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式轮对转盘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7-07  76


    本发明属于轮对转盘领域,具体为一种内置式轮对转盘。



    背景技术:

    现有生活中,铁路轮对是轨道交通上的一项重要部件。铁路轮对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都要进行修理再投入使用,轮对在修理过程中受作业场地限制,经常需要换轨,起换轨作业时轮对需要进行作90度或180度的转向,由于轮对重量大,且定位在轨道上,调整方向十分困难,目前广泛使用的轮对转盘为内割式,即轮对转盘直径大于轨道内侧距,钢轨固达到在转盘上,轮对转动承力点为踏面部分。

    但是现有的轮对转盘大都结构复杂,价格一般都较高,维修成本也较高,不利于实际的使用,同时现有的轮对转盘在使用时缺乏缓冲减震机构,无法很好的对定位在轨道上的重量较大的轮对进行方向调整,同时,长期使用容易造成设备损坏,从而极大的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内置式轮对转盘,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内置式轮对转盘,包括地基,所述地基的顶部开设有第一缓冲槽,所述第一缓冲槽内壁的底部开设有第二缓冲槽,所述第二缓冲槽内壁的底部设置有缓冲机构,所述第二缓冲槽内壁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支撑机构,所述第一缓冲槽内壁底部的四角且位于第二缓冲槽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第一缓冲槽内壁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限位槽,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槽之间滑动连接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二限位滚轮,所述第二限位滚轮均与对应的第一限位槽滚动连接,所述升降板顶部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无线信号收发器,所述升降板的顶部且位于无线信号收发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控制器,所述升降板的顶部且位于控制器的一侧设置有旋转机构,所述升降板顶部的四角均设置有第二支撑机构。

    作为优选,所述缓冲机构包括滑杆,所述第二缓冲槽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滑杆,所述滑杆外侧的两端均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杆的外侧且位于滑块与第二缓冲槽的内壁之间均套有第一回位弹簧,所述滑块的外侧均转动连接有连接杆,对应两个所述连接杆的中部均转动连接,所述升降板底部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固定块,所述连接杆远离滑块的一端均与对应的第一固定块转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支撑机构包括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缓冲槽内壁的两侧且位于滑杆的上方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的外侧均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远离第二固定块的一端均开设有滑槽,所述连接杆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三固定块,所述第三固定块的外侧均转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远离第三固定块的一端均延伸至对应的滑槽的内部且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均与对应的滑槽滑动连接,所述挡板远离第二支撑杆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回位弹簧,所述第二回位弹簧远离挡板的一端均与滑槽的内壁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固定板,所述第一缓冲槽内壁底部的四角且位于第二缓冲槽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靠近第一限位槽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底部均与第一缓冲槽内壁的底部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杆的外侧且位于移动块与固定板之间均套有第三回位弹簧,所述移动杆远离移动块的一端均贯穿固定板且固定连接有限位板。

    作为优选,所述旋转机构包括传动盒,所述升降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传动盒,所述传动盒的内壁转动连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蜗杆,所述升降板的顶部且位于传动盒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延伸至传动盒的内部且与传动杆固定连接,所述传动盒内壁的底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蜗轮,所述蜗轮与蜗杆啮合连接,所述转动杆的顶部延伸至传动盒的顶部且固定连接有转动盘。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支撑机构包括液压缸,所述升降板底部的四角均固定安装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均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均转动连接有第三限位滚轮,所述转动盘的底部开设有与第三限位滚轮相互配合的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三限位滚轮均延伸至第二限位槽的内部且与第二限位槽滚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升降板底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底部均转动连接有第一限位滚轮,所述移动块的顶部远离移动杆的一端均设置有四十五度斜面,且所述第一限位滚轮均与对应的移动块一端的斜面相接触。

    作为优选,两个所述连接杆之间构成x型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无线信号收发器、伺服电机、液压缸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紧凑,操作简单便捷,实用性强,通过设置缓冲机构配合第一支撑机构,能够很好的对设备的最底部进行缓冲与抗震,从而极大的提高了设备最底层的抗震效果,同时通过设置限位机构与第二支撑机构,能够很好的设备的顶部进行缓冲与抗震,从而极大的提高了设备顶部的抗震效果,进而极大的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并且通过设置蜗杆蜗轮传动,通过蜗杆与蜗轮之间的互锁功能,使得设备的转动更加的稳定,不会发生偏移的情况,从而极大的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是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支撑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旋转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中:1、地基;2、第一缓冲槽;3、第二缓冲槽;4、缓冲机构;41、滑杆;42、滑块;43、第一回位弹簧;44、连接杆;45、第一固定块;5、第一支撑机构;51、第二固定块;52、第一支撑杆;53、滑槽;54、第三固定块;55、第二支撑杆;56、挡板;57、第二回位弹簧;6、限位机构;61、固定板;62、移动杆;63、移动块;64、第三回位弹簧;65、限位板;66、固定杆;67、第一限位滚轮;7、第一限位槽;8、升降板;9、第二限位滚轮;10、无线信号收发器;11、控制器;12、旋转机构;121、传动盒;122、传动杆;123、蜗杆;124、伺服电机;125、转动杆;126、蜗轮;127、转动盘;13、第二支撑机构;131、液压缸;132、安装槽;133、第三限位滚轮;134、第二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实施例:

    一种内置式轮对转盘,包括地基1,所述地基1的顶部开设有第一缓冲槽2,所述第一缓冲槽2内壁的底部开设有第二缓冲槽3,通过第一缓冲槽2与第二缓冲槽3之间的配合,便于更好的形成内置式轮对转盘;所述第二缓冲槽3内壁的底部设置有缓冲机构4,所述第二缓冲槽3内壁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支撑机构5,所述第一缓冲槽2内壁底部的四角且位于第二缓冲槽3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机构6,所述第一缓冲槽2内壁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限位槽7,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槽7之间滑动连接有升降板8,所述升降板8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二限位滚轮9,所述第二限位滚轮9均与对应的第一限位槽7滚动连接,通过第一限位槽7与第二限位滚轮9之间的配合,便于更好的对升降板8的上下移动进行限位;所述升降板8顶部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无线信号收发器10,无线信号收发器10的型号为anntem,通过无线信号收发器10便于更好的通过外界控制装置对设备进行控制;所述升降板8的顶部且位于无线信号收发器10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控制器11,控制器11的型号为s7-200;所述升降板8的顶部且位于控制器11的一侧设置有旋转机构12,所述升降板8顶部的四角均设置有第二支撑机构13。

    其中,所述缓冲机构4包括滑杆41,所述第二缓冲槽3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滑杆41,所述滑杆41外侧的两端均滑动连接有滑块42,所述滑杆41的外侧且位于滑块42与第二缓冲槽3的内壁之间均套有第一回位弹簧43,所述滑块42的外侧均转动连接有连接杆44,对应两个所述连接杆44的中部均转动连接,所述升降板8底部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固定块45,所述连接杆44远离滑块42的一端均与对应的第一固定块45转动连接,通过缓冲机构4便于更好的对设备的最底层进行缓冲与抗震。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机构5包括第二固定块51,所述第二缓冲槽3内壁的两侧且位于滑杆41的上方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51,所述第二固定块51的外侧均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杆52,所述第一支撑杆52远离第二固定块51的一端均开设有滑槽53,所述连接杆44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三固定块54,所述第三固定块54的外侧均转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杆55,所述第二支撑杆55远离第三固定块54的一端均延伸至对应的滑槽53的内部且固定连接有挡板56,所述挡板56均与对应的滑槽53滑动连接,所述挡板56远离第二支撑杆55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回位弹簧57,所述第二回位弹簧57远离挡板56的一端均与滑槽53的内壁固定连接,通过第一支撑机构5便于更好的对缓冲机构4进行支撑。

    其中,所述限位机构6包括固定板61,所述第一缓冲槽2内壁底部的四角且位于第二缓冲槽3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61,所述固定板61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移动杆62,所述移动杆62靠近第一限位槽7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移动块63,所述移动块63的底部均与第一缓冲槽2内壁的底部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杆62的外侧且位于移动块63与固定板61之间均套有第三回位弹簧64,所述移动杆62远离移动块63的一端均贯穿固定板61且固定连接有限位板65,通过限位机构6便于更好的对升降板8的上下移动进行缓冲与抗震。

    其中,所述旋转机构12包括传动盒121,所述升降板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传动盒121,所述传动盒121的内壁转动连接有传动杆122,所述传动杆122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蜗杆123,所述升降板8的顶部且位于传动盒12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124,所述伺服电机124的输出轴延伸至传动盒121的内部且与传动杆122固定连接,所述传动盒121内壁的底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杆125,所述转动杆125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蜗轮126,所述蜗轮126与蜗杆123啮合连接,所述转动杆125的顶部延伸至传动盒121的顶部且固定连接有转动盘127,通过旋转机构12便于更好的带动转动盘127进行转动,从而更好的对设备进行使用。

    其中,所述第二支撑机构13包括液压缸131,所述升降板8底部的四角均固定安装有液压缸131,所述液压缸131的活塞杆均开设有安装槽132,所述安装槽132的内部均转动连接有第三限位滚轮133,所述转动盘127的底部开设有与第三限位滚轮133相互配合的第二限位槽134,所述第三限位滚轮133均延伸至第二限位槽134的内部且与第二限位槽134滚动连接,通过第二支撑机构13便于更好的对转动盘127的转动进行支撑。

    其中,所述升降板8底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66,所述固定杆66的底部均转动连接有第一限位滚轮67,所述移动块63的顶部远离移动杆62的一端均设置有四十五度斜面,且所述第一限位滚轮67均与对应的移动块63一端的斜面相接触,通过第一限位滚轮67与移动块63一端斜面之间的配合,便于更好的将受到的竖直作用下转换为水平方向上的作用力,从而配合第三回位弹簧64对其进行缓冲。

    其中,两个所述连接杆44之间构成x型结构,便于更好的进行联动抗震。

    其中,所述无线信号收发器10、伺服电机124、液压缸131均与控制器11电性连接,便于更好的对设备进行自动控制。

    本发明的使用状态为:将设备内置安装在指定的地基1的内部,然后在对轮对进行维修时,如图1所示,可通过远程遥控装置传递控制信号给无线信号收发器10,通过无线信号收发器10接收控制信号,并传递给控制器11,通过控制器11控制液压缸131工作,带动第三限位滚轮133升降至合适的位置,使得第三限位滚轮133位于第二限位槽134的内部即可,然后通过控制器11控制伺服电机124工作,带动传动杆122与蜗杆123转动,从而带动蜗轮126与转动杆125进行转动,进而带动转动盘127在第三限位滚轮133与第二限位槽134之间的配合下进行转动,利用蜗杆123与蜗轮126之间的互锁功能,使得设备的转动更加的稳定,不会发生偏移的情况,从而更好的进行轮对维修操作,同时通过缓冲机构4对设备的最底层进行缓冲与抗震,通过第一支撑机构5对缓冲机构4进行支撑,通过限位机构6对升降板8的上下移动进行缓冲与抗震,从而极大的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效果。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内置式轮对转盘,其特征在于,包括地基(1),所述地基(1)的顶部开设有第一缓冲槽(2),所述第一缓冲槽(2)内壁的底部开设有第二缓冲槽(3),所述第二缓冲槽(3)内壁的底部设置有缓冲机构(4),所述第二缓冲槽(3)内壁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支撑机构(5),所述第一缓冲槽(2)内壁底部的四角且位于第二缓冲槽(3)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机构(6),所述第一缓冲槽(2)内壁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限位槽(7),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槽(7)之间滑动连接有升降板(8),所述升降板(8)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二限位滚轮(9),所述第二限位滚轮(9)均与对应的第一限位槽(7)滚动连接,所述升降板(8)顶部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无线信号收发器(10),所述升降板(8)的顶部且位于无线信号收发器(10)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控制器(11),所述升降板(8)的顶部且位于控制器(11)的一侧设置有旋转机构(12),所述升降板(8)顶部的四角均设置有第二支撑机构(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式轮对转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机构(4)包括滑杆(41),所述第二缓冲槽(3)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滑杆(41),所述滑杆(41)外侧的两端均滑动连接有滑块(42),所述滑杆(41)的外侧且位于滑块(42)与第二缓冲槽(3)的内壁之间均套有第一回位弹簧(43),所述滑块(42)的外侧均转动连接有连接杆(44),对应两个所述连接杆(44)的中部均转动连接,所述升降板(8)底部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固定块(45),所述连接杆(44)远离滑块(42)的一端均与对应的第一固定块(45)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置式轮对转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机构(5)包括第二固定块(51),所述第二缓冲槽(3)内壁的两侧且位于滑杆(41)的上方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51),所述第二固定块(51)的外侧均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杆(52),所述第一支撑杆(52)远离第二固定块(51)的一端均开设有滑槽(53),所述连接杆(44)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三固定块(54),所述第三固定块(54)的外侧均转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杆(55),所述第二支撑杆(55)远离第三固定块(54)的一端均延伸至对应的滑槽(53)的内部且固定连接有挡板(56),所述挡板(56)均与对应的滑槽(53)滑动连接,所述挡板(56)远离第二支撑杆(55)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回位弹簧(57),所述第二回位弹簧(57)远离挡板(56)的一端均与滑槽(53)的内壁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式轮对转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6)包括固定板(61),所述第一缓冲槽(2)内壁底部的四角且位于第二缓冲槽(3)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61),所述固定板(61)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移动杆(62),所述移动杆(62)靠近第一限位槽(7)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移动块(63),所述移动块(63)的底部均与第一缓冲槽(2)内壁的底部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杆(62)的外侧且位于移动块(63)与固定板(61)之间均套有第三回位弹簧(64),所述移动杆(62)远离移动块(63)的一端均贯穿固定板(61)且固定连接有限位板(6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式轮对转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12)包括传动盒(121),所述升降板(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传动盒(121),所述传动盒(121)的内壁转动连接有传动杆(122),所述传动杆(122)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蜗杆(123),所述升降板(8)的顶部且位于传动盒(12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124),所述伺服电机(124)的输出轴延伸至传动盒(121)的内部且与传动杆(122)固定连接,所述传动盒(121)内壁的底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杆(125),所述转动杆(125)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蜗轮(126),所述蜗轮(126)与蜗杆(123)啮合连接,所述转动杆(125)的顶部延伸至传动盒(121)的顶部且固定连接有转动盘(12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内置式轮对转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机构(13)包括液压缸(131),所述升降板(8)底部的四角均固定安装有液压缸(131),所述液压缸(131)的活塞杆均开设有安装槽(132),所述安装槽(132)的内部均转动连接有第三限位滚轮(133),所述转动盘(127)的底部开设有与第三限位滚轮(133)相互配合的第二限位槽(134),所述第三限位滚轮(133)均延伸至第二限位槽(134)的内部且与第二限位槽(134)滚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内置式轮对转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板(8)底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66),所述固定杆(66)的底部均转动连接有第一限位滚轮(67),所述移动块(63)的顶部远离移动杆(62)的一端均设置有四十五度斜面,且所述第一限位滚轮(67)均与对应的移动块(63)一端的斜面相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置式轮对转盘,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连接杆(44)之间构成x型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内置式轮对转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信号收发器(10)、伺服电机(124)、液压缸(131)均与控制器(11)电性连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置式轮对转盘,包括地基,所述地基的顶部开设有第一缓冲槽,所述第一缓冲槽内壁的底部开设有第二缓冲槽,所述第二缓冲槽内壁的底部设置有缓冲机构,本发明结构紧凑,操作简单便捷,实用性强,通过设置缓冲机构配合第一支撑机构,能够很好的对设备的最底部进行缓冲与抗震,从而极大的提高了设备最底层的抗震效果,同时通过设置限位机构与第二支撑机构,能够很好的设备的顶部进行缓冲与抗震,从而极大的提高了设备顶部的抗震效果,进而极大的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并且通过设置蜗杆蜗轮传动,通过蜗杆与蜗轮之间的互锁功能,使得设备的转动更加的稳定,不会发生偏移的情况,从而极大的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吴文兵;李立群;张昕;刘向东;王佳伟;杨鑫怡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车长江铜陵车辆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27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365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