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圆织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产集装袋用的除尘智能圆织机。
背景技术:
圆织机用于编织筒布。圆织机的经纱架上有许多纱锭,依据编织布幅宽和扁丝宽度,使用规定范围数量的经纱。经纱进入圆织机前,由经纱的棕框对经纱进行交叉开口,纬纱梭子在交叉开口中作圆周运动穿过经纱,编织成筒布。
现有的圆织机,其上面没有除尘装置,所以它在编织织物时,经纬纱线相互摩擦,原经纬纱线上的毛头、灰尘不断掉落,不仅对织物造成瑕疵,若是被工人吸入呼吸道还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生产集装袋用的除尘智能圆织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使圆织机在生产过程中对飘起的毛头灰尘进行清理,避免使织物产生瑕疵以及防止被工人吸入呼吸道造成伤害的生产集装袋用的除尘智能圆织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产集装袋用的除尘智能圆织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通过支撑柱固定安装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圆织机主体,所述工作台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静电防尘板,所述防尘板的顶部开设有槽口,所述槽口的内侧壁上转动连接有驱动卷轴,所述工作台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箱体;清理机构,所述清理机构包括移动杆、横板和清理板,所述移动杆滑动连接在工作台上,所述移动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横板,所述横板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等距分布的清理板;往复机构,所述往复机构包括电机、半齿轮、环形板和齿块,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箱体的内侧壁上,所述半齿轮与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杆远离横板的一端与箱体的侧壁滑动连接,所述环形板与移动杆置于箱体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齿块均匀分布的环形板的内侧壁上。
优选的,所述清理板包括安装板、刮片和毛刷,所述安装板与移动杆固定连接,所述毛刷固定安装在安装板的中部,所述刮片设为两组,且两组所述刮片固定安装在毛刷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工作台的顶部安装有积灰盒,所述积灰盒与静电防尘板的侧壁相接触。
优选的,所述积灰盒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侧壁上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
优选的,所述槽口的内侧壁上固定安装有过滤网。
优选的,所述工作台的顶部开设有滑槽,所述移动杆滑动连接在滑槽的内部。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产集装袋用的除尘智能圆织机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产集装袋用的除尘智能圆织机,当圆织机主体工作产生大量毛头缓慢的飘起时,静电防尘板会将飘起的灰尘毛头吸附起来,而往复机构会带动移动杆来回移动,从而带动清理板来回移动将静电防尘板上吸附的灰尘刮到积灰盒中进行收集,从而避免使织物产生瑕疵以及防止被工人吸入呼吸道造成伤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产集装袋用的除尘智能圆织机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产集装袋用的除尘智能圆织机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图1所示的往复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清理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底座,2、工作台,3、圆织机主体,4、箱体,5、往复机构,51、第二电机,52、第二半齿轮,53、环形板,54、齿块,6、清理机构,61、移动杆,62、横板,63、清理板,631、安装板,632、刮片,633、毛刷,7、静电防尘板,8、积灰盒,9、驱动卷轴,9a、过滤网,9b、固定板,9c、固定螺栓,9d、滑槽,9e、槽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产集装袋用的除尘智能圆织机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产集装袋用的除尘智能圆织机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3为图1所示的往复机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清理板结构示意图。生产集装袋用的除尘智能圆织机包括:底座1、清理机构6和往复机构5,底座1的顶部通过支撑柱9f固定安装有工作台2,工作台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圆织机主体3,工作台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静电防尘板7,防尘板7的顶部开设有槽口9e,槽口9e的内侧壁上转动连接有驱动卷轴9,工作台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箱体4。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清理机构6包括移动杆61、横板62和清理板63,移动杆61滑动连接在工作台2上,移动杆6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横板62,横板62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等距分布的清理板63。
往复机构5包括电机51、半齿轮52、环形板53和齿块54,电机51固定安装在箱体4的内侧壁上,半齿轮52与电机5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移动杆61远离横板62的一端与箱体4的侧壁滑动连接,环形板53与移动杆61置于箱体4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齿块54均匀分布的环形板53的内侧壁上。
清理板63包括安装板631、刮片632和毛刷633,安装板631与移动杆61固定连接,毛刷633固定安装在安装板631的中部,刮片632设为两组,且两组刮片632固定安装在毛刷633的两侧。
工作台2的顶部开设有滑槽9d,移动杆61滑动连接在滑槽9d的内部。
需要说明的是:电机51工作会带动与其输出端固定连接的半齿轮52转动,半齿轮52在转动时会带动连接有齿块54的环形板53来回移动,并使环形板53带动与其两端固定连接的移动杆61在滑槽的内部来回移动,从而使移动杆61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横板62移动,并通过横板62带动若干组安装板631移动,而安装板631两侧的刮片632会把静电防尘板7上吸附的毛头灰尘刮下,两组刮片632之间的毛刷633则会对刮过灰尘的静电防尘板7表面进行擦拭。
参考图1所示,工作台2的顶部安装有积灰盒8,积灰盒8与静电防尘板7的侧壁相接触。
积灰盒8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固定板9b,固定板9b的侧壁上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9c。
需要说明的是:被刮下的灰尘会落到积灰盒8里,然后可以通过松开固定螺栓9c便于将装有固定板9b的积灰盒8拆卸下来,对积灰进行集中处理。
参考图1所示,槽口9e的内侧壁上固定安装有过滤网9a,一些没有被静电防尘板7吸附的灰尘毛头在向上飘动到过滤网9a处时会被再次过滤吸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产集装袋用的除尘智能圆织机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圆织机主体3工作产生大量毛头缓慢的飘起时,静电防尘板7会将飘起的灰尘毛头吸附起来,此时通过电机51工作会带动与其输出端固定连接的半齿轮52转动,半齿轮52在转动时会带动连接有齿块54的环形板53来回移动,并使环形板53带动与其两端固定连接的移动杆61在滑槽的内部来回移动,从而使移动杆61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横板62移动,并通过横板62带动若干组安装板631移动,而安装板631两侧的刮片632会把静电防尘板7上吸附的毛头灰尘刮下,被刮下的灰尘会落到积灰盒8里,然后可以通过松开固定螺栓9c便于将装有固定板9b的积灰盒8拆卸下来,对积灰进行集中处理,两组刮片632之间的毛刷633则会对刮过灰尘的静电防尘板7表面进行擦拭,从而能够使圆织机在生产过程中对飘起的毛头灰尘进行清理,避免使织物产生瑕疵以及防止被工人吸入呼吸道造成伤害。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1.一种生产集装袋用的除尘智能圆织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1),所述底座(1)的顶部通过支撑柱(9f)固定安装有工作台(2),所述工作台(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圆织机主体(3),所述工作台(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静电防尘板(7),所述防尘板(7)的顶部开设有槽口(9e),所述槽口(9e)的内侧壁上转动连接有驱动卷轴(9),所述工作台(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箱体(4);
清理机构(6),所述清理机构(6)包括移动杆(61)、横板(62)和清理板(63),所述移动杆(61)滑动连接在工作台(2)上,所述移动杆(6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横板(62),所述横板(62)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等距分布的清理板(63);
往复机构(5),所述往复机构(5)包括电机(51)、半齿轮(52)、环形板(53)和齿块(54),所述电机(51)固定安装在箱体(4)的内侧壁上,所述半齿轮(52)与电机(5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杆(61)远离横板(62)的一端与箱体(4)的侧壁滑动连接,所述环形板(53)与移动杆(61)置于箱体(4)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齿块(54)均匀分布的环形板(53)的内侧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集装袋用的除尘智能圆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板(63)包括安装板(631)、刮片(632)和毛刷(633),所述安装板(631)与移动杆(61)固定连接,所述毛刷(633)固定安装在安装板(631)的中部,所述刮片(632)设为两组,且两组所述刮片(632)固定安装在毛刷(633)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集装袋用的除尘智能圆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2)的顶部安装有积灰盒(8),所述积灰盒(8)与静电防尘板(7)的侧壁相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产集装袋用的除尘智能圆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积灰盒(8)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固定板(9b),所述固定板(9b)的侧壁上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9c)。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集装袋用的除尘智能圆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口(9e)的内侧壁上固定安装有过滤网(9a)。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集装袋用的除尘智能圆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2)的顶部开设有滑槽(9d),所述移动杆(61)滑动连接在滑槽(9d)的内部。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