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泄压液压系统及闭式液压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7-07  108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泄压液压系统及闭式液压系统。



    背景技术:

    液压系统包括开式液压系统和闭式液压系统,其中开式液压系统的泄油流量仅来源于其内部泄漏。闭式液压系统的液压泵、马达壳体内热油需要通过补油泵输出的液压油进行冲洗,以达到散热的目的。

    现有闭式液压系统液压泵、马达泄油只有进入散热器散热后并回流至油箱一条路径。当闭式液压系统启动运转初期或在低温环境下启动工作时,液压油泵、马达壳体泄油流量大,液压油低温粘度大,容易导致液压泵和马达壳体泄油压力高,泄油压力超过允许值时,液压泵和马达冲坏漏油的情况,从而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

    为了解决闭式液压泵、马达壳体压力高问题,需要增大泄油管路规格,使得安装空间受到限制,增加安装难度和成本。如果有其它工作液压系统的回油与闭式液压系统的壳体泄油合流后进入散热器或者泄油管路过长时,增大管路规格也不能解决闭式液压系统液压泵、马达壳体泄油压力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泄压液压系统及闭式液压系统,用于解决液压泵、马达壳体压力高的问题,结构简单,安装难度小。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泄压液压系统,包括液压泵、补油泵、马达及散热器,所述液压泵和所述补油泵共同由所述马达驱动,所述补油泵的进油口连通于油箱,所述补油泵的出油口连通于所述液压泵,所述液压泵连通于所述马达,形成闭式回路,在所述液压泵的壳体上设置有第一泄油口,在所述马达的壳体上设置有第二泄油口,所述散热器的一端分别连通于所述第一泄油口和所述第二泄油口,另一端连通于所述油箱,还包括泄压机构;

    所述泄压机构的一端分别连通于所述第一泄油口和所述第二泄油口,另一端连通于所述补油泵的所述进油口,使从所述第一泄油口和所述第二泄油口流出的液压油能够通过所述泄压机构流入所述补油泵的所述进油口内。

    作为优选,所述泄压机构包括泄压管路,所述泄压管路的一端分别连通于所述第一泄油口和所述第二泄油口,另一端连通于所述补油泵的所述进油口,所述泄压管路至少包括胶管段。

    作为优选,所述泄压机构还包括单向阀,所述单向阀设置于所述泄压管路上。

    作为优选,所述单向阀的开启压力小于所述液压泵和所述马达的壳体的最大泄油压力。

    作为优选,还包括补油溢流阀,所述补油泵的出油口通过所述补油溢流阀连通于所述液压泵的壳体。

    作为优选,还包括第一溢流阀,所述补油泵的出油口通过所述第一溢流阀连通于所述液压泵。

    作为优选,还包括过滤器,在所述补油泵的出油口和所述第一溢流阀之间的连通管路上设置有所述过滤器。

    作为优选,还包括冲洗阀,所述马达通过所述冲洗阀连通于所述油箱。

    作为优选,还包括第二溢流阀,所述第二溢流阀设置于所述冲洗阀和所述油箱之间。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闭式液压系统,包括上述的泄压液压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泄压液压系统,在正常工作时,补油泵的进油口连通于油箱,补油泵的出油口连通于液压泵,液压泵连通于马达,形成闭式回路,补油泵为液压泵和马达提供正常工作过程中所需的泄油。通过在液压泵的壳体上设置有第一泄油口,在马达的壳体上设置有第二泄油口,散热器的一端分别连通于第一泄油口和第二泄油口,另一端连通于油箱,液压泵、马达内的泄油能够通过散热器散热后回流至油箱内,散热器起到对马达和液压泵内液压油散热的作用。

    将泄压机构的一端分别连通于第一泄油口和第二泄油口,另一端连通于补油泵的进油口,使从第一泄油口和第二泄油口流出的液压油通过泄压机构流入进油口内,泄压机构起到了辅助泄油的作用,降低通过散热器散热的液压油流量,解决了闭式液压系统中液压泵及马达泄油压力高的问题,避免因泄油压力过高导致液压泵和马达冲坏漏油的情况,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闭式液压系统,包括上述的泄压液压系统。当其他闭式液压系统的回油与液压泵、马达壳体泄油合流后进入散热器进行散热时,由于进入散热器的流量大,导致了更大的泄油压力,现有技术采用增大管路规格通常不能解决问题,该泄压液压系统通过设置泄压机构,用于解决液压泵、马达壳体压力高的问题,且不受安装空间的限制,结构简单,安装难度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泄压液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液压泵;2、补油泵;3、电机;4、马达;5、散热器;6、泄压机构;7、补油溢流阀;8、过滤器;9、第一溢流阀;10、冲洗阀;11、第二溢流阀;

    61、泄压管路;62、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泄压液压系统,如图1所示,该泄压液压系统包括液压泵1、补油泵2、电机3、马达4、散热器5及泄压机构6,液压泵1具体为闭式泵,液压泵1和补油泵2共同由马达4驱动,补油泵2的进油口(a口)连通于油箱,补油泵2的出油口连通于液压泵1,液压泵1连通于马达4,形成闭式回路(液压泵1的出油口连通马达4的进油口,马达4的出油口连通液压泵1的进油口),补油泵2的出油口与闭式回路连通,用于补油。在液压泵1的壳体上设置有第一泄油口(l口),在马达4的壳体上设置有第二泄油口(u口),散热器5的一端分别连通于第一泄油口和第二泄油口,另一端连通于油箱。泄压机构6的一端分别连通于第一泄油口和第二泄油口,另一端连通于补油泵2的进油口,使从第一泄油口和第二泄油口流出的液压油能够通过泄压机构6流入补油泵2的进油口内。

    本实施例提供的泄压液压系统,液压泵1和补油泵2共同由马达4驱动,采用一个马达4同时驱动液压泵1和补油泵2,节省生产成本。在正常工作时,补油泵2的进油口连通于油箱,补油泵2的出油口连通于液压泵1,液压泵1连通于马达4,形成闭式回路,补油泵2为液压泵1和马达4提供正常工作过程中所需的泄油。通过在液压泵1的壳体上设置有第一泄油口,在马达4的壳体上设置有第二泄油口,散热器5的一端分别连通于第一泄油口和第二泄油口,另一端连通于油箱,液压泵1、马达4内的泄油通过散热器5散热后回流至油箱内,散热器5起到对马达4和液压泵1内液压油散热的作用。

    将泄压机构6的一端分别连通于第一泄油口和第二泄油口,另一端连通于补油泵2的进油口,使从第一泄油口和第二泄油口流出的液压油通过泄压机构6流入补油泵2的进油口内,泄压机构6起到了辅助泄油的作用,降低通过散热器5散热的液压油流量,解决了闭式液压系统中液压泵1及马达4泄油压力高的问题,避免因泄油压力过高导致液压泵1和马达4冲坏漏油的情况,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该泄压液压系统还包括补油溢流阀7,补油泵2的出油口通过补油溢流阀7连通于液压泵1的壳体。通过设置补油溢流阀7,使得补油泵2能够对液压泵1的壳体内的热油进行冲洗置换,以降低闭式液压系统中壳体泄油温度。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该泄压液压系统还包括第一溢流阀9,补油泵2的出油口通过第一溢流阀9连通于液压泵1。通过设置第一溢流阀9,使得补油泵2能够为液压泵1提供正常工作所需的泄油。

    进一步地,在补油泵2的出油口和第一溢流阀9之间的连通管路上设置有过滤器8,过滤器8用于过滤液压油内的杂质,防止杂质对液压泵1的损坏。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该泄压液压系统还包括冲洗阀10,马达4通过冲洗阀10连通于油箱,冲洗阀10用于置换马达4内的热油。在本实施例中,冲洗阀10为三位三通换向阀,马达4的出油口与三位三通换向阀的第一控制口和第一油口相连通,马达4的进油口与三位三通换向阀的第二控制口和第二油口相连通,三位三通换向阀的第三油口与油箱相连通。进一步地,该泄压液压系统还包括第二溢流阀11,第二溢流阀11设置于冲洗阀10和油箱之间,第二溢流阀11起到了溢流的作用。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泄压机构6包括泄压管路61,泄压管路61的一端分别连通于第一泄油口和第二泄油口,另一端连通于补油泵2的进油口,泄压管路61起到了对马达4和液压泵1泄压的作用,且泄压的液压油可以补偿补油泵2。

    泄压管路61至少包括胶管段,具体地,泄压管路61包括第一管路、第一胶管、第二管路、第二胶管及第三管路,第一管路的一端分别连通于第一泄油口和第二泄油口,另一端连通于第一胶管,第一胶管采用橡胶制成,质地柔软,便于空间布置。第二管路用于第一胶管和第二胶管的中间连通,第二管路的一端连通于第一胶管未连接第一管路的一端,第二管路的另一端连通于第二胶管,第二胶管采用橡胶制成,质地柔软,便于空间布置。第三管路的一端连通于第二胶管未与第二管路连通的一端,另一端连通于补油泵2的进油口。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泄压机构6还包括单向阀62,单向阀62也称为背压单向阀62,单向阀62设置于泄压管路61的第二管路上。通过设置单向阀62,用于限制液压油的流动方向,使第一泄油口和第二泄油口流出的液压油通过泄压机构6流入补油泵2的进油口内。在第一泄油口、第二泄油口与补油泵2的进油口之间设置单向阀62,解决补油泵2对液压泵1和马达4的壳体内热油置换流量不足引起的发热问题。

    具体地,单向阀62的开启压力小于液压泵1和马达4的壳体的最大泄油压力。当液压泵1和马达4的壳体泄油压力达到单向阀62开启的开启压力时,液压泵1和马达4壳体内的液压油通过单向阀62进入到补油泵2的进油口,降低液压泵1和马达4通过散热器5的泄油流量,从而降低壳体泄油压力。

    例如:单向阀62的开启压力为2bar,液压泵1和马达4的壳体的最大泄油压力为2.5bar。当液压泵1及马达4的壳体泄油压力大于2bar时,一部分液压油通过散热器5回流至油箱,此时单向阀62开启,另一部分液压油通过单向阀62进入到补油泵2的进油口,降低通过散热器5散热的液压油流量,使液压泵1和马达4的壳体泄油压力不高于2bar,保护液压泵1及马达4的可靠性。

    通过设置单向阀62,液压泵1和马达4的壳体内的液压油,只有在壳体泄油压力达到单向阀62开启压力时才能进入到补油泵2的进油口,避免补油泵2输出的液压油在油温较高时对液压泵1及马达4壳体内热油的冲洗置换流量减少的情况,保证补油泵2输出的液压油对液压泵1及马达4的冲洗散热效果,使整个闭式液压系统油温保持在正常的温度范围内。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闭式液压系统,包括上述的泄压液压系统。当其他闭式液压系统的回油与液压泵1、马达4泄油合流后进入散热器5进行散热时,由于进入散热器5的流量大,导致了更大的泄油压力,例如3bar~5bar,现有技术采用增大管路规格通常不能解决问题,该泄压液压系统通过设置泄压机构6,用于解决液压泵1、马达4壳体压力高的问题,且不受安装空间的限制,结构简单,安装难度小。

    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此外,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泄压液压系统,包括液压泵(1)、补油泵(2)、马达(4)及散热器(5),所述补油泵(2)的进油口连通于油箱,所述补油泵(2)的出油口连通于所述液压泵(1),所述液压泵(1)连通于所述马达(4),形成闭式回路,在所述液压泵(1)的壳体上设置有第一泄油口,在所述马达(4)的壳体上设置有第二泄油口,所述散热器(5)的一端分别连通于所述第一泄油口和所述第二泄油口,另一端连通于所述油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泄压机构(6);

    所述泄压机构(6)的一端分别连通于所述第一泄油口和所述第二泄油口,另一端连通于所述补油泵(2)的所述进油口,使从所述第一泄油口和所述第二泄油口流出的液压油能够通过所述泄压机构(6)流入所述补油泵(2)的所述进油口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泄压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机构(6)包括泄压管路(61),所述泄压管路(61)的一端分别连通于所述第一泄油口和所述第二泄油口,另一端连通于所述补油泵(2)的所述进油口,所述泄压管路(61)至少包括胶管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泄压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机构(6)还包括单向阀(62),所述单向阀(62)设置于所述泄压管路(61)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泄压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62)的开启压力小于所述液压泵(1)和所述马达(4)的壳体的最大泄油压力。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泄压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补油溢流阀(7),所述补油泵(2)的出油口通过所述补油溢流阀(7)连通于所述液压泵(1)的壳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泄压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溢流阀(9),所述补油泵(2)的出油口通过所述第一溢流阀(9)连通于所述液压泵(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泄压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滤器(8),在所述补油泵(2)的出油口和所述第一溢流阀(9)之间的连通管路上设置有所述过滤器(8)。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泄压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冲洗阀(10),所述马达(4)通过所述冲洗阀(10)连通于所述油箱。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泄压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溢流阀(11),所述第二溢流阀(11)设置于所述冲洗阀(10)和所述油箱之间。

    10.一种闭式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泄压液压系统。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液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泄压液压系统及闭式液压系统。该泄压液压系统包括液压泵、补油泵、马达、散热器及泄压机构,补油泵的进油口连通于油箱,补油泵的出油口连通于液压泵,液压泵连通于马达,形成闭式回路,在液压泵的壳体上设置有第一泄油口,在马达的壳体上设置有第二泄油口,散热器的一端分别连通于第一泄油口和第二泄油口,另一端连通于油箱;泄压机构的一端分别连通于第一泄油口和第二泄油口,另一端连通于补油泵的进油口,使从第一泄油口和第二泄油口流出的液压油能够通过泄压机构流入补油泵的进油口内。该泄压液压系统降低通过散热器散热的液压油流量,解决了液压泵及马达泄油压力高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盛积成;李海军;赵子良;杨信刚;王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林德液压(中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6.30
    技术公布日:2021.03.1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350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