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通风柜连接装置领域,具体是通风柜内衬转角f形连接槽。
背景技术:
通风柜的连接件多采用传统的三合一连接模式,其中,三合一连接件是由涨栓(一般采用胶塞或者木塞)、螺栓以及偏心件三部分组成,其优势在于可以多次拆装并具有一定程度的隐蔽性,同时减少了粘合剂的使用,从而让家居更加环保;这种板材连接结构需要在板材上为偏心件设置一个安装孔,以用于锁紧连接件,同时其安装也比较费力。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10660885u公开一种一种连接件与板材的连接结构,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预埋螺母、螺杆、配合锁紧件、转动件以及第二预埋螺母,所述配合锁紧件与所述第一预埋螺母适配,且所述配合锁紧件上设置有旋转式配合凹位,所述螺杆一端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二预埋螺母内、另一端设置有与旋转式配合凹位适配的卡头,所述转动件带动所述卡头转动,从而能够带动所述螺杆插入配合锁紧件并旋转90°后卡接所述凹位,从而锁紧在配合锁紧件上,但仍存在如下缺点:
由于通风柜内衬板大都是酚醛树脂、不锈钢、抗倍特等板材,厚度薄,传统通风柜内连接内衬板的安装精度差,安装时多采用五金紧固零件通过电动工具进行安装,对内衬板材有破坏可能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通风柜内衬转角f形连接槽,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通风柜内衬转角f形连接槽,包括横板一和竖板一,所述横板一和竖板一构成一个l型结构,所述横板一下方设置有与横板一同侧且固定于竖板一上的横板二,所述横板二的中部下方设置有竖板二;所述横板一和横板二构成内衬板插槽一,所述竖板一和竖板二构成内衬板插槽二;
进一步的,所述横板一、横板二、竖板一、竖板二的末端具有弧形倒角,防止安装时对内衬板造成损害;
进一步的,所述内衬板插槽一和内衬板插槽二的入口处内侧具有连接缓冲段,所述连接缓冲段宽度自外向内逐渐减小,除缓冲段外,所述内衬板插槽一和内衬板插槽二的宽度与内衬板宽度相匹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f形连接槽,内衬板的安装过程无需使用电动安装工具、五金紧固零件,避免了电动安装工具、五金紧固零件对内衬板的伤害;同时仍能保证最佳的安装精度和可靠性,报废拆除时方便、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横板一,2、横板二,3、竖板一,4、竖板二,5、内衬板插槽一,6、内衬板插槽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通风柜内衬转角f形连接槽,包括横板一1和竖板一3,所述横板一1和竖板一3构成一个l型结构,所述横板一1下方设置有与横板一1同侧且固定于竖板一3上的横板二2,所述横板二2的中部下方设置有竖板二4;所述横板一1和横板二2构成内衬板插槽一5,所述竖板一3和竖板二4构成内衬板插槽二6;
具体实施时,整个连接槽呈f形结构,在相互垂直角度拼接的内衬板拼装时,作为连接件使用。
由于目前的通风柜内衬板大都是酚醛树脂、不锈钢、抗倍特等板材,厚度薄,传统通风柜内连接内衬板的安装精度差,安装手法对内衬板材有破坏可能性。采用f形连接槽,内衬板的安装过程无需使用电动安装工具、五金紧固零件,避免了电动安装工具、五金紧固零件对内衬板的伤害;同时仍能保证最佳的安装精度和可靠性,报废拆除时方便、便捷。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横板一1、横板二2、竖板一3、竖板二4的末端具有弧形倒角,防止安装时对内衬板造成损害;
更具体的,所述内衬板插槽一5和内衬板插槽二6的入口处内侧具有连接缓冲段,所述连接缓冲段宽度自外向内逐渐减小,除缓冲段外,所述内衬板插槽一和内衬板插槽二的宽度与内衬板宽度相匹配,便于初始安装时,内衬板更快的插入定位,防止安装过程中造成损坏;
本专利方案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内衬板的安装过程无需使用电动安装工具、五金紧固零件,避免了电动安装工具、五金紧固零件对内衬板的伤害;保证最佳的安装精度和可靠性;报废拆除时方便、便捷。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通风柜内衬转角f形连接槽,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板一和竖板一,所述横板一和竖板一构成一个l型结构,所述横板一下方设置有与横板一同侧且固定于竖板一上的横板二,所述横板二的中部下方设置有竖板二;所述横板一和横板二构成内衬板插槽一,所述竖板一和竖板二构成内衬板插槽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柜内衬转角f形连接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板一、横板二、竖板一、竖板二的末端具有弧形倒角,防止安装时对内衬板造成损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风柜内衬转角f形连接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板插槽一和内衬板插槽二的入口处内侧具有连接缓冲段,所述连接缓冲段宽度自外向内逐渐减小,除缓冲段外,所述内衬板插槽一和内衬板插槽二的宽度与内衬板宽度相匹配。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