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钢板矫正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针对h型钢实现翼缘、腹板矫形的改进型结构,尤其是型钢翼缘矫正机构。
背景技术:
h型钢是一种截面面积分配更加优化、强重比更加合理的经济断面高效型材,因其断面与英文字母“h”相同而得名。
由于h型钢的各个部位均以直角排布,因此h型钢在各个方向上都具有抗弯能力强、施工简单、节约成本和结构重量轻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
h型钢其结构在实际加工生产的过程中为满足后续工况的使用要求,使其应有着较高的精度要求,翼缘同腹板之间需要呈现直角或者基本呈现直角。
在实际生产加工后由于h型钢需要在运输的过程中会出现机械刚性碰撞,因此运输以及后续卸载的过程中都容易使h型钢的结构造成偏移、出现较大变形,因此,在实际施工安装前为保证h型钢结构的规范化与精度,通常需要对h型钢进行矫形;另外,对于一些重新回收利用的h型钢也需要进行矫形后使用。
传统的矫形方式一般是通过人工捶打翼缘、腹板使其变形部位实现矫正;还有一些通过机械设备进行矫形,但是上述矫形方式普遍存在矫形效率低、效果差的问题,另外,现有的利用机械设备矫形时矫形施力稳定性差,易造成矫形部位存在残余应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型钢翼缘矫正机构,包括一用于放置待矫形的h型钢的承托轨道,在所述承托轨道的底部设有一安装平台,所述所述承托轨道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安装平台上,待矫形的h型钢放置在所述承托轨道顶部且待矫形的h型钢的腹板与所述所述承托轨道顶部相抵紧,在所述承托轨道上方设有一移位矫形组件,所述移位矫形组件的两端向外伸出且与所述安装平台上固连的限位轨道滑动卡接,所述移位矫形组件用于实现对待矫形的h型钢的矫正矫形。
优选地,所述移位矫形组件包括一t型座,所述t型座的竖直段的下端通过倒置的u型卡座以及转轴与一水平设置的腹板辊压轮中部的阶梯轴段相活动配合,所述腹板辊压轮用于实现对腹板的滚压矫正,所述t型座的水平段的两端底部下方分别设有一立座,在所述立座的底部固连有一卡接滑块,所述卡接滑块活动卡接在对应位置处的所述限位轨道上,在两立座的顶部分别固连有一立式缸,两所述立式缸的活塞杆的顶部分别固定在对应位置处的所述t型座的水平段的两端底部,两所述立式缸为同步运动的缸,在所述t型座的竖直段的两侧分别固连有对称设置的翼板内顶件,所述翼板内顶件用于实现对待矫形的h型钢的翼板的矫形。
优选地,所述翼板内顶件包括一固连在所述t型座的竖直段侧面中心的内顶缸,在所述内顶缸的活塞杆的端部固连有一内连接耳座,在所述内连接耳座朝向待矫形的h型钢的翼板的一侧设有一翼板内辊,所述翼板内辊通过其中心轴的两端活动插装在所述内连接耳座对应位置处的安装盲孔内。
优选地,在所述中心轴的底部中心凹槽内活动卡接有一滚珠。
优选地,在两所述立座的相对内侧壁上分别安装有一翼板外顶件,所述翼板外顶件与对应位置处的所述翼板内顶件配合实现对当前翼板的矫形。
优选地,所述翼板外顶件包括一固连在所述立座的内侧壁上的外顶缸,在所述外顶缸的活塞杆的端部固连有一外连接耳座,在所述外连接耳座朝向待矫形的h型钢的翼板的外侧设有一翼板外辊,所述翼板外辊通过其中心轴的两端活动插装在所述外连接耳座对应位置处的安装孔内。
优选地,所述移位矫形组件通过人力或机械驱动实现沿着两所述限位轨道长度方向往复移动。
优选地,在所述t型座的顶部上方设有一牵引缸,所述牵引缸的活塞杆与所述t型座的顶部中心可拆卸的固连,所述牵引缸的缸体与所述承托轨道呈相对固定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能够针对翼板或腹板出现变形的h型钢进行快速的矫形,具体矫形力度可以根据需要来控制各个缸体的运动幅度来实现,操控简单快捷,省时省力,能有效的保证矫形的效果与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件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件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h型钢安装后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中,1、h型钢;101、腹板;102、翼板;2、承托轨道;3、安装平台;4、限位轨道;5、t型座;6、u型卡座;7、腹板辊压轮;8、翼板内顶件;81、内顶缸;82、内连接耳座;83、翼板内辊;84、中心轴;85、滚珠;9、翼板外顶件;91、外顶缸;92、外连接耳座;93、翼板外辊;10、立式缸;11、立座;12、卡接滑块;13、牵引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2中所示,型钢翼缘矫正机构,包括一用于放置待矫形的h型钢1的承托轨道2,在所述承托轨道2的底部设有一安装平台3,所述所述承托轨道2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安装平台3上,待矫形的h型钢1放置在所述承托轨道2顶部且待矫形的h型钢1的腹板101与所述所述承托轨道2顶部相抵紧,在所述承托轨道2上方设有一移位矫形组件,所述移位矫形组件的两端向外伸出且与所述安装平台3上固连的限位轨道4滑动卡接,所述移位矫形组件用于实现对待矫形的h型钢1的矫正矫形。
本申请中的各个缸分别为电缸结构。
本矫正机构在使用前需要先将待矫形的h型钢1放置在所述承托轨道2顶部且待矫形的h型钢1的腹板101与所述承托轨道2顶部抵紧。
通过控制各个电缸的活塞杆按照要求伸出,最终可以使得待矫形的h型钢1的腹板101与两翼板实现被抵紧,抵紧的力度根据需要矫形的程度来确定,最终以达到待矫形的h型钢1的矫形符合要求为准。
具体地为,通过控制两同步运动的立式缸10来控制移位矫形组件的腹板辊压轮7配合承托轨道2将腹板101顶部抵紧按压,控制两翼板内顶件8与两翼板外顶件9配合实现对翼板的抵紧按压矫形;当抵紧后需要对通过h型钢1进行手动或机械固定,此时控制牵引缸13的活塞杆运动,从而带动整个移位矫形组件与h型钢1之间实现相对运动,最终完成对整个h型钢1的全程矫形,矫形效果好、效率高。
优选地,所述移位矫形组件包括一t型座5,所述t型座5的竖直段的下端通过倒置的u型卡座6以及转轴与一水平设置的腹板辊压轮7两端的阶梯轴段相活动配合,所述腹板辊压轮7用于实现对腹板101的滚压矫正,所述t型座5的水平段的两端底部下方分别设有一立座11,在所述立座11的底部固连有一卡接滑块12,所述卡接滑块12活动卡接在对应位置处的所述限位轨道4上,在两立座11的顶部分别固连有一立式缸10,两所述立式缸10的活塞杆的顶部分别固定在对应位置处的所述t型座5的水平段的两端底部,两所述立式缸10为同步运动的缸,在所述t型座5的竖直段的两侧分别固连有对称设置的翼板内顶件8,所述翼板内顶件8用于实现对待矫形的h型钢1的翼板102的矫形。
通过控制立式缸10的伸缩能够带动t型座5的升降,从而带动腹板辊压轮7对腹板101的变形部位进行按压矫正,使其平整;另外,通过翼板内顶件8的伸缩调整可以适应当前的h型钢1的两翼板之间的间隔宽度,配合外部对应的翼板外顶件9实现抵紧对应位置处的翼板,从而实现整平矫正。
优选地,所述翼板内顶件8包括一固连在所述t型座5的竖直段侧面中心的内顶缸81,在所述内顶缸81的活塞杆的端部固连有一内连接耳座82,在所述内连接耳座82朝向待矫形的h型钢1的翼板102的一侧设有一翼板内辊83,所述翼板内辊83通过其中心轴84的两端活动插装在所述内连接耳座82对应位置处的安装盲孔内。
通过翼板内辊83与翼板滚动抵紧,既能保证抵紧力度又能够减少运动过程中的阻力,提高稳定性。
优选地,在所述中心轴84的底部中心凹槽内活动卡接有一滚珠85。设置滚珠85的目的主要是避免中心轴84底部与腹板101或腹板辊压轮7接触时的过度摩擦。
优选地,在两所述立座11的相对内侧壁上分别安装有一翼板外顶件9,所述翼板外顶件9与对应位置处的所述翼板内顶件8配合实现对当前翼板102的矫形。
优选地,所述翼板外顶件9包括一固连在所述立座11的内侧壁上的外顶缸91,在所述外顶缸91的活塞杆的端部固连有一外连接耳座92,在所述外连接耳座92朝向待矫形的h型钢1的翼板102的外侧设有一翼板外辊93,所述翼板外辊93通过其中心轴84的两端活动插装在所述外连接耳座92对应位置处的安装孔内。
通过翼板外辊93与翼板滚动抵紧,既能保证抵紧力度又能够减少运动过程中的阻力,提高稳定性。
翼板外辊93、翼板内辊83相互配合实现对不同尺寸厚度的翼板进行抵紧矫形,从而实现快速的矫形。
优选地,所述移位矫形组件通过人力或机械驱动实现沿着两所述限位轨道4长度方向往复移动。具体根据需要进行选择驱动方式。
优选地,在所述t型座5的顶部上方设有一牵引缸13,所述牵引缸13的活塞杆与所述t型座5的顶部中心可拆卸的固连,所述牵引缸13的缸体与所述承托轨道2呈相对固定设置。
当进行矫形时可以先将待矫形的h型钢1固定在承托轨道2上,通过牵引缸13的运动带动整个移位矫形组件实现沿着待矫形的h型的长度方向实现快速稳定的矫形。
为了保证待矫形的h型钢1的矫形效果,需要分两次矫形,待矫形的h型钢1进行完第一次矫形后需要使其沿着腹板101方向翻转180度后再次进行一次矫形,最终实现矫形效果,当然也可以设置多次上述往复动作用以更好提高矫形效果。
本矫正机构在使用前需要先将待矫形的h型钢1放置在所述承托轨道2顶部且待矫形的h型钢1的腹板101与所述承托轨道2顶部抵紧。
通过控制各个电缸的活塞杆按照要求伸出,最终可以使得待矫形的h型钢1的腹板101与两翼板实现被抵紧,抵紧的力度根据需要矫形的程度来确定,最终以达到待矫形的h型钢1的矫形符合要求为准。
具体地为,通过控制两同步运动的立式缸10来控制移位矫形组件的腹板辊压轮7配合承托轨道2将腹板101顶部抵紧按压,控制两翼板内顶件8与两翼板外顶件9配合实现对翼板的抵紧按压矫形;当抵紧后需要对通过h型钢1进行手动或机械固定,此时控制牵引缸13的活塞杆运动,从而带动整个移位矫形组件与h型钢1之间实现相对运动,最终完成对整个h型钢1的全程矫形,矫形效果好、效率高。
通过控制立式缸10的伸缩能够带动t型座5的升降,从而带动腹板辊压轮7对腹板101的变形部位进行按压矫正,使其平整;另外,通过翼板内顶件8的伸缩调整可以适应当前的h型钢1的两翼板之间的间隔宽度,配合外部对应的翼板外顶件9实现抵紧对应位置处的翼板,从而实现整平矫正。
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做出的任何替代改进或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1.型钢翼缘矫正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用于放置待矫形的h型钢的承托轨道,在所述承托轨道的底部设有一安装平台,所述承托轨道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安装平台上,待矫形的h型钢放置在所述承托轨道顶部且待矫形的h型钢的腹板与所述承托轨道顶部相抵紧,在所述承托轨道上方设有一移位矫形组件,所述移位矫形组件的两端向外伸出且与所述安装平台上固连的限位轨道滑动卡接,所述移位矫形组件用于实现对待矫形的h型钢的矫正矫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钢翼缘矫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位矫形组件包括一t型座,所述t型座的竖直段的下端通过倒置的u型卡座以及转轴与一水平设置的腹板辊压轮中部的阶梯轴段相活动配合,所述腹板辊压轮用于实现对腹板的滚压矫正,所述t型座的水平段的两端底部下方分别设有一立座,在所述立座的底部固连有一卡接滑块,所述卡接滑块活动卡接在对应位置处的所述限位轨道上,在两立座的顶部分别固连有一立式缸,两所述立式缸的活塞杆的顶部分别固定在对应位置处的所述t型座的水平段的两端底部,两所述立式缸为同步运动的缸,在所述t型座的竖直段的两侧分别固连有对称设置的翼板内顶件,所述翼板内顶件用于实现对待矫形的h型钢的翼板的矫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型钢翼缘矫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翼板内顶件包括一固连在所述t型座的竖直段侧面中心的内顶缸,在所述内顶缸的活塞杆的端部固连有一内连接耳座,在所述内连接耳座朝向待矫形的h型钢的翼板的一侧设有一翼板内辊,所述翼板内辊通过其中心轴的两端活动插装在所述内连接耳座对应位置处的安装盲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型钢翼缘矫正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心轴的底部中心凹槽内活动卡接有一滚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型钢翼缘矫正机构,其特征在于:在两所述立座的相对内侧壁上分别安装有一翼板外顶件,所述翼板外顶件与对应位置处的所述翼板内顶件配合实现对当前翼板的矫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型钢翼缘矫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翼板外顶件包括一固连在所述立座的内侧壁上的外顶缸,在所述外顶缸的活塞杆的端部固连有一外连接耳座,在所述外连接耳座朝向待矫形的h型钢的翼板的外侧设有一翼板外辊,所述翼板外辊通过其中心轴的两端活动插装在所述外连接耳座对应位置处的安装孔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型钢翼缘矫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位矫形组件通过人力或机械驱动实现沿着两所述限位轨道长度方向往复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型钢翼缘矫正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t型座的顶部上方设有一牵引缸,所述牵引缸的活塞杆与所述t型座的顶部中心可拆卸的固连,所述牵引缸的缸体与所述承托轨道呈相对固定设置。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