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热装置,具体为一种远红外轧辊加热装置,属于金属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轧机上使金属产生连续塑性变形的主要工作部件和工具。轧辊主要由辊身、辊颈和轴头3部分组成。辊身是实际参与轧制金属的轧辊中间部分。它具有光滑的圆柱形或带轧槽的表面。辊颈安装在轴承中,并通过轴承座和压下装置把轧制力传给机架。传动端轴头通过连接轴与齿轮座相连,将电动机的转动力矩传递给轧辊。轧辊在轧机机架中可呈二辊、三辊、四辊或多辊形式排列。远红外加热技术利用热物体源所发射出来的远红外线照射被加热物料,使物料吸收远红外线后内部分子和原子“共振”产生热能,以达到加热的目的,是一种辐射传热的过程。利用这项技术可提高加热效率,节约能源。远红外加热器有板状、管状、灯状和灯口状几种,所用的能源以电能为主,但亦可用煤气,蒸汽、沼气和烟道气等。
但是,在利用远红外加热技术对金属板进行加热的时候,由于金属板的大小不同,然而远红外加热的范围一定,从而会使远红外照射到一些不需要加热的部分,比如机床的机体部分,长时间的加热会使机床的机体受损,减少机床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远红外轧辊加热装置,根据需要加热的物体的大小对加热范围可控。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远红外轧辊加热装置,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安装有辊筒,所述支撑座上安装有轧制机构,所述支撑座上安装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安装有远红外加热器,所述安装座上安装有阻挡机构,所述阻挡机构包括第一挡板、第二挡板、齿条、齿轮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一挡板滑动连接于所述安装座,所述第二挡板滑动连接于所述安装座,所述第一挡板的底端固定有所述齿条,所述第二挡板的底端固定有所述齿条,所述齿条啮合于所述齿轮,所述齿轮套接于所述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安装于所述安装座内。
优选的,为了使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更好的滑动,所述阻挡机构还包括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固定于所述第一挡板的两侧,所述限位块固定于所述第二挡板的两侧,所述限位块滑动连接于所述安装座。
优选的,为了方便金属板的运输,所述辊筒设有多个,多个所述辊筒均匀的排列于所述支撑座上。
优选的,为了实现轧制功能,所述轧制机构包括轧辊和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安装于所述支撑座,所述轧辊套接于所述第一电机,所述轧辊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座。
优选的,为了尽可能大的调控远红外光的照射范围,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的长度均大于所述安装座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第一挡板的底端固定有齿条,第二挡板的底端固定有齿条,齿条啮合于齿轮,齿轮套接于第二电机,根据金属板的宽度调节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的距离,第二电机带动齿轮转动,从而使齿轮带动齿条移动,使齿条带动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移动,调节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的距离,使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的距离略大于需要轧制的金属板的宽度,从而会调节远红外加热器的加热范围,使远红外加热器只对金属板进行加热,减少机体的损伤,提高机体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安装座和阻挡机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支撑座和轧制机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座,2、安装座,3、辊筒,4、轧制机构,41、轧辊,42、第一电机,5、阻挡机构,51、第一挡板,52、第二挡板,53、限位块,54、齿条,55、齿轮,56、第二电机,6、远红外加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所示,一种远红外轧辊加热装置,包括支撑座1,所述支撑座1上安装有辊筒3,所述支撑座1上安装有轧制机构4,所述支撑座1上安装有安装座2,所述安装座2上安装有远红外加热器6,所述安装座2上安装有阻挡机构5,所述阻挡机构5包括第一挡板51、第二挡板52、齿条54、齿轮55和第二电机56,所述第一挡板51滑动连接于所述安装座2,所述第二挡板52滑动连接于所述安装座2,所述第一挡板51的底端固定有所述齿条54,所述第二挡板52的底端固定有所述齿条54,所述齿条54啮合于所述齿轮55,所述齿轮55套接于所述第二电机56,所述第二电机56安装于所述安装座2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阻挡机构5还包括限位块53,所述限位块53固定于所述第一挡板51的两侧,所述限位块53固定于所述第二挡板52的两侧,所述限位块53滑动连接于所述安装座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辊筒3设有多个,多个所述辊筒3均匀的排列于所述支撑座1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轧制机构4包括轧辊41和第一电机42,所述第一电机42安装于所述支撑座1,所述轧辊41套接于所述第一电机42,所述轧辊41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座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第一挡板51和所述第二挡板52的长度均大于所述安装座2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根据金属板的宽度调节第一挡板51和第二挡板52之间的距离,第二电机56带动齿轮55转动,从而使齿轮55带动齿条54移动,使齿条54带动第一挡板51和第二挡板52移动,调节第一挡板51和第二挡板52之间的距离,使第一挡板51和第二挡板52之间的距离略大于需要轧制的金属板的宽度,金属板在辊筒3的带动下向轧辊41的方向移动,当金属板经过安装座2和辊筒3之间的时候,远红外加热器6对金属板进行加热,金属板加热后在辊筒3的作用下继续向轧辊41的方向移动,第一电机42带动轧辊41移动,然后移动到两个轧辊41之间,被两个轧辊41轧制。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1.一种远红外轧辊加热装置,包括支撑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1)上安装有辊筒(3),所述支撑座(1)上安装有轧制机构(4),所述支撑座(1)上安装有安装座(2),所述安装座(2)上安装有远红外加热器(6),所述安装座(2)上安装有阻挡机构(5),所述阻挡机构(5)包括第一挡板(51)、第二挡板(52)、齿条(54)、齿轮(55)和第二电机(56),所述第一挡板(51)滑动连接于所述安装座(2),所述第二挡板(52)滑动连接于所述安装座(2),所述第一挡板(51)的底端固定有所述齿条(54),所述第二挡板(52)的底端固定有所述齿条(54),所述齿条(54)啮合于所述齿轮(55),所述齿轮(55)套接于所述第二电机(56),所述第二电机(56)安装于所述安装座(2)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远红外轧辊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机构(5)还包括限位块(53),所述限位块(53)固定于所述第一挡板(51)的两侧,所述限位块(53)固定于所述第二挡板(52)的两侧,所述限位块(53)滑动连接于所述安装座(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远红外轧辊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辊筒(3)设有多个,多个所述辊筒(3)均匀的排列于所述支撑座(1)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远红外轧辊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轧制机构(4)包括轧辊(41)和第一电机(42),所述第一电机(42)安装于所述支撑座(1),所述轧辊(41)套接于所述第一电机(42),所述轧辊(41)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座(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远红外轧辊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51)和所述第二挡板(52)的长度均大于所述安装座(2)的长度。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