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接触轨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轨道交通用导电接触轨。
背景技术:
接触轨是将电能传输到地铁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电力牵引车辆上的装置,接触轨系统主要由钢铝复合轨、膨胀接头、端部弯头等相关部件及绝缘支撑装置组成,为电力机车组提供电能。电力的输送是通过电客车集电靴与复合轨的接触来实现的。现有的轨接触轨底部设置有矩形开口槽,相邻的接触轨之间通过开口槽与连接块的配合,以连接为一体,然而矩形开口槽在与连接块配合时,相邻接触轨之间易发生振动,从而导致接触轨寿命变短,且接触轨在使用螺栓进行固定限位时,长时间的情况下,容易导致螺栓生锈,在需要对其进行拆卸检修时,操作起来较为麻烦。
因此,研发一种轨道交通用导电接触轨用于解决上述至少一种技术问题成为一种必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轨道交通用导电接触轨,便于将接触轨进行限位对接以及提高其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轨道交通用导电接触轨,包括:
底座、第一接触轨、第二接触轨、定位机构、锁紧机构和润滑机构,所述底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接触轨,且底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接触轨;
定位机构,包括滑动板、定位块、滑动槽和定位槽;
其中,所述滑动板安装在第一接触轨的一侧,所述定位块安装在滑动板的一侧,所述滑动槽安装在第二接触轨的内部,所述定位槽安装在滑动槽的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板与第一接触轨的一侧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定位块与滑动板的一侧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槽与第二接触轨的内壁两侧之间分别为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槽与滑动槽的内部之间为嵌合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板与滑动槽之间为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接触轨通过滑动板与滑动槽之间构成滑动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块与定位槽的内部之间为卡合连接,所述滑动板通过定位块与定位槽之间构成卡合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锁紧机构安装在第二接触轨的表面两侧,所述锁紧机构包括通孔、手拧螺栓、垫片与螺母。
进一步的,所述通孔与第二接触轨的两侧之间通过开槽一体化构成连接,所述手拧螺栓与通孔的内部之间为螺纹连接,所述垫片与手拧螺栓的表现之间为螺纹连接,所述螺母与手拧螺栓的表面之间为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手拧螺栓通过垫片与螺母之间构成可拆卸结构,所述通孔关于第二接触轨的中轴线呈对称,所述手拧螺栓与滑动板的内部之间为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垫片与第二接触轨的一侧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螺母与垫片的一侧之间为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润滑机构的内部包括有多个注油孔,所述注油孔与第二接触轨的一侧之间通过开槽一体化构成连接,所述第二接触轨的内部开设有通槽,所述第二接触轨的两侧分别活动连接有挤压杆,所述挤压杆与通槽的内部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挤压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海绵块。
进一步的,所述挤压杆通过复位弹簧与海绵块之间构成弹性伸缩结构,所述通槽与通孔的顶端之间相连接。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方案通过在内部安装有定位机构,将第一接触轨通过滑动板在滑动槽的内部移动,便于将第一接触轨与第二接触轨进行定位连接,通过滑动板上的定位块与滑动槽内部的定位槽相连接,便于将第一接触轨与第二接触轨进行限位,便于接下来对第一接触轨以及第二接触轨进行固定。
本方案通过在外部安装有锁紧机构,将手拧螺栓穿过通孔以及滑动板,便于将第一接触轨与第二接触轨进行连接,通过螺母转入到手拧螺栓的表面,便于将第一接触轨与第二接触轨进行固定连接,垫片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积,避免损坏第二接触轨的连接部位。
本方案通过在内部安装有润滑机构,通过向注油孔的内部注油,使其进入到海绵块的内部,在需要时,可挤压挤压杆,使挤压杆一侧连接的复位弹簧对海绵块进行挤压,便于将海绵块内部的润滑油挤压出通过通槽流到通孔的内部,便于对手拧螺栓的表面进行注油,防止其出现生锈拧不出的现象,影响其后续拆卸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定位机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定位机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锁紧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润滑机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第一接触轨;3、第二接触轨;4、定位机构;401、滑动板;402、定位块;403、滑动槽;404、定位槽;5、锁紧机构;501、通孔;502、手拧螺栓;503、垫片;504、螺母;6、润滑机构;601、注油孔;602、通槽;603、挤压杆;604、复位弹簧;605、海绵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例对发明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图6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轨道交通用导电接触轨,包括:底座1、第一接触轨2、第二接触轨3、定位机构4、锁紧机构5和润滑机构6,底座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接触轨2,且底座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接触轨3。定位机构4,包括滑动板401、定位块402、滑动槽403和定位槽404;其中,滑动板401安装在第一接触轨2的一侧,定位块402安装在滑动板401的一侧,滑动槽403安装在第二接触轨3的内部,定位槽404安装在滑动槽403的内部。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的其中一个优选技术方案中,滑动板401与第一接触轨2的一侧之间为固定连接,定位块402与滑动板401的一侧之间为固定连接,滑动槽403与第二接触轨3的内壁两侧之间分别为固定连接,定位槽404与滑动槽403的内部之间为嵌合连接。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的其中一个优选技术方案中,滑动板401与滑动槽403之间为滑动连接,第一接触轨2通过滑动板401与滑动槽403之间构成滑动结构。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的其中一个优选技术方案中,定位块402与定位槽404的内部之间为卡合连接,滑动板401通过定位块402与定位槽404之间构成卡合结构。
可以理解,滑动板401与滑动槽403之间为连接的,定位块402与定位槽404之间为连接的。
在实际应用中,在需要将其进行对接时,将第一接触轨2通过滑动板401在滑动槽403的内部移动,便于将第一接触轨2与第二接触轨3进行定位连接,通过滑动板401上的定位块402与滑动槽403内部的定位槽404相连接,便于将第一接触轨2与第二接触轨3进行限位,便于接下来对第一接触轨2以及第二接触轨3进行固定。
本实施例中定位机构4需要将滑动板401与滑动槽403之间完成对接,便可将第一接触轨2与第二接触轨3进行定位对接。
实施例2: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轨道交通用导电接触轨,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锁紧机构5安装在第二接触轨3的表面两侧,锁紧机构5包括通孔501、手拧螺栓502、垫片503与螺母504。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的其中一个优选技术方案中,通孔501与第二接触轨3的两侧之间通过开槽一体化构成连接,手拧螺栓502与通孔501的内部之间为螺纹连接,垫片503与手拧螺栓502的表现之间为螺纹连接,螺母504与手拧螺栓502的表面之间为螺纹连接。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的其中一个优选技术方案中,手拧螺栓502通过垫片503与螺母504之间构成可拆卸结构,通孔501关于第二接触轨3的中轴线呈对称,手拧螺栓502与滑动板401的内部之间为螺纹连接。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的其中一个优选技术方案中,垫片503与第二接触轨3的一侧之间为活动连接,螺母504与垫片503的一侧之间为活动连接。
在实际应用中,将手拧螺栓502穿过通孔501以及滑动板401,便于将第一接触轨2与第二接触轨3进行连接,通过螺母504转入到手拧螺栓502的表面,便于将第一接触轨2与第二接触轨3进行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通过在内部安装有锁紧机构5,只需将螺母504与手拧螺栓502的表面相连接,便可将手拧螺栓502固定住,便于将第一接触轨2与第二接触轨3进行固定连接。
实施例3:
如图5、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轨道交通用导电接触轨,与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润滑机构6的内部包括有多个注油孔601,注油孔601与第二接触轨3的一侧之间通过开槽一体化构成连接,第二接触轨3的内部开设有通槽602,第二接触轨3的两侧分别活动连接有挤压杆603,挤压杆603与通槽602的内部之间为活动连接,挤压杆60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604,复位弹簧60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海绵块605。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的其中一个优选技术方案中,挤压杆603通过复位弹簧604与海绵块605之间构成弹性伸缩结构,通槽602与通孔501的顶端之间相连接。
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向注油孔601的内部注油,使其进入到海绵块605的内部,在需要时,可挤压挤压杆603,使挤压杆603一侧连接的复位弹簧604对海绵块605进行挤压,便于将海绵块605内部的润滑油挤压出通过通槽602流到通孔501的内部,便于对手拧螺栓502的表面进行注油,防止其出现生锈拧不出的现象,影响其后续拆卸的情况。
工作原理:首先将第一接触轨2通过滑动板401在滑动槽403的内部移动,便于将第一接触轨2与第二接触轨3进行定位连接,通过滑动板401上的定位块402与滑动槽403内部的定位槽404相连接,便于将第一接触轨2与第二接触轨3进行限位,便于接下来对第一接触轨2以及第二接触轨3进行固定,将手拧螺栓502穿过通孔501以及滑动板401,便于将第一接触轨2与第二接触轨3进行连接,通过螺母504转入到手拧螺栓502的表面,便于将第一接触轨2与第二接触轨3进行固定连接,垫片503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积,避免损坏第二接触轨3的连接部位,在需要拆卸时,通过向注油孔601的内部注油,使其进入到海绵块605的内部,在需要时,可挤压挤压杆603,使挤压杆603一侧连接的复位弹簧604对海绵块605进行挤压,便于将海绵块605内部的润滑油挤压出通过通槽602流到通孔501的内部,便于对手拧螺栓502的表面进行注油,防止其出现生锈拧不出的现象,影响其后续拆卸的情况。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1.一种轨道交通用导电接触轨,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1)、第一接触轨(2)、第二接触轨(3)、定位机构(4)、锁紧机构(5)和润滑机构(6),所述底座(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接触轨(2),且底座(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接触轨(3);
定位机构(4),包括滑动板(401)、定位块(402)、滑动槽(403)和定位槽(404);
其中,所述滑动板(401)安装在第一接触轨(2)的一侧,所述定位块(402)安装在滑动板(401)的一侧,所述滑动槽(403)安装在第二接触轨(3)的内部,所述定位槽(404)安装在滑动槽(403)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用导电接触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板(401)与第一接触轨(2)的一侧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定位块(402)与滑动板(401)的一侧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槽(403)与第二接触轨(3)的内壁两侧之间分别为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槽(404)与滑动槽(403)的内部之间为嵌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用导电接触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板(401)与滑动槽(403)之间为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接触轨(2)通过滑动板(401)与滑动槽(403)之间构成滑动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用导电接触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402)与定位槽(404)的内部之间为卡合连接,所述滑动板(401)通过定位块(402)与定位槽(404)之间构成卡合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用导电接触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机构(5)安装在第二接触轨(3)的表面两侧,所述锁紧机构(5)包括通孔(501)、手拧螺栓(502)、垫片(503)与螺母(50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轨道交通用导电接触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501)与第二接触轨(3)的两侧之间通过开槽一体化构成连接,所述手拧螺栓(502)与通孔(501)的内部之间为螺纹连接,所述垫片(503)与手拧螺栓(502)的表现之间为螺纹连接,所述螺母(504)与手拧螺栓(502)的表面之间为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轨道交通用导电接触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拧螺栓(502)通过垫片(503)与螺母(504)之间构成可拆卸结构,所述通孔(501)关于第二接触轨(3)的中轴线呈对称,所述手拧螺栓(502)与滑动板(401)的内部之间为螺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用导电接触轨,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503)与第二接触轨(3)的一侧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螺母(504)与垫片(503)的一侧之间为活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用导电接触轨,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机构(6)的内部包括有多个注油孔(601),所述注油孔(601)与第二接触轨(3)的一侧之间通过开槽一体化构成连接,所述第二接触轨(3)的内部开设有通槽(602),所述第二接触轨(3)的两侧分别活动连接有挤压杆(603),所述挤压杆(603)与通槽(602)的内部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挤压杆(60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604),所述复位弹簧(60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海绵块(605)。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用导电接触轨,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杆(603)通过复位弹簧(604)与海绵块(605)之间构成弹性伸缩结构,所述通槽(602)与通孔(501)的顶端之间相连接。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