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泳涂装用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7-11  95


    本实用新型涉及零部件涂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泳涂装用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为保证钢制零部件的使用寿命,通常需要再零部件生产出来后需要进行涂装,常规的涂装包括电泳、粉末喷涂等,电泳有着涂装均匀,速度快且安全的优点。

    零部件在经电泳处理后,一般还会经过一次清水洗的工序,即将电泳涂装后的零部件置于流动冷水中清洗,随后再将零部件置于烘箱中,在高温下电泳上的湿润的漆料将变干稳定的附着在零部件表面。

    公开号为cn210292561u,名为一种用于电泳的烘干装置,由舱体、送风组件、排风结构和集水组件构成,送风组件将热风送入舱体内,对放置在舱体内的被烘干物进行烘干作业,烘干完成后,通过排风结构将烘干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排出,在烘干的过程中,被烘干物上的液态水被蒸发,向上移动至集水组件处,集水组件又是由第一环板、环体、第二环板、舱盖和排水结构构成,水蒸气向上移动至舱盖处,在舱盖的内壁上冷凝成水珠,沿着舱盖的内壁滑落至由第一环板、环体、第二环板和舱体形成的环槽内,并可经排水结构排出室外,从而获得减少水珠滴在被烘干物上,提高漆膜表面质量的效果。

    公开号为cn210117438u,名为一种汽车零部件用电泳烘干室,包括箱体,箱体内设置有热风装置,箱体两对侧壁分别开设有多个进件口和出件口,箱体于进件口和出件口上方均固定连接有横截面为倒“v”字形的防水罩,防水罩沿其长度方向两侧的下沿均设置有蓄水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进件口和出件口上方设置的防水罩,有限避免了冷凝在车间屋顶的水滴直接滴落在电泳后的零部件上,在零部件漆面造成污损。

    上述技术方案均是在烘干室的顶部设置一个凝水引导面,尽量将凝水引导集中,减少滴落到零部件上的概率以及总量。但是在烘干室内一次性烘干较大体积或者较大电泳漆面的时候,将会快速的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此时不可避免的有较大量的水滴凝结在最后滴落到零部件上。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电泳涂装用烘干装置,可以明显的降低水蒸气的凝结量,极大的降低凝结水滴落到零部件上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电泳涂装用烘干装置,包括,箱体、出风口设置在箱体下部的热风装置、进风口设置在箱体上部的吸风装置、设置在箱体内的挂杆,

    蒸发板,横截面轮廓为圆弧段形,设置在箱体内,向上凸起,位于吸风装置的进风口的上方;

    电加热板,设置在蒸发板的外凸面上;

    两块引水板,与蒸发板的两边固接,位于蒸发板的外斜下方,内表面与蒸发板内壁平滑过渡;

    两个集水槽,设置在两块引水板的下端的正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引水板的内表面上设有指向集水槽的导水凹槽;所述导水凹槽与引水板的内表面平滑过渡。

    进一步地,所述引水板的内表面上涂覆有亲水涂层。

    进一步地,所述蒸发板的内壁上设有若干球面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蒸发板上的电加热板的功率随着距离蒸发板的凸起顶部越近越大。

    进一步地,还包括,

    扩顶部,所述扩顶部包括两块一端相互固接在一起的引导板,所述引导板的横截面为圆弧段形,所述扩顶部的外轮廓为v形;所述引导板的内表面可与蒸发板的内壁平滑过渡;所述扩顶部的外表面也设有电加热板;

    连杆,一端与扩顶部固接,另一端穿过蒸发板,通过螺帽固定在蒸发板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

    嵌套在一起的双层蓄水槽,通过连杆设置在扩顶部的尖部上;

    陶瓷电阻加热板,设置在双层蓄水槽的夹层内。

    进一步地,还包括将连杆穿过蒸发板孔洞堵塞的堵头,所述堵头通过螺母固定在蒸发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堵头的位于蒸发板内的一端上设有内凹的球形面,所述球形面的边缘与蒸发板的内壁平滑过渡。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

    设置蒸发板对水蒸气进行拦截,并在蒸发板上设置电加热板对蒸发板加热,使得蒸发板的温度升高,从而减少水蒸气遇冷凝结在蒸发板上的概率,进而可以明显的降低凝结水从蒸发板上滴落到零部件上的概率,从而提高零部件的良品率;在一次性进行大量零部件烘干的时候,效果更为明显。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说明如下:

    图1为电泳涂装用烘干装置的第一种使用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电泳涂装用烘干装置的第二种使用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电泳涂装用烘干装置的引水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中:1.箱体;2.热风装置;3.吸风装置;4.蒸发板;5.电加热板;6.引水板;61.导水槽凹槽;7.集水槽;8.亲水涂层;9.球面凸起;11.引导板;12.连杆;121.电缆通道;13.双层蓄水槽;14.陶瓷电阻加热板;15.堵头;151.球形面;16.挂杆;17.电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电泳涂装用烘干装置,包括,箱体1、出风口设置在箱体1下部的热风装置2、进风口设置在箱体1上部的吸风装置3、设置在箱体1内的挂杆16,

    蒸发板4,横截面轮廓为圆弧段形,设置在箱体1内,向上凸起,位于吸风装置3的进风口的上方;

    电加热板5,设置在蒸发板4的外凸面上;

    两块引水板6,与蒸发板4的两边固接,位于蒸发板4的外斜下方,内表面与蒸发板4内壁平滑过渡;

    两个集水槽7,设置在两块引水板6的下端的正下方。两个集水槽7最后合并在一起将凝结的水排出箱体1,两个集水槽7成y字形。

    设置蒸发板4对水蒸气进行拦截,并在蒸发板4上设置电加热板5对蒸发板4加热,使得蒸发板4的温度升高,从而减少水蒸气遇冷凝结在蒸发板4上的概率,进而可以明显的降低凝结水从蒸发板4上滴落到零部件上的概率,从而提高零部件的良品率;在一次性进行大量零部件烘干的时候,效果更为明显。

    本实施例中,所述引水板6的内表面上设有指向集水槽7的导水凹槽;所述导水凹槽与引水板6的内表面平滑过渡。

    通过导水凹槽可以将凝结或汇集到引水板6上的水珠排入集水槽7内。

    本实施例中,所述引水板6的内表面上涂覆有亲水涂层8。亲水涂层8可以选用环氧树脂类涂料。

    通过亲水涂层8,凝结水不容易凝结成水珠状,容易摊开,这样就不容易从引水板6上滴落到零部件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蒸发板4的内壁上设有若干球面凸起9。

    通过球状凸起可以增大凝结在蒸发板4上的水珠在蒸发板4上运动的面积,从而增加水珠被加热的时间,这样就可以尽量的将水珠蒸发掉。

    本实施中,所述蒸发板4上的电加热板5的功率随着距离蒸发板4的凸起顶部越近越大。

    由于蒸发板4的结构为上凸,越靠近顶部水珠越容易滴落,因此此处需要大功率加热蒸发板4。

    本实施例中,如果箱体1的跨度较大,此时蒸发板4的曲度不够,蒸发板4上凝结的水珠不容易顺着蒸发板4流向引导板11,此时单单增大电加热板5的功率已经不能有效的防止水珠滴落了。此时可以通过扩顶部来减少水珠的滴落概率,这就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使用状态。

    具体的扩定部包括两块一端相互固接在一起的引导板11,所述引导板11的横截面为圆弧段形,所述扩顶部的外轮廓为v形;所述引导板11的内表面可与蒸发板4的内壁平滑过渡;所述扩顶部的外表面也设有电加热板5;

    连杆12,一端与扩顶部固接,另一端穿过蒸发板4,通过螺帽固定在蒸发板4上。

    通过在蒸发板4上设置辅助的引导板11,可以本会凝结在蒸发板4上的水水蒸气改为与引导板11接触,引导板11相较遮挡住的蒸发板4而言面积更大,因此可以通过电加热板5提供更大的热量,这样水蒸气就不容易凝结了。

    具体的,本使用状态还包括,

    嵌套在一起的双层蓄水槽13,通过连杆12设置在扩顶部的尖部上;

    陶瓷电阻加热板14,设置在双层蓄水槽13的夹层内。

    当引导板11上的电加热板5功率全开的时候依旧不能有效的放置凝结水珠的时候,通过双层蓄水槽13可以将水珠集中,同时陶瓷电阻加热板14可以将凝结在双层蓄水槽13上的水珠蒸发掉,放置凝结在双层蓄水槽13上的水珠滴落到零部件上。

    陶瓷电阻加热板14的供电可以采用将连杆12设置为中空的结构,在连杆12内设置电缆;设置在引导板11上的电加热板5也可以使用此电缆供电,仅需在连杆12上开设电缆通道121将电缆与电加热板5电连接即可。

    如果水蒸气总量不大,不必要使用扩顶部,那么本实用新型可以采用第二种使用状态,具体的是还包括将连杆12穿过蒸发板4孔洞堵塞的堵头15,所述堵头15通过螺母固定在蒸发板4上。

    通过堵头15将孔洞封堵,保证蒸发板4的孔洞处不会凝结水珠。

    本使用状态中堵头15的位于蒸发板4内的一端上设有内凹的球形面151,所述球形面151的边缘与蒸发板4的内壁平滑过渡。

    通过球形面151将孔洞封堵,同时保证蒸发板4的平整,这样水蒸气不容易凝结。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使用的,将待烘干的零部件挂在挂杆16上,如果零部件的含水量较高或一次性烘干的零部件较多,则在蒸发板4上安装扩顶部。

    将箱体1门关闭,启动热风装置2、吸风装置3,同时给电加热板5、陶瓷电阻加热板14供电,热风吹向零部件,零部件上的水蒸发成水蒸气上升,遇到高温的蒸发板4不凝结,大部分的水蒸气通过吸风装置3排出,少量的水蒸气接触引水板6凝结后流向集水槽7。

    如果水蒸气含量过高,此时水蒸气凝结在蒸发板4上以及引导板11上,最后顺着蒸发板4和引导板11分别流向引水板6和双层蓄水槽13。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泳涂装用烘干装置,包括,箱体、出风口设置在箱体下部的热风装置、进风口设置在箱体上部的吸风装置、设置在箱体内的挂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蒸发板,横截面轮廓为圆弧段形,设置在箱体内,向上凸起,位于吸风装置的进风口的上方;

    电加热板,设置在蒸发板的外凸面上;

    两块引水板,与蒸发板的两边固接,位于蒸发板的外斜下方,内表面与蒸发板内壁平滑过渡;

    两个集水槽,设置在两块引水板的下端的正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泳涂装用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水板的内表面上设有指向集水槽的导水凹槽;所述导水凹槽与引水板的内表面平滑过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泳涂装用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水板的内表面上涂覆有亲水涂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泳涂装用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板的内壁上设有若干球面凸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泳涂装用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板上的电加热板的功率随着距离蒸发板的凸起顶部越近越大。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所述的电泳涂装用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扩顶部,所述扩顶部包括两块一端相互固接在一起的引导板,所述引导板的横截面为圆弧段形,所述扩顶部的外轮廓为v形;所述引导板的内表面可与蒸发板的内壁平滑过渡;所述扩顶部的外表面也设有电加热板;

    连杆,一端与扩顶部固接,另一端穿过蒸发板,通过螺帽固定在蒸发板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泳涂装用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嵌套在一起的双层蓄水槽,通过连杆设置在扩顶部的尖部上;

    陶瓷电阻加热板,设置在双层蓄水槽的夹层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泳涂装用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连杆穿过蒸发板孔洞堵塞的堵头,所述堵头通过螺母固定在蒸发板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泳涂装用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头的位于蒸发板内的一端上设有内凹的球形面,所述球形面的边缘与蒸发板的内壁平滑过渡。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泳涂装用烘干装置,包括箱体、出风口设置在箱体下部的热风装置、进风口设置在箱体上部的吸风装置、设置在箱体内的挂杆,蒸发板,横截面轮廓为圆弧段形,设置在箱体内,向上凸起,位于吸风装置的进风口的上方;电加热板,设置在蒸发板的外凸面上;两块引水板,与蒸发板的两边固接,位于蒸发板的外斜下方,内表面与蒸发板内壁平滑过渡;两个集水槽,设置在两块引水板的下端的正下方。本实用新型可以明显的降低水蒸气的凝结量,极大的降低凝结水滴落到零部件上的概率。

    技术研发人员:喻上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市长寿区瑞福龙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07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3699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