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铜排制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封闭式定位的嵌件注塑叠层铜排。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叠层铜排件固定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需要整体开模压接的整体叠层铜排,其优点是叠层铜排之间配合精确,易于装配,但是价格昂贵且设计不易变更,使用的铜排厚度有限,另一种是将母排通过粘结方式固定在一起,但是其制造成本较高。为此,在公开号为cn20403050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叠层母排,其通过螺钉将铜排叠加在一起,铜排与铜排之间通过绝缘环隔绝开,虽然该方案成本低,但是铜排整体裸露在外,存在安全风险,因此需要在叠层铜排表面上进行注塑。
而现有的叠层铜排在注塑时,主要有两种方案进行定位:一种是通过黏胶将两铜排连接在一起,注塑层包裹后,黏胶区域为异质区,容易对叠层铜排的电学性质和结构强度造成影响;另一种是只通过叠层铜排端部的安装孔进行定位。嵌件注塑时,在注塑压力下,叠层铜排中间区域容易出现弯曲或移位,不仅导致叠层铜排的间距不均匀,且铜排外侧注塑层壁厚无法保证,导致叠层铜排耐压无法满足要求,严重影响产品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封闭式定位的嵌件注塑叠层铜排,能够在嵌件注塑的过程中,确保叠层铜排不出现弯曲或移位;其在铜排表面上增加定位孔,且两铜排上的定位孔错位设置,定位杆分别从叠层铜排的两侧穿过一铜排上的定位孔与另一铜排表面相抵,对叠层铜排进行固定,使叠层铜排之间的间距分布均匀,叠层铜排中间区域受力均匀,不易出现弯曲或移位。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封闭式定位的嵌件注塑叠层铜排,包括有嵌件和注塑层,所述嵌件包括间隙地堆叠的第一铜排和第二铜排,第一铜排包括有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上设有多个第一接线端子,第二铜排包括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上设有多个第二接线端子,第一连接件上设有多个用于供模具上的第二定位杆穿过的第一定位孔,第二连接件上设有多个用于供模具上的第一定位杆穿过的第二定位孔,所述的第一定位孔与第二定位孔错位分布,所述注塑层包裹住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并充满两者之间的间隙空间,所有的第一接线端子和所有的第二接线端子裸露在注塑层外。
作为优选,任一所述第一定位孔在所述第二连接件上的正投影与任一所述第二定位孔完全不重合。
作为优选,任一所述第一定位孔在所述第二连接件上的正投影与任一所述第二定位孔不完全重合。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有第一延伸板,至少有一个所述第一接线端子设置在第一延伸板上,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有第二延伸板,至少有一个所述第二接线端子设置在第二延伸板上,所述注塑层包裹住第一延伸板和第二延伸板,并充满两者之间的间隙空间。
作为优选,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间距为1~2mm。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定位孔的孔径为3~6mm;定位孔孔径过大,容易影响铜排本身的载流能力,定位孔孔径过小,定位针直径也需做小,定位针的结构强度随之降低,容易模具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定位孔的孔径为3~6mm。
作为优选,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平行设置。
封闭式定位的嵌件注塑叠层铜排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第一铜排和第二铜排在模具上固定成间隙的堆叠状态,模具上设有多对第一定位杆和多对第二定位杆,每对第一定位杆中的两个第一定位杆分别位于嵌件的两侧,并同轴设置,且每对第一定位杆均与第一铜排上的其中一个第一定位孔的位置相对应,每对第二定位杆中的两个第二定位杆分别位于嵌件的两侧,并同轴设置,且每对第二定位杆均与第二铜排上的其中一个第二定位孔的位置相对应;
s2、通过模具闭合使每对第一定位杆中的两个第一定位杆相互靠拢,以及每对第二定位杆中的两个第二定位杆相互靠拢,直至每对第一定位杆中的其中一个第一定位杆穿过相应的第二定位孔,并与另一个第一定位杆配合将第一铜排夹紧,每对第二定位杆中的其中一个第二定位杆穿过相应的第一定位孔,并与另一个第二定位杆配合将第二铜排夹紧;
s3、在模具内进行一次注塑,使嵌件形成注塑层;
s4、使第一定位杆和第二定位杆回复初始状态,得到表面布有定位孔的注塑半成品;
s5、对注塑半成品进行二次注塑,注塑填满一次注塑遗留下的定位孔。
作为优选,步骤s4中,在注塑保压前使第一定位杆和第二定位杆回复初始状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申请中嵌件包括两块面平行的第一铜排和第二铜排,在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延伸板和第二延伸板之间的空隙内设置注塑层,能够保证铜排间距均匀;在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延伸板和第二延伸板的表面设置注塑层,用于提高产品的电安全性能。第一接线端子、第二负端子、第二接线端子和第二正端子不受注塑层包裹,以便于叠层铜排的电连接。
2、第一定位孔可供模具内的第一定位杆穿过,第二定位孔可供第二定位杆穿过,第一定位杆和第二定位杆分别从第一铜排和第二铜排的两侧对其进行固定,保证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在注塑时覆盖有受力的锚点。避免在注塑压力下,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容易出现弯曲或移位。
3、注塑过程中,在注塑保压前,通过先退出定位杆,使定位孔能进行二次注塑,保证产品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叠层铜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嵌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中叠层铜排半成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叠层铜排半成品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a线的剖面图;
图6为第一定位杆和第二定位杆固定嵌件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叠层铜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叠层铜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嵌件;2、注塑层;3、第一铜排;31、第一连接件;32、第一延伸板;33、第一接线端子;4、第二铜排;41、第二连接件;42、第二延伸板;43、第二接线端子;5、第一定位孔;6、第二定位孔;7、第一定位杆;8、第二定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封闭式定位的嵌件注塑叠层铜排,其包括有嵌件1和注塑层2,嵌件1包括间隙地堆叠的第一铜排3和第二铜排4。结合图2所示,第一铜排3包括有第一连接件31,第一连接件31上设有多个第一接线端子33,第一连接件31上折弯设置有一第一延伸板32,第一延伸板32上设有多个第一接线端子33。第二铜排4包括第二连接件41,第二连接件41上设有多个第二接线端子43,第二连接件41上折弯设置有一第二延伸板42,第二延伸板42上设有第二接线端子43。结合图6所示,第一连接件31上设有多个用于供模具上的第二定位杆8穿过的第一定位孔5,第二连接件41上设有多个用于供模具上的第一定位杆7穿过的第二定位孔6,第一定位孔5与第二定位孔6错位分布。再结合图4和图5所示,注塑层2包裹住第一连接件31和第一延伸板32、第二连接件41和第二延伸板42,并充满两者之间的间隙空间,所有的第一接线端子33和所有的第二接线端子43裸露在外,以便于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31上设有三个第一接线端子33,第一延伸板32上设有两个第一接线端子33,也可以在第一连接件31上设置四个、五个或六个第一接线端子33,第一延伸板32上设有两个第一接线端子33,也可以在第一延伸板32上设置三个或四个第一接线端子33;同理,第二连接件41上可设置有三个、四个或五个第二接线端子43,第二延伸板42上设有两个、三个或四个第二接线端子43。
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孔5与第二定位孔6的错位分布,是为了第一定位杆7穿过第二定位孔6后第二连接件41上存在第一定位杆7受力的锚点,该锚点分布在第二连接件41表面,用于第二连接件41整体受力。同理,第二定位杆8穿过第一定位孔5后第一连接件31上存在第二定位杆8受力的锚点,该锚点分布在第一连接件31表面,用于第一连接件31整体受力。
如图2所示,第一定位孔5在第一连接件31上呈一条直线分布,且第一定位孔5形成的直线临近第一连接件31上边沿;第二定位孔6在第二连接件41上一条直线分布,且第二定位孔6形成的直线临近第二连接件41上边沿。
如图3所示,在注塑保压前,通过先退出第一定位杆7和第二定位杆8,加工出的嵌件注塑叠层铜排半成品表面形成一排定位孔,其中的部分为第二定位杆8固定第二铜排4时遗留下的,另一部分的定位孔为第一定位杆7固定第一铜排3时遗留下的。之后对半成品表面上的定位孔能进行二次注塑,得到如图1所示的成品。
如图5所示,第一铜排3与第二铜排4间隙地堆叠时,两者之间的间隙为1-2mm,优选为1.5mm,向该间隙内注入的注塑层2的厚度为1.5mm;第一连接件31与第二连接件4表面包裹有一层注塑层2,注塑层2的厚度为1-2mm,优选为1.5mm。
如图6所示,位于注塑模具设有多对第一定位杆7和多对第二定位杆8,每对第一定位杆7中的其中一个第一定位杆7与另一个第一定位杆7同轴设置,每对第二定位杆8中的其中一个第二定位杆8与另一个第二定位杆8同轴设置。第一固定杆7和第二固定杆8对嵌件1进行固定时,每对第一定位杆7中的其中一个第一定位杆7穿过相应的第二定位孔6,并与另一个第一定位杆7相配合,将第一铜排3夹紧;每对第二定位杆8中的其中一个第二定位杆8穿过相应的第一定位孔5,与另一第二定位杆8相配合,将第二铜排4夹紧。对第一定位杆7和多对第二定位杆8同时将第一铜排3和第二铜排4,达到整体固定第一铜排3和第二铜排4,保证了第一铜排3和第二铜排4在注塑时不会出现弯曲或移位。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不同于实施例1之处在于,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31上设有五个圆心位于一条直线上的第一定位孔5,第一定位孔5设置在第一连接件31的中间区域。第二连接件41中间区域设有六个圆心位于一条直线上的第二定位孔6。当第一铜排3和第二铜排4相互堆叠时,第一定位孔5在第二铜排4前表面上的正投影和第二定位孔6在一条直线上错位分布。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不同于实施例1之处在于,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铜排3仅包括有第一连接件31,第一连接件31上设有多个第一接线端子33。第二铜排4仅包括第二连接件41,第二连接件41上设有多个第二接线端子43。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不同于实施例3之处在于,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二定位孔6的圆心位于两条平行直线上。第一定位孔5的圆心位于两条平行直线上。当第一铜排3和第二铜排4间隙地堆叠时,第一定位孔5在第二铜排4前表面上的正投影和第二定位孔6分别在两条直线上错位分布。
实施例5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制造实施例1-4任一嵌件注塑叠层铜排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第一铜排3和第二铜排4在模具上固定成间隙的堆叠状态,模具上设有多对第一定位杆7和多对第二定位杆8,每对第一定位杆7中的两个第一定位杆7分别位于嵌件1的两侧,并同轴设置,且每对第一定位杆7均与第一铜排3上的其中一个第一定位孔5的位置相对应,每对第二定位杆8中的两个第二定位杆8分别位于嵌件1的两侧,并同轴设置,且每对第二定位杆8均与第二铜排4上的其中一个第二定位孔6的位置相对应;
s2、通过模具闭合使每对第一定位杆7中的两个第一定位杆7相互靠拢,以及每对第二定位杆8中的两个第二定位杆8相互靠拢,直至每对第一定位杆7中的其中一个第一定位杆7穿过相应的第二定位孔6,并与另一个第一定位杆7配合将第一铜排3夹紧,每对第二定位杆8中的其中一个第二定位杆8穿过相应的第一定位孔5,并与另一个第二定位杆8配合将第二铜排4夹紧;
s3、在模具内进行一次注塑,使嵌件1形成注塑层2;
s4、使第一定位杆7和第二定位杆8回复初始状态,得到表面布有定位孔的注塑半成品;
s5、对注塑半成品进行二次注塑,注塑填满一次注塑遗留下的定位孔。
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杆7回复初始状态是指第一定位杆7退杆后,每一个第一定位杆7均脱离注塑半成品;第二定位杆8回复初始状态是指第二定位杆8退杆后,每一个第二定位杆8均脱离注塑半成品。
在步骤s1中,间隙堆叠状态的嵌件1直接放置在模具中的下模上,下模上的第一定位杆7和第二定位杆8直接与嵌件相抵。在步骤s2中,合模后,上模上的第一定位杆7和第二定位杆8与下模上的第一定位杆7和第二定位杆8对嵌件进行夹紧。在步骤s5中的一次注塑遗留下的定位孔,其中的部分为第二定位杆8固定第二铜排4时在嵌件1表面遗留下的,另一部分的定位孔为第一定位杆7固定第一铜排3时在嵌件1表面遗留下的。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不同于实施例5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步骤四是在注塑保压前使第一定位杆和第二定位杆回复初始状态。
以上就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发明不仅局限于以上实施例,其具体结构允许有变化,凡在本发明独立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1.一种封闭式定位的嵌件注塑叠层铜排,包括有嵌件(1)和注塑层(2),所述嵌件(1)包括间隙地堆叠的第一铜排(3)和第二铜排(4),第一铜排(3)包括有第一连接件(31),第一连接件(31)上设有多个第一接线端子(33),第二铜排(4)包括第二连接件(41),第二连接件(41)上设有多个第二接线端子(43),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件(31)上设有多个用于供模具上的第二定位杆(8)穿过的第一定位孔(5),第二连接件(41)上设有多个用于供模具上的第一定位杆(7)穿过的第二定位孔(6),所述的第一定位孔(5)与第二定位孔(6)错位分布,所述注塑层(2)包裹住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41),并充满两者之间的间隙空间,所有的第一接线端子(33)和所有的第二接线端子(43)裸露在注塑层(2)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封闭式定位的嵌件注塑叠层铜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31)上设有第一延伸板(32),至少有一个所述第一接线端子(33)设置在第一延伸板(32)上,所述第二连接件(41)上设有第二延伸板(42),至少有一个所述第二接线端子(43)设置在第二延伸板(42)上,所述注塑层(2)包裹住第一延伸板(32)和第二延伸板(42),并充满两者之间的间隙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封闭式定位的嵌件注塑叠层铜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31)与第二连接件(41)间距为1~2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封闭式定位的嵌件注塑叠层铜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孔(5)的孔径为3~6m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封闭式定位的嵌件注塑叠层铜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孔(6)的孔径为3~6mm。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封闭式定位的嵌件注塑叠层铜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31)与第二连接件(41)平行设置。
7.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一种封闭式定位的嵌件注塑叠层铜排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第一铜排(3)和第二铜排(4)在模具上固定成间隙的堆叠状态,模具上设有多对第一定位杆(7)和多对第二定位杆(8),每对第一定位杆(7)中的两个第一定位杆(7)分别位于嵌件(1)的两侧,并同轴设置,且每对第一定位杆(7)均与第一铜排(3)上的其中一个第一定位孔(5)的位置相对应,每对第二定位杆(8)中的两个第二定位杆(8)分别位于嵌件(1)的两侧,并同轴设置,且每对第二定位杆(8)均与第二铜排(4)上的其中一个第二定位孔(6)的位置相对应;
s2、通过模具闭合使每对第一定位杆(7)中的两个第一定位杆(7)相互靠拢,以及每对第二定位杆(8)中的两个第二定位杆(8)相互靠拢,直至每对第一定位杆(7)中的其中一个第一定位杆(7)穿过相应的第二定位孔(6),并与另一个第一定位杆(7)配合将第一铜排(3)夹紧,每对第二定位杆(8)中的其中一个第二定位杆(8)穿过相应的第一定位孔(5),并与另一个第二定位杆(8)配合将第二铜排(4)夹紧;
s3、在模具内进行一次注塑,使嵌件(1)形成注塑层(2);
s4、使第一定位杆(7)和第二定位杆(8)回复初始状态,得到表面布有定位孔的注塑半成品;
s5、对注塑半成品进行二次注塑,注塑填满一次注塑遗留下的定位孔。
8.权利要求7所述的封闭式定位的嵌件注塑叠层铜排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在注塑保压前使第一定位杆(7)和第二定位杆(8)回复初始状态。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