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油动机供油技术,具体而言是一种eh供油装置。
背景技术:
eh系统是指汽轮机电液控制系统,其中包括供油装置,是火力发电站汽轮机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eh供油装置是火力发电站eh系统中的压力油以及动力的来源,其稳定性和耐用性直接关系到火力发电站的安全运行。汽轮机组发电过程中,蒸汽阀门的开启与关闭,由eh系统油动机控制完成,而eh供油装置是阀门油动机的动力来源。现有技术的eh供油装置不够稳定和可靠,影响电厂发电的可持续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eh供油装置,所述的一种eh供油装置要解决现有技术中eh供油装置不够稳定和可靠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eh供油装置,包括油箱,油箱的吸油口连接有供油管的一端,供油管的另一端为供油端,供油管沿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主泵、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的允许流向为油箱的吸油口流向供油管的供油端,主泵与第一单向阀之间的供油管上连接有测压接头和第一回油管的一端,第一回油管的另一端与油箱的回油口连接,第一回油管上设置有溢流阀,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之间的供油管与第一回油管之间通过管道、电磁阀和可调节流阀连接,可调节流阀与第二单向阀之间的供油管上连接有泵出口压力变送器,第二单向阀与供油端之间的供油管上连接有蓄能器,第二单向阀与蓄能器之间的供油管上连接有第二回油管,第二回油管与油箱的回油口连接,第二回油管上设置有系统压力表和系统压力变送器,供油管与蓄能器之间的管路上连接有第三回油管,第三回油管与油箱的回油口连接,
所述的油箱连接有冷却循环组件,所述的冷却循环组件包括一个两端分别连接油箱的吸油口和回油口的油管,所述的油管上依次设置有循环泵、冷却器和y型过滤器,所述的循环泵和冷却器之间的油管上连接有压力表。
优选的,所述的油箱内设置有隔板,所述的隔板将油箱分隔为吸油区和回油区。
优选的,所述的油箱设置有空气滤清器、加热器、温度传感器、液位指示器和液位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的加热器采用浸入式电加热器。
优选的,所述的油箱的吸油口处设置有吸油过滤器。
优选的,所述的第三回油管上设置有回油过滤器。
优选的,所述的溢流阀与第一单向阀之间的供油管上设置有系统过滤器。
优选的,还包括一个备用主泵,所述的备用主泵的两端分别通过管路与油箱吸油口和第二单向阀的一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效果是积极和明显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eh供油装置中油液从吸油口进入主泵,升压后经过系统过滤器、第一单向阀以及第二单向阀和供油端给油动机供油。溢流阀起到调节主泵出油口压力的作用。电磁阀与可调节流阀起到调节主泵出口压力的作用。泵出口压力变送器起到监测主泵出口压力的作用。系统压力表和系统压力变送器起到监测系统压力的作用。蓄能器起到稳定压力的作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稳定性更高,更可靠耐用,并且易于维护保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eh供油装置的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eh供油装置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eh供油装置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eh供油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eh供油装置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eh供油装置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eh供油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本实施例,凡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相似结构及其相似变化,均应列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eh供油装置,包括油箱1,油箱1的吸油口49连接有供油管的一端,供油管的另一端为供油端48,供油管沿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主泵3、第一单向阀11和第二单向阀14,第一单向阀11和第二单向阀14的允许流向为油箱1的吸油口49流向供油管的供油端48,主泵3与第一单向阀11之间的供油管上连接有测压接头5和第一回油管50的一端,第一回油管50的另一端与油箱1的回油口连接,第一回油管50上设置有溢流阀7,第一单向阀11和第二单向阀14之间的供油管与第一回油管50之间通过管道、电磁阀13和可调节流阀15连接,可调节流阀15与第二单向阀14之间的供油管上连接有泵出口压力变送器18,第二单向阀14与供油端48之间的供油管上连接有蓄能器23,第二单向阀14与蓄能器23之间的供油管上连接有第二回油管51,第二回油管51与油箱1的回油口连接,第二回油管51上设置有系统压力表16和系统压力变送器17,供油管与蓄能器23之间的管路上连接有第三回油管52,第三回油管52与油箱1的回油口连接,
所述的油箱1连接有冷却循环组件53,所述的冷却循环组件53包括一个两端分别连接油箱1的吸油口49和回油口的油管,所述的油管上依次设置有循环泵41、冷却器32和y型过滤器30,所述的循环泵41和冷却器32之间的油管上连接有压力表39。
优选的,所述的油箱1内设置有隔板47,所述的隔板47将油箱1分隔为吸油区46和回油区33。
优选的,所述的油箱1设置有空气滤清器31、加热器37、温度传感器29、液位指示器28和液位传感器44。
优选的,所述的加热器37采用浸入式电加热器37。
优选的,所述的油箱1的吸油口49处设置有吸油过滤器43。
优选的,所述的第三回油管52上设置有回油过滤器35。
优选的,所述的溢流阀7与第一单向阀11之间的供油管上设置有系统过滤器9。
优选的,还包括一个备用主泵4,所述的备用主泵4的两端分别通过管路与油箱1吸油口49和第二单向阀14的一端连接。
具体的,本装置包括控制器45,控制器45的信号输出端分别连接到主泵3、备用主泵4、溢流阀7、电磁阀13、可调节流阀15、蓄能器23、循环泵41、冷却器32、加热器37和液位指示器28的信号输入端,控制器45的信号输入端分别连接到泵出口压力变送器18、系统压力表16、系统压力变送器17、温度传感器29和液位传感器44的信号输出端。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控制器45、主泵3、备用主泵4、溢流阀7、电磁阀13、可调节流阀15、蓄能器23、循环泵41、冷却器32、加热器37、液位指示器28、泵出口压力变送器18、系统压力表16、系统压力变送器17、温度传感器29和液位传感器44均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公知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已了解,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
油液从吸油口49进入主泵3,升压后经过系统过滤器9、第一单向阀11以及第二单向阀14和供油端48给油动机供油。溢流阀7起到调节主泵3出油口压力的作用。电磁阀13与可调节流阀15起到调节主泵3出口压力的作用。泵出口压力变送器18起到监测主泵3出口压力的作用。系统压力表16和系统压力变送器17起到监测系统压力的作用。蓄能器23起到稳定压力的作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稳定性更高,更可靠耐用,并且易于维护保养。
1.一种eh供油装置,包括油箱(1),其特征在于:油箱(1)的吸油口(49)连接有供油管的一端,供油管的另一端为供油端(48),供油管沿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主泵(3)、第一单向阀(11)和第二单向阀(14),第一单向阀(11)和第二单向阀(14)的允许流向为油箱(1)的吸油口(49)流向供油管的供油端(48),主泵(3)与第一单向阀(11)之间的供油管上连接有测压接头(5)和第一回油管(50)的一端,第一回油管(50)的另一端与油箱(1)的回油口连接,第一回油管(50)上设置有溢流阀(7),第一单向阀(11)和第二单向阀(14)之间的供油管与第一回油管(50)之间通过管道、电磁阀(13)和可调节流阀(15)连接,可调节流阀(15)与第二单向阀(14)之间的供油管上连接有泵出口压力变送器(18),第二单向阀(14)与供油端(48)之间的供油管上连接有蓄能器(23),第二单向阀(14)与蓄能器(23)之间的供油管上连接有第二回油管(51),第二回油管(51)与油箱(1)的回油口连接,第二回油管(51)上设置有系统压力表(16)和系统压力变送器(17),供油管与蓄能器(23)之间的管路上连接有第三回油管(52),第三回油管(52)与油箱(1)的回油口连接,
所述的油箱(1)连接有冷却循环组件(53),所述的冷却循环组件(53)包括一个两端分别连接油箱(1)的吸油口(49)和回油口的油管,所述的油管上依次设置有循环泵(41)、冷却器(32)和y型过滤器(30),所述的循环泵(41)和冷却器(32)之间的油管上连接有压力表(3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eh供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箱(1)内设置有隔板(47),所述的隔板(47)将油箱(1)分隔为吸油区(46)和回油区(3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eh供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箱(1)设置有空气滤清器(31)、加热器(37)、温度传感器(29)、液位指示器(28)和液位传感器(4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eh供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器(37)采用浸入式电加热器(3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eh供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箱(1)的吸油口(49)处设置有吸油过滤器(4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eh供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回油管(52)上设置有回油过滤器(3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eh供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溢流阀(7)与第一单向阀(11)之间的供油管上设置有系统过滤器(9)。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eh供油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备用主泵(4),所述的备用主泵(4)的两端分别通过管路与油箱(1)吸油口(49)和第二单向阀(14)的一端连接。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