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动模两定模的双向式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7-07  133


    本发明涉及注塑模具领域,具体为一种一动模两定模的双向式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在进行注塑作业时,动模和定模都是配套使用,且两者之间只能一个方向的配合,使得注塑作业和脱模作业之间只能连续性的配合,无法实现在注塑的同时进行脱模、在脱模的同时进行注塑,降低了注塑的效率;同时由于塑件无法及时的冷却,进而不能及时的进行脱模的作业,进而就会延长下一次的注塑时间,进而降低了注塑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一动模两定模的双向式注塑模具,解决了注塑效率低下和塑件脱模困难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的一种一动模两定模的双向式注塑模具,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内设有动力腔,所述动力腔上侧内壁上连通设有导向槽,所述支撑座上端面于所述导向槽的上侧固设有固定台,所述固定台内左右贯通的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槽与所述导向孔连通,所述导向孔内左右贯通的滑动设有滑动模,所述滑动模外轮廓面上固接有两个固定环,两个所述固定环左右放置,所述滑动模外轮廓面上左右放置的滑动设有两个滑动推环,左侧的所述滑动推环位于左侧的所述固定环的左侧,右侧的所述滑动推环位于右侧的所述固定环的右侧,相对应的所述滑动推环与所述固定环之间固连有联动弹簧;所述支撑座上端面上关于导向槽左右对称的固接有注塑定模,两个所述注塑定模相对的端面上设有开口朝向所述导向槽的注塑型腔;所述支撑座内于所述动力腔的下侧设有滑板腔,所述滑板腔上侧内壁与所述动力腔通过限位槽连通,所述滑板腔内滑动设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内设有上下贯通的连通孔,所述连通孔上端面上抵触设有联动挡板,所述联动挡板固接于所述连通孔的前后端面上,所述导向槽内上下贯通的滑动设有联动滑杆,所述联动滑杆的上端固接于所述滑动模的下端面上,所述联动滑杆的下端固接有联动杆,所述联动杆的下端位于所述限位槽内并固接于所述联动挡板的上端面上;所述导向槽后侧内壁上设有两个开口向前的送水孔,所述送水孔下侧内壁上贯穿的转动设有球阀轴,所述球阀轴的上端固接有球阀球体,所述球阀球体内设有贯通的导通孔,所述滑动模内设有冷却腔,所述冷却腔下侧内壁上固设有喷水管,所述喷水管的下端位于所述联动滑杆内,所述喷水管下侧的后侧内壁上连通设有开口向后的输送孔;联动滑杆向左滑动时,带动滑动模向左滑动,进而将滑动模的左端插入左侧的注塑型腔内,同时在左侧的联动弹簧的推力下使得通过左侧滑动推环对注塑型腔与滑动模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联动滑杆滑动的同时通过联动杆带动联动挡板向左滑动,进而带动滑动板向左滑动,对左侧的注塑型腔内进行注塑作业,联动滑杆滑动的同时带动球阀轴转动,进而使得导通孔与送水孔连通,进而使得送水孔内的水通过输送孔、喷水管喷至冷却腔内,进而对滑动模进行降温,使得塑件快速的冷却,之后联动滑杆向右滑动,使得滑动模的右端插入右侧的注塑型腔中,在此期间,左侧的滑动推环抵触于固定台的左端面上,滑动模继续滑动,进而通过左侧的滑动推环对滑动模左端的塑件进行脱模作业。

    有益地,所述动力腔左右内侧壁之间转动连接有螺纹轴,所述联动滑杆螺纹连接于所述螺纹轴上,所述螺纹轴上于上联动滑杆的左侧固接有联动蜗轮,所述动力腔后侧内壁上转动连接有联动蜗杆,所述联动蜗杆与所述联动蜗轮啮合,所述联动蜗杆前端面固接有动力锥齿轮,所述动力腔下侧内壁上固设有动力电机,所述动力电机上端面动力连接有动力输出轴,所述动力电机上侧设有滑动导套,所述滑动导套内设有开口向下的容纳孔,所述动力输出轴花键配合于所述容纳孔,所述容纳孔上侧内壁上与所述动力输出轴上端面之间固设有电磁弹簧,所述滑动导套上固接有两个联动锥齿轮,两个所述联动锥齿轮分别位于所述动力锥齿轮的上下两侧且均可与所述动力锥齿轮啮合;启动动力电机,进而通过动力输出轴带动滑动导套转动,当上侧联动锥齿轮与动力锥齿轮啮合时,带动动力锥齿轮正转,进而通过联动蜗杆带动联动蜗轮转动,进而通过螺纹轴带动联动滑杆向左滑动,当下侧联动锥齿轮与动力锥齿轮啮合时,带动动力锥齿轮反转,进而带动联动滑杆向右滑动。

    有益地,所述动力腔下侧内壁上于所述动力电机的后侧转动连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上固接有主动皮带轮、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位于所述主动皮带轮的上侧,所述滑动导套上于下侧的所述联动锥齿轮的下侧固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可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所述动力腔下侧内壁上于所述传动轴的后侧固设有增压泵,所述增压泵上端面上动力连接有动力输入轴,所述动力输入轴的上端固接有从动皮带轮,所述从动皮带轮与所述主动皮带轮通过联动皮带连接,所述增压泵左端面上连通的设有注水管,所述注水管固设于所述支撑座内并与两个所述送水孔连通,所述动力腔下侧内壁上于所述增压泵的右侧设有水箱,所述增压泵与所述水箱通过吸收水管连接,所述冷却腔下侧内壁上于所述喷水管的右侧设有开口向下的回流孔,所述回流孔的下端位于所述联动滑杆内,所述水箱与所述回流孔通过回收软管连接;从动齿轮转动,进而通过传动轴带动主动皮带轮转动,进而通过联动皮带带动从动皮带轮转动,进而通过动力输入轴带动增压泵启动,进而通过吸收水管吸取水箱内的水,之后通过注水管输送至送水孔内,之后通过导通孔、输送孔、喷水管、输送至冷却腔内,对滑动模进行冷却,吸收热量之后的水通过回流孔、回收软管流回水箱内,实现循环使用。

    有益地,所述联动滑杆的后端面上固设有固定齿条.所述固定齿条位于所述动力腔内,所述球阀轴的下端位于所述动力腔内并固接有联动齿轮,所述联动齿轮可与所述固定齿条啮合,所述联动滑杆后端面上于所述输送孔的后侧固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抵触于所述联动滑杆的后端面;联动滑杆滑动时带动固定齿条移动,当固定齿条与联动齿轮啮合时带动联动齿轮转动,进而通过球阀轴带动球阀球体转动,进而使得送水孔与导通孔连通,同时密封圈位于送水孔的前侧,进而使得送水孔内的水通过导通孔、密封圈输送至输送孔内,密封圈用于防止送水孔与输送孔的衔接处漏水。

    有益地,所述注塑型腔远离所述滑动模的内侧壁上均连通设有塑件浇口,两个所述塑件浇口与所述滑板腔均通过流动孔连通,所述连通孔下侧内壁上连通设有注塑口;通过注塑口对连通孔内进行送料,当连通孔与流动孔连通时,连通孔内的原料通过流动孔输送至塑件浇口内,进而输送至注塑型腔,完成注塑的作业。

    有益地,所述滑动模左右端面上分别固接有拉料块;拉料块用于将注塑后的塑件拉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一动模两定模的结构,通过螺纹轴的正反转实现滑动模的左右滑动,通过滑动模与固定台之间的配合实现在进行注塑操作的同时进行脱模的操作,提高了模具的注塑效率;当动模在定模内时球阀球体打开对塑件进行冷却,当动模不在定模内时,球阀球体处于关闭状态,不会进行冷却的操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图1中a-a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图1中b-b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图1中c-c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4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其中,为叙述方便,现对下文所说的方位规定如下:下文所说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与图1本身投影关系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一致。

    结合附图1-4所述的一种一动模两定模的双向式注塑模具,包括支撑座11,所述支撑座11内设有动力腔23,所述动力腔23上侧内壁上连通设有导向槽42,所述支撑座11上端面于所述导向槽42的上侧固设有固定台36,所述固定台36内左右贯通的设有导向孔35,所述导向槽42与所述导向孔35连通,所述导向孔35内左右贯通的滑动设有滑动模40,所述滑动模40外轮廓面上固接有两个固定环37,两个所述固定环37左右放置,所述滑动模40外轮廓面上左右放置的滑动设有两个滑动推环39,左侧的所述滑动推环39位于左侧的所述固定环37的左侧,右侧的所述滑动推环39位于右侧的所述固定环37的右侧,相对应的所述滑动推环39与所述固定环37之间固连有联动弹簧38;所述支撑座11上端面上关于导向槽42左右对称的固接有注塑定模28,两个所述注塑定模28相对的端面上设有开口朝向所述导向槽42的注塑型腔30;所述支撑座11内于所述动力腔23的下侧设有滑板腔12,所述滑板腔12上侧内壁与所述动力腔23通过限位槽16连通,所述滑板腔12内滑动设有滑动板13,所述滑动板13内设有上下贯通的连通孔14,所述连通孔14上端面上抵触设有联动挡板15,所述联动挡板15固接于所述连通孔14的前后端面上,所述导向槽42内上下贯通的滑动设有联动滑杆24,所述联动滑杆24的上端固接于所述滑动模40的下端面上,所述联动滑杆24的下端固接有联动杆18,所述联动杆18的下端位于所述限位槽16内并固接于所述联动挡板15的上端面上;所述导向槽42后侧内壁上设有两个开口向前的送水孔27,所述送水孔27下侧内壁上贯穿的转动设有球阀轴26,所述球阀轴26的上端固接有球阀球体63,所述球阀球体63内设有贯通的导通孔62,所述滑动模40内设有冷却腔32,所述冷却腔32下侧内壁上固设有喷水管33,所述喷水管33的下端位于所述联动滑杆24内,所述喷水管33下侧的后侧内壁上连通设有开口向后的输送孔64;联动滑杆24向左滑动时,带动滑动模40向左滑动,进而将滑动模40的左端插入左侧的注塑型腔30内,同时在左侧的联动弹簧38的推力下使得通过左侧滑动推环39对注塑型腔30与滑动模40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联动滑杆24滑动的同时通过联动杆18带动联动挡板15向左滑动,进而带动滑动板13向左滑动,对左侧的注塑型腔30内进行注塑作业,联动滑杆24滑动的同时带动球阀轴26转动,进而使得导通孔62与送水孔27连通,进而使得送水孔27内的水通过输送孔64、喷水管33喷至冷却腔32内,进而对滑动模40进行降温,使得塑件快速的冷却,之后联动滑杆24向右滑动,使得滑动模40的右端插入右侧的注塑型腔30中,在此期间,左侧的滑动推环39抵触于固定台36的左端面上,滑动模40继续滑动,进而通过左侧的滑动推环39对滑动模40左端的塑件进行脱模作业。

    有益地,所述动力腔23左右内侧壁之间转动连接有螺纹轴45,所述联动滑杆24螺纹连接于所述螺纹轴45上,所述螺纹轴45上于上联动滑杆24的左侧固接有联动蜗轮44,所述动力腔23后侧内壁上转动连接有联动蜗杆46,所述联动蜗杆46与所述联动蜗轮44啮合,所述联动蜗杆46前端面固接有动力锥齿轮61,所述动力腔23下侧内壁上固设有动力电机56,所述动力电机56上端面动力连接有动力输出轴57,所述动力电机56上侧设有滑动导套52,所述滑动导套52内设有开口向下的容纳孔54,所述动力输出轴57花键配合于所述容纳孔54,所述容纳孔54上侧内壁上与所述动力输出轴57上端面之间固设有电磁弹簧55,所述滑动导套52上固接有两个联动锥齿轮51,两个所述联动锥齿轮51分别位于所述动力锥齿轮61的上下两侧且均可与所述动力锥齿轮61啮合;启动动力电机56,进而通过动力输出轴57带动滑动导套52转动,当上侧联动锥齿轮51与动力锥齿轮61啮合时,带动动力锥齿轮61正转,进而通过联动蜗杆46带动联动蜗轮44转动,进而通过螺纹轴45带动联动滑杆24向左滑动,当下侧联动锥齿轮51与动力锥齿轮61啮合时,带动动力锥齿轮61反转,进而带动联动滑杆24向右滑动。

    有益地,所述动力腔23下侧内壁上于所述动力电机56的后侧转动连接有传动轴58,所述传动轴58上固接有主动皮带轮59、从动齿轮60,所述从动齿轮60位于所述主动皮带轮59的上侧,所述滑动导套52上于下侧的所述联动锥齿轮51的下侧固接有主动齿轮53,所述主动齿轮53可与所述从动齿轮60啮合,所述动力腔23下侧内壁上于所述传动轴58的后侧固设有增压泵47,所述增压泵47上端面上动力连接有动力输入轴50,所述动力输入轴50的上端固接有从动皮带轮48,所述从动皮带轮48与所述主动皮带轮59通过联动皮带49连接,所述增压泵47左端面上连通的设有注水管43,所述注水管43固设于所述支撑座11内并与两个所述送水孔27连通,所述动力腔23下侧内壁上于所述增压泵47的右侧设有水箱20,所述增压泵47与所述水箱20通过吸收水管19连接,所述冷却腔32下侧内壁上于所述喷水管33的右侧设有开口向下的回流孔31,所述回流孔31的下端位于所述联动滑杆24内,所述水箱20与所述回流孔31通过回收软管21连接;从动齿轮60转动,进而通过传动轴58带动主动皮带轮59转动,进而通过联动皮带49带动从动皮带轮48转动,进而通过动力输入轴50带动增压泵47启动,进而通过吸收水管19吸取水箱20内的水,之后通过注水管43输送至送水孔27内,之后通过导通孔62、输送孔64、喷水管33、输送至冷却腔32内,对滑动模40进行冷却,吸收热量之后的水通过回流孔31、回收软管21流回水箱20内,实现循环使用。

    有益地,所述联动滑杆24的后端面上固设有固定齿条66.所述固定齿条66位于所述动力腔23内,所述球阀轴26的下端位于所述动力腔23内并固接有联动齿轮25,所述联动齿轮25可与所述固定齿条66啮合,所述联动滑杆24后端面上于所述输送孔64的后侧固设有密封圈65,所述密封圈65抵触于所述联动滑杆24的后端面;联动滑杆24滑动时带动固定齿条66移动,当固定齿条66与联动齿轮25啮合时带动联动齿轮25转动,进而通过球阀轴26带动球阀球体63转动,进而使得送水孔27与导通孔62连通,同时密封圈65位于送水孔27的前侧,进而使得送水孔27内的水通过导通孔62、密封圈65输送至输送孔64内,密封圈65用于防止送水孔27与输送孔64的衔接处漏水。

    有益地,所述注塑型腔30远离所述滑动模40的内侧壁上均连通设有塑件浇口29,两个所述塑件浇口29与所述滑板腔12均通过流动孔22连通,所述连通孔14下侧内壁上连通设有注塑口17;通过注塑口17对连通孔14内进行送料,当连通孔14与流动孔22连通时,连通孔14内的原料通过流动孔22输送至塑件浇口29内,进而输送至注塑型腔30,完成注塑的作业。

    有益地,所述滑动模40左右端面上分别固接有拉料块41;拉料块41用于将注塑后的塑件拉出。

    初始状态下,滑动模40位于两个注塑定模28中间,连通孔14与流动孔22不连通,球阀球体63处于关闭状态,水箱20内有水,联动锥齿轮51与动力锥齿轮61不啮合,主动齿轮53与从动齿轮60啮合。

    通过注塑口17向连通孔14内注塑原料,之后电磁弹簧55通电压缩,使得上侧的联动锥齿轮51与动力锥齿轮61啮合,主动齿轮53与从动齿轮60不啮合,之后启动动力电机56,进而通过动力输出轴57带动滑动导套52转动,当上侧联动锥齿轮51与动力锥齿轮61啮合时,带动动力锥齿轮61正转,进而通过联动蜗杆46带动联动蜗轮44转动,进而通过螺纹轴45带动联动滑杆24向左滑动,联动滑杆24向左滑动时,带动滑动模40向左滑动,进而将滑动模40的左端插入左侧的注塑型腔30内,同时在左侧的联动弹簧38的推力下使得通过左侧滑动推环39对注塑型腔30与滑动模40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联动滑杆24滑动的同时通过联动杆18带动联动挡板15向左滑动,进而带动滑动板13向左滑动,进而使得连通孔14与左侧的流动孔22连通,对左侧的注塑型腔30内进行注塑作业,联动滑杆24滑动的同时带动固定齿条66移动,当固定齿条66与左侧的联动齿轮25啮合时带动联动齿轮25转动,进而通过球阀轴26带动球阀球体63转动,进而使得送水孔27与导通孔62连通,同时密封圈65位于送水孔27的前侧,进而使得送水孔27内的水通过导通孔62、密封圈65输送至输送孔64内,密封圈65用于防止送水孔27与输送孔64的衔接处漏水;

    当滑动模40的左端完全位于左侧注塑型腔30内时,连通孔14内的原料通过流动孔22、塑件浇口29输送至注塑型腔30内,进行注塑作业,此时电磁弹簧55断电恢复初始状态,进而通过动力输出轴57带动主动齿轮53转动,进而带动从动齿轮60转动,进而通过传动轴58带动主动皮带轮59转动,进而通过联动皮带49带动从动皮带轮48转动,进而通过动力输入轴50带动增压泵47启动,进而通过吸收水管19吸取水箱20内的水,之后通过注水管43输送至送水孔27内,之后通过导通孔62、输送孔64、喷水管33、输送至冷却腔32内,对滑动模40进行冷却,使得塑件快速的冷却,吸收热量之后的水通过回流孔31、回收软管21流回水箱20内,实现循环使用;

    注塑完毕之后,电磁弹簧55通电伸长,进而使得下侧的联动锥齿轮51与动力锥齿轮61啮合,主动齿轮53与从动齿轮60不啮合,当下侧联动锥齿轮51与动力锥齿轮61啮合时,带动动力锥齿轮61反转,进而带动联动滑杆24向右滑动,进而通过左侧的拉料块41将塑件拉出,同时使得滑动模40的右端插入右侧的注塑型腔30中,在此期间,左侧的滑动推环39抵触于固定台36的左端面上,滑动模40继续滑动,进而通过左侧的滑动推环39对滑动模40左端的塑件进行脱模作业;同时将左侧的球阀球体63关闭,之后打开右侧的球阀球体63,实现间歇性的冷却,同时通过联动杆18带动滑动板13向右滑动,使得右侧的流动孔22与连通孔14连通,进而对右侧的注塑型腔30进行注塑原料,进而在进行注塑时同步进行进行塑件的脱模作业,提高了注塑的效率。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领域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一动模两定模的双向式注塑模具,包括支撑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内设有动力腔,所述动力腔上侧内壁上连通设有导向槽,所述支撑座上端面于所述导向槽的上侧固设有固定台,所述固定台内左右贯通的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槽与所述导向孔连通,所述导向孔内左右贯通的滑动设有滑动模,所述滑动模外轮廓面上固接有两个固定环,两个所述固定环左右放置,所述滑动模外轮廓面上左右放置的滑动设有两个滑动推环,左侧的所述滑动推环位于左侧的所述固定环的左侧,右侧的所述滑动推环位于右侧的所述固定环的右侧,相对应的所述滑动推环与所述固定环之间固连有联动弹簧;所述支撑座上端面上关于导向槽左右对称的固接有注塑定模,两个所述注塑定模相对的端面上设有开口朝向所述导向槽的注塑型腔;所述支撑座内于所述动力腔的下侧设有滑板腔,所述滑板腔上侧内壁与所述动力腔通过限位槽连通,所述滑板腔内滑动设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内设有上下贯通的连通孔,所述连通孔上端面上抵触设有联动挡板,所述联动挡板固接于所述连通孔的前后端面上,所述导向槽内上下贯通的滑动设有联动滑杆,所述联动滑杆的上端固接于所述滑动模的下端面上,所述联动滑杆的下端固接有联动杆,所述联动杆的下端位于所述限位槽内并固接于所述联动挡板的上端面上;所述导向槽后侧内壁上设有两个开口向前的送水孔,所述送水孔下侧内壁上贯穿的转动设有球阀轴,所述球阀轴的上端固接有球阀球体,所述球阀球体内设有贯通的导通孔,所述滑动模内设有冷却腔,所述冷却腔下侧内壁上固设有喷水管,所述喷水管的下端位于所述联动滑杆内,所述喷水管下侧的后侧内壁上连通设有开口向后的输送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动模两定模的双向式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腔左右内侧壁之间转动连接有螺纹轴,所述联动滑杆螺纹连接于所述螺纹轴上,所述螺纹轴上于上联动滑杆的左侧固接有联动蜗轮,所述动力腔后侧内壁上转动连接有联动蜗杆,所述联动蜗杆与所述联动蜗轮啮合,所述联动蜗杆前端面固接有动力锥齿轮,所述动力腔下侧内壁上固设有动力电机,所述动力电机上端面动力连接有动力输出轴,所述动力电机上侧设有滑动导套,所述滑动导套内设有开口向下的容纳孔,所述动力输出轴花键配合于所述容纳孔,所述容纳孔上侧内壁上与所述动力输出轴上端面之间固设有电磁弹簧,所述滑动导套上固接有两个联动锥齿轮,两个所述联动锥齿轮分别位于所述动力锥齿轮的上下两侧且均可与所述动力锥齿轮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一动模两定模的双向式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腔下侧内壁上于所述动力电机的后侧转动连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上固接有主动皮带轮、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位于所述主动皮带轮的上侧,所述滑动导套上于下侧的所述联动锥齿轮的下侧固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可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所述动力腔下侧内壁上于所述传动轴的后侧固设有增压泵,所述增压泵上端面上动力连接有动力输入轴,所述动力输入轴的上端固接有从动皮带轮,所述从动皮带轮与所述主动皮带轮通过联动皮带连接,所述增压泵左端面上连通的设有注水管,所述注水管固设于所述支撑座内并与两个所述送水孔连通,所述动力腔下侧内壁上于所述增压泵的右侧设有水箱,所述增压泵与所述水箱通过吸收水管连接,所述冷却腔下侧内壁上于所述喷水管的右侧设有开口向下的回流孔,所述回流孔的下端位于所述联动滑杆内,所述水箱与所述回流孔通过回收软管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一动模两定模的双向式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滑杆的后端面上固设有固定齿条.所述固定齿条位于所述动力腔内,所述球阀轴的下端位于所述动力腔内并固接有联动齿轮,所述联动齿轮可与所述固定齿条啮合,所述联动滑杆后端面上于所述输送孔的后侧固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抵触于所述联动滑杆的后端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一动模两定模的双向式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型腔远离所述滑动模的内侧壁上均连通设有塑件浇口,两个所述塑件浇口与所述滑板腔均通过流动孔连通,所述连通孔下侧内壁上连通设有注塑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动模两定模的双向式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模左右端面上分别固接有拉料块。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动模两定模的双向式注塑模具,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内设有动力腔,所述动力腔上侧内壁上连通设有导向槽,所述支撑座上端面于所述导向槽的上侧固设有固定台,所述固定台内左右贯通的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槽与所述导向孔连通,所述导向孔内左右贯通的滑动设有滑动模;本发明采用一动模两定模的结构,通过螺纹轴的正反转实现滑动模的左右滑动,通过滑动模与固定台之间的配合实现在进行注塑操作的同时进行脱模的操作,提高了模具的注塑效率;当动模在定模内时球阀球体打开对塑件进行冷却,当动模不在定模内时,球阀球体处于关闭状态,不会进行冷却的操作。

    技术研发人员:丁忠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丁忠明
    技术研发日:2020.12.01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464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