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一种土工材料的热复合生产线,尤其涉及一种无挂针布膜分离土工材料热复合生产线。
背景技术:
在诸多工程修建过程中,如水利、堤坝、渠道、排水管线、垃圾填埋场等需做底部防水防渗处理,现有技术中主要采用在底部铺设土工材料进行防水防渗。现有的土工材料主要由土工布和土工膜层叠贴合构成,土工膜由高密度聚乙烯制成,这种土工材料,其外表层较为光滑,防水、防渗效果好。
土工材料的生产方式主要是淋膜和热复合两种方式,其中热复合的生产方式主要有六道工序,分别为放料、塑化、冷压定型、展布扩幅、分切留边和成卷。由于膜、布的收缩比不同,在塑化过程加热后,冷压定型时,膜上很容易褶皱,这是因为膜、布受热后再进行冷压收缩速度出现差异,在复合前膜、布已经有初步的贴合,膜依托布同步移动,当布和膜的收缩不一致就开始挤压复合,膜上就容易受压褶皱,使得产品质量不易控制,均匀度差,直接影响到防水、防渗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只对膜加热,极大降低在膜布复合时膜上褶皱发生的无挂针布膜分离土工材料热复合生产线。
本申请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无挂针布膜分离土工材料热复合生产线包括放卷装置、复合装置、收集装置,以及加热装置和输送装置,所述复合装置装设在机架前端,所述放卷装置装设在机架后端,在机架中部内设置有输送装置,输送装置上方设置有加热装置;
其中,放卷装置包括第一放卷辊、第二放卷辊,包套在第一放卷辊上的膜通过输送装置引至复合装置;包套在第二放卷辊上的布通过若干辅助辊引至复合装置;
其中,输送装置包括主动辊和从动辊,在主动辊和从动辊间包套有帘网,主动辊带动帘网转动;
其中,复合装置包括上复合辊、中复合辊、下复合辊,三者间留有挤压缝隙;
其中,收集装置包括收集辊,由复合装置复合后的土工材料引至收集辊处成卷收集。
主动辊和从动辊前后水平布设,在主动辊和从动辊间设置有膜架,所述膜架包括固定于机架内的膜架梁,在膜架梁上间隔设置有若干支架,在支架上端装设有支撑件。
所述输送装置包括若干前后布设的输送单元,每一个输送单元包括主动辊和从动辊,两者前后水平布设,在主动辊和从动辊间设置有膜架,所述膜架包括固定于机架内的膜架梁,在膜架梁上间隔设置有若干支架,在支架上端装设有支撑件,帘网包套在主动辊和从动辊及膜架外。在每一个输送单元上方设置有独立的加热装置。
若干支架上端高度是按由中间向两侧逐渐降低的方式设置。
在帘网的外侧边处连接有帘边,帘边与所述的支撑件滑动接触。
在复合装置后侧设置有复合过渡辊,由输送装置处引出的膜经复合过渡辊进入复合装置。
所述复合装置的上复合辊位于中复合辊的斜上方,下复合辊位于中复合辊的正下方;上复合辊和中复合辊的轴心连线与水平面夹角a不小于30°。
在第一放卷辊和输送装置之间设置有第一过渡辊和张紧辊组,张紧辊组包括上下排列的两张紧辊。通过第一过渡辊和张紧辊组将膜引至输送装置的帘网上。
辅助辊包括由后向前布设的第二过渡辊、第三过渡辊、第一张紧辊、第四过渡辊,第二张紧辊,各辅助辊均位于输送装置的下方或斜下方,通过辅助辊将布引至复合过渡辊处与膜一同引至复合装置内。
由于实行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在膜、布放卷过程中就将膜、布分离,改变了现有技术中膜依托布输送的方式;在复合前,通过输送帘承托膜,并对膜进行加热,输送帘则将热量阻挡,布基本不会受热,从而保证了在复合时布的不变形,膜在挤压复合时不会因布的影响而褶皱。本申请有效了解决了热复合生产土工材料时膜褶皱的问题,并可根据需要随时调节膜的厚度,使得产品质量可控,均匀度好。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附图和实施例给出:
图1是本申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输送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多段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1、收集辊,2、上复合辊,3、中复合辊,4、复合过渡辊,5、加热装置,6、输送装置,6-1、帘边,6-2、帘网,6-3、从动辊,6-4、支架,6-5、膜架梁,6-6、主动辊,6-7、支撑件,7、第一过渡辊,8、张紧辊组,9、第一放卷辊,10、第二放卷辊,11、第二过渡辊,12、第三过渡辊,13、第一张紧辊,14、第四过渡辊,15、第二张紧辊,16、下复合辊,17、过渡辊组。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所示,无挂针布膜分离土工材料热复合生产线包括放卷装置、复合装置、收集装置,以及加热装置5和输送装置6,所述复合装置装设在机架前端,所述放卷装置装设在机架后端,在机架中部内设置有输送装置6,输送装置6上方设置有加热装置5;
其中,放卷装置包括第一放卷辊9、第二放卷辊10,包套在第一放卷辊9上的膜通过输送装置6引至复合装置;包套在第二放卷辊10上的布通过若干辅助辊引至复合装置;
其中,输送装置6包括主动辊6-6和从动辊6-3,在主动辊6-6和从动辊6-3间包套有帘网6-2,主动辊6-6带动帘网6-2转动;
其中,复合装置包括上复合辊2、中复合辊3、下复合辊4,三者间留有挤压缝隙;
其中,收集装置包括收集辊1,由复合装置复合后的土工材料引至收集辊1处成卷收集。
如图2、3所示,主动辊6-6和从动辊6-3前后水平布设,在主动辊6-6和从动辊6-3间设置有膜架,所述膜架包括固定于机架内的膜架梁6-5,在膜架梁6-5上间隔设置有若干支架6-4,在支架6-4上端装设有支撑件6-7;所述支撑件为平板,或弧形弯板,或定滑轮,用以支撑帘网6-2。主动辊6-6由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驱动装置为电动机。
进一步的,所述膜架梁6-5顺机架的前后方向布设,且至少布设两道左右排列的膜架梁6-5。左右布设的膜架梁6-5间距不小于主动辊6-6或从动辊6-3的长度。
进一步的,若干支架6-4上端高度是按由中间向两侧逐渐降低的方式设置,最外侧支架6-4上端高度不低于主动辊6-6或从动辊6-3上端高度。此种方式,使得上侧帘网6-2在中部向上突出,有利于与膜接触,拉动膜移动。
进一步的,在帘网6-2的外侧边处连接有帘边6-1,帘边6-1与所述的支撑件6-7滑动接触。所述帘网6-2为金属网,在其表面涂抹有耐高温涂层,该涂层采用聚四氟乙烯,俗称铁氟龙,其具有耐高温,极低粘性的特征。
当膜进入输送装置6时,受热后与帘网6-2间有一定的粘黏,也即膜会受到帘网6-2的作用力,但该作用力还不足以使得膜与帘网粘合,从而就可以通过控制主动辊6-6的转速而控制膜进入复合装置时的厚度。
如图1所示,在复合装置后侧设置有复合过渡辊4,由输送装置6处引出的膜经复合过渡辊4进入复合装置。
所述复合装置的上复合辊2位于中复合辊3的斜上方,下复合辊4位于中复合辊3的正下方;上复合辊2和中复合辊3的轴心连线与水平面夹角a不小于30°,优选45°;通过上复合辊2与中复合辊3的斜向布设,使得膜、布在进入挤压缝隙前就经过中复合辊3的上侧1/4圆周面的拉紧,增长了膜、布的贴合受力距离,相比上下排布以点挤压的方式,膜、布贴合更加牢固,且使得膜的厚度更加均匀;下复合辊4与中复合辊3再次对膜、布进行挤压,进一步加强膜、布的复合强度。
上复合辊2、中复合辊3、下复合辊4的辊轴上均设置有从动齿轮,三个从动齿轮啮合联动,其中一从动齿轮与第二驱动装置的驱动齿轮啮合联动,所述驱动装置为电动机。
在第一放卷辊9和输送装置6之间设置有第一过渡辊7和张紧辊组8,张紧辊组8包括上下排列的两张紧辊。通过第一过渡辊7和张紧辊组8将膜引至输送装置6的帘网6-2上。
辅助辊包括由后向前布设的第二过渡辊11、第三过渡辊12、第一张紧辊13、第四过渡辊14,第二张紧辊15,各辅助辊均位于输送装置6的下方或斜下方,通过辅助辊将布引至复合过渡辊4处与膜一同引至复合装置内。
在收集辊1、第一放卷辊9、第二放卷辊10侧均设置有独立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为电动机,用以分别驱动收集辊1、第一放卷辊9、第二放卷辊10。通过调节第一放卷辊9、主动辊6-6、复合装置的转速即可控制膜的厚度,例如:当第一放卷辊9、复合装置的转速恒定时,降低主动辊6-6的转速,使其转速略低于复合装置的转速,膜受到的拉力变大,膜变薄;提高主动辊6-6的转速,使其转速略高于复合装置的转速,膜受到的拉力变小,膜变厚。当然也可以保持输送装置6的转速不变,调节复合装置的转速,同样能达到控制膜厚度的效果。具体的转速与膜厚度之间的关系非本申请要讨论的发明点,故转速与膜厚度之间的关系本申请不再列出。
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吊装在机架内的加热架,在加热架内固定有若干电加热管。每一个电加热管均电路连接有温控器,温控器与电源电路相连,电加热管可单独控制加热温度,可对膜进行分段的不同温度加热。所述电加热管和温控器为已有技术,在此不做详细描述。
本申请在生产时,通过输送装置6将膜引至复合装置处,同时通过辅助辊将布引至复合装置处,膜在输送装置6处加热,在复合装置处进行挤压复合,最终通过收集辊1收集成卷,完成热复合材料的制作。
实施例2:如图4所示,所述输送装置6包括若干前后布设的输送单元,每一个输送单元包括主动辊6-6和从动辊6-3,两者前后水平布设,在主动辊6-6和从动辊6-3间设置有膜架,所述膜架包括固定于机架内的膜架梁6-5,在膜架梁6-5上间隔设置有若干支架6-4,在支架6-4上端装设有支撑件6-7;所述支撑件为平板,或弧形弯板,或定滑轮,用以支撑帘网6-2。每个主动辊6-6由独立的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驱动装置为电动机。帘网6-2包套在主动辊6-6和从动辊6-3及膜架外。
在每一个输送单元上方设置有独立的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吊装在机架内的加热架,在加热架内固定有若干电加热管。参考实施例1中电加热管的控温方式,每一个加热装置可单独控制加热温度,可对膜进行分段的不同温度加热。该种结构和加热方式更加利用于精细化控制膜的厚度,参考实施例1中膜厚度控制方式,通过控制输送单元的转速即可调节位于输送单元间的膜厚度。
其余均同实施例1。
上述说明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申请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凡是属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列。
1.一种无挂针布膜分离土工材料热复合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放卷装置、复合装置、收集装置,以及加热装置和输送装置,所述复合装置装设在机架前端,所述放卷装置装设在机架后端,在机架中部内设置有输送装置,输送装置上方设置有加热装置;
其中,放卷装置包括第一放卷辊、第二放卷辊,包套在第一放卷辊上的膜通过输送装置引至复合装置;包套在第二放卷辊上的布通过若干辅助辊引至复合装置;
其中,输送装置包括主动辊和从动辊,在主动辊和从动辊间包套有帘网,主动辊带动帘网转动;
其中,复合装置包括上复合辊、中复合辊、下复合辊,三者间留有挤压缝隙;
其中,收集装置包括收集辊,由复合装置复合后的土工材料引至收集辊处成卷收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挂针布膜分离土工材料热复合生产线,其特征在于:主动辊和从动辊前后水平布设,在主动辊和从动辊间设置有膜架,所述膜架包括固定于机架内的膜架梁,在膜架梁上间隔设置有若干支架,在支架上端装设有支撑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挂针布膜分离土工材料热复合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包括若干前后布设的输送单元,每一个输送单元包括主动辊和从动辊,两者前后水平布设,在主动辊和从动辊间设置有膜架,所述膜架包括固定于机架内的膜架梁,在膜架梁上间隔设置有若干支架,在支架上端装设有支撑件,帘网包套在主动辊和从动辊及膜架外。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无挂针布膜分离土工材料热复合生产线,其特征在于:若干支架上端高度是按由中间向两侧逐渐降低的方式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挂针布膜分离土工材料热复合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在帘网的外侧边处连接有帘边,帘边与所述的支撑件滑动接触。
6.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5所述的无挂针布膜分离土工材料热复合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在复合装置后侧设置有复合过渡辊,由输送装置处引出的膜经复合过渡辊进入复合装置。
7.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5所述的无挂针布膜分离土工材料热复合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装置的上复合辊位于中复合辊的斜上方,下复合辊位于中复合辊的正下方;上复合辊和中复合辊的轴心连线与水平面夹角a不小于30°。
8.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5所述的无挂针布膜分离土工材料热复合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放卷辊和输送装置之间设置有第一过渡辊和张紧辊组,张紧辊组包括上下排列的两张紧辊;通过第一过渡辊和张紧辊组将膜引至输送装置的帘网上。
9.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5所述的无挂针布膜分离土工材料热复合生产线,其特征在于:辅助辊包括由后向前布设的第二过渡辊、第三过渡辊、第一张紧辊、第四过渡辊,第二张紧辊,各辅助辊均位于输送装置的下方或斜下方,通过辅助辊将布引至复合过渡辊处与膜一同引至复合装置内。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挂针布膜分离土工材料热复合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在每一个输送单元上方设置有独立的加热装置。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