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脱模的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7-07  157


    本发明涉及注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脱模的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注塑是一种工业产品生产造型的方法。产品通常使用橡胶注塑和塑料注塑。注塑还可分注塑成型模压法和压铸法。无论是哪种注塑都需要用到注塑模具,其中注塑模具由上模和下模两部分组成,一般注塑产品在型腔内进行注塑成型后,需要进行冷却后在进行取出,取出时使用顶起的方式进行脱模,现有的技术中常采用气缸、液压缸或电机来控制顶杆的伸缩运动,但这些器件的行程较短,模具无法进行较大距离的移动,因此适用性较差,并且一些塑料产品粘附性较强,顶料时容易造成产品形变,而且产品与型腔侧壁之间的摩擦、粘附力使得产品不容易分离,强行分离会导致产品脱模时出现较大形变,若不然则需要花费大量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鉴于上述现有便于脱模的注塑模具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脱模的注塑模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模具外框,以及设置在所述模具外框内部的塑模室,所述塑模室外壁设置有空心圆柱,所述空心圆柱侧壁设置有椭圆型开口,所述椭圆形开口为镜像设置在空心圆柱侧壁上,并且在所述空心圆柱外侧设置有弹性件;在所述空心圆柱另一端设置有半球型圆头,所述半球型圆头靠近所述空心圆柱侧端面上水平设置有两根固定杆,所述两根固定杆中间通过连接杆进行连接,并且所述连接杆贯穿所述椭圆形开口,所述连接杆两端设置有第一延伸杆,并且在所述第一延伸杆另一端设置有齿合板。

    作为本发明所述便于脱模的注塑模具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塑模室底部设置有开合板,所述开合板包括第一开合板以及第二开合板,在所述开合板上端面两侧设置有竖直板,所述竖直板上设置有水平方向上的第二延伸杆,所述第二延伸杆上设置有与所述齿合板配合的齿轮件。

    作为本发明所述便于脱模的注塑模具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模具外框水平两侧设置有向下凹槽,所述凹槽上端开口与所述模具外框上端水平齐平,并且在开口处设置有固定垫片,所述固定垫片上设置有穿过所述固定垫片并伸入所述凹槽内的推动开关,所述半球型圆头穿过所述模具外框内侧并处于所述凹槽内,所述推动开关包括传动杆以及设置在所述传动杆底部的倒三角型端头。

    作为本发明所述便于脱模的注塑模具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端头与所述传动杆连接端两侧边与所述凹槽两侧距离为.。

    作为本发明所述便于脱模的注塑模具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模具外框底部设置有万向轮。

    作为本发明所述便于脱模的注塑模具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万向轮设置在所述模具外框底部四周边缘,并且通过焊接方式与所述模具外框进行连接。

    作为本发明所述便于脱模的注塑模具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固定垫片几何中心设置有通孔,所述传动杆穿过所述通孔。

    作为本发明所述便于脱模的注塑模具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传动杆另一端设置有按压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不仅结构简单,且脱模方便,还可以使模具进行较大距离的移动,适用性较强,具有较大的推广市场价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其中:

    图1为本发明便于脱模的注塑模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便于脱模的注塑模具所述的剖面图。

    图3为本发明便于脱模的注塑模具所述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便于脱模的注塑模具所述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发明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再其次,本发明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发明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实施例1

    参照图1~4,提供了一种便于脱模的注塑模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4,一种便于脱模的注塑模具,包括,模具外框1,以及设置在所述模具外框1内部的塑模室2,所述塑模室2外壁设置有空心圆柱3,所述空心圆柱3侧壁设置有椭圆型开口4,所述椭圆形开口4为镜像设置在空心圆柱3侧壁上,并且在所述空心圆柱3外侧设置有弹性件5,所述弹性件5的一种优选方案是张力弹簧;

    在所述空心圆柱3另一端设置有半球型圆头6,所述半球型圆头6靠近所述空心圆柱3侧端面上水平设置有两根固定杆7,所述两根固定杆7中间通过连接杆8进行连接,并且所述连接杆8贯穿所述椭圆形开口4,

    所述连接杆8两端设置有第一延伸杆9,并且在所述第一延伸杆9另一端设置有齿合板10。

    所述塑模室2底部设置有开合板11,所述开合板11包括第一开合板11a以及第二开合板11b,在所述开合板11上端面两侧设置有竖直板12,所述竖直板12上设置有水平方向上的第二延伸杆13,所述第二延伸杆13上设置有与所述齿合板10配合的齿轮件14。

    所述模具外框1水平两侧设置有向下凹槽15,所述凹槽15上端开口与所述模具外框1上端水平齐平,并且在开口处设置有固定垫片16,所述固定垫片16上设置有穿过所述固定垫片16并伸入所述凹槽15内的推动开关17,所述半球型圆头6穿过所述模具外框1内侧并处于所述凹15内,所述推动开关17包括传动杆17a以及设置在所述传动杆17a底部的倒三角型端头17b;所述端头17b与所述传动杆17a连接端两侧边与所述凹槽15两侧距离为0.5mm;所述固定垫片16几何中心设置有通孔,所述传动杆17a穿过所述通孔;所述传动杆17a另一端设置有按压头,便于按压传动杆17a。

    具体工作流程如下:当注塑室2内产品成型后,通过按下推动开关17,使得推动开关17向下运动,从而端头17b将半球型圆头6向内挤压,同时固定杆也向注塑室2侧移动,从而使连接杆8也同向移动,当连接杆8在椭圆形开口4内向注塑室2侧移动时,会将弹簧向内压缩,同时齿合板10也会同向移动并且通过齿合带动齿轮件14进行转动,当齿轮件14进行转动时,会带动开合板11发生90度翻转;从而打开注塑室下方开口,使得产品可以由自由落体式下落,完成脱模过程。

    实施例2

    参照图1~4,提供了一种便于脱模的注塑模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4,一种便于脱模的注塑模具,包括,模具外框1,以及设置在所述模具外框1内部的塑模室2,所述塑模室2外壁设置有空心圆柱3,所述空心圆柱3侧壁设置有椭圆型开口4,所述椭圆形开口4为镜像设置在空心圆柱3侧壁上,并且在所述空心圆柱3外侧设置有弹性件5,所述弹性件5的一种优选方案是张力弹簧;

    在所述空心圆柱3另一端设置有半球型圆头6,所述半球型圆头6靠近所述空心圆柱3侧端面上水平设置有两根固定杆7,所述两根固定杆7中间通过连接杆8进行连接,并且所述连接杆8贯穿所述椭圆形开口4,

    所述连接杆8两端设置有第一延伸杆9,并且在所述第一延伸杆9另一端设置有齿合板10。

    所述塑模室2底部设置有开合板11,所述开合板11包括第一开合板11a以及第二开合板11b,在所述开合板11上端面两侧设置有竖直板12,所述竖直板12上设置有水平方向上的第二延伸杆13,所述第二延伸杆13上设置有与所述齿合板10配合的齿轮件14。

    所述模具外框1水平两侧设置有向下凹槽15,所述凹槽15上端开口与所述模具外框1上端水平齐平,并且在开口处设置有固定垫片16,所述固定垫片16上设置有穿过所述固定垫片16并伸入所述凹槽15内的推动开关17,所述半球型圆头6穿过所述模具外框1内侧并处于所述凹15内,所述推动开关17包括传动杆17a以及设置在所述传动杆17a底部的倒三角型端头17b;所述端头17b与所述传动杆17a连接端两侧边与所述凹槽15两侧距离为0.5mm;所述固定垫片16几何中心设置有通孔,所述传动杆17a穿过所述通孔;所述传动杆17a另一端设置有按压头,便于按压传动杆17a。

    所述模具外框1底部设置有万向轮18;所述万向轮18设置在所述模具外框1底部四周边缘,并且通过焊接方式与所述模具外框1进行连接。

    具体工作流程如下:当注塑室2内产品成型后,通过按下推动开关17,使得推动开关17向下运动,从而端头17b将半球型圆头6向内挤压,同时固定杆也向注塑室2侧移动,从而使连接杆8也同向移动,当连接杆8在椭圆形开口4内向注塑室2侧移动时,会将弹簧向内压缩,同时齿合板10也会同向移动并且通过齿合带动齿轮件14进行转动,当齿轮件14进行转动时,会带动开合板11发生90度翻转;从而打开注塑室下方开口,使得产品可以由自由落体式下落,完成脱模过程;并且可以通过推动该模具使得其根据不同需要进行位置调整。

    重要的是,应注意,在多个不同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示出的本申请的构造和布置仅是例示性的。尽管在此公开内容中仅详细描述了几个实施方案,但参阅此公开内容的人员应容易理解,在实质上不偏离该申请中所描述的主题的新颖教导和优点的前提下,许多改型是可能的(例如,各种元件的尺寸、尺度、结构、形状和比例、以及参数值(例如,温度、压力等)、安装布置、材料的使用、颜色、定向的变化等)。例如,示出为整体成形的元件可以由多个部分或元件构成,元件的位置可被倒置或以其它方式改变,并且分立元件的性质或数目或位置可被更改或改变。因此,所有这样的改型旨在被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根据替代的实施方案改变或重新排序任何过程或方法步骤的次序或顺序。在权利要求中,任何“装置加功能”的条款都旨在覆盖在本文中所描述的执行所述功能的结构,且不仅是结构等同而且还是等同结构。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设计、运行状况和布置中做出其他替换、改型、改变和省略。因此,本发明不限制于特定的实施方案,而是扩展至仍落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多种改型。

    此外,为了提供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简练描述,可以不描述实际实施方案的所有特征(即,与当前考虑的执行本发明的最佳模式不相关的那些特征,或于实现本发明不相关的那些特征)。

    应理解的是,在任何实际实施方式的开发过程中,如在任何工程或设计项目中,可做出大量的具体实施方式决定。这样的开发努力可能是复杂的且耗时的,但对于那些得益于此公开内容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需要过多实验,所述开发努力将是一个设计、制造和生产的常规工作。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一种便于脱模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外框(1),以及设置在所述模具外框(1)内部的塑模室(2),所述塑模室(2)外壁设置有空心圆柱(3),所述空心圆柱(3)侧壁设置有椭圆型开口(4),所述椭圆形开口(4)为镜像设置在空心圆柱(3)侧壁上,并且在所述空心圆柱(3)外侧设置有弹性件(5);

    在所述空心圆柱(3)另一端设置有半球型圆头(6),所述半球型圆头(6)靠近所述空心圆柱(3)侧端面上水平设置有两根固定杆(7),所述两根固定杆(7)中间通过连接杆(8)进行连接,并且所述连接杆(8)贯穿所述椭圆形开口(4),

    所述连接杆(8)两端设置有第一延伸杆(9),并且在所述第一延伸杆(9)另一端设置有齿合板(1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脱模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模室(2)底部设置有开合板(11),所述开合板(11)包括第一开合板(11a)以及第二开合板(11b),在所述开合板(11)上端面两侧设置有竖直板(12),所述竖直板(12)上设置有水平方向上的第二延伸杆(13),所述第二延伸杆(13)上设置有与所述齿合板(10)配合的齿轮件(14)。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脱模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外框(1)水平两侧设置有向下凹槽(15),所述凹槽(15)上端开口与所述模具外框(1)上端水平齐平,并且在开口处设置有固定垫片(16),所述固定垫片(16)上设置有穿过所述固定垫片(16)并伸入所述凹槽(15)内的推动开关(17),所述半球型圆头(6)穿过所述模具外框(1)内侧并处于所述凹槽(15)内,所述推动开关(17)包括传动杆(17a)以及设置在所述传动杆(17a)底部的倒三角型端头(17b)。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于脱模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头(17b)与所述传动杆(17a)连接端两侧边与所述凹槽(15)两侧距离为0.5mm。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便于脱模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外框(1)底部设置有万向轮(18)。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于脱模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轮(18)设置在所述模具外框(1)底部四周边缘,并且通过焊接方式与所述模具外框(1)进行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于脱模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垫片(16)几何中心设置有通孔,所述传动杆(17a)穿过所述通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于脱模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杆(17a)另一端设置有按压头。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于脱模的注塑模具,其包括模具外框,以及设置在所述模具外框内部的塑模室,所述塑模室外壁设置有空心圆柱,所述空心圆柱侧壁设置有椭圆型开口,所述椭圆形开口为镜像设置在空心圆柱侧壁上,并且在所述空心圆柱外侧设置有弹性件;在所述空心圆柱另一端设置有半球型圆头,所述半球型圆头靠近所述空心圆柱侧端面上水平设置有两根固定杆,所述两根固定杆中间通过连接杆进行连接,并且所述连接杆贯穿所述椭圆形开口,所述连接杆两端设置有第一延伸杆,并且在所述第一延伸杆另一端设置有齿合板;本发明不仅结构简单,且脱模方便,还可以使模具进行较大距离的移动,适用性较强,具有较大的推广市场价值。

    技术研发人员:蔡建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嘉善圣士得毛皮服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30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456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