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材校直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7-11  8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机械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板材校直系统。



    背景技术:

    在机械加工行业,往往需要对板材进行加工。然而,板材由于其不同的形状,经常在运输或者加工过程中出现弯折、凹凸不平等现象,会影响到板材的进一步加工。因此,针对出现弯折、凹凸不平的可校直板材来说,为了提高板材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往往就需要对这些板材进行校直。

    对板材进行校直时,校直难度较低或者板材校直要求较低时,往往采用人工进行初步校直,经过初步校直的板材,如果需要较高的平整度要求,之后会再使用专门的校直机械进行校直。然而,人工校直过程往往费时费力、效率较低,而专门的校直机械往往结构复杂、维护成本较高,且设备笨重、不易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板材校直系统,针对上述问题,该板材校直系统结构简单、操作简便、便于维护、适用范围广,可以有效对各种板材进行校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板材校直系统,包括:成对设置的提升机构、两条并行的导轨和成对设置的校直机构;

    所述提升机构包括:提升气缸、升降杆、固定块和夹持头;

    所述提升气缸固定在两条并行的所述导轨的两端之间的空间部位,所述升降杆设置在所述提升气缸上,所述提升气缸用于带动所述升降杆进行上下运动;所述固定块固定在所述升降杆上,所述夹持头固定在所述固定块上,所述夹持头用于对待校直板材进行夹持;

    所述校直机构包括:移动卡台、第一齿轮、移动电机、校直气缸和校直杵;所述移动卡台可移动地卡设在所述导轨上;所述移动电机设置在所述移动卡台上,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移动电机固定连接,所述导轨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移动电机用于带动所述移动卡台沿着所述导轨运动;所述校直气缸固设在所述移动卡台上,所述校直杵与所述校直气缸固定连接,所述校直气缸用于带动所述校直杵沿着垂直于所述导轨的水平方向运动;

    成对的所述校直机构分别对向地设置在两条并行的所述导轨上,成对的所述校直机构用于对待校直板材进行校直。

    在该技术方案中,首先通过提升机构上的夹持头对待校直板材进行夹持,待校直板材固定在升降杆上,再通过固定在并行导轨上的成对的校直机构进行校直;同时,该校直机构还通过移动电机带动移动卡台沿着导轨运动,从而实现校直机构水平方向上的校直。这样,通过提升机构,可以将待校直板材进行上下方向的提升,通过成对的沿着导轨运动的校直机构的配合,实现对校直板材的水平方向的校直,从而使该板材校直系统可以对待校直板材的任何部位进行校直。

    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还包括:检验机构;

    所述检验机构包括:激光发生器和激光接收器;

    所述激光发生器和所述激光接收器分别水平对向设置在所述固定块上,所述激光发生器和所述激光接收器相配合,用于对待校直板材的平整程度进行检验。

    通过设置检验机构,利用激光对板材的平整程度进行检验,可以精准地实现对板材平整度的检测,为精准校直做好指向,避免校直杵的无目标移动,提高该板材校直系统的校直效率。

    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还包括:滚动柱;

    所述校直杵与待校直板材接触的一端设有第一凹槽,所述滚动柱卡设在所述第一凹槽内。

    通过设置滚动柱,一方面可以在校直杵沿着导轨移动时,减轻对板材的擦伤,破坏板材的表面,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校直过程中对板材擦伤,同时,还可以提高校直的效率,使得校直时凸起或凹型腔更容易压平。

    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所述滚动柱的内部还设有加热丝,所述加热丝用于对所述滚动柱进行加热。

    通过设置加热丝,可以在需要进行加热以降低板材校直难度时,提高板材的校直效率,同时也可以降低板材出现损伤的可能性。

    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还包括:调节开关;

    所述调节开关与所述加热丝串联,所述调节开关用于调节所述滚动柱的温度。

    通过设置调节开关,可以调节滚动柱的温度,进而提高板材的校直效率。

    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还包括:保险装置;

    所述保险装置与所述加热丝串联。

    通过增设保险丝,可以避免加热丝过热,导致板材损坏。

    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还包括:高压水泵;

    所述导轨的内侧设有多个冲洗孔,所述导轨的内部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冲洗孔与所述第一通孔导通。

    设置高压水泵,一方面是为了对待校直的板材进行冲洗,另一方面是为了对校直后的板材进行冲洗。

    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还包括:气泵;

    所述第一通孔近端与所述气泵的出气口接通。

    设置气泵的目的,是为了对校直的板材进行吹风。

    基于上述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提升机构和成对设置的校直机构,实现了对待校直板材的夹持和上下升降,对待校直板材进行上下方向的校直,通过成对的沿着导轨运动的校直机构,实现对校直板材的水平方向的校直,从而使该板材校直系统可以对待校直板材的任何部位进行校直。该板材校直系统结构简单、维护方便、适用范围广,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板材的校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板材校直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板材校直系统的a-a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板材校直系统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校直杵的端头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校直杵的端头另一示意图。

    图中标号:

    1、提升气缸;2、升降杆;3、固定块;4、夹持头;5、移动卡台;6、第一齿轮;7、校直气缸;8、校直杵;9、导轨;10、滚动柱;11、加热丝;12、冲洗孔;13、第一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也可以是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也可以是通讯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的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板材校直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板材校直系统的a-a剖面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板材校直系统的俯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校直杵的端头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校直杵的端头另一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板材校直系统,包括:成对设置的提升机构、两条并行的导轨和成对设置的校直机构。

    其中,提升机构包括:提升气缸1、升降杆2、固定块3和夹持头4。

    提升气缸1固定在两条并行的导轨9的两端之间的空间部位。如图1和图2所示,提升气缸1设置在两条导轨9的两端的中间部位,这是为了使在校直过程中需要调整的校直气缸7的伸缩距离尽可能小,避免频繁大幅度伸缩。所述升降杆2设置在提升气缸1上,提升气缸1用于带动升降杆2进行上下运动。

    所述固定块3固定在所述升降杆2上,夹持头4固定在所述固定块3上,所述夹持头4用于对待校直板材进行夹持。需要说明的是,该固定块3的作用,主要是用于将夹持头4固定在升降杆2上。一种可能的固定块3固定在升降杆2上的方式为:焊接在升降杆2上。

    校直机构包括:移动卡台5、第一齿轮6、移动电机、校直气缸7和校直杵8。移动卡台5可移动地卡设在导轨上,移动电机设置在所述移动卡台5上,第一齿轮6与所述移动电机固定连接,所述导轨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齿轮6啮合的第二齿轮,移动电机用于带动移动卡台5沿着导轨运动。校直气缸7固设在移动卡台5上,校直杵8与校直气缸7固定连接,校直气缸7用于带动校直杵8沿着垂直于导轨9的水平方向运动。

    成对的校直机构分别对向地设置在两条并行的导轨9上,成对的校直机构用于对待校直板材进行校直。需要说明的是,校直机构成对出现,是为了通过成对的两个校直机构之间的校直杵8之间的相互趋近,使得待校直板材上的凸起或凹型腔进行校直。

    通过上述内容不难发现,在该校直系统中,首先通过提升机构上的夹持头4对待校直板材进行夹持,待校直板材固定在升降杆2上,再通过固定在并行导轨上的成对的校直机构进行校直;同时,该校直机构还通过移动电机带动移动卡台5沿着导轨运动,从而实现校直机构水平方向上的校直。这样,通过提升机构,可以将待校直板材进行上下方向的提升,通过成对的沿着导轨9运动的校直机构的配合,实现对校直板材的水平方向的校直,从而使该板材校直系统可以对待校直板材的任何部位进行校直。该板材校直系统结构简单、维护方便、适用范围广,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板材的校直。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板材校直系统,还包括:检验机构(图中未示)。

    检验机构(图中未示)包括:激光发生器(图中未示)和激光接收器(图中未示)。

    激光发生器和激光接收器分别水平对向设置在固定块3上,激光发生器和激光接收器相配合,用于对待校直板材的平整程度进行检验。需要说明的是,激光发生器和激光接收器都是现有技术,而利用激光发生器和激光接收器对板材进行校直检验,利用的是光线的直线传播原理。

    通过设置检验机构,利用激光对板材的平整程度进行检验,可以精准地实现对板材平整度的检测,为精准校直做好指向,避免校直杵8的无目标移动,提高该板材校直系统的校直效率。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板材校直系统,还包括:滚动柱10。

    校直杵8与待校直板材接触的一端设有第一凹槽,该滚动柱10卡设在第一凹槽内。

    如图4和图5所示,在校直杵8的一端安设了滚动柱10,该滚动柱10一方面可以在校直杵8沿着导轨9移动时,减轻对板材的擦伤,破坏板材的表面,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校直过程中对板材擦伤,同时,还可以提高校直的效率,使得校直时凸起或凹型腔更容易压平。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板材校直系统,滚动柱10的内部还设有加热丝11,该加热丝11用于对滚动柱10进行加热。

    通过设置加热丝11,可以在需要进行加热以降低板材校直难度时,提高板材的校直效率,同时也可以降低板材出现损伤的可能性。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板材校直系统,还包括:调节开关(图中未示)。

    该调节开关与加热丝11串联,调节开关用于调节滚动柱10的温度。

    针对不同的板材,由于需要考虑不同的板材的耐热程度,通过设置调节开关,可以调节滚动柱10的温度,进而提高板材的校直效率。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板材校直系统,还包括:保险装置(图中未示)。保险装置与加热丝11串联。

    通过增设保险丝,可以避免加热丝11过热,导致板材损坏。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板材校直系统,还包括:高压水泵(图中未示)。

    导轨的内侧设有多个冲洗孔12,导轨的内部设有第一通孔13,且冲洗孔12与第一通孔13导通。

    设置高压水泵和冲洗孔12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对待校直的板材进行冲洗,另一方面是为了对校直后的板材进行冲洗。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板材校直系统,还包括:气泵,其中,第一通孔13近端与气泵的出气口接通。

    设置气泵的目的,是为了对校直的板材进行吹风。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

    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低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意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板材校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成对设置的提升机构、两条并行的导轨和成对设置的校直机构;

    所述提升机构包括:提升气缸、升降杆、固定块和夹持头;

    所述提升气缸固定在两条并行的所述导轨的两端之间的空间部位,所述升降杆设置在所述提升气缸上,所述提升气缸用于带动所述升降杆进行上下运动;所述固定块固定在所述升降杆上,所述夹持头固定在所述固定块上,所述夹持头用于对待校直板材进行夹持;

    所述校直机构包括:移动卡台、第一齿轮、移动电机、校直气缸和校直杵;所述移动卡台可移动地卡设在所述导轨上;所述移动电机设置在所述移动卡台上,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移动电机固定连接,所述导轨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移动电机用于带动所述移动卡台沿着所述导轨运动;所述校直气缸固设在所述移动卡台上,所述校直杵与所述校直气缸固定连接,所述校直气缸用于带动所述校直杵沿着垂直于所述导轨的水平方向运动;

    成对的所述校直机构分别对向地设置在两条并行的所述导轨上,成对的所述校直机构用于对待校直板材进行校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材校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检验机构;

    所述检验机构包括:激光发生器和激光接收器;

    所述激光发生器和所述激光接收器分别水平对向设置在所述固定块上,所述激光发生器和所述激光接收器相配合,用于对待校直板材的平整程度进行检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材校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滚动柱;

    所述校直杵与待校直板材接触的一端设有第一凹槽,所述滚动柱卡设在所述第一凹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材校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柱的内部还设有加热丝,所述加热丝用于对所述滚动柱进行加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板材校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开关;

    所述调节开关与所述加热丝串联,所述调节开关用于调节所述滚动柱的温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板材校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险装置;

    所述保险装置与所述加热丝串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材校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高压水泵;

    所述导轨的内侧设有多个冲洗孔,所述导轨的内部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冲洗孔与所述第一通孔导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板材校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泵;

    所述第一通孔近端与所述气泵的出气口接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板材校直系统。本实用新型的板材校直系统,包括:成对设置的提升机构、两条并行的导轨和成对设置的校直机构;所述提升机构用于对待校直板材进行夹持和升降;所述校直机构包括:移动卡台、第一齿轮、移动电机、校直气缸和校直杵;所述移动卡台可移动地卡设在所述导轨上;所述移动电机设置在所述移动卡台上,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移动电机固定连接,所述导轨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校直气缸固设在所述移动卡台上,所述校直杵与所述校直气缸固定连接;成对的所述校直机构分别对向地设置在两条并行的所述导轨上。本实用新型的板材校直系统,结构简单、维护方便、适用范围广。

    技术研发人员:许智超;黄文奎;卢小刚;贺进;唐玉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汇铆达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20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3203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