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教学中测试共模电感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7-11  104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感检测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教学中测试共模电感的装置。



    背景技术:

    共模电感也叫共模扼流圈,用于开关电源过滤共模的电磁干扰信号。扼流圈是一种用来减弱电路里面高频电流的低阻抗线圈。为了提高其电感扼流圈通常有一软磁材料制的核心。共模扼流圈有多个同样的线圈,电流在这些线圈里反向流,因此在扼流圈的芯里磁场抵消。共模扼流圈常被用来压抑干扰辐射,因为这样的干扰电流在不同的线圈里反向,提高系统的emc。对于这样的电流共模扼流圈的电感非常高。共模电感实际是一个双向滤波器,它既可以滤除信号线上共模电磁干扰,同时也可以抑制本身不向外发出电磁干扰。由于共模电感的这种特性使得在绕制结束后再测试电感的引脚变得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教学中测试共模电感的装置,本技术方案解决了共模电感绕制结束后不便于测试线圈是否导通的问题,该测试装置安装了两个测试组件,利用显示组件判断线圈是否导通,可以同时测试共模电感的四个引脚,从而大大的节约了操作时间。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教学中测试共模电感的装置,包括基板、导通件、拨正组件、顶针组件、显示组件和电池座,所述基板的侧部设有所述电池座,基板上设有两组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与电池座电性连接,检测组件包括两个所述导通件和一个所述显示组件,每个检测组件中的其中一个导通件的侧部设有显示组件,每个导通件的侧部均设有一个所述拨正组件和一个所述顶针组件,拨正组件用于拨正共模电感的引脚,顶针组件用于抵住共模电感的引脚。

    可选的,所述显示组件包括灯珠座和与所述灯珠座可拆卸连接的灯珠,每组所述检测组件的侧部均设有一个灯珠座,灯珠座设置在所述基板上。

    可选的,所述导通件包括安装座和导电接触片,所述安装座凸出于基板的表面设置,安装座上设有所述导电接触片。

    可选的,所述顶针组件包括顶针座、升降座、导向杆、复位弹簧和顶针,每个导电接触片侧部均设有一个所述顶针座,顶针座内设有至少一根所述导向杆,导向杆上滑动连接有所述升降座,升降座平行于基板设置,升降座在顶针座内滑动,导向杆的外部套设有所述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一端与顶针座连接,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升降座的顶端连接,复位弹簧的底端设有成排设置的若干所述顶针。

    可选的,顶针远离升降座的一端端部设为半球状。

    可选的,所述拨正组件包括搭台、装夹外壳和装夹弹片,每个安装座的侧部均设有一个所述搭台,搭台设置在基板上,搭台的侧部设有所述装夹外壳,装夹外壳内滑动连接有所述导向杆。

    可选的,装夹外壳设置为弧形,装夹弹片包括一体化成型的弹片本体和弧形凸起,所述弹片本体和所述弧形凸起均具有一定弹性,弹片本体设置为弧形,弹片本体上向内凹陷设置有两个所述弧形凸起,弧形凸起设置为弧形且对称设置在弹片本体上,弹片本体和弧形凸起的圆心设置在彼此的对侧,装夹外壳上设有供弹片本体滑动及供弧形凸起收缩在内的滑槽,装夹外壳的内侧对称设有两个通孔,所述通孔与滑槽连通,弧形凸起凸出于通孔设置,弹片本体的两端端部向外凸出设有限位凸起,限位槽沿弹片本体的径向延伸设置,装夹外壳的外侧对称设有两个限位槽,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限位槽的两端抵接。

    可选的,两个通孔之间设有第一挡壁,通孔相互远离的一端端部设有第二挡壁,所述第一挡壁和所述第二挡壁均位于装夹外壳的内侧,且与装夹弹片抵接。

    可选的,第一挡壁的两端均设有圆弧过渡,第二挡壁靠近通孔的一端端部设有圆弧过渡。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该测试装置工装结构简单,制作难度小,其中基板采用绝缘材料制成,电池座内装入电池对整个装置进行供电,电池方便拆卸;

    在该测试装置中安装了两个测试组件,共四块导电接触片,考虑共模电感的结构特性以及操作人员的需求,导电接触片的设置用于测试共模电感引脚是否导通,为了提高检测效率,因此在基板上设有两组检测组件,可以同时测试共模电感的四个引脚,从而大大的节约了操作时间;

    在每组测试组件的侧部均设置了一个显示组件,当进行测试时,在测试过程中共模电感中同一个线圈之间的两个引脚处于导通状态,那么灯珠就会亮起,若共模电感中同一个线圈之间的两个引脚引脚处于不导通状态,那么灯珠就会不亮,这样的设计使得操作人员可以更加直观的判断所测试的共模电感是否完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顶针组件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拨正组件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装夹外壳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a处的剖面示意图。

    1-基板;

    2-导通件;2a-安装座;2b-导电接触片;

    3-拨正组件;3a-搭台;3b-装夹外壳;3b1-滑槽;3b2-通孔;3b3-限位槽;3b4-第一挡壁;3b5-第二挡壁;3c-装夹弹片;3c1-弹片本体;3c2-弧形凸起;3c3-限位凸起;

    4-顶针组件;4a-顶针座;4b-升降座;4c-导向杆;4d-复位弹簧;4e-顶针;

    5-显示组件;6-电池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请参阅图1和图2,该测试装置包括基板1、导通件2、拨正组件3、顶针组件4、显示组件5和电池座6,基板1为绝缘材料制成,例如采用环氧树脂板制成,基板1的侧部设有电池座6,电池座6内可放置供电用电池,为测试进行供电。共模电感具有两个共模电感线圈,且这两个线圈绕在同一铁芯上,匝数和相位都相同,只有绕制是反向的,每个线圈均具有一个输入端引脚和一个输出端引脚,这样,当电路中的正常电流流经共模电感时,电流在同相位绕制的电感线圈中产生反向的磁场而相互抵消,此时正常信号电流主要受线圈电阻的影响,当有共模电流流经线圈时,由于共模电流的同向性,会在线圈内产生同向的磁场而增大线圈的感抗,使线圈表现为高阻抗,产生较强的阻尼效果,以此衰减共模电流,达到滤波的目的,为了提高检测效率,因此在基板1上设有两组检测组件,可以同时测试共模电感的四个引脚,从而大大的节约了操作时间。检测组件包括两个导通件2和一个显示组件5,每个检测组件中的其中一个导通件2的侧部设有显示组件5,每个导通件2的侧部均设有一个拨正组件3和一个顶针组件4,拨正组件3用于拨正共模电感的引脚,顶针组件4用于抵住共模电感的引脚。在检测时,将共模电感同一个线圈的两个引脚分别放置在同一组测试组件的两个导通件2上,利用拨正组件3拨正引脚的位置,使得引脚可以落在导通件2上,之后再利用顶针组件4抵住引脚,以此代替人手去按压引脚,确保引脚与导通件2接触,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请参阅图1和图2,显示组件5包括灯珠座和与灯珠座可拆卸连接的灯珠,每组检测组件的侧部均设有一个灯珠座,灯珠座设置在基板1上,在每组测试组件的侧部均设置了一个显示组件,当进行测试时,在测试过程中共模电感中同一个线圈之间的两个引脚处于导通状态,那么灯珠就会亮起,若共模电感中同一个线圈之间的两个引脚引脚处于不导通状态,那么灯珠就会不亮,这样的设计使得操作人员可以更加直观的判断所测试的共模电感是否完好。

    请参阅图3和图4,导通件2包括安装座2a和导电接触片2b,安装座2a凸出于基板1的表面设置,安装座2a上设有导电接触片2b,在实际使用中,首先从电池座6的正极分别引出两根导线接到两组测试组件的其中一个导电接触片2b上,之后再分别把两个灯珠座的一端连接到两组测试组件的另外一个导电接触片2b上,最后再将两个灯珠座的另外一端通过导线与电池座6的负极相连接。在连接完导线后,将电池装入电池座6内,灯珠座上拧上灯珠,完成该装置的整体组装。在测试共模电感时将线圈的引脚与导电接触片2b完全接触,若该电感完好,则对应的灯珠亮起,若电感损坏,则对应的灯珠不亮。

    请参阅图3,顶针组件4包括顶针座4a、升降座4b、导向杆4c、复位弹簧4d和顶针4e,每个导电接触片2b侧部均设有一个顶针座4a,顶针座4a内设有至少一根导向杆4c,导向杆4c上滑动连接有升降座4b,升降座4b平行于基板1设置,升降座4b在顶针座4a内滑动,导向杆4c的外部套设有复位弹簧4d,复位弹簧4d的一端与顶针座4a连接,复位弹簧4d的另一端与升降座4b的顶端连接,复位弹簧4d的底端设有成排设置的若干顶针4e。在本实施例中,顶针4e远离升降座4b的一端端部设为半球状,避免测试过程中引脚被损坏。在测试过程中,向上抬起升降座4b,导向杆4c起到升降座4b升降过程的导向作用,在升降座4b升起时,升降座4b会挤压复位弹簧4d,此时将引脚放在导电接触片2b上,然后松开升降座4b,在复位弹簧4d的作用下,升降座4b上的顶针4e抵住引脚,使得引脚与导电接触片2b完全接触,设置多个顶针4e,确保是有顶针4e抵住引脚的。

    请参阅图3、图5和图6,拨正组件3包括搭台3a、装夹外壳3b和装夹弹片3c,每个安装座2a的侧部均设有一个搭台3a,搭台3a设置在基板1上,搭台3a的侧部设有装夹外壳3b,装夹外壳3b内滑动连接有导向杆4c,装夹外壳3b设置为弧形,装夹弹片3c包括一体化成型的弹片本体3c1和弧形凸起3c2,弹片本体3c1和弧形凸起3c2均具有一定弹性,弹片本体3c1设置为弧形,弹片本体3c1上向内凹陷设置有两个弧形凸起3c2,弧形凸起3c2设置为弧形且对称设置在弹片本体3c1上,弹片本体3c1和弧形凸起3c2的圆心设置在彼此的对侧,装夹外壳3b上设有供弹片本体3c1滑动及供弧形凸起3c2收缩在内的滑槽3b1,装夹外壳3b的内侧对称设有两个通孔3b2,通孔3b2与滑槽3b1连通,弧形凸起3c2凸出于通孔3b2设置,弹片本体3c1的两端端部向外凸出设有限位凸起3c3,限位槽3b3沿弹片本体3c1的径向延伸设置,装夹外壳3b的外侧对称设有两个限位槽3b3,限位凸起3c3与限位槽3b3的两端抵接。

    将共模电感的引脚穿过装夹外壳3b和装夹弹片3c并搭靠在对应的搭台3a上,根据测试的共模电感引脚尺寸的不同,引脚直径合适时,正常状态下,限位凸起3c3与限位槽3b3的上沿抵接,弧形凸起3c2处于释放状态,放入引脚之后,两个通孔3b2会来回挤压到引脚,引脚被拨正并搭靠在搭台3a上,之后对应的顶针组件4也能抵住引脚,使得该引脚与导电接触片2b完全接触。若引脚的尺寸较大,引脚会从其径向挤压到两个弧形凸起3c2,将两个弧形凸起3c2从通孔3b2压入到滑槽3b1内,同时弹片本体3c1沿其两端产生形变,在其自身弹力的作用下扩张,直至限位凸起3c3与限位槽3b3的一端端部相抵,在装夹弹片3c的弹力作用下,装夹弹片3c会持续挤压到引脚,使得弧形凸起3c2始终与引脚抵接,受到限位槽3b3的限位,装夹弹片3c对引脚的径向进行固定限位。

    两个通孔3b2之间设有第一挡壁3b4,通孔3b2相互远离的一端端部设有第二挡壁3b5,第一挡壁3b4和第二挡壁3b5均位于装夹外壳3b的内侧,且与装夹弹片3c抵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挡壁3b4的两端均设有圆弧过渡,第二挡壁3b5靠近通孔3b2的一端端部设有圆弧过渡,第一挡壁3b4和第二挡壁3b5上圆弧过渡的设置,避免装夹弹片3c在收缩或者扩张的过程中被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该测试装置工装结构简单,制作难度小,其中基板1采用绝缘材料制成,电池座6内装入电池对整个装置进行供电,电池方便拆卸;

    在该测试装置中安装了两个测试组件,共四块导电接触片2b,考虑共模电感的结构特性以及操作人员的需求,导电接触片2b的设置用于测试共模电感引脚是否导通,为了提高检测效率,因此在基板1上设有两组检测组件,可以同时测试共模电感的四个引脚,从而大大的节约了操作时间;

    在每组测试组件的侧部均设置了一个显示组件,当进行测试时,在测试过程中共模电感中同一个线圈之间的两个引脚处于导通状态,那么灯珠就会亮起,若共模电感中同一个线圈之间的两个引脚引脚处于不导通状态,那么灯珠就会不亮,这样的设计使得操作人员可以更加直观的判断所测试的共模电感是否完好。

    本设备/装置/方法通过以下步骤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进而解决了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问题:

    步骤一、从电池座6的正极分别引出两根导线接到两组测试组件的其中一个导电接触片2b上;

    步骤二、之后再分别把两个灯珠座的一端连接到两组测试组件的另外一个导电接触片2b上;

    步骤三、再将两个灯珠座的另外一端通过导线与电池座6的负极相连接;

    步骤四、在连接完导线后,将电池装入电池座6内,灯珠座上拧上灯珠,完成该装置的整体组装;

    步骤五、将引脚从装夹外壳3b和装夹弹片3c穿过并搭靠在对应的搭台3a上,在装夹弹片3c的弹力作用下,装夹弹片3c会持续挤压到引脚,使得弧形凸起3c2始终与引脚抵接,受到限位槽3b3的限位,装夹弹片3c对引脚的径向进行固定限位;

    步骤六、向上抬起升降座4b,在升降座4b升起时,升降座4b会挤压复位弹簧4d,此时将引脚放在导电接触片2b上,然后松开升降座4b,在复位弹簧4d的作用下,升降座4b上的顶针4e抵住引脚,使得引脚与导电接触片2b完全接触;

    步骤七、在测试过程中共模电感中同一个线圈之间的两个引脚处于导通状态,那么灯珠就会亮起,若共模电感中同一个线圈之间的两个引脚引脚处于不导通状态,那么灯珠就会不亮。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教学中测试共模电感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1)、导通件(2)、拨正组件(3)、顶针组件(4)、显示组件(5)和电池座(6),所述基板(1)的侧部设有所述电池座(6),基板(1)上设有两组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与电池座(6)电性连接,检测组件包括两个所述导通件(2)和一个所述显示组件(5),每个检测组件中的其中一个导通件(2)的侧部设有显示组件(5),每个导通件(2)的侧部均设有一个所述拨正组件(3)和一个所述顶针组件(4),拨正组件(3)用于拨正共模电感的引脚,顶针组件(4)用于抵住共模电感的引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教学中测试共模电感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组件(5)包括灯珠座和与所述灯珠座可拆卸连接的灯珠,每组所述检测组件的侧部均设有一个灯珠座,灯珠座设置在所述基板(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教学中测试共模电感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通件(2)包括安装座(2a)和导电接触片(2b),所述安装座(2a)凸出于基板(1)的表面设置,安装座(2a)上设有所述导电接触片(2b)。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教学中测试共模电感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组件(4)包括顶针座(4a)、升降座(4b)、导向杆(4c)、复位弹簧(4d)和顶针(4e),每个导电接触片(2b)侧部均设有一个所述顶针座(4a),顶针座(4a)内设有至少一根所述导向杆(4c),导向杆(4c)上滑动连接有所述升降座(4b),升降座(4b)平行于基板(1)设置,升降座(4b)在顶针座(4a)内滑动,导向杆(4c)的外部套设有所述复位弹簧(4d),复位弹簧(4d)的一端与顶针座(4a)连接,复位弹簧(4d)的另一端与升降座(4b)的顶端连接,复位弹簧(4d)的底端设有成排设置的若干所述顶针(4e)。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教学中测试共模电感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顶针(4e)远离升降座(4b)的一端端部设为半球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教学中测试共模电感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拨正组件(3)包括搭台(3a)、装夹外壳(3b)和装夹弹片(3c),每个安装座(2a)的侧部均设有一个所述搭台(3a),搭台(3a)设置在基板(1)上,搭台(3a)的侧部设有所述装夹外壳(3b),装夹外壳(3b)内滑动连接有所述导向杆(4c)。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教学中测试共模电感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装夹外壳(3b)设置为弧形,装夹弹片(3c)包括一体化成型的弹片本体(3c1)和弧形凸起(3c2),所述弹片本体(3c1)和所述弧形凸起(3c2)均具有一定弹性,弹片本体(3c1)设置为弧形,弹片本体(3c1)上向内凹陷设置有两个所述弧形凸起(3c2),弧形凸起(3c2)设置为弧形且对称设置在弹片本体(3c1)上,弹片本体(3c1)和弧形凸起(3c2)的圆心设置在彼此的对侧,装夹外壳(3b)上设有供弹片本体(3c1)滑动及供弧形凸起(3c2)收缩在内的滑槽(3b1),装夹外壳(3b)的内侧对称设有两个通孔(3b2),所述通孔(3b2)与滑槽(3b1)连通,弧形凸起(3c2)凸出于通孔(3b2)设置,弹片本体(3c1)的两端端部向外凸出设有限位凸起(3c3),限位槽(3b3)沿弹片本体(3c1)的径向延伸设置,装夹外壳(3b)的外侧对称设有两个限位槽(3b3),所述限位凸起(3c3)与所述限位槽(3b3)的两端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教学中测试共模电感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通孔(3b2)之间设有第一挡壁(3b4),通孔(3b2)相互远离的一端端部设有第二挡壁(3b5),所述第一挡壁(3b4)和所述第二挡壁(3b5)均位于装夹外壳(3b)的内侧,且与装夹弹片(3c)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教学中测试共模电感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挡壁(3b4)的两端均设有圆弧过渡,第二挡壁(3b5)靠近通孔(3b2)的一端端部设有圆弧过渡。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感检测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教学中测试共模电感的装置,包括基板、导通件、拨正组件、顶针组件、显示组件和电池座,所述基板的侧部设有所述电池座,基板上设有两组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与电池座电性连接,检测组件包括两个所述导通件和一个所述显示组件,每个检测组件中的其中一个导通件的侧部设有显示组件,每个导通件的侧部均设有一个所述拨正组件和一个所述顶针组件,拨正组件用于拨正共模电感的引脚,顶针组件用于抵住共模电感的引脚,本实用新型[0003]安装了两个测试组件,利用显示组件判断线圈是否导通,可以同时测试共模电感的四个引脚,从而大大的节约了操作时间。

    技术研发人员:吕会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0.06.28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3192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