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无外加动力脱模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7-07  141


    本发明涉及到模具脱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无外加动力脱模装置。



    背景技术:

    注塑是一种工业产品生产造型的方法。产品通常使用橡胶注塑和塑料注塑。注塑还可分注塑成型模压法和压铸法。注射成型机(简称注射机或注塑机)是将热塑性塑料或热固性料利用塑料成型模具制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型设备,注射成型是通过注塑机和模具来实现的,橡胶注射成型是一种将胶料直接从机筒注入模型硫化的生产方法。橡胶注塑的优点是:虽属间歇操作,但成型周期短,生产效率高取消了胚料准备工序,劳动强度小,产品质量优异。塑料注塑是塑料制品的一种方法,将熔融的塑料利用压力注进塑料制品模具中,冷却成型得到想要各种塑料件。有专门用于进行注塑的机械注塑机。目前最常使用的塑料是聚乙烯、聚丙烯、abs、pa、聚苯乙烯等。所得的形状往往就是最后成品,在安装或作为最终成品使用之前不再需要其他的加工。许多细部,诸如凸起部、肋、螺纹,都可以在注射模塑一步操作中成型出来,脱模装置可用于注塑模具的脱模使用,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在注塑制品的生产过程中,当前广泛的使用注塑模具。以前的模具产品由于技术限制多是单色生产,即只能用一种塑胶原料注塑成型,这样生产的产品的外观不论是材质还是颜色都不够丰富多样,且现有的注塑模具注塑速率不快,脱模过程麻烦,不易脱落,人工强行脱模,容易损坏成品等等,导致了生产需求得不到提高,无法满足使用的需求,现有技术中,脱模装置往往都是使用外部的顶杆进行脱模,需要外部动力介入,存在效率低,且使用不方便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通过注塑孔进行注塑,在成型腔室内进行成型,提高注塑便捷性,压合式注塑,便于后期取模,通过上一个动力源,在开模的同时进行脱模,无外加动力,生产成本低、提高生产效益,减少生产成本,提高压合的稳定性,增加密封效果,防止泄露,提升注塑质量,从而带动动模座开模和压合,便于进行脱模和取模,提高实用性,可一次性带动两组成品进行脱模,减少脱模的成本,提高使用便捷性,满足生产需求的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无外加动力脱模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无外加动力脱模装置,包括上固定板,所述上固定板下方的两端通过两根安装杆与固定底板连接,所述固定底板与上固定板之间安装注塑模具组件,注塑模具组件的两侧端设置设置加固密封组件,所述注塑模具组件的上方与上固定板之间设置开模组件,开模组件上方安装在上固定板上。

    优选的,所述注塑模具组件包括上模座、下模座、注塑孔、上模具、下模槽和脱模组件,上模座的下方设置下模座,下模座底端固定在固定底板上,上模座上开设有注塑孔,上模座的下方设置上模具,下模座的上端面开设下模槽,上模具的两侧端设置脱模组件,脱模组件上端固定在上模座低端面。

    优选的,所述上模座两侧端开设插合槽,下模座两侧端设置对接板,对接板与插合槽插合连接,下模座与上模座之间压合连接,下模座与上模座压合带动上模具和下模槽之间压合,压合时,上模具和下模槽之间的缝隙为注塑成型腔室。

    优选的,所述脱模组件包括脱模柱、顶出块、插接槽和顶出安装槽,脱模柱的下方连接顶出块,顶出块下方的下模槽的内壁上开设插接槽,插接槽的低端开设顶出安装槽,插接槽与脱模柱卡合设置,顶出块设置在顶出安装槽内。

    优选的,所述加固密封组件包括左固定板、右固定板、对接块和固定螺栓,左固定板和右固定板与注塑模具组件的对接面上均设置对接块,对接块与注塑模具组件外表面的凹槽进行合槽,左固定板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注塑模具组件左侧,右固定板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注塑模具组件右侧。

    优选的,所述左固定板和右固定板对注塑模具组件的对接面上均包覆有一层密封胶垫,左固定板和右固定板通过固定螺栓与注塑模具组件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开模组件包括气缸、活动板、联动杆和伸缩杆,气缸固定在上固定板顶面上,气缸下方的输出端连接伸缩杆,伸缩杆底端与活动板连接,活动板下方的四角处均固定有联动杆,联动杆的下方与上模座顶面连接。

    优选的,所述联动杆设置四组,分别与上模座顶面的四角处连接,联动杆上均套接有减压弹簧。

    优选的,所述固定底板与上固定板之间还设置一种注塑组件,注塑组件包括动模座、定模座、成型模、成型槽、脱模杆和脱模槽,动模座下方设置成型模,定模座内开设成型槽,成型模之间设置脱模杆,成型槽之间设置脱模槽。

    优选的,所述成型模和成型槽均设置两组,两组成型槽之间由隔板隔开,成型模之间安装有脱模杆,脱模杆底端两侧连接脱模导出块,成型槽之间的隔板上开设与脱模杆相对应的脱模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提出的用于注塑模具的无外加动力脱模装置,下模座底端固定在固定底板上,上模座上开设有注塑孔,上模座的下方设置上模具,下模座的上端面开设下模槽,上模具的两侧端设置脱模组件,脱模组件上端固定在上模座低端面,上模座两侧端开设插合槽,下模座两侧端设置对接板,对接板与插合槽插合连接,下模座与上模座之间压合连接,通过注塑孔进行注塑,在成型腔室内进行成型,提高注塑便捷性,压合式注塑,便于后期取模。

    2、本发明提出的用于注塑模具的无外加动力脱模装置,插接槽的低端开设顶出安装槽,插接槽与脱模柱卡合设置,顶出块设置在顶出安装槽内,脱模时,通过上模座上移,在上移的过程中,上模具带动脱模柱上移,脱模柱底端的顶出块与成型的成品底部贴合,顶出块在上移的过程中,把成型的成品带出,通过上一个动力源,在开模的同时进行脱模,无外加动力,生产成本低、提高生产效益,减少生产成本。

    3、本发明提出的用于注塑模具的无外加动力脱模装置,右固定板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注塑模具组件右侧,左固定板和右固定板对注塑模具组件的对接面上均包覆有一层密封胶垫,左固定板和右固定板通过固定螺栓与注塑模具组件活动连接,通过左固定板和右固定板对上模座和下模座压合处的两端进行加固密封,提高压合的稳定性,增加密封效果,防止泄露,提升注塑质量。

    4、本发明提出的用于注塑模具的无外加动力脱模装置,气缸固定在上固定板顶面上,气缸下方的输出端连接伸缩杆,伸缩杆底端与活动板连接,活动板下方的四角处均固定有联动杆,联动杆的下方与动模座顶面连接,联动杆设置四组,分别与动模座顶面的四角处连接,联动杆上均套接有减压弹簧,气缸带动活动板下压和上移,从而带动动模座开模和压合,便于进行脱模和取模,提高实用性。

    5、本发明提出的用于注塑模具的无外加动力脱模装置,成型模和成型槽均设置两组,两组成型槽之间由隔板隔开,成型模之间安装有脱模杆,脱模杆底端两侧连接脱模导出块,成型槽之间的隔板上开设与脱模杆相对应的脱模槽,通过设置两组成型模和成型槽,可一次性进行双组注塑,提高注塑效率,通过双向脱模导出块的设置,可一次性带动两组成品进行脱模,减少脱模的成本,提高使用便捷性,满足生产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注塑模具组件结构剖面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上模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下模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脱模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加固密封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开模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动模座结构半剖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定模座定模座。

    图中:1、上固定板;11、安装杆;2、固定底板;3、注塑模具组件;31、上模座;311、插合槽;32、下模座;321、对接板;33、注塑孔;34、上模具;35、下模槽;36、脱模组件;361、脱模柱;362、顶出块;363、插接槽;364、顶出安装槽;4、加固密封组件;41、左固定板;411、密封胶垫;42、右固定板;43、对接块;44、固定螺栓;5、开模组件;51、气缸;52、活动板;53、联动杆;531、减压弹簧;54、伸缩杆;6、注塑组件;61、动模座;62、定模座;64、成型模;65、成型槽;651、隔板;66、脱模杆;661、脱模导出块;67、脱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无外加动力脱模装置,包括上固定板1,上固定板1下方的两端通过两根安装杆11与固定底板2连接,固定底板2与上固定板1之间安装注塑模具组件3,注塑模具组件3的两侧端设置设置加固密封组件4,注塑模具组件3的上方与上固定板1之间设置开模组件5,开模组件5上方安装在上固定板1上。

    请参阅图2-图3,注塑模具组件3包括上模座31、下模座32、注塑孔33、上模具34、下模槽35和脱模组件36,上模座31的下方设置下模座32,下模座32底端固定在固定底板2上,上模座31上开设有注塑孔33,上模座31的下方设置上模具34,下模座32的上端面开设下模槽35,上模具34的两侧端设置脱模组件36,脱模组件36上端固定在上模座31低端面,上模座31两侧端开设插合槽311,下模座32两侧端设置对接板321,对接板321与插合槽311插合连接,下模座32与上模座31之间压合连接,下模座32与上模座31压合带动上模具34和下模槽35之间压合,压合时,上模具34和下模槽35之间的缝隙为注塑成型腔室,通过上模座31和下模座32压合,使内部上模具34和下模槽35进行合模,通过注塑孔33进行注塑,在成型腔室内进行成型,提高注塑便捷性,压合式注塑,便于后期取模。

    请参阅图4-图6,脱模组件36包括脱模柱361、顶出块362、插接槽363和顶出安装槽364,脱模柱361的下方连接顶出块362,顶出块362下方的下模槽35的内壁上开设插接槽363,插接槽363的低端开设顶出安装槽364,插接槽363与脱模柱361卡合设置,顶出块362设置在顶出安装槽364内,脱模时,通过上模座31上移,在上移的过程中,上模具34带动脱模柱361上移,脱模柱361底端的顶出块362与成型的成品底部贴合,顶出块362在上移的过程中,把成型的成品带出,通过上一个动力源,在开模的同时进行脱模,无外加动力,生产成本低、提高生产效益,减少生产成本。

    请参阅图7,加固密封组件4包括左固定板41、右固定板42、对接块43和固定螺栓44,左固定板41和右固定板42与注塑模具组件3的对接面上均设置对接块43,对接块43与注塑模具组件3外表面的凹槽进行合槽,左固定板41通过固定螺栓44固定在注塑模具组件3左侧,右固定板42通过固定螺栓44固定在注塑模具组件3右侧,左固定板41和右固定板42对注塑模具组件3的对接面上均包覆有一层密封胶垫411,左固定板41和右固定板42通过固定螺栓44与注塑模具组件3活动连接,通过左固定板41和右固定板42对上模座31和下模座32压合处的两端进行加固密封,提高压合的稳定性,增加密封效果,防止泄露,提升注塑质量。

    请参阅图8,开模组件5包括气缸51、活动板52、联动杆53和伸缩杆54,气缸51固定在上固定板1顶面上,气缸51下方的输出端连接伸缩杆54,伸缩杆54底端与活动板52连接,活动板52下方的四角处均固定有联动杆53,联动杆53的下方与上模座31顶面连接,联动杆53设置四组,分别与上模座31顶面的四角处连接,联动杆53上均套接有减压弹簧531,气缸51带动活动板52下压和上移,从而带动上模座31开模和压合,便于进行脱模和取模,提高实用性。

    工作原理:下模座32与上模座31压合带动上模具34和下模槽35之间压合,压合时,上模具34和下模槽35之间的缝隙为注塑成型腔室,通过上模座31和下模座32压合,使内部上模具34和下模槽35进行合模,通过注塑孔33进行注塑,在成型腔室内进行成型,脱模时,通过上模座31上移,在上移的过程中,上模具34带动脱模柱361上移,脱模柱361底端的顶出块362与成型的成品底部贴合,顶出块362在上移的过程中,把成型的成品带出,左固定板41和右固定板42通过固定螺栓44与注塑模具组件3活动连接,通过左固定板41和右固定板42对上模座31和下模座32压合处的两端进行加固密封,提高压合的稳定性,气缸51带动活动板52下压和上移,从而带动上模座31开模和压合,便于进行脱模和取模。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9,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无外加动力脱模装置,包括上固定板1,所述上固定板1下方的两端通过两根安装杆11与固定底板2连接,固定底板2与上固定板1之间安装注塑组件6,注塑组件6的两侧端设置设置加固密封组件4,所述注塑组件6的上方与上固定板1之间设置开模组件5,开模组件5上方安装在上固定板1上,加固密封组件4包括左固定板41、右固定板42、对接块43和固定螺栓44,左固定板41和右固定板42与注塑组件6的对接面上均设置对接块43,对接块43与注塑组件6外表面的凹槽进行合槽,左固定板41通过固定螺栓44固定在注塑组件6左侧,右固定板42通过固定螺栓44固定在注塑模具组件3右侧,左固定板41和右固定板42对注塑组件6的对接面上均包覆有一层密封胶垫411,左固定板41和右固定板42通过固定螺栓44与注塑组件6活动连接,通过左固定板41和右固定板42对动模座61和定模座62压合处的两端进行加固密封,提高压合的稳定性,增加密封效果,防止泄露,提升注塑质量,开模组件5包括气缸51、活动板52、联动杆53和伸缩杆54,气缸51固定在上固定板1顶面上,气缸51下方的输出端连接伸缩杆54,伸缩杆54底端与活动板52连接,活动板52下方的四角处均固定有联动杆53,联动杆53的下方与动模座61顶面连接,联动杆53设置四组,分别与动模座61顶面的四角处连接,联动杆53上均套接有减压弹簧531,气缸51带动活动板52下压和上移,从而带动动模座61开模和压合,便于进行脱模和取模,提高实用性。

    请参阅图10-图11,固定底板2与上固定板1之间还设置一种注塑组件6,注塑组件6包括动模座61、定模座62、成型模64、成型槽65、脱模杆66和脱模槽67,动模座61下方设置成型模64,定模座62内开设成型槽65,成型模64之间设置脱模杆66,成型槽65之间设置脱模槽67,成型模64和成型槽65均设置两组,两组成型槽65之间由隔板651隔开,成型模64之间安装有脱模杆66,脱模杆66底端两侧连接脱模导出块661,成型槽65之间的隔板651上开设与脱模杆66相对应的脱模槽67,通过设置两组成型模64和成型槽65,可一次性进行双组注塑,提高注塑效率,通过双向脱模导出块661的设置,可一次性带动两组成品进行脱模,减少脱模的成本,提高使用便捷性,满足生产需求。

    工作原理:压合时,成型模64和成型槽65之间的缝隙为注塑成型腔室,通过动模座61和定模座62压合,使内部上成型模64和成型槽65进行合模,通过进行注塑,在成型腔室内进行成型,脱模时,通过动模座61上移,在上移的过程中,成型模64带动脱模杆66上移,脱模杆66底端的脱模导出块661与成型的成品底部贴合,脱模导出块661在上移的过程中,把成型的成品带出,左固定板41和右固定板42通过固定螺栓44与注塑组件6活动连接,通过左固定板41和右固定板42对动模座61和定模座62压合处的两端进行加固密封,提高压合的稳定性,气缸51带动活动板52下压和上移,从而带动动模座61开模和压合,便于进行脱模和取模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出的用于注塑模具的无外加动力脱模装置,上模具34的两侧端设置脱模组件36,通过注塑孔33进行注塑,压合时,上模具34和下模槽35之间的缝隙为注塑成型腔室,通过上模座31和下模座32压合,使内部上模具34和下模槽35进行合模,在成型腔室内进行成型,插接槽363的低端开设顶出安装槽364,插接槽363与脱模柱361卡合设置,顶出块362设置在顶出安装槽364内,脱模时,通过上模座31上移,在上移的过程中,上模具34带动脱模柱361上移,脱模柱361底端的顶出块362与成型的成品底部贴合,顶出块362在上移的过程中,把成型的成品带出,通过左固定板41和右固定板42对上模座31和下模座32压合处的两端进行加固密封,提高压合的稳定性,增加密封效果,防止泄露,提升注塑质量,气缸51带动活动板52下压和上移,从而带动动模座61开模和压合,便于进行脱模和取模,成型槽65之间的隔板651上开设与脱模杆66相对应的脱模槽67,通过设置两组成型模64和成型槽65,提高注塑便捷性,压合式注塑,便于后期取模,可一次性进行双组注塑,提高注塑效率,通过双向脱模导出块661的设置,可一次性带动两组成品进行脱模,减少脱模的成本,提高使用便捷性,满足生产需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无外加动力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固定板(1),所述上固定板(1)下方的两端通过两根安装杆(11)与固定底板(2)连接,所述固定底板(2)与上固定板(1)之间安装注塑模具组件(3),注塑模具组件(3)的两侧端设置设置加固密封组件(4),所述注塑模具组件(3)的上方与上固定板(1)之间设置开模组件(5),开模组件(5)上方安装在上固定板(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无外加动力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模具组件(3)包括上模座(31)、下模座(32)、注塑孔(33)、上模具(34)、下模槽(35)和脱模组件(36),上模座(31)的下方设置下模座(32),下模座(32)底端固定在固定底板(2)上,上模座(31)上开设有注塑孔(33),上模座(31)的下方设置上模具(34),下模座(32)的上端面开设下模槽(35),上模具(34)的两侧端设置脱模组件(36),脱模组件(36)上端固定在上模座(31)低端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无外加动力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座(31)两侧端开设插合槽(311),下模座(32)两侧端设置对接板(321),对接板(321)与插合槽(311)插合连接,下模座(32)与上模座(31)之间压合连接,下模座(32)与上模座(31)压合带动上模具(34)和下模槽(35)之间压合,压合时,上模具(34)和下模槽(35)之间的缝隙为注塑成型腔室。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无外加动力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模组件(36)包括脱模柱(361)、顶出块(362)、插接槽(363)和顶出安装槽(364),脱模柱(361)的下方连接顶出块(362),顶出块(362)下方的下模槽(35)的内壁上开设插接槽(363),插接槽(363)的低端开设顶出安装槽(364),插接槽(363)与脱模柱(361)卡合设置,顶出块(362)设置在顶出安装槽(364)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无外加动力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密封组件(4)包括左固定板(41)、右固定板(42)、对接块(43)和固定螺栓(44),左固定板(41)和右固定板(42)与注塑模具组件(3)的对接面上均设置对接块(43),对接块(43)与注塑模具组件(3)外表面的凹槽进行合槽,左固定板(41)通过固定螺栓(44)固定在注塑模具组件(3)左侧,右固定板(42)通过固定螺栓(44)固定在注塑模具组件(3)右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无外加动力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固定板(41)和右固定板(42)对注塑模具组件(3)的对接面上均包覆有一层密封胶垫(411),左固定板(41)和右固定板(42)通过固定螺栓(44)与注塑模具组件(3)活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无外加动力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模组件(5)包括气缸(51)、活动板(52)、联动杆(53)和伸缩杆(54),气缸(51)固定在上固定板(1)顶面上,气缸(51)下方的输出端连接伸缩杆(54),伸缩杆(54)底端与活动板(52)连接,活动板(52)下方的四角处均固定有联动杆(53),联动杆(53)的下方与上模座(31)顶面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无外加动力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杆(53)设置四组,分别与上模座(31)顶面的四角处连接,联动杆(53)上均套接有减压弹簧(53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无外加动力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板(2)与上固定板(1)之间还设置一种注塑组件(6),注塑组件(6)包括动模座(61)、定模座(62)、成型模(64)、成型槽(65)、脱模杆(66)和脱模槽(67),动模座(61)下方设置成型模(64),定模座(62)内开设成型槽(65),成型模(64)之间设置脱模杆(66),成型槽(65)之间设置脱模槽(67)。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无外加动力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模(64)和成型槽(65)均设置两组,两组成型槽(65)之间由隔板(651)隔开,成型模(64)之间安装有脱模杆(66),脱模杆(66)底端两侧连接脱模导出块(661),成型槽(65)之间的隔板(651)上开设与脱模杆(66)相对应的脱模槽(67)。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无外加动力脱模装置,属于模具脱模技术领域,包括上固定板,所述上固定板下方的两端通过两根安装杆与固定底板连接,所述固定底板与上固定板之间安装注塑模具组件,注塑模具组件的两侧端设置设置加固密封组件。本发明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无外加动力脱模装置,通过注塑孔进行注塑,在成型腔室内进行成型,提高注塑便捷性,压合式注塑,便于后期取模,通过上一个动力源,在开模的同时进行脱模,无外加动力,生产成本低、提高生产效益,减少生产成本,提高压合的稳定性,增加密封效果,防止泄露,提升注塑质量,可一次性带动两组成品进行脱模,减少脱模的成本,提高使用便捷性,满足生产需求。

    技术研发人员:陈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陈琳
    技术研发日:2020.11.17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459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