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端子安装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水热缩管端头自动热缩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热缩管与端子的安装都是人工操作,操作者手动将端子插入热缩管中,然后通过加热热缩管的端部,使其热缩包裹住端子,再冷却,存在工序复杂,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高,工作效率高的防水热缩管端头自动热缩机。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防水热缩管端头自动热缩机,其包括机架和旋转工作台,所述旋转工作台周向依次围绕有热缩管进料装置、端子进料装置,热风装置、冷却装置以及下料装置,所述旋转工作台上设有若干周向分布且供热缩管和端子安置的安装座,所述机架上设有带动对应热风装置的安装座保持旋转的转动装置。
所述热缩管进料装置包括:
热缩管振动盘,其固定安装在所述机架上且其出口设有向下送料的送料管;
推料机构,其固定在所述机架上且与所述送料管的出口对应;
直推机构,其固定安装在机架上且对应安装座的正上方;
所述热缩管进料装置具有推料机构夹持住从送料管下落的热缩管并一起运动至安装座正上方的第一动作,以及直推机构向下运动将推料机构中的热缩管推进安装座中的第二动作。
所述推料机构包括:
第一底座,其固定安装在机架上;
第一夹持手,其水平滑移安装在所述第一底座上;
第一驱动件,其安装在第一底座上且其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夹持手的末端连接;
所述直推机构包括:
第二底座,其固定安装在机架上;
第二驱动件,其竖直朝下的安装在所述第二底座上,且其输出端设有竖直连接的直推杆;
所述第二底座上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设有供所述直推杆穿行的导向孔以及供送料管出口安装的下料通孔。
所述端子进料装置包括:
端子振动盘,其固定安装在所述机架上其设有水平设置的出料通道;
转送机构,其固定安装在所述机架上且位于所述端子振动盘与旋转工作台之间;
夹持定位机构,其固定安装在机架上与所述安装座对应;所述夹持定位机构固定住每一个安装座上的热缩管并供所述转送机构将端子插入热缩管中。
所述转送机构包括:
第三底座和第四底座,其分别固定安装在机架上;
第三夹持手,其横向可滑移的安装在所述第三底座上;
第四夹持手,其可旋转的安装在所述第四底座上;
所述第三夹持手的起点位置位于出料通道的末端上方,所述第四夹持手的起点位于所述第三夹持手终点的下方,所述第四夹持手转动180度后刚好位于所述安装座的正上方。
所述热风装置包括:
热风座,其固定安装在所述机架上;
热风管,其可升降的安装在所述热风座上且其朝向安装座;
防风罩,其位于所述安装座的后方。
所述冷却装置包括:
冷却座,其固定安装在所述机架上;
冷却风管,其安装在所述冷却座上且朝向所述安装座。
所述转动装置包括分别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的驱动元件、若干分带柱以及传动带;所述分带柱为两根且位于热风装置和冷却装置两侧,
所述驱动元件的输出端与分带柱的上端都设有传动轮,所述传动带连接所述的传动轮;
所述安装座包括:
模具套筒,其固定安装在所述旋转工作台上;
旋转模,其贯穿所述模具套筒且从其上下两端伸出;
从动轮,其固定安装在所述旋转模的下端且与传动轮保持同一水平面;
所述旋转模的上端供热缩管安装;所述驱动元件上的传动轮通过所述传动带带动从动轮转动进而带动旋转模发生旋转。
所述下料装置包括:
下料座,其固定安装在所述机架上;
下料机械手,其可升降的安装在所述下料座上;
下料通道,其安装在所述机架上且位于所述旋转工作台的一侧;
吹料管,其与所述下料机械手和下料通道保持同一直线。
所述热风装置与端子进料装置之间的位置设有检测装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方案通过全自动化的操作,热缩管从热缩管振动盘下料,直接落料到推料机构中,被推料机构中的第一夹持手夹持住往前运动,运动至直推杆的正下方,然后被下压进安装座中;端子从端子振动盘中下料,通过转送机构插入到热缩管的上端;接着经过对热缩管进行加热的热风装置以及进行冷却的冷却装置,最后被吹料管中的风吹进下料通道中,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工作效率高的优点;
另外,本技术方案中的转动装置能够带动每个安装座转动,在经过热风装置和冷却装置的各个热缩管都能被均匀加热和冷却,产品合格率大大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防水热缩管端头自动热缩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热缩管进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端子进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热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转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下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a处的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一种防水热缩管端头自动热缩机,其包括机架1和旋转工作台2,所述旋转工作台2周向依次围绕有热缩管进料装置3、端子进料装置4,热风装置5、冷却装置6以及下料装置7,所述旋转工作台2上设有若干周向分布且供热缩管和端子安置的安装座8,所述机架1上设有带动对应热风装置5的安装座8保持旋转的转动装置9;本技术方案通过全自动化的操作,热缩管从热缩管振动盘下料,直接落料到推料机构中,被推料机构中的第一夹持手夹持住往前运动,运动至直推杆的正下方,然后被下压进安装座中;端子从端子振动盘中下料,通过转送机构插入到热缩管的上端;接着经过对热缩管进行加热的热风装置以及进行冷却的冷却装置,最后被吹料管中的风吹进下料通道中,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工作效率高的优点;
另外,本技术方案中的转动装置能够带动每个安装座转动,在经过热风装置和冷却装置的各个热缩管都能被均匀加热和冷却,产品合格率大大提升。
所述热缩管进料装置3包括:
热缩管振动盘31,其固定安装在所述机架1上且其出口设有向下送料的送料管32;
推料机构33,其固定在所述机架1上且与所述送料管32的出口对应;
直推机构34,其固定安装在机架1上且对应安装座8的正上方;
所述热缩管进料装置3具有推料机构33夹持住从送料管32下落的热缩管并一起运动至安装座8正上方的第一动作,以及直推机构34向下运动将推料机构33中的热缩管推进安装座8中的第二动作,本实施例中的热缩管振动盘将热缩管振动下料进入送料管中,热缩管下落至推料机构中,被推料机构中的第一夹持手夹持住往前运动,运动至直推机构的正下方,然后被下压进安装座中。
所述推料机构33包括:
第一底座331,其固定安装在机架1上;
第一夹持手332,其水平滑移安装在所述第一底座331上;所述第一夹持手由相对设置且铰接安装的夹块组成,夹块合拢形成一个供热缩管放置的孔型槽;
第一驱动件333,其安装在第一底座331上且其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夹持手332的末端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采用气缸;
所述直推机构34包括:
第二底座341,其固定安装在机架1上;
第二驱动件342,其竖直朝下的安装在所述第二底座341上,且其输出端设有竖直连接的直推杆343,所述第二驱动件采用气缸;
所述第二底座341上设有安装板344,所述安装板344设有供所述直推杆343穿行的导向孔以及供送料管32出口安装的下料通孔345,所述第一底座上设有对应下料通孔的挡料块,可以接住下落的热缩管,保证能够被第一夹持手夹住,第一夹持手在气缸的推动下,移动至安装座的正上方,且位于直推杆的正下方,直推杆,热缩管以及安装座保持在同一竖直线上,然后气缸带动直推杆向下运动,将热缩管压进安装座中,最后直推杆和第一夹持手复位。
所述端子进料装置4包括:
端子振动盘41,其固定安装在所述机架1上其设有水平设置的出料通道411;
转送机构42,其固定安装在所述机架1上且位于所述端子振动盘41与旋转工作台2之间;
夹持定位机构43,其固定安装在机架1上与所述安装座8对应;所述夹持定位机构43固定住每一个安装座8上的热缩管并供所述转送机构42将端子插入热缩管中;本实施例中的夹持定位机构采用夹持气缸,在夹持气缸的输出端设有两根相对设置的夹杆,所述夹杆呈l型,用于避让转送机构,两根夹杆配合夹持住热缩管起到定位的作用。
所述转送机构42包括:
第三底座421和第四底座422,其分别固定安装在机架1上;
第三夹持手423,其横向可滑移的安装在所述第三底座421上,本实施例的第三夹持手采用夹持气缸,第三底座上设有滑移架和滑移轨道,所述第三夹持手固定安装在滑移架上,所述第三底座上设有推动滑移架滑移的推动气缸,所述第三夹持手采用夹持气缸;
第四夹持手424,其可旋转的安装在所述第四底座422上,所述第四夹持手也采用夹持气缸,第四底座上安装有横向安装的伺服电机,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供第四夹持手安装的安装板,电机通电,带动安装板和第四夹持手进行180度的转动;
所述第三夹持手423的起点位置位于出料通道411的末端上方,所述第四夹持手424的起点位于所述第三夹持手423终点的下方,所述第四夹持手424转动180度后刚好位于所述安装座8的正上方,第三夹持手从出料通道中夹住端子,进行水平的移动后运动至第四夹持手的正上方,刚好在第四夹持手的夹持范围内,第四夹持手夹住端子后,电机驱动翻转,第四夹持手将端子插入到安装座中的热缩管中。
所述热风装置5包括:
热风座51,其固定安装在所述机架1上;
热风管52,其可升降的安装在所述热风座51上且其朝向安装座8,所述热风管一直对着端子和热缩管连接的部位进行加热,在热风座上设有升降气缸,升降气缸的输出端与热风管连接,实现其上下位置的调整;
防风罩53,其位于所述安装座8的后方,所述防风罩能够防止热风对其它工序进行干扰。
所述冷却装置6包括:
冷却座61,其固定安装在所述机架1上;
冷却风管62,其安装在所述冷却座61上且朝向所述安装座8,所述冷却风管朝向已经加热完成的热缩管,使其快速冷却。
所述转动装置9包括分别安装在所述机架1上的驱动元件91、若干分带柱92以及传动带93;所述分带柱为两根且位于热风装置和冷却装置两侧,
所述驱动元件91的输出端与分带柱92的上端都设有传动轮94,所述传动带93连接所述的传动轮94,所述分带柱位于驱动元件的两侧,使传动带形成一个三角形的形状,而若干个安装座的底端就与位于两个分带柱之间的传动带进行配合;
所述安装座8包括:
模具套筒81,其固定安装在所述旋转工作台2上;
旋转模82,其贯穿所述模具套筒81且从其上下两端伸出;
从动轮83,其固定安装在所述旋转模82的下端且与传动轮94保持同一水平面,所述从动轮与传动带配合并被其带动转动,每个位于热风装置与冷却装置之间的安装座都会被传动带带动进行转动,使受热均匀;
所述旋转模82的上端供热缩管安装;所述驱动元件91上的传动轮94通过所述传动带93带动从动轮83转动进而带动旋转模82发生旋转。
所述下料装置7包括:
下料座71,其固定安装在所述机架1上;
下料机械手72,其可升降的安装在所述下料座71上,所述下料机械手采用夹持气缸,下料座上设有带动下料机械手上下运动的调节气缸;
下料通道73,其安装在所述机架1上且位于所述旋转工作台2的一侧;
吹料管74,其与所述下料机械手72和下料通道73保持同一直线。所述吹料管安装位置可以根据下料通道改变,只要保证吹料管的风能够将下料机械手上的热缩管端头吹进下料通道即可,所述吹料管和防风罩一起安装在
所述热风装置5与端子进料装置4之间的位置设有检测装置10,可以检测热缩管与端子是否安装合格。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各位技术人员须知:虽然本发明已按照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做了描述,但是本发明的发明思想并不仅限于此发明,任何运用本发明思想的改装,都将纳入本专利专利权保护范围内。
1.一种防水热缩管端头自动热缩机,其包括机架(1)和旋转工作台(2),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工作台(2)周向依次围绕有热缩管进料装置(3)、端子进料装置(4),热风装置(5)、冷却装置(6)以及下料装置(7),所述旋转工作台(2)上设有若干周向分布且供热缩管和端子安置的安装座(8),所述机架(1)上设有带动对应热风装置(5)的安装座(8)保持旋转的转动装置(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热缩管端头自动热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缩管进料装置(3)包括:
热缩管振动盘(31),其固定安装在所述机架(1)上且其出口设有向下送料的送料管(32);
推料机构(33),其固定在所述机架(1)上且与所述送料管(32)的出口对应;
直推机构(34),其固定安装在机架(1)上且对应安装座(8)的正上方;
所述热缩管进料装置(3)具有推料机构(33)夹持住从送料管(32)下落的热缩管并一起运动至安装座(8)正上方的第一动作,以及直推机构(34)向下运动将推料机构(33)中的热缩管推进安装座(8)中的第二动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水热缩管端头自动热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料机构(33)包括:
第一底座(331),其固定安装在机架(1)上;
第一夹持手(332),其水平滑移安装在所述第一底座(331)上;
第一驱动件(333),其安装在第一底座(331)上且其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夹持手(332)的末端连接;
所述直推机构(34)包括:
第二底座(341),其固定安装在机架(1)上;
第二驱动件(342),其竖直朝下的安装在所述第二底座(341)上,且其输出端设有竖直连接的直推杆(343);
所述第二底座(341)上设有安装板(344),所述安装板(344)设有供所述直推杆(343)穿行的导向孔以及供送料管(32)出口安装的下料通孔(34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热缩管端头自动热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进料装置(4)包括:
端子振动盘(41),其固定安装在所述机架(1)上其设有水平设置的出料通道(411);
转送机构(42),其固定安装在所述机架(1)上且位于所述端子振动盘(41)与旋转工作台(2)之间;
夹持定位机构(43),其固定安装在机架(1)上与所述安装座(8)对应;所述夹持定位机构(43)固定住每一个安装座(8)上的热缩管并供所述转送机构(42)将端子插入热缩管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水热缩管端头自动热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送机构(42)包括:
第三底座(421)和第四底座(422),其分别固定安装在机架(1)上;
第三夹持手(423),其横向可滑移的安装在所述第三底座(421)上;
第四夹持手(424),其可旋转的安装在所述第四底座(422)上;
所述第三夹持手(423)的起点位置位于出料通道(411)的末端上方,所述第四夹持手(424)的起点位于所述第三夹持手(423)终点的下方,所述第四夹持手(424)转动180度后刚好位于所述安装座(8)的正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热缩管端头自动热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装置(5)包括:
热风座(51),其固定安装在所述机架(1)上;
热风管(52),其可升降的安装在所述热风座(51)上且其朝向安装座(8);
防风罩(53),其位于所述安装座(8)的后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热缩管端头自动热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6)包括:
冷却座(61),其固定安装在所述机架(1)上;
冷却风管(62),其安装在所述冷却座(61)上且朝向所述安装座(8)。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热缩管端头自动热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装置(9)包括分别安装在所述机架(1)上的驱动元件(91)、若干分带柱(92)以及传动带(93);所述分带柱为两根且位于热风装置和冷却装置两侧,所述驱动元件(91)的输出端与分带柱(92)的上端都设有传动轮(94),所述传动带(93)连接所述的传动轮(94);
所述安装座(8)包括:
模具套筒(81),其固定安装在所述旋转工作台(2)上;
旋转模(82),其贯穿所述模具套筒(81)且从其上下两端伸出;
从动轮(83),其固定安装在所述旋转模(82)的下端且与传动轮(94)保持同一水平面;
所述旋转模(82)的上端供热缩管安装;所述驱动元件(91)上的传动轮(94)通过所述传动带(93)带动从动轮(83)转动进而带动旋转模(82)发生旋转。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热缩管端头自动热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装置(7)包括:
下料座(71),其固定安装在所述机架(1)上;
下料机械手(72),其可升降的安装在所述下料座(71)上;
下料通道(73),其安装在所述机架(1)上且位于所述旋转工作台(2)的一侧;
吹料管(74),其与所述下料机械手(72)和下料通道(73)保持同一直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热缩管端头自动热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装置(5)与端子进料装置(4)之间的位置设有检测装置(10)。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