀57与第二滑槽58滑动式地连接,两块滑块52的中部均开设有第一滑槽56,两块定位板51上侧的中部均连接有挡杆55,且两根挡杆55均与第一滑槽56滑动式地连接,两块滑块52的下部之间连接有连接板53,相邻一侧滑块52的底部与定位板51之间连接有多根第二压缩弹簧59。
当人们需要制作板砖时,可将泥料适量的倒入到入料框21内,启动双轴电机41,双轴电机41转动随之带动第一缺齿齿轮42和第二缺齿齿轮43转动,第三齿轮49随之带动第四齿轮410和第三传动轮411转动,在第二传动带412的传动作用下第四传动轮413随之带动第三缺齿齿轮415和传送皮带组7转动,第三齿条54随之带动滑块52和线刀57向下滑动,第二压缩弹簧59随之收缩,在第一传动带45的传动作用下,第一传动轮44随之带动第一齿轮47和第二齿轮48转动,入料滚筒8随之转动并对较大块状的泥料进行搅碎,当第一缺齿齿轮42和第二缺齿齿轮43分别与第一齿条32跟第二齿条36啮合时,推杆31随之带动挤压板33和阻隔板34向右侧滑动对泥料进行挤压,第一压缩弹簧35随之拉伸,泥料随之从出料嘴23挤出并在传送皮带组7的传动作用下向线刀57处移动,当挤压成型的泥料移动到线刀57的下方时,线刀57随之对泥料进行切割,当第一缺齿齿轮42和第二缺齿齿轮43分别与第一齿条32跟第二齿条36脱离啮合时,在第一压缩弹簧35拉力的作用下随之带动推杆31和挤压板33向左侧复位,当第三缺齿齿轮415与第三齿条54脱离啮合时,传送皮带组7随之停止转动,在第二压缩弹簧59弹力的作用下随之带动滑块52和线刀57向上复位,挤压成型的泥料随之切割完毕,板砖的制作随之完成,如此,人们只需重复以上的操作,即可快速的实现连续不断的进行制作板砖,无需通过人工将泥料倒入到模具内并进行挤压来完成板砖的制作,提高了人们对板砖进行制作的质量,降低了人工操作的劳动强度。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5所示,还包括有毛边去除机构6,毛边去除机构6包括有第一刀具61、第二刀具62、倒角板63、支撑板64、定位杆65、第三压缩弹簧66和分离插销67,两块滑块52的右侧均连接有两块支撑板64,左侧的两块支撑板64的上部之间连接有第一刀具61,右侧的两块支撑板64的上部之间连接有第二刀具62,第一刀具61与第二刀具62的外侧均连接有倒角板63,两块定位板51上部的右侧均连接有分离插销67,且第二刀具62与分离插销67滑动配合,两块滑块52右侧的下部均连接有两根定位杆65,且相邻一侧的两块支撑板64均滑动式地与定位杆65连接,每根定位杆65上均套设有两根第三压缩弹簧66,且第三压缩弹簧66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滑块52与支撑板64上。
启动双轴电机41,当第三缺齿齿轮415再次与第三齿条54啮合时,在传送皮带组7的传动作用下,切割完毕的泥料随之向右侧移动到第一刀具61和第二刀具62的下方时,第一刀具61和第二刀具62随之向下滑动,在分离插销67的分离作用下,第一刀具61和第二刀具62随之向左右两侧滑动,第三压缩弹簧66随之收缩,切割完毕的泥料随之与未被切割泥料进行分离,且在倒角板63的刮除作用下,可对制作成型的板砖上的毛边进行去除,当板砖上的毛边去除完毕后且第三缺齿齿轮415与第三齿条54脱离啮合时,第二刀具62随之与分离插销67脱离接触,在第三压缩弹簧66弹力的作用下随之带动第一刀具61和第二刀具62复位,如此人们即可快速的实现对制作成型的板砖进行去除毛边,无需通过人工手持刀具对制作成型的板砖上的毛边进行切除,从而进一步的提高了人们对板砖进行制作的质量,降低了人工操作的劳动强度。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1.一种生产用板砖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传送皮带组(7),其转动式地连接在基座(1)的其中一侧;
入料机构(2),其连接在基座(1)上靠近传送皮带组(7)的一侧;
入料滚筒(8),其转动式地连接在入料机构(2)上;
挤压机构(3),其连接在入料机构(2)的其中一侧;
传动机构(4),其连接在基座(1)与入料机构(2)之间;
切割机构(5),其连接在基座(1)上靠近入料机构(2)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产用板砖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入料机构(2)包括:
入料框(21),其连接在基座(1)上,且其上连接有入料滚筒(8);
挡板(22),其设在入料框(21)上;
出料嘴(23),其连接在入料框(21)的其中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产用板砖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挤压机构(3)包括:
推杆(31),其滑动式地连接在入料框(21)的另一侧;
挤压板(33),其连接在推杆(31)的其中一侧;
阻隔板(34),其连接在挤压板(33)上;
第一压缩弹簧(35),其连接在挤压板(33)的其中一侧与入料框(21)之间;
第一齿条(32),其连接在推杆(31)上靠近挤压板(33)的一侧;
第二齿条(36),其至少设有两条,且其均连接在上推杆(31)靠近挤压板(33)的另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生产用板砖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传动机构(4)包括:
双轴电机(41),其安装在入料框(21)上靠近推杆(31)的一侧;
第一缺齿齿轮(42),其连接在双轴电机(41)其中一侧的输出轴上,且第一缺齿齿轮(42)与其中一侧的第二齿条(36)相互啮合;
第二缺齿齿轮(43),其连接在双轴电机(41)另一侧的输出轴上,且其与第一齿条(32)间歇性的啮合;
第一传动轮(44),其连接在第二缺齿齿轮(43)上;
第一齿轮(47),其连接在其中一侧的入料滚筒(8)上;
第二传动轮(46),其连接在第一齿轮(47)上;
第一传动带(45),其绕接在第一传动轮(44)与第二传动轮(46)之间;
第二齿轮(48),其连接在另一侧的入料滚筒(8)上,且第一齿轮(47)与第二齿轮(48)相互啮合;
第三齿轮(49),其转动式地连接在基座(1)上靠近第一传动轮(44)的一侧,且第三齿轮(49)与第二缺齿齿轮(43)间歇性的啮合;
第四齿轮(410),其转动式地连接在基座(1)上靠近第三齿轮(49)的一侧,且第四齿轮(410)与第三齿轮(49)相互啮合;
第三传动轮(411),其连接在第四齿轮(410)上;
第三缺齿齿轮(415),其转动式地连接在传送皮带组(7)的其中一侧;
套筒(414),其连接在第三缺齿齿轮(415)上;
第四传动轮(413),其连接在套筒(414)上;
第二传动带(412),其绕接在第四传动轮(413)与第三传动轮(411)之间;
第五齿轮(416),其连接在入料滚筒(8)上靠近第二齿条(36)的一侧,且第五齿轮(416)与其中一侧的第二齿条(36)相互啮合;
第六齿轮(417),其连接在入料滚筒(8)上靠近第五齿轮(416)的一侧,且第五齿轮(416)与第六齿轮(417)相互啮合;
第五传动轮(418),其连接在第六齿轮(417)上;
单向离合器(421),其连接在传送皮带组(7)的另一侧;
第六传动轮(420),其连接在单向离合器(421)上;
第三传动带(419),其绕接在第六传动轮(420)与第五传动轮(418)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生产用板砖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切割机构(5)包括:
定位板(51),其至少设有两块,且其均连接在基座(1)上靠近出料嘴(23)的一侧,两块定位板(51)上均开设有第二滑槽(58);
滑块(52),其至少设有两块,且其均滑动式地连接在定位板(51)上,两块滑块(52)上均开设有第一滑槽(56);
第三齿条(54),其连接在其中一侧的滑块(52)上,且第三齿条(54)与第三缺齿齿轮(415)间歇性的啮合;
线刀(57),其连接在两块滑块(52)的其中一侧之间,且线刀(57)与第二滑槽(58)滑动式地连接;
连接板(53),其连接在两块滑块(52)的另一侧之间;
挡杆(55),其至少设有两个,且其均连接在定位板(51)上靠近连接板(53)的一侧,两根挡杆(55)均与第一滑槽(56)滑动式地连接;
第二压缩弹簧(59),其设有多根,且其两端分别连接在相邻一侧滑块(52)与定位板(51)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生产用板砖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毛边去除机构(6),毛边去除机构(6)包括:
支撑板(64),其设有多块,且其均连接在滑块(52)上靠近线刀(57)的一侧;
第一刀具(61),其连接在其中一侧的两块支撑板(64)之间;
第二刀具(62),其连接在另一侧的两块支撑板(64)之间;
倒角板(63),其设有多块,且其均连接在第一刀具(61)与第二刀具(62)上;
分离插销(67),其至少设有两个,且其均连接在定位板(51)上靠近支撑板(64)的一侧,第二刀具(62)与分离插销(67)滑动配合;
定位杆(65),其至少设有两根,且其均连接在滑块(52)上靠近分离插销(67)的一侧,相邻一侧的两块支撑板(64)均滑动式地与定位杆(65)连接;
第三压缩弹簧(66),其设有多根,且其均套设在定位杆(65)上,第三压缩弹簧(66)的两侧分别连接在滑块(52)与支撑板(64)上。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