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卫生防护以及无纺布
技术领域:
,特别是涉及一种复合型无纺布材料。
背景技术:
:螨是一种体形柔软、微小的节肢动物,多数螨自由生活,捕食其他螨类、螨虫卵以及腐烂有机物,少数螨寄生在植物或动物体内外。但经过专业检测,发现螨虫常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环境中,不仅在人脸、头皮的皮脂腺内和毛囊中出现,还在人们的贴身衣物、毛巾、被褥以及空气中的角落、地板和沙发上可以找到螨虫的生活痕迹。并且在外界环境中,非螨虫携带者与螨虫携带者在皮肤相互接触或者与携带螨虫的物品接触时,也极易使人感染螨虫。而螨虫一旦成功入侵人体,它由生到死的整个生活进程都在人体进行,这将对人体的皮肤组织造成刺激、导致皮肤损害,使皮肤出现红斑、丘疹、脓包、反复性痤疮甚至过敏性鼻炎等炎症,极大地危害了人们的健康,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而现有的除螨技术多是采用洗面奶和洗衣液类的清洁制品或电动除螨仪,其作用效果较短,且不能有效制止螨虫二次传播,甚至螨虫会变本加厉地侵害人们身体。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主要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抗菌除螨的复合型无纺布材料,致力于日常生活环境中的除螨研究,将螨虫对人体的伤害降到最低。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型无纺布材料,该无纺布包括抗菌除螨层和吸潮速干层,其中抗菌除螨层包括如下以份数计的原料:竹纤维20-40份、棉麻纤维15-25份、果酸2-4份、壳聚糖5-10份、聚乙二醇10-30份;吸潮速干层包括如下以份数计的原料:硅酸铝纤维10-35份、棉麻纤维10-25份、乙酸3-8份、碳酸钠4-6份、聚乙二醇10-30份、壳聚糖2-5份。优选地,所述的壳聚糖的粘度为0.7-1pa·s。进一步的,所述的竹纤维的制备方法如下:将嫩竹切成小段,放入搅碎机中破碎,过滤掉竹渣,提取汁液,反复多次后,将收集到的嫩竹提取液命名为p1;将壳聚糖分散在果酸溶液中,经超声、搅拌至混合均匀,将其混合液命名为p2;然后将p2缓慢地加入到p1中,进行加热回流,提取出纤维素纤维,然后进行纺丝。优选地,所述的加热回流为在110-150℃范围内,加热3-12h。进一步的,所述的硅酸铝纤维的制备方法如下:将石脂放入搅碎机中破碎,再经球磨机进行粉碎,然后将获得的石脂粉分散在乙酸溶液中,经超声、搅拌至混合均匀;然后加入碳酸钠溶液,使石脂中溶出的铁盐和钙盐析出,再进行过滤,去除铁盐和钙盐的沉淀;然后将收集的混合液进行纺丝。基于上述方案的改进,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复合型无纺布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1)抗菌除螨层的制备:将壳聚糖和聚乙二醇混合均匀,然后将其分散在果酸溶液中,超声震荡10min,即得到一种均一的抗菌混合液;然后将棉麻纤维与抗菌处理后的竹纤维浸入到上述的抗菌混合液中,边加热边搅拌,待加热结束后,对其进行干燥,然后通过铺网机将混合的竹纤维和棉麻纤维铺成平网,用高压水枪喷射进行水刺技术,再经脱水将水刺纤维网干燥成型。(2)吸潮速干层的制备:将壳聚糖和聚乙二醇混合均匀,超声震荡10min,然后将硅酸铝纤维和棉麻纤维浸入到上述混合液中,搅拌均匀,对其进行干燥,再通过铺网机将硅酸铝纤维和棉麻纤维铺成平网,用高压水枪喷射进行水刺技术,再经脱水将水刺纤维网干燥成型。(3)复合型无纺布材料的制备:将抗菌除螨层与吸潮速干层缝制在一起,即得到一种复合型无纺布的制备。优选地,步骤(1)所述的加热条件为在40-80℃区间内,加热1-6h。优选地,步骤(1)和步骤(2)所述的水刺技术为在60-50bar水压下喷射,采用7-12只水刺头数加固水刺工艺。进一步的,该复合型无纺布可应用于床单、被罩、枕套、沙发套和冰箱套类的家居用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制备的一种复合型无纺布材料由抗菌除螨层和吸潮防水层组成,该复合型无纺布不含粘合剂以及其它杂质,具有抗菌除螨、吸湿、柔软、对环境无污染、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等特点。(2)本发明制备的一种复合型无纺布材料的吸潮防水层是由硅酸铝纤维和棉麻纤维组成的,其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吸水性。该层无纺布利用了“吸湿、速干”的概念,将湿气或水分经硅酸铝纤维吸收、扩散再迅速传输至棉麻纤维层表面发散,从而达到导湿快干的目的,进一步防止细菌滋生。(3)本发明制备的一种复合型无纺布材料的抗菌除螨层是以嫩竹为原料,结合壳聚糖与果酸,而制备出的一种改性竹纤维,其各组分具有强效杀菌作用,达到抗菌除螨的效果。(4)本发明选用聚乙二醇作为制备复合型无纺布材料的溶剂,是由于其具有优良的润滑性、保湿性、分散性、粘接性,这使棉麻纤维与改性竹纤维或硅酸铝纤维充分结合在一起,在两者间形成了一个良好的黏合界面,从而有效提高了两者的黏结强度以及拉伸性能。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
发明内容、特征及其优点,通过以下实施例以及对比例来进一步阐述。实施例1一种复合型无纺布材料,其中棉麻纤维占比33.3%、竹纤维占比38.1%、化学纤维占比28.6%,其具体制备步骤如下:(1)抗菌除螨层的制备:将10份壳聚糖和30份聚乙二醇混合均匀,然后将其分散在4份果酸溶液中,超声震荡10min,即得到一种均一的抗菌混合液;然后将20份棉麻纤维与抗菌处理后的40份竹纤维浸入到上述的抗菌混合液中,于60℃加热2h,并不停的搅拌,待加热结束后,进行干燥,然后通过铺网机将混合的竹纤维和棉麻纤维铺成平网,采用8只水刺头数加固水刺工艺,在50bar高压水枪进行喷射,最后经脱水将水刺纤维网干燥成型。(2)吸潮速干层的制备:将5份壳聚糖和20份聚乙二醇混合均匀,超声震荡10min,然后将30份硅酸铝纤维和15份棉麻纤维浸入到上述混合液中,搅拌均匀,对其进行干燥,再通过铺网机将硅酸铝纤维和棉麻纤维铺成平网,采用8只水刺头数加固水刺工艺,在50bar高压水枪进行喷射,最后经脱水将水刺纤维网干燥成型。(3)复合型无纺布材料的制备:将抗菌除螨层与吸潮速干层缝制在一起,即得到一种复合型无纺布的制备。实施例2一种复合型无纺布材料,其中棉麻纤维占比41.1%、竹纤维占比35.3%、化学纤维占比23.5%,其具体制备步骤如下:(1)抗菌除螨层的制备:将8份壳聚糖和30份聚乙二醇混合均匀,然后将其分散在3份果酸溶液中,超声震荡10min,即得到一种均一的抗菌混合液;然后将20份棉麻纤维与抗菌处理后的30份竹纤维浸入到上述的抗菌混合液中,于60℃加热2h,并不停的搅拌,待加热结束后,进行干燥,然后通过铺网机将混合的竹纤维和棉麻纤维铺成平网,采用8只水刺头数加固水刺工艺,在50bar高压水枪进行喷射,最后经脱水将水刺纤维网干燥成型。(2)吸潮速干层的制备:将5份壳聚糖和30份聚乙二醇混合均匀,超声震荡10min,然后将20份硅酸铝纤维和15份棉麻纤维浸入到上述混合液中,搅拌均匀,对其进行干燥,再通过铺网机将硅酸铝纤维和棉麻纤维铺成平网,采用8只水刺头数加固水刺工艺,在50bar高压水枪进行喷射,最后经脱水将水刺纤维网干燥成型。(3)复合型无纺布材料的制备:将抗菌除螨层与吸潮速干层缝制在一起,即得到一种复合型无纺布的制备。实施例3一种复合型无纺布材料,其中棉麻纤维占比53.9%、竹纤维占比30.8%、化学纤维占比15.4%,其具体制备步骤如下:(1)抗菌除螨层的制备:将5份壳聚糖和20份聚乙二醇混合均匀,然后将其分散在3份果酸溶液中,超声震荡10min,即得到一种均一的抗菌混合液;然后将20份棉麻纤维与抗菌处理后的20份竹纤维浸入到上述的抗菌混合液中,于60℃加热2h,并不停的搅拌,待加热结束后,进行干燥,然后通过铺网机将混合的竹纤维和棉麻纤维铺成平网,采用8只水刺头数加固水刺工艺,在50bar高压水枪进行喷射,最后经脱水将水刺纤维网干燥成型。(2)吸潮速干层的制备:将5份壳聚糖和20份聚乙二醇混合均匀,超声震荡10min,然后将10份硅酸铝纤维和15份棉麻纤维浸入到上述混合液中,搅拌均匀,对其进行干燥,再通过铺网机将硅酸铝纤维和棉麻纤维铺成平网,采用8只水刺头数加固水刺工艺,在50bar高压水枪进行喷射,最后经脱水将水刺纤维网干燥成型。(3)复合型无纺布材料的制备:将抗菌除螨层与吸潮速干层缝制在一起,即得到一种复合型无纺布的制备。对比例1本发明对比例1所制备的无纺布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没有添加抗菌除螨层,其中棉麻纤维占比33.3%、化学纤维占比66.7%。对比例2本发明对比例2所制备的无纺布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没有添加吸潮速干层,其中棉麻纤维占比33.3%、竹纤维占比66.7%。对比例3本发明对比例3所制备的无纺布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没有添加聚乙二醇,其中棉麻纤维占比33.3%、竹纤维占比38.1%、化学纤维占比28.6%。参照gb/t24218纺织品、非纺织布试验方法对本发明实施例1-3所制备的一种复合型无纺布材料和对比例1-3所制备的无纺布进行物理性质技术参数的检测,其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表1:实施例1-3和对比例1-3所制备的无纺布的物理技术参数由表1数据可以观察到,相较对比例1-3,本发明实施例1-3所制备的一种复合型无纺布材料具有良好的抗拉伸能力、吸水性以及透气性;并且还发现与实施例1组成类似的对比例3所制备的一种复合型无纺布材料具有较差的物理性质参数,这是因为其未添加聚乙二醇,致使复合纤维粘合效果差,从而导致该复合型无纺布机械强度低。抗菌除螨实验:参照gb/t20944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进行抗菌检测,本实验的试验菌株选自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球菌、绿脓杆菌,其菌株测试环境为25cm2复合型无纺布/1ml菌株,作用时间为5min;并同步进行除螨测试,测试环境为25cm2复合型无纺布/25只螨虫,并在无纺布上方扣上一个玻璃器皿,防止螨虫逃跑,以便用放大镜观察螨虫存活状态,以终不活动为灭活认定,除螨率=试验螨虫数-存活尘螨数/试验螨虫数*100%。其作用效果具体如表2所示。表2:实施例1-3和对比例1所制备的无纺布的抗菌除螨率项目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球菌绿脓杆菌螨虫实施例199%99%99%99%92%实施例298%99%99%98%84%实施例398%99%97%98%72%对比例159%61%50%60%12%由表2数据可以观察到,相较对比例1所制备的未加入抗菌除螨层的无纺布,本发明实施例1-3所制备的一种复合型无纺布材料具有广谱抗菌效果,能有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球菌、绿脓杆菌等多种细菌的生长,而对比例1具有微弱的抗菌除螨效果,这是由于吸潮速干层中含有少量壳聚糖,其可以破坏酶蛋白结构,导致细菌失活、螨虫死亡。本发明所列举的各种原料,以及本发明各原料的上下区间取值,以及工艺参数(如温度、时间等)的上下区间取值都能实现本发明,在此不一一列举实施例。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动,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改进和变动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技术特征:1.一种复合型无纺布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纺布材料包括抗菌除螨层和吸潮速干层,其中抗菌除螨层包括如下以份数计的原料:竹纤维20-40份、棉麻纤维15-25份、果酸2-4份、壳聚糖5-10份、聚乙二醇10-30份;吸潮速干层包括如下以份数计的原料:硅酸铝纤维10-35份、棉麻纤维10-25份、乙酸3-8份、碳酸钠4-6份、聚乙二醇10-30份、壳聚糖2-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无纺布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聚糖的粘度为0.7-1pa·s。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无纺布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竹纤维的制备方法如下:将嫩竹切成小段,放入搅碎机中破碎,过滤掉竹渣,提取汁液,反复多次后,将收集到的嫩竹提取液命名为p1;将壳聚糖分散在果酸溶液中,经超声、搅拌至混合均匀,将其混合液命名为p2;然后将p2缓慢地加入到p1中,进行加热回流,提取出纤维素纤维,然后进行纺丝。
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复合型无纺布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回流为在110-150℃范围内,加热3-12h。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无纺布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硅酸铝纤维的制备方法如下:将石脂放入搅碎机中破碎,再经球磨机进行粉碎,然后将获得的石脂粉分散在乙酸溶液中,经超声、搅拌至混合均匀;然后加入碳酸钠溶液,使石脂中溶出的铁盐和钙盐析出,再进行过滤,去除铁盐和钙盐的沉淀;然后将收集的混合液进行纺丝。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无纺布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种复合型无纺布材料的制备方法如下:
(1)抗菌除螨层的制备:将壳聚糖和聚乙二醇混合均匀,然后将其分散在果酸溶液中,超声震荡10min,即得到一种均一的抗菌混合液;然后将棉麻纤维与抗菌处理后的竹纤维浸入到上述的抗菌混合液中,边加热边搅拌,待加热结束后,对其进行干燥,然后通过铺网机将混合的竹纤维和棉麻纤维铺成平网,用高压水枪喷射进行水刺技术,再经脱水将水刺纤维网干燥成型。
(2)吸潮速干层的制备:将壳聚糖和聚乙二醇混合均匀,超声震荡10min,然后将硅酸铝纤维和棉麻纤维浸入到上述混合液中,搅拌均匀,对其进行干燥,再通过铺网机将硅酸铝纤维和棉麻纤维铺成平网,用高压水枪喷射进行水刺技术,再经脱水将水刺纤维网干燥成型。
(3)复合型无纺布的制备:将抗菌除螨层与吸潮速干层缝制在一起,即得到一种复合型无纺布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复合型无纺布材料,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加热条件为在40-80℃区间内,加热1-6h。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复合型无纺布材料,其特征在于,步骤(1)和步骤(2)所述的水刺技术为在60-50bar水压下喷射,采用7-12只水刺头数加固水刺工艺。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复合型无纺布材料,其特征在于,该复合型无纺布可应用于床单、被罩、枕套、沙发套和冰箱套类的家居用品。
技术总结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型无纺布材料,该复合型无纺布材料包括抗菌除螨层和吸潮速干层,其中抗菌除螨层包括竹纤维、棉麻纤维份、果酸、壳聚糖和聚乙二醇等原料;吸潮速干层具体包括硅酸铝纤维、棉麻纤维和聚乙二醇等原料。该复合型无纺布材料具有优异的抗菌除螨与吸潮速干能力。
技术研发人员:戴天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靖舒新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26
技术公布日:202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