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压控制阀。
背景技术:
装载机包括车体、一端铰接在车体上的动臂以及铰接在动臂末端的转斗,第一液压缸与转斗连接,第二液压缸与动臂连接,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均与液压控制阀连通,以通过液压控制阀控制转斗和动臂转动。
相关技术中,液压控制阀包括阀体以及设置在阀体上的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第一控制阀与第一液压缸连通,第二控制阀与第二液压缸连通;阀体上设置有进油口,第一控制阀的阀杆处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时,控制进油口的液压油沿不同方向流向第一液压缸,以控制转斗转动;在第一控制阀的阀杆处于第三位置时,控制第一液压缸停止移动,并且将来自进油口的液压油输送至第二控制阀,通过第二控制阀控制第二液压缸移动,进而驱动动臂转动。
然而,在第一控制阀的阀杆处于第三位置时,来自进油口的液压油才能进入到第二控制阀内;在动臂转动时,转斗不会进行转动,操作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液压控制阀,以解决液压控制阀在动臂转动时,转斗不会进行转动,操作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压控制阀,包括阀体、第一控制阀以及第二控制阀,第一控制阀用于与驱动转斗转动的第一液压缸连通,第二控制阀用于与驱动动臂转动的第二液压缸连通;阀体上设置有进油口,进油口与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的进口连通。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控制阀包括第一阀杆,第一阀杆包括沿平行于第一阀杆中心线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密封段和第二密封段、以及连接第一密封段和第二密封段的第一杆体,第一密封段和第二密封段的直径大于第一杆体的直径;阀体上设置有第一通道,第一阀杆滑设在第一通道内;第一通道包括沿平行于第一阀杆中心线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配合管段、第二配合管段、第三配合管段以及第四配合管段,阀体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一液压缸连通的第一出油口和第二出油口,第一出油口与第一配合管段连通,第二出油口与第四配合管段连通;第一通道上设置有第一进油腔和第二进油腔,第一进油腔设置在第一配合管段和第二配合管段之间,第二进油腔设置在第三配合管段和第四配合管段之间,第一进油腔和第二进油腔均与进油口连通,且第一进油腔和第二进油腔均与第二控制阀的进口连通;第一阀杆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密封段与第一配合管段和第二配合管段密封配合,第二密封段与第三配合管段和第四配合管段密封配合;第一阀杆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一密封段与第一配合管段分离、且与第二配合管段密封配合,第二密封段与第四配合管段密封配合;第一阀杆处于第三位置时,第一密封段与第一配合管段密封配合,第二密封段与第三配合管段密封配合、且第二密封段与第四配合管段分离。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控制阀包括第二阀杆,第二阀杆包括沿平行于第二阀杆中心线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三密封段和第四密封段、以及连接第三密封段和第四密封段的第二杆体,第三密封段和第四密封段的直径大于第二杆体的直径;阀体上设置有第二通道,第二阀杆滑设在第二通道内;第二通道包括沿平行于第二阀杆中心线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五配合管段、第六配合管段、第七配合管段以及第八配合管段,阀体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二液压缸连通的第三出油口和第四出油口,第三出油口与第五配合管段连通,第四出油口与第八配合管段连通;第二通道上设置有第三进油腔和第四进油腔,第三进油腔设置在第五配合管段和第六配合管段之间,第四进油腔设置在第七配合管段和第八配合管段之间,第三进油腔与第一进油腔连通,第四进油腔与第二进油腔连通;第二阀杆处于第四位置时,第三密封段与第五配合管段和第六配合管段密封配合,第四密封段与第七配合管段和第八配合管段密封配合;第二阀杆处于第五位置时,第三密封段与第五配合管段分离、且与第六配合管段密封配合,第四密封段与第八配合管段密封配合;第二阀杆处于第六位置时,第三密封段与第五配合管段密封配合,第四密封段与第七配合管段密封配合、且第四密封段与第八配合管段分离。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进油腔向第一进油腔延伸以与第一进油腔连通,第四进油腔向第二进油腔延伸以与第二进油腔连通。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阀体上设置有与进油口连通的高压腔,高压腔位于第一通道背离第二通道的一侧,高压腔通过第一引流通道与第一进油腔连通,高压腔通过第二引流通道与第二进油腔连通。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杆体包括第一分杆体和第二分杆体,第一分杆体和第二分杆体之间连接有第五密封段;第一通道还包括沿平行于第一阀杆中心线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九配合管段以及第十配合管段,第九配合管段靠近第二配合管段,第十配合管段靠近第三配合管段;第一通道上还设置有第五进油腔,第五进油腔设置在第九配合管段和第十配合管段之间,第五进油腔与高压腔连通;第一阀杆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五密封段与第九配合管段和第十配合管段分离;第一阀杆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五密封段与第十配合管段密封配合;第一阀杆处于第三位置时,第五密封段与第九配合管段密封配合;第二配合管段和第九配合管段之间设置有第一回油腔,第三配合管段和第十配合管段之间设置有第二回油腔;第二杆体包括第三分杆体和第四分杆体,第三分杆体和第四分杆体之间连接有第六密封段;第二通道还包括沿平行于第二阀杆中心线方向间隔设置的第十一配合管段以及第十二配合管段,第十一配合管段靠近第六配合管段,第十二配合管段靠近第七配合管段;第二通道上还设置有第三回油腔,第三回油腔设置在第十一配合管段和第十二配合管段之间,第三回油腔与一回油腔和第二回油腔连通;第二阀杆处于第四位置时,第六密封段与第十一配合管段和第十二配合管段分离;第二阀杆处于第五位置时,第六密封段与第十二配合管段密封配合;第二阀杆处于第六位置时,第六密封段与第十一配合管段密封配合;第六配合管段和第十一配合管段之间设置有第四回油腔,第七配合管段和第十二配合管段之间设置有第五回油腔,阀体上还设置有回油口,第四回油腔和第五回油腔与回油口连通。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阀体上还设置有主回油腔,第一通道还包括沿平行于第一阀杆中心线方向设置的第一回油管段和第二回油管段,第一回油管段的一端与第一出油口连通,第一回油管段的另一端与主回油腔连通;第二回油管段的一端与第二出油口连通,第二回油管段的另一端与主回油腔连通;第一阀杆还包括沿平行于第一阀杆中心线方向设置的第七密封段和第八密封段,第七密封段与第一密封段通过第三杆体连接,第八密封段与第二密封段通过第四杆体连接,第七密封段的直径大于第三杆体的直径,第八密封段的直径大于第四杆体的直径;第一阀杆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七密封段与第一回油管段密封配合,第八密封段与第二回油管段密封配合;第一阀杆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七密封段与第一回油管段密封配合,第八密封段与第二回油管段分离;第一阀杆处于第三位置时,第七密封段与第一回油管段分离,第八密封段与第二回油管段密封配合;第二通道还包括沿平行于第二阀杆中心线方向设置的第三回油管段和第四回油管段,第三回油管段的一端与第三出油口连通,第三回油管段的另一端与主回油腔连通;第四回油管段的一端与第四出油口连通,第四回油管段的另一端与主回油腔连通;第二阀杆还包括沿平行于第二阀杆中心线方向设置的第九密封段和第十密封段,第九密封段与第三密封段通过第五杆体连接,第十密封段与第四密封段通过第六杆体连接,第九密封段的直径大于第五杆体的直径,第十密封段的直径大于第六杆体的直径;第二阀杆处于第四位置时,第九密封段与第三回油管段密封配合,第十密封段与第四回油管段密封配合;第二阀杆处于第五位置时,第九密封段与第三回油管段密封配合,第十密封段与第四回油管段分离;第二阀杆处于第六位置时,第九密封段与第三回油管段分离,第十密封段与第四回油管段密封配合。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高压腔内设置有主单向阀,主单向阀只允许高压腔内的液压油向第一进油腔和第二进油腔流动。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高压腔与主回油腔之间通过第一连接通道连接,第一连接通道上设置有安全阀,安全阀与高压腔和主回油腔连通。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出油口与主回油腔之间还连接有第二连接通道,第二连接通道上设置有单向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压控制阀,进油口与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的进口连通,从而使来自进油口的液压油可以直接进入到第一控制阀或者第二控制阀内,使转斗和动臂独立工作,而不会相互影响,提高了液压控制阀的操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压控制阀中的第一阀杆处于第一位置且第二阀杆处于第四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关于a-a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压控制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压控制阀的前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压控制阀的后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压控制阀中的第一阀杆处于第二位置且第二阀杆处于第五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压控制阀中的第一阀杆处于第三位置且第二阀杆处于第六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压控制阀中的第一阀杆处于第一位置且第二阀杆处于第五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压控制阀的原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阀体;101、进油口;102、高压腔;103、第一引流通道;104、第二引流通道;105、回油口;106、主回油腔;107、主单向阀;108、第一连接通道;109、安全阀;110、第二连接通道;111、单向阀;112、单向补油阀;113、第一过载阀;114、第二过载阀;200、第一阀杆;201、第一密封段;202、第二密封段;203、第一杆体;204、第一分杆体;205、第二分杆体;206、第五密封段;208、第三杆体;209、第四杆体;210、第七密封段;211、第八密封段;300、第一通道;301、第一配合管段;302、第二配合管段;303、第三配合管段;304、第四配合管段;305、第一出油口;306、第二出油口;307、第一进油腔;308、第二进油腔;309、第九配合管段;310、第十配合管段;311、第五进油腔;312、第一回油腔;313、第二回油腔;314、第一回油管段;315、第二回油管段;400、第二阀杆;401、第三密封段;402、第四密封段;403、第二杆体;404、第三分杆体;405、第四分杆体;406、第六密封段;407、第九密封段;408、第十密封段;409、第五杆体;410、第六杆体;500、第二通道;501、第五配合管段;502、第六配合管段;503、第七配合管段;504、第八配合管段;505、第三出油口;506、第四出油口;507、第三进油腔;508、第四进油腔;509、第十一配合管段;510、第十二配合管段;511、第三回油腔;512、第四回油腔;513、第五回油腔;514、第三回油管段;515、第四回油管段。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
其次,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构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装载机包括车体、一端铰接在车体上的动臂以及铰接在动臂末端的转斗,第一液压缸与转斗连接,第二液压缸与动臂连接,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均与液压控制阀连通,以通过液压控制阀控制转斗和动臂转动。
相关技术中,液压控制阀包括阀体以及设置在阀体上的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第一控制阀与第一液压缸连通,第二控制阀与第二液压缸连通;阀体上设置有进油口,第一控制阀的阀杆处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时,控制进油口的液压油沿不同方向流向第一液压缸,以控制转斗转动;在第一控制阀的阀杆处于第三位置时,控制第一液压缸停止移动,并且将来自进油口的液压油输送至第二控制阀,通过第二控制阀控制第二液压缸移动,进而驱动动臂转动。
然而,只有在第一控制阀的阀杆处于第三位置时,来自进油口的液压油才能进入到第二控制阀内,在第一控制阀的阀杆处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时,来自进油口的液压油均不能进入第二控制阀内,即转斗转动时,动臂无法转动;且在动臂转动时,如果操纵第一控制阀的阀杆使其处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时,将导致动臂停止转动,操作效率较低。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液压控制阀,通过将第二控制阀的进口直接与高压腔连通,进而使来自进油口的液压油无需经过第一控制阀即可直接进入到第二控制阀内,使转斗和动臂独立工作,而不会相互影响,提高了操作效率。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液压控制阀,包括阀体100、第一控制阀以及第二控制阀,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可以设置在阀体100内部,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还可以连接在阀体100外部;阀体100上还设置有进油口101,进油口101与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的进口连通,第一控制阀与驱动转斗转动的第一液压缸连通,第二控制阀与驱动动臂转动的第二液压缸连通。
本实施例中,进油口101与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的进口连通,从而使来自进油口101的液压油可以直接进入到第一控制阀或者第二控制阀内,使转斗和动臂独立工作,而不会相互影响,提高了液压控制阀的操作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控制阀包括第一阀杆200,第一阀杆200包括沿平行于第一阀杆200中心线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密封段201和第二密封段202、以及连接第一密封段201和第二密封段202的第一杆体203,第一密封段201和第二密封段202的直径大于第一杆体203的直径;阀体100上设置有第一通道300,第一阀杆200滑设在第一通道300内;第一通道300包括沿平行于第一阀杆200中心线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配合管段301、第二配合管段302、第三配合管段303以及第四配合管段304,阀体100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一液压缸连通的第一出油口305和第二出油口306,第一出油口305与第一配合管段301连通,第二出油口306与第四配合管段304连通。
第一通道300上设置有第一进油腔307和第二进油腔308,第一进油腔307设置在第一配合管段301和第二配合管段302之间,第二进油腔308设置在第三配合管段303和第四配合管段304之间,第一进油腔307和第二进油腔308均与进油口101连通,且第一进油腔307和第二进油腔308均与第二控制阀的进口连通。
第一阀杆200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密封段201与第一配合管段301和第二配合管段302密封配合,第二密封段202与第三配合管段303和第四配合管段304密封配合;第一阀杆200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一密封段201与第一配合管段301分离、且与第二配合管段302密封配合,第二密封段202与第四配合管段304密封配合;第一阀杆200处于第三位置时,第一密封段201与第一配合管段301密封配合,第二密封段202与第三配合管段303密封配合、且第二密封段202与第四配合管段304分离。
转斗不工作时,即转斗既不翻斗也不收斗时,第一阀杆200处于第一位置;向远离第一出油口305的方向将第一阀杆200推动到极限位置时,第一阀杆200处于第二位置;朝向第一出油口305将第一阀杆200推动到极限位置时,第一阀杆200处于第三位置。
进一步地,第一出油口305可以与第一液压缸的无杆腔连接,第二出油口306可以与第一液压缸的有杆腔连接。第一阀杆200处于第一位置时,液压油不能流入第一出油口305和第二出油口306,此时第一液压缸内没有液压油流入,转斗不发生动作。第一阀杆200处于第二位置时,液压油从第一出油口305流入第一液压缸的无杆腔,进而驱动转斗翻斗。第一阀杆200处于第三位置时,液压油从第二出油口306流入第一液压缸的有杆腔,进而驱动转斗收斗。
可替代地,第一出油口305可以与第一液压缸的有杆腔连接,第二出油口306可以与第一液压缸的无杆腔连接。第一阀杆200处于第一位置时,液压油不能流入第一出油口305和第二出油口306,此时第一液压缸内没有液压油流入,转斗不发生动作。第一阀杆200处于第二位置时,液压油从第一出油口305流入第一液压缸的有杆腔,进而驱动转斗收斗。第一阀杆200处于第三位置时,液压油从第二出油口306流入第一液压缸的无杆腔,进而驱动转斗翻斗。
通过控制第一阀杆200,使来自进油口101的液压油从第一出油口305或第二出油口306进入到第一液压缸内,从而控制转斗实现翻斗或者收斗,操作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控制阀包括第二阀杆400,第二阀杆400包括沿平行于第二阀杆400中心线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三密封段401和第四密封段402、以及连接第三密封段401和第四密封段402的第二杆体403,第三密封段401和第四密封段402的直径大于第二杆体403的直径;阀体100上设置有第二通道500,第二阀杆400滑设在第二通道500内;第二通道500包括沿平行于第二阀杆400中心线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五配合管段501、第六配合管段502、第七配合管段503以及第八配合管段504,阀体100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二液压缸连通的第三出油口505和第四出油口506,第三出油口505与第五配合管段501连通,第四出油口506与第八配合管段504连通。
第二通道500上设置有第三进油腔507和第四进油腔508,第三进油腔507设置在第五配合管段501和第六配合管段502之间,第四进油腔508设置在第七配合管段503和第八配合管段504之间,第三进油腔507与第一进油腔307连通,第四进油腔508与第二进油腔308连通。
第二阀杆400处于第四位置时,第三密封段401与第五配合管段501和第六配合管段502密封配合,第四密封段402与第七配合管段503和第八配合管段504密封配合;第二阀杆400处于第五位置时,第三密封段401与第五配合管段501分离、且与第六配合管段502密封配合,第四密封段402与第八配合管段504密封配合;第二阀杆400处于第六位置时,第三密封段401与第五配合管段501密封配合,第四密封段402与第七配合管段503密封配合、且第四密封段402与第八配合管段504分离。
动臂不工作时,即动臂既不下降也不上升时,第二阀杆400处于第四位置;向远离第三出油口505的方向将第二阀杆400推动到极限位置时,第二阀杆400处于第五位置;朝向第三出油口505将第二阀杆400推动到极限位置时,第二阀杆400处于第六位置。
进一步地,第三出油口505可以与第二液压缸的无杆腔连接,第四出油口506可以与第二液压缸的有杆腔连接。第二阀杆400处于第四位置时,液压油不能流入第三出油口505和第四出油口506,此时第二液压缸内没有液压油流入,动臂不发生动作。第二阀杆400处于第五位置时,液压油从第三出油口505流入第二液压缸的无杆腔,进而驱动动臂下降。第二阀杆400处于第六位置时,液压油从第四出油口506流入第二液压缸的有杆腔,进而驱动动臂上升。
可替代地,第三出油口505可以与第二液压缸的有杆腔连接,第四出油口506可以与第二液压缸的无杆腔连接。第二阀杆400处于第四位置时,液压油不能流入第三出油口505和第四出油口506,此时第二液压缸内没有液压油流入,动臂不发生动作。第二阀杆400处于第五位置时,液压油从第三出油口505流入第二液压缸的有杆腔,进而驱动动臂上升。第二阀杆400处于第六位置时,液压油从第四出油口506流入第二液压缸的无杆腔,进而驱动动臂下降。
通过控制第二阀杆400,使来自进油口101的液压油从第三出油口505或第四出油口506进入到第二液压缸内,从而控制动臂实现下降或者上升,操作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进油腔507向第一进油腔307延伸以与第一进油腔307连通,第四进油腔508向第二进油腔308延伸以与第二进油腔308连通。
如此设置,可以减少液压控制阀内的油道,使液压控制阀的结构更加简单。
可替代地,第一进油腔307和第三进油腔507之间可以通过引流通道连通,第二进油腔308和第四进油腔508之间也可以通过引流通道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阀体100上设置有与进油口101连通的高压腔102,高压腔102位于第一通道300背离第二通道500的一侧,高压腔102通过第一引流通道103与第一进油腔307连通,高压腔102通过第二引流通道104与第二进油腔308连通。
来自进油口101的液压油流至高压腔102内时,压力升高,使液压油的流动性增强。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杆体203包括第一分杆体204和第二分杆体205,第一分杆体204和第二分杆体205之间连接有第五密封段206;第一通道300还包括沿平行于第一阀杆200中心线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九配合管段309以及第十配合管段310,第九配合管段309靠近第二配合管段302,第十配合管段310靠近第三配合管段303;第一通道300上还设置有第五进油腔311,第五进油腔311设置在第九配合管段309和第十配合管段310之间,第五进油腔311与高压腔102连通;第一阀杆200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五密封段206与第九配合管段309和第十配合管段310分离;第一阀杆200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五密封段206与第十配合管段310密封配合;第一阀杆200处于第三位置时,第五密封段206与第九配合管段309密封配合;第二配合管段302和第九配合管段309之间设置有第一回油腔312,第三配合管段303和第十配合管段310之间设置有第二回油腔313。
第二杆体403包括第三分杆体404和第四分杆体405,第三分杆体404和第四分杆体405之间连接有第六密封段406;第二通道500还包括沿平行于第二阀杆400中心线方向间隔设置的第十一配合管段509以及第十二配合管段510,第十一配合管段509靠近第六配合管段502,第十二配合管段510靠近第七配合管段503;第二通道500上还设置有第三回油腔511,第三回油腔511设置在第十一配合管段509和第十二配合管段510之间,第三回油腔511与一回油腔和第二回油腔313连通;第二阀杆400处于第四位置时,第六密封段406与第十一配合管段509和第十二配合管段510分离;第二阀杆400处于第五位置时,第六密封段406与第十二配合管段510密封配合;第二阀杆400处于第六位置时,第六密封段406与第十一配合管段509密封配合。
第六配合管段502和第十一配合管段509之间设置有第四回油腔512,第七配合管段503和第十二配合管段510之间设置有第五回油腔513,阀体100上还设置有回油口105,第四回油腔512和第五回油腔513与回油口105连通。
第一阀杆200处于第一位置,且第二阀杆400处于第四位置时,转斗和动臂都不发生动作,来自进油口101的液压油从第五进油腔311经第九配合管段309流入第一回油腔312,经第十配合管段310流入第二回油腔313,第一回油腔312和第二回油腔313内的液压油汇集到第三回油腔511内,一侧油路依次经第十一配合管段509、第四回油腔512流向回油口105,另一侧油路依次经第十二配合管段510、第五回油腔513流向回油口105。
转斗和动臂都不发生动作时,液压油从进油口101进入到液压控制阀内,并从回油口105流回至油箱内,使液压油能够循环流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阀体100上还设置有主回油腔106,第一通道300还包括沿平行于第一阀杆200中心线方向设置的第一回油管段314和第二回油管段315,第一回油管段314的一端与第一出油口305连通,第一回油管段314的另一端与主回油腔106连通;第二回油管段315的一端与第二出油口306连通,第二回油管段315的另一端与主回油腔106连通;第一阀杆200还包括沿平行于第一阀杆200中心线方向设置的第七密封段210和第八密封段211,第七密封段210与第一密封段201通过第三杆体208连接,第八密封段211与第二密封段202通过第四杆体209连接,第七密封段210的直径大于第三杆体208的直径,第八密封段211的直径大于第四杆体209的直径;第一阀杆200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七密封段210与第一回油管段314密封配合,第八密封段211与第二回油管段315密封配合;第一阀杆200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七密封段210与第一回油管段314密封配合,第八密封段211与第二回油管段315分离;第一阀杆200处于第三位置时,第七密封段210与第一回油管段314分离,第八密封段211与第二回油管段315密封配合。
第二通道500还包括沿平行于第二阀杆400中心线方向设置的第三回油管段514和第四回油管段515,第三回油管段514的一端与第三出油口505连通,第三回油管段514的另一端与主回油腔106连通;第四回油管段515的一端与第四出油口506连通,第四回油管段515的另一端与主回油腔106连通;第二阀杆400还包括沿平行于第二阀杆400中心线方向设置的第九密封段407和第十密封段408,第九密封段407与第三密封段401通过第五杆体409连接,第十密封段408与第四密封段402通过第六杆体410连接,第九密封段407的直径大于第五杆体409的直径,第十密封段408的直径大于第六杆体410的直径;第二阀杆400处于第四位置时,第九密封段407与第三回油管段514密封配合,第十密封段408与第四回油管段515密封配合;第二阀杆400处于第五位置时,第九密封段407与第三回油管段514密封配合,第十密封段408与第四回油管段515分离;第二阀杆400处于第六位置时,第九密封段407与第三回油管段514分离,第十密封段408与第四回油管段515密封配合。
第一阀杆200处于第二位置时,油箱内的液压油从第一进油腔307经第一出油口305流入第一液压缸内,从第二出油口306流回至主回油腔106内,并从回油口105流回至油箱。第一阀杆200处于第三位置时,油箱内的液压油从第二进油腔308经第二出油口306流入第一液压缸内,从第一出油口305流回至主回油腔106内,并从回油口105流回至油箱。
第二阀杆400处于第五位置时,油箱内的液压油从第三进油腔507经第三出油口505流入第二液压缸内,从第四出油口506流回至主回油腔106内,并从回油口105流回至油箱。第二阀杆400处于第六位置时,油箱内的液压油从第四进油腔508经第四出油口506流入第二液压缸内,从第三出油口505流回至主回油腔106内,并从回油口105流回至油箱。
第一阀杆200处于第一位置,且第二阀杆400处于第四位置时,油箱内的液压油从进油口101进入液压控制阀,依次流经第五进油腔311、第一回油腔312和第二回油腔313、第三回油腔511、第四回油腔512和第五回油腔513,最后从回油口105流回至油箱内。
通过使第一出油口305、第二出油口306、第三出油口505以及第四出油口506与主回油腔106连通,进而使转斗动作或动臂动作时,液压油可以在液压控制阀内循环流动,使转斗或动臂可以连续工作,提高操作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高压腔102内设置有主单向阀107,主单向阀107只允许高压腔102内的液压油向第一进油腔307和第二进油腔308流动。
如此设置,可以避免第一进油腔307和第二进油腔308内的液压油倒流入高压腔102内,影响转斗和动臂的动作,提高了液压控制阀的工作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高压腔102与主回油腔106之间通过第一连接通道108连接,第一连接通道108上设置有安全阀109,安全阀109与高压腔102和主回油腔106连通。
在高压腔102内的液压油的压力升高至第一设定值时,安全阀109打开,使高压腔102内的部分液压油流入主回油腔106内,以降低高压腔102内液压油的压力,使高压腔102内液压油的压力不超过第一设定值,避免液压控制阀损坏。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出油口306与主回油腔106之间还连接有第二连接通道110,第二连接通道110上设置有单向阀111。
在第一阀杆200处于第三位置时,液压油从第二出油口306流入第一液压缸内,并从第一出油口305流回至液压控制阀内。在第二出油口306处液压油的压力降低至第二设定值时,单向阀111打开,使主回油腔106内的部分液压油单向流入到第二连接通道110内,进而流入至第二出油口306,以向第二出油口306补充液压油,使第二出油口306处液压油的压力升高,进而使转斗能够正常工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出油口506与主回油腔106之间还连接有第三连接通道,第三连接通道上设置有单向补油阀112。
在第二阀杆400处于第六位置时,液压油从第四出油口506流入第二液压缸内,并从第三出油口505流回至液压控制阀内。在第四出油口506处液压油的压力降低至第三设定值时,单向补油阀112打开,使主回油腔106内的部分液压油单向流入到第四出油口506,以向第四出油口506补充液压油,使第四出油口506处液压油的压力升高,进而使动臂能够正常工作。
第二连接通道110和主回油腔106之间还可以连接第一过载阀113,第一过载阀113与单向阀并联设置,在第二出油口306处液压油压力升高至第四设定值时,第一过载阀113打开,使第二出油口306处的部分液压油流入至主回油腔106内,以降低第二出油口306处液压油的压力,避免液压控制阀损坏。
第一出油口305与主回油腔106之间可以连接第二过载阀114,在第一出油口305处液压油压力升高至第五设定值时,第二过载阀114打开,使第一出油口305处的部分液压油流入至主回油腔106内,以降低第一出油口305处液压油的压力,避免液压控制阀损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1.一种液压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第一控制阀以及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用于与驱动转斗转动的第一液压缸连通,所述第二控制阀用于与驱动动臂转动的第二液压缸连通;所述阀体上设置有进油口,所述进油口与所述第一控制阀和所述第二控制阀的进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阀包括第一阀杆,所述第一阀杆包括沿平行于所述第一阀杆中心线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密封段和第二密封段、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密封段和所述第二密封段的第一杆体,所述第一密封段和所述第二密封段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杆体的直径;所述阀体上设置有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阀杆滑设在所述第一通道内;所述第一通道包括沿平行于所述第一阀杆中心线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配合管段、第二配合管段、第三配合管段以及第四配合管段,所述阀体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一液压缸连通的第一出油口和第二出油口,所述第一出油口与所述第一配合管段连通,所述第二出油口与所述第四配合管段连通;
所述第一通道上设置有第一进油腔和第二进油腔,所述第一进油腔设置在所述第一配合管段和所述第二配合管段之间,所述第二进油腔设置在所述第三配合管段和所述第四配合管段之间,所述第一进油腔和所述第二进油腔均与所述进油口连通,且所述第一进油腔和所述第二进油腔均与所述第二控制阀的进口连通;
所述第一阀杆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密封段与所述第一配合管段和所述第二配合管段密封配合,所述第二密封段与所述第三配合管段和所述第四配合管段密封配合;所述第一阀杆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密封段与所述第一配合管段分离、且与所述第二配合管段密封配合,所述第二密封段与所述第四配合管段密封配合;所述第一阀杆处于第三位置时,所述第一密封段与所述第一配合管段密封配合,所述第二密封段与所述第三配合管段密封配合、且所述第二密封段与所述第四配合管段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阀包括第二阀杆,所述第二阀杆包括沿平行于所述第二阀杆中心线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三密封段和第四密封段、以及连接所述第三密封段和所述第四密封段的第二杆体,所述第三密封段和所述第四密封段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杆体的直径;所述阀体上设置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阀杆滑设在所述第二通道内;所述第二通道包括沿平行于所述第二阀杆中心线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五配合管段、第六配合管段、第七配合管段以及第八配合管段,所述阀体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二液压缸连通的第三出油口和第四出油口,所述第三出油口与所述第五配合管段连通,所述第四出油口与所述第八配合管段连通;
所述第二通道上设置有第三进油腔和第四进油腔,所述第三进油腔设置在所述第五配合管段和所述第六配合管段之间,所述第四进油腔设置在所述第七配合管段和所述第八配合管段之间,所述第三进油腔与所述第一进油腔连通,所述第四进油腔与所述第二进油腔连通;
所述第二阀杆处于第四位置时,所述第三密封段与所述第五配合管段和所述第六配合管段密封配合,所述第四密封段与所述第七配合管段和所述第八配合管段密封配合;所述第二阀杆处于第五位置时,所述第三密封段与所述第五配合管段分离、且与所述第六配合管段密封配合,所述第四密封段与所述第八配合管段密封配合;所述第二阀杆处于第六位置时,所述第三密封段与所述第五配合管段密封配合,所述第四密封段与所述第七配合管段密封配合、且所述第四密封段与所述第八配合管段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压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进油腔向所述第一进油腔延伸以与所述第一进油腔连通,所述第四进油腔向所述第二进油腔延伸以与所述第二进油腔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压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上设置有与所述进油口连通的高压腔,所述高压腔位于所述第一通道背离所述第二通道的一侧,所述高压腔通过第一引流通道与所述第一进油腔连通,所述高压腔通过第二引流通道与所述第二进油腔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压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体包括第一分杆体和第二分杆体,所述第一分杆体和所述第二分杆体之间连接有第五密封段;所述第一通道还包括沿平行于所述第一阀杆中心线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九配合管段以及第十配合管段,所述第九配合管段靠近所述第二配合管段,所述第十配合管段靠近所述第三配合管段;所述第一通道上还设置有第五进油腔,所述第五进油腔设置在所述第九配合管段和所述第十配合管段之间,所述第五进油腔与所述高压腔连通;所述第一阀杆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五密封段与所述第九配合管段和所述第十配合管段分离;所述第一阀杆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五密封段与所述第十配合管段密封配合;所述第一阀杆处于第三位置时,所述第五密封段与所述第九配合管段密封配合;所述第二配合管段和所述第九配合管段之间设置有第一回油腔,所述第三配合管段和所述第十配合管段之间设置有第二回油腔;
所述第二杆体包括第三分杆体和第四分杆体,所述第三分杆体和所述第四分杆体之间连接有第六密封段;所述第二通道还包括沿平行于所述第二阀杆中心线方向间隔设置的第十一配合管段以及第十二配合管段,所述第十一配合管段靠近所述第六配合管段,所述第十二配合管段靠近所述第七配合管段;所述第二通道上还设置有第三回油腔,所述第三回油腔设置在所述第十一配合管段和所述第十二配合管段之间,所述第三回油腔与所述一回油腔和所述第二回油腔连通;所述第二阀杆处于第四位置时,所述第六密封段与所述第十一配合管段和所述第十二配合管段分离;所述第二阀杆处于第五位置时,所述第六密封段与所述第十二配合管段密封配合;所述第二阀杆处于第六位置时,所述第六密封段与所述第十一配合管段密封配合;
所述第六配合管段和所述第十一配合管段之间设置有第四回油腔,所述第七配合管段和所述第十二配合管段之间设置有第五回油腔,所述阀体上还设置有回油口,所述第四回油腔和所述第五回油腔与所述回油口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压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上还设置有主回油腔,所述第一通道还包括沿平行于所述第一阀杆中心线方向设置的第一回油管段和第二回油管段,所述第一回油管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出油口连通,所述第一回油管段的另一端与所述主回油腔连通;所述第二回油管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出油口连通,所述第二回油管段的另一端与所述主回油腔连通;所述第一阀杆还包括沿平行于所述第一阀杆中心线方向设置的第七密封段和第八密封段,所述第七密封段与所述第一密封段通过第三杆体连接,所述第八密封段与所述第二密封段通过第四杆体连接,所述第七密封段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三杆体的直径,所述第八密封段的直径大于所述第四杆体的直径;所述第一阀杆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七密封段与所述第一回油管段密封配合,所述第八密封段与所述第二回油管段密封配合;所述第一阀杆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七密封段与所述第一回油管段密封配合,所述第八密封段与所述第二回油管段分离;所述第一阀杆处于第三位置时,所述第七密封段与所述第一回油管段分离,所述第八密封段与所述第二回油管段密封配合;
所述第二通道还包括沿平行于所述第二阀杆中心线方向设置的第三回油管段和第四回油管段,所述第三回油管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出油口连通,所述第三回油管段的另一端与所述主回油腔连通;所述第四回油管段的一端与所述第四出油口连通,所述第四回油管段的另一端与所述主回油腔连通;所述第二阀杆还包括沿平行于所述第二阀杆中心线方向设置的第九密封段和第十密封段,所述第九密封段与所述第三密封段通过第五杆体连接,所述第十密封段与所述第四密封段通过第六杆体连接,所述第九密封段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五杆体的直径,所述第十密封段的直径大于所述第六杆体的直径;所述第二阀杆处于第四位置时,所述第九密封段与所述第三回油管段密封配合,所述第十密封段与所述第四回油管段密封配合;所述第二阀杆处于第五位置时,所述第九密封段与所述第三回油管段密封配合,所述第十密封段与所述第四回油管段分离;所述第二阀杆处于第六位置时,所述第九密封段与所述第三回油管段分离,所述第十密封段与所述第四回油管段密封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压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腔内设置有主单向阀,所述主单向阀只允许所述高压腔内的液压油向所述第一进油腔和所述第二进油腔流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压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腔与所述主回油腔之间通过第一连接通道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通道上设置有安全阀,所述安全阀与所述高压腔和所述主回油腔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压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油口与所述主回油腔之间还连接有第二连接通道,所述第二连接通道上设置有单向阀。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