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水路面铺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7-10  68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铺装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透水路面铺装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授权公告号为cn20836283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道路路面铺装结构,尤指一种超级道路路面组合结构,的组合结构主要包括依次铺筑在路基表面的防水层、下面层、中面层、粘层与面层,防水层、下面层、中面层与面层相互叠置铺筑形成保护路基的路面组合结构;其中,防水层为高渗透改性乳化沥青层,下面层为碾压砼结构层,中面层为uhpc超高强砼结构层,面层为超薄沥青面层,通过粘层与中面层胶结为一体。

    现有技术的缺陷是现有的铺装路面透水性能较差,在雨水较多的地区使用时,路面上的雨水不能及时排出,路面的产生大量径流,车辆在雨水中行驶导致车辆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降低,车辆容易打滑,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透水路面铺装结构。其优点是路面的透水性能较好,方便雨水快速渗透,减少路面径流。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透水路面铺装结构,包括路基,所述路基上设有渗透层,所述渗透层上设有承重层,所述承重层上设有缓冲层,所述缓冲层上设有用于雨水渗透的路面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路基用于路面的铺装;渗透层用于从地面渗透下的水渗入地下;承重层用于承载,提升路面铺装的稳定性;缓冲层用于吸收汽车在路面行驶时的冲力,降低车辆冲力对路面的影响;路面层用于雨水的渗透。承重层为碎石层拥有良好的承载能力,提升路面的承载能力,避免路面塌陷;渗透层用于降低雨水渗透速率,使雨水渗透速率更加平稳,避免雨水渗透速度过快形成地下径流导致地基水土流失而导致路面塌陷。雨水沿路面层、缓冲层、承重层和渗透层的顺序向地下渗透,方便雨水快速向下渗透,提升路面的透水性,提升雨水从地面向地下渗透的速率,减少雨水在地面上形成的径流。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路面层为路面砖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路面砖有良好的透水性,雨水从路面砖和路面砖之间的缝隙向下快速渗透,提升路面的透水性,提升雨水从地面向地下渗透的速率,减少雨水在地面上形成的径流。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路面层为透水混凝土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透水混凝土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能够适应大多地形道路的建设,提升铺装结构的泛用性;透水混凝土的透水性较好,雨水在透水混凝土路面上快速向透水混凝土内渗透并继续渗透到缓冲层和承重层下,提升路面的透水性,提升雨水从地面向地下渗透的速率,减少雨水在地面上形成的径流。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路面层宽度方向两侧开设有排水沟,所述排水沟沿道路长度方向延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水沟用于路面径流的排放,地表径流沿地面流入排水沟内,排水沟将雨水排出,避免路面大量积水形成路面径流,进一步减少路面径流的形成。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透水路面上开设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沿路面宽度方向延伸并与排水沟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流槽用于引导路面上的雨水流向排水沟内。路面上形成的径流流入导流槽内,最终雨水沿导流槽流入排水沟被排处,进一步减少路面径流的形成。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排水沟上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上贯穿有多个沿挡板长度方向排布的长条形的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板用于阻挡路面上杂物落入导流槽内,通孔用于挡板与路面连通。挡板阻挡易拉罐等杂物落入排水沟内堵塞排水沟,保证排水沟的正常排水,进一步减少底面上形成的径流。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承重层与路基之间设有用于雨水收集的蓄水模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蓄水模块用于雨水的收集,提升路面铺装结构吸收雨水的量,单纯靠地下土层吸收雨水容易达到饱和状态,蓄水模块将多余的雨水收集并存储,再慢慢向外排出,减少水土流失并进一步提升路面的透水性,提升雨水从地面向地下渗透的速率,减少雨水在地面上形成的径流。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蓄水模块(2)侧壁上连通有用于排水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为盲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水管将蓄水模块收集到的雨水及时向外排出,提升蓄水模块的雨水收集能力,进一步提升路面的透水性,提升雨水从地面向地下渗透的速率,减少雨水在地面上形成的径流。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蓄水模块与排水盲管表面设有土工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土工布为透水土工布,土工布将蓄水模块与排水管包覆,防止渗透层与地基上堵塞蓄水模块与排水管上的孔隙而使排水效率降低,进一步提升路面的透水性,提升雨水从地面向地下渗透的速率,减少雨水在地面上形成的径流。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路面层为透水混凝土层或者路面砖层,路面层的透水性能较好,雨水在路面上快速向下渗透,承重层方便雨水快速向地下渗透,渗透层使雨水平稳地向地下渗透,避免水土流失,提升路面透水性能,提升雨水从地面向地下渗透的速率,减少雨水在地面上形成的径流;

    2.路基上设有蓄水模块,蓄水模块提升铺装结构的蓄水能力,排水管将蓄水模块内的雨水快速排出,提升路面铺装结构能够吸收的雨水量,进一步减少雨水在地面形成的径流;

    3.道路两侧设有排水沟,排水沟辅助路面进行排水,进一步减少雨水在地面形成的径流。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2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路基;2、蓄水模块;3、渗透层;4、承重层;5、路面层;6、挡板;7、通孔;8、排水沟;9、土工布;10、排水管;11、缓冲层;12、导流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透水路面铺装结构,包括路基1,路基1上铺设有蓄水模块2,蓄水模块2为pp塑料蓄水模块2,吸收从路面上渗透下来的雨水,提升路面能够吸收的雨水量,减少地面径流的形成。蓄水模块2上连通有排水管10,排水管10与排水系统的管道连通,排水管10为盲管,排水管10将蓄水模块2内的雨水及时排出,进一步提升路面对雨水的吸收能力,间接提升路面的透水性,进一步降低路面径流的形成。蓄水模块2和排水管10的表面包覆有透水性能较好的土工布9,土工布9阻挡地下的堵塞物在雨水的带动下将蓄水模块2与排水管10上的孔隙堵塞,保证蓄水模块2与排水管10的正常运作。

    参照图2和图3,蓄水模块2上设有渗透层3,渗透层3上铺设有承重层4,承重层4上铺设有缓冲层11,缓冲层11上铺设有路面层5,路面层5为透水混凝土层。透水混凝土层具有良好的透水性,提升路面的透水性,雨水在路面上快速向下渗透置缓冲层11,减少路面径流的形成;缓冲层11为级配碎石垫层,级配碎石垫层具有一定的缓冲承载能力,降低车辆急刹时对路面的冲力和压力,且级配碎石垫层透水性好,雨水能够快速向承重层4渗透;承重层4为碎石垫层,碎石垫层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支撑缓冲层11和路面层5,提升路面稳定性;渗透层3为细砂垫层有较强蓄水能力,细砂垫层降低雨水向下渗透的速率,使得渗透到地下的雨水能够快速被蓄水模块2快速吸收,避免渗透速率过快导致雨水在地下形成径流导致水土流失。

    参照图2和图4,路面层5宽度方向两侧开有排水沟8,排水沟8沿道路长度方向延伸,路面层5上开设有多条沿道路长度方向平行排布的导流槽12,多条导流槽12沿路面宽度方向延伸并与排水沟8连通;排水沟8上设有挡板6,挡板6上贯穿有多个沿排水沟8长度方向排布的长条形的通孔7,通孔7的长度方向与排水沟8的宽度方向平行。路面上的雨水在地面上形成径流,雨水流入导流槽12后沿导流槽12向排水沟8流动,排水沟8将路面与导流槽12引入的雨水及时排出,进一步降低路面上径流的形成。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雨水在路面上形成径流,雨水在路面上流动时雨水渗透入路面层5,并沿着路面层5向下依次渗透穿过缓冲层11、承重层4、渗透层3最后渗透入蓄水模块2内,与蓄水模块2连通的排水管10将雨水排出。来不及渗透的雨水流入导流槽12,沿导流槽12流入排水沟8被排出,排水沟8上的挡板6将雨水中的堵塞物阻挡在外,防止堵塞物将排水沟8堵塞。

    实施例二:

    参照图5,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路面层5为路面砖层。路面砖自身具有良好的透水性,相邻路面砖之间存在间隙,便于雨水向下渗透,提升雨水向下渗透效率,进一步减少雨水在路面形成的径流。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雨水在路面上形成径流,雨水在路面上流动时雨水渗透入路面层5,并沿着路面层5向下依次渗透穿过缓冲层11、承重层4、渗透层3最后渗透入蓄水模块2内,与蓄水模块2连通的排水管10将雨水排出。来不及渗透的雨水流入导流槽12,沿导流槽12流入排水沟8被排出,排水沟8上的挡板6将雨水中的堵塞物阻挡在外,防止堵塞物将排水沟8堵塞。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透水路面铺装结构,包括路基(1),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基(1)上设有渗透层(3),所述渗透层(3)上设有承重层(4),所述承重层(4)上设有缓冲层(11),所述缓冲层(11)上设有用于雨水渗透的路面层(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水路面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路面层(5)为路面砖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水路面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路面层(5)为透水混凝土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透水路面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路面层(5)宽度方向两侧开设有排水沟(8),所述排水沟(8)沿道路长度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透水路面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路面上开设有导流槽(12),所述导流槽(12)沿路面宽度方向延伸并与排水沟(8)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透水路面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沟(8)上设有挡板(6),所述挡板(6)上贯穿有多个沿挡板(6)长度方向排布的长条形的通孔(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水路面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层(4)与路基(1)之间设有用于雨水收集的蓄水模块(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透水路面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模块(2)侧壁上连通有用于排水的排水管(10),所述排水管(10)为盲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透水路面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模块(2)与排水盲管表面设有土工布(9)。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铺装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透水路面铺装结构,包括路基,所述路基上设有渗透层,所述渗透层上设有承重层,所述承重层上设有缓冲层,所述缓冲层上设有用于雨水渗透的路面层。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路面透水性能差,路面径流较大的问题;具有透水性能较好,方便雨水快速渗透,减少路面径流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史代明;潘津津;唐修佳;王冠球;肖进林;罗万里;王方磊;陈茂祥;丁金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东振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6.23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31320.html

    最新回复(0)