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换电站的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电动汽车在全球范围内销量持续增长,由于动力电池续航能力及充电时长的限制,在世界各地,电动汽车充换电站纷纷涌现,换电模式采用直接更换电动汽车的电池包,以达到为其补充电能的目的,这种方式可实现电能的迅速补给,同时便于电池的维护和延长电池的寿命。由此,换电站应运而生。
由于换电站不仅可以对电动汽车整车充电,还可以对车上电量不足的电池进行更换,因此,换电站站内的设备较为复杂。为了保证充换电过程的顺利进行,需要掌握换电站内各设备的实时工作状态,以及站内的环境情况,还需要对站内的异常进行及时处理,因此需要对换电站内的充换电设备、监测设备、调节设备等进行有效布局,同时需要建立各设备之间良好的通信连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换电站通信系统,以保证充换电过程的安全、顺利、有效的进行。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换电站通信系统,包括:工控机、电源系统、换电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充电系统、温度调节系统、散热系统、站内环境检测系统,其中,所述工控机通过rs232数据线与所述电源系统进行通信连接;所述工控机通过局域网交换机分别与所述换电系统、所述视频监控系统、所述充电系统进行通信连接;所述工控机通过i/o口转接板分别与所述温度调节系统、所述散热系统和所述站内环境检测系统进行通信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电站通信系统,能够保证工控机与各系统之间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使得工控机既能掌握电源系统、充换电系统的实时工作状态和换电站当前环境,又能及时向充换电系统、散热系统、温度调节系统及时发送调控指令,保证了充换电过程的安全、顺利、有效的进行。
另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电站通信系统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电源系统包括:不间断电源,所述不间断电源通过rs232数据线与所述工控机进行通信连接,以将所述不间断电源的状态信息上报至所述工控机,使所述工控机对所述不间断电源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控;储能变流器,所述储能变流器通过rs232数据线与所述工控机进行通信连接,以将所述储能变流器的状态信息上报至所述工控机,使所述工控机对所述储能变流器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控;交流电能表,所述交流电能表通过rs232数据线与所述工控机进行通信连接,以将所述交流电能表检测的电参数上报至所述工控机,使所述工控机对所述换电站的功耗进行评估。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充电系统包括多个主控板、与所述多个主控板一一对应的多个充电机和多个电池包,各主控板的一端均通过所述局域网交换机与所述工控机进行通信连接,各主控板的另一端均通过can总线与对应的充电机和电池包进行通信连接;其中,各主控板用于向所述工控机上报对应的充电机和电池包的状态信息,以及将所述工控机发送的充电开始/停止命令转发至对应的充电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视频监控系统包括视频服务器、出入口控制单元、车辆识别终端、信息显示器、道闸、硬盘录像机和视频摄像头,所述视频服务器的一端通过所述局域网交换机与所述工控机进行通信连接,所述视频服务器的另一端通过局域网分别与所述出入口控制单元的一端、所述硬盘录像机的一端进行通信连接,所述出入口控制单元的另一端通过局域网分别与所述车辆识别终端、所述信息显示器和所述道闸进行通信连接,所述硬盘录像机的另一端通过局域网与所述视频摄像头进行通信连接;其中,所述工控机具体用于与所述视频服务器进行数据交互,以通过所述视频服务器对车辆信息识别、道闸控制和录像监控进行集中管理。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换电系统包括换电控制柜、换电小车、垛机和与所述多个电池包一一对应的多个电池包到位检测器,所述换电控制柜的一端通过所述局域网交换机与所述工控机进行通信连接,所述换电控制柜的另一端通过局域网分别与所述换电小车和所述垛机进行通信连接,所述多个电池包到位检测器与所述换电控制柜电连接;其中,所述工控机具体用于与所述换电控制柜进行数据交互,以通过所述换电控制柜完成车辆电池包的拆卸、安装工作和仓储电池包的拿取、存放工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散热系统包括第一散热风扇、第二散热风扇、第三散热风扇和第四散热风扇,所述第一散热风扇和所述第二散热风扇均为对外散热风扇,并分别位于第一风道的两侧,所述第三散热风扇和所述第四散热风扇均为对内散热风扇,并分别位于第二风道的两侧,所述第一散热风扇、所述第二散热风扇、所述第三散热风扇和所述第四散热风扇均通过所述i/o口转接板与所述工控机进行通信连接;其中,所述工控机还用于分别对所述第一散热风扇、所述第二散热风扇、所述第三散热风扇和所述第四散热风扇进行启停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温度调节系统包括多台工业空调,各工业空调均通过所述i/o口转接板与所述工控机进行通信连接;其中,所述工控机具体用于对各工业空调进行启停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站内环境检测系统包括:第一车辆到位传感器和第二车辆到位传感器,所述第一车辆到位传感器设置在换电平台中车辆左前轮定位点下方,用于检测车辆的左前轮是否停靠到位,所述第二车辆到位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换电平台中车辆右后轮定位点下方,用于检测车辆的右后轮是否停靠到位,所述第一车辆到位传感器和所述第二车辆到位传感器均通过所述i/o口转接板与所述工控机进行通信连接;第一火灾信号检测器和第二火灾信号检测器,所述第一火灾信号检测器设置在电池仓中,用于检测所述电池仓是否发生火灾,所述第二火灾信号检测器设置在配电仓中,用于检测所述配电仓是否发生火灾,所述第一火灾信号检测器和所述第二火灾信号检测器均通过所述i/o口转接板与所述工控机进行通信连接;第一水浸传感器和第二水浸传感器,所述第一水浸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水浸传感器分别设置在换电小车的两轨道槽内,用于检测所述轨道槽的积水是否达到预设高度,所述第一水浸传感器和所述第二通过所述i/o口转接板与所述工控机进行通信连接;门磁传感器,所述门磁传感器设置在电池仓门内侧,用于检测电池仓门是否被打开,所述门磁传感器通过所述i/o口转接板与所述工控机进行通信连接;其中,所述工控机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车辆到位传感器、所述第二车辆到位传感器、所述第一火灾信号检测器、所述第二火灾信号检测器、所述水浸传感器和所述门磁传感器的检测数据,进行站内运行联动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换电站的通信系统,还包括:pc机,所述pc机通过所述局域网交换机与所述工控机进行通信连接,以对换电站内监控录像信息进行读取。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换电站的通信系统,还包括:结算系统,所述结算系统通过所述局域网交换机与所述工控机进行通信连接;其中,所述工控机还用于在车辆换电完成后,通过所述结算系统对所述车辆的换电费用进行结算。
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换电站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换电站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换电站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换电站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5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换电站通信系统的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电站通信系统。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换电站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换电站通信系统包括:工控机10、电源系统20、充电系统30、视频监控系统40、换电系统50、散热系统60、温度调节系统70、站内环境检测系统80。
其中,参见图1,工控机10通过rs232数据线与电源系统20进行通信连接;工控机10通过局域网交换机1分别与换电系统30、视频监控系统40、充电系统50进行通信连接;工控机10通过i/o口转接板2分别与散热系统60、温度调节系统70和站内环境检测系统80进行通信连接。
可选地,参见图1,局域网交换机1可与以太网进行通信,采用wlan(wirelesslocalareanetworks,无线局域网)通信模式,可保证数据传输的快速性、稳定性。
具体地,工控机10可通过rs232数据线与电源系统20进行数据通信,以对电源系统20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测;工控机10可通过局域网交换机1分别与换电系统30、视频监控系统40、充电系统50进行数据交换,以在视频监控系统50监控到有车辆需要换电池,控制换电系统30工作,以对车辆进行换电处理,以及在有电池包需要充电时,对充电系统50进行控制,以给需要充电的电池包进行充电;工控机10可通过i/o口转接板2分别向散热系统60、温度调节系统70发送启停控制信号,以调节电池仓内的温度。工控机10还可通过i/o口转接板2接收站内环境检测系统80检测得到的环境数据,以便工作人员及时了解换电站当前的环境状态。
该换电站通信系统,能够保证工控机与各系统之间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使得工控机既能掌握电源系统、充换电系统的实时工作状态和换电站当前环境,又能及时向充换电系统、散热系统、温度调节系统及时发送调控指令,保证了充换电过程的安全、顺利、有效的进行。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电源系统20包括:不间断电源21、储能变流器22和交流电能表23。
其中,不间断电源21通过rs232数据线与工控机10进行通信连接,以将不间断电源21的状态信息上报至工控机10,使工控机10对不间断电源21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控;储能变流器22通过rs232数据线与工控机10进行通信连接,以将储能变流器22的状态信息上报至工控机10,使工控机10对储能变流器22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控;交流电能表23通过rs232数据线与工控机10进行通信连接,以将交流电能表23检测的电参数上报至工控机10,使工控机10对换电站的功耗进行评估。
可选地,电参数包括实时电压、实时电流、实时单电压、实时单相电流、电源频率以及累计电能、累计单相电能等数据。
参见图2,充电系统30包括多个主控板31、与多个主控板31一一对应的多个充电机32和多个电池包33,各主控板31的一端均通过局域网交换机1与工控机10进行通信连接,各主控板31的另一端均通过can总线与对应的充电机32和电池包33进行通信连接。
可选地,主控板31、充电机32和电池包33的个数均可以是20。
在该实施例中,各主控板31用于向工控机10上报对应的充电机32和电池包33的状态信息,以及将工控机10发送的充电开始/停止命令转发至对应的充电机10。由此,可准确实现对电池包的充电控制。
参见图2,视频监控系统40包括视频服务器41、出入口控制单元42、车辆识别终端43、信息显示器44、道闸45、硬盘录像机46和视频摄像头47,视频服务器41的一端通过局域网交换机1与工控机10进行通信连接,视频服务器1的另一端通过局域网分别与出入口控制单元42的一端、硬盘录像机46的一端进行通信连接,出入口控制单元42的另一端通过局域网分别与车辆识别终端43、信息显示器44和道闸45进行通信连接,硬盘录像机46的另一端通过局域网与视频摄像头47进行通信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工控机10具体用于与视频服务器41进行数据交互,以通过视频服务器41对车辆信息识别、道闸控制和录像监控进行集中管理。
具体地,视频服务器41可通过局域网交换机1将车辆识别终端43识别到的车辆信息发送至工控机10,以及可将车辆信息发送至信息显示器44显示;同时可接收工控机10发出的抬杆放行命令,以控制道闸45放行车辆。视频服务器41还可通过局域网交换机1将硬盘录像机46录制的视频数据发送至工控机10。
参见图2,换电系统50包括换电控制柜51、换电小车52、垛机53和多个电池包到位检测器54,换电控制柜51的一端通过局域网交换机1与工控机10进行通信连接,换电控制柜51的另一端通过局域网分别与换电小车52和垛机53进行通信连接,多个电池包到位检测器54与换电控制柜51电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工控机10具体用于与换电控制柜51进行数据交互,以通过换电控制柜51完成车辆电池包的拆卸、安装工作和仓储电池包的拿取、存放工作。
具体地,换电控制柜51通过局域网交换机1接收工控机10下发的指定电池包拆卸、指定电池包拿取、电池包指定位置的安装等指令,并将该指令下发至换电小车52和垛机53,以控制换电小车52和垛机53完成车辆电池包的拆卸、安装,仓储电池包的拿取、存放等工作;同时将操作过程中的过程量上传至工控机10。换电控制柜51还可进行错误自检,并在检测到故障时,将告警信息上传至工控机10。
参见图2,散热系统60包括第一散热风扇61、第二散热风扇62、第三散热风扇63和第四散热风扇64,第一散热风扇61和第二散热风扇62均为对外散热风扇,并分别位于第一风道的两侧,第三散热风扇63和第四散热风扇64均为对内散热风扇,并分别位于第二风道的两侧,第一散热风扇61、第二散热风扇62、第三散热风扇63和第四散热风扇64均通过i/o口转接板2与工控机10进行通信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工控机10还用于分别对第一散热风扇61、第二散热风扇62、第三散热风扇63和第四散热风扇64进行启停控制。
具体地,风扇启动信号由工控机10通过i/o口转接板2下发给风扇电源继电器,由工控机10总控散热风扇启停。当电池仓内温度过热,高于工作温度时,工控机10可控制第一散热风扇61和/或第二散热风扇62启动,以将充电机32排出的热量排放到外界环境中;当仓内温度过低,低于工作温度时,工控机10可控制第三散热风扇63和/或第三散热风扇63启动,以将充电机32排出的热量排放到电池仓中。
参见图2,温度调节系统70包括多台工业空调71,各工业空调71均通过i/o口转接板2与工控机10进行通信连接。
可选地,工业空调71的台数可以为3台。
在该实施例中,工控机10具体用于对各工业空调71进行启停控制。
具体地,当工业空调71正常工作需要紧急停止时,工控机10通过i/o口转接板2将关闭指令发送至工业空调71,以将工业空调71强制关闭;关闭需求解除时,工控机10通过i/o口转接板2将启动指令发送至工业空调71,以将工业空调71开启。
参见图2,站内环境检测系统80包括:第一车辆到位传感器81、第二车辆到位传感器82、第一火灾信号检测器83、第二火灾信号检测器84、第一水浸传感器85、第二水浸传感器86和门磁传感器87。
具体地,参见图2,第一车辆到位传感器81设置在换电平台中车辆左前轮定位点下方,用于检测车辆的左前轮是否停靠到位,第二车辆到位传感器82设置在换电平台中车辆右后轮定位点下方,用于检测车辆的右后轮是否停靠到位,第一车辆到位传感器81和第二车辆到位传感器82均通过i/o口转接板2与工控机10进行通信连接,当然,第一车辆到位传感器81也可设置在换电平台中车辆右前轮定位点下方,第二车辆到位传感器82也可设置在换电平台中车辆左后轮定位点下方;第一火灾信号检测器83设置在电池仓中,用于检测电池仓是否发生火灾,第二火灾信号检测器84设置在配电仓中,用于检测配电仓是否发生火灾,第一火灾信号检测器83和第二火灾信号检测器84均通过i/o口转接板2与工控机10进行通信连接;第一水浸传感器85和第二水浸传感器86分别设置在换电小车的两轨道槽内,用于检测轨道槽的积水是否达到预设高度,第一水浸传感器85和第二水浸传感器86通过i/o口转接板2与工控机10进行通信连接;门磁传感器87设置在电池仓门内侧,用于检测电池仓门是否被打开,门磁传感器87通过i/o口转接板2与工控机10进行通信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工控机10具体用于根据第一车辆到位传感器81、第二车辆到位传感器82、第一火灾信号检测器83、第二火灾信号检测器84、第一水浸传感器85、第二水浸传感器86和门磁传感器87的检测数据,进行站内运行联动控制。
具体地,第一车辆到位传感器81和第二车辆到位传感器82可为接近传感器,当车辆有效停稳在换电平台时,机械联动装置向下位移,同时接近传感器检测到位移信号,高低电位发生变化,工控机10读取到到位确认信号后,执行换电动作。
火灾信号分为电池仓火灾信号与配电仓火灾信号,分别通过第一火灾信号检测器83、第二火灾信号检测器84检测,当工控机10接收到火灾信号后,上报总台与值班人员,以便及时进行灭火措施,电池仓内可配置有灭火罐(如七氟丙烷灭火罐),当检测到火灾时,在上报火灾信号的同时,可触发七氟丙烷喷射,用于紧急灭火。
当换电站内rgv槽内积水达到指定高度时,相应的水浸传感器电位变化,将水浸信号上报与工控机10,由工控机10向值班人员报警,采取紧急排水措施。
门磁传感器87安装于电池仓门内侧,当电池仓门被打开后,门磁电位发生变化,将门开信号上报与工控机10,并提醒值班人员,用于防盗控制。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换电站的通信系统还包括:pc机90,pc机90通过局域网交换机1与工控机10进行通信连接,以对换电站内监控录像信息(如上述硬盘录像机46录制的视频数据)进行读取,由此,可方便工作人员及时了解换电站的情况,便于转内管理。
可选地,如图4所示,换电站的通信系统还可以包括:结算系统100,结算系统100通过局域网交换机1与工控机10进行通信连接.
在该示例中,工控机10还用于在车辆换电完成后,通过结算系统100对车辆的换电费用进行结算。
下面结合图5描述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换电站的通信系统的工作流程:
如图5所示,车辆驶入换点区后,可通过视频监控系统40对车辆信息(如车牌号、车型等)进行识别;当车辆驶入换电仓时,可通过第一车辆到位传感器81和第二车辆到位传感器82检测车辆是否到位。如果车辆成功到位,则工控机10可控制换电系统50工作,包括启动rgv(railguidedvehicle,有轨制导车辆,即换电小车52)和垛机53,其中,rgv拆取车辆的待换电池包,垛机53取备换电池包。rgv将拆取的待换电池包放置在中转机构上,垛机53将备换电池包也放置在中转机构上,然后rgv取备换电池包,并将其安装在车辆上,垛机53取待换电池包并存放至电池仓,由此,换电完成。
进一步地,在换电完成后,工控机10可通过结算系统100对当前次的换电进行金额结算,结算完成后,车辆驶离。另外,待换电池包存放在电池仓中后,工控机10可控制充电系统30对该电池包进行充电,即通过对应的主控板31控制相应的充电机32对该电池包进行充电;当然,当电池仓中存在电量低于一定值或者未满电的电池包时,工控机10也可控制充电系统30对该电池包进行充电。由此,该换电站的通信系统,能够保证充换电过程的安全、顺利、有效的进行。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例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1.一种换电站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工控机、电源系统、换电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充电系统、温度调节系统、散热系统、站内环境检测系统,其中,
所述工控机通过rs232数据线与所述电源系统进行通信连接;
所述工控机通过局域网交换机分别与所述换电系统、所述视频监控系统、所述充电系统进行通信连接;
所述工控机通过i/o口转接板分别与所述温度调节系统、所述散热系统和所述站内环境检测系统进行通信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电站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系统包括:
不间断电源,所述不间断电源通过rs232数据线与所述工控机进行通信连接,以将所述不间断电源的状态信息上报至所述工控机,使所述工控机对所述不间断电源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控;
储能变流器,所述储能变流器通过rs232数据线与所述工控机进行通信连接,以将所述储能变流器的状态信息上报至所述工控机,使所述工控机对所述储能变流器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控;
交流电能表,所述交流电能表通过rs232数据线与所述工控机进行通信连接,以将所述交流电能表检测的电参数上报至所述工控机,使所述工控机对所述换电站的功耗进行评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电站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系统包括多个主控板、与所述多个主控板一一对应的多个充电机和多个电池包,各主控板的一端均通过所述局域网交换机与所述工控机进行通信连接,各主控板的另一端均通过can总线与对应的充电机和电池包进行通信连接;
其中,各主控板用于向所述工控机上报对应的充电机和电池包的状态信息,以及将所述工控机发送的充电开始/停止命令转发至对应的充电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电站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视频监控系统包括视频服务器、出入口控制单元、车辆识别终端、信息显示器、道闸、硬盘录像机和视频摄像头,所述视频服务器的一端通过所述局域网交换机与所述工控机进行通信连接,所述视频服务器的另一端通过局域网分别与所述出入口控制单元的一端、所述硬盘录像机的一端进行通信连接,所述出入口控制单元的另一端通过局域网分别与所述车辆识别终端、所述信息显示器和所述道闸进行通信连接,所述硬盘录像机的另一端通过局域网与所述视频摄像头进行通信连接;
其中,所述工控机具体用于与所述视频服务器进行数据交互,以通过所述视频服务器对车辆信息识别、道闸控制和录像监控进行集中管理。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电站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电系统包括换电控制柜、换电小车、垛机和与所述多个电池包一一对应的多个电池包到位检测器,所述换电控制柜的一端通过所述局域网交换机与所述工控机进行通信连接,所述换电控制柜的另一端通过局域网分别与所述换电小车和所述垛机进行通信连接,所述多个电池包到位检测器与所述换电控制柜电连接;
其中,所述工控机具体用于与所述换电控制柜进行数据交互,以通过所述换电控制柜完成车辆电池包的拆卸、安装工作和仓储电池包的拿取、存放工作。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电站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系统包括第一散热风扇、第二散热风扇、第三散热风扇和第四散热风扇,所述第一散热风扇和所述第二散热风扇均为对外散热风扇,并分别位于第一风道的两侧,所述第三散热风扇和所述第四散热风扇均为对内散热风扇,并分别位于第二风道的两侧,所述第一散热风扇、所述第二散热风扇、所述第三散热风扇和所述第四散热风扇均通过所述i/o口转接板与所述工控机进行通信连接;
其中,所述工控机还用于分别对所述第一散热风扇、所述第二散热风扇、所述第三散热风扇和所述第四散热风扇进行启停控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电站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调节系统包括多台工业空调,各工业空调均通过所述i/o口转接板与所述工控机进行通信连接;
其中,所述工控机具体用于对各工业空调进行启停控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电站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站内环境检测系统包括:
第一车辆到位传感器和第二车辆到位传感器,所述第一车辆到位传感器设置在换电平台中车辆左前轮定位点下方,用于检测车辆的左前轮是否停靠到位,所述第二车辆到位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换电平台中车辆右后轮定位点下方,用于检测车辆的右后轮是否停靠到位,所述第一车辆到位传感器和所述第二车辆到位传感器均通过所述i/o口转接板与所述工控机进行通信连接;
第一火灾信号检测器和第二火灾信号检测器,所述第一火灾信号检测器设置在电池仓中,用于检测所述电池仓是否发生火灾,所述第二火灾信号检测器设置在配电仓中,用于检测所述配电仓是否发生火灾,所述第一火灾信号检测器和所述第二火灾信号检测器均通过所述i/o口转接板与所述工控机进行通信连接;
第一水浸传感器和第二水浸传感器,所述第一水浸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水浸传感器分别设置在换电小车的两轨道槽内,用于检测所述轨道槽的积水是否达到预设高度,所述第一水浸传感器和所述第二通过所述i/o口转接板与所述工控机进行通信连接;
门磁传感器,所述门磁传感器设置在电池仓门内侧,用于检测电池仓门是否被打开,所述门磁传感器通过所述i/o口转接板与所述工控机进行通信连接;
其中,所述工控机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车辆到位传感器、所述第二车辆到位传感器、所述第一火灾信号检测器、所述第二火灾信号检测器、所述水浸传感器和所述门磁传感器的检测数据,进行站内运行联动控制。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电站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pc机,所述pc机通过所述局域网交换机与所述工控机进行通信连接,以对换电站内监控录像信息进行读取。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电站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结算系统,所述结算系统通过所述局域网交换机与所述工控机进行通信连接;
其中,所述工控机还用于在车辆换电完成后,通过所述结算系统对所述车辆的换电费用进行结算。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