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轧钢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对轧辊进行冷却的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钢材热轧生产过程中,钢坯的温度一般都在摄氏一千度以上,热轧钢的工作轧辊与高温钢坯接触时,其辊面温度会迅速升高,当轧辊表面温度上升到650℃时,一般材料的轧辊的硬度、强度和耐磨性会迅速降低,因此热轧钢过程中必须用冷却水对工作辊进行冷却,使工作表面温度不能高于600℃。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生产过程中常使用弧形的浇槽水管对着轧辊的轧槽喷射冷却水,以便为轧槽和整个轧辊降温。例如中国专利文献中的实用新型专利201320565578.2就公开了一种轧机冷却用浇槽水管,是采用与轧辊同心的半圆状的浇槽水管对着轧辊浇槽喷射冷却水以冷却轧辊的轧槽。此专利文献公开的技术方案与其他浇槽水管类似,在实际生产中一般在轧钢的工作辊的上下两个轧辊的轧槽的对应位置,各设置一个圆弧形的浇槽水管,这种圆弧形的浇槽水管大都是固定安装在轧机横梁或者机架上。这种浇槽水管能够起到对轧辊的轧槽加强冷却的效果,减少轧辊尤其是轧槽的温升,缓解轧辊的热疲劳,提高轧辊寿命,降低辊耗。但是将浇槽水管固定安装在轧机横梁或机架上的问题在于,当需要更换轧辊或轧辊上的轧槽时,需要先将上下两组浇槽水管卸下,然后才能更换轧槽或者轧辊,待更换完轧槽或者轧辊后,还需要重新安装上下两组浇槽水管。重新固定弧形浇槽水管时,经常无法使冷却水准确喷入轧槽内,从而再次卸下后重新固定,需要反复调整浇槽水管的位置。另外,在轧钢过程中还有可能由于机械震动,使浇槽水管发生歪斜或移动位置,使冷却水无法准确喷入轧槽内,从而影响冷却效果,需要重新调整、固定浇槽水管。这样的操作需要使轧机暂停,使得轧机离线、停产时间延长,大大降低生产效率。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找到一种不影响更换轧机轧辊操作的冷却轧辊或轧槽的冷却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移动的轧机轧槽冷却装置,在更换轧辊或辊环时,不需要将浇槽水管拆下,在轧钢工作过程中,它能够以轧辊两侧出入的钢材为导向,轧钢过程中能够使浇槽水管始终能够对准轧辊的轧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移动的轧机轧槽冷却装置,包括圆弧形的带喷嘴的两个浇槽水管和为浇槽水管供水的供水管;浇槽水管安装在主面板上,在主面板的上下两个端面上固定有与端面平行的套管,主面板通过套管套装在上下平行布置的两条滑轨上、在滑轨上滑动,滑轨垂直于轧制方向水平固定安装在机架上;主面板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对准轧制方向、供被轧钢材通过的中心孔,在中心孔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与中心孔位于同一垂线上的两个长条形的槽口,浇槽水管的一端、圆弧外面设置有与浇槽水管处于同一平面的两条平行间隔设置的螺栓,两条螺栓的间隔距离与位于中心孔同一侧的两个槽口的中心距离对应,两条螺栓分别穿在中心孔一侧的两个槽口中并在主面板的两侧用螺母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机架是轧机的一部分,滑轨和主面板位于为轧制出的钢材导向的导卫的前方。即主面板位于导卫和轧辊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改进在于:供水管为软管。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本实用新型轧机轧槽冷却装置实现了使轧机浇槽水管能够横向、纵向和上下的全方位移动,在更换轧辊或更换轧辊上的轧槽时,可以将主面板连同浇槽水管推到不影响更换轧槽的地方,待更换完轧槽,再将主面板推回到与轧槽对应的位置即可。本实用新型通过套管在滑轨上滑动,可以实现浇槽水管的横向移动;由于滑轨垂直于轧制方向且主面板的中心孔对准轧制方向,轧制出的钢材穿过中心孔即可实现对浇槽水管横向位置的固定。通过使浇槽水管上平行间隔设置的两个螺栓同时穿过与位于中心孔同一侧的两个槽口,可以实现浇槽水管在主面板上的固定。通过移动两个螺栓上设置的位于主面板两侧的螺母的位置,可以实现浇槽水管纵向水平位置的移动和固定。通过移动螺栓在槽口中的上下位置和调节螺母的松紧,可以实现浇槽水管上下位置的移动和固定。
本实用新型将主面板设置在轧辊与为轧制出的钢材进行导向的导卫之间,轧制出的钢材在主面板上的中心孔后还穿过导卫上的导向孔,不仅能够使浇槽水管始终对准轧槽,而且不影响对轧制出的钢材的导引。本实用新型的供水管采用软管与水源连接,不限制也不影响浇槽水管的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未安装浇槽水管的主面板的正面视图;
其中,1、主面板,2、中心孔,3、槽口,4、套管,5、滑轨,6、浇槽水管,7、螺栓,8、螺母,9、机架,10、喷嘴,11、供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可移动的轧机轧槽冷却装置,包括两个浇槽水管6和为浇槽水管6供水的供水管11,供水管11为软管,浇槽水管6的主水管为圆弧形,在主水管的圆弧的内侧连通有向轧辊的轧槽喷水的喷嘴10。在浇槽水管6的一端设置有两条平行的螺栓7,这两条螺栓7均在浇槽水管的圆弧的外面(浇槽水管的喷嘴所在的圆弧内侧的一面为里面)。
在主面板1的上下两个端面上可以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有套管4,套管4的长度方向与端面的长度方向平行,主面板1通过套管4套装在上下平行布置的两条滑轨5上,套管4可以在滑轨5上水平滑动,滑轨5垂直于轧制方向水平固定安装在机架9上,此机架9可以是轧机的一部分也可以是独立的一个支撑滑轨的机架,轧制方向是指被轧钢材输出的方向,即被轧钢材前进的方向;主面板1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对准轧制方向、供被轧钢材通过的中心孔2。当被轧钢材能够通过中心孔2时,主面板1的位置即可实现自动固定,并且浇槽水管6的喷嘴10喷出的冷却水恰好可以喷入轧槽内。
在中心孔2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两个长条形的槽口3,这四个长条形的槽口3均与中心孔2位于同一垂线上,浇槽水管6一端的两条平行的螺栓7间隔一定距离设置,这两条螺栓7与浇槽水管6处在同一平面内,两条螺栓7的间隔距离与位于中心孔同一侧的两个槽口3的中心距离对应或者相等。在将浇槽水管安装到主面板上时,是将两条螺栓7分别穿在中心孔一侧的两个槽口3中并用螺母8在主面板1的两侧将每条螺栓7固定。上下两套浇槽水管6、螺栓7和螺母8执行同样操作,对应安装在中心孔2另一侧的槽口中。
通过调节螺母8在螺栓7上的位置,可以使上下两组浇槽水管6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到距离轧槽的合适位置。调节螺栓7在槽口3中的上下位置,可以使浇槽水管6在竖直方向上移动到距离轧槽的合适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机架9可以是轧机的一部分,可以将滑轨5、机架9和主面板1设置在为轧制出的钢材导向的导卫的前方,即可以使主面板1位于导卫和轧辊之间。
因被轧钢材是从轧槽中被挤轧出来,浇槽水管被固定在中心孔正上或正下方,因此被轧钢材通过中心孔2时,浇槽水管自然对正轧辊的轧槽。当再次需要更换轧槽时,一般无需调节螺母8的位置,仅需水平移动套管4至靠近轧机机架位置,即可以将主面板连同两个浇槽水管推到滑轨的一端,这样浇槽水管离开了轧槽位置,使整套冷却设备偏离工作区,方便更换轧槽或轧辊的操作,不会再影响轧槽的更换。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布局合理且可以横向、纵向和上下全方位移动的特点。在更换的轧辊或辊环的外径大小相差不大(即更换后的轧槽与原来的轧槽的外径相差不大)时,在更换完毕后无需调整浇槽水管的上下位置和前后位置,只需将主面板连同两个浇槽水管再推到滑轨的中间位置,使被轧制出的钢材通过主面板的中心孔,即可完成浇槽水管对轧辊轧槽的定位。
1.一种可移动的轧机轧槽冷却装置,包括圆弧形的带喷嘴(10)的两个浇槽水管(6)和为浇槽水管(6)供水的供水管(11);其特征在于:浇槽水管(6)安装在主面板(1)上,在主面板(1)的上下两个端面上固定有与端面平行的套管(4),主面板(1)通过套管(4)套装在上下平行布置的两条滑轨(5)上、在滑轨(5)上滑动,滑轨(5)垂直于轧制方向水平固定安装在机架(9)上;主面板(1)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对准轧制方向、供被轧钢材通过的中心孔(2),在中心孔(2)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与中心孔(2)位于同一垂线上的两个长条形的槽口(3),浇槽水管(6)的一端、圆弧外面设置有与浇槽水管(6)处于同一平面的两条平行间隔设置的螺栓(7),两条螺栓(7)的间隔距离与位于中心孔同一侧的两个槽口(3)的中心距离对应,两条螺栓(7)分别穿在中心孔一侧的两个槽口(3)中并在主面板(1)的两侧用螺母(8)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的轧机轧槽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9)是轧机的一部分,滑轨(5)和主面板(1)位于为轧制出的钢材导向的导卫的前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的轧机轧槽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供水管(11)为软管。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