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卡车可升降车桥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7-07  88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卡车可升降车桥结构。



    背景技术:

    新能源一般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加以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地热能、波浪能、洋流能和潮汐能。新能源车辆具有绿色环保的优点,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因此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新能源卡车经常在较为恶劣的路面上行驶,当卡车经过坑洼隆起的路面时,由于轮胎的附着力忽大忽小,因此会严重影响卡车行驶的平稳性,目前采用的车桥结构也仅能利用增加质量的方式提升卡车整体的稳定性,制约了卡车的速度、载重以及能耗等,仍无法满足卡车在行驶路面情况较为恶劣的情况下的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有助于提高卡车行驶的平顺稳定性的新能源卡车可升降车桥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能源卡车可升降车桥结构,包括车底板、可调节连接臂、平衡板、车桥桥杆和阻尼缓冲组件;

    所述车底板的底部设有第一轴承座,所述第一轴承座水平安装有第一转轴,所述可调节连接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转轴固定连接;

    所述平衡板的顶部设有第二轴承座,所述第二轴承座水平安装有第二转轴,所述可调节连接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转轴固定连接;

    所述平衡板的底部设有固定座,所述车桥桥杆与所述固定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和车桥桥杆相互平行;

    所述阻尼缓冲组件包括第一压缩筒、第一活塞杆、第二压缩筒、连接座、第二活塞杆和第三压缩筒,所述第一压缩筒和第二压缩筒沿所述可调节连接臂的母线依次固定在所述可调节连接臂上,所述可调节连接臂的母线垂直于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一活塞杆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一压缩筒内,所述第一活塞杆的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二压缩筒内,所述连接座与所述第一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活塞杆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座铰接,所述第二活塞杆的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三压缩筒内,所述第三压缩筒与所述车底板铰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卡车可升降车桥结构,包括车底板、可调节连接臂、平衡板、车桥桥杆和阻尼缓冲组件,安装时,在车底板的第一轴承座上转动安装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固定安装有可调节连接臂,可调节连接臂再与平衡板的第二轴承座的第二转轴固定连接,平衡板的固定座用以安装车桥桥杆,阻尼缓冲组件的第一压缩筒和第二压缩筒均设置在可调节连接臂上,连接座通过第一活塞杆分别连接第一压缩筒和第二压缩筒,从而实现连接座在轴向上的阻尼缓冲功能,连接座通过第二活塞杆连接第三压缩筒,且第三压缩筒与车底板铰接,当可调节连接臂和第三压缩筒摆动时,即可产生第三压缩筒轴向上的阻尼缓冲力。本发明提供的新能源卡车可升降车桥结构,可以保证卡车在较为恶劣的路面上行驶时的平稳性,利用两个方向上的阻尼缓冲力降低由于轮胎的附着力忽大忽小变化对车桥稳定性的影响,相较于传统的增加车桥重量的方式,既能保证车桥结构的稳定性,又不会对卡车的速度、载重以及能耗等产生影响,特别满足卡车在行驶路面情况较为恶劣的情况下的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新能源卡车可升降车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新能源卡车可升降车桥结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新能源卡车可升降车桥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车底板;11、第一轴承座;12、第一转轴;

    2、可调节连接臂;

    3、平衡板;31、第二轴承座;32、第二转轴;33、固定座;

    4、车桥桥杆;

    5、阻尼缓冲组件;51、第一压缩筒;511、第一腔室;512、第二腔室;52、第一活塞杆;521、第一连接杆;522、第一浮动活塞;5221、第一减震介质通道;5222、第二减震介质通道;53、第二压缩筒;531、第三腔室;532、第四腔室;54、连接座;55、第二活塞杆;551、第二连接杆;552、第二浮动活塞;56、第三压缩筒;561、第五腔室;562、第六腔室;

    6、车轮毂。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请参照图1至图3,一种新能源卡车可升降车桥结构,包括车底板、可调节连接臂、平衡板、车桥桥杆和阻尼缓冲组件;

    所述车底板的底部设有第一轴承座,所述第一轴承座水平安装有第一转轴,所述可调节连接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转轴固定连接;

    所述平衡板的顶部设有第二轴承座,所述第二轴承座水平安装有第二转轴,所述可调节连接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转轴固定连接;

    所述平衡板的底部设有固定座,所述车桥桥杆与所述固定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和车桥桥杆相互平行;

    所述阻尼缓冲组件包括第一压缩筒、第一活塞杆、第二压缩筒、连接座、第二活塞杆和第三压缩筒,所述第一压缩筒和第二压缩筒沿所述可调节连接臂的母线依次固定在所述可调节连接臂上,所述可调节连接臂的母线垂直于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一活塞杆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一压缩筒内,所述第一活塞杆的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二压缩筒内,所述连接座与所述第一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活塞杆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座铰接,所述第二活塞杆的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三压缩筒内,所述第三压缩筒与所述车底板铰接。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卡车可升降车桥结构,包括车底板、可调节连接臂、平衡板、车桥桥杆和阻尼缓冲组件,安装时,在车底板的第一轴承座上转动安装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固定安装有可调节连接臂,可调节连接臂再与平衡板的第二轴承座的第二转轴固定连接,平衡板的固定座用以安装车桥桥杆,阻尼缓冲组件的第一压缩筒和第二压缩筒均设置在可调节连接臂上,连接座通过第一活塞杆分别连接第一压缩筒和第二压缩筒,从而实现连接座在轴向上的阻尼缓冲功能,连接座通过第二活塞杆连接第三压缩筒,且第三压缩筒与车底板铰接,当可调节连接臂和第三压缩筒摆动时,即可产生第三压缩筒轴向上的阻尼缓冲力。本发明提供的新能源卡车可升降车桥结构,可以保证卡车在较为恶劣的路面上行驶时的平稳性,利用两个方向上的阻尼缓冲力降低由于轮胎的附着力忽大忽小变化对车桥稳定性的影响,相较于传统的增加车桥重量的方式,既能保证车桥结构的稳定性,又不会对卡车的速度、载重以及能耗等产生影响,特别满足卡车在行驶路面情况较为恶劣的情况下的使用要求。

    进一步的,所述可调节连接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转轴固定键联接,所述可调节连接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转轴键联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采用键联接以保证可调节连接臂与两根转轴的牢固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新能源卡车可升降车桥结构还包括车轮毂,所述车轮毂与所述车桥桥杆转动连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车轮毂与车桥桥杆同轴转动连接,保证传动平顺稳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压缩筒、第二压缩筒和第三压缩筒内均填充减震介质。

    由上述描述可知,减震介质的形态可以为气态或液态,比如氮气、减震油液,根据车桥质量及卡车的规格、工作环境可以自主调节减震介质的压力。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压缩筒、第二压缩筒和第三压缩筒上均设有装配孔,所述第一活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压缩筒的装配孔密封配合,所述第一活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压缩筒的装配孔密封配合,所述第二活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压缩筒的装配孔密封配合。

    由上述描述可知,装配孔的内壁可设置多级密封圈,利用多级密封圈与活塞杆过盈配合以满足密封要求。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活塞杆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一浮动活塞,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一压缩筒的内腔,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通过一个所述第一浮动活塞与所述第一压缩筒的内壁过盈配合,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二压缩筒的内腔,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通过另一个所述第一浮动活塞与所述第二压缩筒的内壁过盈配合。

    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一连接杆通过第一浮动活塞将压缩筒的内腔分隔,利用压缩筒内的减震介质实现阻尼减震。

    进一步的,一个所述第一浮动活塞将所述第一压缩筒的内腔分隔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一个所述第一浮动活塞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第一减震介质通道,另一个所述第一浮动活塞将所述第二压缩筒的内腔分隔成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另一个所述第一浮动活塞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的第二减震介质通道。

    由上述描述可知,减震介质通道用以供减震介质通过。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腔室设置在第二腔室远离第一连杆的一侧,所述第三腔室设置在第四腔室远离第一连杆的一侧,第一腔室和第三腔室内均设有弹性件,弹性件可采用弹簧,目的是提供一个预压力,并且当连接杆运动时利用弹簧受压/拉时产生的阻尼力对连接杆进行支撑缓冲,从而达到减震抑震的目的。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活塞杆包括第二连接杆和第二浮动活塞,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座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三压缩筒的内腔,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浮动活塞与所述第三压缩筒的内壁过盈配合。

    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二连接杆通过第二浮动活塞将压缩筒的内腔分隔,利用压缩筒内的减震介质实现阻尼减震。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浮动活塞将所述第三压缩筒的内腔分隔成第五腔室和第六腔室。

    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五腔室和第六腔室中均填充有减震介质,第五腔室设置在第六腔室远离第二连接杆的一侧。

    进一步的,两组所述阻尼缓冲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可调节连接臂的两个摆动方向上。

    由上述描述可知,两组阻尼缓冲组件位于可调节连接臂的两个摆动方向上,从两侧进行阻尼缓冲。

    请参照图1至图3,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为:一种新能源卡车可升降车桥结构,包括车底板1、可调节连接臂2、平衡板3、车桥桥杆4和阻尼缓冲组件5;

    所述车底板1的底部设有第一轴承座11,所述第一轴承座11水平安装有第一转轴12,所述可调节连接臂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转轴12焊接固定;

    所述平衡板3的顶部设有第二轴承座31,所述第二轴承座31水平安装有第二转轴32,所述可调节连接臂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转轴32焊接固定;

    所述平衡板3的底部设有固定座33,所述车桥桥杆4与所述固定座33通过连接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12、第二转轴32和车桥桥杆4相互平行;

    所述阻尼缓冲组件5包括第一压缩筒51、第一活塞杆52、第二压缩筒53、连接座54、第二活塞杆55和第三压缩筒56,第一压缩筒51、第二压缩筒53和第三压缩筒56均为圆柱状,所述第一压缩筒51和第二压缩筒53沿所述可调节连接臂2的母线依次固定在所述可调节连接臂2上,所述可调节连接臂2的母线垂直于所述第一转轴12,所述第一活塞杆52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一压缩筒51内,所述第一活塞杆52的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二压缩筒53内,所述连接座54与所述第一活塞杆5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活塞杆55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座54铰接,所述第二活塞杆55的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三压缩筒56内,所述第三压缩筒56与所述车底板1铰接。

    所述可调节连接臂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转轴12固定键联接,所述可调节连接臂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转轴32键联接。所述新能源卡车可升降车桥结构还包括车轮毂6,所述车轮毂6与所述车桥桥杆4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压缩筒51、第二压缩筒53和第三压缩筒56内均填充减震介质。所述第一压缩筒51、第二压缩筒53和第三压缩筒56上均设有装配孔,所述第一活塞杆5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压缩筒51的装配孔密封配合,所述第一活塞杆5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压缩筒53的装配孔密封配合,所述第二活塞杆55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压缩筒56的装配孔密封配合。所述第一活塞杆52包括第一连接杆521和第一浮动活塞522,所述第一连接杆521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一压缩筒51的内腔,所述第一连接杆521的一端通过一个所述第一浮动活塞522与所述第一压缩筒51的内壁过盈配合,所述第一连接杆521的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二压缩筒53的内腔,所述第一连接杆521的另一端通过另一个所述第一浮动活塞522与所述第二压缩筒53的内壁过盈配合。一个所述第一浮动活塞522将所述第一压缩筒51的内腔分隔成第一腔室511和第二腔室512,一个所述第一浮动活塞522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腔室511和第二腔室512的第一减震介质通道5221,另一个所述第一浮动活塞522将所述第二压缩筒53的内腔分隔成第三腔室531和第四腔室532,另一个所述第一浮动活塞522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三腔室531和第四腔室532的第二减震介质通道5222。所述第一减震介质通道5221和第二减震介质通道5222的截面形状为圆形。两个以上所述第一减震介质通道5221和两个以上所述第二减震介质通道5222均在圆周方向上均布。所述第二活塞杆55包括第二连接杆551和第二浮动活塞552,所述第二连接杆551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座54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杆551的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三压缩筒56的内腔,所述第二连接杆551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浮动活塞552与所述第三压缩筒56的内壁过盈配合。所述第二浮动活塞552将所述第三压缩筒56的内腔分隔成第五腔室561和第六腔室562。两组所述阻尼缓冲组件5分别设置在所述可调节连接臂2的两个摆动方向上。所述第一浮动活塞522和第二浮动活塞552的形状均为圆柱形。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新能源卡车可升降车桥结构,包括车底板、可调节连接臂、平衡板、车桥桥杆和阻尼缓冲组件,安装时,在车底板的第一轴承座上转动安装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固定安装有可调节连接臂,可调节连接臂再与平衡板的第二轴承座的第二转轴固定连接,平衡板的固定座用以安装车桥桥杆,阻尼缓冲组件的第一压缩筒和第二压缩筒均设置在可调节连接臂上,连接座通过第一活塞杆分别连接第一压缩筒和第二压缩筒,从而实现连接座在轴向上的阻尼缓冲功能,连接座通过第二活塞杆连接第三压缩筒,且第三压缩筒与车底板铰接,当可调节连接臂和第三压缩筒摆动时,即可产生第三压缩筒轴向上的阻尼缓冲力。本发明提供的新能源卡车可升降车桥结构,可以保证卡车在较为恶劣的路面上行驶时的平稳性,利用两个方向上的阻尼缓冲力降低由于轮胎的附着力忽大忽小变化对车桥稳定性的影响,相较于传统的增加车桥重量的方式,既能保证车桥结构的稳定性,又不会对卡车的速度、载重以及能耗等产生影响,特别满足卡车在行驶路面情况较为恶劣的情况下的使用要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新能源卡车可升降车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底板、可调节连接臂、平衡板、车桥桥杆和阻尼缓冲组件;

    所述车底板的底部设有第一轴承座,所述第一轴承座水平安装有第一转轴,所述可调节连接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转轴固定连接;

    所述平衡板的顶部设有第二轴承座,所述第二轴承座水平安装有第二转轴,所述可调节连接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转轴固定连接;

    所述平衡板的底部设有固定座,所述车桥桥杆与所述固定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和车桥桥杆相互平行;

    所述阻尼缓冲组件包括第一压缩筒、第一活塞杆、第二压缩筒、连接座、第二活塞杆和第三压缩筒,所述第一压缩筒和第二压缩筒沿所述可调节连接臂的母线依次固定在所述可调节连接臂上,所述可调节连接臂的母线垂直于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一活塞杆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一压缩筒内,所述第一活塞杆的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二压缩筒内,所述连接座与所述第一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活塞杆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座铰接,所述第二活塞杆的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三压缩筒内,所述第三压缩筒与所述车底板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卡车可升降车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节连接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转轴固定键联接,所述可调节连接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转轴键联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卡车可升降车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新能源卡车可升降车桥结构还包括车轮毂,所述车轮毂与所述车桥桥杆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卡车可升降车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缩筒、第二压缩筒和第三压缩筒内均填充减震介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卡车可升降车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缩筒、第二压缩筒和第三压缩筒上均设有装配孔,所述第一活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压缩筒的装配孔密封配合,所述第一活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压缩筒的装配孔密封配合,所述第二活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压缩筒的装配孔密封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卡车可升降车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塞杆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一浮动活塞,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一压缩筒的内腔,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通过一个所述第一浮动活塞与所述第一压缩筒的内壁过盈配合,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二压缩筒的内腔,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通过另一个所述第一浮动活塞与所述第二压缩筒的内壁过盈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能源卡车可升降车桥结构,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第一浮动活塞将所述第一压缩筒的内腔分隔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一个所述第一浮动活塞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第一减震介质通道,另一个所述第一浮动活塞将所述第二压缩筒的内腔分隔成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另一个所述第一浮动活塞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的第二减震介质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卡车可升降车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活塞杆包括第二连接杆和第二浮动活塞,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座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三压缩筒的内腔,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浮动活塞与所述第三压缩筒的内壁过盈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能源卡车可升降车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浮动活塞将所述第三压缩筒的内腔分隔成第五腔室和第六腔室。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卡车可升降车桥结构,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阻尼缓冲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可调节连接臂的两个摆动方向上。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卡车可升降车桥结构,包括车底板、可调节连接臂、平衡板、车桥桥杆和阻尼缓冲组件;所述阻尼缓冲组件包括第一压缩筒、第一活塞杆、第二压缩筒、连接座、第二活塞杆和第三压缩筒。本发明提供的新能源卡车可升降车桥结构,可以保证卡车在较为恶劣的路面上行驶时的平稳性,利用两个方向上的阻尼缓冲力降低由于轮胎的附着力忽大忽小变化对车桥稳定性的影响,相较于传统的增加车桥重量的方式,既能保证车桥结构的稳定性,又不会对卡车的速度、载重以及能耗等产生影响,特别满足卡车在行驶路面情况较为恶劣的情况下的使用要求。

    技术研发人员:罗南昌;周荣斌;朱伟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中维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08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407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